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4540A - 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4540A
CN105744540A CN201410757874.1A CN201410757874A CN105744540A CN 105744540 A CN105744540 A CN 105744540A CN 201410757874 A CN201410757874 A CN 201410757874A CN 105744540 A CN105744540 A CN 105744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al point
primary nodal
described primary
information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578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44540B (zh
Inventor
贺媛
秦飞
刘佳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4107578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44540B/zh
Priority to US15/534,473 priority patent/US10341174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90194 priority patent/WO2016090987A1/zh
Priority to EP15867553.8A priority patent/EP3232704B1/en
Publication of CN105744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4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44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45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首先获取网络感知信息,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然后获取第一节点的特性信息,再根据环境信息地图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特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从而实现了根据网络感知信息以及节点特性为网络节点配置服务策略。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多RAT(RadioAccessTechnology,无线接入技术)网络中具有一个中心控制器,即RRME(RadioResourceManagementEquipment,无线资源管理设备),主要提供切换、接纳控制、负荷均衡、干扰协调等多RAT间的资源管理和协调功能,无线资源管理设备和基站间可交互相应的无线资源管理信息,如图1所示的一种集中式组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无线资源管理设备可以是OAM(Operation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操作、管理和维护)节点。无论是集中式组网还是分布式组网,基站在OAM节点配置的频点和带宽下工作。
移动通信系统未来发展中,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极大提升网络容量和吞吐量,必将会引入更多的低功率小覆盖的接入节点,即未来为超密集网络。由于超密集网络中,节点密集,数量众多,必然带来小区间干扰严重、系统性能降低的问题。超密集网络通过OAM配置邻区关系,其中的小区数量会非常多,不利于基站的邻区关系维护。同时,还存在基站的开关机、即插即用、小区接入/离开的情况,网络中的基站会发生变化,未来的组网是灵活多变的,因此,传统的OAM配置的方式适应不了网络的变化。
因此亟需一种可以实现根据网络情况灵活配置服务策略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用以实现根据网络感知信息以及节点特性为网络节点配置服务策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法,包括:
获取网络感知信息;
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
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特性信息;
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地图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特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
较佳地,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包括:
第一节点测量得到的测量信息和/或从相邻节点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
较佳地,所述测量得到的测量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信号强度、信号质量、工作的频点、工作的带宽、射频能力、地理位置坐标、小区标识;
所述从相邻节点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发射功率、射频能力、地理位置坐标、小区标识、时分双工TDD配置信息、多播/组播单频网络MBSFN配置信息。
较佳地,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
所述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包括: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地图,以及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
较佳地,所述获取网络感知信息的步骤、所述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的步骤、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的步骤,以及所述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为集中节点;
所述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包含所述第一节点。
较佳地,所述获取网络感知信息,包括:
所述集中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测量报告消息,所述测量报告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对相邻节点的部分或全部测量信息;和/或
所述集中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信息,所上报的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从相邻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
较佳地,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包括:
所述集中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上报的各自节点的特性信息。
较佳地,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不在所述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所述集中节点通过所述集中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较佳地,所述第一节点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节点及其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不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
所述集中节点指示所述第一节点上报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指示,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特性信息发送给所述集中节点;或者
所述第一节点将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来的特性信息发送给所述集中节点。
较佳地,所述获取网络感知信息的步骤、所述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的步骤、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的步骤,以及所述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为所述第一节点。
较佳地,所述获取网络感知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对相邻节点进行测量,根据测量信息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网络感知信息;和/或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相邻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根据接收到的广播消息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网络感知信息。
较佳地,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相邻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
较佳地,所述第一节点与集中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不在所述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节点及其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集中节点管理范围内的节点,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不存在回程链路,则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集中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较佳地,所述第一节点不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节点及其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
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请求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从所述集中节点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或者
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较佳地,所述环境信息地图用于表示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
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
较佳地,所述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包括以下之一:
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相对位置,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根据所述相对位置、所述邻区关系以及所述频谱使用情况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较佳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接入或离开的指示时,或者检测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移动时,更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较佳地,所述特性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能力信息、支持的频点、支持的带宽、回程链路的类型、回程链路的特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络感知信息;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特性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地图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特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
较佳地,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包括:
第一节点测量得到的测量信息和/或从相邻节点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
较佳地,所述测量得到的测量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信号强度、信号质量、工作的频点、工作的带宽、射频能力、地理位置坐标、小区标识;
所述从相邻节点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发射功率、射频能力、地理位置坐标、小区标识、时分双工TDD配置信息、多播/组播单频网络MBSFN配置信息。
较佳地,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地图,以及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
较佳地,所述网络设备为集中节点;
所述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包含所述第一节点。
较佳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测量报告消息,所述测量报告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对相邻节点的部分或全部测量信息;和/或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信息,所上报的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从相邻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
较佳地,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上报的各自节点的特性信息。
较佳地,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不在所述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通过所述集中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较佳地,所述第一节点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不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
指示所述第一节点上报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以使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指示,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特性信息发送给所述集中节点;或者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来的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较佳地,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节点。
较佳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对相邻节点进行测量,根据测量信息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网络感知信息;和/或
接收相邻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根据接收到的广播消息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网络感知信息。
较佳地,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相邻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
较佳地,所述第一节点与集中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不在所述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集中节点管理范围内的节点,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不存在回程链路,则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集中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较佳地,所述第一节点不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
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请求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并接收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从所述集中节点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或者
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较佳地,所述环境信息地图用于表示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
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
较佳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获取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接入或离开的指示时,或者检测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移动时,更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较佳地,所述特性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能力信息、支持的频点、支持的带宽、回程链路的类型、回程链路的特性。
上述实施例中,首先获取网络感知信息,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然后获取第一节点的特性信息,再根据环境信息地图和第一节点的特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从而实现网络节点间的节点类型和特性的信息交互,为网络节点配置服务策略。一方面,根据网络感知信息所建立的环境信息地图能够反映该节点周围的节点的情况,另一方面,获取到的节点的特性信息可以作为环境信息地图的进一步补充,在进行服务策略配置时,将环境信息地图以及节点的特性信息作为依据来确定服务策略,从而可以适应灵活多变的网络架构来确定出合适的服务策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集中式组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制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集中式组网的示意图;
图4为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集中式组网中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分布式组网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分布式组网中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混合式组网中的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混合式组网中节点分布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案,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将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以及节点的特性信息作为依据来确定服务策略,从而可以适应灵活多变的网络架构来确定出合适的服务策略。
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于多种架构或类型的组网,比如集中式组网、分布式组网,也可适用于集中式组网架构与分布式组网架构共存的混合式组网。在超密集网络中,网络节点密集,且类型多样,组网灵活多变,主要包括集中式组网、分布式组网和混合式组网等组网方式。
集中式组网是指由集中节点控制多个网络节点,由集中节点进行资源的管控和网络节点间的协调或协作。分布式组网是指无集中节点,通过回程链路协商进行网络节点间的协调或协作。混合式组网是两者的结合。
集中节点可以管理多个网络节点,是一个高层节点,可以是逻辑实体,也可以是独立的设备。例如,集中节点可以是独立的接入网节点,比如localgateway(本地网关)或localcontroller(本地控制器);集中节点也可以是核心网节点或者OAM节点;集中节点也可以是一个基站,该基站由于可以管理多个其他基站,可以看作超级基站;集中节点还可以是C-RAN(Centralized、Cooperative、CloudRadioAccessNetwork,基于集中化、协作、云化的无线接入网)架构中的基带池,集中处理多个RRH(RemoteRadioHead,射频拉远头)的基带信号。
集中节点所管理的网络节点,以及分布式组网中的网络节点可以是多种类型的网络节点。比如,所述网络节点可以是基站,包括宏基站,如eNB、NB(NodeB,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基站)等,也可以包括小站,如LPN(LowPowerNode,低功率节点)pico(微微基站)、femto(家庭基站)等,还可以包括AP(AccessPoint,接入点);所述网络节点也可以是RRH;所述网络节点还可以是能力增强的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或终端),如有relay(中继)能力的UE。
一个基站下有一个或多个小区,密集部署场景下,通常一个基站下有一个小区,也可称为小小区。
如果基站工作在一个中心频点上,那么该基站被划分为一个小区,该小区的工作频点即基站的工作频点(中心频点)。如果基站工作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中心频点上,那么该基站被划分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小区,小区的数量为基站的工作频点数量,每个小区的工作频点为基站的一个工作频点。
超密集网络中,基站的工作频率为6GHz以下,典型的工作频段为3.4GHz~3.6GHz,也可以采用高频段,如工作频段42-48GHz及59-64GHz。
图2示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流程,该流程可适用于集中式组网、分布式组网或混合式组网,在不同的组网方式下,由不同的节点执行以下流程,比如在集中式组网或混合式组网中,可由集中节点执行,在分布式组网或混合式组网中,可由基站执行。
在图2的流程中,为描述方便,以为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为例进行描述,所述第一节点可以是网络架构中任意一个需要进行服务策略配置的网络节点。
如图所示,该流程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S201,获取网络感知信息。
