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5883A - 确定均衡参数的方法和监控装置、计算机程序、信息存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确定均衡参数的方法和监控装置、计算机程序、信息存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65883A
CN105765883A CN201480064606.XA CN201480064606A CN105765883A CN 105765883 A CN105765883 A CN 105765883A CN 201480064606 A CN201480064606 A CN 201480064606A CN 105765883 A CN105765883 A CN 105765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pass filter
band pass
wavelength
optical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46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65883B (zh
Inventor
G·弗罗克
O·维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65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5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65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58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0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04B10/272Star-type networks or tree-typ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1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J14/0279WDM point-to-point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J14/0282WDM tree archite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为了确定用于针对由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装置发送的光学信号执行均衡的均衡参数,所述第二装置被配置成当载波波长被包括在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中时,接收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输出并且由所述第一装置在所述载波波长上发送的光学信号,所述载波波长和/或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是先验未知的,监控装置执行以下步骤:确定表示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的信息;以及基于所述确定的表示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的信息来确定所述均衡参数。

Description

确定均衡参数的方法和监控装置、计算机程序、信息存储装置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光网络,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配置均衡参数,所述均衡参数将被用于使得接收器装置能够改善对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发射器装置接收到的光学信号的处理。
光网络(并且更具体地无源光网络)被越来越多地例如用于提供到住宅或办公室网关的网络访问或者用于保证移动回程。
在增加将由到网络的一个访问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的尝试中,已经开发了波分复用技术或频分复用技术。这些技术利用在单根光纤上使用不同的载波波长或频率来复用多个光学信号的优势。虽然一些用户终端可以共享相同的载波波长或频率,但是波长或频率分离器通常用于将不同的波长(或频率)分开,以便增加同时进行的光传输的数量。波长或频率分离器通常被放置在用户终端与提供到网络的其余部分的访问的终端之间。例如,该提供到网络的其余部分的访问的终端提供到核心网或城域网的访问。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来实现波长或频率分离。我们可以引用基于薄膜的系统、干扰腔作为AWG(阵列波长光栅)和FBG(光纤布拉格光栅)。
波长或频率分离器则针对通信的每个方向包括多个光学带通滤波器。所述波长或频率分离器用于对由用户终端朝向提供到核心网或城域网的访问的终端发出的光学信号进行滤波和组合。在其它方向上,所述波长或频率分离器用于对由提供到核心网或城域网的访问的终端发出的光学信号进行滤波和谱分离。
这种布置的困难在于配置终端的传输接口。实际上,这些传输接口应该被配置成使得实际使用的载波波长(或频率)与和它们相关联的相应的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有效通带大体匹配。
已知的是,这种波长或频率分离器被用于温度受控的环境中。这使得能够保证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的稳定性。否则,通带(尤其是标称波长或频率的值)将作为温度的函数而变化。然而,这种已知的技术需要为波长或频率分离器供电,或将波长或频率分离器放置在温度受控的环境(例如,有空调的地方)中、或在不透热的(也被称为无热的)包裹中、或在以校准的方式控制装置的温度的包裹中。出于对网络部署的灵活性、成本和维护的考虑,希望摆脱这种限制,这意味着频率分离器的标称波长或频率是先验未知的。
另外,可以注意到,当终端不在这种温度受控的环境中时,所述终端也受制于它们的传输配置的类似的变化(作为温度的函数)。
另外,可以注意到,终端也可能不知道实际用于它们相应的传输接口的给定的配置的载波波长。实际上,每个终端都使用可不指示实际使用的载波波长的一组配置参数。修改这组配置参数涉及修改载波波长,但是没有指示载波波长的有效值。
为了当接收光学信号时提高解码性能,通常执行均衡以便管理符号间干扰。然而,当由于有效使用的载波波长与频率分离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潜在失配而导致的传输信道特征随温度演变时,应当连续或频繁地执行信道估计,这需要大量的处理资源。
期望克服在光网络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具体地,期望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得能够在载波波长上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装置至第二装置的光学信号的传输的范围内减少执行均衡所需要的处理资源的量,所述载波波长和/或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是先验未知的。
还期望提供一种针对上述问题有效并且节省成本的解决方案。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用于执行由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发送到第二装置的光学信号的均衡的均衡参数的方法,所述第二装置被配置成当载波波长被包括在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中时,接收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输出并且由所述第一装置在所述载波波长上发送的光学信号,所述载波波长和/或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是先验未知的。该方法是这样的,监控装置执行以下步骤:确定表示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的信息;以及基于所确定的表示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的信息,确定所述均衡参数。因此,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表示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的传输信道,尤其是,即使由于温度变化而可能导致传输信道显著演变,对这样的失谐程度的知识也使得能够确定适当的均衡参数,而无需执行明确的信道估计。
根据特定的特征,监控装置执行以下步骤:监控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的演变;以及基于所述监控,确定是否必须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以便修改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因此,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可以适合于改善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匹配。
根据特定的特征,当监控装置确定必须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时,所述监控装置执行以下步骤:如果第一装置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以便修改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获得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将会是什么程度的估计;基于所述估计,确定所述均衡参数;向第一装置发送用于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以便修改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的指令;以及向第一装置和/或第二装置发送用于应用基于所述估计确定的均衡参数的指令。因此,可以实现一种主动方法(proactiveapproach)来改善均衡。
