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87278A - 基于智能终端的大数据保健、精准医疗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智能终端的大数据保健、精准医疗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87278A
CN105787278A CN201610127000.7A CN201610127000A CN105787278A CN 105787278 A CN105787278 A CN 105787278A CN 201610127000 A CN201610127000 A CN 201610127000A CN 105787278 A CN105787278 A CN 1057872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ser
disease
medical
health c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270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春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x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x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x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x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2700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872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87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72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06F19/324
    • G06F19/3418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ath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基于智能终端的大数据保健、精准医疗系统和方法;包括:诊病电脑装置、医院电脑服务器、智能终端、保健服务器。在诊病电脑装置中安装辅助医疗软件,在智能终端安装养生保健服务软件。实现智能终端与诊病电脑装置的数据对接,形成大数据,并且对防病治病的各类数据进行编码。帮助用户使用智能终端、用大数据指导用户全方位的保健,帮助医生掌握用户大数据,实现精准医疗。不仅医疗疾病的症状,而且从源头医疗病因,指导用户对症保健,减少身体隐患。本发明从源头提高用户健康,减少病患、降低医院排队;是互联网健康产业的关键系统,将有力地促进健康产业的大发展。

Description

基于智能终端的大数据保健、精准医疗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信息技术,尤其涉及基于智能终端的大数据保健、精准医疗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有力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健康产业是人类的大工程,防病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移动互联网与健康产业的跨界融合,将会产生巨大的市场。
据世界权威组织报告,在人类的健康、长寿的元素中,基因占15%,社会及环境占17%,医疗占8%,个人的生活方式占60%。就是说,日常生活是健康的主导因素,而医疗并不是健康的主导因素。
现有的互联网健康产业,没有抓住健康产业的关键。往往局限于帮助医生治病,帮助用户挂号、选择医师等。然而,现有医院医疗本身存在弊端。例如:效率低、疗效差、处方太随意,没有用大数据精准医疗。
互联网健康产业重点是提高大众的健康,从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减少疾病的病因和隐患;用移动互联网的巨大优势,从基础层面帮助医院医疗。
在现代社会,唯有将智能终端与诊病电脑装置的数据对接,才能形成防病治病的大数据。不仅用大数据保健和医疗,而且要提高大数据的传输和应用。
本发明进行跨界探索,创新建立互联网健康产业的关键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基于智能终端的大数据保健、精准医疗系统和方法;实现智能终端与诊病电脑装置的数据对接,形成大数据,并且对各类数据进行编码;用大数据全面提高保健能力;用大数据实现精准医疗。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包括:诊病电脑装置、医院电脑服务器、智能终端、保健服务器。
医院电脑服务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若干诊病电脑装置相连接;若干智能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与诊病电脑装置实现对接式连接;若干智能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与保健服务器相连接。
所说的诊病电脑装置,是指辅助医生对用户进行医疗的电脑装置。例如:辅助医生医疗的电脑、或者辅助医生医疗的机器人等。在诊病电脑装置中安装辅助医疗软件、通信软件。
所说的辅助医疗软件,是指诊病电脑装置使用用户的大数据,辅助医生对用户进行全面高效的精准医疗。
所说的精准医疗,是指用大数据选择最适合用户的医疗手段,对用户进行最有效地医疗;不仅治疗症状,还要治疗用户在日常生活、工作、心态、情绪所引起的病因;指导用户对症保健,减少身体的各种隐患;目标是全面健康。
所说的医院电脑服务器,是指支持诊病电脑装置工作的服务器。医院电脑服务器中有数据库、大型存贮器、服务器工作的软件。由医院电脑服务器支持若干诊病电脑装置、产生每个用户的每次医疗的医疗数据。而且医院电脑服务器不断积累各种精准医疗方案和医疗数据。
