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35208B -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 - Google Patents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35208B
CN105735208B CN201610105834.8A CN201610105834A CN105735208B CN 105735208 B CN105735208 B CN 105735208B CN 201610105834 A CN201610105834 A CN 201610105834A CN 105735208 B CN105735208 B CN 1057352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d
siphon pipe
synthetic material
beach
dyk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058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35208A (zh
Inventor
叶兴
胡兰东
生化君
郑喜财
杨红鹰
王晓岩
张晓东
叶坤
孙宏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A Cheng District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1058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352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35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5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35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52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8/00Details of barrages or weirs ; Energy dissipating devices carried by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8/06Spillways; Devices for dissipation of energy, e.g. for reducing eddies also for lock or dry-dock g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属于堤坝分洪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可直接向农田分散分泄超标准洪水保堤坝;结构简单、定型设计生产、运输方便、建造快捷、造价低。它包括:拦污栅(2)安装在虹吸管身(5)进口外侧,虹吸管(5)与注水管带阀(6)相连,虹吸管身(5)末端安装输水带夹阀(8),输水带夹阀(8)与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相连,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出口布置在人工合成材料护坦(10‑2)上面,人工合成材料护坦(10‑2)下游连接绳网桩沙袋消力坎(11),绳网桩沙袋消力坎(11)下游连接人工合成材料海漫(10‑3)。适用于堤防、坝、副坝超标准洪水可控分洪及堤坝分洪抢险。

