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5582A - 用于评估由地下采矿产生的高能大地突裂风险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评估由地下采矿产生的高能大地突裂风险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65582A
CN105765582A CN201480002452.1A CN201480002452A CN105765582A CN 105765582 A CN105765582 A CN 105765582A CN 201480002452 A CN201480002452 A CN 201480002452A CN 105765582 A CN105765582 A CN 105765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mining
displacement
time
r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24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65582B (zh
Inventor
伊萨科夫·兹比格涅夫
朱瓦·亚采
皮沃瓦基·维斯瓦夫
迪兹克·格拉兹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YTUT TECHNIK INNOWACYJNYCH EMAG
Original Assignee
INSTYTUT TECHNIK INNOWACYJNYCH EM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YTUT TECHNIK INNOWACYJNYCH EMAG filed Critical INSTYTUT TECHNIK INNOWACYJNYCH EMAG
Publication of CN105765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5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65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5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01Measuring or predicting earthquak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Z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6Z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1Analysis by combining or comparing a seismic data set with other data
    • G01V2210/612Previously recorded data, e.g. time-lapse or 4D
    • G01V2210/6122Tracking reservoir changes over time, e.g. due to production
    • G01V2210/6124Subsidence, i.e. upwards or downwar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评估由地下采矿产生的高能大地突裂风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三轴振动传感器(4)在同时且时间和空间紧密重合的情况下进行地面上的振动(Epoml.)的测量,通过用于定位地震突发的矿场系统(12)进行地下突裂参数(Epomll.)的测量,用三轴位移传感器(9)进行地面上的位移(Upom)的测量,所述三轴位移传感器用视距仪测试套件(B)周期性地调整,并且将这些测量记录在分析微处理器(2a)的测量数据存储库(17)中。随后,在所述分析微处理器(2a)中处理这些测量的集,并通过评估关键现象来预测在时空上的高能突裂危险,考虑组合观察类似决定性的和时空广阔的岩体变形过程以及在时频域上呈岩体颗粒短期振动形式的抗震现象。所述过程和现象的联合影响比局部累加空间更广泛。适合的系统包括处理中心(1),所述处理中心具有处理服务器(2),所述处理服务器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5)、所述分析微处理器(2a)以及用于定位地震突发的矿场系统(12)上,所述矿场系统通过线连接到地震检波传感器(11)上。在所观测的采矿区域(15)上安装测量套件(A1、A2、…Ai)。这些测量套件(A1、A2、…Ai)中的每一者由卫星导航接收器(3)构成,所述卫星导航接收器是在空间上与所述三轴振动传感器(4)整合的所述三轴地面位移传感器(9),所述三轴地面位移传感器和所述三轴振动传感器连接到所述无线调制解调器(5)上。在不因采矿而变形的区域上布置所述视距仪测量套件(B),其配备有自动视距仪(6),所述自动视距仪具有激光照准仪(6a),所述视距仪测量套件连接到所述视距仪的所述卫星导航接收器(3)以及所述无线调制解调器(5)上。

Description

用于评估由地下采矿产生的高能大地突裂风险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评估由受采矿活动影响的区域中的地下采矿产生的高能突裂风险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
地下矿藏的采矿,尤其是煤矿的采矿造成环境构造的改变,包含地面变形、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还有对采矿区域的矿工和其它使用者造成危险的岩体中的振动和冲击、以及对所述区域中建筑物和广泛界定的技术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带来风险。已经提出了用于分析并评估在采矿区域中进行地下采矿的影响的各种方法及系统以防这些现象的不合理影响。
根据由波兰专利申请PL388051(A1)已知的一种用于测量地下以及地面上两者的地震碰撞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及系统,对矿场的地下部分中岩层突裂进行检测,接着从基础系统向地面上的所有远程测量站发送信号,接着将在其循环缓冲器中存储的数据实时地立即传输到基础系统。此系统使信号同步并且分析所有时间相关数据。所述系统由基础系统构成,基础系统配备有连接到矿场地球物理网络的有线传感器上的模拟和数字输入端、因特网接入点、无线调制解调器、用于标绘仪和显示屏幕的输出端、以及配备有三轴振动传感器的无线远程测量站。