优选地,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节点测量得到的测量信息和/或从相邻节点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所述第一节点测量得到的测量信息为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相关信息,根据测量配置的不同或测量方式的不同,第一节点测量到的测量信息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信息,比如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信号强度(如RSRP(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信号质量(如RSRQ(ReferenceSignalReceived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SINR(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信干噪比))、工作频点、工作带宽、射频能力、地理位置坐标、小区标识等。
所述第一节点从相邻节点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为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发射功率、射频能力、地理位置坐标、小区标识、TDD(TimeDivisionDuplexing,时分双工)配置信息、MBSFN(MultimediaBroadcastmulticastserviceSingleFrequencyNetwork,多播/组播单频网络)配置信息等。上述信息可以用于构建环境信息地图,也可以用来配置服务策略。
步骤S202,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
其中,所述环境信息地图可以反映某个节点与它的相邻节点之间的关系和/或相邻节点的相关信息。比如,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可以用于表示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等。
由于环境信息地图包含的信息种类多种多样,相应地,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举例来说,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可采用以下方式确定:
方式1: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相对位置,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其中,可通过地理位置坐标、路径损耗、接收信号强度等来表示相对位置;
方式2: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其中,所述邻区关系可包括相邻邻区,干扰邻区,协作邻区等;
方式3: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方式4: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方式5: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方式6: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方式7: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根据所述相对位置、所述邻区关系以及所述频谱使用情况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步骤S203,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特性信息。
具体来说,除了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特性信息之外,还可以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获取方式主要是通过回程链路(有线回程或无线回程)与相邻节点进行协商交互获取。上述特性信息可以用于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所述第一节点可以通过上述特性信息得知其相邻节点的类型和特性。
其中,一个节点的特性信息通常是指该节点本身的一些固有的信息,比如该节点的配置信息、能力信息等。举例来说,一个节点的特性信息可以包括该节点的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能力信息(如能力等级、发射功率、天线端口、射频能力、relay能力等)、支持的频点、支持的带宽、backhaul(回程链路)类型和backhaul特性(如理想/非理想backhaul,backhaul的时延和吞吐量特性,backhaul能力等级等)。
步骤S204,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地图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特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
具体的,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地图以及步骤S203中所述的特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节配置服务策略。
其中,为一个节点配置的服务策略可以包含多种类型,比如,为一个节点配置该节点的工作频点、工作带宽、小区标识,还可以包括该节点在网络中的角色,以及与其它节点相互协调或协助的关系等。
举例来说,根据上述步骤S202中建立的环境信息地图中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以及上述步骤S203中获取的特性信息,可以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比如,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工作的频点、工作的带宽,为所述第一节点选择小区的标识,也可以确定所述第一节点在网络中的角色,与其它节点相互协调/协作的为用户服务,比如所述第一节点和其相邻节点相互协作,共同为用户服务,所述第一节点通过与其相邻节点进行协商,使得其相邻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提供backhaul服务。
上述图2所示的流程的步骤S201中,根据组网方式的不同,其具体实现过程也有所不同。
具体来说,在集中式组网中,集中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测量配置,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测量配置对其相邻节点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报告消息上报给集中节点,测量报告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对相邻节点的部分或全部测量信息。所述第一节点也可以接收其相邻节点的广播消息,将从所述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上报给集中节点。
在分布式组网中,所述第一节点对其相邻节点进行测量,将从测量信息中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存储;所述第一节点也可以接收其相邻节点的广播消息,从所述广播消息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存储。
在混合式组网中,根据具体的网络架构,上述获取网络感知信息的方式可能并存。
上述图2所示的流程的步骤S201中,根据组网方式的不同,其具体实现过程也有所不同。
具体来说,在集中式组网中,集中节点管理下的网络节点与集中节点之间存在backhaul链路,该backhaul链路可以是有线链路,如基于X2接口的backhaul链路。集中节点管理下的网络节点通过与集中节点之间的backhaul链路向集中节点上报自己的特性信息。这样,集中节点可以获取到其管理范围内的网络节点各自的特性信息。
在分布式组网中,各网络节点可通过网络节点间的backhaul链路,如基于X2接口或S1接口的backhaul链路,进行交互,以获取对方节点的特性信息。
在混合式组网中,根据具体的网络架构,上述获取节点特性信息的方式可以并存。进一步地,如果一个节点(比如宏基站)虽然不是集中节点管理下的节点,但它与集中节点之间也可存在backhaul链路,这样可以通过集中节点获取到该集中节点管理下的某个节点的特性信息,或者集中节点管理下的某个节点也可通过集中节点获取该宏基站的特性信息。
进一步地,由于网络中的节点会随时发生变化,比如基站开机或关机,AP的即插即用、小区接入或离开,AP的移动等变化,因此可根据网络节点的接入或离开或移动等情况对环境信息地图进行更新。举例来说,当集中节点或第一节点本身接收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接入或离开的指示时,或者检测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移动时,更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上述图2所示的流程的执行顺序没有严格要求,比如,集中节点管理范围内的网络节点可以在接入网络时,向集中节点上报自己的特性信息,以及进行测量并上报测量报告消息。
上述实施例中,首先获取网络感知信息,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然后获取第一节点及其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再根据环境信息地图和第一节点及其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从而实现网络节点间的节点类型和特性的信息交互,为网络节点配置服务策略。一方面,由于网络感知信息可以包括一个节点测量到的测量信息和/或该节点从相邻节点的系统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根据该信息所建立的环境信息地图能够反映该节点周围的节点的情况,另一方面,获取到的节点的特性信息可以作为环境信息地图的进一步补充,在进行服务策略配置时,将环境信息地图以及节点的特性信息作为依据来确定服务策略,从而可以适应灵活多变的网络架构来确定出合适的服务策略。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下结合具体的组网架构,提供了在具体应用场景下的实施过程。
(一)集中式组网场景下的应用
在集中式组网中,基站或AP由集中节点统一管理,图3示出了一种集中式组网的结构示意图,比如,同一个办公室区的AP都受集中节点管理。
图4示出了一种集中式组网时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流程,该流程由集中节点执行。该流程以集中节点为AP1配置服务策略为例描述,如图所示,该流程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S401,集中节点向AP1发送测量配置。在AP1开机后,集中节点需要向AP1发送测量配置,用以指示AP1进行测量和上报。
步骤S402至步骤S403,AP1根据集中节点发送的测量配置,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对周围的AP进行感知测量,然后将测量报告消息上报给集中节点,测量报告消息中包括AP1对周围AP的部分或全部的测量信息。
具体的,AP1开机后,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自行对相邻AP进行测量,AP1在不同频点上对相邻AP的CRS(Cell-specificreferencesignals,小区专用导频信号)进行测量,将测量报告消息上报给集中节点,测量报告消息中包括AP1对AP测量得到的部分或全部测量信息。测量信息包括测量频点、相邻小区标识和RSRP的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小区标识可包括PCI、ECGI(E-UTRANCellGlobalIdentifier,E-UTRAN小区全局标识符)等。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AP1根据集中节点发送的测量配置对相邻AP进行测量,将测量报告消息上报给集中节点,举例来说,AP1可根据集中节点配置测量频点对相邻AP进行测量,将相邻小区标识和RSRP的测量结果上报给集中节点。
AP1也可根据集中节点配置测量频点、RSRP门限对相邻AP进行测量,将满足RSRP门限的相邻小区的标识和RSRP的测量结果上报给集中节点。
AP1还可以根据集中节点配置测量频点、CSI-RS(Channel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也称信道状态信息导频信号)资源对相邻AP进行测量,将CSI-RSRSRP的测量结果上报给集中节点。其中,不同AP使用不同的CSI-RS资源发送CSI-RS。
