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3779B - 一种电子设备及提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提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63779B
CN105763779B CN201610202852.8A CN201610202852A CN105763779B CN 105763779 B CN105763779 B CN 105763779B CN 201610202852 A CN201610202852 A CN 201610202852A CN 105763779 B CN105763779 B CN 1057637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alignment
preset
modul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28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63779A (zh
Inventor
于宙
王智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0285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637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63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3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63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3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7Details of sensors, e.g. sensor len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20Image preprocessing
    • G06V10/22Image preprocessing by selection of a specific region containing or referencing a pattern; Locating or processing of specific regions to guide the detection or recognition
    • G06V10/235Image preprocessing by selection of a specific region containing or referencing a pattern; Locating or processing of specific regions to guide the detection or recognition based on user input or inter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20Image preprocessing
    • G06V10/24Aligning, centring, orienta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im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06V40/166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using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提示方法,用于提高电子设备在识别过程中提示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模组,该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头,包括预设图像采集范围;至少一个对位模块,位于所述摄像头的至少一侧,用于当被采集对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时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提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和提示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新兴的电子设备。生物识别技术是指通过电子设备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进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对个人身份进行鉴定。
目前,在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中,其新增的Windows Hello功能为基于生物识别技术实现的生物特征授权功能,其可以让用户通过“刷脸”登录系统,从而实现实时访问自己的Windows 10设备。
然而,现有的电子设备在进行生物识别过程中,需要对用户的人脸或虹膜等生物特征进行扫描,故需要用户处于一定的识别范围内,然而,电子设备的通常只会输出相应的识别结果,如在windows 10界面显示识别成功或识别失败的结果,而没有对用户的识别过程进行提示的信息,故电子设备的提示效果较差。并且,在识别过程中,用户在对位过程中完全靠经验和感觉进程,对于一些对机器原理不太了解的初级用户来说,生物识别相关功能的体验效果会大打折扣,用户体验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提示方法,用于提高电子设备在识别过程中提示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以下步骤:
摄像头,包括预设图像采集范围;
至少一个对位模块,位于所述摄像头一侧,用于当被采集对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时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模块中的每个对位模块包括:
至少一个对位发光二极管LED,用于在确定所述采集图像中包括用户图像时输出光源。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模块中的每个对位模块还包括:
遮光格栅,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对位LED上,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对位LED产生的光源限制在预设发散角度范围内,所述预设发散角度范围小于等于所述摄像头的采集范围,且所述预设发散角度范围处于所述摄像头的采集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对位模块还包括:
均光片,覆盖于所述至少一个对位LED上,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对位LED产生的点光源扩散为面光源。
可选的,所述对位模块的第一厚度小于等于所述摄像头的第二厚度。
可选的,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
至少一个红外线LED,用于提示所述摄像头处于图像采集状态。
可选的,所述对位模块还包括:至少两个衬垫,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对位LED的至少两侧,用于支撑所述均光片。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屏;
PCB板,与所述显示屏相连,位于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显示屏所处的面;
及如上所述的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设置在所述PCB板上。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提示方法,包括:
通过电子设备的摄像头采集获得第一图像;
确定所述第一图像是否存在用户图像;
在为是时,控制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一个对位模块输出用于表征所述摄像头的采集范围内存在用户的第一提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在为是时,控制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一个对位模块输出用于表征所述摄像头的采集范围内存在用户的第一提示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图像对应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
确定所述相对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相对距离;
若所述相对距离小于等于所述预设相对距离,确定所述用户处于所述预设识别范围内,控制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一个对位模块输出用于表征所述摄像头的采集范围内存在用户的第一提示信息。
本申请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申请中,由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模组中包括摄像头和至少一个对位模块,且至少一个对位模块设置在摄像头的至少一侧,而摄像头具有预设图像采集范围,从而,在确定被采集对象的至少一部分处于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时,至少一个对位模块可以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故在用户进行识别过程中,当用户处于摄像头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时,即此时可能对用户进行识别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则通过至少一个对位模块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即可通过第一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其已处于摄像头的图像采集范围内,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提示效果。
此外,由于输出的第一提示信息能够提示用户处于摄像头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故表明用户当前的对位较为准确,避免出现用户因不了解是否对位准确的发生越调整偏差越大的情况,增强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遮光格栅和至少一个对位LED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位模块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的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红外线LED和对位LED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采集图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提示方法,用于提高电子设备在识别过程中提示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中,由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模组中包括摄像头和至少一个对位模块,且至少一个对位模块设置在摄像头的至少一侧,而摄像头具有预设图像采集范围,从而,在确定被采集对象的至少一部分处于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时,至少一个对位模块可以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故在用户进行识别过程中,当用户处于摄像头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时,即此时可能对用户进行识别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则通过至少一个对位模块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即可通过第一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其已处于摄像头的图像采集范围内,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提示效果。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中,该摄像头模组可以包括摄像头1和至少一个对位模块2。
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可以用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图像采集功能,例如拍照或录制视频等。
在实际应用中,摄像头模组可以是集成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上,即图1中摄像头模组所在的基板可以是PCB板,PCB板可以作为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并实现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
通常来说,印制板用基板材料可分为两大类:刚性基板材料和柔性基板材料。其中,刚性基板材料的重要品种是覆铜板,它是用增强材料,浸以树脂胶黏剂,通过烘干、裁剪、叠合成坯料,然后覆上铜箔,用钢板作为模具,在热压机中经高温高压成形加工而制成的。
在实际应用中,PCB板中可以包括线路与图面,线路可以作为元件之间导通的工具,在设计上会另外设计大铜面作为接地及电源层。
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中的摄像头1可以是3D(three-dimensional,三维空间)摄像头,如intel(英特尔)的Real Sense 3D摄像头,它是一套由多组软硬件构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最大特点是除了具备一套高精度摄像头以外,还自带了深度传感器,能够在识别过程中采集用户的深度图像,从而进行建模识别。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摄像头1采集的采集图像可以是深度图像。通常情况下,3D摄像头可以为用户的“脸”建立一个多达70个采样点的“3D立体脸模”,从而提高识别的精准度。
可选的,摄像头1可以具有预设图像采集范围,该采集范围可以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的,例如,当用户处于该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时,采集的图像可以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或者,预设图像采集范围也可以是根据摄像头1自身的结构所确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可以小于等于摄像头1的采集范围,而摄像头1的采集范围可以是指摄像头1的视场角,视场角可以是指以摄像头为顶点,以被测目标的物象可通过镜头的最大范围的两条边缘构成的夹角。通常来说,视场角的大小决定了摄像头的视野范围(即采集范围),视场角越大,视野就越大,若目标对象超过这个角就不会被收在镜头里。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可以是确定的摄像头的采集范围中识别效果较好的区域。例如,若摄像头的采集范围为150°,其中,若被采集对象处于120°内时,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则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就可以是120°。即以摄像头作为顶点,相对于摄像头形成呈120°的区域。当然,预设图像采集范围还可以是其它角度范围,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对位模块2可以位于PCB板中与摄像头1所处位置紧邻的位置。例如,至少一个对位模块2可以与摄像头1并列设置,如至少一个对位模块2可以位于摄像头1的一侧,或者位于摄像头1所处位置的两侧。甚至,至少一个对位模块2还可以环绕地设置在摄像头1的周围,且对位模块2与摄像头1的距离可以较近,以便用户处于摄像头1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时,可以通过对位模块2进行对位,对位效果较好。在实际应用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至少一个对位模块2的数量及与摄像头1之间的位置关系,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位模块2的第一厚度可以小于等于摄像头1的第二厚度,以降低摄像头模组在电子设备中所占的空间。
