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89489B - 一种电池保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保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89489B
CN105789489B CN201410805870.6A CN201410805870A CN105789489B CN 105789489 B CN105789489 B CN 105789489B CN 201410805870 A CN201410805870 A CN 201410805870A CN 105789489 B CN105789489 B CN 1057894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at
layer
dielectric layer
prot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058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89489A (zh
Inventor
王昱
王国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alstone
Tealstone Responsibil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alstone Responsibil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alstone Responsibil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alstone Responsibil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058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894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89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9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89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94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保护结构,该电池保护结构包括:介质层和包膜层,其中:介质层形成于电池的外表面;包膜层形成于介质层的外表面,介质层和包膜层均裸露出电池的电极接触点。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电池保护结构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电池保护结构能够使电池保持恒定的工作温度,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工作效率;解决了电池,尤其是超薄电池,在高温环境中的高温保护问题;避免了电池,尤其是超薄锂电池,在恶劣工作环境下造成的污染问题;解决了电池在使用中的防尘防水防辐射的问题;同时,还防止电池被外界因素干扰从而降低工作效能,防止电池本身在故障情况下对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对环境的干扰和污染问题,尤其对于易燃的锂电池起到防火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保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池保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低功耗智能设备,如可穿戴产品,无线传感设备,有源电子标签等电子产品极大的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微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支持下,各电子产品所使用的电池越来越薄,其中,最常见的超薄类电池就是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根据所采用电解质的不同,可分为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和非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两种,其中,非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通常包括电池阳极、阴极、电解质溶液和可容许离子通过的隔离层等几部分;而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电池技术,由于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中固态电解质的固态性质,非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中防止电池阳极和阴极发生短路的隔离层得以省去,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电量密度。
胶片类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Thin Film Solid State Li-ion RechargeableBattery)是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一种,其通过在离子聚合物表面镀有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锂离子金属化合物而形成电池内部充放电回路,所述胶片类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厚度一般在0.02毫米左右。
另一类胶片类固态可充电电池是锌聚酯纤维电池(Flexible Zinc PolyBattery),与锂离子电池比较,锌聚酯纤维电池具有无毒,柔软容量高的特点,是一种新兴的电池技术。
胶片类固态可充电电池由于其具有超薄、重量低、容量高、循环寿命长、可反复充放电5000次以上、自耗电低、安全性好、易于集成等特性,在物联网、智能传感网络、智能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车载智能设备、智能家居、医疗保健、野外监测、军事装备等领域逐渐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低功耗的无线智能终端设备中,其优越性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
但是超薄类电池的效能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一般工作温度范围在0到60℃,一旦超过工作温度范围,超薄类电池的效率会显著降低,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比如在电路板焊接过程中、在高温封装过程中,还会对超薄类电池的内部架构造成损坏,导致内部短路和电解质化学性质的改变,从而使超薄类电池的物理特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或无法挽回的损坏。由于胶片类固态可充电电池的超薄特性,其对外界的温度变化尤其敏感,因此也更容易由于温度的改变而受到损坏。