步骤S404,集中节点根据AP1上报的测量报告消息构建环境信息地图,测量报告消息中包括测量得到的部分或全部测量信息。其中,所述测量信息中可包括相邻AP的工作频点、PCI、ECGI以及其它的测量结果。
下面通过两种方式对测量报告消息中的测量信息作进一步说明。当然,下述两种方式只是具体举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方式1:自行测量,无集中节点的测量配置。
AP1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同频点)对周围的AP进行感知测量,测量到8个相邻AP(检测能力8个),获得它们的工作频点、小区标识和RSRP的测量结果。
AP1将8个相邻AP的频点、小区标识和RSRP的测量结果全部上报给集中节点。即测量报告消息中包括测量得到的全部测量信息。
方式2:集中节点发送测量配置,测量配置里有测量频点和RSRP门限值。
AP1在配置的测量频点上对周围的AP进行感知测量,测量到8个相邻AP(检测能力8个),获得它们的小区标识和RSRP的测量结果。
AP1将8个相邻AP的RSRP测量结果和门限值比较,得到5个满足门限值的相邻AP。
AP1将5个相邻AP的小区标识和RSRP的测量结果上报给集中节点。此时,测量报告消息中只包括测量得到的部分测量信息。
集中节点可采用如下方式中的一种建立环境信息地图:
集中节点可根据RSRP的测量结果获得AP1和相邻AP间的接收信号强度,或者根据RSRP的测量结果和相邻AP的发射功率获得AP1和相邻AP间的路径损耗,或者根据相邻AP的标识查找获得它们的地理位置坐标(该地理位置坐标信息是集中节点先验获得并存储的),从而构建AP1和相邻AP间的相对位置。
集中节点也可以根据AP1和相邻AP间的相对位置信息或者是AP1上报的测量报告消息中的部分或全部测量信息,确定AP1的邻区关系,该邻区关系可包括邻区列表、干扰邻区集合、协作邻区集合等。例如,AP1测量上报的相邻AP组成邻区列表,RSRP的测量结果中满足RSRP门限的相邻AP组成干扰邻区集合,RSRP的测量结果中按照降序排列的前N个相邻AP组成协作邻区集合。
集中节点还可以根据AP1的邻区关系和测量报告消息中的相邻AP的工作的频点和工作带宽,确定AP1相邻AP的频谱使用情况。
步骤S405,集中节点管理范围内的网络节点通过回程链路向集中节点上报自己的特性信息。
集中节点管理下的网络节点(包括AP1及其相邻节点)与该集中节点之间存在有线回程链路,比如光纤直连链路。AP1及其相邻节点可通过各自与集中节点的回程链路向集中节点上报各自的能力信息、支持的频点和带宽等。比如,AP1上报的能力信息包括:发射功率为24dBm、8个天线端口、2套射频链路等,支持的频点为3.4GHz~3.6GHz,支持的带宽为20MHz、40MHz。通常,集中节点管理下的网络节点在开机或小区开启时,向该集中节点上报特性信息。
步骤S406,集中节点根据环境地图信息和AP1的特性信息为AP1配置服务策略。
举例来说,集中节点可根据AP1的干扰邻区集合和它相邻AP的频谱使用情况,结合AP1支持的频点和支持的带宽,为AP1分配工作的频点和工作的带宽,使得AP1和相邻AP间的干扰减小,从而AP1下的用户吞吐量得到提高。
集中节点也可根据AP1的邻区列表和相邻小区的标识PCI,为AP1分配合适的小区标识PCI。
集中节点还可根据AP1的协作邻区集合,结合AP1和协作邻区集合中AP的负荷,为它们分配PRB(PhysicalResourceBlock,物理资源块)、功率等资源,使得AP1和协作邻区集合中的AP相互协作共同为用户服务,从而用户频谱效率得到提高。
步骤S407,集中节点为AP1配置完服务策略后,向AP1发送服务策略指示,指示AP1进行服务策略配置。
进一步地,当AP1的相邻AP关机或相邻小区关闭时,该相邻AP或相邻小区会向集中节点发送离开指示。相应地,集中节点可更新AP1的环境信息地图。比如,当AP1的相邻节点AP2关闭时,集中节点将AP2在AP1的邻区列表中删除,将AP2使用的频谱标识为未使用;当有新的AP3开机时,如果AP3的邻区列表中包含AP1,那么集中节点更新AP1的环境信息地图,将AP3加入AP1的邻区列表中,将AP3使用的频谱标识为已使用。
进一步地,如果集中节点存储了一些先验的静态信息,例如AP的地理位置信息(如地理位置坐标),能力信息(如能力等级、发射功率、天线端口、射频能力、relay能力等),支持的频点和支持的带宽等信息,那么可以简化交互的过程,配置测量频点时可以考虑基站的工作的频点和工作的带宽能力。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在集中式组网中,集中节点获取AP1上报的测量报告消息和特性信息,然后根据AP1上报的测量报告消息建立AP1的环境信息地图,再根据AP1上报的特性信息和AP1的环境信息地图为AP1配置服务策略,从而实现AP1与相连AP进行节点类型和特性的交互,共同为用户服务,有效的接入灵活多变的网络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是针对集中式组网,在集中式组网中,集中节点获取网络感知信息的方式可以是:接收其所管理的节点上报的信息,比如接收AP1上报的信息,AP1上报的信息中包含AP1从相邻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其中,AP1相邻的节点可能是集中节点管理下的节点,也可能不是集中节点管理下的节点,后者属于混合式组网的情况。更优选地,可以将该方式与步骤S402的方式结合使用,即,集中节点获取网络感知信息的方式为:接收AP1上报的测量报告消息,以及接收AP1上报的该AP1从相邻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
(二)分布式组网场景下的应用
在分布式组网中,基站自己配置自己的服务策略。图5示出了一种分布式组网的结构示意图,多个房间内分布了多个AP,AP可以自己管理自己。图6示出了一种分布式组网时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流程,该流程由AP1执行,如图所示,该流程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S601,AP1开机后,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对周围的AP进行感知,获取网络感知信息。
比如,AP1在不同频点上对相邻AP的CRS进行测量,获得相邻小区标识和RSRP的测量结果,并进行存储。其中,小区标识可包括PCI、ECGI、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用户身份识别卡)号、IPv6等信息。
AP1也可在不同频点上对相邻AP的CRS进行测量,将满足RSRP门限的相邻小区的标识和RSRP的测量结果进行存储。
AP1也可在不同频点上对相邻AP的CRS进行测量,将RSRP降序排序的前N个相邻小区的标识和RSRP的测量结果进行存储。
AP1还可读取相邻AP的广播消息,获得相邻AP的基本信息并进行存储。所述基本信息包括发射功率、工作的带宽、地理位置坐标、是否为CSG(ClosedSubscriberGroup,闭合用户组)等。
AP1还可定期对周围的AP进行测量,获得相邻AP是静止或者移动状态,并进行存储。
步骤S602,AP1根据获取到的网络感知信息识别它的相邻AP,构建环境信息地图。其中,获取到的网络感知信息可包括比如AP1的相邻节点的工作频点、PCI、ECGI、SIM卡号、测量结果、基本信息等。
AP1可采用如下方式中的一种建立环境信息地图:
AP1可根据RSRP的测量结果获得它和相邻AP间的接收信号强度,或者根据RSRP的测量结果和相邻AP的发射功率获得它和相邻AP间的路径损耗,或者根据相邻AP广播消息中获得的地理位置坐标,从而构建AP1和相邻AP间的相对位置。
AP1可根据网络感知信息或者与相邻AP的相对位置确定自己的邻区关系,该邻区关系包括邻区列表、干扰邻区集合、协作邻区集合。例如,AP1测量到的相邻AP组成邻区列表,RSRP的测量结果中满足RSRP门限的相邻AP组成干扰邻区集合,RSRP的测量结果中降序排列的前N个相邻AP组成协作邻区集合;AP1根据它的邻区关系、测量的相邻AP的工作的频点和工作的带宽,确定它相连AP的频谱使用情况。
步骤S603,AP1通过和相邻AP间的回程链路与相邻AP进行交互,获取相邻AP的特性信息,它们之间的回程链路通常为无线回程。
AP1可以通过交互协商过程获得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举例来说,AP1在确定出它的相邻AP后,可向它的相邻AP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获取相邻AP的特性信息,AP1的相邻AP根据该请求消息将各自的特性信息发送给AP1。一个节点的特性信息可包括该节点的能力信息、支持的频点和带宽、backhaul类型等信息。比如,AP1获取到它的相邻节点AP2的特性信息可包括:发射功率24dBm、4个天线端口、有relay能力,支持的频点为3.4GHz~3.6GHz,支持的带宽为100MHz,backhaul的时延单程为10~30ms,吞吐量为10Gbps。
步骤S604,AP1根据环境信息地图和相邻AP的特性信息,为自己配置服务策略,也可以同时与其他AP协调资源,从而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举例来说,AP1可以根据自己的干扰邻区集合和相邻AP的频谱使用情况,结合自己支持的频点和支持的带宽,选择自己工作的频点和工作的带宽,使得AP1和相邻AP间的干扰减小,从而提高AP1下用户的吞吐量。
AP1也可以根据它的邻区列表和相邻小区的标识PCI,为自己选择合适的小区标识PCI。
AP1还可以根据AP2的relay能力、支持的频点和支持的带宽、backhaul类型和特性,结合自己的负荷和业务量情况,通过协商使得AP2为其提供backhaul服务。如果AP2不能提供足够的backhaul资源,AP1还可以和邻区关系中的其他AP协商,使得多个AP为其提供backhaul服务。
进一步地,AP1邻区关系的变化情况可以通过AP1定期的测量来发现,也可以通过相邻AP给AP1发送接入或离开指示来使AP1获知,这样AP1可根据它的邻区关系的变化情况更新它的环境信息地图。
例如,当AP1邻区列表中的相连节点AP2关机或小区关闭时,AP2向AP1发送离开指示。AP1将AP2在自己的邻区列表中删除,将AP2使用的频谱标识为未使用。
再例如,当有新的AP3开机或小区开放时,如果AP3的邻区列表中包含AP1,则AP3向AP1发送接入指示,AP1更新自己的环境信息地图,将AP3加入自己的邻区列表中,将AP3使用的频谱标识为已使用。
再例如,当AP1邻区列表中的AP4移动时,AP1更新自己的环境信息地图,将AP1和AP4间的相对位置进行更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在分布式组网中,AP1获取相邻AP的网络感知信息,然后根据相邻AP的网络感知信息建立AP1的环境信息地图,再根据通过交互获得的相邻AP的特性信息和AP1的环境信息地图为自己配置服务策略,从而实现AP1与相连AP进行节点类型和特性的交互,共同为用户服务,有效的接入灵活多变的网络的目的。
(三)混合组网场景下的应用
在混合式组网中,分布式组网架构和集中式组网架构混合使用,比如,一部分基站由集中节点管理,一部分基站不受集中节点管理。图7为一种混合式组网下的场景示意图,其中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最大可容纳4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在广场边界小站密集部署,小站可以布置在路灯上,由集中节点统一管理;在广场内小站随机部署多个,小站可以布置在通信工程车上;在广场内或广场周围有部署宏基站,和小站同频段或异频段工作。
图8示出了一种混合式组网下节点分布示意图,其中,集中节点可以管理小站1和小站4;分布式组网中的节点包括小站2和小站3;小站3与小站4之间有回程链路,宏基站与集中节点间有有线回程,集中节点与小站1之间有有线回程,集中节点与小站4之间有有线回程链路,宏基站、小站1和小站4都可以与集中节点进行协商交互。小站2与小站3之间有无线回程,小站3与小站4之间有无线回程,小站2和小站4都可以与小站3进行协商交互。
下面基于图8所示的组网架构,结合几个具体场景进行描述。
场景一:集中节点为小站1配置服务策略
集中节点获取小站1上报的网络感知信息,其中,集中节点获取网络感知信息的方式与集中式组网中获取网络感知信息的方法一致,此处不再赘述。集中节点根据获取到的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所建立的环境信息地图中将小站4作为小站1的相邻节点,集中节点获取小站1和小站4上报的特性信息,根据所述获取的特性信息和所述建立的环境信息地图为小站1配置服务策略。
场景二:小站2为自己配置服务策略
小站2获取包括小站3在内的相邻节点的网络感知信息,其中,小站2获取网络感知信息的方式与分布式组网中获取网络感知信息的方法一致,此处不再赘述。小站2根据获取到的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所建立的环境信息地图中将小站3作为该小站2的相邻节点。小站2位于分布式组网中,小站2通过与小站3之间的无线回程与小站3进行交互,获取小站3的特性信息。小站2根据环境信息地图和它的相邻节点(包括小站3在内)的特性信息配置自己的服务策略。
场景三:小站3为自己配置服务策略
