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85651B - 一种背光源组和曲面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源组和曲面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85651B
CN105785651B CN201610330369.8A CN201610330369A CN105785651B CN 105785651 B CN105785651 B CN 105785651B CN 201610330369 A CN201610330369 A CN 201610330369A CN 105785651 B CN105785651 B CN 1057856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bar
backlight
bar area
layer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303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85651A (zh
Inventor
张智睿
李碧莹
郭好磊
翟玉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3036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856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85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5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85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5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源组和曲面显示设备,其中,背光源组包括:背光灯条和曲面的背光板;背光灯条以横向排列方式与曲面的背光板贴合固定;背光灯条包括硬灯条区和软灯条区;硬灯条区和软灯条区交替排布,形成条状结构;硬灯条区中设置有发光器件;在硬灯条区和软灯条区的相应位置,设置有彼此连接的线路层,线路层连接硬灯条区中的发光器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背光灯条的整体硬度,当背光灯条弯曲时,软灯条区吸收了因背光灯条弯曲产生的应力,背光灯条不容易发生折裂,当以横向排列方式贴合于背光板上时,背光灯条能够适应背光板的曲面结构;同时,能够减少对硬灯条区内发光器件的应力挤压,减少硬灯条区上发光器件受力损坏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源组和曲面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曲面显示设备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组和曲面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曲面显示设备包括具有一定弧度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通常包括顺序设置的液晶模组和背光源组,其中,在液晶模组中包括驱动部件和大量的液晶分子,通过对驱动部件实施控制,驱动部件会驱动液晶分子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从而形成显示的影像。但是由于液晶分子本身不发光,所以需要背光源组中的发光器件为液晶模组提供充足强度的光。
图1是现有技术中背光源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背光源组中包括平直的背光灯条100以及具有一定弧度的背光板200,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弧度的背光板200上设置背光灯条100时,为了使材质较为脆硬的背光灯条100与背板200贴合的效果比较好,背光灯条100通常以竖向排列的方式固定在背光板上。
需要指出的是,图1所示的背光灯条100的布置方式,虽然使得背光灯条100能够较好地贴合在背光板200上,但是,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从横向角度看,不同列的背光灯条100中的发光器件1难以形成一条直线对齐(假设发光器件为发光二极管)。
例如在动态背光控制的曲面显示设备中,根据图像内容(如灰度等级)控制背光灯条100上发光器件1的亮度,尤其发光器件1排布密度大的显示设备中,为了精准控制每个发光器件1使其为对应图像显示区域提供相应背光亮度,这样,每个发光器件1需要与相应显示区域准确对应且扫描时序要保持一致,一旦发光器件1在竖直方向发生偏移,很难与相应横向扫描区域(图1中的椭圆阴影部分)准确对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源组和曲面显示设备的技术方案,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曲面显示设备的背光源组中,发光器件难以形成一条直线对齐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源组,该背光源组包括:
背光灯条和曲面的背光板;所述背光灯条以横向排列方式与所述曲面的背光板贴合固定;其中,
所述背光灯条包括:硬灯条区和软灯条区;
所述硬灯条区和所述软灯条区交替排布,形成条状结构;
所述硬灯条区中设置有发光器件;
在所述硬灯条区和所述软灯条区的相应位置,设置有彼此连接的线路层,所述线路层连接所述硬灯条区中的发光器件。
优选地,所述软灯条区包括第一白油层和第二白油层;
所述第一白油层和所述第二白油层分别覆盖于所述线路层的两侧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白油层和所述第二白油层的厚度均在15微米至35微米之间;