根据特定的特征,当发送用于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指令和用于应用均衡参数的指令时,监控装置共同发送表示所述指令应被应用的时刻的信息。因此,可以同步执行均衡参数的修改和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修改,这提高了对光学信号进行解码的性能。
根据特定的特征,为了确定所述均衡参数,监控装置对将预先确定的均衡参数与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和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相应的失谐程度匹配起来的查找表进行解析。因此,该方法是简单并且节省成本的。
根据特定的特征,为了预先填写查找表,所述监控装置通过以下步骤执行学习阶段:从由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装置发送的学习阶段光学信号获得信道估计;从所获得的信道估计确定将被填入查找表中的均衡参数;以及确定将被填入查找表中的学习阶段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此外,监控装置针对学习阶段光学信号的另一个载波波长重复学习阶段。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填写查找表。
根据特定的特征,为了确定表示所述失谐程度的信息,监控装置对由第二装置经由所述光学信号接收到的码字与由第一装置发送的相应码字之间的差异程度的演变进行监控。因此,可以很容易地检测并追踪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
根据特定的特征,为了确定表示所述失谐程度的信息,监控装置执行以下步骤:获得表示与由第二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装置接收到的光学信号的符号相对应的信号时间形状的信息;以及将所获得的表示信号时间形状的信息与表示一组预先定义的信号时间形状的信息进行比较,各个预先定义的信号时间形状都表示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相应失谐程度。因此,可以使用另一种方法很容易地检测并追踪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
根据特定的特征,为了确定表示所述失谐程度的信息,监控装置获得表示由第二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装置接收到的光学信号的连续符号之间的时间漂移的信息。因此,可以使用又一种方法很容易地检测并追踪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
根据特定的特征,为了确定表示所述失谐程度的信息,监控装置获得表示由第二装置接收到的光学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变化的信息。因此,可以使用另一种方法很容易地检测并追踪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该方法尤其在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透光率平稳地演变时特别有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确定用于执行由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装置发送的光学信号的均衡的均衡参数的监控装置,所述第二装置被配置成当载波波长被包括在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中时,接收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输出并且由所述第一装置在所述载波波长上发送的光学信号,所述载波波长和/或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是先验未知的。该监控装置包括:用于确定表示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的信息的装置;以及用于基于所确定的表示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的信息来确定所述均衡参数的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从通信网络下载和/或存储在可由处理器读取的介质上。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当由处理器运行所述程序时以上述方法的各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实现上述方法的指令。本发明还涉及存储这种计算机程序的信息存储装置。
通过阅读下面的实施方式的示例的描述,本发明的特征将更加清晰地显现,所述描述参照附图产生,其中:
图1示意性地表示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无源光网络的架构;
图2示意性地表示无源光网络的光学带通滤波器的信号透过率;
图3示意性地表示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相对应的信号时间形状;
图4示意性地表示光通信装置的硬件平台;
图5示意性地表示监控装置的局部模块化架构(硬件或软件);
图6示意性地表示由监控装置执行的用于配置均衡参数的第一算法;
图7示意性地表示由监控装置执行的用于配置均衡参数的第二算法;
图8示意性地表示用于确定是否由于温度变化而必须调整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第一算法;
图9示意性地表示用于确定是否由于温度变化而必须调整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第二算法;
图10示意性地表示用于确定是否由于温度变化而必须调整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第三算法;以及
图11示意性地表示用于确定是否由于温度变化而必须调整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第四算法。
在下文中,在无源光网络的背景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必须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背景,并且可以在从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装置的光学信号的传输的一般范围内实现,其中,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和/或所发送的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是先验未知的。
必须注意,由于波长和频率通过反比关系(directreverserelationship)被绑在一起,因此这两个术语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无差别地使用,因为它们指的是相同的概念。
图1示意性地表示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无源光网络100的架构。无源光网络100包括主装置110、多个从装置141、142、143以及谱分离器装置120。从装置141、142、143经由谱分离器装置120与主装置110互连。如下文所述,功率分配器可以被放置在从装置与谱滤波器装置120之间,以便增加可以与主装置110互连的从装置的数量。通过使用光纤来执行无源光网络100的所有互连。
在无源光网络100的背景下,从装置141、142、143是ONU(光网络单元)类型。ONU通常旨在设于终端用户家庭处。在无源光网络100的背景下,主装置110是OLT(光线路终端)类型。其使ONU能够访问核心网或城域网(未示出)。
从装置141、142、143可以经由功率分配器装置132连接至谱分离器装置120。功率分配器装置132是无源分离器,其在下行链路方向上将输入信号分离成功率被除以朝向从装置141、142、143的链路的数量的多个相应信号。在下行链路方向上的每个链路上由功率分配器装置132输出的信号包含与输入信号相同的信息,功率分配器装置132仅对信号的功率有影响。
其它从装置可以经由功率分配器装置131、133连接至谱分离器装置120。每个功率分配器装置131、132、133和相连接的从装置形成了具有OLT的PON(无源光网络)类型的网络。PON在通过谱分离器装置120滤波的相应波段上操作。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谱分离器装置120包括用于各个PON的一对光学带通滤波器,旨在对相应波段进行滤波,并且因此使得谱分离器装置120能够执行WDM(波分复用)。
因此,如图1所示,谱分离器装置120包括专用于功率分配器装置132以及其相关联的从装置141、142、143的PON上的传输的光学带通滤波器121和122。第一滤波器122(在下文中被称为上行链路滤波器)负责对上行链路方向(即,从从装置141、142、143到主装置110)上的光学信号进行滤波。第二滤波器122(在下文中被称为下行链路滤波器)负责对下行链路方向(即,从主装置110到从装置141、142、143)上的光学信号进行滤波。每个滤波器121、122都是通过标称波长(也被称为中心波长)以及带宽或通带定义的光学带通滤波器。
对于所考虑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方向,谱分离器装置120的所有滤波器优选地都具有相同的带宽值并且优选地间隔开固定的谱距离。然而,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以及从而滤波器的有效通带是先验未知的。谱分离器装置120优选是无源的,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以及从而滤波器的有效通带可以作为谱分离器装置120的温度的函数而变化。通常,对于从-40℃至80℃的范围内的温度,硅基光学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以及从而有效通带可以变化±0.6nm,这与大约200GHz的频带上的频移相对应。
另外,出于相同的原因,与从装置141、142、143或者主装置110的光传输接口的给定配置相对应的有效载波波长可能是未知的。
因此,从装置141、142、143需要被配置用于在上行链路滤波器122的带宽或通带内的载波频率上沿上行链路方向发送光学信号。另外,主装置110需要被配置用于在下行链路滤波器121的带宽或通带内的载波频率上沿下行链路方向发送光学信号。从装置141、142、143和/或主装置110的这种配置旨在对用于通过有关的装置发送光信号的载波波长进行重新调谐。除了载波波长的可能的重新调谐之外,从装置141、142、143和/或主装置110可以通过适当定义的均衡参数来进行重新配置。这种均衡由接收光学信号的装置(后均衡)和/或由发送光学信号的装置(前均衡)来执行。