Description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堤坝分洪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
背景技术
2013年黑龙江发生人力无法抵御的超标准洪水,在现有的水利规范与技术条件下, 实现“确保抗洪抢险部队的安全”与堤坝安全这一目标的防汛预案难度很大,如果通过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实现这一目标,也就解决了堤坝超标准洪水漫顶溃决伤人毁物的世界性的难题。2015年日本9月10日发生溃堤,整栋房屋、成排车辆被冲走,造成多人伤亡失踪、大量财产损失,大量国内外大坝水毁产生的灭顶之灾与巨额经济损失的案例,说明本发明将产生巨大的的社会经济效益与保障国计民生具有迫切性。
超标准洪水堤坝面临的难题:江河堤坝普遍达标的情况下,洪水都汇到河道里,增加下游发生洪水的机率,堤坝增高,河道存水量增大,一旦发生决堤,就是灭顶之灾。遇到超标准洪水保堤坝不决口,采用手段只有三个,“蓄、挡、分”,“水库蓄、堤坝挡”都有限度,一旦遇到不可抗拒的洪水,三种手段达到极限而分洪建筑物又不能现建,决口不可避免,这是现有水利工程技术面临的难题,这三个选项中只有分洪保堤坝是万全之策。由于小型水库流域面积小、量大,罕见暴雨中心集中在小型水库的流域面积内的概率大,而小型水库重要性小社会经济效益低,防洪标准低,发生漫坝溃决不可避免,这是小型水库遇到超标准洪水面临的难题。目前在土质堤坝上分洪(泄洪)建筑物形式有铪结构的分洪闸及溢洪道、过水土坝、坝下埋管、竖井式溢洪道、虹吸式溢洪道及人为决堤分洪,这些分洪溢洪建筑物均不可能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抢险时现建,竖井式溢洪道、虹吸式溢洪道超泄能力低不适合作为土石坝枢纽的非常溢洪道,虹吸式溢洪道必须达到一定水位条件才可自动启动,如果水库的虹吸式溢洪道需主动分洪,必须具备上下游闸阀及注水管阀以及消能防冲设施,这些设施造价高。现在自溃堰式分洪道,相当于无闸铪结构溢洪道,其造价也很高,而且一旦启动面临小水产生不可控的大溃,现在分洪建筑物的消能形式面流、消力戽、挑流,面流、消力戽需要一定水力条件,底流、面流、消力戽消能必须有铪结构护坦,挑流消能必有挑坎与水头形成安全冲坑。现在任何一种分洪建筑物均不具备直接向农田分洪,无消能设施的水库破副坝的非常溢洪道,一旦启动代价高且不可控,其它非常溢洪道不仅造价高还需要一定的地形、地质条件。
超标准洪水堤漫顶溃决的原因:这些水毁案例共同的特点就是遇到超标准洪水的重大自然灾害,经济发达的国家也一样存在,这是世界性的难题,世界各国通用的堤坝设计理论,是按照规范规定的具体量化洪水标准进行设计工程,确保在规范内不发生工程水毁,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仅仅是其规范标准不一样,发达国家标准高发生超标准洪水工程水毁概率低,而发展中国家标准低发生超标准洪水工程水毁概率高。在理论上用规范的有限量化洪水标准不能解决无限的超标准洪水工程水毁的问题;土石结构的堤坝无法抵御超标准洪水。目前也缺少水库的副坝分洪、非常溢洪道可控分洪的防灾减灾设计理论。
利用叶兴的泄洪滩地水毁机理,构建向农田、滩地分散分洪的分洪理论与措施,为解决以上一系列难题提供一种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实现”确保抗洪抢险部队的安全”的目标,创建堤坝防灾减灾理论与方法,避免产生溃坝涌浪造成灭顶之灾,让人畜有逃生机会,减少工程水毁的财产损失,解决堤防超标准洪水漫顶溃决的世界性难题;提供一种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当遇到超标准洪水时,能够可控预泄分洪防止堤坝漫顶决口,提供一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方法,且结构简单、抢险临时建造快捷、使用管理方便、造价低、不永久占地
本发明适用于堤坝直接向农田分散分泄堤坝超标准洪水,适用于水库非常溢洪道,还适于用于水库遇超标准洪水泄流能力不够的情况下分洪保坝,还适用于原设计副坝作为非常溢洪道的水库遇较小超标准洪水情况下可控分洪保副坝不分洪,还适于任何需要抗洪抢险、可控分洪的地方。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其技术方案如下: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其特征在于它具有至少2个以上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单元,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单元并列排放并共用人工合成材料消能防冲,每个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单元它包括拦污栅、上游拍门、虹吸管身、注水管带阀、下游输水带夹阀、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人工合成材料消能防冲、绳网桩沙袋消力坎。