所述线路层的厚度在20微米至45微米之间。
优选地,所述硬灯条区包括:第三白油层、填充层和第一铜皮层;
所述第三白油层覆盖于所述线路层的一侧表面;
所述填充层和所述第一铜皮层覆盖于所述线路层的另一侧表面,且所述填充层位于所述线路层和所述第一铜皮层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三白油层与所述第一白油层彼此相连且厚度相同;
所述填充层的厚度占所述硬灯条区总厚度的85%-93%。
优选地,所述硬灯条区还包括:第二铜皮层;所述第二铜皮层覆盖于所述第三白油层的表面。
优选地,沿所述条状结构的长度方向,所述软灯条区的长度和所述硬灯条区的长度的比例在1:0.2至1:5之间。
优选地,所述软灯条区中央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软灯条区四周区域的厚度,且所述软灯条区的中央区域向远离发光器件头端的方向弯曲成预定弧度。
优选地,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一个与所述线路层连接的发光二极管和一个覆盖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透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设备,该曲面显示设备包括:
液晶模组;以及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背光源组;其中,所述液晶模组位于所述背光源组中排列有背光灯条的一侧。
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源组,背光灯条横向排列在曲面的背光板上,背光灯条的发光器件比较容易形成一条直线对齐,能够适应现有的横向扫描的图像显示扫描方式。同时将软灯条区和硬灯条区交替排布的背光灯条与曲面的背光板通过横向排列的方式贴合固定,背光灯条弯折时不容易折裂,使得背光灯条能够较好地适应背光板的曲面结构。具体地,硬灯条区和软灯条区交替排布,形成条状结构的背光灯条,当背光灯条弯曲时,由于软灯条区材质较软,能够吸收硬灯条区因背光灯条弯曲产生的部分应力,相较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材质比较脆硬的背光灯条,本发明提供的背光灯条不容易发生折裂,因此,当背光灯条以横向排列方式贴合于背光板上时,背光灯条能够适应背光板的曲面结构。进一步,软灯条区和硬灯条区交替排布,当背光灯条弯曲时,由于软灯条区材质较软,软灯条区对硬灯条区内发光器件的应力挤压将减少,可以有效避免发光器件受力损坏情况的发生,并且软灯条区能够吸收相邻两侧的硬灯条区弯曲和因发光器件发热膨胀产生的部分应力,对两侧的硬灯条区的应力挤压起到缓冲作用,能够有效克服硬灯条区横向排列时因受热膨胀导致的灯条鼓起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背光源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曲面显示设备中背光源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曲面显示设备中背光源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背光源组中背光灯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背光灯条中的第一种软灯条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背光灯条中的第一种硬灯条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背光灯条中的第二种硬灯条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背光灯条中的第二种软灯条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背光灯条、200-背光板、300-液晶模组、1-发光器件、11-发光二极管、12-透镜、2-硬灯条区、21-第三白油层、22-填充层、23-第一铜皮层、24-第二铜皮层、3-软灯条区、31-第一白油层、32-第二白油层、4-线路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灯条、背光源组和曲面显示设备的方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背光灯条弯曲时容易断裂,对发光器件容易产生挤压的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曲面显示设备包括:
液晶模组300以及背光源组;其中,液晶模组300位于背光源组中排列有背光灯条100的一侧。
由背景技术部分可知,曲面显示设备的背光源组中,为了使背光灯条100产生的弯折尽量小,且贴合效果比较好,背光灯条100通常以竖向排列的方式固定在背光板200上。然而,从横向角度看,不同列的背光灯条100中的发光器件1难以形成一条直线对齐,曲面显示设备传统的图像显示扫描方式通常采用横向扫描方式,发光器件1难以出现在同一横向扫描区域中。
图2所示的曲面显示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中的背光源组部分中,背光灯条100以灯条横排的方式代替了图1所示的灯条竖排的方式。具体地,请参见图3。
图3是图2所示曲面显示设备中背光源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背光源组包括:
背光灯条100和曲面的背光板200;背光灯条100以横向排列方式与曲面的背光板200贴合固定;
由于背光灯条100横向排列在曲面的背光板200上,从横向角度看,背光板200上处于同一行的发光器件1为相同背光灯条100中的发光器件1,因此,能够实现发光器件1横向角度的一条直线对齐,进一步地,当曲面显示设备以传统的横向扫描方式扫描发光器件1以显示图像时,能够使得发光器件1出现在同一横向扫描区域中。
