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82225A - 自平衡曲轴及包括该自平衡曲轴的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自平衡曲轴及包括该自平衡曲轴的压缩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82225A CN105782225A CN201410805247.0A CN201410805247A CN105782225A CN 105782225 A CN105782225 A CN 105782225A CN 201410805247 A CN201410805247 A CN 201410805247A CN 105782225 A CN105782225 A CN 1057822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nt axle
- eccentric
- central axis
- shaft part
-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347978 Major minor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平衡曲轴及包括该自平衡曲轴的压缩机。自平衡曲轴包括曲轴杆体和设置在曲轴杆体上的第一偏心部,自平衡曲轴还包括:油孔,油孔沿曲轴杆体的轴向贯通,油孔相对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偏心设置,其中,设置有油孔的曲轴杆体产生的静不平衡量至少部分抵消第一偏心部产生的静不平衡量,设置有油孔的曲轴杆体的重心产生的动不平衡量至少部分抵消第一偏心部的重心产生的动不平衡量。根据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曲轴难以满足动平衡和静平衡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平衡曲轴及包括该自平衡曲轴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目前双缸、双级滚动转子式的压缩机较单缸压缩机的负荷扭矩变化平缓,有利于减小曲轴的扰度,减小压缩机的振动,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但是这并不能消除设置在曲轴杆体的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的不平衡所带来的旋转惯性力。
现有技术中,压缩机通过在曲轴杆体上增加平衡块的方法来满足曲轴的动静平衡要求,该方法一方面增加了压缩机的泵体转子组件的自身重量,功耗较高;另一方面增加平衡块之后,增加了相应的工艺及装配成本,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平衡曲轴及包括该自平衡曲轴的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曲轴难以满足动平衡和静平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平衡曲轴,包括曲轴杆体和设置在曲轴杆体上的第一偏心部,自平衡曲轴还包括:油孔,油孔沿曲轴杆体的轴向贯通,油孔相对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偏心设置,其中,设置有油孔的曲轴杆体产生的静不平衡量至少部分抵消第一偏心部产生的静不平衡量,设置有油孔的曲轴杆体的重心产生的动不平衡量至少部分抵消第一偏心部的重心产生的动不平衡量。
进一步地,油孔包括:第一孔段,第一孔段从曲轴杆体的第一端向靠近第一偏心部的方向延伸,第一孔段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偏心距离h1;第二孔段,第二孔段与第一孔段连通,第二孔段从曲轴杆体的第二端向靠近第一偏心部的方向延伸,第二孔段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偏心距离h2;其中,第一孔段的中心轴线、第二孔段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一孔段的中心轴线和第二孔段的中心轴线之间。
进一步地,自平衡曲轴还包括第二偏心部,第二偏心部设置在曲轴杆体上,第二偏心部相对于曲轴杆体偏心设置,第一偏心部的中心轴线、第二偏心部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且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一偏心部的中心轴线和第二偏心部的中心轴线之间。
进一步地,曲轴杆体包括:第一轴段;第二轴段,第二轴段与第一轴段同轴设置;第三轴段,第三轴段设置在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之间且与第一轴段同轴设置;第一偏心部设置在第三轴段的靠近第二轴段的一端,第二偏心部设置在第三轴段的靠近第一轴段的一端;第一孔段设置在第一轴段的内部,第二孔段沿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的轴向贯通设置并部分伸入第一轴段的内部。
进一步地,自平衡曲轴满足下述的静平衡公式:m1r1g+m3r3g=m2r2g+m4r4g;自平衡曲轴满足下述的动平衡公式:m1r1L1ω2+m2r2L2ω2=m3r3L3ω2+m4r4L4ω2;其中,m1为第一偏心部的偏心质量,r1为第一偏心部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1为第一偏心部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m2为第二偏心部的偏心质量,r2为第二偏心部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2为第二偏心部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m3为第一轴段的偏心质量,r3为第一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3为第一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m4为第二轴段的偏心质量,r4为第二轴段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4为第二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ω为自平衡曲轴的转动角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进一步地,曲轴杆体包括:第一轴段;第二轴段,第二轴段与第一轴段同轴设置;第三轴段,第三轴段设置在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之间且与第一轴段同轴设置;第一偏心部设置在第三轴段上;第一孔段设置在第一轴段的内部,第二孔段沿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的轴向贯通设置并部分伸入第一轴段的内部。
