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4078A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4078A
CN105744078A CN201610203845.XA CN201610203845A CN105744078A CN 105744078 A CN105744078 A CN 105744078A CN 201610203845 A CN201610203845 A CN 201610203845A CN 105744078 A CN105744078 A CN 1057440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number information
calling
information
described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38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0384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440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44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40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系统。呼叫方法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号码信息,将号码信息通过无线通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号码信息,获取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并进行呼叫。通过上述方式,从而不需要用户的手动输入等操作,方便快捷的在当前移动终端上实现另一移动终端上号码的呼叫,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也逐渐普及。在移动终端上能够实现沟通交流,比如打电话、即时通讯等等,都给用户提供了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
但是当前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中,当用户想呼叫其中一个号码,但是该号码是早另一终端上,通常需要另一终端将号码发送给当前用户终端,然后用户终端通过保存、选择、输入等一系列操作后才能进行呼叫,这个过程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方便快捷的在当前移动终端上实现另一移动终端上的号码的呼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获取号码信息;将所述号码信息通过无线通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号码信息;获取所述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并进行呼叫。
其中,所述将所述号码信息通过无线通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包括:将所述号码信息进行压缩打包,将压缩打包后的所述号码信息通过无线通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号码信息并呼叫所述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号码信息;对所述号码信息进行解析,以从中提取号码并进行呼叫。
其中,在对提取的所述号码进行呼叫的过程中,若提示输入接入密码或选择语言,进一步从所述号码信息中提取所述号码对应的接入密码或语言并发送至被呼叫方。
其中,所述获取所述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并进行呼叫之前或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将所述号码信息进行保存。
其中,所述号码信息包括用户名、号码、号码对应的接入密码、语言信息以及呼叫指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线通讯包括近场通信、无线网络以及蓝牙中的至少一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呼叫系统,所述呼叫系统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包括获取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获取号码信息;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号码信息通过无线通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包括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号码信息;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并进行呼叫。
其中,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号码信息进行压缩打包,将压缩打包后的所述号码信息通过无线通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号码信息进行解析,以从中提取号码并进行呼叫。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对提取的所述号码进行呼叫的过程中,若提示输入接入密码,进一步从所述号码信息中提取所述号码对应的接入密码并发送至被呼叫方。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号码信息进行保存。
其中,所述号码信息包括用户名、号码、号码对应的接入密码、语言信息以及呼叫指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线通讯包括近场通信、无线网络以及蓝牙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号码信息,将号码信息通过无线通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号码信息,获取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并进行呼叫。通过第二移动终端上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终端的号码信息,从中获取号码后就直接自动呼叫,从而不需要用户的手动输入等操作,方便快捷的在当前移动终端上实现另一移动终端上号码的呼叫,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呼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示意性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号码信息。
