CN105752288A - 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 - Google Patents

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52288A
CN105752288A CN201610171366.4A CN201610171366A CN105752288A CN 105752288 A CN105752288 A CN 105752288A CN 201610171366 A CN201610171366 A CN 201610171366A CN 105752288 A CN105752288 A CN 105752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revolute pair
axis
lower link
branched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713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褚宏鹏
孙通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1713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522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52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22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9/00Arrangements of nautical instruments or navigational a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包括天线、动平台、机座,连接动平台、机座的四条运动支链,天线与动平台固连,每条运动支链均由下连杆、中连杆和上连杆组成。四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四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相互连接,耦合连杆一端与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固连,耦合连杆另一端与中心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四条耦合连杆与中心连杆连接形成的四个转动副的轴线相互重合。本发明可实现雷达天线的方位角调节和俯仰角调节,且具有角度调节范围广、刚度大、精度高、动态性能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特别涉及一种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
技术背景
舰船在海上行驶时由于风浪等不稳定因素,会使舰体产生摇摆倾斜,对舰载设备特别是舰载雷达天线具有较大的影响。舰载追踪雷达天线需要时刻保证雷达天线与被追踪目标的相对姿态关系,为保证雷达天线信号的稳定,需要通过稳定平台抵消船体摇摆对雷达天线带来的影响。现有的舰载稳定平台多为串联调节机构,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3760811A公开了一种舰载重型稳定平台,该稳定平台具有两个串联自由度,一定程度上可抵消船体摇摆对设备带来的影响,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0954872Y公开了一种捷联式四维稳定平台,该稳定平台具有四个串联自由度。舰船晃动对雷达天线来说是一种高频变化的不稳定干扰,为保证雷达天线信号稳定性,稳定平台应具有较高的调节灵敏度和较大的调节空间。串联机构由于刚度小、积累误差大、动态性能差等因素,无法很好的满足舰载雷达天线对稳定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可实现天线的方位角调节和俯仰角调节,且具有角度调节范围广、刚度大、精度高、动态性能好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发明主要包括机座、动平台,连接动平台、机座的四条运动支链,其有三种连接方式:
第一种连接方式:四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四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耦合连杆一端与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固连,耦合连杆另一端与中心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四条耦合连杆与中心连杆连接形成的四个转动副的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与机座之间通过四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中连杆A和上连杆A组成,下连杆A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A连接,下连杆A另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二转动副A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A轴线、第二转动副A轴线相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上;上连杆A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三转动副A连接,上连杆A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A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A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中连杆B和上连杆B组成,下连杆B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B连接,下连杆B另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二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B轴线、第二转动副B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三转动副B连接,上连杆B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B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B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中连杆C和上连杆C组成,下连杆C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C连接,下连杆C另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二球面副C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C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C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三球面副C连接,上连杆C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四转动副C轴线过所述点Q;第四运动支链由下连杆D、中连杆D和上连杆D组成,下连杆D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D连接,下连杆D另一端与中连杆D通过第二球面副D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D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D一端与中连杆D通过第三球面副D连接,上连杆D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D连接,所述第四转动副D轴线过所述点Q。
第二种连接方式:四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四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耦合连杆一端与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固连,耦合连杆另一端与中心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四条耦合连杆与中心连杆连接形成的四个转动副的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与机座之间通过四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中连杆A和上连杆A组成,下连杆A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A连接,下连杆A另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二转动副A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A轴线、第二转动副A轴线相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上;上连杆A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三球面副A连接,上连杆A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A连接,所述第四转动副A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中连杆B和上连杆B组成,下连杆B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B连接,下连杆B另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二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B轴线、第二转动副B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三球面副B连接,上连杆B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四转动副B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中连杆C和上连杆C组成,下连杆C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C连接,下连杆C另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二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C轴线、第二转动副C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C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三转动副C连接,上连杆C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C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C轴线过所述点Q;第四运动支链由下连杆D、中连杆D和上连杆D组成,下连杆D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D连接,下连杆D另一端与中连杆D通过第二转动副D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D轴线、第二转动副D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D一端与中连杆D通过第三转动副D连接,上连杆D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D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D轴线过所述点Q。