进一步地,第一孔段的中心轴线、第二孔段的中心轴线和第一偏心部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第一孔段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偏心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孔段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偏心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自平衡曲轴满足下述的静平衡公式:m1'r1'g=m2'r2'g+m3'r3'g;自平衡曲轴满足下述的动平衡公式:m1'r1'L1'ω2+m3'r3'L3'ω2=m2'r2'L2'ω2;其中,m1'为第二轴段的偏心质量,r1'为第二轴段的重心与第二轴段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1'为第二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m2′为第一偏心部的偏心质量,r2′为第一偏心部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轴段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2′为第一偏心部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m3′为第一轴段的偏心质量,r3′为第一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3'为第一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ω为自平衡曲轴的转动角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自平衡曲轴,自平衡曲轴为前述的自平衡曲轴。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自平衡曲轴包括曲轴杆体、设置在曲轴杆体上的第一偏心部和油孔,油孔沿曲轴杆体的轴向贯通,油孔与曲轴杆体偏心设置,其中,设置有油孔的曲轴杆体产生的静不平衡量至少部分抵消第一偏心部产生的静不平衡量,设置有油孔的曲轴杆体的重心相对曲轴杆体的重心产生的动不平衡量至少部分抵消第一偏心部的重心相对曲轴杆体的重心产生的动不平衡量。利用偏心设置的油孔可以使整个曲轴杆体产生重心偏移以部分抵消第一偏心部的偏心质量产生的不平衡量,从而使自平衡曲轴达到动平衡和静平衡的目的,且该自平衡曲轴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自平衡曲轴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自平衡曲轴的替代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曲轴;11、第一轴段;12、第二轴段;2、第一偏心部;3、第一孔段;4、第二孔段;5、第二偏心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偏心部2设置在曲轴杆体1上可以理解为第一偏心部2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即不重合。其中,压缩机的活塞(转子)适于套设在第一偏心部2的外周面上,曲轴杆体1带动第一偏心部2转动,第一偏心部2进而带动活塞转动以对压缩机的压缩腔内的介质进行压缩。
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压缩机包括两个转子,其中一个转子套设在第一偏心部2的外周,另一个转子套设在第二偏心部5的外周,曲轴杆体1分别带动第一偏心部2和第二偏心部5转动。
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除了“设置有油孔的曲轴杆体1的重心”这样的描述之外,其余部分的曲轴杆体1的重心可以是未设油孔之前的自平衡曲轴的重心。
mrg为重力产生的力矩,是表征物体不平衡程度(此处指静不平衡量)的一个物理量;mrLω2为力矩,即旋转惯性力矩,是表征动不平衡量的一个物理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平衡曲轴。自平衡曲轴包括曲轴杆体1和设置在曲轴杆体1上的第一偏心部2。
自平衡曲轴还包括与曲轴杆体1偏心设置的油孔。油孔沿曲轴杆体1的轴向贯通,其中,设置有油孔的曲轴杆体1产生的静不平衡量至少部分抵消第一偏心部2产生的静不平衡量,设置有油孔的曲轴杆体的重心相对自平衡曲轴的重心产生的动不平衡量至少部分抵消第一偏心部2的重心相对自平衡曲轴的重心产生的动不平衡量。
上述设置中,利用偏心设置的油孔可以使整个曲轴杆体1产生重心偏移以部分抵消第一偏心部2的偏心质量产生的不平衡量,从而使自平衡曲轴达到动平衡和静平衡的目的,且该自平衡曲轴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油孔包括第一孔段3和第二孔段4。第一孔段3从曲轴杆体1的第一端向靠近第一偏心部2的方向延伸,第一孔段3的中心轴线3a与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1a之间具有偏心距离h1;第二孔段4与第一孔段3连通,第二孔段4从曲轴杆体1的第二端向靠近第一偏心部2的方向延伸,第二孔段4的中心轴线4a与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1a之间具有偏心距离h2;其中,第一孔段3的中心轴线3a、第二孔段4的中心轴线4a与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1a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1a位于第一孔段3的中心轴线3a和第二孔段4的中心轴线4a之间。
上述设置中,第一孔段3的中心轴线3a、第二孔段4的中心轴线4a与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1a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1a位于第一孔段3的中心轴线3a和第二孔段4的中心轴线4a之间,可以使整个曲轴杆体1产生重心偏移以抵消第一偏心部2的偏心质量产生的旋转惯性力,从而使自平衡曲轴达到自平衡的目的,且该自平衡曲轴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偏心距离h1的第一孔段3和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偏心距离h2的第二孔段4,可以取消现有压缩机的主副平衡块,减小了压缩机的泵体转子组件的自身重量,减小了功耗。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平衡曲轴还包括第二偏心部5。第二偏心部5设置在曲轴杆体1上,第二偏心部5与曲轴杆体1偏心设置,第一偏心部2的中心轴线2a、第二偏心部5的中心轴线5a与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1a位于同一平面且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1a位于第一偏心部2的中心轴线2a和第二偏心部5的中心轴线5a之间。