小站3获取包括小站2、小站4在内的相邻节点的网络感知信息,其中,小站3获取网络感知信息的方式与分布式组网中获取网络感知信息的方法一致,此处不再赘述。小站3根据获取到的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由于小站2为分布式组网中的节点,小站3可以通过与小站2间的无线回程链路直接获取小站2的特性信息。小站3可以通过与小站4间的无线回程链路直接获取小站4的特性信息。小站2根据环境信息地图和它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配置自己的服务策略。上述这种情况适用于小站4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情况下,或者集中节点对小站4的行为不进行严格管理的情况,比如小站4为AP或家庭基站等设备。
在另一种情况下,小站3通过与小站4之间的无线回程与小站4进行交互,请求获取小站4的特性信息,然后小站4通过其与集中节点之间的有线回程链路请求从集中节点中获取自己的特性信息,将从集中节点中获取的自己的特性信息发送给小站3,从而使得小站3获得小站4的特性信息。小站3根据环境信息地图和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小站4的特性信息配置自己的服务策略。这种情况适用于小站4的能力较弱,比如是射频拉远单元,或者适用于集中节点对小站4的行为需要进行严格管理的情况。
场景四:集中节点为小站4配置服务策略
集中节点获取小站4上报的小站1、小站3和宏基站的网络感知信息,根据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集中节点分别获取小站1、小站3和宏基站的特性信息。集中节点根据上述获取的小站1、小站3、小站4和宏基站的特性信息以及环境信息地图配置小站4的服务策略。
在集中节点获取小站1和小站4的特性信息时,由于小站1和小站4都是由集中节点管理,因此小站1和小站4可将各自的特性信息直接上报给集中节点,从而使集中节点可获取到小站1和小站4的特性信息。
在集中节点获取宏基站的特性信息时,由于集中节点与宏基站间存在有线回程链路,则集中节点通过与宏基站间的有线回程链路与宏基站进行交互,获取宏基站的特性信息。
在集中节点获取小站3的特性信息时,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情况一,由于小站3与小站4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可以相互交互特性信息,因此小站4可以通过与小站3间的无线回程链路获取小站3的特性信息并发送给集中节点。举例来说,当小站3请求与小站4进行协作时,可以将小站3的特性信息携带在协作请求消息中发送给小站4,小站4将该协作请求消息发送给集中节点以请求集中节点对是否协作进行判决;或者,当小站4请求与小站3进行协作时,可以发送协作请求消息给小站3,并接收小站3返回的携带有小站3的特性信息的响应消息,小站4将小站3的特性信息发送给集中节点。以上仅列举了一种实例,只要小站3和小站4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小站4就可以通过该回程链路获得小站3的特性信息并上报给集中节点。这种情况适用于小站4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情况下,或者集中节点对小站4的行为不进行严格管理的情况,比如小站4为AP或家庭基站等设备。
情况二:集中节点通过与小站4间的有线回程链路与小站4进行交互,指示小站4上报小站3的特性信息,小站4根据该指示,通过与小站3间的无线回程链路从小站3中获取小站3的特性信息,小站4将获取的小站3的特性信息上报给集中节点。这种情况适用于小站4的能力较弱,比如是射频拉远单元,或者适用于集中节点对小站4的行为需要进行严格管理的情况。
场景五:宏基站为自己配置服务策略
宏基站获取感知信息,其中,宏基站获取网络感知信息的方式与分布式组网中获取网络感知信息的方法一致,此处不再赘述。宏基站根据获取到的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所建立的环境信息地图中将小站4作为该宏基站的相邻节点。但由于宏基站与小站4之间没有回程链路,因此该宏基站通过该宏基站与集中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与集中节点进行交互,向集中节点请求获取小站4的特性信息(在此之前,小站4已将其特性信息上报给集中节点),宏基站从集中节点获取到小站4在内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后,根据宏基站建立的环境信息地图以及该宏基站及其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为该宏基站配置服务策略。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图9示出了一种网络设备,该设备可应用于图2所示的流程。该设备可以是集中节点,也可以是基站。该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901,用于获取网络感知信息;
第一处理模块902,用于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
第二获取模块903,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特性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904,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地图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特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
优选地,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包括:
第一节点测量得到的测量信息和/或从相邻节点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
优选地,所述测量得到的测量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信号强度、信号质量、工作的频点、工作的带宽、射频能力、地理位置坐标、小区标识;
所述从相邻节点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发射功率、射频能力、地理位置坐标、小区标识、时分双工TDD配置信息、多播/组播单频网络MBSFN配置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二获取模块903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所述第二处理模块904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地图,以及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
优选地,所述网络设备为集中节点;
所述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包含所述第一节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90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测量报告消息,所述测量报告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对相邻节点的部分或全部测量信息;和/或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信息,所上报的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从相邻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二获取模块903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上报的各自节点的特性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二获取模块903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不在所述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通过所述集中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点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903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不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
指示所述第一节点上报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以使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指示,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特性信息发送给所述集中节点;或者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来的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优选地,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节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901具体用于:
对相邻节点进行测量,根据测量信息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网络感知信息;和/或
接收相邻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根据接收到的广播消息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网络感知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二获取模块903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相邻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点与集中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不在所述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903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集中节点管理范围内的节点,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不存在回程链路,则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集中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点不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903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
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请求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并接收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从所述集中节点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或者
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优选地,所述环境信息地图用于表示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
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