然而如背景技术所述,背光灯条100的材质比较脆硬,背光灯条100在产生较大弯折时可能会发生断裂,而且背光灯条100在弯折时会产生较大应力,形成对背光灯条100上发光器件1的挤压,影响发光器件1的使用性能。
请参见图4和图5,图4为图2所述曲面显示设备中背光源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背光源组中背光灯条的结构示意图。当采用横向排列的背光灯条固定方式时,背光灯条100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弯折。为了避免出现上述背光灯条折裂,发光器件受到挤压的情况,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源组中,背光灯条100包括硬灯条区2和软灯条区3;其中,软灯条区3和硬灯条区2交替排布,形成条状结构。
本实施例所述背光源组的背光灯条100中,硬灯条区2和软灯条区3交替排布,形成的灯条结构的整体硬度将降低,当背光灯条100弯曲时,相较于图1中的完全由硬性材质构成的背光灯条,软灯条区3能够缓冲相邻两侧硬灯条区2传递的挤压力,并降低对相邻两侧硬灯条区2的挤压力,使得背光灯条100不容易发生折裂。当如图4中将背光灯条100以横向排列的方式与曲面的背光板200固定相连时,背光灯条100弯曲设置,由于背光灯条100的软灯条区3能够吸收背光灯条100弯曲产生的应力,因此,该背光灯条100不易折裂,同时能够起到保护硬灯条区2中发光器件1的作用。
其中,背光灯条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在硬灯条区2中设置有发光器件1;在硬灯条区2和软灯条区3的相应位置,设置有彼此连接的线路层4,线路层4连接硬灯条区2中的发光器件1。
由于背光灯条100弯曲时,软灯条区3对硬灯条区2的应力较小,则发光器件1受到软灯条区3的挤压力较小,不容易发生损坏。当背光灯条100弯曲时,不仅能够减少软灯条区3对两侧硬灯条区2中发光器件1的挤压力,同时由于材质较软,能够吸收硬灯条区2对软灯条区3的部分挤压力,尤其是当发光器件1发光发热时,软灯条区3能够吸收相邻两侧硬灯条区2因受热膨胀产生的应力,对两侧硬灯条区2受发光器件1发热膨胀引起的应力起到缓冲作用。
软灯条区3和硬灯条区2均设置有线路层4,通过该线路层4能够将各个硬灯条区2的发光器件1彼此相连,为各个发光器件1提供电能,以为液晶提供充足强度的光,进而使液晶显示影像。其中,软灯条区3和硬灯条区2中的线路层4对齐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组,背光灯条100横向排列在曲面的背光板200上,背光灯条100的发光器件1相对竖排方式比较容易形成一条直线对齐,能够适应现有的横向扫描的图像显示扫描方式。并且贴合固定在背光板200上的背光灯条100中,软灯条区3和硬灯条区2交替排布,背光灯条100虽然弯折但不容易折裂,使得背光灯条100能够适应背光板200的曲面结构。具体地,硬灯条区2和软灯条区3交替排布,形成条状结构的背光灯条,能够降低背光灯条100整体的硬度。当背光灯条100弯曲时,软灯条区3材质较软,能够吸收硬灯条区2因背光灯条100弯曲产生的部分应力,相较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材质比较脆硬的背光灯条100,本发明提供的背光灯条100不容易发生折裂,因此,当以横向排列方式贴合于背光板200上时,背光灯条100能够适应背光板200的曲面结构。同时,通过软灯条区3和硬灯条区2交替排布,当背光灯条100弯曲时,由于软灯条区3材质较软,软灯条区3对硬灯条区2内发光器件1的应力挤压将减少,进一步减少发光器件1发生受力损坏的情况,并且软灯条区3能够吸收相邻两侧的硬灯条区2弯曲和因发光器件1发热膨胀产生的部分应力,对两侧的硬灯条区2的应力挤压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减小了硬灯条区2因受热膨胀导致的灯条鼓起现象,当背光灯条100以横向排列方式贴合于背光板200时,能够较好地适应背光板200的曲面结构。
普通的背光灯条包括发光器件所在区域和发光器件之间的走线区域,且背光灯条通常包括线路层、填充层和铜皮层等层次结构。其中,填充层的硬度较高且厚度较厚,使得背光灯条比较脆硬,容易折裂。为了得到图5所示的背光灯条,在背光灯条的实际制造工艺中,可对普通的背光灯条中的走线区域进行刻蚀,将硬度较高的填充层和填充层上的铜皮层刻蚀掉,然后在线路层上涂抹白油,以形成软灯条区;而对背光灯条上发光器件所在区域,即硬灯条区不进行刻蚀处理,从而形成图4和图5所示的软灯条区和硬灯条区交替排布的条状结构的背光灯条。
软灯条区3的软硬程度与软灯条区3的厚度以及选用的材质有关,具体地,请参见图6,图6为图5所示背光灯条中的第一种软灯条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软灯条区3还包括第一白油层31和第二白油层32;第一白油层31和第二白油层32分别覆盖于所述线路层4的两侧表面。
白油能够对线路层4起到密封和保护作用,通过设置第一白油层31,该第一白油层31位于线路层4的外表面,具体地,位于线路层连接发光器件1的一侧,能够隔绝外部空气,进一步起到防尘、绝缘和隔热的功能。
第二白油层32能够设置于线路层4以及背光板200之间,具有绝缘的作用,避免线路层4与背光板200相接触,导致出现短路现象。
同时,第一白油层31和第二白油层32的材质均为白油,材质较软,能够降低软灯条区3的硬度。
其中,通过设置软灯条区3的各个结构的厚度范围,也能够达到降低软灯条区3厚度的目的,作为一种实施例,图6实施例提供的软灯条区3的第一白油层31和第二白油层32厚度均在15微米到35微米之间;线路层4厚度在20微米至45微米之间。
第一白油层31和第二白油层32的厚度范围为15微米至35微米,既能够保证对线路层4的防尘、绝缘和隔热的功能,也能够降低软灯条区3的整体厚度,而且,通过设置线路层4厚度在20微米至45微米之间,则整个软灯条区3的整体厚度最多不超过115微米,从而确保软灯条区3的厚度较薄,通过减小软灯条区3的厚度达到降低软灯条区3的硬度的目的,进而增强背光灯条100的可弯曲程度,减少背光灯条100弯曲时,因硬度过高导致的灯条断裂的现象。
图5所示背光灯条的硬灯条区的结构如图7所示,硬灯条区2除了线路层4外,还包括:第三白油层21、填充层22和第一铜皮层23;第三白油层21覆盖于线路层4的一侧表面;填充层22和第一铜皮层23覆盖于线路层4的另一侧表面,且填充层22位于线路层4和第一铜皮层23之间。