上述设置中,利用第一偏心部2和第二偏心部5可以实现压缩机的二级压缩。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曲轴杆体1包括第一轴段11和与第一轴段11同轴设置的第二轴段12以及第三轴段。第三轴段设置在第一轴段11和第二轴段12之间且与第一轴段11同轴设置。第一孔段3设置在第一轴段11的内部,第二孔段4沿第二轴段12和第三轴段的轴向贯通设置并部分伸入第一轴段11的内部,第一偏心部2设置在第三轴段的靠近第二轴段12的一端,第二偏心部5设置在第三轴段的靠近第一轴段11的一端。
上述设置中,第一孔段3的中心轴线3a往靠近第二偏心部5a的中心轴线5a的方向偏移设置,从而使第一轴段11产生与第二偏心部5a的偏心力矩方向相反的力矩;第二孔段4的中心轴线4a往靠近第一偏心部2的中心轴线2a的方向偏移设置,从而使第二轴段12产生与第一偏心部2方向相反的动平衡量,第二轴段12产生与第一偏心部2的偏心力矩方向相反的力矩,最终使曲轴杆体1实现动平衡和静平衡。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平衡曲轴满足下述的静平衡公式:
m1r1g+m3r3g=m2r2g+m4r4g;
自平衡曲轴满足下述的动平衡公式:
m1r1L1ω2+m2r2L2ω2=m3r3L3ω2+m4r4L4ω2;
其中,m1为第一偏心部的偏心质量,r1为第一偏心部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1为第一偏心部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m2为第二偏心部的偏心质量,r2为第二偏心部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2为第二偏心部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m3为第一轴段的偏心质量,r3为第一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3为第一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m4为第二轴段的偏心质量,r4为第二轴段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4为第二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ω为自平衡曲轴的转动角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上述动平衡公式中,m1r1L1ω1 2等类似的公式均表示“旋转惯性力矩”。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只要自平衡曲轴满足下述公式
m1r1g+m3r3g=m2r2g+m4r4g;
即第一偏心部2和第二偏心部5的力矩之和等于第一轴段11和第二轴段12产生的力矩之和,就可完全抵消第一偏心部2和第二偏心部5相对曲轴杆体1的中心线1a产生的不平衡量,使自平衡曲轴实现静平衡;
只要自平衡曲轴满足下述公式
m1r1L1ω2+m2r2L2ω2=m3r3L3ω2+m4r4L4ω2;即第一轴段11和第二轴段12的重心相对曲轴杆体1的重心产生的动不平衡量(即偏心力矩)可以完全抵消第一偏心部2和第二偏心部5的重心分别相对曲轴杆体1的重心产生的动不平衡量之和,从而使自平衡曲轴实现动平衡。
为了使第一孔段3和第二孔段4处于连通状态,第一孔段3的直径小于第二孔段4的直径,第一孔段3的长度L6大于第二孔段4的长度L5。
上述设置中,便于油液的流动,供液效果较好。
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的自平衡曲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中,具体地,曲轴杆体1包括第一轴段11、与第一轴段11同轴设置的第二轴段12和第三轴段。第三轴段设置在第一轴段11和第二轴段12之间且与第一轴段11同轴设置;第一孔段3设置在第一轴段11的内部,第二孔段4沿第二轴段12和第三轴段的轴向贯通设置并部分伸入第一轴段11的内部,第一偏心部2设置在第三轴段上。
上述设置中,第一偏心部2的中心轴线2a朝图2所示的左侧偏移,第二孔段4的中心轴线4a朝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1a的左侧(即图2所示的左侧偏移,第一孔段3的中心轴线3a朝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1a的右侧(即图2中所示的右侧偏移,通过上述设置,第二轴段12产生的力矩等于第一偏心部2和第一轴段11产生的旋转惯性力矩之和,从而全部抵消了第一偏心部2相对于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1a产生的力矩。
进一步地,该自平衡曲轴结构简单,减少了主副平衡块,从而减少了相应的工艺及装配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中,第一孔段3的中心轴线、第二孔段4的中心轴线和第一偏心部2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第一孔段3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偏心部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孔段4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偏心部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替代实施的自平衡曲轴分别满足下述的静平衡公式和动平衡公式:
m1′r1′g=m2′r2′g+m3′r3′g;
m1'r1'L1'ω2+m3'r3'L3'ω2=m2'r2'L2'ω2;