优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902还用于: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接入或离开的指示时,或者检测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移动时,更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优选地,所述特性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能力信息、支持的频点、支持的带宽、回程链路的类型、回程链路的特性。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实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该设备可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0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0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004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10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03可以存储处理器10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显示器1002可以是CRT(CathodeRayTube,阴极射线管)、PDP(PlasmaDisplayPanel,等离子显示器)、DLP(DigitalLightProcession,数字光处理)或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屏)等显示装置。
处理器1001,用于读取存储器1003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通过收发机1004获取网络感知信息,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包括第一节点测量得到的测量信息和/或从相邻节点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具体的,收发机1004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测量报告消息,所述测量报告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对相邻节点的部分或全部测量信息;和/或收发机1004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信息,所上报的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从相邻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
处理器1001可以根据收发机1004获取的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所述环境信息地图用于表示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当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接入或离开的指示时,或者检测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移动时,处理器1001更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收发机1004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具体的,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不在所述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收发机1004通过所述集中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不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
收发机1004指示所述第一节点上报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以使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指示,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发送给所述集中节点;或者收发机1004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来的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处理器1001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地图,以及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
存储器1003,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可执行程序,被用于配置所述处理器1001。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实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该设备可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1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1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104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11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103可以存储处理器11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显示器1102可以是CRT、PDP、DLP或LCD等显示装置。
处理器1101,用于读取存储器1103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通过收发机1104获取网络感知信息,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包括第一节点测量得到的测量信息和/或从相邻节点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具体的,收发机1104对相邻节点进行测量,根据测量信息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网络感知信息;和/或接收相邻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根据接收到的广播消息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网络感知信息。
处理器1101可以根据收发机1104获取的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所述环境信息地图用于表示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当收发机1104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接入或离开的指示时,或者检测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移动时,处理器1101更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收发机1104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具体的,收发机1104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相邻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
所述第一节点与集中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不在所述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集中节点管理范围内的节点,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不存在回程链路,则收发机1104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集中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所述第一节点不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
收发机1104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请求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从所述集中节点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或者
收发机1104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处理器1101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地图,以及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
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可执行程序,被用于配置所述处理器1101。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5)

1.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获取网络感知信息;
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
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特性信息;
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地图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特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包括:
第一节点测量得到的测量信息和/或从相邻节点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测量得到的测量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信号强度、信号质量、工作的频点、工作的带宽、射频能力、地理位置坐标、小区标识;
所述从相邻节点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发射功率、射频能力、地理位置坐标、小区标识、时分双工TDD配置信息、多播/组播单频网络MBSFN配置信息。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
所述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地图,以及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网络感知信息的步骤、所述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的步骤、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的步骤,以及所述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为集中节点;
所述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包含所述第一节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网络感知信息,包括:
所述集中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测量报告消息,所述测量报告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对相邻节点的部分或全部测量信息;和/或
所述集中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信息,所上报的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从相邻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包括:
所述集中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上报的各自节点的特性信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不在所述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所述集中节点通过所述集中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不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