本发明的第一移动终端预置有发送号码并直接呼叫功能,第二移动终端具备接收号码并直接呼叫功能,通过移动终端上的特定按键或者号码显示界面的特定操作菜单开启或关闭该发送并直接呼叫功能、接收并直接呼叫功能。其中,发送并直接呼叫功能是指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将号码发送至另一移动终端,并在发送的号码信息中指示是否直接呼叫,接收并直接呼叫功能是指第二移动终端在接收到号码后自动发起呼叫接收到的号码的功能。
用户进入号码显示界面,这里的号码显示界面可以是诸如日历、通讯录、会议记录或者浏览界面的电话号码显示界面,也可以是即时通讯软件好友信息显示界面,比如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的好友信息显示界面等,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当选取号码显示界面中的某一号码后,通过特定方式开启发送并直接发送功能,这就意味着不是在本移动终端而是在其他移动终端上进行该号码的呼叫。
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号码信息,这里的号码信息,是指跟号码相关的关键信息,可以是包括用户名、号码、号码对应的接入密码、语言信息以及呼叫指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信息。这里号码对应的接入密码是指针对某些特定号码,在呼叫时需要进行密码输入才能接通的情况,比如电话会议的密码等。语言信息是用于记录电话会议提示语言,呼叫指示是用于指示是否接收号码信息的移动终端是否直接呼叫接收到的号码。比如可以设置1指示接收并直接呼叫,设置0指示接收但不直接呼叫。
S102:将号码信息通过无线通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
其中,第一移动终端通过将号码信息进行压缩打包后再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压缩打包的目的是将要发送的号码信息比较关键的信息打包,,例如
Typedef
{
Char*Name;
Char*phonenumber;
Char*language;
Char*password
BoolIsCALL;
……
}
Name记录呼叫对方姓名;Phonenumber记录要呼叫的号码;language记录电话会议提示语言;password记录电话会议的密码;IsCALL为呼叫指示,是就直接呼叫,否就不呼叫仅存储。同样的如果有其他需要存储的信息都可以扩展相应的结构体。
这里的无线通讯是指通过无线的方式将号码信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无线通讯可以是现有的任何一种无线通讯方式,比如但不限于是近场通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无线网络wifi、蓝牙等等。为了安全和简单方便起见本发明以进场通讯方式NFC为例。当然如果采用无线网络或蓝牙进行传送时,可以在压缩时进行加密以确保发送信息的安全性。
如果是通过NFC方式传输,因为是近场通讯,天然的距离限制得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发送移动终端以主动/被动的模式向接收的移动终端发送数据。
S103: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号码信息。
第二移动终端通过对应的无线通讯方式从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号码信息。以NFC为例,相应的接收移动终端以被动/主动的模式从发送端接收数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如果仅仅是为了发送和接收上述号码信息,并不需要限定NFC的主动还是被动方。但考虑到能耗控制,在无线发送/接收过程中,可以确认发送和接收双方的能量持有情况,如果充足,则可任选一种模式,如果有一方移动终端处于低电量状态则另一移动终端作为主动模式进行操作。相应的如果一方移动终端正处于充电模式也可以选择充电模式下的移动终端作为主动模式进行操作。
S104:获取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并进行呼叫。
在具体实现时,第二移动终端必须是开启接收并直接呼叫功能才能响应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终端的号码信息并直接进行呼叫。
其中,获取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并进行呼叫之前或之后,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先将号码信息进行保存,比如可以保存到本地或者保存至网络。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其中一种实现方式中,接收到号码信息后进行解析提取号码信息,将号码信息进行保存,并进行号码信息的保存。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解析获取到号码信息后,仅进行号码信息的保存,不执行号码呼叫的操作。至于具体以何种方式实现,可以基于第一移动终端的指示或者第二移动终端的预先设置进行,本发明不作限定。
接收的移动终端在接收到NFC转发的信息后首先读取IsCALL数据,如果是0则将对应信息保存到本地包括姓名,电话,密码等等。如果是1则读取Name和phonenumber,调用拨号功能,播出该号码并将Name显示在用户界面上。
在对提取的号码进行呼叫的过程中,如果提示输入接入密码或选择语言,则进一步从号码信息中提取号码对应的接入密码或语音并发送至被呼叫方。
在其中一种实现方式中,很多电话会议需要选择语言和输入进入会议密码。从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来的信息需要包含选择语言还是录入密码的标记位,第二移动终端需要根据解析的结果陆续录入相应的信息,当解析为语言选择时就发送语言信息,当解析为录入进入会议密码时就发送密码信息。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号码信息,将号码信息通过无线通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号码信息,获取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并进行呼叫。通过第二移动终端上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终端的号码信息,从中获取号码后就直接自动呼叫,从而不需要用户的手动输入等操作,方便快捷的在当前移动终端上实现另一移动终端上号码的呼叫,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呼叫系统用于实现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呼叫系统包括第一移动终端100和第二移动终端200,其中:
第一移动终端100包括获取模块11和发送模块12,其中,获取模块11用于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号码信息。
本发明的第一移动终端预置有发送号码并直接呼叫功能,第二移动终端预置接收号码并直接呼叫功能,通过移动终端上的特定按键或者号码显示界面的特定操作菜单开启或关闭该发送并直接呼叫功能、接收并直接呼叫功能。其中,发送并直接呼叫功能是指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将号码发送至另一移动终端,并在发送的号码信息中指示是否直接呼叫,接收并直接呼叫功能是指第二移动终端在接收到号码后自动发起呼叫接收到的号码的功能。