第三种连接方式:四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四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耦合连杆一端与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固连,耦合连杆另一端与中心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四条耦合连杆与中心连杆连接形成的四个转动副的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与机座之间通过四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中连杆A和上连杆A组成,下连杆A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A连接,下连杆A另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二转动副A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A轴线、第二转动副A轴线相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上;上连杆A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三转动副A连接,上连杆A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A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A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中连杆B和上连杆B组成,下连杆B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B连接,下连杆B另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二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B轴线、第二转动副B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三转动副B连接,上连杆B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B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B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中连杆C和上连杆C组成,下连杆C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C连接,下连杆C另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二球面副C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C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C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三转动副C连接,上连杆C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C轴线、第四转动副C轴线汇交于所述点Q;第四运动支链由下连杆D、中连杆D和上连杆D组成,下连杆D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D连接,下连杆D另一端与中连杆D通过第二球面副D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D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D一端与中连杆D通过第三转动副D连接,上连杆D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D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D轴线、第四转动副D轴线汇交于所述点Q。
对于上述三种连接方式,所述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还包括天线,且天线与所述动平台固连。
对于上述三种连接方式,所述第二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B驱动,直线驱动器B的输出杆与所述下连杆B通过第五转动副B连接,直线驱动器B尾端与机座通过第六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B轴线、第五转动副B轴线、第六转动副B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三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C驱动,直线驱动器C的输出杆与所述下连杆C通过第五转动副C连接,直线驱动器C尾端与机座通过第六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C轴线、第五转动副C轴线、第六转动副C轴线相互平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天线相对机座调节范围广,精度高;(2)稳定平台的四条运动支链之间相互耦合,大大提高了稳定平台的刚度;(3)天线运动解耦,有利于天线运动控制;(4)在运动支链中引入球面副,可减少各运动副间的约束,方便加工、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简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立体结构示意简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立体结构示意简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立体结构示意简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立体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1.机座,2.动平台,3.天线,(A4,B4,C4,D4).下连杆,(A5,B5,C5,D5).中连杆,(A6,B6,C6,D6).上连杆,(A7,B7,C7,D7).耦合连杆,8.中心连杆,(B9,C9).直线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在所有附图中,所述Rij表示一个转动副,所述Sij表示一个球面副,其中i,j为自然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是本发明公开的第1个实施例,一种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包括机座1、动平台2、天线3,连接动平台2、机座1的四条运动支链,其中:四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四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8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8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其中第一耦合连杆A7一端与第一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A5固连,耦合连杆A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15连接;第二耦合连杆B7一端与第二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B5固连,耦合连杆B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25连接;第三耦合连杆C7一端与第三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C5固连,耦合连杆C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35连接;第四耦合连杆D7一端与第四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D5固连,耦合连杆D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45连接。