在实际应用中,至少一个对位模块2中的每个对位模块均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对位模块2进行详细介绍。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位模块2可以包括有至少一个对位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可以当被采集对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时输出第一指示信息,即至少一个对位LED处于点亮状态。
可选的,对位模块2中还包括有遮光格栅,遮光格栅可以位于至少一个对位LED上,可以用于将对位模块2中对位LED产生的光源限制在预设发散角度范围内。
其中,预设发散角度范围小于等于摄像头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且预设发散角度范围处于摄像头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
而预设发散角度范围可以是指在摄像头1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中对采集的对象识别率较高的角度范围。例如,可以基于摄像头模组所在位置,搭配算法,测量出识别率较高的角度范围,再用这个角度范围的边界反推对位模块2的发射角度。最终使得人眼位于能够看到对位LED光源发出光线的区域内时,人脸可以被准确高效的识别。
因此,在设置预设发散角度范围时,需要保证对位模块2中至少一个对位LED的发散的光最终的发射角度范围能够处于摄像头1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即预设发散角度范围可以小于等于预设图像采集范围。例如,若摄像头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是120°,则预设发散角度范围对应的角度可以是小于等于摄像头的视场角度,如80°、90°等等,对位模块的中心位置与摄像头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可以是6mm甚至更短,以使得预设发散角度范围能够与预设图像采集范围更加接近,使得用户在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能够观察到对位LED,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提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通过遮光格栅限制至少一个对位LED产生的光源限制时,可以通过设置遮光格栅中栅条的间距及高度来实现。通常来说,遮光格栅是较为规则的方形格栅,其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是由多个栅条垂直交叉焊接而成。
在实际应用中,位于遮光格栅外围的栅条的高度可以大于至少一个对位LED的高度,且其外围栅条与内围栅条之间的高度差可以大于对位LED的高度。例如,若对位LED的高度为3mm,相应的遮光格栅的外围高度(即外围的栅条的高度)可以是7mm,内围高度(即内围的栅条的高度)可以不大于4mm的高度,如2.5mm、3mm等。
由于遮光格栅中处于格栅外围的栅条的高度高于处于内围得栅条的高度,故在将遮光格栅放置于LED上方时,通过遮光格栅外围的栅条,可以拉开遮光格栅与至少一个对位LED之间的垂直距离,避免遮光格栅内围的栅条与至少一个对位LED之间的距离过近而发生擦刮等。
如图2所示,其为对位模块2中遮光格栅和对位LED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数字31代表至少一个对位LED,图中以对位模块2中设置两个对位LED为例,数字32代表遮光格栅,字母a代表遮光格栅中处于外围的栅条,字母b代表处于遮光格栅中内围的栅条,在实际应用中,遮光格栅可将至少一个对位LED的四周遮光密封,至少一个对位LED产生的光仅能从栅条形成的格栅中散发出去。由图可知,遮光格栅中栅条具有一定的高度,且相邻的栅条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结合栅条的间距和高度,即可将至少一个对位LED产生的光限制在预设发散角度范围内,例如,若对位模块2的发散角度为60°,则可将标号为字母b的栅条的高度设置为4mm,间距设置为3mm,从而至少一个对位LED产生的光通过遮光格栅可形成60°的角度范围内发散,图中虚线箭头所示即为光源的发散方向示意图,图中仅画出一个格栅中光源的发射方向。
可选的,对位模块2中还可以包含有均光片,均光片可以覆盖于至少一个对位LED上,可以用于将至少一个对位LED产生的点光源扩散为面光源。当然,在实际应用中,除了均光片,也可采用导光片将对位LED产生的点光源进行均匀扩散,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对位模块2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衬垫,而对位LED可以是处于至少两个衬垫之间,至少两个衬垫可以用于支撑均光片。通常来说,由于均光片的面积和厚度均较小,重量较轻,因此,用于支撑均光片的至少两个衬垫的材料可以是海绵、泡沫、塑料等具有一定承重能力的材料。
在实际应用中,均光片可以位于对位LED与遮光格栅之间,均光片的面积可以小于遮光格栅的面积。
如图3所示,其为对位模块2的结构示意图,数字31代表对位LED,数字32代表遮光格栅,数字33代表均光片,数字34为衬垫。由图3可知,均光片可以通过衬垫的支撑而覆盖于对位LED的上方,从而将对位LED产生的点光源扩散为面光源并发光均匀。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摄像头模组中设置有对位模块2,且对位模块2中包括遮光格栅、均光片和至少一个对位LED,通过均光片可将至少一个对位LED产生的点光源扩展为面光面,便于均匀发散光源,而通过遮光格栅中格栅的密度及高度的设置,可将至少一个对位LED的光源限制在预设发射角度范围内,从而当用户观察到该对位LED的光时,能够提示其已处于识别率较高的区域内,故使得在生物识别过程中的对位效果较好。
可选的,摄像头模组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红外线LED,至少一个红外线LED在摄像头1进行图像采集过程中可以处于点亮状态,以提示用户摄像头1处于图像采集状态。例如,在开启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时,红外线LED被点亮并显示红光,从而可以提示用户此时摄像头已开始工作,即电子设备的生物识别功能已经开启。
通常来说,至少一个红外线LED可以位于摄像头附近的位置。例如,摄像头模组可以包括两个红外线LED,则在基板上,对位模块2和摄像头1可以位于两个红外线LED之间的位置。如图4所示,其为设置有红外线LED的摄像头模组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使用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时,红外线LED可以处于点亮状态,以提示用户摄像头处于工作状态,例如显示红色灯光。而在通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确定其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存在用户时,可以进一步控制对位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对位LED处于点亮中状态,例如可以显示绿色灯光,当用户处于识别率较高的图像采集区域时,可以同时观察到红外线LED的灯光和对位LED的灯光。