另一波兰专利申请PL395824(A1)揭示了一种基于连续测量在受采矿工作线影响的地区中位于采矿区域地面上的观察点的位移来预测由地下采矿引起的强烈地震碰撞的方法。在此方法中,观察点稳定在直接受地下采矿的前进式工作线影响的区域中的地面上,优选地,在前进式采矿(长壁)工作线之前,水平距离优选地小于作业深度的四分之一,且优选地在因此工作线开采造成的形成或所预测槽道的轴线中。随后用GPS执行观察点坐标对比时间的连续测量。在优选的坐标系WGS-84中计算用GPS测得的观察点的垂直坐标以及优选地,水平坐标在时间上的变化。在是观察点的减速移动的位移过程中(接着是位移速度的增加),变形是在短时间段中可能发生因采矿引起的强烈碰撞的前兆。此变形通过比较观察到的位移增量来确定,观察到的位移增量具有预期值和/或随时间推移而在分别垂直于和平行于前进式采矿工作线的水平分量上转换的值。
在又另一波兰专利申请PL395825(A1)中的发明的实施例示出一种预测由开采长壁引起的高能碰撞的方法。此方法是基于连续测量采矿区域的斜率的变化,既定用于在地震危险条件下作业的地下矿场中使用。使用在直接受长壁开采影响的区域中矿场表面上安装的倾角仪来测量倾斜分量在时间上的变化,倾角仪优选地,在前进式采矿工作线之前,水平距离优选地小于采矿深度的四分之一,且优选地在由长壁开采预测的槽道形成的轴线中。随后分析地面倾斜分量的所测量的值在时间域上的变化(优选地,在长壁工作线前进的方向上)以及采矿区域倾斜分量在时间上的变化(优选地,在垂直于长壁工作线前进方向的方向上)。所收集的数据自动地保存在计算机存储器中。随后,基于所测得的倾斜分量值,以预设时间间隔计算地面斜率的增量。假定,在倾斜变化过程中(其是倾斜分量增量值的减小,接着是这些分量的较大增大),变形是在短时间段中可能发生因长壁开采引起的高能碰撞的前兆。
从波兰专利描述PL201953(B1)中已知一种登记地表面的振动和变形的方法,其中来自振动传感器的信号以有线方式传输到本地枢纽,在枢纽处它们与从GPS接收器获得的信息互补。对数据数字化并且经由线或无线连接传输到危险控制中央单元。另外,来自本地基准站的GPS数据使得这些基准站能够精确软件链接到永久大地网。此外,将指示在矿场中发生的现象且与岩体的震颤相关联的信号传输到中央单元。
现有技术的论述
现有的评估地下采矿影响的方法及系统仅仅包含通过处理矿场地面上和地下振动产生的和/或通过测量位于采矿区域地面上的观察点的位移发现的传输到危险控制中央单元的部分潜在危险。不存在考虑同时添加多种处理的解决方案。对个别处理的影响的分析具有明显较弱的对关键现象的预测能力。同样也不考虑所预期的处理是随机的。尽管难以评估可能使危险发生的问题(尤其是采矿区域的震源),并且例如振动和变形等两类现象的性质完全不同,但是到目前为止所执行的基本研究证实了它们之间相关性的存在。基于到目前为止所执行的分析,人们已经能够获得这些现象的统计相关性。然而,先前研究的结果不完全允许通过定义合适的运算符来调配这种关系的分析形式。
发明内容
发明目标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方法及系统以用于通过考虑同时添加多种处理来提高对由采矿活动区域中地下采矿产生的高能突裂进行危险评估的效率和质量。
发明内容
一种评估由地下采矿产生的高能大地突裂风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时且时间和空间紧密重合的情况下,用三轴振动传感器进行地面处的振动测量,并且通过用于定位地震冲击的地下矿场系统执行振动参数的测量,并且通过用视距仪测试套件周期性地调整的所选择点的三轴位移传感器进行地面上的位移的测量。所测量的值记录在分析处理器的测量数据存储库中。随后,通过分析处理器来处理测量数据集,并通过评估关键现象来评估在时空上的高能冲击危险,考虑组合观察类似决定性的和时空广阔的岩体变形过程以及在时频域上呈岩石颗粒短期振动形式的地震现象。
所述过程和现象的联合影响比局部累加空间更广泛。通过至少20Hz的频率实时记录的地面位移测量的分量以及在地面处实时记录的振动速度和/或加速度分量,连同来自经整合测量套件中的每一者的时间标记一起经由无线通信模块传输到处理服务器。来自视距仪测试套件的数字化测量数据经由无线通信模块传输到处理服务器。基于从卫星接收器获得的数据,视距仪测试套件将周期性地、优选地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处,且总是在已经通过用于定位地震震颤的采矿系统登记大地冲击之后立即地,测量在测量套件位置点与使用配备有激光反射器的经整合测试套件进行测量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且通过三轴位移传感器执行位移分量的校正测量。矿场地震系统定位采矿源的地震冲击及其出现的时间,并经由电缆网络将有关其震源中每一突裂的参数信息传输到处理服务器,处理服务器还从测量设备接收有关纵波的首次到达的信息。
基于来自地面振动数据库中当前记录的地面上振动的测量的数据,并且基于来自地下振动数据库中记录的矿场地下部分中震颤参数的测量的数据,通过分析处理器评估冲击危险。接着是混合抗震参数并且过滤噪声。随后,基于在技术数据存储库中收集的数据,根据来自混合振动测量的时间和信号界定振动模型,其结果是对所获得的结果与界限进行比较并且对危险进行初步评估。同时将模型边界移动的界限与位移测量进行比较。
对于每一时间间隔,确定表示抗震过程的张量以及表示位移过程的张量。创建目标函数,其是相关联抗震和变形过程的风险的量度,针对观察到的整个时空的任何时间计算。随后,基于测量对具有冲击风险危险的区域划定范围,并且以短期和长期的验证结果优化目标函数。此目标函数评估在易受采矿引起变形的所观测采矿区域中的突裂危险,并且在符合用于依序评估基本冲击和最后冲击的风险的标准之后,使得能够发现冲击风险处的分区和预期发生时间。
依序确定风险:
a)界定相对于时间j至少向后一步的涵盖从测量套件位置处的所有测量点获得的抗震和变形测量(参数)的短期分析的窗口;
b)随后对于每一窗口,找到变形值的下限以及抗震值的上限,接着将这些值连同位置一起传输到长期分析的表;
c)随后界定包含至少24h的用于风险评估的长期分析的窗口,仅考虑其中变形值的下限以及抗震值的上限出现在紧邻所分析观察点的情况;
d)来自长期分析表的数据是用于评估的基础,其中在它们的基础上以最大系统熵优化假定的函数f(v,w)→f*(v,w)。
只有当最小位移梯度阈值处的最大应力不超过最大应力状态下的最小位移梯度时,修改的目标函数才满足基本危险法则,并且只有当由最大应力和最小位移梯度阈值产生的目标函数等于位移梯度下限的最大函数时,修改的目标函数才满足最后危险法则。
用于评估由地下采矿产生的高能大地突裂风险的系统具有位于处理中心的处理服务器。用于无线通信的调制解调器、分析处理器、以及通过线连接到地震检波传感器上的用于定位地震冲击的矿场地震系统连接到处理服务器上。在所观测的采矿区域上布置测量套件,其中所述测量套件中的每一者由卫星导航接收器构成,卫星导航接收器是在空间上与三轴振动传感器整合的三轴地面位移传感器,三轴地面位移传感器和三轴振动传感器连接到无线通信调制解调器上。在不因采矿活动而变形的区域中,布置配备有自动视距仪(其具有激光照准仪)的视距仪测量套件,视距仪卫星导航接收器以及无线通信调制解调器连接到所述视距仪测量套件上,并且每一测试套件配备有激光反射器。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通过评估关键现象来实施在时空上出现岩层突裂的预计(预测),考虑组合观察类似决定性的过程和时空广阔的岩体变形过程这两种过程形式以及呈岩体颗粒短期振动形式的地震事件。
附图说明