为了确定应用哪些均衡参数来改善在载波波长上从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发送到第二装置的光学信号的处理,该载波波长和/或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是先验未知的,建议监控装置确定表示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的信息,并且基于所确定的表示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的信息来确定所述均衡参数。由于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表示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的传输信道,因此依赖所述失谐程度来确定均衡参数基本上是更节省成本的。此外,监控装置能够通过监控所述失谐程度的演变来确定是否必须调整用于发送所述光学信号的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然后,监控装置可以应用主动或被动机制以便适当地调整均衡参数。
可以在接收光学信号的第二装置中实现监控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当必须执行载波波长重新调谐时,基于所述监控操作,第二装置向第一装置发送用于相应地重新配置其光传输接口的指令。当由第一装置执行均衡时,基于所述监控操作并且潜在地基于用于对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进行重新调谐的指令,第二装置向第一装置发送用于相应地重新定义均衡参数的指令。
在变型中,可以在发送光学信号的第一装置中实现监控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装置为第一装置提供用于确定由第一装置用来发送光学信号所使用的载波波长相对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失谐的程度所需要的信息。当由第二装置执行均衡时,基于所述监控操作,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用于相应地重新定义均衡参数的指令。
在另一个变型中,可以在连接至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的第三装置中实现监控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装置为第三装置提供用于确定由第一装置用来发送光学信号所使用的载波波长相对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失谐的程度所需要的信息,并且第三装置相应地确定是否必须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当必须执行载波波长重新调谐时,基于所述监控操作,第三装置向第一装置发送用于相应地重新配置其光传输接口的指令。当由第一装置执行均衡时,基于所述监控操作并且潜在地基于用于对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进行重新调谐的指令,第三装置向第一装置发送用于相应地重新定义均衡参数的指令。当由第二装置执行均衡时,基于所述监控操作并且潜在地基于用于对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进行重新调谐的指令,第三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用于相应地重新定义均衡参数的指令。
在无源光网络100的背景下,可以在主装置110中实现监控装置,来监控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光传输。在又一个变型中,可以在从装置141、142、143中实现监控装置,来监控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光传输。
当监控装置指示第一装置有效地调整其光传输接口的配置时,该监控装置在本文中被称为配置装置。
图2示意性地表示无源光网络的光学带通滤波器的信号透过率(由图2上的a表示)。频率被表示为横坐标(横轴),并且透过率(由图2上的T表示)被表示为纵坐标(纵轴)。
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的中心在标称频率f0处,该标称频率f0是先验未知的并且作为温度的函数而变化。图2示出了低截止频率f0-ε与高截止频率f0+ε之间的平顶200,平顶的宽度等于2ε。在低截止频率f0-ε与高截止频率f0+ε之间,可以认为没有出现信号衰减。
图2示出了低于低截止频率f0-ε的频率的上升沿201以及高于高截止频率f0+ε的频率的下降沿202。对于平顶滤波器,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斜率是陡峭的,这意味着衰减可能在短频率范围内从最小变化到最大。当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斜率的绝对值具有至少500dB/nm的大小时,认为所述斜率是陡峭的。
因此,当光学信号的载波频率在平顶200的频率范围内时,没有出现信号的衰减。但是当光学信号的载波频率接近于低截止频率f0-ε或高截止频率f0+ε时,温度的轻微改变可能意味着轻微的频移,然后这可能意味着光学信号的衰减的显著变化。然而,即使在平顶200的频率范围内,轻微的频移也可能意味着所接收到的光学信号中的相位或延迟组的变化,这将需要均衡参数的调整。
图3示意性地表示在从第一装置到第二装置的光路径上存在的光学带通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的信号时间形状。时间被表示为横坐标(横轴),并且信号强度被表示为纵坐标(纵轴)。
让我们来考虑具有以下特征的光学带通滤波器:在10GHz处0.1dB的衰减、在7.5GHz和12.5GHz处3dB的衰减、以及超过这些值的850dB/nm的斜率。
在图3上,形状310表示当光学信号的载波频率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f0相匹配时光学带通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的信号时间形状。形状310示出了从符号接收的开始起约0.2ns处的极值(extreme)。
在图3上,形状320表示当光学信号的载波频率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f0之间的频移等于2GHz时光学带通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的信号时间形状。形状320示出了从符号接收的开始起约0.3ns处的极值。
在图3上,形状330表示当光学信号的载波频率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f0之间的频移等于4GHz时光学带通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的信号时间形状。形状330示出了从符号接收的开始起约0.35ns处的极值。
在图3上,形状340表示当光学信号的载波频率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f0之间的频移等于6GHz时光学带通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的信号时间形状。形状340示出了从符号接收的开始起约0.4ns处的极值。
形状310、320、330和340示出了分别约0.3ns、0.35ns和0.4ns处的作为最大信号强度的极值。例如,根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发送的信号的波形可以获得其它形状。这些形状可能呈现更多极值,也称为局部极值,例如如形状330和340中所示。
然后,可以理解,信号时间形状随所发送的光学信号的载波频率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f0之间的频率失谐而改变。
图4示意性地表示包括监控装置的装置的硬件平台。
根据所示的硬件平台,监控装置包括通过通信总线410互连的以下组件:处理器、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CPU(中央处理单元)400;RAM(随机存取存储器)401;ROM(只读存储器)402;装置403,其适于读取存储在存储装置(诸如,HDD(硬盘驱动器)或SD(安全数字)卡阅读器)上的信息;至少一个通信接口404,其用于向无源光网络的其它装置发送信号和信息和/或从无源光网络的其它装置接收信号和信息。
CPU400能够执行从ROM402或从任何其它存储装置装载到RAM401中的指令。在监控装置启动之后,CPU400能够从RAM401读取指令,并且执行这些指令。指令形成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CPU400执行下文描述的算法的一些或所有步骤,和/或实现下文参照图5描述的模块化架构。
本文描述的算法的任何步骤或所有步骤以及图5所示的模块化架构都可以在软件中通过由可编程的计算机(诸如,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控制器)执行一组指令或程序来实现;或者也可以在硬件中由机器或专用组件(诸如,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ASIC(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
图5示意性地表示可以通过本发明中的监控装置实现的部分模块化架构(硬件或者软件)。
根据所示的模块化架构,监控装置包括:用于确定失谐信息的第一模块501;用于确定均衡参数的第二模块502;以及用于配置第一装置和/或第二装置的第三模块503。
用于确定失谐信息的第一模块501适于接收和处理由第二装置经由将监控装置连接至第二装置的链路520提供的信息。由第二装置提供的所述信息表示当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装置接收光学信号时由第二装置执行的信号强度测量,或者,由第二装置提供的所述信息表示这种信号强度的变化,或者由第二装置提供的所述信息表示由第二装置经由所述光学信号接收到的码字与由第一装置发送的相应的码字之间的差异程度Δdec。根据由第二装置提供的信息,监控装置能够确定表示由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装置发送的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的第一失谐信息。在下文中参照图8至图11呈现关于根据表示当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装置接收光学信号时由第二装置执行的信号强度测量的信息、或者根据其变化、或者根据表示由第二装置经由所述光学信号接收到的码字与由第一装置发送的相应的码字之间的差异程度Δdec的信息来确定第一失谐信息的细节。
