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3756A -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3756A
CN105723756A CN201480058666.0A CN201480058666A CN105723756A CN 105723756 A CN105723756 A CN 105723756A CN 201480058666 A CN201480058666 A CN 201480058666A CN 105723756 A CN105723756 A CN 105723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ep
page message
user equipment
wireless
contro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86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3756B (zh
Inventor
于映辉
马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413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6507B/zh
Priority to CN201910041386.3A priority patent/CN109618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23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3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3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37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05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for alerting of incom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3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physical layer [OSI layer 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8Information format or content conversion, e.g. adaptation by the network of the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form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wireless delivery to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H04W68/025Indirect pa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基站首先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其中,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然后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且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并以第一位置标识为依据将寻呼消息承载在对应的目标位置中,最后,基站在与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以完成对用户设备的寻呼。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新设置的物理层帧的寻呼方法,满足了基站对于下行业务的支持且降低了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机器对机器(M2M,Machine to Machine)是机器与机器之间通过无线网络相互传递信息和数据的简称,又被称为机器类型通信,它是移动通信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机器类型通信中,基站可以向空闲状态和连接状态的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发送寻呼消息,该寻呼消息可以用于通知UE系统信息更新以及通知UE接收地震、海啸预警系统(ETWS,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或商业移动告警服务(CMAS,Commercial Mobile Alert Service)等信息。
当前,基站在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的寻呼时刻(PO,Paging Occasion)向UE发送对应的寻呼消息,其中,基站在一个PO内发送的寻呼消息可以包括基站对多个UE的寻呼消息,即多个UE可以共享一个PO,且包括一个或多个PO的无线帧被称为寻呼帧(PF,Paging Frame)。在一个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计算出PF和PO的具体位置后,UE在相应的PO内监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若UE在相应的PO内监测到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P-RNTI,Paging 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UE则根据PDCCH指示的无线承载(RB,Radio Bearer)分配以及调制编码方式从该PO内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上获取相应的寻呼消息。
为了满足M2M系统的低功耗、低复杂性以及深覆盖的需求,一种新的接入技术被引入,且这种新的接入技术的特点是系统宽带非常窄,其中,为了满足M2M低功耗的需求,对该新的接入技术中的物理层帧的帧结构做了新的设置,且新设置的物理层帧由超高帧组成,其中,一个超高帧由2的幂次方个无线超帧组成,一个无线超帧由2的幂次方个无线帧组成,但是对于使用该新设 置的物理层帧的M2M系统,现有技术中没有提供相关的寻呼技术,导致其无法满足对于下行业务的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提供了一种针对新设置的物理层帧的寻呼方法,满足了基站对于下行业务的支持且降低了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耗。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并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所述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承载模块,用于以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依据将所述寻呼消息承载在对应的目标位置中;
输出模块,用于在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所述物理层帧。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所述覆盖范围等级用于表示所述基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程度。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根据公式(1)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且所述公式(1)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其中,SFN表示无线超帧标识,T表示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UE_ID表示用户设 备标识,且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的单位为无线超帧。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
所述确定模块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所述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所述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在(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
所述确定模块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4)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 标识,且所述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的具体方式为:
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不同覆盖范围等级的上行信息的接入性能,并根据所述接入性能选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将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确定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从核心网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所述核心网中存储有所述基站在所述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所述核心网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所述核心网中存储有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所述核心网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还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所述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所述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位置。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寻呼消息包括寻呼消息列表以及消息变更指示,所述寻呼消息 列表包括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或
所述寻呼消息包括至少两个组寻呼列表,以及包括消息变更指示和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的列表标识,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包括该组寻呼列表内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息变更指示包括系统消息变更指示、地震及海啸预警系统变更指示、商业移动告警服务变更指示以及扩展接入禁止参数变更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其中,所述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以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依据将所述寻呼消息承载在对应的目标位置中;