针对上述不足,对于超薄类电池,尤其是对于胶片类固态可充电电池这种对于温度非常敏感的超薄类电池,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池保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本发明在电池的外层包覆一层基于高强度真空陶瓷微球(Ceramic Microspheres)的保护结构,以解决高温环境下超薄类电池的保护问题。在隔热的同时,真空陶瓷微球形成的保护结构,还能对超薄类电池起到防热辐射,防化学污染,防尘,防水,防火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超薄类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系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池保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在电池的外层包覆一层保护结构,以在不显著增加电池厚度的前提下,对电池提供隔热和其他防护。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电池保护结构,该电池保护结构包括:介质层和包膜层,其中:
所述介质层形成于电池的外表面;
所述包膜层形成于所述介质层的外表面,所述介质层和包膜层均裸露出所述电池的电极接触点。
可选地,所述介质层包括至少一层涂覆层,其中,每一层涂覆层均包括真空陶瓷微球和合成树脂,所述包膜层由耐高温防腐蚀耐磨的绝缘材料制成。
可选地,若所述涂覆层为一层,则所述涂覆层形成于所述电池的外表面;若所述涂覆层为两层或多层,则第一层涂覆层形成于所述电池的外表面,更外层涂覆层形成于上一层涂覆层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电池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当所述电池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时,所述电池之间电连接形成电池组,所述介质层形成于所述电池组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电池保护结构的厚度为0.07~0.4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电池保护结构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电池的外表面形成介质层,并裸露出所述电池的电极接触点;
步骤2,在所述介质层的外表面形成包膜层,亦裸露出所述电池的电极接触点。
可选地,所述步骤1中,在所述电池的外表面形成一层或一层以上的涂覆层,所述一层或一层以上的涂覆层组成所述介质层。
可选地,当所述涂覆层的层数为一层时,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将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按照预定比例混合;
步骤12,将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的混合物涂覆在所述电池的外表面,经过水分完全蒸发后形成所述涂覆层;
当所述涂覆层的层数为一层以上时,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将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按照预定比例混合;
步骤12,将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的混合物涂覆在所述电池的外表面,经过水分完全蒸发后形成第一层涂覆层;
步骤13,在上一层涂覆层的外表面涂覆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的混合物,经过水分完全蒸发后形成新的涂覆层;
步骤14,重复所述步骤13,直至所述涂覆层的层数达到设定层数。
可选地,所述包膜层由耐高温防腐蚀耐磨的绝缘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电池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当所述电池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时,所述制备方法在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将一个以上的电池进行电连接形成电池组的步骤,所述步骤2中,所述介质层包覆在所述电池组的外表面。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包括以下几点:
1、使电池保持恒定的工作温度,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工作效率;
2、解决了电池在电路板焊接、产品热封装、组装等高温环境中的高温保护问题;
3、避免了电池在恶劣工作环境下造成的对自身的污染问题;
4、解决了电池在使用中的防尘,防水,防火,防燃和防辐射的问题;
5、防止电池被外界因素干扰从而降低工作效能,同时还可以防止电池本身在故障情况下对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干扰和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池保护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带有保护结构的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带有保护结构的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结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结构制备方法中介质层的形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一种电池保护结构,图1是本发明电池保护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池保护结构包括介质层22和包膜层21,其中:
所述介质层22形成于电池1的外表面,并裸露出所述电池1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正负电极接触点11;
所述包膜层21形成于所述介质层22的外表面,亦裸露出所述电池1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正负电极接触点11。