例如,差异程度Δdec被表示为所发送的码字与所接收到的码字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软解码的结果可以被用于做这些。差异程度Δdec也可以被表示为比特误差率(BER),或表示为表示第二装置恢复所发送的码字所遇到的困难的任何度量标准。
用于配置第一装置和/或第二装置的第三模块503适于处理由第一模块501确定的第一失谐信息。第一失谐信息由第一模块501经由链路510提供至第三模块503。第三模块503适于根据第一失谐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以便改善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装置发送光学信号所使用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匹配。第三模块503确定失谐信息是否表示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装置发送光学信号所使用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可接受的失谐。在下文中参照图8至图11详细描述了确定所述失谐是否为可接受的。
第三模块503还适于向第二模块502提供第二失谐信息。当不执行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调整时,第二失谐信息是由第一模块501提供的第一失谐信息。当执行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调整时,从由第一模块501提供的第一失谐信息得出第二失谐信息。实际上,当执行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调整时,第三模块503根据第一失谐信息确定在调整了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之后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装置发送光学信号所使用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有效失谐将变得如何的估计。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失谐信息就是这样的估计。
用于确定均衡参数的第二模块502适于经由链路511从第三模块503接收第二失谐信息。要应用的均衡参数被优选与关于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装置发送光学信号所使用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的信息相对应地存储在LUT(查找表)中。因此,第二模块502适于解析该LUT,并且在LUT中检索与由第三模块503提供的第二失谐信息相匹配的均衡参数。第二模块502还适于经由链路511向第三模块503提供所检索的均衡参数。
借助于学习阶段预先填写提供均衡参数和失谐信息之间的匹配信息的LUT。在每个学习阶段,第二装置执行信道估计或向监控装置提供执行信道估计所需要的信息。信道估计在接收到学习阶段光学信号时执行,并且使能确定均衡参数以尝试消除由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装置发送的光学信号引起的失真。同时,监控装置确定表示所述学习阶段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可能的失谐的程度的信息。在下文中参照图8至图11提供关于根据表示当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装置接收到光学信号时由第二装置执行的信号强度测量的信息、或者根据表示其信号强度变化的信息、或者根据表示由第二装置经由所述光学信号接收到的码字与由第一装置发送的相应的码字之间的差异程度Δdec的信息来确定这种失谐信息的细节。使用光传输接口的各种配置使得能够将表示失谐程度的信息与当这种失谐程度出现时可适用的各个均衡参数关联起来。因此,监控装置利用所确定的均衡参数以及所确定的学习阶段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相应的失谐程度来填写LUT,并且在指示第一装置修改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以便修改使用中的载波波长之后重复学习阶段。
第三模块503还适于向第一装置发送用于当需要时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指令,以便改善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装置发送光学信号所使用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匹配。所述指令由第三模块503经由将监控装置连接至第一装置的链路530进行发送。
第三模块503还适于向第一装置和/或第二装置发送要应用的均衡参数。第三模块503经由链路531发送所述均衡参数。当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必须被调整时,第三模块503确保均衡参数的应用与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变化同步。当由第一装置执行均衡时,均衡参数的同步应用是直接的;当由第二装置执行均衡时,第三模块503可以向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二者通知在哪个时刻必须应用均衡参数的变化和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变化。这种方法假设第一装置、第二装置和监控装置共享公共基准时钟。在变型中,当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接收到改变均衡参数和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指令时,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在预先确定的符号帧的起始处应用这种变化。所述符号帧被预先确定为所述指令被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接收到的时刻(例如,紧随所述指令的接收的符号帧的起始)的函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监控装置仅考虑由第一模块501确定的失谐信息来调整均衡参数。换言之,监控装置不试图估计在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改变之后失谐信息将变成怎样,并且不尝试预期在该时刻均衡参数应为何值。代替以主动的方式调整均衡,监控装置因此以被动的方式调整均衡参数。在这种情况下,由第三模块503向第二模块502提供的第二失谐信息通常与由第一模块501向第三模块503提供的第一失谐信息相同。第二模块502也可以从第一模块501直接接收第一失谐信息。
图6示意性地表示用于配置均衡参数的第一算法。图6的算法详细描述了在监控装置以被动方式调整均衡的上述情况下监控装置的行为。
在步骤S601中,第二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接收由第一装置在载波波长上发送的光学信号。当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装置接收到光学信号时,第二装置执行信号强度测量,或者确定第二装置经由所述光学信号接收到的码字与第一装置发送的相应码字之间的差异程度Δdec。然后,第二装置向监控装置发送表示所述信号强度测量或所述信号强度的变化或表示所述差异程度Δdec的信息。
在随后的步骤S602中,监控装置根据由第二装置提供的信息来确定表示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的信息。
在随后的步骤S603中,监控装置根据在步骤S602中获得的表示失谐程度的信息来获得均衡参数。由在学习均衡参数与载波波长和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之间的匹配的上述信道学习阶段得出均衡参数。
在随后的步骤S604中,监控装置向第一装置和/或第二装置发送用于应用在步骤S603中获得的均衡参数的指令。因此,通过被动地将均衡参数调整为新的传输条件来改善均衡,无需执行信道估计。
图7示意性地表示用于配置均衡参数的第二算法。图7的算法详细描述了在监控装置以主动方式调整均衡的上述情况下监控装置的行为。
在步骤S701中,第二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接收由第一装置在载波波长上发送的光学信号。第二装置在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装置接收到光学信号时执行信号强度测量,或者确定由第二装置经由所述光学信号接收到的码字与由第一装置发送的相应码字之间的差异程度Δdec。然后,第二装置向监控装置发送表示所述信号强度测量或表示其变化或表示所述差异程度Δdec的信息。
在随后的步骤S702中,监控装置根据由第二装置提供的信息来确定表示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的信息。
在随后的步骤S703中,监控装置获得用于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重新调谐信息,以便改善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装置发送光学信号所使用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匹配。然后,在调整了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之后,监控装置确定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装置发送光学信号所使用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有效失谐将变得如何的估计。
在随后的步骤S704中,监控装置根据步骤S704中所估计的表示失谐程度的信息来获得均衡参数。由学习均衡参数与载波波长和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之间的匹配的上述信道学习阶段得出均衡参数。
在随后的步骤S705中,充当配置装置的监控装置向第一装置发送用于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指令,以便改善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装置发送光学信号所使用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匹配。