拦污栅安装在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进口外侧,上游拍门安装在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进口外侧,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内侧安装蝴蝶阀,所述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露天布置在堤坝上游坡上,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与坝内水平段虹吸管身相连,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固定在上游镇墩上,坝内水平段虹吸管身与下游倾斜段虹吸管身相连,坝内水平段虹吸管身坝顶下游处与注水管带阀相连,坝内水平段虹吸管身坝顶下游处与注水管相连,注水管与水龙带夹阀连接,下游倾斜段虹吸管身露天布置在堤坝下游坡上,下游倾斜段虹吸管身末端布置在下游镇墩上,下游倾斜段虹吸管身末端安装下游输水带夹阀,下游倾斜段虹吸管身下游与输水带夹阀相连,输水带夹阀与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相连,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出口布置在人工合成材料护坦上面,人工合成材料护坦首端连接人工合成材料固定体,人工合成材料护坦末端连接绳网桩沙袋消力坎,绳网桩沙袋消力坎下游连接人工合成材料海漫。
为了进一步实现以上目的,虹吸管身群按照堤坝防灾减灾设计理论设计,所述的堤坝防灾减灾设计理论是:在现有设计理论、规范基础上按照泄洪滩地水毁机理增加防灾减灾设计,避免出现灾难性溃堤坝涌浪。把承担分洪的农田视为泄洪滩地,利用其机理遇到不可抗拒的超标准洪水向滩地、农田可控分散分洪。所述的超标准洪水是指超过规范规定的洪水标准或超过工程所能承受的洪水。所述的泄洪滩地水毁机理是:承担渠首部分泄洪流量的泄洪滩地水毁演变过程是在春汛小流量时,滩地会发生冲刷破坏,形成“水打沟”;一旦水打沟形成,水流回淘演变成水打沟向上游快速扩展的“倒牵牛”,水打沟互相连通形成“串沟”;串沟与上下游河道连通,部分河水走此串沟形成“拉口子”,这些形式的滩地破坏,往往发生在小流量,大流量反而安全;串沟进一步发展就变成“割滩改道”,往往夏汛发生“割滩改道”,而春汛很少发生,以上演变可以是一次洪水也可以多次。把上下游水流量关系绘在一张图上,然后把河床底高程、堆石坝、冲沙闸、滩地高程相关因素标注其上,构成渠首泄洪滩地相关因素图,把渠首泄洪滩地相关因素图分四个区域,1区,滩地未行洪,滩地安全,2区,滩地过流但下游河水尚未出槽,此时水流属于自由堰流,滩上水流属于堰上急流,小流量高流速,冲刷破坏力强;3区,下游河水出槽,下、上游滩上水深比〉=0.8,此时水流属于自由堰流,冲刷破坏力较大;4区,下、上游滩上水深比<0.8,此时属于淹没堰流,相对安全区;K线,同一时刻溃堤坝上下游水位~流量点连线,此时属于堰流,K的斜率小表示溃堤坝瞬间上下游水位差大、流量差大,单宽溃堤坝流量大、流速高,产生较高溃堤坝涌浪,其破坏性大,很高的溃堤坝涌浪会摧毁沿程的渠首、水库、堤防、桥梁、房屋,形成灾难性的溃堤坝涌浪,K的斜率大表示溃堤坝瞬间上下游水位差小、流量差小,单宽溃堤坝流量小、流速低,产生较低溃堤坝涌浪,破坏性较小,甚至是安全的。如果春汛发生在二、三区而此时滩地植被尚未形成,表层松散的冻融土抗冲能力低,就会发生“水打沟、串沟、拉口子”,但此时滩地尚未完全融化,所以不会轻易改道,如果夏汛发生在二、三区时间长,一旦拉口子就会演变成“割滩改道”。
为了进一步实现以上目的,虹吸管身下游出口高程低于上游进口高程,高差大于该段管道水头损失,保证形成虹吸流。
为了进一步实现以上目的,虹吸管身、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内腔直径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4*Q/(π*µ c *n*(2*g*H 0 ) 1/2 )) 1/2 式一
µ c =1/(1+λ*l/d+∑ζ) 1/2 式二
H 0 =H+0.5*α*v 0 2 /g 式三
式中:d——为虹吸管身、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内腔直径,m;Q——为分洪点的分洪管流量,m3/s;π——为圆周率;µ c ——为虹吸管身、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流量系数;n——为分洪管的虹吸管身、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数量;g——重力加速度,m2/s;H 0 、H——分别为不包括行近流速水头和包括行近流速水头的作用水头;λ——为虹吸管身、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沿程阻力系数;l——为虹吸管身、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计算段长度,m;∑ζ——为虹吸管身、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计算段中总损失系数之和;α——为动能修正系数;v 0 ——为行近流速,m/s。
为了进一步实现以上目的,所述人工合成材料海漫长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L=A+mT 式四
T=(0.66*q*(2*α 0 -z/h) 1/2 )/((r s /r-1)*g*d) 1/2 *(h/d)-h t 式五
式中:L——为堤坝后人工合成材料海漫长度,m;A——为安全加长,m;m——为允许冲刷坑后坡边坡系数;T——为冲坑深,m;q——为人工合成材料海漫出口单宽流量,m3/s.m;α 0 ——为消力坎末端的流速分布的动能修正系数;z——为速流分布最大流速的位置高度,m;h——为人工合成材料海漫出口水深,m;h t ——为分洪处下游水深,m;r s ,r——分别是床沙和水的容重,KN/cm3d——为d 50 的床沙粒径;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根本性理论性的突破在于利用泄洪滩地水毁机理增加堤坝超标准洪水防灾减灾设计,向农田分散分泄超标准洪水填补堤防非常分洪设计理论的空白,使人畜有逃生机会,为解决用有限的洪水标准无法解决无限超标准洪水堤防漫堤溃决的世界性难题,提供一种结构与设计方法,本发明还有如下具体效果与优点。