其中,所述介质层22和包膜层21组成所述电池保护结构,以阻止或减少热传导造成的电池温度发生变化,保护电池1免受高温、低温、污染、灰尘、水分、辐射、燃烧等外界环境所造成的伤害。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电池保护结构2包覆在所述电池1的外表面,仅裸露出所述电池1的正负电极接触点11,其中,所述正负电极接触点11通过导线、导电胶等导电体或者通过焊接等电连接方式与外部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介质层22包括至少一层涂覆层221。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为了达到更佳的隔热保温效果,所述介质层22包括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涂覆层221,其中,每一涂覆层221在水分完全蒸发后的厚度不超过0.1mm(毫米),通常仅为0.02mm(毫米)。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涂覆层221主要包括真空陶瓷微球(Hollow CeramicMicrospheres),其中,真空陶瓷微球之间的微小空隙由合成树脂填充。具体地,若所述涂覆层221为一层,则所述涂覆层221形成于所述电池1的外表面;若所述涂覆层221为两层或两层以上,则第一层涂覆层221,即最里层的涂覆层221形成于所述电池1的外表面,第二层或更外层涂覆层221形成于上一层涂覆层221的外表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将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的混合物采用涂覆、喷涂、浸没等制作工艺形成于所述电池1的外表面或者上一层涂覆层221的外表面,然后经过水分完全蒸发后得到所述涂覆层221,其中,所述液体合成树脂涂料指的是合成树脂乳液,其中的水分含量一般在60%-70%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的混合比例为1∶1.5~1∶4。真空陶瓷微球是一种真空密闭的正球形、粉末状的超轻质填充材料,具有重量轻、体积大、导热系数低、稳定性好的优点,同时,还具有绝缘、隔音隔热、不吸水、耐腐蚀、防辐射、阻燃,无毒等优异性能,因此,使用真空陶瓷微球填充形成介质层22,能够起到隔热保温,防护辐射等作用。显然,在一定范围内,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的混合比例越大,所述介质层22中真空陶瓷微球的含量就越高,所述介质层22的隔热保温、防护辐射效果也就越好;需要注意的是,所述介质层22中合成树脂的含量不能过低,比如所述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的混合比例高于1∶1.5,会造成合成树脂的含量过低,在水分完全蒸发后,将不能形成胶膜,从而使介质层22容易脱落,此外,合成树脂的含量过低的话,介质层22的柔软弯曲度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决定涂覆层221的层数,这样所述介质层22的厚度也就根据不同应用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为了减少高温或低温对于电池的损坏,保护其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免受无法挽回的损坏,可选择制作两层涂覆层221;但在超高温或超低温环境中,为了抵御超高温或超低温产生的不利影响,可能需要制作三层或者更多层的涂覆层221。上述只是对于涂覆层221层数的选择进行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对于涂覆层221层数的选择不作任何具体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是很容易理解也是易于掌握的,因此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膜层21由耐高温、防腐蚀、耐磨的绝缘材料制成,比如铁氟龙(Teflon),铁氟龙,即为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是一种使用氟取代聚乙烯中所有氢原子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而且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同时,铁氟龙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其摩擦系数极低。使用铁氟龙制作包膜层21,可以在所述电池1的外表面形成外保护层,以阻止或减少热传导造成的电池温度发生变化,保护所述电池1免受高温、低温、污染、灰尘、水分等外界环境造成的损伤。
其中,可采用粘贴、喷涂、涂覆等多种制作工艺在所述介质层22的外表面形成所述包膜层21,比如,可将铁氟龙胶带直接粘贴在所述介质层22的外表面,也可将常温铁氟龙喷涂剂直接喷涂在所述介质层22的外表面,还可将常温铁氟龙涂料直接涂覆在所述介质层22的外表面。具体的包膜层制作工艺可根据实际应用场合的需要而选择,本发明对其不作任何限制。
其中,所述包膜层21的厚度范围在0.05~0.3mm(毫米)。
上文提及,所述介质层22中,每一涂覆层221在水分完全蒸发后的厚度不超过0.1mm(毫米),通常仅为0.02mm(毫米),那么包覆所述电池1的保护结构2的总厚度仅为0.07~0.4mm(毫米),即使在所述介质层22使用两层涂覆层221的情况下,所述保护结构2的总厚度也仅为0.09~0.5mm(毫米)。如此之薄的保护结构坚实地包覆在电池的外表面上,在不会对于电池的使用带来任何不良的影响的情况下,还能够阻止外界热差导致电池温度变化、使电池保持恒定的工作温度,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解决电池在电路板焊接、产品热封装、组装等高温环境中的高温保护问题及低温保护问题、避免电池在恶劣工作环境下造成的对自身的污染问题、解决了电池在使用中的防尘防水防辐射的问题、同时还防止电池被外界因素干扰从而降低工作效能,防止电池本身在故障情况下对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干扰和污染问题,尤其对于易燃的锂电池起到防火的作用,而上述技术效果是现有技术无法取得的。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所述保护结构所保护的电池的容量,所述电池1还可以是多个,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电池1之间先行进行电连接形成电池组,而所述保护结构2包覆在所述电池组的外表面,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保护结构2的结构和制作工艺与上述其他实施例相同或相似。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只是以一种胶片类电池的形态为例对于存在多个电池的情况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其中所示出的电池及其电极触点的形态和电极触点的位置不具备代表性,不作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所有能够相互之间实现电连接、且能够裸露出与外界电路电连接的电极触点的电池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发明所保护的电池1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其可以是超薄类电池也可以是普通电池,可以是超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超薄可充电锌聚酯纤维电池也可以是普通锂离子电池,可以是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也可以是非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可以是胶片类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也可以是其他类别的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总之,本发明对于所保护的电池的具体结构不作任何限制,所有能够在其外表面形成保护结构的电池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电池保护结构的制备方法,如图4所示,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电池1的外表面形成介质层22,以阻止或减少热传导造成的电池温度发生变化,保护所述电池1免受高温、低温、污染、灰尘、水分、辐射、燃烧等外界环境所造成的伤害,但在所述电池1的外表面形成介质层22时,要裸露出所述电池1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正负电极接触点11,其中,所述正负电极接触点11通过导线、导电胶等导电体或者通过焊接等电连接方式与外部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步骤1中,在所述电池1的外表面形成一层或一层以上的涂覆层221,所述一层或一层以上的涂覆层221组成所述介质层22。