用户进入号码显示界面,这里的号码显示界面可以是诸如日历、通讯录、会议记录或者浏览界面的电话号码显示界面,也可以是即时通讯软件好友信息显示界面,比如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的好友信息显示界面等,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当选取号码显示界面中的某一号码后,通过特定方式开启发送并直接发送功能,这就意味着不是在本移动终端而是在其他移动终端上进行该号码的呼叫。
获取模块11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号码信息,这里的号码信息,是指跟号码相关的关键信息,可以是包括用户名、号码、号码对应的接入密码、语言信息以及呼叫指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信息。这里号码对应的接入密码是指针对某些特定号码,在呼叫时需要进行密码输入才能接通的情况,比如电话会议的密码等。语言信息是用于记录电话会议提示语言,呼叫指示是用于指示是否接收号码信息的移动终端是否直接呼叫接收到的号码。比如可以设置1指示接收并直接呼叫,设置0指示接收但不直接呼叫。
发送模块12用于将号码信息通过无线通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200。
发送模块12通过将号码信息进行压缩打包后再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压缩打包的目的是将要发送的号码信息比较关键的信息打包,,例如
Typedef
{
Char*Name;
Char*phonenumber;
Char*language;
Char*password
BoolIsCALL;
……
}
Name记录呼叫对方姓名;Phonenumber记录要呼叫的号码;language记录电话会议提示语言;password记录电话会议的密码;IsCALL为呼叫指示,是就直接呼叫,否就不呼叫仅存储。同样的如果有其他需要存储的信息都可以扩展相应的结构体。
这里的无线通讯是指通过无线的方式将号码信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无线通讯可以是现有的任何一种无线通讯方式,比如但不限于是近场通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无线网络wifi、蓝牙等等。为了安全和简单方便起见本发明以进场通讯方式NFC为例。当然如果采用无线网络或蓝牙进行传送时,可以在压缩时进行加密以确保发送信息的安全性。
如果是通过NFC方式传输,因为是近场通讯,天然的距离限制得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发送模块12以主动/被动的模式向接收的移动终端发送数据。
由于发送模块12是通过无线通讯发送,因此,发送模块12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是例如无线射频器、蓝牙器等等。
第二移动终端200包括接收模块21和处理模块22,其中,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号码信息。
接收模块21通过对应的无线通讯方式从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号码信息。以NFC为例,接收模块21以被动/主动的模式从发送端接收数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如果仅仅是为了发送和接收上述号码信息,并不需要限定NFC的主动还是被动方。但考虑到能耗控制,在无线发送/接收过程中,可以确认发送和接收双方的能量持有情况,如果充足,则可任选一种模式,如果有一方移动终端处于低电量状态则另一移动终端作为主动模式进行操作。相应的如果一方移动终端正处于充电模式也可以选择充电模式下的移动终端作为主动模式进行操作。
处理模块22用于获取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并进行呼叫。
在具体实现时,第二移动终端必须是开启接收并直接呼叫功能才能响应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终端的号码信息并直接进行呼叫。
其中,处理模块22获取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并进行呼叫之前或之后,可以先将号码信息进行保存,比如可以保存到本地或者保存至网络。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其中一种实现方式中,接收到号码信息后进行解析提取号码信息,将号码信息进行保存,并进行号码信息的保存。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解析获取到号码信息后,仅进行号码信息的保存,不执行号码呼叫的操作。至于具体以何种方式实现,可以基于第一移动终端的指示或者第二移动终端的预先设置进行,本发明不作限定。
处理模块22在接收到NFC转发的信息后首先读取IsCALL数据,如果是0则将对应信息保存到本地包括姓名,电话,密码等等。如果是1则读取Name和phonenumber,调用拨号功能,播出该号码并将Name显示在用户界面上。
处理模块22在对提取的号码进行呼叫的过程中,如果提示输入接入密码或选择语言,则进一步从号码信息中提取号码对应的接入密码或语音并发送至被呼叫方。
在其中一种实现方式中,很多电话会议需要选择语言和输入进入会议密码。从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来的信息需要包含选择语言还是录入密码的标记位,第二移动终端需要根据解析的结果陆续录入相应的信息,当解析为语言选择时就发送语言信息,当解析为录入进入会议密码时就发送密码信息。
请进一步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呼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呼叫系统用于执行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呼叫系统包括第一移动终端300和第二移动终端400,其中,第一移动终端300包括第一处理器31、第一存储器32、第一收发器33以及第一总线系统34,其中:
第一处理器31控制第一移动终端300的操作,第一处理器31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第一处理器3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第一处理器31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Processing)、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第一存储器3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第一处理器31提供指令和数据。第一存储器32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