因此,在进行电路设计时,可以按照图5所示的电路图设计红外线LED和对位LED的电路控制方式。即可根据实际需要,实现分别对红外线LED和对位LED的控制,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在不同阶段能够通过显示不同的指示灯来实现对用户不同的指示效果。
如图6所示,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屏、PCB板和摄像头模组,其中显示屏可以是触控显示屏或非触控显示屏,其可以用于显示电子设备的相应界面,如开机界面、登录系统界面、网页浏览界面等等。
PCB板可以显示屏相连,其可以位于电子设备中显示屏所处的面,例如显示屏中显示界面所在的面,PCB板可以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模组。
摄像头模组的可以位于电子设备中显示屏所在的表面。例如,请仍参见图6所示,如摄像头模组可以位于显示屏所在表面的正上方,且与显示屏靠近,从而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若用户处于摄像头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摄像头模组中对位LED可以处于点亮状态,以提示用户当前位置的采集/识别效果较好,同时摄像头可以采集用户的相应图像,故采集的图像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由于前述实施例及图1-图5已对摄像头模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了说明书的简洁,此处不在赘述。
可选的,电子设备内部还可以包括相应的识别模组,其至少包括图像处理模块和识别模块,以对摄像头1采集的包括用户图像的图像进行识别处理。
如图7所示,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提示方法,该方法可以描述如下。
S11:通过电子设备的摄像头采集获得第一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等。关于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前文以及图1-图6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电子设备所包括的摄像头可以是深度摄像头,如英特尔公司的RealSense3D摄像头,它能实现高度精确的手势识别、面部特征识别,甚至能帮助设备或机器理解人的动作和情感。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可以是电子设备通过深度摄像头采集的深度图像。例如,在Windows 10系统电子设备开启Windows Hello时,电子设备通过深度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
S12:确定第一图像是否存在用户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得由深度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后,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中的图像处理模块对第一图像进行处理,从而确定第一图像中是否存在用户图像。
可选的,在确定第一图像中是否存在用户图像时,可以通过人脸检测确定第一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或局部人脸特征。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检测第一图像中是否存在用户图像,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制。
S13:在为是时,控制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一个对位模块输出用于表征摄像头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存在用户的第一提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图像中存在用户图像时,即可表明当前用户已经处于摄像头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该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可以小于等于摄像头的视场角。
可选的,S13的过程可以包括:确定用户图像对应的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确定相对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相对距离,若相对距离小于等于预设相对距离,确定用户处于预设识别范围内,控制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一个对位模块输出用于表征摄像头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存在用户的第一提示信息。
其中,在确定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对象时,可以根据深度图像(即第一图像)中用户图像的人眼部分的像素坐标来计算,具体的计算过程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算法来实现,本发明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预设相对距离可以是基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中对采集的对象识别率较高的角度范围相对于摄像头的距离。通常来说,由于摄像头的视场角范围可能较大,而对用户的识别率较高的区域可能是较靠近视场角的中心区域,即处于摄像头正面,当用户处于该区域时,其相对于摄像头的相对距离可以是小于等于预设相对距离,即此时,用户相对于电子设备可以是处于适于识别的距离范围内。
因此,实际应用中,在设置电子设备的对位模组时,可以控制对位模块输出的光线的发射范围即为摄像头的采集范围中识别率较高的范围。
例如,以摄像头为顶点,其采集区域的边缘线相对于摄像头可以是呈90°的角度,而确定的识别率较高的区域可以是相对于摄像头呈60°,且距离不超过50cm的距离范围,则当通过深度图像确定用户当前相对于电子设备的位置处于识别率较好的范围时,即可开启电子设备中的对位模块,以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对用户进行提示,从而可以使得用户在识别率较高的区域内进行验证登录等,当然若确定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如摄像头)的相对距离大于预设相对距离,用户可能无法观看到电子设备中对位模块在预设发散角度范围内发射出的光,或者表明用户已经完成系统验证过程,此时可以关闭对位LED光源。
如图8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根据相对距离控制电子设备输出第一提示信息的流程图。
前述图1-图5实施例中的提示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前述对信息处理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具体来讲,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提示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提示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电子设备的摄像头采集获得第一图像;