所述转动副R15轴线、转动副R25轴线、转动副R35轴线、转动副R45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2与机座1之间通过四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4、中连杆A5和上连杆A6组成,下连杆A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11连接,下连杆A4另一端与中连杆A5通过转动副R12连接,所述转动副R11轴线、转动副R12轴线相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相上;上连杆A6一端与中连杆A5通过转动副R13连接,上连杆A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球面副S14连接,所述转动副R13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4、中连杆B5和上连杆B6组成,下连杆B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21连接,下连杆B4另一端与中连杆B5通过转动副R22连接,所述转动副R21轴线、转动副R22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6一端与中连杆B5通过转动副R23连接,上连杆B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球面副S24连接,所述转动副R23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4、中连杆C5和上连杆C6组成,下连杆C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31连接,下连杆C4另一端与中连杆C5通过球面副S32连接,所述转动副R31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C6一端与中连杆C5通过球面副S33连接,上连杆C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转动副R34连接,所述转动副R34轴线过所述点Q;第四运动支链由下连杆D4、中连杆D5和上连杆D6组成,下连杆D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41连接,下连杆D4另一端与中连杆D5通过球面副S42连接,所述转动副R41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D6一端与中连杆D5通过球面副S43连接,上连杆D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转动副R44连接,所述转动副R44轴线过所述点Q;所述天线3与动平台2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B9驱动,直线驱动器B9的输出杆与第二运动支链中的下连杆B4通过转动副R26连接,直线驱动器B9尾端与机座1通过转动副R27连接,所述转动副R21轴线、转动副R26轴线、转动副R27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第三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C9驱动,直线驱动器C9的输出杆与第三运动支链中的下连杆C4通过转动副R36连接,直线驱动器C9尾端与机座1通过转动副R37连接,所述转动副R31轴线、转动副R36轴线、转动副R37轴线相互平行。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是本发明公开的第2个实施例,一种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包括机座1、动平台2、天线3,连接动平台2、机座1的四条运动支链,其中:四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四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8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8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其中第一耦合连杆A7一端与第一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A5固连,耦合连杆A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15连接;第二耦合连杆B7一端与第二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B5固连,耦合连杆B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25连接;第三耦合连杆C7一端与第三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C5固连,耦合连杆C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35连接;第四耦合连杆D7一端与第四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D5固连,耦合连杆D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45连接。所述转动副R15轴线、转动副R25轴线、转动副R35轴线、转动副R45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2与机座1之间通过四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4、中连杆A5和上连杆A6组成,下连杆A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11连接,下连杆A4另一端与中连杆A5通过转动副R12连接,所述转动副R11轴线、转动副R12轴线相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上;上连杆A6一端与中连杆A5通过球面副S13连接,上连杆A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转动副R14连接,所述转动副R14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4、中连杆B5和上连杆B6组成,下连杆B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21连接,下连杆B4另一端与中连杆B5通过转动副R22连接,所述转动副R21轴线、转动副R22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6一端与中连杆B5通过球面副S23连接,上连杆B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转动副R24连接,所述转动副R24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4、中连杆C5和上连杆C6组成,下连杆C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31连接,下连杆C4另一端与中连杆C5通过转动副R32连接,所述转动副R31、转动副R32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C6一端与中连杆C5通过转动副R33连接,上连杆C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球面副S34连接,所述转动副R33轴线过所述点Q;第四运动支链由下连杆D4、中连杆D5和上连杆D6组成,下连杆D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41连接,下连杆D4另一端与中连杆D5通过转动副R42连接,所述转动副R41、转动副R42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D6一端与中连杆D5通过转动副R43连接,上连杆D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球面副S44连接,所述转动副R43轴线过所述点Q;所述天线3与动平台2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B9驱动,直线驱动器B9的输出杆与第二运动支链中的下连杆B4通过转动副R26连接,直线驱动器B9尾端与机座1通过转动副R27连接,所述转动副R21轴线、转动副R26轴线、转动副R27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第三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C9驱动,直线驱动器C9的输出杆与第三运动支链中的下连杆C4通过转动副R36连接,直线驱动器C9尾端与机座1通过转动副R37连接,所述转动副R31轴线、转动副R36轴线、转动副R37轴线相互平行。
实施例3
如图5、图6所示是本发明公开的第3个实施例,一种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包括机座1、动平台2、天线3,连接动平台2、机座1的四条运动支链,其中:四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四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8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8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其中第一耦合连杆A7一端与第一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A5固连,耦合连杆A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15连接;第二耦合连杆B7一端与第二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B5固连,耦合连杆B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25连接;第三耦合连杆C7一端与第三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C5固连,耦合连杆C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35连接;第四耦合连杆D7一端与第四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D5固连,耦合连杆D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45连接。所述转动副R15轴线、转动副R25轴线、转动副R35轴线、转动副R45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2与机座1之间通过四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4、中连杆A5和上连杆A6组成,下连杆A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11连接,下连杆A4另一端与中连杆A5通过转动副R12连接,所述转动副R11轴线、转动副R12轴线相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相上;上连杆A6一端与中连杆A5通过转动副R13连接,上连杆A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球面副S14连接,所述转动副R13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4、中连杆B5和上连杆B6组成,下连杆B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21连接,下连杆B4另一端与中连杆B5通过转动副R22连接,所述转动副R21轴线、转动副R22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6一端与中连杆B5通过转动副R23连接,上连杆B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球面副S24连接,所述转动副R23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4、中连杆C5和上连杆C6组成,下连杆C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31连接,下连杆C4另一端与中连杆C5通过球面副S32连接,所述转动副R31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C6一端与中连杆C5通过转动副R33连接,上连杆C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转动副R34连接,所述转动副R33轴线、转动副R34轴线汇交于所述点Q;第四运动支链由下连杆D4、中连杆D5和上连杆D6组成,下连杆D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41连接,下连杆D4另一端与中连杆D5通过球面副S42连接,所述转动副R41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D6一端与中连杆D5通过转动副R43连接,上连杆D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转动副R44连接,所述转动副R43、转动副R44轴线汇交于所述点Q;所述天线3与动平台2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B9驱动,直线驱动器B9的输出杆与第二运动支链中的下连杆B4通过转动副R26连接,直线驱动器B9尾端与机座1通过转动副R27连接,所述转动副R21轴线、转动副R26轴线、转动副R27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第三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C9驱动,直线驱动器C9的输出杆与第三运动支链中的下连杆C4通过转动副R36连接,直线驱动器C9尾端与机座1通过转动副R37连接,所述转动副R31轴线、转动副R36轴线、转动副R37轴线相互平行。