第一移动终端300的各个组件通过第一总线系统34耦合在一起,其中第一总线系统3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该总线系统可以是ISA(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是一条或多条物理线路,当是多条物理线路时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在本发明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31、第一存储器32以及第一收发器33也可以通过通信线路直接连接。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34。
第一存储器32用于存储第一移动终端300的系统数据。
第一处理器31用于控制第一收发器33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号码信息,并控制第一收发器33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将号码信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400。
本发明的第一移动终端预置有发送号码并直接呼叫功能,第二移动终端具备接收号码并直接呼叫功能,通过移动终端上的特定按键或者号码显示界面的特定操作菜单开启或关闭该发送并直接呼叫功能、接收并直接呼叫功能。其中,发送并直接呼叫功能是指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将号码发送至另一移动终端,并在发送的号码信息中指示是否直接呼叫,接收并直接呼叫功能是指第二移动终端在接收到号码后自动发起呼叫接收到的号码的功能。
用户进入号码显示界面,这里的号码显示界面可以是诸如日历、通讯录、会议记录或者浏览界面的电话号码显示界面,也可以是即时通讯软件好友信息显示界面,比如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的好友信息显示界面等,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当选取号码显示界面中的某一号码后,通过特定方式开启发送并直接发送功能,这就意味着不是在本移动终端而是在其他移动终端上进行该号码的呼叫。
第一处理器31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号码信息,这里的号码信息,是指跟号码相关的关键信息,可以是包括用户名、号码、号码对应的接入密码、语言信息以及呼叫指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信息。这里号码对应的接入密码是指针对某些特定号码,在呼叫时需要进行密码输入才能接通的情况,比如电话会议的密码等。语言信息是用于记录电话会议提示语言,呼叫指示是用于指示是否接收号码信息的移动终端是否直接呼叫接收到的号码。比如可以设置1指示接收并直接呼叫,设置0指示接收但不直接呼叫。
第一处理器31通过将号码信息进行压缩打包后再控制第一收发器33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压缩打包的目的是将要发送的号码信息比较关键的信息打包,例如
Typedef
{
Char*Name;
Char*phonenumber;
Char*language;
Char*password
BoolIsCALL;
……
}
Name记录呼叫对方姓名;Phonenumber记录要呼叫的号码;language记录电话会议提示语言;password记录电话会议的密码;IsCALL为呼叫指示,是就直接呼叫,否就不呼叫仅存储。同样的如果有其他需要存储的信息都可以扩展相应的结构体。
这里的无线通讯是指通过无线的方式将号码信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无线通讯可以是现有的任何一种无线通讯方式,比如但不限于是近场通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无线网络wifi、蓝牙等等。为了安全和简单方便起见本发明以进场通讯方式NFC为例。当然如果采用无线网络或蓝牙进行传送时,可以在压缩时进行加密以确保发送信息的安全性。
如果是通过NFC方式传输,因为是近场通讯,天然的距离限制得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发送移动终端以主动/被动的模式向接收的移动终端发送数据。
第二移动终端400包括第二处理器41、第二存储器42、第二收发器43以及第二总线系统44,其中:
第二处理器41控制第二移动终端400的操作,第二处理器41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器4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第二处理器41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Processing)、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第二存储器4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第二处理器41提供指令和数据。第二存储器42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
第二移动终端400的各个组件通过第二总线系统44耦合在一起,其中第二总线系统4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该总线系统可以是ISA(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是一条或多条物理线路,当是多条物理线路时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在本发明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处理器41、第二存储器42以及第二收发器43也可以通过通信线路直接连接。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第二总线系统44。
第二存储器42用于存储第二移动终端400的系统数据。
第二处理器41用于控制收发器43接收号码信息,获取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并进行呼叫。
第二处理器41控制收发器43通过与第一移动终端对应的无线通讯方式从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号码信息。以NFC为例,相应的接收移动终端以被动/主动的模式从发送端接收数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如果仅仅是为了发送和接收上述号码信息,并不需要限定NFC的主动还是被动方。但考虑到能耗控制,在无线发送/接收过程中,可以确认发送和接收双方的能量持有情况,如果充足,则可任选一种模式,如果有一方移动终端处于低电量状态则另一移动终端作为主动模式进行操作。相应的如果一方移动终端正处于充电模式也可以选择充电模式下的移动终端作为主动模式进行操作。
在具体实现时,第二移动终端必须是开启接收并直接呼叫功能才能响应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终端的号码信息并直接进行呼叫。