本发明以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例来说明,其中图1-示出测量系统连同在矿场的地面和地下的分量的相互定位以及系统相对于长壁的位置,图2-示出测量系统的方块图,图3-示出对由地下采矿产生的高能突裂进行危险评估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方法实例
界定当前时间和位置的卫星导航接收器3与三轴位移传感器9相配合,并且以20Hz或更多的频率实时记录在所选择的测量点a1、a2…ai处的位移分量XP、YP以及ZP。(图1)放置在同一位置处的三轴振动传感器4实时记录振动的速度或加速度分量XD、YD以及ZD。来自三轴振动传感器4以及卫星导航接收器3的数字形式的测量数据连同时间标记一起经由无线通信模块5从经整合测量套件A1、A2…Ai中的每一者通过GPRS网络传输到处理服务器2。
来自视距仪测量套件B的测量数据另外经由无线通信模块5以数字形式传输到处理服务器2。视距仪测量套件B周期性地且总是在登记突裂之后立即地,测量在此套件B的位置点与安装了配备有反射器8的测量套件A1、A2…Ai处的测量点a1、a2…ai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大地测量的网络。此大地网使得能够通过三轴位移传感器9且基于从卫星导航接收器3获得的测量数据执行位移分量XP、YP和ZP的更准确测量。在不因采矿而变形的稳定区域14中,在具有坐标X0、Y0和Z0的位置中安装自动视距仪6。
用于定位岩层突裂的矿场地震系统12定位采矿源的碰撞。有关具有坐标Xk、Yk和Zk的每一“第k个”突裂13的参数的信息,以及有关其在突裂震源13中出现的时间Tok的信息,经由用于定位突裂的矿场地震系统12的矿场电缆网络传输到处理服务器2。基于三轴振动传感器4的布置的几何形状、所记录的突裂震源13的坐标Xk、Yk和Zk、纵波P到达测量套件A1、A2、…Ai的地面站的时间、以及在突裂震源13处计算所得的时间Tok,处理服务器2计算长壁10表面上方顶层的区域的速度层析成像。由此界定其中应力集中或减小的区域。
用于评估由地下采矿产生的高能突裂风险的方法是基于对岩体的结构变化以及所观测的不稳定采矿区域14a的大地位移进行地球物理勘测。为了评估突裂的可能性,使用过去的经验,尤其显示振动和位移过程的分布的特征点通常在采矿方向的对称轴上。要点零位于长壁表面10上方的地面处并且随着开采的进行而移动。在此点处所得的振动的水平分量XD和YD的幅度达到最大值。
水平变形XP和YP的所得值趋向于零。振动幅度分布以三维空间XD、YD和ZD界定。沿着上述对称轴的应力分布是不对称的曲线,其中零值在所述边界点处,即,长壁10表面的边缘上方的点,以及位于因采矿而变形的不稳定区域14a外侧的稳定区域14中的点。在所述点之间,分布达到其最大值,所述值当超出临界值时可呈现在易因采矿而引起变形的所观测采矿区域15中的危险对象。在其中水平偏转XP和YP达到最大值的测量点a1、a2、…ai处风险最高。
上述定性分析显示关于振动和位移的过程的基本危害不仅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而且具有不同空间分布,这意味着它们的累积影响比局部累加空间(即其中可能使用数学设备分析两个过程的关联的空间)更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这两个过程的组合关联的影响的可测量评估,以便评估接近临界条件的发展在时空上的发生。这些过程的独立分析不符合产生突裂的物理机构。一种评估由地下采矿产生的高能突裂风险的新的方法包括基于检查振动和位移过程之间的相关性来推断,以便评估在长壁10开采影响下易变形的所观测采矿区域15的特定分区中突裂危险的风险。这是所观测采矿区域15中点的位移的梯度变化的评估算法、描述所观测采矿区域15的变形状态的数值方法、以及来自在用于定位突裂的矿场地震系统12的测量点a1、a2、…ai处安装的测量套件A1、A2、…Ai的测量数据的一种。
由岩体应力集中引起且由处理服务器2中实施的无源层析成像的结果来识别的变形XP、YP、ZP和抗震活动XD、YD、ZD的三轴状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当内部能量的整体变化达到临界值时岩体的分区易经受疲劳。所述方法包括评估在经整合测量套件A1、A2、…Ai的位置处在测量点a1、a2、…ai处边界位移的梯度变化的平均数,其中使用视距仪测试装置B在所分析时间段对测量点a1、a2、…ai中边界位移变化的测量进行校正。根据岩体中应力的时间、空间集中以及地面上记录的振动参数对测量点a1、a2、…ai处变形过程值的概率分布的总密度进行的确定是用于确定所分析事件出现概率的基础。
图3示意性地示出用以规定多功能监测和评估呈高能突裂形式的动态过程的风险的方法。风险评估是基于连续测量并且在技术数据存储库16和测量数据存储库17中收集数据。测量数据由以下构成:来自三轴振动传感器4的地面上的连续振动测量Epoml、从用于定位突裂的地下矿场地震系统12获得的突裂参数Epomll、以及来自三轴地面位移传感器9的地面上的位移测量结果Upom,通过视距仪测试装置B的使用来进行校正。振动测量数据Epoml收集在矿场17a地面上的振动参数数据库中,并且突裂参数Epomll收集在矿场17b底部处发生的突裂参数数据库中,接着在块17c中混合处理测量数据EpomlxEpomll以及过滤(INFOMAX程序)。
技术数据含有有关区域地形、岩体地质结构以及所开采的长壁及其工作系统的参数的信息。在技术数据的基础上,基于随长壁10作业的推进而变化的应力场的突出分布,以及基于在采矿影响下易经受变形的采矿区域15上观测的点的瞬态位移的场分布,执行振动建模。对于这两种过程,分别针对振动A以及移动ξdop来固定界限,振动A以及移动ξdop用以设定在进一步分析中使用的界限标准。振动A的容许界限加载到块20,且位移ξdop的容许界限加载到块21。取决于满足以上标准的条件,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为风险评估将测量数据或自建模产生的数据用作xij-有关振动的信息以及yij-有关移动的信息,其中指数[i,j]是在时间j处在测量套件A1、A2、…Ai的位置处的第i个测量点的可测量数量。
对于每一时间间隔,确定表示抗震过程的张量(V:v[i,j]=xij)以及表示位移过程的张量(W:w[i,j]=yij)。在这些矩阵的基础上,针对观察到的整个时空的任何时间,创建一级目标函数(f:V×W→R),作为基于抗震和变形数量的张量的相关联过程的风险的矩阵。一级目标函数f(v,w)确定用以指示在易受因采矿引起变形影响的所观测采矿区域15中的突裂风险的值,这在块22中执行。
为了确定冲击风险,应执行由以下步骤组成的程序:
-确定相对于时间j向后6步的涵盖从测量套件A1、A2、…Ai的位置处的所有测量点a1、a2、...ai获得的抗震和变形测量的短期分析的窗口;对于10个测量点以及6个步骤,获得60个抗震和变形值;
-随后对于每一窗口,确定变形值的下限以及抗震值的上限,其中每一值可以出现在不同位置中;接着将这些值连同位置一起放置于长期分析的表中,长期分析表直接用于预测所观测采矿区域15中在时空上的突裂;
-随后,确定涵盖一周的用于风险评估的长期分析的窗口,仅考虑其中变形值的下限以及抗震值的上限出现在紧邻所分析测量点a1、a2、…ai的情况;
-用于评估的基础是长期分析表中的数据,它们在块23中用于优化一级函数(f(v,w)→f*(v,w))以使系统熵最大化。
熵的最大值此处对应于信息的最小值。此问题用数学方式求解为多维函数的极值。