1.本发明可以在不破坏堤坝的条件下利用虹吸进行预泄,遇紧急情况不仅可以分洪保堤坝,还可以在泄洪建筑物出现险情时,临时代替泄洪建筑物泄洪以保泄洪建筑物不水毁,通过对虹吸管一系列结构改进原本不适合作为非常分洪的虹吸管却成为具有优势的非常分洪建筑物。
2.本发明的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利用“群”减少单宽流量,就实现“利用水毁机理向农田分洪的防灾减灾”目标;利用“群”可以抵御任何级别的超标准洪水,就解决了“用有限的洪水标准无法解决无限超标准洪水堤防漫堤溃决”的世界性难题。
3.本发明对于无分洪的堤坝,可以实现构建可控分泄超标准洪水的分洪体系,确保堤防不决口,避免产生溃坝涌浪造成灭顶之灾,让人畜有逃生机会,减少工程水毁的财产损失。实现“确保抗洪抢险部队的安全”与堤坝安全。产生巨大社会效益、节约工程投资、减少水毁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
4.本发明与现有堤防与分洪设计理论比较,现在设计理论是按规范规定的洪水标准设计堤坝,超标准洪水漫堤溃决是必然,分洪必须有合适的湖泊低洼地,还要受到分洪闸、围堤巨大经济投入与工程永久占地的限制,而且一旦洪水超出滞洪区容纳能力围堤必溃。本发明在现有堤防设计理论、规范基础上,利用泄洪滩地水毁机理增加向农田分散分泄超标准洪水的堤防超标准洪水防灾减灾设计理论,突破现有向滞洪区集中分洪的限制。还实现不永久占地,利用洪水改良土壤的特点,实现化洪为涝、化洪为利。
5.本发明与现有虹吸管比较,现有虹吸管必须永久占地、集中分洪而且造价高昂,遇到超标准洪水无法增建,本发明可以直接向农田分散分洪、不永久占地,在汛期采用Pe、Pvc结构可临建,可以抵御任何级别超标准洪水,分洪保堤坝。与现有虹吸管闸阀比较,下游需要阀门或闸门,如果设置管径大的阀门造价高、抗洪抢险安装不便,如果设置闸门就需要一个闸室,造价高;本发明采用水龙带(也可以利用塑料膜管)注水,绑扎水龙带代替注水阀,下游绑扎输水带代替下游闸阀;与现有虹吸管管身比较,现有虹吸管管身采用铪、钢铁结构,本发明部分管身采用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代替铪管把水输送到下游,形成有压流增加单位面积的过流能力,降低坝顶管身工程量。与现有虹吸管布置比较,虹吸管身布置在堤坝顶部,虹吸管身的长度短,增加的是价格低廉的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不但造价低而且施工容易,增加虹吸管身与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数量可以解决遇超标准洪水虹吸管超泄能力低的缺点,也为采用低水头无启闭机的拍门、输水带夹阀提供条件,分洪管埋入堤坝内不影响交通,对有交通要求的堤坝极大降低造价。拦污栅保证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过水安全。拍门、注水管阀,二重保障及时关闭分洪。上游端拍门设置启闭钢丝可以人为关闭。由于拍门的水深小,出现故障容易处理,可以不设检修闸门与检修桥,由于启闭力小人力可以拉起,关闭拍门无需启闭机也就不用建工作桥,极大降低工程造价,与现有虹吸管消能防冲比较,现有虹吸管消能防冲采用铪结构与砌石,永久占地、造价高昂,本发明消能防冲采用人工合成材料代替铪、石结构。输水带取材广泛、制作简易、使用管理方便。取材广泛、价廉、运输方便、建造快捷、使用管理方便、造价低的特点,恰恰适用于抗洪抢险,也恰恰适用于不经常启用的堤坝非常分洪。
6.本发明与现有非常溢洪道比较,实现不具备建非常溢洪道(分洪闸)、没有非常溢洪道(分洪闸)或者副坝分洪的堤坝也可以可控分洪保堤坝的目标;本发明既可以代替不经常启用的非常溢洪道(分洪闸)还可以作为汛期分洪保堤坝的抢险措施;本发明的材料组合、结构布置形式、拆装与组合性的创新突破了现有土质坝上的分洪形式。
7.本发明与现有抗洪抢险比较,抢险可以现场快速组装,通过增加管带数量也解决分洪管身与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有压流超泄能力低的缺点。既可以作为水库非常溢洪道也可以作为水库超标准洪水抗洪抢险还可以避免启动副坝非常溢洪道可控分洪,既实现江河堤坝向农田临时分洪不永久占用耕地也实现任何地点可控分洪还实现分散分洪目标,既避免集中分洪带来灭顶之灾也避免全线抗洪。本发明通过材料组合、结构布置、消能防冲,形成可拆装、可组合的分洪建筑物也可用于抗洪抢险分洪保堤坝。
8.本发明与现有分洪建筑物比较,本发明启用后受紫外线照射易老化的缺点,但是超标准洪水启动概率小可以弥补这个缺点;存在单管分洪量少的缺点,但是造价低可以用增加分洪管数弥补。
本发明输水带的适用流速小于17m/s,高速水流应专门论证空化空蚀。
附图说明:
图1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纵断示意图;
图2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平面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2)。