其中,第二处理器41获取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并进行呼叫之前或之后,可以先将号码信息进行保存,比如可以保存到本地或者保存至网络。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其中一种实现方式中,接收到号码信息后进行解析提取号码信息,将号码信息进行保存,并进行号码信息的保存。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解析获取到号码信息后,仅进行号码信息的保存,不执行号码呼叫的操作。至于具体以何种方式实现,可以基于第一移动终端的指示或者第二移动终端的预先设置进行,本发明不作限定。
第二处理器41在接收到NFC转发的信息后首先读取IsCALL数据,如果是0则将对应信息保存到本地包括姓名,电话,密码等等。如果是1则读取Name和phonenumber,调用拨号功能,播出该号码并将Name显示在用户界面上。
第二处理器41在对提取的号码进行呼叫的过程中,如果提示输入接入密码或选择语言,则进一步从号码信息中提取号码对应的接入密码或语音并发送至被呼叫方。
在其中一种实现方式中,很多电话会议需要选择语言和输入进入会议密码。从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来的信息需要包含选择语言还是录入密码的标记位,第二移动终端需要根据解析的结果陆续录入相应的信息,当解析为语言选择时就发送语言信息,当解析为录入进入会议密码时就发送密码信息。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处理器31及第二处理器41中,或者由第一处理器31及第二处理器41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第一处理器31及第二处理器4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一存储器32或第二存储器42,第一处理器31读取第一存储器32中的信息,第二处理器41读取第二存储器42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以上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对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系统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本发明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号码信息,将号码信息通过无线通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号码信息,获取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并进行呼叫。通过第二移动终端上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终端的号码信息,从中获取号码后就直接自动呼叫,从而不需要用户的手动输入等操作,方便快捷的在当前移动终端上实现另一移动终端上号码的呼叫,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获取号码信息;
将所述号码信息通过无线通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号码信息;
获取所述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并进行呼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号码信息通过无线通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包括:
将所述号码信息进行压缩打包,将压缩打包后的所述号码信息通过无线通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号码信息并呼叫所述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包括: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号码信息;
对所述号码信息进行解析,以从中提取号码并进行呼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提取的所述号码进行呼叫的过程中,若提示输入接入密码或选择语言,进一步从所述号码信息中提取所述号码对应的接入密码或语言并发送至被呼叫方。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并进行呼叫之前或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将所述号码信息进行保存。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号码信息包括用户名、号码、号码对应的接入密码、语言信息以及呼叫指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线通讯包括近场通信、无线网络以及蓝牙中的至少一种。
6.一种呼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系统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包括获取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获取号码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号码信息通过无线通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包括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号码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号码信息中的号码并进行呼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号码信息进行压缩打包,将压缩打包后的所述号码信息通过无线通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号码信息进行解析,以从中提取号码并进行呼叫。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对提取的所述号码进行呼叫的过程中,若提示输入接入密码,进一步从所述号码信息中提取所述号码对应的接入密码并发送至被呼叫方。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呼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号码信息进行保存。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呼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号码信息包括用户名、号码、号码对应的接入密码、语言信息以及呼叫指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线通讯包括近场通信、无线网络以及蓝牙中的至少一种。