确定所述第一图像是否存在用户图像;
在为是时,控制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一个对位模块输出用于表征所述摄像头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存在用户的第一提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在为是时,控制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一个对位模块输出用于表征所述摄像头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存在用户的第一提示信息,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用户图像对应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
确定所述相对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相对距离;
若所述相对距离小于等于所述预设相对距离,确定所述用户处于所述预设识别范围内,控制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一个对位模块输出用于表征所述摄像头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存在用户的第一提示信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
摄像头,包括预设图像采集范围;
至少一个对位模块,位于所述摄像头的至少一侧,用于当被采集对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时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模块中的每个对位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对位发光二极管LED,用于在确定采集图像中包括用户图像时输出光源,
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模块中的每个对位模块还包括:
遮光格栅,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对位发光二极管LED上,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对位发光二极管LED产生的光源限制在预设发散角度范围内,所述预设发散角度范围小于等于所述摄像头的所述预设图像采集范围,且所述预设发散角度范围处于所述摄像头的所述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模块还包括:
均光片,覆盖于所述至少一个对位发光二极管LED上,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对位发光二极管LED产生的点光源扩散为面光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模块的第一厚度小于等于所述摄像头的第二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
至少一个红外线LED,用于提示所述摄像头处于图像采集状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模块还包括:至少两个衬垫,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对位LED的至少两侧,用于支撑所述均光片。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屏;
PCB板,与所述显示屏相连,位于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显示屏所处的面;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设置在所述PCB板上。
7.一种提示方法,包括:
通过电子设备的摄像头采集获得第一图像;
确定所述第一图像是否存在用户图像;
在为是时,控制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一个对位模块输出用于表征所述摄像头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存在用户的第一提示信息,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模块中的每个对位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对位发光二极管LED,用于在确定采集图像中包括用户图像时输出光源,
所述至少一个对位模块中的每个对位模块还包括:遮光格栅,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对位发光二极管LED上,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对位发光二极管LED产生的光源限制在预设发散角度范围内,所述预设发散角度范围小于等于所述摄像头的所述预设图像采集范围,且所述预设发散角度范围处于所述摄像头的所述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为是时,控制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一个对位模块输出用于表征所述摄像头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存在用户的第一提示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图像对应的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
确定所述相对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相对距离;
若所述相对距离小于等于所述预设相对距离,确定所述用户处于所述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控制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一个对位模块输出用于表征所述摄像头的预设图像采集范围内存在用户的第一提示信息。
CN201610202852.8A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电子设备及提示方法 Active CN105763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2852.8A CN105763779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电子设备及提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2852.8A CN105763779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电子设备及提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3779A CN105763779A (zh) 2016-07-13
CN105763779B true CN105763779B (zh) 2020-02-21

Family

ID=56347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2852.8A Active CN105763779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电子设备及提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637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1618B (zh) * 2017-08-07 2020-07-28 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 收录方法和收录装置