在随后的步骤S706中,监控装置向第一装置和/或第二装置发送用于应用在步骤S704中获得的均衡参数的指令。如已经提及的,应用均衡参数优选地与应用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改变同步执行。为此,监控装置使用步骤S705和步骤S706的所述指令共同地发送表示所述指令应被应用的时刻的信息。在变型中,根据预先定义的方案(例如,从预先确定的数据帧开始应用,例如是在接收到所述指令之后的下一个数据帧)来确定指令应被应用的时刻。因此,通过主动地将均衡参数调整为新的传输条件来改善均衡,无需执行信道估计。
图8示意性地表示用于确定是否必须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第一算法。
在步骤S801中,第二装置对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装置接收到的光学信号进行采样。
在随后的步骤S802中,第二装置在光学信号的至少两个连续符号中检测信号强度的极值。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装置在光学信号的每个符号中检测信号强度的至少一个极值。参见图3对这些极值的详细描述。然后,第二装置确定所述极值出现的时刻。
在随后的步骤S803中,第二装置确定在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装置接收到的光学信号的连续符号之间检测到的信号强度的极值之间的时间间隔。在变型中,基于由第二装置提供的表示所述极值出现的时刻信息,由监控装置执行步骤S803。
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所检测到的极值是各个符号的信号强度最大值。
然后,第二装置或监控装置确定在信号强度的极值的出现之间是否存在时间漂移。与之前的配置相比,这样的时间漂移表示用于发送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为了实现该目的,第二装置或监控装置通过对信号强度的极值的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比较来检查所述时间间隔是否稳定。因此,需要至少三个连续符号以便获得信号强度极值的出现之间的至少两个时间间隔以进行比较。然而,当由第一装置发送的信号中的信号强度的极值的所述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先验已知时,两个连续符号足以确定是否存在时间漂移。
当信号强度极值的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稳定时,意味着在光学信号的载波频率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之间没有变化。当这些时间间隔随时间减小时,意味着光学信号的载波频率变得接近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当这些时间间隔随时间增加时,意味着光学信号的载波频率远离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装置确定在信号强度的极值的出现之间是否存在时间漂移,并且将这种时间漂移的信息提供给监控装置。
换言之,在步骤S803中,监控装置获得表示光学信号的连续符号之间的时间漂移的信息。监控装置直接从第二装置、或者从由第二装置提供的表示前述时间间隔的信息、或者从表示由第二装置检测到极值的前述时刻的信息获得这种信息。
在随后的步骤S804中,监控装置检查所检测到的时间漂移是否表示用于发送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可接受的失谐,并且由此确定是否必须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时间漂移显示信号强度的极值之间的时间间隔增加时,必须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这意味着,如果时间漂移显示信号强度的极值之间的时间间隔减小,则可以不执行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调整,因为这意味着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变得接近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如果检测到时间漂移显示这样的时间间隔增加,则执行步骤S806。否则,执行步骤S805。在步骤S805中,监控装置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而在步骤S806中,监控装置确定需要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
步骤S806之后,充当配置装置的监控装置向第一装置发送用于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指令。由于监控装置可能不知道载波波长应该增加还是减小,因此监控装置可以指示载波波长应当被调谐的默认方向。然后,一旦第一装置修改了其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监控装置就检查时间漂移是否出现在适当的方向上(即,连续符号的信号强度的极值之间的时间间隔减小)。如果不是这样,则监控装置向第一装置发送用于在其它方向上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指令。
为了检测光信号的符号中的信号强度的极值,第二装置在步骤S801中执行过采样。
在变型中,第一装置陆续发送多个符号的多个副本,每个副本相对于前面的副本延迟了符号持续时间的约数。该延迟可以通过使用延迟线来实现。然后,第二装置执行多个副本的采样,并且第二装置针对每个符号检测所述多个副本中的信号强度的至少一个极值。根据该布置,副本的传输的开始与紧随的副本的传输的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等于增加了所述符号持续时间的约数的符号持续时间。因此,第二装置在不同的时刻对同一符号的多个副本进行采样,并且因此在不同的时刻捕获信号强度,这使得能够针对该符号获得信号时间形状的离散图而无需使用过采样。
在另一个变型中,第一装置连续发送多个符号的多个副本。然后,第二装置执行多个副本的采样,针对一个副本的每个采样操作与前面的副本的采样操作相比被延迟了符号持续时间的约数。该延迟可以通过使用延迟线来实现。也根据该布置,第二装置在不同的时刻对同一符号的多个副本进行采样,并且因此在不同的时刻捕获信号强度,这使得能够针对该符号获得信号时间形状的离散图而无需使用过采样。
在最后两个变型中,第二装置可以向监控装置发送指示在符号副本的序列中包含由第二装置检测到的信号强度的极值的副本的索引的信息。通过发送该索引,监控装置知道每序列副本的数量并且知道在每对副本之间可适用的延迟,监控装置能够确定极值在哪个时刻出现。这使得能够限制第二装置与监控装置之间交换的信息的量,从而降低传输资源消耗。
图9示意性地表示用于确定是否必须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第二算法。
在步骤S901中,第二装置对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装置接收到的光学信号进行采样。在随后的步骤S902中,第二装置确定表示与所采样的光学信号的一个符号相对应的信号时间形状的信息。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为了确定这样的信息,第二装置在符号的持续时间中的多个时刻处获得由第二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装置接收到的光学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测量。这意味着,第二装置针对该符号在不同的时刻对信号强度进行测量。然后,第二装置向监控装置发送表示所述测量的信息。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为了确定这样的信息,第二装置在符号的持续时间中的多个时刻处获得由第二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装置接收到的光学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测量。然后,第二装置确定信号强度的测量中的局部极值或拐点,并且将表示所述局部极值或拐点的信息发送至监控装置。参见图3对这些局部极值的详细描述。例如,信号时间形状中的这些局部极值或拐点可以分别基于信号时间形状的导数或基于信号时间形状的二次导数来确定。
因此,监控装置获得表示符号的信号时间形状的信息。
为了在符号的持续时间中的多个时刻获得信号强度的测量,第二装置在步骤S901中执行过采样。
在变型中,第一装置连续发送符号的多个副本,每个副本相对于前面的副本延迟了符号持续时间的约数。该延迟可以通过使用延迟线来实现。然后,第二装置执行多个副本的采样,并且第二装置根据其采样频率针对符号的每个副本执行信号强度的一次测量。根据该布置,副本的传输的开始与紧随的副本的传输的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等于增加了所述符号持续时间的所述约数的符号持续时间。因此,第二装置在不同的时刻对同一符号的多个副本进行采样,并且因此在不同的时刻捕获信号强度,这使得能够针对该符号获得信号时间形状的离散图而无需使用过采样。然后,第二装置根据多个副本的采样生成表示信号时间形状的信息。
在另一个变型中,第一装置连续发送符号的多个副本。然后,第二装置执行多个副本的采样,针对一个副本的每个采样操作与前面副本的采样操作相比被延迟了符号持续时间的约数。该延迟可以通过使用延迟线来实现。也根据该布置,第二装置在不同的时刻对同一符号的多个副本进行采样,并且因此在不同的时刻捕获信号强度,这使得能够针对该符号获得信号时间形状的离散图而无需使用过采样。然后,第二装置根据多个副本的采样生成表示信号时间形状的信息。
在随后的步骤S903中,监控装置将所确定的信号时间形状与一组预先定义的信号时间形状进行比较。换言之,使用图3的说明性示例,监控装置具有表示与形状310、320、330、340相对应的各种候选信号时间形状的信息供其使用,当接收符号时可以由第二装置观察到这些候选信号时间形状。表示各种候选信号时间形状的信息实际上表示图3中所示的光学带通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的时间形状与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光学信号所实际使用的波形的卷积。
监控装置确定哪个预先定义的候选形状与接收符号时由第二装置执行的实际观察最匹配。如图3所示,已知所接收到的符号的信号时间形状,可以推导出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与由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的光学信号的实际载波频率之间的频移。例如,这种候选形状是在LUT中与所述标称频率和所述载波频率之间的频移相对应地存储的图案。