在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所述物理层帧。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所述覆盖范围等级用于表示所述基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程度。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根据公式(1)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且所 述公式(1)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其中,SFN表示无线超帧标识,T表示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UE_ID表示用户设备标识,且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的单位为无线超帧。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
所述处理器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所述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所述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在(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
所述处理器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4)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标识,且所述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的具体方式为:
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不同覆盖范围等级的上行信息的接入性能,并根据所述接入性能选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将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确定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从核心网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所述核心网中存储有所述基站在所述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所述核心网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所述核心网中存储有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所述核心网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还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所述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 指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所述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位置。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寻呼消息包括寻呼消息列表以及消息变更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列表包括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或
所述寻呼消息包括至少两个组寻呼列表,以及包括消息变更指示和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的列表标识,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包括该组寻呼列表内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息变更指示包括系统消息变更指示、地震及海啸预警系统变更指示、商业移动告警服务变更指示以及扩展接入禁止参数变更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物理层帧中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并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所述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输入模块,用于在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所述物理层帧。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物理层帧中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根据公式(1)确定物理层帧中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且所述公式(1)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其中,SFN表示无线超帧标识,T表示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UE_ID表示用户设 备标识,且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的单位为无线超帧。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
所述确定模块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所述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所述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在(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
所述确定模块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4)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 标识,且所述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还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所述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所述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位置。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寻呼消息包括寻呼消息列表以及消息变更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列表包括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或
所述寻呼消息包括至少两个组寻呼列表,以及包括消息变更指示和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的列表标识,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包括该组寻呼列表内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息变更指示包括系统消息变更指示、地震及海啸预警系统变更指示、商业移动告警服务变更指示以及扩展接入禁止参数变更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物理层帧中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其中,所述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在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所述物理层帧。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确定物理层帧中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根据公式(1)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且所述公式(1)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其中,SFN表示无线超帧标识,T表示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UE_ID表示用户设备标识,且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的单位为无线超帧。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
所述处理器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所述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所述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在(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
所述处理器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4)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标识,且所述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还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所述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所述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位置。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所述寻呼消息包括寻呼消息列表以及消息变更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列表包括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或
所述寻呼消息包括至少两个组寻呼列表,以及包括消息变更指示和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的列表标识,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包括该组寻呼列表内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息变更指示包括系统消息变更指示、地震及海啸预警系统变更指示、商业移动告警服务变更指示以及扩展接入禁止参数变更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公开了一种寻呼方法,包括:
基站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其中,所述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所述基站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所述基站以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依据将所述寻呼消息承载在对应的目标位置中;
所述基站在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所述物理层帧。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在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所述物理层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所述覆盖范围等级用于表示所述基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程度。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确定 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公式(1)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且所述公式(1)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其中,SFN表示无线超帧标识,T表示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UE_ID表示用户设备标识,且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的单位为无线超帧。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
所述基站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包括:
所述基站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所述基站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所述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所述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在(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 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
所述基站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包括:
所述基站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所述基站根据公式(4)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标识,且所述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包括:
所述基站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所述基站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不同覆盖范围等级的上行信息的接入性能,并根据所述接入性能选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所述基站将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确定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所述基站从核心网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所述核心网中存储有所述基站在所述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所述核心网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所述核心网中存储有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所述核心网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还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所述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所述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位置。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寻呼消息包括寻呼消息列表以及消息变更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列表包括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或
所述寻呼消息包括至少两个组寻呼列表,以及包括消息变更指示和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的列表标识,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包括该组寻呼列表内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公开了一种寻呼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确定物理层帧中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其中,所述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所述用户设备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所述用户设备在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所述物理层帧。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物理层帧中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公式(1)确定物理层帧中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且所述公式(1)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其中,SFN表示无线超帧标识,T表示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UE_ID表示用户设备标识,且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的单位为无线超帧。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
所述用户设备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所述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所述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在(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
所述用户设备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公式(4)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标识,且所述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还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所述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所述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位置。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寻呼消息包括寻呼消息列表以及消息变更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列表包括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或
所述寻呼消息包括至少两个组寻呼列表,以及包括消息变更指示和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的列表标识,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包括该组寻呼列表内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息变更指示包括系统消息变更指 示、地震及海啸预警系统变更指示、商业移动告警服务变更指示以及扩展接入禁止参数变更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首先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其中,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然后,基站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且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并以第一位置标识为依据将寻呼消息承载在对应的目标位置中,最后,基站在与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以完成对用户设备的寻呼。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新设置的物理层帧的寻呼方法,满足了基站对于下行业务的支持且降低了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寻呼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寻呼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寻呼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物理层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调度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度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调度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寻呼消息的信道映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提供了一种针对新设置的物理层帧的寻呼方法,满足了基站对于下行业务的支持且降低了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耗。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基站100可以包括确定模块101、承载模块102以及输出模块103,其中:
确定模块101用于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并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且第一位置标识可以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物理层帧由超高帧组成,其中,一个超高帧可以包括2的幂次方个无线超帧,一个无线超帧可以包括2的幂次方个无线帧,此外,多个无线帧可以组成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即一个无线超帧也可以包括多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举例来说,新设置的物理层帧的帧结构可以如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物理层帧的帧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一个无线帧由8个时隙组成且每个时隙的时间长度为10ms,一个无线超帧由64个无线帧组成且每个无线超帧的时间长度为5120ms,一个超高帧由4096个无线超帧组成且每个超高帧的时间长度多达5个多小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确定模块101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根据公式(1)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且公式(1)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其中,SFN表示无线超帧标识,T表示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N表示一个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UE_ID表示用户设备标识,且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的单位为无线超帧,其中,“mod”表示模运算,“div”表示整除运算,“*”表示乘积运算,即公式(1)可以描述为:SFN模上T等于T整除N后得到的第一结果与UE_ID模上N后得到的第二结果的乘积。
可选的,基站100也可以根据T、N以及UE_ID之间的对应关系从对应的表格中确定出SFN。
本发明实施例中,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T可以是用户设备特定的周期,也可以是基站100默认的周期,且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T的单位为无线超帧,即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T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2,4,8,16,32,64,128,256,1024,2048,4096}个无线超帧,或者为集合{1,2,4,8,16,32,64,128,256,1024,2048,4096}的任意一个子集个无线超帧,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在实际应用中,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T可以由S1口中的寻呼周期集合、基站100默认的寻呼周期集合、用户设备对时延或功耗的要求共同决定,即当用户设备对时延要求很高时,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T的取值可以是S1口中的寻呼周期集合以及基站100默认的寻呼周期集合中的最小值,当用户设备对功耗要求很高时,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T的取值可以是S1口中的寻呼周期集合以及基站100默认的寻呼周期集合中的最大值,即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T的取值可以为核心网下发的寻呼周期集合与基站100默认的寻呼周期集合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且确定模块101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可以为:
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 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2)
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3)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其中,“mod”表示模运算,“/”表示除运算,即公式(2)可以描述为:I_S1等于UE_ID除以Y并向下取整后得到的结果模上Nsi,且公式(3)可以描述为:UE_ID除以Y并向下取整后得到的第一结果模上R_class_worst除以R_class_i后得到的第二结果,且当Y=1时,公式(2)可以简化为:
I_S1=UE_ID mod Nsi
可选的,基站100也可以根据UE_ID、Y以及Nsi之间的对应关系从对应的表格中确定出I_S1,基站100还可以根据UE_ID、Y、Nsw、R_class_worst以及R_class_i之间的对应关系从对应的表格中确定出I_S1,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且确定模块101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可以为:
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4)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标识,且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4)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 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其中,“mod”表示模运算,“/”表示除运算,即公式(4)可以描述为:I_S2等于UE_ID除以Y并向下取整后得到的结果模上Nsi,且当Y=1时,公式(4)可以简化为:
I_S1=UE_ID mod Nsi
可选的,基站100也可以根据UE_ID、Y以及Nsi之间的对应关系从对应的表格中确定出I_S2
承载模块102用于以第一位置标识为依据将寻呼消息承载在对应的目标位置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确定模块101确定出的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目标位置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当确定模块101确定出的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目标位置为无线帧标识对应的无线帧。
本发明实施例中,承载模块102可以将寻呼消息承载在物理层帧的某一无线超帧中的某一无线帧中以获取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也可以将寻呼消息承载在物理层帧的某一无线超帧中的某一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以获取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寻呼消息可以包括寻呼消息列表以及消息变更指示,其中,寻呼消息列表包括基站100需要寻呼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每个用户设备的寻呼域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即寻呼消息可以包括基站100对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且寻呼域包括分组交换域或电路交换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寻呼消息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组寻呼列表,以及包括消息变更指示和每个组寻呼列表的列表标识,每个组寻呼列表包括该组寻呼列表内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消息变更指示可以包括系统消息变更指示、地震及海啸预警系统变更指示、商业移动告警服务变更指示以及扩展接入禁止参数变更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可以包括用于承载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即确定模块101在确定出无线超帧以及该无线超帧中用于承载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后,承载模块102直接将寻呼消息承载在该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可以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以及用于承载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其中,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承载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位置。可选的,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还可以承载有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寻呼消息。本发明实施例中,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是协议中定义的长度为从1bit到20bit,甚至更大bit的固定值,且第二位置标识可以通过寻呼信道标识(如寻呼信道号等)、起始传输时间以及传输时长确定,也可以通过传输资源大小确定,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可以包括固定下行控制信息部分以及可变下行控制信息部分,且可变下行控制信息部分的长度可以由基站100寻呼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决定,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寻呼消息在数据部分中的第二位置标识既可以承载在固定下行控制信息部分,又可以承载在可变下行控制信息部分,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输出模块103用于在与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
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出模块103在与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以完成基站100对用户设备的寻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确定模块101还可以用于确定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其中,覆盖范围等级用于表示基站100对用户设备的覆盖程度。