所说的智能终端,是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或穿戴设备,并安装养生保健服务软件、通信软件。
所说的养生保健服务软件,主要有三大功能:(1)采集或输入用户的保健数据、环境数据、个性数据;(2)与诊病电脑装置实现数据的对接,形成用户的大数据;(3)用大数据指导用户全方位的养生保健。
具体养生保健,涉及用户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调整用户的心态、思维和情绪,调整饮食结构、调整生活和工作的习惯,进行对症的烹饪饮食,对症的运动、按摩推拿和拍打,还有水果疗法、饮食疗法、旅游疗法等。
所说的通信软件,有多种。例如:有电信通信软件、或者是即时通信软件、或者是近场通信软件、或者是蓝牙通信软件等。
所说的保健服务器,是指支持若干智能终端执行养生保健服务软件的服务器。具体在保健服务器中,有每个用户的保健数据库、有用户的大数据,还有采用传统医学理论、预测用户疾病的软件,有服务器工作软件、通信软件。
所说的医院电脑服务器、保健服务器,可以用云服务器代替或参与。这样保存信息、保存大数据更加可靠。
下面说明大数据,并且说明大数据的编码方式。
所说的大数据,是指防病治病的全面的数据;至少包含:保健数据、医疗数据、环境数据、个性数据;大数据不仅指数值、还包括信息内容。
所说的保健数据,主要包含如下四部分:
(1)用户用文字、语音、照片、视频方式,输入用户身体不适或疾病信息。
(2)用户用文字、语音、照片、视频方式,输入或产生用户日常饮食和运动的信息。例如:输入用户的食材、食品、菜谱,健身运动时间、内容、部位;包括检测健身运动的软件、定位软件,收集用户热量消耗信息等。
(3)通过拍摄用户的手掌纹路、脸面特征、耳朵轮廓和纹路、运动的姿势,由保健服务器中的软件,按照传统医学的理论、预测用户的疾病信息。
(4)通过身体检测仪,收集用户的身体数据信息。具体身体检测仪,有许多种。例如:有血压计、血糖仪、体温表、人体体重秤、心律监护仪等。
身体检测仪中的数据,或者由人工读数、输入数据给智能终端。或者采购带有有线或无线的通信方式,与智能终端相连接的身体检测仪。
所说的医疗数据,是指治疗用户疾病、形成的各种数据。例如:病历记录、各种医疗措施、各种化验单数据、各种拍片或成像资料的数据,还有指导用户对症保健的建议,还有本次医疗的目标、期望疗效、所用药品特性、所做手术的特性,本次医疗特别警示、医生的医嘱、用药敏感等信息。
具体医疗数据,由医生、诊病电脑装置、医院电脑服务器联合工作产生。
所说的环境数据,主要是指用户所处气候、温度、地理位置的数据。具体环境数据由养生保健服务软件、由智能终端附带的气象及定位软件产生。
所说的个性数据,主要是指用户个人与防病治病相关的数据。例如:出生年月、性别、血型、性格、病史、工作经历、当前职业、饮食偏好、运动偏好、个人收入,身体特征等。个性数据由用户输入到智能终端中。
智能终端与诊病电脑装置用通信软件、实现数据对接,形成用户的大数据。大数据可以保存在保健服务器中的用户保健数据库中。同时,大数据通过诊病电脑装置、保存在医院电脑服务器中。并且大数据不断有更新。
为了数据的传输便捷、查阅方便、应用精准,创新将防病治病的大数据,以及保健数据、医疗数据、环境数据、个性数据进行编码。
大数据的编码由保健数据码、医疗数据码、环境数据码、个性数据码所组成。在每个数据编码中,至少有每个编码的内容分类编号、保密等级,并且设定编码中每个位置的名称定义,用若干数字或字母表示信息内容和级差。
所说的级差,是说明内容的程度,用若干数字代表程度的级别和范围。
用户每次治病,医生使用诊病电脑装置、均会产生医疗数据码。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1,设置智能终端与诊病电脑装置对接的通信协议、定义相关的名词、设定专用语句格式、设定传输的内容和保密等级;
步骤2,用户操作智能终端、选择诊病电脑装置的联络号码,或者由医生、由服务人员操作诊病电脑装置、选择用户智能终端的联络号码,实现智能终端与诊病电脑装置的数据对接;相互传输数据,形成用户的大数据;
步骤3,对大数据、对具体保健数据、医疗数据、环境数据、个性数据进行编码;在每个数据编码中,有每个编码的内容分类编号、保密等级;并且设定编码中每个位置的名称定义,用若干数字或字母表示信息内容和级差;
步骤4,对接成功后,智能终端获得医疗数据,智能终端用大数据指导用户更全面的养生保健;诊病电脑装置获得用户的保健数据、环境数据、个性数据,诊病电脑装置用大数据辅助医生对用户进行全面高效的精准医疗。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实现智能终端与诊病电脑装置的数据对接,形成大数据,并且对防病治病的各类数据进行编码。一方面帮助用户使用智能终端、用大数据指导用户全方位的保健,另一方面帮助医生掌握用户的大数据,实现精准医疗。不仅医疗疾病的症状,而且从源头医疗病因,指导用户对症的保健,减少身体隐患。本发明从源头提高用户健康,减少病患、降低医院排队;是互联网健康产业的关键系统,将有力地促进健康产业的大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原理的一种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对数据进行编码的一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步骤的一种示意图。
图中,100.医院电脑服务器;200.诊病电脑装置;300.智能终端;400.保健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医院电脑服务器100中有数据库、大型存贮器、服务器工作的软件。诊病电脑装置200安装辅助医疗软件、通信软件。智能终端300中安装养生保健服务软件、通信软件。保健服务器400中有每个用户的保健数据库,有采用传统医学理论、预测用户疾病的软件,有各种防病治病的智慧方法,有服务器工作的软件、通信软件。
医院电脑服务器100布置在医院的电脑库房内。诊病电脑装置200通常布置在医生办公桌上,也可以布置在挂号服务员的办公桌上。医院电脑服务器100支持若干诊病电脑装置200工作,并且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的方式相连接。
智能终端300通常由用户随身携带、佩戴、穿戴。保健服务器400可以布置在专业养生保健的办公室内。保健服务器400支持若干智能终端300工作,并且通过移动互联网相连接。
通过用户操作智能终端300,或者通过医生、挂号服务员操作诊病电脑装置200,智能终端300可以与诊病电脑装置200用通信软件、实现数据对接。
参见图2,关于用户某次治病的医疗数据码,以胃痛举例说明。
A1、A2-----------数据分类。用2位表示本数据码分类。例如:门诊医疗。