例如,如下执行选择与由第二装置执行的实际观察最匹配的预先定义的候选形状。监控装置具有符号持续时间中的预先定义的时间间隔的实际信号强度的值,监控装置将一个时间间隔的实际信号强度与同一时间间隔的针对候选形状估计的信号强度进行比较。然后,监控装置选择该时间间隔的所估计的信号强度值与实际信号强度相匹配的候选形状的子集,并且针对所选择的候选形状针对另一个时间间隔重复该选择过程,直到仅剩余一个候选形状为止。
也可以通过将第二装置执行的实际观察的局部极值或拐点与候选形状的局部极值或拐点进行比较来执行选择与第二装置执行的实际观察最匹配的预先定义的候选形状。
在随后的步骤S904中,监控装置检查在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与由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的光学信号的实际载波频率之间是否存在频移。换言之,参照图3,如果接收到的符号的实际信号时间形状与形状310相对应,则不存在频移,并且执行步骤S905,其中,监控装置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否则,如果接收到的符号的实际信号时间形状与形状320、330、或340相对应,则存在一些频移,并且执行步骤S906,其中,请求了频率调整。
然后,在步骤S906中,监控装置确定必须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借助于与所述候选形状相对应的载波频率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的大小,监控装置可以确定需要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程度。当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时,可以考虑该信息。
监控装置也可以判定低于预先定义的阈值的一些频率偏移是可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再次参照图3,如果接收到的符号的实际信号时间形状与形状310或321匹配,则执行步骤S905,否则,执行步骤S906。换言之,监控装置检查检测到的频移是否表示用于发送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可接受的失谐,并且因此确定是否必须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
在步骤S906之后,充当配置装置的监控装置向第一装置发送用于调整其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指令。由于监控装置可能不知道载波波长应该增加还是减小,因此监控装置可以指示载波波长应被调谐的默认方向。然后,一旦第一装置修改了其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监控装置就检查随后的符号的信号时间形状是否显示出在适当方向上的调整。如果不是这样,则监控装置向第一装置发送用于在其它方向上调整其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指令。
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当监控装置不知道载波频率应当被增加还是减小时,监控装置首先请求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部分调整。然后,根据所考虑的随后的符号的信号时间形状,监控装置请求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完全调整,或在其它方向上的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修正调整。
图10示意性地表示用于确定是否必须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第三算法。
为了确定在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光学信号所使用的载波波长与存在于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之间的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之间是否存在失配,在步骤S1010中,监控装置对由第二装置经由所述光学信号接收到的码字与由第一装置发送的相应码字之间的差异程度Δdec的演变进行监控。然后,在步骤S1020中,监控装置基于所述监控确定是否必须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
图10示出了步骤S1010和S1020的详细的实施方式。更具体地,当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的光路径受到损害时,监控装置对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的差异程度Δdec演变的部分与由于所述损害而导致的差异程度Δdec演变的部分进行区分。实际上,在这种损害的情况下,由于调整载波波长将不会帮助解决与这种损害相关的解码问题,因此所述损害在所述差异程度Δdec的演变中的贡献不应当与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之间的失配在所述差异程度Δdec的演变中的贡献相混淆。
在步骤S1001中,监控装置从第二装置获得表示由第一装置发送的码字与由第二装置实际接收到的相应码字之间的差异程度Δdec的信息。监控装置由此获得表示针对由第二装置接收到的多个码字的差异程度Δdec的所述信息。
在随后的步骤S1002中,监控装置在预先确定的积分期内对表示差异程度Δdec的所述信息进行积分。所述预先确定的积分期在本文中被简单地称为积分期。换言之,监控装置根据所接收到的表示针对所述多个码字的差异程度Δdec的信息获得平均差异程度。例如,积分期可以是以经验为主定义的或根据用于从第一装置到第二装置的光传输的调制方案定义的默认值,根据该调制方案发送与经积分的信息相关的码字。
在随后的步骤S1003中,监控装置在多个积分期内提取差异程度Δdec的连续且单调的演变。换言之,监控装置去除差异程度Δdec的演变中的不连续。实际上,当温度变化并且改变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与放置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之间的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之间的匹配时,该温度变化对差异程度Δdec的影响的演变预计是连续且单调的。相反,突然的损害预计将显示出差异程度Δdec的演变中的不连续。因此,在多个积分期所提取的差异程度Δdec的连续且单调的演变表示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的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之间的可能的失配。差异程度Δdec的所述连续且单调的演变的提取在步骤S1010结束。
在随后的步骤S1004中,监控装置根据至少一种预先定义的标准来检查所提取的差异程度Δdec的演变是否表示可接受的失谐。例如,这种预先定义的标准是,当所述演变表示稳定的、或者改善的差异程度Δdec时,监控装置认为所提取的差异程度Δdec的演变是可接受的。可以根据差异程度Δdec的时间使用导数来评估这种标准的实现。根据另一个示例,这种预先定义的标准是,当累积的差异程度Δacc高于某一阈值时,监控装置认为所提取的差异程度Δdec的演变是不可接受的。根据又一个示例,这种标准是,差异程度Δdec的演变何时显示出大于通过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载波波长的调谐粒度的变化。
当监控装置认为所提取的差异程度Δdec的演变表示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可接受的失谐时,执行步骤S1005。否则,执行步骤S1006。
在步骤S1005中,监控装置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
在步骤S1006中,监控装置确定需要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借助于前述累积的差异程度Δacc,监控装置可以确定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需要被调整的程度。
在步骤S1006之后,充当配置装置的监控装置指示第一装置调整其光传输接口的配置。
图11示意性地表示用于确定是否必须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第四算法。
在步骤S1101中,第二装置在积分期内执行光学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测量。例如,积分期表示光学信号的一个符号的持续时间。然后,第二装置将所述测量提供给监控装置,并且监控装置确定表示所述信号强度随时间而变化的信息。在变型中,第二装置确定这种变化,并且将表示所述变化的信息提供给监控装置。
在随后的步骤S1102中,监控装置将信号强度的所述变化与一组预先定义的信号强度变化进行比较。如图2所示,已知所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变化,可以导出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与由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的光学信号的实际载波频率之间的频移,尤其是当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透过率平滑地改变时(即,当这种透过率在平顶200和边缘201、201之间没有呈现出突然的曲线斜率变化时)。例如,这种预先定义的信号强度变化是在LUT中的与所述标称频率和所述载波频率之间的频移相对应地存储的值。
依赖于信号强度变化意味着已知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光学信号所使用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初始差异。为了实现该目的,监控装置指示第一装置执行其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初始设置,根据该初始设置,第二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装置接收光学信号。然后,第二装置执行上述信号强度测量。然后,重复该过程,以便扫描整个载波频率范围。必须理解,当针对频率范围内的预先定义的一组载波频率已经获得所述测量时,该扫描被认为是完全的。如果扫描是不完全的,则监控装置指示第一装置修改其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设置,以便选择载波频率范围内的另一个载波频率。然后,监控装置基于信号强度测量来确定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合适的配置,这将涉及载波频率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的匹配。实际上,基于信号强度测量,监控装置能够确定光学带通滤波器的实际特征,并且更具体地,确定定义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顶部(透过率最大的位置)的频率。然后,充当配置装置的监控装置指示第一装置相应地执行其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设置。然后,可以使用第一设备的光传输接口的所述配置作为基准,通过监控装置来解释信号强度的变化。