Claims (5)

1.一种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包括动平台、机座,连接动平台、机座的四条运动支链,其特征在于:四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四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耦合连杆一端与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固连,耦合连杆另一端与中心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四条耦合连杆与中心连杆连接形成的四个转动副的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与机座之间通过四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中连杆A和上连杆A组成,下连杆A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A连接,下连杆A另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二转动副A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A轴线、第二转动副A轴线相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上;上连杆A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三转动副A连接,上连杆A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A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A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中连杆B和上连杆B组成,下连杆B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B连接,下连杆B另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二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B轴线、第二转动副B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三转动副B连接,上连杆B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B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B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中连杆C和上连杆C组成,下连杆C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C连接,下连杆C另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二球面副C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C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C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三球面副C连接,上连杆C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四转动副C轴线过所述点Q;第四运动支链由下连杆D、中连杆D和上连杆D组成,下连杆D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D连接,下连杆D另一端与中连杆D通过第二球面副D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D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D一端与中连杆D通过第三球面副D连接,上连杆D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D连接,所述第四转动副D轴线过所述点Q。
2.一种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包括动平台、机座,连接动平台、机座的四条运动支链,其特征在于:四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四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耦合连杆一端与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固连,耦合连杆另一端与中心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四条耦合连杆与中心连杆连接形成的四个转动副的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与机座之间通过四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中连杆A和上连杆A组成,下连杆A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A连接,下连杆A另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二转动副A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A轴线、第二转动副A轴线相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上;上连杆A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三球面副A连接,上连杆A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A连接,所述第四转动副A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中连杆B和上连杆B组成,下连杆B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B连接,下连杆B另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二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B轴线、第二转动副B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三球面副B连接,上连杆B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四转动副B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中连杆C和上连杆C组成,下连杆C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C连接,下连杆C另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二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C轴线、第二转动副C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C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三转动副C连接,上连杆C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C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C轴线过所述点Q;第四运动支链由下连杆D、中连杆D和上连杆D组成,下连杆D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D连接,下连杆D另一端与中连杆D通过第二转动副D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D轴线、第二转动副D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D一端与中连杆D通过第三转动副D连接,上连杆D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D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D轴线过所述点Q。