实施例1:在堤坝上修建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它具有至少2个以上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单元,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单元并列排放并共用人工合成材料消能防冲,减少单宽流量以实现向农田分泄超标准洪水,减少消能防冲工程量,每个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单元组成,每个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单元它包括拦污栅2、上游拍门(3)、虹吸管身5、注水管带阀6、下游输水带夹阀8、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人工合成材料消能防冲10、绳网桩沙袋消力坎11,拦污栅2安装在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1进口外侧,防止漂浮物破坏土工合成材料,上游拍门3安装在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1进口外侧,在非虹吸流及险情及时关闭停止分洪,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1进口5-1内侧安装蝴蝶阀4,注水时逆止形成虹吸流,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1露天布置在堤坝1上游坡上,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1与坝内虹吸管身5-2相连,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1固定在上游镇墩7-1上,坝内虹吸管身5-2与虹吸管身5-3相连,坝内虹吸管身5-2坝顶下游处与注水管带阀6相连,注水管带阀6注水并关闭形成虹吸流,打开注水管带阀6破坏虹吸流自动关闭分洪,注水管6-1与水龙带夹阀6-2连接,夹住水龙带就起到阀门作用,虹吸管身5-3露天布置在堤坝1下游坡上,虹吸管身5-3末端布置在下游镇墩7-2上,虹吸管身5-3末端安装下游输水带夹阀8,夹住输水带就起到闸阀作用,虹吸管身5-3下游与输水带夹阀8相连,输水带夹阀8与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连接,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输水,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出口布置在人工合成材料护坦10-2上面,人工合成材料护坦10-2首端连接人工合成材料固定体10-1,人工合成材料护坦10-2末端连接绳网桩沙袋消力坎11,绳网桩沙袋消力坎11下游连接人工合成材料海漫10-3,起到底流消能防冲作用。
虹吸管身5群按照堤坝防灾减灾设计理论设计,所述的堤坝防灾减灾设计理论是:在现有设计理论、规范基础上按照泄洪滩地水毁机理增加防灾减灾设计,避免出现灾难性溃堤坝涌浪。把承担分洪的农田视为泄洪滩地,利用其机理遇到不可抗拒的超标准洪水向滩地、农田可控分散分洪。超标准洪水是指超过规范规定的洪水标准或超过工程所能承受的洪水。泄洪滩地水毁机理是:承担渠首部分泄洪流量的泄洪滩地水毁演变过程是在春汛小流量时,滩地会发生冲刷破坏,形成“水打沟”;一旦水打沟形成,水流回淘演变成水打沟向上游快速扩展的“倒牵牛”,水打沟互相连通形成“串沟”;串沟与上下游河道连通,部分河水走此串沟形成“拉口子”,这些形式的滩地破坏,往往发生在小流量,大流量反而安全;串沟进一步发展就变成“割滩改道”,往往夏汛发生“割滩改道”,而春汛很少发生,以上演变可以是一次洪水也可以多次。把上下游水流量关系绘在一张图上,然后把河床底高程、堆石坝、冲沙闸、滩地高程相关因素标注其上,构成渠首泄洪滩地相关因素图,把渠首泄洪滩地相关因素图分四个区域,1区,滩地未行洪,滩地安全,2区,滩地过流但下游河水尚未出槽,此时水流属于自由堰流,滩上水流属于堰上急流,小流量高流速,冲刷破坏力强;3区,下游河水出槽,但下、上游滩上水深比〉=0.8,此时水流属于自由堰流,冲刷破坏力较大;4区,下、上游滩上水深比<0.8,此时属于淹没堰流,相对安全区;K线,同一时刻溃堤坝上下游水位~流量点连线,此时属于堰流,K的斜率小表示溃堤坝瞬间上下游水位差大、流量差大,单宽溃堤坝流量大、流速高,产生较高溃堤坝涌浪,其破坏性大,很高的溃堤坝涌浪会摧毁沿程的渠首、水库、堤防、桥梁、房屋,形成灾难性的溃堤坝涌浪,K的斜率大表示溃堤坝瞬间上下游水位差小、流量差小,单宽溃堤坝流量小、流速低,产生较低溃堤坝涌浪,破坏性较小,甚至是安全的。如果春汛发生在二、三区而此时滩地植被尚未形成,表层松散的冻融土抗冲能力低,就会发生“水打沟、串沟、拉口子”,但此时滩地尚未完全融化,所以不会轻易改道,如果夏汛发生在二、三区时间长,一旦拉口子就会演变成“割滩改道”。
虹吸管身5下游出口高程低于上游进口高程,高差大于该段管道水头损失,保证形成虹吸流。
虹吸管身5、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内腔直径、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4*Q/(π*µ c *n*(2*g*H 0 ) 1/2 )) 1/2 式一
µ c =1/(1+λ*l/d+∑ζ) 1/2 式二
H 0 =H+0.5*α*v 0 2 /g 式三
式中:d——为虹吸管身5、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内腔直径,m;Q——为分洪点的分洪管流量,m3/s;π——为圆周率;µ c ——为虹吸管身5、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流量系数;n——为分洪管的虹吸管身5、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数量;g——重力加速度,m2/s;H 0 、H——分别为不包括行近流速水头和包括行近流速水头的作用水头;λ——为虹吸管身5、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沿程阻力系数;l——为虹吸管身5、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计算段长度,m;∑ζ——为虹吸管身5、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计算段中总损失系数之和;α——为动能修正系数;v 0 ——为行近流速,m/s。