B-------------------保密等级。用1位表示本数据码的保密程度。
C1、A4----------疾病分类。用4位表示本次门诊的疾病分类。例如:胃病。
D1、D2---------具体部位。用2位表示疾病的具体位置。例如:胃溃疡。
E1-----------------严重程度。用1位表示本次疾病发作的程度。例如:3级
F1------------------疾病性质。用1位表示本次疾病发作的性质。例如:急性。
还有其它若干数据。例如:用户编号、日期、指导用户对症保健的建议,还有本次医疗的目标、期望疗效、所用药品特性,本次医疗特别警示的内容、医生的医嘱、用药敏感等,都可以用编码来表达。
上述的用2位、或1位、或4位,是指十进制或十六进制。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编码例子的说明。具体的编码,可根据设计者的偏好,采用多种形式的编码。
由上所述,在用户防病治病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产生数据编码。而且用户的医疗数据码,可以进一步分类。例如:用户每一次门诊,有门诊医疗的数据码;用户住院、有住院医疗的数据码;还有急诊医疗的数据码等。
参见图3,关于方法步骤的展开说明。
关于步骤1的说明。必须预先设置通信协议、相关规定、传输的内容范围、传输的保密等级,才能高效率的传输,才能正确理解、应用大数据。
关于步骤2的说明。经过用户的操作,或者经过医生、挂号服务员的操作,选择对方的联络号码,实现智能终端与诊病电脑装置的数据对接。显然可以用近场通信、用蓝牙通信、或者其它的通信方式,实现数据对接。
对接成功后,双方交换有限的数据。用户在智能终端的帮助下,获得用户的大数据。医生在诊病电脑装置的帮助下,也获得用户的大数据。
显然,对于诊病电脑装置、用户的智能终端,二者都有一些内部的秘密,不可以随意传输。因此,需要预先设置所传输内容、保密等级。接收方拥有不同的授权等级,才能打开不同保密等级的内容或数据编码。
关于步骤3的说明。规定编码的分类,名称及位置的关系,用若干数字或字母表达内容和程度。设置编码可以快速传递,正确理解。
所说的保密等级,也可称为传输等级,是表达不同的传输对象,采用不同的保密等级。拥有权限时,才能获得相应的数据或数据码。
所说的级差,举例说明:病人的胃痛,可以用1至9级来表达。数字越大,表示疼痛越厉害。因此,防病治病的各类数据,内容可以用数据表示,其内容的程度也可以用数据来表示。
关于步骤4的说明。对接成功后,其具体的数据传输往往非常快。
医生掌握用户在养生保健方面的许多数据,预先了解用户当前疾病的初步情况。因此极大地缩短问诊时间,医生只需要核实病情、制定医疗措施。并且在大数据的指导下,选用最适合病人的医疗方案,实现全面高效的精准医疗。
事实上,不同的用户体征、不同的用户发病时间、不同的用户身价、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年龄性别、不同的出生地、不同的用药敏感等,都会应有许多医疗方面的差异。因此,唯有掌握用户的大数据,才能快速、精准、高效地全方位对用户进行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医疗效果。
用户通过智能终端掌握大数据之后,可以了解医院医疗的许多信息。了解医生在本次医疗的目标、预期疗效、药品特性、手术特性,本次医疗特别警示的内容、医嘱和特别关照等。方便用户随时查看医嘱、可以向医生提出咨询,从而配合医生养生保健。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保健效果。
互联网健康产业重点是提高大众健康,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减少疾病的病因和隐患。并且医疗需要用大数据,从各个方面帮助医生提高医疗水平。因此本发明是互联网健康产业的关键系统。
本发明为了说明方便,使用顾名思义的许多名词。例如:精准医疗、保健数据、医疗数据、身体检测仪、保密等级等。显然,这些名词可以用相类似的名词所代替,表达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上述是本发明的说明,基于本发明的基本思想,还可以有多种的变形方案,均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大数据保健、精准医疗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诊病电脑装置、医院电脑服务器、智能终端、保健服务器;
医院电脑服务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若干诊病电脑装置相连接;若干智能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与诊病电脑装置实现对接式连接;若干智能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与保健服务器相连接;
所说的诊病电脑装置,是指辅助医生对用户进行医疗的电脑装置;在诊病电脑装置中安装辅助医疗软件、通信软件;
所说的辅助医疗软件,是指诊病电脑装置使用用户的大数据,辅助医生对用户进行全面高效的精准医疗;
所说的精准医疗,是指用大数据选择最适合用户的医疗手段,对用户进行最有效地医疗;不仅治疗症状,还要治疗用户在日常生活、工作、心态、情绪所引起的病因;指导用户对症保健,减少身体的各种隐患;目标是全面健康;
所说的医院电脑服务器,是指支持诊病电脑装置工作的服务器;医院电脑服务器中有数据库、大型存贮器、服务器工作的软件;由医院电脑服务器支持若干诊病电脑装置、产生每个用户的每次医疗的医疗数据;而且医院电脑服务器不断积累各种精准医疗方案和医疗数据;
所说的智能终端,是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或穿戴设备,并安装养生保健服务软件、通信软件;
所说的养生保健服务软件,主要有三大功能:(1)采集或输入用户的保健数据、环境数据、个性数据;(2)与诊病电脑装置实现数据的对接,形成用户的大数据;(3)用大数据指导用户全方位的养生保健;
具体养生保健,涉及用户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所说的保健服务器,是指支持若干智能终端执行养生保健服务软件的服务器;具体在保健服务器中,有每个用户的保健数据库、有用户的大数据,还有采用传统医学理论、预测用户疾病的软件,有服务器工作软件、通信软件;
所说的医院电脑服务器、保健服务器,可以用云服务器代替或参与;