3.一种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包括动平台、机座,连接动平台、机座的四条运动支链,其特征在于:四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四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耦合连杆一端与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固连,耦合连杆另一端与中心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四条耦合连杆与中心连杆连接形成的四个转动副的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与机座之间通过四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中连杆A和上连杆A组成,下连杆A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A连接,下连杆A另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二转动副A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A轴线、第二转动副A轴线相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上;上连杆A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三转动副A连接,上连杆A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A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A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中连杆B和上连杆B组成,下连杆B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B连接,下连杆B另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二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B轴线、第二转动副B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三转动副B连接,上连杆B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B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B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中连杆C和上连杆C组成,下连杆C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C连接,下连杆C另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二球面副C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C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C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三转动副C连接,上连杆C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C轴线、第四转动副C轴线汇交于所述点Q;第四运动支链由下连杆D、中连杆D和上连杆D组成,下连杆D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D连接,下连杆D另一端与中连杆D通过第二球面副D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D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D一端与中连杆D通过第三转动副D连接,上连杆D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D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D轴线、第四转动副D轴线汇交于所述点Q。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还包括天线,且天线与所述动平台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B驱动,直线驱动器B的输出杆与所述下连杆B通过第五转动副B连接,直线驱动器B尾端与机座通过第六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B轴线、第五转动副B轴线、第六转动副B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三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C驱动,直线驱动器C的输出杆与所述下连杆C通过第五转动副C连接,直线驱动器C尾端与机座通过第六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C轴线、第五转动副C轴线、第六转动副C轴线相互平行。
CN201610171366.4A 2016-03-24 2016-03-24 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 Pending CN1057522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1366.4A CN105752288A (zh) 2016-03-24 2016-03-24 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1366.4A CN105752288A (zh) 2016-03-24 2016-03-24 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2288A true CN105752288A (zh) 2016-07-13

Family

ID=56346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71366.4A Pending CN105752288A (zh) 2016-03-24 2016-03-24 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5228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0907A (zh) * 2019-07-31 2019-11-15 燕山大学 一种大型舰载雷达稳定跟踪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3296A (en) * 1997-03-13 1999-04-13 Ross-Hime Designs, Incorporated Multiple rotatable links robotic manipulator
WO1999021070A1 (en) * 1997-10-16 1999-04-29 Ross-Hime Designs, Inc. Robotic manipulator
CN2448702Y (zh) * 2000-09-25 2001-09-19 江克鹏 船用定位定向微波天线接收装置
CN1631612A (zh) * 2005-01-04 2005-06-29 浙江理工大学 带环形导轨的球面三自由度并联姿态控制机构
US20050199085A1 (en) * 2004-03-11 2005-09-15 Hiroshi Isobe Link actuating device
CN103217986A (zh) * 2013-03-13 2013-07-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具有球面纯滚性质的二自由度并联转动机构
CN103433916A (zh) * 2013-08-06 2013-12-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自由度等径球面纯滚并联转动机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3296A (en) * 1997-03-13 1999-04-13 Ross-Hime Designs, Incorporated Multiple rotatable links robotic manipulator
WO1999021070A1 (en) * 1997-10-16 1999-04-29 Ross-Hime Designs, Inc. Robotic manipulator
CN2448702Y (zh) * 2000-09-25 2001-09-19 江克鹏 船用定位定向微波天线接收装置
US20050199085A1 (en) * 2004-03-11 2005-09-15 Hiroshi Isobe Link actuating device
CN1631612A (zh) * 2005-01-04 2005-06-29 浙江理工大学 带环形导轨的球面三自由度并联姿态控制机构
CN103217986A (zh) * 2013-03-13 2013-07-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具有球面纯滚性质的二自由度并联转动机构
CN103433916A (zh) * 2013-08-06 2013-12-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自由度等径球面纯滚并联转动机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婧芳等: "4类具有一级节点的1T对称耦合机构的构型综合", 《中国科技论文》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0907A (zh) * 2019-07-31 2019-11-15 燕山大学 一种大型舰载雷达稳定跟踪装置
CN110450907B (zh) * 2019-07-31 2021-06-01 燕山大学 一种大型舰载雷达稳定跟踪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26863B2 (en) Four-chain six-degree-of-freedom hybrid mechanism
EP2716539A1 (en) Vessel with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persons or goods and such system
CN107128436B (zh) 一种采用双体船增稳的平台
CN106450653B (zh) 一种并联式六自由度冗余驱动天线结构系统
CN109911114B (zh) 一种具有三级减震自稳系统的无人船
CN105736625A (zh) 基于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复合式舰载抗冲稳定平台及方法
CN101830272B (zh) 空间两自由度冗余驱动摇摆实验台
CN105161825A (zh) 三轴稳定四轴跟踪的船载动中通天线
AU2012348835A1 (en) Pedestal for tracking antenna
CN110450907B (zh) 一种大型舰载雷达稳定跟踪装置
CN110238866A (zh) 一种割胶机器人柔性机械臂
CN105563466A (zh) 一种含塔形伸缩分支的三自由度并联调姿隔振平台
CN206098665U (zh) 一种并联式六自由度冗余驱动天线结构系统
CN105752288A (zh) 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
CN110654508A (zh) 一种可移动式自平衡海上平台
CN110816866B (zh) 一种变拓扑可折展舰载直升机起降稳定平台
CN105655682A (zh) 一种新型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
US20130242424A1 (en) Primary mirror support structure and telescope unit
JPS61225419A (ja) 繋留装置
CN105789892A (zh) 一种新型并联天线姿态调整机构
CN106695759B (zh) 一种具有对称混联分支的三自由度并联稳定平台
CN113002698A (zh) 具有双动平台的五自由度并联机构及舰载稳定平台
KR101762785B1 (ko) 부유식 발전 플랜트
EP0039551B1 (en) A stabilised antenna arrangement
CN205343112U (zh) 一种含可变角形分支的三自由度并联调姿隔振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