在突裂风险评估过程中进一步使用优化目标函数f*(v,w)。在快24中,测试如以下不等式所表达的用于风险的基本法则:
supv∈Vinfw∈Wf(v,w)≤infw∈Wsupv∈Vf(v,w)
在此情况下需要将一级目标函数f(v,w)修改为优化的目标函数f*(v,w)的形式,这是因为以上不等式中sup(inf)和inf(sup)的不对称性条件。这在物理上解释为:只有当“最小位移梯度阈值处的最大应力不超过最大应力状态下的最小位移梯度时”,才可能出现风险。
如果不符合此条件,那么所述算法不发出危险信号并且转到分析的下一步骤。
如果基本条件(最小-最大公式)指示可能出现风险,那么在块25中测试用于评估突裂风险的最后法则。满足条件:
maxv∈Vinfw∈Wf(v,w)=infw∈Wf(v,w)
意味着存在威胁。
随后,基于所述评估,在块26中确定因突裂带来风险的分区(μ=i*)以及其预期出现的时间(v=j·)。
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测量系统由处理中心1构成,所述处理中心具有处理服务器2,以包数据传输协议GPRS工作的无线调制解调器5、分析微处理器2a、以及配备有通过线连接的地震检波传感器11的用于定位突裂的矿场地震系统12连接到所述处理服务器上,所述部件放置于靠近长壁10的岩体中。在因采矿引起变形而受影响的所观测采矿区域15上,位于开采长壁10上方,在指定测量点a1、a2、…ai处,布置经整合的测量套件A1、A2、…Ai。这些测量套件A1、A2、…Ai中的每一者由用于卫星导航的GPS-NAVSTAR接收器3构成,所述卫星导航接收器由测量所观测采矿区域15地面上点的位移的三轴位移传感器9组成,与三轴振动传感器4在空间上整合,所述三轴位移传感器和所述三轴振动传感器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5上。此外,每一测量套件A1、A2、…Ai另外配备有激光束7的反射器8。在不因采矿活动而变形的区域中布置测量套件B。所述测量套件配备有自动视距仪6,所述自动视距仪具有激光照准仪6a,所述测量套件连接到自动视距仪6的卫星导航接收器3以及无线调制解调器5上。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评估由地下采矿产生的高能大地突裂风险的方法,其包括基于GPS测量位于采矿工作线交互地区中采矿区域地面上的观察点的位移,并且经由无线调制解调器将这些测量传递到危险控制中央单元,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用三轴振动传感器(4)在同时且时间和空间紧密重合的情况下进行地面上的振动(Epoml.)的测量,通过用于定位地震突发的矿场系统(12)进行地下突裂参数(Epomll.)的测量,并用三轴位移传感器(9)进行地面上的位移(Upom)的测量,所述三轴位移传感器用视距仪测试套件(B)周期性地调整,并且将这些测量记录在分析微处理器(2a)的测量数据存储库(17)中,随后,在所述分析微处理器(2a)中处理这些测量的集,并通过评估关键现象来预测在时空上的高能突裂危险,考虑组合观察类似决定性的和时空广阔的岩体变形过程以及在时频域上呈岩体颗粒短期振动形式的抗震现象,其中所述过程和现象的联合影响比局部累加空间更广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至少20Hz的频率实时记录的地面上位移测量(Upom)的坐标分量(XP、YP以及ZP),以及在地面上实时记录的振动(Epoml.)的速度和/或加速度的坐标分量(XD、YD以及ZD),连同来自所述经整合测量套件(A1、A2、…Ai)中的每一者的时间标记一起经由无线调制解调器(5)传输到处理服务器(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服务器(2)接收通过所述无线调制解调器(5)传输的所述测量数据,这些数据以数字形式来自视距仪测量套件(B),基于从所述卫星导航接收器(3)获得的数据,所述视距仪测量套件以固定时间间隔周期性地、且总是在已经通过用于定位地震突发的矿场系统(12)登记突裂之后立即地,执行在放置所述视距仪测量套件(B)的点与通过配备有激光反射器(8)的经整合测试套件(A1、A2、…Ai)进行测量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测量,并且通过所述三轴位移传感器(9)执行位移分量(XP、YP以及ZP)的可能校正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场地震系统(12)定位采矿源的所述突裂,并经由电缆网络将有关每一突裂的参数、每一突裂在突裂震源(13)中发生的坐标(Xk、Yk以及Zk)以及时间(Tok)的信息传输到所述处理服务器(2),所述处理服务器还从所述测量套件(A1、A2、…Ai)接收纵波的首次到达的时间(P)。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析微处理器(2a)中,基于实时记录在所述矿场地面上的振动参数数据库(17a)中的所述地面上的振动测量(Epoml.),以及记录在所述矿场地下部分发生的突裂数据库(17b)中的地下震颤测量(Epomll.),计算突裂风险的所述评估,接着混合处理抗震参数的测量(EpomlxEpomll=Eijpom)并且过滤噪声,并且随后,基于在技术数据存储库(16)中收集的数据,根据来自混合振动测量(Eijpom)的时间和信号确定振动模型,其结果是对所获得的结果与界限进行比较并且对风险进行初步评估,同时将所述模型边界移动的所述界限与所述矿场地面上的位移测量(Upom)进行比较,随后对于每一时间间隔,确定表示抗震过程的张量以及表示位移过程的张量,并且针对观察到的整个时空的任何时间,创建作为来自相关联抗震和变形过程的风险的量度的一级目标函数,接着基于测量确定突裂风险的区域,并且以短期和长期的验证结果优化目标函数,所述目标函数是评估在易受采矿引起变形的所述所观测采矿区域(15)中的突裂危险的量度,并且其在符合一级和最后突裂风险评估标准时确定突裂风险分区和预期发生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用于确定风险的以下步骤:
a)确定相对于时间(j)至少向后一步的涵盖从测量套件(A1、A2、…Ai)位置处的所有测量点(a1、a2、...ai)获得的抗震和变形值的测量用于短期分析的窗口;
b)随后对于每一窗口,确定变形值的下限以及抗震值的上限,接着将这些值连同位置一起传输到长期分析的表;
c)随后确定包含至少24小时的用于风险评估的长期分析的窗口,仅考虑其中变形值的所述下限以及抗震值的所述上限出现在紧邻所分析观察点的情况;
d)包括在长期分析表中的数据是用于评估的基础,其中在此基础上以最大系统熵优化一级目标函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有当最小位移梯度阈值处的最大应力不超过最大应力状态下的最小位移梯度时,优化的目标函数才满足基本风险法则。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有当由所述最大应力和最小位移梯度阈值产生的所述一级目标函数等于所述位移梯度下限的此最大函数时,优化的目标函数才满足最后风险法则。