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涂覆层221主要包括真空陶瓷微球(Hollow CeramicMicrospheres),其中,真空陶瓷微球之间的微小空隙由合成树脂填充,具体地,可将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的混合物采用涂覆、喷涂、浸没等制作工艺形成于所述电池1的外表面或者上一层涂覆层221的外表面,然后经过水分完全蒸发后得到所述涂覆层221,其中,所述液体合成树脂涂料指的是合成树脂乳液,其中的水分含量一般在60%-70%之间。
真空陶瓷微球是一种真空密闭的正球形、粉末状的超轻质填充材料,具有重量轻、体积大、导热系数低、稳定性好的优点,同时,还具有绝缘、隔音隔热、不吸水、耐腐蚀、防辐射、阻燃,无毒等优异性能,因此,使用真空陶瓷微球填充形成介质层22,能够起到隔热保温,防护辐射,防燃等作用。
当所述涂覆层的层数为一层时,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将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按照预定比例混合;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的混合比例为1∶1.5~1∶4,显然,在一定范围内,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的混合比例越大,所述介质层22中真空陶瓷微球的含量就越高,所述介质层22的隔热保温、防护辐射效果也就越好;需要注意的是,所述介质层22中合成树脂的含量不能过低,比如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的混合比例高于1∶1.5,会造成合成树脂的含量过低,在水分完全蒸发后,将不能形成胶膜,从而使介质层22容易脱落,此外,合成树脂的含量过低的话,介质层22的柔软弯曲度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步骤12,将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的混合物涂覆在所述电池1的外表面,形成所述涂覆层221;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为了达到更佳的隔热保温效果,在所述电池1的外表面,涂覆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涂覆层221。进一步地,在涂覆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涂覆层221时需要注意,要等待上一涂覆层221中的水分蒸发完全后再涂覆下一涂覆层221。即,当所述涂覆层的层数为一层以上时,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将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按照预定比例混合;
步骤12,将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的混合物涂覆在所述电池的外表面,经过水分完全蒸发后形成第一层涂覆层;
步骤13,在上一层涂覆层的外表面涂覆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的混合物,经过水分完全蒸发后形成新的涂覆层;
步骤14,重复所述步骤13,直至所述涂覆层的层数达到设定层数。
其中,在水分蒸发完全后,每一涂覆层221的厚度不超过0.1mm(毫米),通常仅为0.02mm(毫米)。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决定涂覆层221的层数,这样最终形成的所述介质层22的厚度也就根据不同应用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为了减少高温或低温对于电池的损坏,保护其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免受无法挽回的损坏,可选择制作两层涂覆层221;但在超高温或超低温环境中,为了抵御超高温或超低温产生的不利影响,可能需要制作三层或者更多层的涂覆层221。上述只是对于涂覆层221层数的选择进行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对于涂覆层221层数的选择不作任何具体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是很容易理解也是易于掌握的,因此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步骤2,在所述介质层22的外表面形成包膜层21,其中,所述介质层22和包膜层21组成对于所述电池1进行保护的保护结构2。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膜层21由耐高温、防腐蚀、耐磨的绝缘材料制成,比如铁氟龙(Teflon),铁氟龙,即为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是一种使用氟取代聚乙烯中所有氢原子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而且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同时,铁氟龙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其摩擦系数极低。使用铁氟龙制作包膜层21,可以在所述电池1的外表面形成外保护层,以阻止或减少热传导造成的电池温度发生变化,保护所述电池1免受高温、低温、污染、灰尘、水分等外界环境造成的损伤。
其中,可采用粘贴、喷涂、涂覆等多种制作工艺在所述介质层22的外表面形成所述包膜层21,比如,可将铁氟龙胶带直接粘贴在所述介质层22的外表面,也可将常温铁氟龙喷涂剂直接喷涂在所述介质层22的外表面,还可将常温铁氟龙涂料直接涂覆在所述介质层22的外表面。具体的包膜层制作工艺可根据实际应用场合的需要而选择,本发明对其不作任何限制。
其中,所述包膜层21的厚度范围在0.05~0.3mm(毫米)。
上文提及,所述介质层22中,每一涂覆层221在水分完全蒸发后的厚度不超过0.1mm(毫米),通常仅为0.02mm(毫米),那么包覆所述电池1的保护结构2的总厚度仅为0.07~0.4mm(毫米),即使在所述介质层22使用两层涂覆层221的情况下,所述保护结构2的总厚度也仅为0.09~0.5mm(毫米)。如此之薄的保护结构坚实地包覆在电池的外表面上,在不会对于电池的使用带来任何不良的影响的情况下,还能够阻止外界热差导致电池温度变化、使电池保持恒定的工作温度,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解决电池在电路板焊接、产品热封装、组装等高温环境中的高温保护问题及低温保护问题、避免电池在恶劣工作环境下造成的污染问题,解决了电池在使用中的防尘防水防辐射防火的问题、同时还防止电池被外界因素干扰从而降低工作效能,防止电池本身在故障情况下对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干扰和污染问题,尤其对于易燃的锂电池起到防火的作用,而上述技术效果是现有技术无法取得的。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为了增加保护结构所述所保护的电池的容量,所述电池1还可以是多个,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制备方法在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将多个电池1先行进行电连接形成电池组的步骤,而后续所述保护结构2则包覆在所述电池组的外表面,其中,所述保护结构2的结构和制作工艺与上述其他实施例相同或相似。