其中,m1'为第二轴段的偏心质量,r1'为第二轴段的重心与第二轴段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1'为第二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m2'为第一偏心部的偏心质量,r2'为第一偏心部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轴段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2'为第一偏心部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m3'为第一轴段的偏心质量,r3'为第一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3'为第一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ω为自平衡曲轴的转动角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孔段3和第二孔段4处于连通状态,第一孔段3的直径小于第二孔段4的直径,第一孔段3的长度L6’大于第二孔段4的长度L5’。
上述设置中,便于油液的流动,供液效果较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自平衡曲轴,自平衡曲轴为前述的自平衡曲轴。
本发明的压缩机可以在不增加平衡块的前提下消除第一偏心部2和第二偏心部5的旋转惯性力,从而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自平衡曲轴包括曲轴杆体、设置在曲轴杆体上的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第一偏心部的中心轴线、第二偏心部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且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一偏心部的中心轴线和第二偏心部的中心轴线之间,自平衡曲轴还包括与曲轴杆体偏心设置的油孔,油孔沿曲轴杆体的轴向贯通,油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一孔段从曲轴杆体的第一端向靠近第一偏心部的方向延伸,第一孔段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偏心距离;第二孔段与第一孔段连通,第二孔段从曲轴杆体的第二端向靠近第一偏心部的方向延伸,第二孔段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偏心距离;其中,第一孔段的中心轴线、第二孔段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一孔段的中心轴线和第二孔段的中心轴线之间,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利用偏心设置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抵消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的偏心产生的偏心力矩,从而使自平衡曲轴达到平衡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自平衡曲轴,包括曲轴杆体(1)和设置在所述曲轴杆体(1)上的第一偏心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平衡曲轴还包括:
油孔,所述油孔沿所述曲轴杆体(1)的轴向贯通,所述油孔相对所述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偏心设置,其中,设置有油孔的曲轴杆体(1)产生的静不平衡量至少部分抵消所述第一偏心部(2)产生的静不平衡量,设置有油孔的所述曲轴杆体(1)的重心产生的动不平衡量至少部分抵消所述第一偏心部(2)的重心产生的动不平衡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包括:
第一孔段(3),所述第一孔段(3)从所述曲轴杆体(1)的第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偏心部(2)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孔段(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偏心距离h1;
第二孔段(4),所述第二孔段(4)与所述第一孔段(3)连通,所述第二孔段(4)从所述曲轴杆体(1)的第二端向靠近所述第一偏心部(2)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孔段(4)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偏心距离h2;
其中,所述第一孔段(3)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孔段(4)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第一孔段(3)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孔段(4)的中心轴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平衡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平衡曲轴还包括第二偏心部(5),所述第二偏心部(5)设置在所述曲轴杆体(1)上,所述第二偏心部(5)相对于所述曲轴杆体(1)偏心设置,所述第一偏心部(2)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偏心部(5)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曲轴杆体(1)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第一偏心部(2)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偏心部(5)的中心轴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平衡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杆体(1)包括:
第一轴段(11);
第二轴段(12),所述第二轴段(12)与所述第一轴段(11)同轴设置;
第三轴段,所述第三轴段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段(11)和所述第二轴段(12)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轴段(11)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偏心部(2)设置在所述第三轴段的靠近所述第二轴段(12)的一端,所述第二偏心部(5)设置在所述第三轴段的靠近所述第一轴段(11)的一端;
所述第一孔段(3)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段(11)的内部,所述第二孔段(4)沿所述第二轴段(12)和所述第三轴段的轴向贯通设置并部分伸入所述第一轴段(1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平衡曲轴,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平衡曲轴满足下述的静平衡公式:
m1r1g+m3r3g=m2r2g+m4r4g;
所述自平衡曲轴满足下述的动平衡公式:
m1r1L1ω2+m2r2L2ω2=m3r3L3ω2+m4r4L4ω2;
其中,m1为第一偏心部的偏心质量,r1为第一偏心部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1为第一偏心部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m2为第二偏心部的偏心质量,r2为第二偏心部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2为第二偏心部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m3为第一轴段的偏心质量,r3为第一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3为第一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m4为第二轴段的偏心质量,r4为第二轴段的中心轴线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4为第二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ω为自平衡曲轴的转动角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平衡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杆体(1)包括:
第一轴段(11);
第二轴段(12),所述第二轴段(12)与所述第一轴段(11)同轴设置;
第三轴段,所述第三轴段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段(11)和所述第二轴段(12)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轴段(11)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偏心部(2)设置在所述第三轴段上;
所述第一孔段(3)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段(11)的内部,所述第二孔段(4)沿所述第二轴段(12)和所述第三轴段的轴向贯通设置并部分伸入所述第一轴段(11)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平衡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3)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孔段(4)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一偏心部(2)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孔段(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偏心部(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孔段(4)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偏心部(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平衡曲轴,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平衡曲轴满足下述的静平衡公式:
m1′r1′g=m2′r2′g+m3′r3′g;
所述自平衡曲轴满足下述的动平衡公式:
m1'r1'L1'ω2+m3'r3'L3'ω2=m2'r2'L2'ω2;
其中,m1'为第二轴段的偏心质量,r1'为第二轴段的重心与第二轴段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1'为第二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m2'为第一偏心部的偏心质量,r2'为第一偏心部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轴段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2'为第一偏心部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m3'为第一轴段的偏心质量,r3'为第一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距离,L3'为第一轴段的重心与曲轴杆体的重心之间的轴向距离,ω为自平衡曲轴的转动角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9.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自平衡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平衡曲轴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平衡曲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05247.0A CN105782225B (zh) | 2014-12-18 | 2014-12-18 | 自平衡曲轴及包括该自平衡曲轴的压缩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05247.0A CN105782225B (zh) | 2014-12-18 | 2014-12-18 | 自平衡曲轴及包括该自平衡曲轴的压缩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82225A true CN105782225A (zh) | 2016-07-20 |
CN105782225B CN105782225B (zh) | 2018-06-26 |
Family
ID=56386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05247.0A Active CN105782225B (zh) | 2014-12-18 | 2014-12-18 | 自平衡曲轴及包括该自平衡曲轴的压缩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782225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931908Y (zh) * | 2006-06-07 | 2007-08-08 |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曲轴 |