9.一种用于评估由地下采矿产生的高能突裂风险的系统,其包括来自振动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以及卫星导航接收器的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其特征在于,处理中心(1)包括处理服务器(2),所述处理服务器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5)、分析微处理器(2a)以及用于定位地震突发的矿场系统(12)上,所述矿场系统通过线连接到地震检波传感器(11)上,而在所观测的采矿区域(15)上安装测量套件(A1、A2、…Ai),其中所述测量套件中的每一者由卫星导航接收器(3)构成,所述卫星导航接收器是在空间上与所述三轴振动传感器(4)整合的所述三轴地面位移传感器(9),所述三轴地面位移传感器和所述三轴振动传感器连接到所述无线调制解调器(5)上,并且其中在不因采矿而变形的区域上布置视距仪测量套件(B),其配备有自动视距仪(6),所述自动视距仪具有激光照准仪(6a),所述视距仪测量套件连接到所述视距仪的所述卫星导航接收器(3)以及所述无线调制解调器(5)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测量套件(A)设置有激光束(7)的反射器(8)。
CN201480002452.1A 2014-10-30 2014-11-13 用于评估由地下采矿产生的高能大地突裂风险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57655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LP.409990 2014-10-30
PL409990A PL230226B1 (pl) 2014-10-30 2014-10-30 Sposób i system do oceny wystąpienia zagrożenia wstrząsami wysokoenergetycznymi generowanymi eksploatacją podziemną
PCT/PL2014/000130 WO2014209141A2 (en) 2014-10-30 2014-11-13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essing a risk of high-energy earth bursts generated by underground min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5582A true CN105765582A (zh) 2016-07-13
CN105765582B CN105765582B (zh) 2021-03-30

Family

ID=52016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2452.1A Active CN105765582B (zh) 2014-10-30 2014-11-13 用于评估由地下采矿产生的高能大地突裂风险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65582B (zh)
AU (2) AU2014299418A1 (zh)
PL (1) PL230226B1 (zh)
RU (1) RU2587520C1 (zh)
UA (1) UA117661C2 (zh)
WO (1) WO2014209141A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8938A (zh) * 2017-06-03 2017-11-21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一种单体滑坡风险损失定量评估方法
CN107645330A (zh) * 2016-07-21 2018-01-30 中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通信装置
CN112610215A (zh) * 2020-12-15 2021-04-06 金奥深海装备技术(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举提升法的采矿参数确定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586157A (zh) * 2021-09-02 2021-11-02 重庆大学 基于克里金插值的回采工作面突出危险区快速划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7312B (zh) * 2016-03-15 2018-01-26 大连理工大学 基于微震监测的煤矿顶板岩体垂直分带确定方法
CN107037496A (zh) * 2017-04-01 2017-08-11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一种露天矿山的实地动态检测方法
PL422137A1 (pl) * 2017-07-10 2019-01-14 Pytel Witold Sposób prognozowania samoistnych zjawisk sejsmicznych indukowanych eksploatacją górniczą
CN108960665B (zh) * 2018-07-20 2021-11-19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电磁波ct的采掘空间近场围岩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
CN109188507B (zh) * 2018-09-12 2020-02-0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co2炮的矿井地震超前探测方法
JP7202989B2 (ja) * 2019-08-23 2023-01-12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センサ保守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0674983A (zh) * 2019-09-05 2020-01-1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copula函数尾部关联分析的工作面瓦斯预警方法
CN112241712B (zh) * 2020-10-22 2023-04-07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大队 一种矿产资源采集监测系统
CN112324506B (zh) * 2020-11-20 2024-05-14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一种基于微震的煤矿防治冲击地压动态预警方法