人工合成材料海漫10-3长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L=A+mT 式四
T=(0.66*q*(2*α 0 -z/h) 1/2 )/((r s /r-1)*g*d) 1/2 *(h/d)-h t 式五
式中:L——为堤坝后人工合成材料海漫10-3长度,m;A——为安全加长,m;m——为允许冲刷坑后坡边坡系数;T——为冲坑深,m;q——为人工合成材料海漫10-3出口单宽流量,m3/s.m;α 0 ——为消力坎末端的流速分布的动能修正系数;z——为速流分布最大流速的位置高度,m;h——为人工合成材料海漫10-3出口水深,m;h t ——为分洪处下游水深,m;r s ,r——分别是床沙和水的容重,KN/cm3d——为d 50 的床沙粒径;cm。
当洪水越过预定水位进入防汛时,先安装拦污栅2、上游拍门3、蝴蝶阀4,水位达到相应警戒水位时,安装水龙带6、输水带夹阀8、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所述刚体骨架为钢筋铁丝网、钢筋绳网或塑料铁丝网构成输水带管状支撑骨架,所述人工合成材料为帆布衬胶、不透水布、厚塑料薄膜或复合土工膜)、人工合成材料海漫10-3及绳网桩沙袋消力坎11。当水位达到堤坝分洪预案水位或者堤防下游出现险情需要上游分洪降低水位时,关闭输水带夹阀8,打开水龙带夹阀6-2,通过水龙带夹阀6-2注水,上游蝴蝶阀自动关闭,注满水后,绑扎关闭注水管带阀门6,拉起拍门3,打开下游输水带夹阀8进行分洪,分洪时有人值守。遇到异常情况及时打开注水管带阀门6阻断虹吸流,停止分洪,当水位超过虹吸管内顶部非虹吸流需要停止分洪时,可以关闭拍门3。当水位降落,拍门开度也减少,来流量达到安全时,打开注水管带阀门6,蝴蝶闸门4自动关闭。
汛期过后取下拦污栅2、输水带夹阀8、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人工合成材料海漫(10-3)及动态浮体出口11,锁定上游拍门3。如向农田分洪形成冲坑采用吹填恢复耕地。如果分洪管身5-2采用Pe、Pvc或Pp化工管,分洪管身5的进出口应封堵防止分洪管身5-2受紫外线照射老化。
实施例2:抗洪抢险临时分洪时,采用Pe、Pvc、Pp管作为虹吸管身5,铁丝网绑在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1进口端作为拦污栅2,其它同上。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其特征在于它具有至少2个以上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单元,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单元并列排放并共用人工合成材料消能防冲(10),每个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单元它包括拦污栅(2)、上游拍门(3)、虹吸管身(5)、注水管带阀(6)、下游输水带夹阀(8)、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人工合成材料消能防冲(10)、绳网桩沙袋消力坎(11),所述拦污栅(2)安装在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1)进口外侧,所述上游拍门(3)安装在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1)进口外侧,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1)内侧安装蝴蝶阀(4),所述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1)露天布置在堤坝(1)上游坡上,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1)与坝内水平段虹吸管身(5-2)相连,上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1)固定在上游镇墩(7-1)上,坝内水平段虹吸管身(5-2)与下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3)相连,坝内水平段虹吸管身(5-2)坝顶下游处与注水管带阀(6)相连,坝内水平段虹吸管身(5-2)坝顶下游处与注水管(6-1)相连,注水管(6-1)与水龙带夹阀(6-2)连接,所述下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3)露天布置在堤坝(1)下游坡上,下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3)末端布置在下游镇墩(7-2)上,下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3)末端安装下游输水带夹阀(8),下游倾斜段虹吸管身(5-3)下游与输水带夹阀(8)相连,所述输水带夹阀(8)与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相连,所述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出口布置在人工合成材料护坦(10-2)上面,所述人工合成材料护坦(10-2)首端连接人工合成材料固定体(10-1),所述人工合成材料护坦(10-2)末端连接绳网桩沙袋消力坎(11),所述绳网桩沙袋消力坎(11)下游连接人工合成材料海漫(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其特征在于:虹吸管身(5)按照堤坝防灾减灾设计理论设计,所述的堤坝防灾减灾设计理论是:在现有设计理论、规范基础上按照泄洪滩地水毁机理增加防灾减灾设计,避免出现灾难性溃堤坝涌浪; 