CN201610203845.XA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57440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3845.XA CN105744078A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3845.XA CN105744078A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4078A true CN105744078A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52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3845.XA Pending CN105744078A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4407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6848A (zh) * 2004-02-26 2007-03-07 诺基亚公司 在蜂窝网络中安排电话会议的方法和应用以及在蜂窝网络中运行的移动终端
CN101917673A (zh) * 2009-02-13 2010-12-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和系统
CN103002416A (zh) * 2012-12-14 2013-03-27 南京泰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短信获取手机号码及控制手机来电转接的方法
KR20130138431A (ko) * 2012-06-11 2013-12-19 (주)레프네트웍스 고객 전화번호 업데이트 장비 및 방법
CN103491227A (zh) * 2013-09-30 2014-01-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话号码获取方法及终端
CN103941969A (zh) * 2014-03-27 2014-07-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菜单显示方法及装置
WO2014175642A1 (ko) * 2013-04-26 2014-10-30 Chung Hyun Cheol 부인방지 가능한 본인 인증 시스템 및 그 제공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6848A (zh) * 2004-02-26 2007-03-07 诺基亚公司 在蜂窝网络中安排电话会议的方法和应用以及在蜂窝网络中运行的移动终端
CN101917673A (zh) * 2009-02-13 2010-12-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和系统
KR20130138431A (ko) * 2012-06-11 2013-12-19 (주)레프네트웍스 고객 전화번호 업데이트 장비 및 방법
CN103002416A (zh) * 2012-12-14 2013-03-27 南京泰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短信获取手机号码及控制手机来电转接的方法
WO2014175642A1 (ko) * 2013-04-26 2014-10-30 Chung Hyun Cheol 부인방지 가능한 본인 인증 시스템 및 그 제공방법
CN103491227A (zh) * 2013-09-30 2014-01-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话号码获取方法及终端
CN103941969A (zh) * 2014-03-27 2014-07-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菜单显示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6060B (zh) 用于双模蓝牙设备之间建立经典蓝牙连接的方法和双模蓝牙设备
CN105653486A (zh) 移动终端和其处理器的usb接口复用的方法
CN105160530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信息处理方法
EP2941058B1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5263140A (zh) 一种实现sim卡远程鉴权的系统与方法
US20170154327A1 (en) Mobile Pay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4798031A (zh) 具有连续关键词识别的免提设备
CN105392114A (zh) 一种基于nfc的蓝牙快速连接系统及方法
EP305178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nding contact information in call process
CN106502826A (zh) 数据备份及传输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426583A (zh) 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近场通信设备
CN104580663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信息推送装置、穿戴式设备及其方法
CN11268635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nfc电子标签、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CN106445743A (zh) 数据备份传输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100449A (zh) 一种图片分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331258A (zh) 一种通话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0566975B1 (ko) 휴대폰의 원격 기능변경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3580726B (zh) 用户识别卡、蓝牙设备及访问用户识别卡的方法
CN105204891B (zh) 移动终端关机时的下载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2325213A (zh) 数据通信方法、终端外接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03680115A (zh) 终端设备的遥控学习方法和装置
CN101500335A (zh) 双模式终端及其处理数据服务的方法
US20100167781A1 (en) Method for display of dual standby portable terminal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6572226A (zh) 联系人分享方法、通讯录分享和接收终端
CN105744078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