其中,硬灯条区2的第三白油层21和软灯条区3的第一白油层31可以彼此连接,且两者所处的厚度范围相同。
硬灯条区2的第三白油层21能够隔绝线路层4与空气,具有密封、防尘、绝缘和隔热的作用。
线路层4直接与发光器件1相连,能够将外部提供的电能传递至发光器件1。填充层22采用硬度较高的FR4或CAM3板材,以向硬灯条区2提供一定的硬度和厚度,进一步,能够牢固固定发光器件1。其中,该填充层22具有绝缘性。
第一铜皮层23设置于填充层22和背光板200之间,由于铜皮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将发光器件1产生的热量通过背光板200发散出去,从而减少硬灯条区2因发光器件1发热导致的膨胀现象,相应地,也减少硬灯条区2对发光器件1的应力挤压。
在整个软灯条区3和硬灯条区2交替排布的背光灯条100中,第三白油层21与第一白油层31彼此相连且厚度相同,另外如图7所示,填充层22的厚度占整个硬灯条区2总厚度的85%-93%(包括端值)。
结合图5、图6和图7可知,软灯条区3相对于硬灯条区2,实际上主要去除了填充层22和第一铜皮层23,由于去除的填充层22的厚度较厚且硬度较高,因此,软灯条区3的材质相对较软,厚度较薄,共同使得软灯条区3的硬度下降,背光灯条100中软灯条区3和硬灯条区2交替排布,进一步使得整个背光灯条100硬度降低,减少背光灯条100弯折时容易折裂的情况发生。
其中,发光器件1的头端由于需要发光,产生的热量大于靠近背光板200的尾端一侧产生的热量,因此,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作为图5所示背光灯条中的第二种硬灯条区的结构示意图,图8中的硬灯条区2除了图7所介绍的各个结构外,还包括第二铜皮层24;
第二铜皮层24覆盖于第三白油层21的表面,且第二铜皮层24的厚度大于第一铜皮层23的厚度。
第二铜皮层24覆盖于第三白油层21外表面,具体地为靠近发光器件1头端的白油层的一侧,能够将发光器件1头端产生的大量热量传导出去,同时,第二铜皮层24的厚度大于第一铜皮层23的厚度,更有利于背光灯条100散热;而且由于发光二极管11头端发热量大,因此通过将第二铜皮层24覆盖于第三白油层21外表面,能够紧固硬灯条区2,减小硬灯条区2因受热膨胀引起的变形。
另外,为了减小软灯条区3对硬灯条区2的应力挤压,如图9所示,软灯条区3中央区域的厚度小于软灯条区3四周区域的厚度,且软灯条区3的中央区域向远离发光器件1头端的方向弯曲成预定弧度。
软灯条区3中央区域的厚度小于四周区域的厚度,即软灯条区3与硬灯条区2相连的位置厚,则发光器件1发热时,软灯条区3对硬灯条区2的挤压力可以集中到中央区域,与硬灯条区2相连的位置对硬灯条区2的挤压力将减小,同时软灯条区3具有一定弧度,当弯曲背光灯条100时,在两侧硬灯条区2的挤压下,软灯条区3中央区域将凹陷,更能够减少对发光器件1的应力,并且由于软灯条区3向远离发光器件1头端方向弯曲,在弯曲背光灯条100时,产生的应力更小,能够更加容易将背光灯条100排布到曲面背光板200上。
其中,图5中,沿条状结构的长度方向,软灯条区3的长度和硬灯条区2的长度的比例在1:0.2至1:5之间。且软灯条区3和硬灯条区2的最佳长度的比例为1:1。
软灯条区3相对于硬灯条区2所占的长度比例越大,则软灯条区3越长,在背光灯条100上所占的范围越大,导致背光灯条100越软,可弯折性越强,能够适应的曲率越大,进一步能够较好地适应背光板200的曲面结构;同时,在长度方向上,软灯条区3所占比例大,能够减少对相邻两侧硬灯条区2的应力挤压,减少发光器件1受应力挤压而损坏的情况,并能够更加有效地吸收相邻两侧硬灯条区2因弯曲或受热膨胀产生的应力。
同时,软灯条区3相对于硬灯条区2所占的长度比例越小,则硬灯条区2越长,在背光灯条100上所占的范围越大;同时由于硬灯条区2上设置有发光器件1,硬灯条区2所占的范围越大,则发光器件1的可设置数量与可选用尺寸越大,背光灯条100的发光强度越高,进一步能够为影像提供更加完善的对比度和亮度。
硬灯条区2中的发光器件1具体包括与线路层4相连的发光二极管11和覆盖发光二极管11的透镜12;进一步地,为了减少背光灯条100弯折时,发光二极管11之间相互挤压造成的器件损坏,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发光器件1包括一个与线路层4连接的发光二极管11和一个覆盖发光二极管11的透镜12。
若在同一硬灯条区2中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11和透镜12,在背光灯条100弯曲时,相邻的发光二极管11会相互挤压,产生的应力有可能损坏待发光二极管11,导致发光二极管11折裂,尤其是当发光二极管11发光发热时,硬灯条区2受热膨胀,同一硬灯条区2中各个发光二极管11受到的应力将增强,进一步增加了相邻发光二极管11损坏的可能性。通过在硬灯条区2只设置一个与线路层4相连的发光二极管11和覆盖发光二极管11的透镜12。当背光灯条100弯曲时,发光二极管11周围只有硬灯条区2的各层结构,且硬灯条区2只与软灯条区3相邻,不会受到周围发光二极管11的应力挤压,同时发光二极管11发热时,硬灯条区2受热膨胀产生的应力直接由软灯条区3承受,同一硬灯条区2内其他发光二极管11不会受到应力挤压。
综上,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组和曲面显示设备,背光灯条100横向排列在曲面的背光板200上,背光灯条100的发光器件1比较容易形成一条直线对齐,能够适应现有的横向扫描的图像显示扫描方式。同时将软灯条区3和硬灯条区2交替排布的背光灯条100与曲面的背光板200通过横向排列的方式贴合固定,背光灯条100弯折时不容易折裂,使得背光灯条100能够适应背光板200的曲面结构。具体地,硬灯条区2和软灯条区3交替排布,形成条状结构,能够降低背光灯条100整体的硬度。当背光灯条100弯曲时,软灯条区3材质较软,能够吸收硬灯条区2因背光灯条100弯曲产生的部分应力,相较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材质比较脆硬的背光灯条100,本发明提供的背光灯条100不容易发生折裂,因此,当以横向排列方式贴合于背光板200上时,背光灯条100能够适应背光板200的曲面结构。