可选的,确定模块101确定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的具体方式可以为:
从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中获取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检测用户设备在不同覆盖范围等级的上行信息的接入性能,并选取最大接入性能对应的覆盖范围等级作为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将基站100中存储的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确定为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从核心网获取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其中,核心网中存储有基站100在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核心网发送的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核心网中存储有用户设备在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核心网发送的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新设置的物理层帧的寻呼方法,满足了基站对于下行业务的支持且降低了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耗。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基站200可以包括存储器201和处理器202,其中,存储器201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202用于调用存储器20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其中,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以第一位置标识为依据将寻呼消息承载在对应的目标位置中;
在与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202用于调用存储器20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覆盖范围等级用于表示基站200对用户设备的覆盖程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202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根据公式(1)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且公式(1)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其中,SFN表示无线超帧标识,T表示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N表示一个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UE_ID表示用户设备标识,且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的单位为无线超帧。
可选的,当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且处理器202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在(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
可选的,当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且处理器202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4)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标识,且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202确定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的具体方式可以为:
从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中获取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检测用户设备在不同覆盖范围等级的上行信息的接入性能,并选取最大接入性能对应的覆盖范围等级作为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将基站100中存储的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确定为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从核心网获取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其中,核心网中存储有基站100在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核心网发送的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核心网中存储有用户设备在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核心网发送的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
可选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可以包括用于承载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
可选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还可以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承载有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寻呼消息,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位置。
可选的,寻呼消息可以包括寻呼消息列表以及消息变更指示,其中,寻呼消息列表包括每个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每个用户设备的寻呼域且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可选的,寻呼消息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组寻呼列表,以及包括消息变更指示和每个组寻呼列表的列表标识,其中,每个组寻呼列表包括该组寻呼列表内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寻呼域且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可选的,消息变更指示可以包括系统消息变更指示、地震及海啸预警系统变更指示、商业移动告警服务变更指示以及扩展接入禁止参数变更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新设置的物理层帧的寻呼方法,满足了基站对于下行业务的支持且降低了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耗。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用户设备300可以包括确定模块301以及接收模块302,其中:
确定模块301用于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300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并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且第一位置标识可以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确定模块301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300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的具体方式可以为:
根据公式(1)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300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且公式(1)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其中,SFN表示无线超帧标识,T表示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N表示一个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UE_ID表示用户设备标识,且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的单位为无线超帧,其中,“mod”表示模运算,“div”表示整除运算,“*”表示乘积运算,即公式(1)可以描述为:SFN模上T等于T整除N后得到的第一结果与UE_ID模上N后得到的第二结果的乘积。
可选的,用户设备300也可以根据T、N以及UE_ID之间的对应关系从对应的表格中确定出SFN。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且确定模块301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可以为:
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2)
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3)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其中,“mod”表示模运算,“/”表示除运算,即公式(2)可以描述为:I_S1等于UE_ID除以Y并向下取整后得到的结果模上Nsi,且公式(3)可以描述为:UE_ID除以Y并向下取整后得到的第一结果模上R_class_worst除以R_class_i后得到的第二结果。
可选的,用户设备300也可以根据UE_ID、Y以及Nsi之间的对应关系从对应的表格中确定出I_S1,用户设备300还可以根据UE_ID、Y、Nsw、R_class_worst以及R_class_i之间的对应关系从对应的表格中确定出I_S1,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且确定模块301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可以为:
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4)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标识,且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4)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其中,“mod”表示模运算,“/”表 示除运算,即公式(4)可以描述为:I_S2等于UE_ID除以Y并向下取整后得到的结果模上Nsi