把承担分洪的农田视为泄洪滩地,利用其机理遇到不可抗拒的超标准洪水向滩地、农田可控分散分洪; 所述的超标准洪水是指超过规范规定的洪水标准或超过工程所能承受的洪水; 所述的泄洪滩地水毁机理是:承担渠首部分泄洪流量的泄洪滩地水毁演变过程是在春汛小流量时,滩地会发生冲刷破坏,形成“水打沟”;一旦水打沟形成,水流回淘演变成水打沟向上游快速扩展的“倒牵牛”,水打沟互相连通形成“串沟”;串沟与上下游河道连通,部分河水走此串沟形成“拉口子”,这些形式的滩地破坏,往往发生在小流量,大流量反而安全;串沟进一步发展就变成“割滩改道”,往往夏汛发生“割滩改道”,而春汛很少发生,以上演变可以是一次洪水也可以多次; 把上下游水流量关系绘在一张图上,然后把河床底高程、堆石坝、冲沙闸、滩地高程相关因素标注其上,构成渠首泄洪滩地相关因素图,把渠首泄洪滩地相关因素图分四个区域,1区,滩地未行洪,滩地安全,2区,滩地过流但下游河水尚未出槽,此时水流属于自由堰流,滩上水流属于堰上急流,小流量高流速,冲刷破坏力强;3区,下游河水出槽,下、上游滩上水深比〉=0.8,此时水流属于自由堰流,冲刷破坏力较大;4区,下、上游滩上水深比<0.8,此时属于淹没堰流,相对安全区;K线,同一时刻溃堤坝上下游水位~流量点连线,此时属于堰流,K的斜率小表示溃堤坝瞬间上下游水位差大、流量差大,单宽溃堤坝流量大、流速高,产生较高溃堤坝涌浪,其破坏性大,很高的溃堤坝涌浪会摧毁沿程的渠首、水库、堤防、桥梁、房屋,形成灾难性的溃堤坝涌浪,K的斜率大表示溃堤坝瞬间上下游水位差小、流量差小,单宽溃堤坝流量小、流速低,产生较低溃堤坝涌浪,破坏性较小,甚至是安全的; 如果春汛发生在二、三区而此时滩地植被尚未形成,表层松散的冻融土抗冲能力低,就会发生“水打沟、串沟、拉口子”,但此时滩地尚未完全融化,所以不会轻易改道,如果夏汛发生在二、三区时间长,一旦拉口子就会演变成“割滩改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其特征在于:虹吸管身(5)下游出口高程低于上游进口高程,高差大于该段管道水头损失,保证形成虹吸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身(5)、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内腔直径、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4*Q/(π*µc*n*(2*g*H0)1/2))1/2 式一
µc =1/(1+λ*l/d+∑ζ)1/2 式二
H0=H+0.5*α*v0 2/g 式三
式中:d——为虹吸管身(5)、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内腔直径,m;Q——为分洪点的分洪管流量,m3/s;π——为圆周率;µc——为虹吸管身(5)、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流量系数;n——为分洪管的虹吸管身(5)、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数量;g——重力加速度,m2/s;H0、H——分别为不包括行近流速水头和包括行近流速水头的作用水头;λ——为虹吸管身(5)、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沿程阻力系数;l——为虹吸管身(5)、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计算段长度,m;∑ζ——为虹吸管身(5)、刚体骨架人工合成材料的输水带(9)计算段中总损失系数之和;α——为动能修正系数;v0——为行近流速,m/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其特征在于:人工合成材料海漫(10-3)长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L=A+mT 式四
T=(0.66*q*(2*α0-z/h)1/2)/((rs/r-1)*g*d)1/2*(h/d)-ht 式五
式中:L——为堤坝后人工合成材料海漫(10-3)长度,m;A——为安全加长,m;m——为允许冲刷坑后坡边坡系数;T——为冲坑深度,m;q——为人工合成材料海漫(10-3)出口单宽流量,m3/s.m;α0——为消力坎末端的流速分布的动能修正系数;z——为速流分布最大流速的位置高度,m;h——为人工合成材料海漫(10-3)出口水深,m;ht——为分洪处下游水深,m;rs,r——分别是床沙和水的容重,KN/cm3;d——为d50的床沙粒径;cm。
CN201610105834.8A 2016-02-26 2016-02-26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352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5834.8A CN105735208B (zh) 2016-02-26 2016-02-26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5834.8A CN105735208B (zh) 2016-02-26 2016-02-26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5208A CN105735208A (zh) 2016-07-06
CN105735208B true CN105735208B (zh) 2017-08-04