所述集中节点指示所述第一节点上报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指示,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特性信息发送给所述集中节点;或者
所述第一节点将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来的特性信息发送给所述集中节点。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网络感知信息的步骤、所述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的步骤、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的步骤,以及所述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为所述第一节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网络感知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对相邻节点进行测量,根据测量信息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网络感知信息;和/或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相邻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根据接收到的广播消息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网络感知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相邻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与集中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不在所述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集中节点管理范围内的节点,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不存在回程链路,则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集中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不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节点及其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
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请求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从所述集中节点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或者
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信息地图用于表示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
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包括以下之一:
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相对位置,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根据所述相对位置、所述邻区关系以及所述频谱使用情况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17.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接入或离开的指示时,或者检测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移动时,更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18.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性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能力信息、支持的频点、支持的带宽、回程链路的类型、回程链路的特性。
19.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络感知信息;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建立环境信息地图;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特性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地图以及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感知信息,包括:
第一节点测量得到的测量信息和/或从相邻节点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得到的测量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信号强度、信号质量、工作的频点、工作的带宽、射频能力、地理位置坐标、小区标识;
所述从相邻节点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发射功率、射频能力、地理位置坐标、小区标识、时分双工TDD配置信息、多播/组播单频网络MBSFN配置信息。
22.如权利要求19至21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地图,以及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服务策略。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集中节点;
所述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包含所述第一节点。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测量报告消息,所述测量报告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对相邻节点的部分或全部测量信息;和/或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信息,所上报的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从相邻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中获取到的信息。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上报的各自节点的特性信息。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不在所述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通过所述集中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不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
指示所述第一节点上报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以使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指示,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并将获取到的特性信息发送给所述集中节点;或者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来的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节点。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对相邻节点进行测量,根据测量信息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网络感知信息;和/或
接收相邻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根据接收到的广播消息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网络感知信息。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相邻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特性信息。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与集中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不在所述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集中节点管理范围内的节点,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不存在回程链路,则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集中节点进行交互,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32.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不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中包含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在集中节点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程链路,则:
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以请求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并接收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集中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从所述集中节点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或者
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间的回程链路与所述第二节点进行交互,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特性信息。
3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信息地图用于表示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一节点的邻区关系;
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的频谱使用情况。
34.如权利要求19至33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获取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接入或离开的指示时,或者检测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移动时,更新所述第一节点的环境信息地图。
35.如权利要求19至33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性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能力信息、支持的频点、支持的带宽、回程链路的类型、回程链路的特性。