在随后的步骤S1003中,监控装置检查信号强度变化是否表示用于发送光学信号的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可接受的失谐,并且由此确定是否必须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信号强度的变化低于预先定义的阈值时,监控装置认为失谐是可接受的。
当失谐可接受时,执行步骤S1104。否则,执行步骤S1105。在步骤S1104中,监控装置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而在步骤S1105中,监控装置确定必须调整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
在步骤S1105之后,充当配置装置的监控装置向第一装置发送用于调整其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指令。由于监控装置可能不知道载波波长应该增加还是减小,因此监控装置可以指示载波波长应当被调谐的默认方向。然后,一旦第一装置修改了其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监控装置就检查至少一个随后的符号的信号强度变化是否显示了在适当方向上的调整。如果不是这样,则监控装置向第一装置发送用于在其它方向上调整其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指令。
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当监控装置不知道载波频率应当被增加还是减小时,监控装置首先请求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部分调整。然后,根据所考虑的随后的符号的信号强度,监控装置请求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完全调整,或在其它方向上的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的修正调整。

Claims (13)

1.一种用于确定均衡参数的方法,所述均衡参数用于执行对由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装置发送的光学信号的均衡,所述第二装置被配置成当载波波长被包括在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中时,接收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输出并且由所述第一装置在所述载波波长上发送的光学信号,所述载波波长和/或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通带是先验未知的,其特征在于,监控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表示所述光学信号的所述载波波长与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的信息;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表示所述光学信号的所述载波波长与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标称波长之间的所述失谐程度的信息来确定所述均衡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监控所述光学信号的所述载波波长与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标称波长之间的所述失谐程度的演变;以及
-基于所述监控,确定是否必须调整所述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配置以便修改所述光学信号的所述载波波长。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监控装置确定必须调整所述第一装置的光传输接口的所述配置时,所述监控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如果所述第一装置调整所述第一装置的所述光传输接口的所述配置以便修改所述光学信号的所述载波波长,则获得所述光学信号的所述载波波长与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标称波长之间的所述失谐程度将会如何的估计;
-基于所述估计确定所述均衡参数;
-向所述第一装置发送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装置的所述光传输接口的所述配置以便修改所述光学信号的所述载波波长的指令;
-向所述第一装置和/或所述第二装置发送用于应用基于所述估计确定的所述均衡参数的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发送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装置的所述光传输接口的所述配置的指令和用于应用所述均衡参数的指令时,所述监控装置共同发送表示所述指令应被应用的时刻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确定所述均衡参数,所述监控装置对将预先确定的均衡参数与所述光学信号的所述载波波长和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标称波长之间的相应失谐程度匹配起来的查找表进行解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预先填写所述查找表,所述监控装置执行学习阶段:
-根据由所述第一装置经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向所述第二装置发送的学习阶段光学信号获得信道估计;
-根据所获得的信道估计,确定将被填入所述查找表中的所述均衡参数;以及
-确定将被填入所述查找表中的、所述学习阶段光学信号的所述载波波长与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标称波长之间的所述失谐程度;
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针对所述学习阶段光学信号的另一个载波波长重复所述学习阶段。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确定表示所述失谐程度的所述信息,所述监控装置对由所述第二装置经由所述光学信号接收到的码字与由所述第一装置发送的相应的码字之间的差异程度的演变进行监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确定表示所述失谐程度的所述信息,所述监控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获得表示与由所述第二装置经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从所述第一装置接收到的光学信号的符号相对应的信号时间形状的信息;以及
-将所获得的表示信号时间形状的信息与表示一组预先定义的信号时间形状的信息进行比较,每个预先定义的信号时间形状都表示所述光学信号的所述载波波长与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标称波长之间的相应的失谐程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确定表示所述失谐程度的所述信息,所述监控装置获得表示由所述第二装置经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从所述第一装置接收到的光学信号的连续的符号之间的时间漂移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确定表示所述失谐程度的所述信息,所述监控装置获得表示由所述第二装置接收到的所述光学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变化的信息。
11.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指令,所述程序代码指令能够被加载到可编程装置中,用于当所述程序代码指令由所述可编程装置运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信息存储装置,所述信息存储装置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指令,所述程序代码指令能够被加载到可编程装置中,用于当所述程序代码指令由所述可编程装置运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用于确定均衡参数的监控装置,所述均衡参数用于执行对由第一装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装置发送的光学信号的均衡,所述第二装置被配置成当载波波长被包括在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中时,接收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输出并且由所述第一装置在所述载波波长上发送的光学信号,所述载波波长和/或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通带是先验未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包括:
-用于确定表示所述光学信号的所述载波波长与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之间的失谐程度的信息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确定的表示所述光学信号的所述载波波长与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标称波长之间的所述失谐程度的信息来确定所述均衡参数的装置。