另外,本发明所保护的电池1的制备属于现有技术,所述电池1可以是超薄类电池也可以是普通电池,可以是超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超薄可充电锌聚酯纤维电池也可以是普通锂离子电池,可以是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也可以是非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可以是胶片类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也可以是其他类别的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总之,本发明对于所保护的电池的制备方法不作任何限制,所有能够制得可在其外表面形成保护结构的电池的方法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的电池保护结构能够保持恒定的工作温度,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工作效率;本发明还解决了电池,尤其是超薄电池,在电路板焊接、产品热封装、组装等高温环境中的高温保护问题;避免了电池,尤其是超薄锂电池,在恶劣工作环境下造成的对自身的污染问题;解决了电池在使用中的防尘防水防辐射的问题;同时还防止电池被外界因素干扰从而降低工作效能,防止电池本身在故障情况下对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干扰和污染问题,尤其对于易燃的锂电池起到防火的作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电池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保护结构包括:介质层和包膜层,其中:
所述介质层形成于电池的外表面;
所述包膜层形成于所述介质层的外表面,所述介质层和包膜层均裸露出所述电池的电极接触点;所述介质层包括至少一层涂覆层,其中,每一层涂覆层均包括真空陶瓷微球和合成树脂,所述包膜层由耐高温防腐蚀耐磨的绝缘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涂覆层为一层,则所述涂覆层形成于所述电池的外表面;若所述涂覆层为多层,则第一层涂覆层形成于所述电池的外表面,更外层涂覆层形成于上一层涂覆层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电池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电池之间电连接形成电池组,所述介质层形成于所述电池组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结构的厚度为0.07~0.4毫米。
5.一种电池保护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电池的外表面形成介质层,并裸露出所述电池的电极接触点;
步骤2,在所述介质层的外表面形成包膜层,亦裸露出所述电池的电极接触点;
当涂覆层的层数为一层时,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将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按照1:1.5-1:4比例混合;
步骤12,将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的混合物涂覆在所述电池的外表面,经过水分完全蒸发后形成所述涂覆层;
当所述涂覆层的层数为多层时,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将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按照1:1.5-1:4比例混合;
步骤12,将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的混合物涂覆在所述电池的外表面,经过水分完全蒸发后形成第一层涂覆层;
步骤13,在上一层涂覆层的外表面涂覆真空陶瓷微球与液体合成树脂涂料的混合物,经过水分完全蒸发后形成新的涂覆层;
步骤14,重复所述步骤13,直至所述涂覆层的层数达到设定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在所述电池的外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的涂覆层,所述一层或多层的涂覆层组成所述介质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膜层由耐高温防腐蚀耐磨的绝缘材料制成。
8.根据杈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电池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制备方法在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将多个的电池进行电连接形成电池组的步骤,所述步骤1中,所述介质层包覆在所述电池组的外表面。
CN201410805870.6A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电池保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894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5870.6A CN105789489B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电池保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5870.6A CN105789489B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电池保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9489A CN105789489A (zh) 2016-07-20
CN105789489B true CN105789489B (zh) 2018-08-28

Family

ID=56385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0587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89489B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电池保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894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0026B (zh) * 2021-04-26 2022-07-01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保温层的设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41401Y (zh) * 2006-08-18 2007-08-29 北京嘉捷恒信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电池