同时,通过软灯条区3和硬灯条区2交替排布,当背光灯条100弯曲时,由于软灯条区3材质较软,软灯条区3对硬灯条区2内发光器件1的应力挤压将减少,进一步减少发光器件1发生受力损坏的情况,并且软灯条区3能够吸收相邻两侧的硬灯条区2弯曲和因发光器件1发热膨胀产生的部分应力,对两侧的硬灯条区2的应力挤压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减小了硬灯条区2因受热膨胀导致的灯条鼓起现象,当背光灯条100以横向排列方式贴合于背光板200时,能够较好地适应背光板200的曲面结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源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灯条和曲面的背光板;所述背光灯条沿所述曲面的背光板的弯曲方向贴合固定在所述曲面的背光板上;其中,
所述背光灯条包括:硬灯条区和软灯条区;
所述硬灯条区和所述软灯条区交替排布,形成条状结构;
所述硬灯条区中设置有发光器件;
在所述硬灯条区和所述软灯条区的相应位置,设置有彼此连接的线路层,所述线路层连接所述硬灯条区中的发光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灯条区包括第一白油层和第二白油层;
所述第一白油层和所述第二白油层分别覆盖于所述线路层的两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白油层和所述第二白油层的厚度均在15微米至35微米之间;
所述线路层的厚度在20微米至45微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灯条区包括:第三白油层、填充层和第一铜皮层;
所述第三白油层覆盖于所述线路层的一侧表面;
所述填充层和所述第一铜皮层覆盖于所述线路层的另一侧表面,且所述填充层位于所述线路层和所述第一铜皮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白油层与所述第一白油层彼此相连且厚度相同;
所述填充层的厚度占所述硬灯条区总厚度的85%-9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灯条区还包括:第二铜皮层;所述第二铜皮层覆盖于所述第三白油层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条状结构的长度方向,所述软灯条区的长度和所述硬灯条区的长度的比例在1:0.2至1:5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灯条区中央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软灯条区四周区域的厚度,且所述软灯条区的中央区域向远离发光器件头端的方向弯曲成预定弧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一个与所述线路层连接的发光二极管和一个覆盖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透镜。
10.一种曲面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模组;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组;其中,所述液晶模组位于所述背光源组中排列有背光灯条的一侧。
CN201610330369.8A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背光源组和曲面显示设备 Active CN1057856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30369.8A CN105785651B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背光源组和曲面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30369.8A CN105785651B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背光源组和曲面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5651A CN105785651A (zh) 2016-07-20
CN105785651B true CN105785651B (zh) 2019-05-03

Family

ID=56379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30369.8A Active CN105785651B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背光源组和曲面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856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6631A (zh) * 2018-07-26 2018-10-30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分段式背光灯、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0621A (zh) * 2007-05-22 2010-03-24 奥斯兰姆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背光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102287667A (zh) * 2011-07-22 2011-12-21 王宁 一种半柔性led灯条及显示屏
CN103424913A (zh) * 2012-05-17 2013-12-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弯曲式显示装置