CN201480064606.XA 2013-11-27 2014-10-07 确定均衡参数的方法和监控装置、计算机程序、信息存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658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94717.8A EP2879315B1 (en) 2013-11-27 2013-11-27 Method for determining equalization parameters in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via an optical band-pass filter
EP13194717.8 2013-11-27
PCT/JP2014/077275 WO2015079815A1 (en) 2013-11-27 2014-10-07 Method and monitoring device for determining equalization parameters, computer program, information storage mea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5883A true CN105765883A (zh) 2016-07-13
CN105765883B CN105765883B (zh) 2018-01-02

Family

ID=49679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460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65883B (zh) 2013-11-27 2014-10-07 确定均衡参数的方法和监控装置、计算机程序、信息存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38114B2 (zh)
EP (1) EP2879315B1 (zh)
JP (1) JP6121048B2 (zh)
CN (1) CN105765883B (zh)
WO (1) WO201507981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5859A1 (zh) * 2021-09-09 2023-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器均衡参数评估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85762B1 (en) * 2014-09-30 2017-06-20 Aurrion, Inc.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 with gain flattening filter
CN109478932B (zh) * 2016-06-08 2021-10-22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光通信系统以及方法
EP3288195B1 (en) * 2016-08-22 2019-04-24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Process for detecting a detuning at a wavelength splitter in an optical fibre transmission network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56231A2 (en) * 1999-05-27 2000-11-29 Nec Corporation Optical reception device,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
TW200629815A (en) * 2004-09-30 2006-08-16 Agere Systems Inc Transmit adaptive equalization using ordered sets
EP2621112A1 (en) * 2012-01-24 2013-07-31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presence of a locking signal in a signal received by an optical receiver device.
WO2013127669A1 (en) * 2012-02-28 2013-09-06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configuration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interface has to be adjusted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6713B2 (ja) * 1992-06-27 2002-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波長可変フィルタ制御方式、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通信システム
JP2000068982A (ja) 1998-08-17 2000-03-03 Kdd Corp 光アクセス方式
DE10246723A1 (de) * 2002-10-08 2004-05-13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Ermittlung von Signaldegradationen in Anwesenheit von Signalverzerrungen
EP2498431B1 (en) * 2011-03-09 2014-09-17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interfaces of devices communicating via a band-pass filter
JP2013153259A (ja) * 2012-01-24 2013-08-08 Ricoh Co Ltd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EP2634942B1 (en) * 2012-02-28 2019-04-10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configuration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interface has to be adjuste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56231A2 (en) * 1999-05-27 2000-11-29 Nec Corporation Optical reception device,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
TW200629815A (en) * 2004-09-30 2006-08-16 Agere Systems Inc Transmit adaptive equalization using ordered sets
EP2621112A1 (en) * 2012-01-24 2013-07-31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presence of a locking signal in a signal received by an optical receiver device.
WO2013127669A1 (en) * 2012-02-28 2013-09-06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configuration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interface has to be adjuste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5859A1 (zh) * 2021-09-09 2023-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器均衡参数评估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79315B1 (en) 2016-06-29
EP2879315A1 (en) 2015-06-03
JP2016531452A (ja) 2016-10-06
US20160248501A1 (en) 2016-08-25
US9838114B2 (en) 2017-12-05
JP6121048B2 (ja) 2017-04-26
WO2015079815A1 (en) 2015-06-04
CN105765883B (zh) 2018-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4619A (zh) 用于确定是否必须调节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方法和设备以及其配置
US945578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configuration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interface has to be adjusted
CN105765883A (zh) 确定均衡参数的方法和监控装置、计算机程序、信息存储装置
EP262111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presence of a locking signal in a signal received by an optical receiver device.
US2022003818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data
Cugini et al. Signal overlap for efficient 1+ 1 protection in elastic optical networks (EONs)
US20220103263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and for optical transceiver
EP263494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configuration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interface has to be adjusted
CN107852262B (zh) 用于检测带外通信信道中的冲突的方法和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