所说的大数据,是指防病治病的全面的数据;至少包含:保健数据、医疗数据、环境数据、个性数据;大数据不仅指数值、还包括信息内容;
所说的保健数据,主要包含如下四部分:
(1)用户用文字、语音、照片、视频方式,输入用户身体不适或疾病信息;
(2)用户用文字、语音、照片、视频方式,输入或产生用户日常饮食和运动的信息;
(3)通过拍摄用户的手掌纹路、脸面特征、耳朵轮廓和纹路、运动的姿势,由保健服务器中的软件,按照传统医学的理论、预测用户的疾病信息;
(4)通过身体检测仪,收集用户的身体数据信息;
所说的医疗数据,是指治疗用户疾病、形成的各种数据;
所说的环境数据,主要是指用户所处气候、温度、地理位置的数据;
所说的个性数据,主要是指用户个人与防病治病相关的数据;
智能终端与诊病电脑装置用通信软件、实现数据对接,形成用户的大数据;大数据可以保存在保健服务器中的用户保健数据库中;同时,大数据通过诊病电脑装置、保存在医院电脑服务器中;并且大数据不断有更新;
大数据的编码由保健数据码、医疗数据码、环境数据码、个性数据码所组成;在每个数据编码中,至少有每个编码的内容分类编号、保密等级,并且设定编码中每个位置的名称定义,用若干数字或字母表示信息内容和级差;
用户每次治病,医生使用诊病电脑装置、均会产生医疗数据码。
2.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大数据保健、精准医疗系统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设置智能终端与诊病电脑装置对接的通信协议、定义相关的名词、设定专用语句格式、设定传输的内容和保密等级;
步骤2,用户操作智能终端、选择诊病电脑装置的联络号码,或者由医生、由服务人员操作诊病电脑装置、选择用户智能终端的联络号码,实现智能终端与诊病电脑装置的数据对接;相互传输数据,形成用户的大数据;
步骤3,对大数据、对具体保健数据、医疗数据、环境数据、个性数据进行编码;在每个数据编码中,有每个编码的内容分类编号、保密等级;并且设定编码中每个位置的名称定义,用若干数字或字母表示信息内容和级差;
步骤4,对接成功后,智能终端获得医疗数据,智能终端用大数据指导用户更全面的养生保健;诊病电脑装置获得用户的保健数据、环境数据、个性数据,诊病电脑装置用大数据辅助医生对用户进行全面高效的精准医疗。
CN201610127000.7A 2016-03-02 2016-03-02 基于智能终端的大数据保健、精准医疗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57872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27000.7A CN105787278A (zh) 2016-03-02 2016-03-02 基于智能终端的大数据保健、精准医疗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27000.7A CN105787278A (zh) 2016-03-02 2016-03-02 基于智能终端的大数据保健、精准医疗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7278A true CN105787278A (zh) 2016-07-20

Family

ID=56386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27000.7A Pending CN105787278A (zh) 2016-03-02 2016-03-02 基于智能终端的大数据保健、精准医疗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8727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7873A (zh) * 2016-11-18 2017-05-31 苏州国科康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社区化智慧云健康服务系统
CN106778049A (zh) * 2017-03-13 2017-05-31 成都育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社区精准医疗救助及其方法
CN106951722A (zh) * 2017-04-14 2017-07-14 郑州匠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诊疗数据采集和应用系统
CN108304730A (zh) * 2017-12-14 2018-07-20 广州华夏汇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身份识别的体质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22584B (zh) * 2017-03-15 2020-05-01 苏州大学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户外锻炼规划系统和方法
CN111770189A (zh) * 2020-07-04 2020-10-13 广州智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联网式医疗大数据分级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7873A (zh) * 2016-11-18 2017-05-31 苏州国科康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社区化智慧云健康服务系统
CN106777873B (zh) * 2016-11-18 2019-08-13 苏州国科康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社区化智慧云健康服务系统
CN106778049A (zh) * 2017-03-13 2017-05-31 成都育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社区精准医疗救助及其方法
CN107122584B (zh) * 2017-03-15 2020-05-01 苏州大学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户外锻炼规划系统和方法
CN106951722A (zh) * 2017-04-14 2017-07-14 郑州匠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诊疗数据采集和应用系统