CN112798474A (zh) * 2020-12-18 2021-05-14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岩体注浆扩散范围监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12710447B (zh) * 2020-12-29 2023-07-25 内蒙古黄陶勒盖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防护支架评价系统
CN113094641B (zh) * 2021-06-04 2021-10-08 北京建筑大学 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的k-近邻岩爆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13756869A (zh) * 2021-08-16 2021-12-07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冲击地压局部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3985482B (zh) * 2021-10-28 2023-11-03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煤矿井下通讯光缆的矿震震源定位方法
CN114033369B (zh) * 2021-11-10 2023-11-28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采煤机位置架号的双向割煤循环分析方法
CN114778800B (zh) * 2022-04-28 2023-08-08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解析方法的多因素岩爆预测方法
CN115201916B (zh) * 2022-07-08 2023-07-2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冲击地压矿井矿震活动性实时量化的方法
CN115542381B (zh) * 2022-09-26 2024-02-02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三分向监测仪的矿震井地一体化融合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5755185B (zh) * 2022-12-07 2023-10-13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震监测判识大能量矿震致灾性的方法
CN116626752B (zh) * 2023-06-08 2023-10-2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场地表面变形速率的地震动转动分量求解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8857A (zh) * 2004-09-21 2005-03-2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优化露天矿山边坡的方法
PL201953B1 (pl) * 2004-05-10 2009-05-29 Ct Elektryfikacji I Automatyza Sposób i system rejestracji drgań i deformacji powierzchni ziemi, zwłaszcza wywołanych eksploatacją górniczą
CN101783059A (zh) * 2009-01-18 2010-07-21 董长军 一种液浮加磁浮隔离重物拾震器的大地震预报仪
CN102062619A (zh) * 2009-11-16 2011-05-18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用于通过预测推理来分析复杂系统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507121A (zh) * 2011-11-23 2012-06-20 浙江大学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建筑结构震害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03559383A (zh) * 2013-09-30 2014-02-05 上海交通大学 核电站防波堤抗强震性能预测与评价方法
CN104063616A (zh) * 2014-07-04 2014-09-24 重庆大学 一种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694892A1 (ru) * 1989-02-06 1991-11-30 Украинский Филиал Всесоюзног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Горной Геомеханики И Маркшейдерского Дела Способ контрол нарушенности горного массив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
RU2077067C1 (ru) * 1995-05-12 1997-04-10 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Спивак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механической устойчивости массива горных пород
RU18314U1 (ru) * 2001-02-20 2001-06-10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 проект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геофизических методов разведки океана" Геодинамический полигон многоцелев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US7425902B2 (en) * 2005-11-18 2008-09-1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valuating geological movements
PL388051A1 (pl) 2009-05-16 2010-11-22 Przedsiębiorstwo Kompletacji I Montażu Systemów Automatyki Carboautomatyka Spółka Akcyjna Sposób i układ do pomiaru prędkości i przyspieszeń wstrząsów pod ziemią i na powierzchni