可选的,用户设备300也可以根据UE_ID、Y以及Nsi之间的对应关系从对应的表格中确定出I_S2
输入模块302用于在与用户设备300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
可选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可以包括用于承载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
可选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还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承载有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寻呼消息,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寻呼消息可以包括寻呼消息列表以及消息变更指示,寻呼消息列表包括每个用户设备300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每个用户设备300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300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寻呼消息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组寻呼列表,以及包括消息变更指示和每个组寻呼列表的列表标识,每个组寻呼列表包括该组寻呼列表内用户设备300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300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消息变更指示可以包括系统消息变更指示、地震及海啸预警系统变更指示、商业移动告警服务变更指示以及扩展接入禁止参数变更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新设置的物理层帧的寻呼方法,满足了基站对于下行业务的支持且降低了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耗。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用户设备400可以包括存储器401和处理器402,其中,存储器401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402用于调用存储器40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400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其中,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在与用户设备400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402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400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根据公式(1)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400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且公式(1)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其中,SFN表示无线超帧标识,T表示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N表示一个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UE_ID表示用户设备标识,且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的单位为无线超帧。
可选的,当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且处理器402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在(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 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
可选的,当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且处理器402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4)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标识,且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可以包括用于承载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息间隔还可以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承载有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寻呼消息,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寻呼消息可以包括寻呼消息列表以及消息变更指示,其中,寻呼消息列表包括每个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每个用户设备的寻呼域且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寻呼消息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组寻呼列表,以及包括消息变更指示和每个组寻呼列表的列表标识,其中,每个组寻呼列表包括该组寻呼列表内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寻呼域且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可选的,消息变更指示可以包括系统消息变更指示、地震及海啸预警系统变更指示、商业移动告警服务变更指示以及扩展接入禁止参数变更指示中的至 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新设置的物理层帧的寻呼方法,满足了基站对于下行业务的支持且降低了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耗。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寻呼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如图5所示的方法可以由如图1或如图2所示的基站来实现。如图5所示,该寻呼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01、基站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物理层帧由超高帧组成,其中,一个超高帧可以包括2的幂次方个无线超帧,一个无线超帧可以包括2的幂次方个无线帧,此外,多个无线帧可以组成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即一个无线超帧也可以包括多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举例来说,新设置的物理层帧的帧结构可以如图8所示,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物理层帧的帧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一个无线帧由8个时隙组成且每个时隙的时间长度为10ms,一个无线超帧由64个无线帧组成且每个无线超帧的时间长度为5120ms,一个超高帧由4096个无线超帧组成且每个超高帧的时间长度多达5个多小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基站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的具体方式可以为:
基站根据公式(1)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且该公式(1)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1)
其中,SFN表示无线超帧标识,T表示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N表示一个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UE_ID表示用户设备标识,且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的单位为无线超帧,其中,“mod”表示模运算,“div”表示整除运算,“*”表示乘积运算,即公式(1)可以描述为:SFN模上T 等于T整除N后得到的第一结果与UE_ID模上N后得到的第二结果的乘积。
本发明实施例中,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T可以是用户设备特定的周期,也可以是基站默认的周期,且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T的单位为无线超帧,即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T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2,4,8,16,32,64,128,256,1024,2048,4096}个无线超帧,或者为集合{1,2,4,8,16,32,64,128,256,1024,2048,4096}的任意一个子集个无线超帧,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在实际应用中,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T可以由S1口中的寻呼周期集合、基站默认的寻呼周期集合、用户设备对时延或功耗的要求共同决定,即当用户设备对时延要求很高时,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T的取值可以是S1口中的寻呼周期集合以及基站默认的寻呼周期集合中的最小值,当用户设备对功耗要求很高时,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T的取值可以是S1口中的寻呼周期集合以及基站默认的寻呼周期集合中的最大值,即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T的取值可以为核心网下发的寻呼周期集合与基站默认的寻呼周期集合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标识UE_ID可以为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也可以是临时识别码(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全球唯一临时UE标识(GUTI,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UE Identity)以及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中的任意一个模上一个正整数,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N的取值范围取决于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T的取值范围,且N的取值范围为{T,T/2,…T/X}的任意一个子集或全集,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其中,X为正整数且T/X表示X个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有一个无线超帧于承载寻呼消息,且T/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S502、基站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 标位置,且第一位置标识可以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且基站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可以包括:
基站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基站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2)
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3)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其中,“mod”表示模运算,“/”表示除运算,即公式(2)可以描述为:I_S1等于UE_ID除以Y并向下取整后得到的结果模上Nsi,且公式(3)可以描述为:UE_ID除以Y并向下取整后得到的第一结果模上R_class_worst除以R_class_i后得到的第二结果。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且基站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可以包括:
基站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基站根据公式(4)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标识,且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4)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其中,“mod”表示模运算,“/”表示除运算,即公式(4)可以描述为:I_S2等于UE_ID除以Y并向下取整后得到的结果模上Nsi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即当基站将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承载在无线帧中时,基站可以预先在一个无线超帧内设置一些固定位置的无线帧以作为承载寻呼消息的无线帧,且该一些固定位置的无线帧的无线帧标识可以形成一个固定无线帧标识集合,公式(4)计算出来的无线帧标识I_S2的值为上述固定无线帧标识集合的子集。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基站针对不同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消息的能力不同,因此,对于与覆盖程度较好的用户设备对应的寻呼信道,为了降低每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寻呼负荷,基站在更多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上发送寻呼消息,而对于与覆盖程度较差的用户设备对应的寻呼信道,由于基站需要多次在对应寻呼信道发送寻呼消息,这导致了基站发送寻呼消息的效率很低,因此,基站为不同覆盖范围等级的寻呼信道设置不同的承载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即与覆盖范围等级为i寻呼信道设置的承载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为Nsi,且i的取值为0表示正常覆盖范围等级,i的取值大于0表示扩展覆盖范围等级,且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Nsi的取值范围可以如下所示:
当i=0时,Ns0的取值范围为{1,2,4,…DCI interval_class imax/DCI interval_class 0}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值,其中,DCI interval_class0表示与覆盖范围等级为0的寻呼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长度(又称下行控制信息调度周期),DCI interval_class imax为与覆盖范围等级为最大值imax的寻呼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长度,且DCI interval_class imax可以是基站预先设置好的固定值,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当0<i<imax时,Nsi的取值范围为{1,2,4,…DCI interval_class imax/DCI interval_class i}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值,其中,DCI interval_class i表示与覆盖范 围等级为i的寻呼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长度。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Nsi的取值范围可以如下所示:
当0=<i<imax时,Nsi的取值范围为{1,2,4,…R_class_worst/R_class_i}*Nsw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值,其中,Nsw表示在一个无线超帧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imax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imax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围等级为i(i<imax)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
此外,多个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可以共享一个寻呼信道,即该被共享的寻呼信道对应多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长度,则该被共享的寻呼信道中用于承载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mix的取值范围为{1,2,…L},其中,L表示该被共享的寻呼信道中每个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之和,且与Nmix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对应的寻呼位置可以以位图文件(Bitmap)的形式体现,也可以以协议规定的其它形式体现,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以与Nmix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对应的寻呼位置以位图文件的形式体现为例,假设共享一个寻呼信道的覆盖范围等级分别为覆盖范围等级0(正常覆盖范围等级),覆盖范围等级1及覆盖范围等级2(最大覆盖范围等级),且覆盖范围等级2的DCI interval_class i2是正常覆盖范围等级DCI interval_class 0的32倍,覆盖范围等级1的DCI interval_class i1是正常覆盖范围等级DCI interval_class 0的4倍,且使用“1”来指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寻呼消息,则具体的位图文件设计如下:
一、覆盖范围等级2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对应的寻呼位置的位图是:1000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二、该被共享的寻呼信道中针对覆盖范围等级1的用户设备的最大寻呼次数为8。当寻呼次数为8时,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对应的寻呼位置的位图是:1000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当寻呼次数为5时,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对 应的寻呼位置的位图是:1000 0000 0000 1000 0000 1000 1000 1000。
三、该被共享的寻呼信道中针对覆盖范围等级0的用户设备的最大寻呼次数为32。当寻呼次数为32时,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对应的寻呼位置的位图是:1111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当寻呼次数为18时,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对应的寻呼位置的位图是:1100 1011 1110 0000 1100 1010 1100 1111。
假设基站用3*32bit=96bit来表示该被共享的寻呼信道上的寻呼配置,则以上述三种位图示例为例,若该被共享的寻呼信道中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0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个数为18,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1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个数为5且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2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个数为1时,则该被共享的寻呼信道中用于承载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mix为22。
本发明实施例中,假设新设置的物理层帧的帧结构如图8所示,则下行控制信息间隔长度(又称下行控制信息调度周期,且其单位为无线帧)的取值范围可以为{80ms,160ms,320ms,640ms,1280ms,2048ms,2560ms,5120ms}集合的全集或任意一个子集,且当正常覆盖范围等级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长度为上述集合中的子集时,扩展覆盖范围等级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长度的取值范围为{80ms,160ms,320ms,640ms,1280ms,2048ms,2560ms,5120ms}*{1,2,3,4…64}的任意一个子集。