CN108304730A (zh) * 2017-12-14 2018-07-20 广州华夏汇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身份识别的体质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770189A (zh) * 2020-07-04 2020-10-13 广州智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联网式医疗大数据分级传输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7278A (zh) 基于智能终端的大数据保健、精准医疗系统和方法
Bhatia et al. A comprehensive health assessment framework to facilitate IoT-assisted smart workouts: A predictive healthcare perspective
US20180025125A1 (en) Ehealth and intervention platform
Jeddi et al. 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US20170011177A1 (en) Automated healthcare integration system
WO201402550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health care delivery
Yoo et al. PHR based diabetes index service model using life behavior analysis
Kalem et al. Mobile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for disease management and wellness
Vélez-Guerrero et al. Design,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n intelligent wearable robotic exoskeleton prototype for upper limb rehabilitation
Tana et al. The use of wearables in healthcare–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Rasool et al. Maximizing Efficiency in Telemedicine: An IoT-Bas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ptimization Framework for Health Analysis
Salih Ali et 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nd Web Application Hybrid Scheme for Healthcare Monitoring.
Hussain et 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internet of things (iot) sensing for elderly people
Lopez et al. Examining the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nalytics of smart wearables
US20220192556A1 (en) Predictiv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wearables for mental health
Kumar et al. Towards improving patient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nd internet of things
Campbell Smart Telemedicine Diagnosis Systems, Biomedical Big Data, and Telehealth Outpatient Monitoring in COVID-19 Screening, Testing, and Treatment
Wang Computer Internet of Things‐Based Intelligent Medical System to Be Applied in Home Care of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
Geetha Poornima et al. Application of IoT in Predictive Health Analysis–A Review of Literature
Niu et al. Toward the Internet of Medical Things: Architecture, trends and challenges
Valsalan et al. Remote healthcare monitoring using expert system
Fazeli et al. A Self-supervised Framework for Improved Data-Driven Monitoring of Stress via Multi-modal Passive Sensing
Katsaliaki et al.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Healthcare Delivery System Through Digitalization
Nautiyal et al. Role of digital healthcare in the well-being of elderly people: a systematic review
Schmitz-Grosz Changes in Medical Processes Due to Digitalization: Examples from Telemedic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