CN103547109A (zh) * 2012-07-09 2014-01-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弯曲式框架和具有该弯曲式框架的弯曲式显示装置
CN204945573U (zh) * 2015-09-18 2016-01-0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灯条及背光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26158B1 (ko) * 2005-11-18 2007-06-13 서울반도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용 발광소자
TWM375225U (en) * 2009-08-26 2010-03-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Light bar structur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hereof
KR101907165B1 (ko) * 2012-09-14 2018-10-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곡면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0621A (zh) * 2007-05-22 2010-03-24 奥斯兰姆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背光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102287667A (zh) * 2011-07-22 2011-12-21 王宁 一种半柔性led灯条及显示屏
CN103424913A (zh) * 2012-05-17 2013-12-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弯曲式显示装置
CN103547109A (zh) * 2012-07-09 2014-01-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弯曲式框架和具有该弯曲式框架的弯曲式显示装置
CN204945573U (zh) * 2015-09-18 2016-01-0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灯条及背光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5651A (zh)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66637U (zh) Led组件、侧光式led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203223889U (zh) 具有导热结构的显示装置及导热结构
CN103363397B (zh) 背光组件及使用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9065589A (zh) 显示面板
JP2007173233A (ja) ヒートシンクと、該ヒートシンクの少なくとも一部に適合させた可撓性のプリント回路板と、該可撓性のプリント回路板に装着された光源を備えてい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424824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943350A (zh) 背光模组
CN107290897A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CN105093390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2230588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5785651B (zh) 一种背光源组和曲面显示设备
CN103672816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散热装置
JP2012529670A (ja) 高い制御出力を備えたフラットパネル光学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US877360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6082315A1 (zh) 弯折型印刷电路板
JP201215503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591404B (zh) 發光模組及應用此發光模組之顯示裝置
CN107290898B (zh) 背光组件
CN103824852A (zh) 嵌入裸芯片背光源结构
CN104730617B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842277U (zh) Led光源模组及led灯
TW201122659A (en) Light-emitting diode module
CN203659928U (zh) 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05676527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2253128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Patentee after: Hisense Vide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ELECTRIC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