RU2436124C2 (ru) * 2009-06-30 2011-12-10 Станислав Васильевич Васильев Способ оценки изменения напряженного состояния геологической среды
CN101762830B (zh) * 2009-09-29 2013-01-02 中国矿业大学 分布式煤矿冲击地压监测方法
CN102163363B (zh) * 2011-04-07 2013-01-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山体滑坡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
RU2467359C1 (ru) * 2011-06-16 2012-11-2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Институт Геодинамических Инноваций" Способ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зон ге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й опасности сооружений
CN102279410A (zh) * 2011-06-21 2011-12-14 北京蓝尊科技有限公司 矿山地下开采活动实时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PL395825A1 (pl) 2011-08-01 2013-02-04 Politechnika Slaska Sposób prognozy wystapienia wstrzasu wysokoenergetycznego indukowanego eksploatacja scianowa na podstawie ciaglych pomiarów zmian nachylenia terenu górniczego
PL395824A1 (pl) 2011-08-01 2013-02-04 Politechnika Slaska Sposób predykcji silnego wstrzasu indukowanego podziemna eksploatacja górnicza na podstawie ciaglych pomiarów przemieszczen punktu obserwacyjnego polozonego na powierzchni terenu górniczego w rejonie oddzialywania frontu wydobywczego
CN102538742B (zh) * 2012-01-09 2015-05-20 中国矿业大学 卫星定位与加速度计紧集成变形测量及预警系统与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201953B1 (pl) * 2004-05-10 2009-05-29 Ct Elektryfikacji I Automatyza Sposób i system rejestracji drgań i deformacji powierzchni ziemi, zwłaszcza wywołanych eksploatacją górniczą
CN1598857A (zh) * 2004-09-21 2005-03-2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优化露天矿山边坡的方法
CN101783059A (zh) * 2009-01-18 2010-07-21 董长军 一种液浮加磁浮隔离重物拾震器的大地震预报仪
CN102062619A (zh) * 2009-11-16 2011-05-18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用于通过预测推理来分析复杂系统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507121A (zh) * 2011-11-23 2012-06-20 浙江大学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建筑结构震害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03559383A (zh) * 2013-09-30 2014-02-05 上海交通大学 核电站防波堤抗强震性能预测与评价方法
CN104063616A (zh) * 2014-07-04 2014-09-24 重庆大学 一种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金方: "振动计量测试基础", 《宇航计测技术》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5330A (zh) * 2016-07-21 2018-01-30 中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通信装置
CN107368938A (zh) * 2017-06-03 2017-11-21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一种单体滑坡风险损失定量评估方法
CN107368938B (zh) * 2017-06-03 2021-09-21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一种单体滑坡风险损失定量评估方法
CN112610215A (zh) * 2020-12-15 2021-04-06 金奥深海装备技术(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举提升法的采矿参数确定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586157A (zh) * 2021-09-02 2021-11-02 重庆大学 基于克里金插值的回采工作面突出危险区快速划分方法
CN113586157B (zh) * 2021-09-02 2023-09-22 重庆大学 基于克里金插值的回采工作面突出危险区快速划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4299418A1 (en) 2016-05-19
WO2014209141A2 (en) 2014-12-31
CN105765582B (zh) 2021-03-30
WO2014209141A3 (en) 2015-09-03
WO2014209141A8 (en) 2015-02-19
UA117661C2 (uk) 2018-09-10
PL230226B1 (pl) 2018-10-31
AU2014101639A4 (en) 2019-05-02
RU2587520C1 (ru) 2016-06-20
PL409990A1 (pl) 2016-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65582A (zh) 用于评估由地下采矿产生的高能大地突裂风险的方法及系统