Family

ID=56248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0583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35208B (zh) 2016-02-26 2016-02-26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352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9624A (zh) * 2018-06-14 2018-09-28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通道异尺寸倒虹吸
CN109060297B (zh) * 2018-09-24 2020-02-04 天津大学 变气压环境下坝工泄流冲击区涌浪模型试验方法
CN109083089B (zh) * 2018-09-28 2020-05-08 于文堂 一种堤坝溃口进占方法
CN109826165B (zh) * 2019-04-03 2024-02-2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泄洪用砂砾清理系统
CN110042808B (zh) * 2019-05-15 2023-12-05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安装在水库斜拉涵上的输水管道
CN110378024B (zh) * 2019-07-22 2020-11-06 四川大学 利用虹吸式施工导流管制造河道干地施工条件的方法
CN111827218B (zh) * 2020-06-07 2022-01-11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高寒地区大坝的生态泄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55169C1 (ru) * 2004-02-16 2005-06-27 ФГОУ ВПО "Чуваш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борьбы с овражной эрозией
CN1616770A (zh) * 2004-05-23 2005-05-18 王恩厚 移动式设备引洪淤灌
CN104264639B (zh) * 2014-09-11 2016-04-20 四川大学 底流式梯级消力池消能系统
KR101532276B1 (ko) * 2014-11-18 2015-07-06 계룡환경주식회사 보 상류의 녹조 방지 및 슬러지 방출 시스템
CN204703125U (zh) * 2015-05-06 2015-10-14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蓄洪式生态堤防
CN205475126U (zh) * 2016-02-26 2016-08-17 叶兴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5208A (zh)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35208B (zh)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
CN101736717A (zh) 清淤疏浚治理江河及江心岛建造方法
CN106948310A (zh) 一套根治江河水库淤塞的蓄清排浑除淤系统
CN105696514B (zh) 多级自溃封闭式渠首工程
CN205475127U (zh)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
CN105603942B (zh)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
WO2022016825A1 (zh) 一种喇叭口水袋式阻流坝发电装置
CN205576835U (zh) 土工合成材料防护的多级自溃土质分洪堤坝
CN105603941B (zh) 多级自溃土工合成材料土石非常溢洪道
CN105544455B (zh)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管带
CN205475125U (zh) 多级自溃土工合成材料土石非常溢洪道
CN105672189B (zh) 一种防止超标准洪水堤坝水毁的防灾减灾方法
JP2016503467A (ja) 防波壁機能を有する組立式高さ可変型遮断構造物
CN205475126U (zh)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
CN110894714A (zh) 一种水利工程防护河堤及其防护方法
CN205475064U (zh)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管带
CN105625259B (zh) 土工合成材料防护的多级自溃土质分洪堤坝
CN105568923B (zh) 堤坝超标准洪水的分洪管带群
CN205530103U (zh) 堤坝超标准洪水的分洪管带群
CN205804270U (zh) 多级自溃封闭式渠首工程
CN209397566U (zh) 石笼墙与丁坝群组合的路基防冲加固结构
CN1185387C (zh) 一种增大湖泊防洪库容的方法
CN109487751A (zh) 石笼墙与丁坝群组合的路基防冲加固结构
CN216141979U (zh) 一种水电水利工程边坡的防护结构
Khatua et al. Management of High Flood in Mahanadi & Its Tributaries below Naraj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e Xing

Inventor after: Hu Landong

Inventor after: Biochemical monarch

Inventor after: Zheng Xicai

Inventor after: Wang Xiaoyan

Inventor after: Zhang Xiaodong

Inventor after: Ye Kun

Inventor after: Sun Hongru

Inventor before: Ye Xing

Inventor before: Hu Landong

Inventor before: Biochemical monarch

Inventor before: Zheng Xicai

Inventor before: Yang Hongy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Xiaoy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aodong

Inventor before: Ye Kun

Inventor before: Sun Hongr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5

Address after: 150000 Harbin, Heilongjiang, Nangang District Road, No. 74

Co-patentee after: Harbin A Cheng district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Patentee after: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150000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city Xiangfang District Special Road No. 88 Building 2 unit 12 black Fang Zhouyuan room 2003

Patentee before: Ye X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