US20090162231A1 (en) * | 2007-12-25 | 2009-06-25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Scroll compressor |
CN201771766U (zh) * | 2010-08-06 | 2011-03-23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旋转压缩机 |
CN102734168A (zh) * | 2011-04-08 | 2012-10-17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偏心曲轴的供油孔结构 |
CN202520559U (zh) * | 2012-03-14 | 2012-11-07 |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曲轴结构 |
CN203594681U (zh) * | 2013-10-28 | 2014-05-14 | 四川丹甫制冷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曲轴 |
CN204344664U (zh) * | 2014-12-18 | 2015-05-20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自平衡曲轴及包括该自平衡曲轴的压缩机 |
-
2014
- 2014-12-18 CN CN201410805247.0A patent/CN10578222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931908Y (zh) * | 2006-06-07 | 2007-08-08 |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曲轴 |
US20090162231A1 (en) * | 2007-12-25 | 2009-06-25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Scroll compressor |
CN201771766U (zh) * | 2010-08-06 | 2011-03-23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旋转压缩机 |
CN102734168A (zh) * | 2011-04-08 | 2012-10-17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偏心曲轴的供油孔结构 |
CN202520559U (zh) * | 2012-03-14 | 2012-11-07 |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曲轴结构 |
CN203594681U (zh) * | 2013-10-28 | 2014-05-14 | 四川丹甫制冷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曲轴 |
CN204344664U (zh) * | 2014-12-18 | 2015-05-20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自平衡曲轴及包括该自平衡曲轴的压缩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82225B (zh) | 2018-06-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12261B (zh) | 旋转机器,燃气涡轮发动机及用于旋转机器的阻尼系统 | |
CN103807174B (zh) | 一种三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 |
CN204344664U (zh) | 自平衡曲轴及包括该自平衡曲轴的压缩机 | |
CN102788114A (zh) | 一种可变半径的发动机曲轴平衡机构 | |
CN204900250U (zh) |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
CN104033356A (zh) | 曲轴式真空气泵及其擦玻璃装置 | |
CN104514714A (zh) | 涡旋式流体机械 | |
CN203130503U (zh) | 旋转式压缩机 | |
CN103758916A (zh) | 一种阻尼减振器 | |
CN109915364A (zh) | 一种齿传动涡旋压缩机 | |
CN105782225A (zh) | 自平衡曲轴及包括该自平衡曲轴的压缩机 | |
CN108087284A (zh) |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 |
CN207568858U (zh) |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 |
CN203560100U (zh) |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该旋转式压缩机的空调设备 | |
CN203130412U (zh) | 曲轴式真空气泵及其擦玻璃装置 | |
CN204312347U (zh) | 压缩机 | |
CN204532830U (zh) | 旋转式压缩机 | |
CN104806526B (zh) | 旋转式压缩机 | |
US10590792B2 (en) | Turbine engine rotating at high speeds | |
CN103953684B (zh) | 发动机平衡轴机构 | |
CN108443412A (zh) | 一种动态自补偿平衡结构 | |
CN110748417B (zh) | 一种基于磁耦合联轴器的涡轮增压器和发动机 | |
CN209025845U (zh) | 一种涡旋机械偏心机构 | |
CN103527482B (zh) | 旋转式压缩机 | |
CN208534686U (zh) | 风力发电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22 Address after: No. six, Qianshan Jinji West Road, Zhuhai, Guangdo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Ltd. OF ZHUHAI Patentee after: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Inc.OF ZHUHAI Address before: 519070, Jinji Hill Road, front hill,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Ltd. OF ZHUHAI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