CN109785741A (zh) * 2017-11-10 2019-05-2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120758A (zh) * 2018-10-09 2019-0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线发射器、飞行时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9581747A (zh) * 2019-01-02 2019-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组和显示模组
CN110266941A (zh) * 2019-05-31 2019-09-20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3721758A (zh) * 2020-05-26 202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健身指导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11626262B (zh) * 2020-06-05 2023-10-31 无锡睿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50396A (zh) * 2021-01-28 2021-05-0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40074B (zh) * 2021-03-31 2023-02-21 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型溞转移和计数观察的实验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90319Y (zh) * 1994-05-12 1995-02-22 李哲 乱序键盘
CN101051347A (zh) * 2006-04-07 2007-10-10 北京凯平艾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眼睛图像采集装置
CN201522734U (zh) * 2009-05-21 2010-07-07 上海安威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虹膜识别门禁
CN103501411A (zh) * 2013-10-09 2014-01-08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及系统
CN104239857A (zh) * 2014-09-05 2014-12-24 深圳市中控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识别信息采集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5027598A1 (zh) * 2013-08-30 2015-03-05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提醒方法及提醒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90319Y (zh) * 1994-05-12 1995-02-22 李哲 乱序键盘
CN101051347A (zh) * 2006-04-07 2007-10-10 北京凯平艾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眼睛图像采集装置
CN201522734U (zh) * 2009-05-21 2010-07-07 上海安威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虹膜识别门禁
WO2015027598A1 (zh) * 2013-08-30 2015-03-05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提醒方法及提醒装置
CN103501411A (zh) * 2013-10-09 2014-01-08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及系统
CN104239857A (zh) * 2014-09-05 2014-12-24 深圳市中控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识别信息采集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3779A (zh) 201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63779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提示方法
KR102036978B1 (ko) 라이브니스 검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및 아이덴티티 인증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JP667989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生体認証方法および生体認証プログラム
US10205883B2 (en) Display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JP6629513B2 (ja) ライブネス検査方法と装置、及び映像処理方法と装置
CN104834901B (zh) 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人脸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346604A (zh) 血管图像获取装置以及终端
JP4997305B2 (ja) 指静脈認証装置
EP3910535A1 (en) Fingerprint input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KR20200028448A (ko) 생체 보안 시스템 및 방법
JP3562970B2 (ja) 生体識別装置
CN203433529U (zh) 一种微型虹膜识别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WO2012014304A1 (ja) 生体認証装置および生体認証プログラム
WO2015172514A1 (zh) 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
KR20180109109A (ko) 홍채 기반 인증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070079550A (ko) 생체 정보 처리 장치 및 생체 정보 처리 프로그램
CN107004114A (zh) 血管图像拍摄装置和个人认证系统
WO2013159686A1 (en) Three-dimensional face recognition for mobile devices
CN107710221B (zh) 一种用于检测活体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JP2008305192A (ja) 顔認証装置
EP3567413A1 (en) Virtual reality head-mounted apparatus
CN105320941A (zh) 一种基于虹膜和人脸融合的生物识别装置及利用该装置进行生物识别的方法
US20170091521A1 (en) Secure visual feedback for fingerprint sensing
CN107451453A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0819894B2 (en) Human machine interface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guidance and instruction for iris recognition on mobile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