CN201410757874.1A 2014-12-10 2014-12-10 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Active CN1057445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57874.1A CN105744540B (zh) 2014-12-10 2014-12-10 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US15/534,473 US10341174B2 (en) 2014-12-10 2015-09-21 Network perception based service policy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PCT/CN2015/090194 WO2016090987A1 (zh) 2014-12-10 2015-09-21 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EP15867553.8A EP3232704B1 (en) 2014-12-10 2015-09-21 Network perception based service policy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57874.1A CN105744540B (zh) 2014-12-10 2014-12-10 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4540A true CN105744540A (zh) 2016-07-06
CN105744540B CN105744540B (zh) 2019-09-17

Family

ID=56106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57874.1A Active CN105744540B (zh) 2014-12-10 2014-12-10 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1174B2 (zh)
EP (1) EP3232704B1 (zh)
CN (1) CN105744540B (zh)
WO (1) WO201609098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2455A (zh) * 2019-07-31 2021-02-02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5474162A (zh) * 2021-06-11 2022-12-13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播感知进程协商的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83624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handling beam failure
US10979158B2 (en) 2017-08-03 2021-04-13 T-Mobile Usa, Inc. User equipment including spectrum analyzer, and network device
CN110419232A (zh) 2018-02-28 2019-11-05 慧与发展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选择接入点的角色
CN112088555B (zh) * 2018-05-02 2023-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的协调器网络节点和网络接入节点
EP3790228B1 (en) * 2018-05-21 2023-04-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network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2569A (zh) * 2007-04-03 2008-10-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基站和无线中继站的无线传输网络的自适应管理方法
CN101658058A (zh) * 2006-10-10 2010-02-24 美国博通公司 感应rf环境以管理移动网络资源
US20100238899A1 (en) * 2009-03-19 2010-09-23 Clear Wireless Llc System and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Optimizing an Operational Radio Access Network
US20110294527A1 (en) * 2010-05-26 2011-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 Apparatus for Clustering Cells Using Neighbor Relations
EP2418889A1 (en) * 2010-07-22 2012-02-15 Alcatel Lucent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4429A1 (en) * 2002-06-28 2005-11-17 Takeshi Kato Management node deice, node device, network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network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method, node device control method, management node device control method
CN101990197B (zh) 2009-08-05 2015-06-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家庭基站中小区物理标识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02355680B (zh) 2011-09-27 2014-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开站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95416B (zh) 2012-02-16 2015-04-08 北京邮电大学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小区标识自适应分配方法
US9516508B2 (en) 2013-03-15 2016-12-06 Federated Wireles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terogenous spectrum sharing between commercial cellular operators and legacy incumbent users in wireles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8058A (zh) * 2006-10-10 2010-02-24 美国博通公司 感应rf环境以管理移动网络资源
CN101282569A (zh) * 2007-04-03 2008-10-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基站和无线中继站的无线传输网络的自适应管理方法
US20100238899A1 (en) * 2009-03-19 2010-09-23 Clear Wireless Llc System and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Optimizing an Operational Radio Access Network
US20110294527A1 (en) * 2010-05-26 2011-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 Apparatus for Clustering Cells Using Neighbor Relations
EP2418889A1 (en) * 2010-07-22 2012-02-15 Alcatel Lucent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2455A (zh) * 2019-07-31 2021-02-02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5474162A (zh) * 2021-06-11 2022-12-13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播感知进程协商的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474162B (zh) * 2021-06-11 2023-08-15 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播感知进程协商的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32704A4 (en) 2017-11-15
EP3232704B1 (en) 2019-08-14
CN105744540B (zh) 2019-09-17
US20170339012A1 (en) 2017-11-23
WO2016090987A1 (zh) 2016-06-16
EP3232704A1 (en) 2017-10-18
US10341174B2 (en) 201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4540A (zh) 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Ishii et al. A novel architecture for LTE-B: C-plane/U-plane split and phantom cell concept
CN102045686B (zh)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支持移动性管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1888622B (zh) 一种分配物理层小区标识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49330A (zh) 一种辅助多模终端发现通信机会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220066A (zh) 测量方法,csi-rs资源共享方法和装置
CN103220703A (zh) 无线资源管理的测量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744560B (zh) 一种确定服务基站、测量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JP2021518062A (ja) セル再選択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3596650B (zh) 无线网络信息管理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1505476A (zh) 蜂窝通信系统及其小区过滤方法
CN104581854A (zh)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04469891A (zh) 选择中继节点的施主小区基站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5101422A (zh) 信息的发送、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1803347B1 (ko) 폐쇄형 펨토 기지국의 동작 방법, 폐쇄형 펨토 기지국으로 핸드오버하는 핸드오버 방법, 그리고 이웃한 폐쇄형 펨토 셀에 대한 정보를 관리하는 관리 방법
CN103582173A (zh) 一种传输层地址的通知方法及系统
CN110012500B (zh) 测量报告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0520865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955127A (zh) 一种跨系统网络信息交互的方法、终端系统网络网元
CN106576317B (zh) 一种小基站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CN102264092A (zh) 一种邻区关系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2006682B (zh) 一种传输封闭用户组信息的方法及基站
CN103391530A (zh) 异构网络中用户设备配置方法及系统
Kim et al. SON and femtocell technology for LTE-advanced system
CN104823514B (zh) 建立回程链路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