CN201340863Y (zh) * 2008-12-25 2009-11-04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保温层结构的电池
CN202651298U (zh) * 2012-05-25 2013-01-02 湖北三俊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利于散热的镍氢电池
CN103762396A (zh) * 2014-01-02 2014-04-3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28360B2 (ja) * 2007-04-12 2013-07-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41401Y (zh) * 2006-08-18 2007-08-29 北京嘉捷恒信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电池
CN201340863Y (zh) * 2008-12-25 2009-11-04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保温层结构的电池
CN202651298U (zh) * 2012-05-25 2013-01-02 湖北三俊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利于散热的镍氢电池
CN103762396A (zh) * 2014-01-02 2014-04-3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9489A (zh)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en et al. Precise proton redistribution for two‐electron redox in aqueous zinc/manganese dioxide batteries
Dong et al. Flexible aqueous lithium‐ion battery with high safety and large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y
CN105655565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houdhury et al. Cross-linked polymer hydrogel electrolytes for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
Yu et al. Energy storing electrical cables: integrating energy storage and electrical conduction
Wang et al. Flexible integrated electrical cables based on biocomposites for synchronous energy transmission and storage
Xie et al. Harvesting Air and Light Energy via “All‐in‐One” Polymer Cathodes for High‐Capacity, Self‐Chargeable, and Multimode‐Switching Zinc Batteries
Kanno et al. A self-assembled breathing interface for all-solid-state ceramic lithium batteries
Seki et al. Quaternary ammonium room-temperature ionic liquid/lithium salt binary electrolytes: electrochemical study
CN105789596B (zh) 一种超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16612A (zh) 一种电极及锂离子电池
CN104538591B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预锂化方法
Sano et al. Effect of organic additives on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 anode in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
Zhang et al. Stability of Li/polymer electrolyte-ionic liquid composite/lithium conducting glass ceramics in an aqueous electrolyte
Wang et al. Integration of dispenser-printed ultra-low-voltage thermoelectric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s
CN108206269A (zh) 正极活性材料、制造它的方法以及包括它的全固体电池
CN10823229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
CN105932207B (zh) 锂离子电池可逆过充保护用凝胶聚合物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Su et al. Stretchable transparent supercapacitors for wearable and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Guo et al. Flexible ionic diodes with high rectifying ratio and wide temperature tolerance
Lee et al. Crosslinked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Si anodes in Li-ion batteries
Wang et al. Charge transfer between polyaniline and carbon nanotubes supercapacitors: Improving both energy and power densities
Joshi et al. Reduction of charge-transfer resistance via artificial sei formation using electropolymerization of borylated thiophene monomer on graphite anodes
CN105789489B (zh) 一种电池保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0907B (zh) 基于复合镍钴铝/钛酸锂体系的电池电容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