Genrich et al. Instantaneous geodetic positioning with 10–50 Hz GPS measurements: Nois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ications for monitoring networks
Dybing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wind noise on near‐surface broadband seismometers
Arosio et al. Towards rockfall forecasting through observing deformations and listening to microseismic emissions
Li et al. Real-time capturing of seismic waveforms using high-rate BDS, GPS and GLONASS observations: the 2017 Mw 6.5 Jiuzhaigou earthquake in China
Braitenberg et al. Gravity for detecting caves: airborne and terrestrial simulations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karstic cave benchmark
Psimoulis et al. Consistency of GPS and strong-motion records: case study of Mw9. 0 Tohoku-Oki 2011 earthquake
Jin et al. Co-seismic displacement and waveforms of the 2018 Alaska earthquake from high-rate GPS PPP velocity estimation
Bonforte et al. Ground deformation modeling of flank dynamics prior to the 2002 eruption of Mt. Etna
Dost et al. Scaling of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and peak ground velocity recorded in the Netherlands
Bengoubou-Valerius et al. CDSA: a new seismological data center for the French Lesser Antilles
Chandler et al. An attenuation model for distant earthquakes
Hejmanowski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ground movements caused by mining-induced seismicity with the satellite interferometry
CN109188513B (zh) 生成深度域数据体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sming et al. LORS2 software package for monitoring the seismicity of the Khibiny massif: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basic algorithms
Vignaroli et al. Domains of seismic noise response in faulted limestone (central Apennines, Italy): insights into fault-related site effects and seismic hazard
Stephenson et al. Ground‐motion site effects from multimethod shear‐wave velocity characterization at 16 seismograph stations deployed for aftershocks of the August 2011 Mineral, Virginia, earthquake
Nandaka et al. Overview of Merapi volcanic activities from monitoring data 1992–2011 periods
Krawczyk Influence of reference station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geodetic control network during deformation determination in the area of Kadzielnia in Kielce
Glueer et al. Coseismic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a damaged underground ammunition storage chamber through ambient vibration recordings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Krawczyk et al. Joint project SIMULTAN-Sinkhole characterization and monitoring with supplementing geophysical methods
Hloupis et al. Low-cost warning system for the monitoring of the Corinth Canal
Leiva et al. Geodetic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crustal deformation on the Andean Backarc of San Juan, Argentina
Guarascio et al. Geostatistical Modeling of Seismic Actions on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The San Benedetto Road Tunnel, Italy
Bora et al. 3D structural modelling of kopili fault zone in NER india utilising small-to-moderate earthquakes: Seismotectonics and kinematics im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