S503、基站以第一位置标识为依据将寻呼消息承载在对应的目标位置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步骤S502中的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目标位置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当步骤S502中的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目标位置为无线帧标识对应的无线帧,即基站可以将寻呼消息承载在物理层帧的某一无线超帧中的某一无线帧中以获取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也可以将寻呼消息承载在物理层帧的某一无线超帧中的某一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以获取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寻呼消息可以包括寻呼消息 列表以及消息变更指示,其中,寻呼消息列表包括基站需要寻呼的每个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每个用户设备的寻呼域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即寻呼消息可以包括基站对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且寻呼域包括分组交换域或电路交换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寻呼消息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组寻呼列表,以及包括消息变更指示和每个组寻呼列表的列表标识,每个组寻呼列表包括该组寻呼列表内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消息变更指示可以包括系统消息变更指示、地震及海啸预警系统变更指示、商业移动告警服务变更指示以及扩展接入禁止参数变更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可以包括用于承载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即基站在确定出无线超帧以及该无线超帧中用于承载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后,基站直接将寻呼消息承载在该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举例来说,如图9所示,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调度示意图,如图9所示,无论在正常覆盖范围等级下还是在扩展覆盖范围等级下,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只包括用于承载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可以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以及用于承载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其中,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承载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位置。可选的,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还可以承载有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寻呼消息。本发明实施例中,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是协议中定义的长度为从1bit到20bit,甚至更大bit的固定值,且第二位置标识可以通过寻呼信道标识(如寻呼信道号等)、起始传输时间以及传输时长确定,也可以通过传输资源大小确定,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可以包括固定下行控制信息 部分以及可变下行控制信息部分,且可变下行控制信息部分的长度可以由基站寻呼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决定,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寻呼消息在数据部分中的第二位置标识既可以承载在固定下行控制信息部分,又可以承载在可变下行控制信息部分,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举例来说,假设基站基于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度示意图如图10所示,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度示意图,图10包括正常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下行控制信息调度以及扩展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下行控制信息调度,如图10所示,在正常覆盖范围等级下,无线超帧M包括64个无线帧,且每4个无线帧组成一个包括固定下行控制信息部分、可变下行控制信息部分以及数据部分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其长度为320ms),其中,固定下行控制信息部分的长度为60ms且在固定下行控制信息部分承载有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在扩展覆盖范围等级下,无线超帧M包括64个无线帧,且该64个无线帧组成了包括固定下行控制信息部分、可变下行控制信息部分以及数据部分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其长度为5120ms),其中,固定下行控制信息部分的长度为960ms且在固定下行控制信息部分承载有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
针对图10所示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度示意图,如图11所示,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调度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数据部分承载寻呼消息,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的固定下行控制信息部分可以包括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可选的,该固定下行控制信息部分还可以包括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S504、基站在与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在与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以完成对用户设备的寻呼。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预先确定好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且基站确定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的方式可以包括:
基站从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中获取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基站检测用户设备在不同覆盖范围等级的上行信息的接入性能,并选取最大接入性能对应的覆盖范围等级作为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基站将基站中存储的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确定为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基站从核心网获取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其中,核心网中存储有基站在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核心网发送的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核心网中存储有用户设备在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核心网发送的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基站可以保留连接状态时的上下文,即基站能够根据保留的上下文获取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基站也可以只保留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覆盖范围等级,基站还可以将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发送给核心网,以使核心网存储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且基站可以通过与核心网中的移动管理实体(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之间的上行信令向核心网传递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当基站需要向用户设备发送寻呼消息时,核心网中的MME向基站发送寻呼消息,基站从MME发送的寻呼消息中获取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且核心网可以通过与基站之间的下行信令向基站发送包括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的寻呼消息。
可选的,核心网可以通过新定义的下行信令或信息要素(IE,Infromation Element)来传递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且新定义的下行信令或信息要素包括在MME向基站发送的寻呼消息中。
举例来说,假设基站通过用户设备上下文释放完成(UE CONTEXT RELEASE COMPLETE)消息中新增的一个IE来指示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则该用户设备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可以如下表1所示:
表1 用户设备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
其中,Coverage Class为用户设备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中新增的IE,且用于表示覆盖范围等级,XXXX表示与用户设备对应的具体的覆盖范围等级的值。
举例来说,假设MME在向基站下发的寻呼消息中增加一个IE来表示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则MME向基站下发的寻呼消息可以如表2所示:
表2 MME向基站下发的一种寻呼消息
其中,Coverage Class为MME在向基站发送的寻呼消息中新增的IE,且用于表示覆盖范围等级,XXXX表示与用户设备对应的具体的覆盖范围等级的值。
举例来说,若MME重用现有的IE向基站发送指示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的寻呼消息,则MME向基站下发的寻呼消息可以如表3所示:
表3 MME向基站下发的另一种寻呼消息
其中,Paging Priority表示寻呼优先级,针对表3,MME对Paging Priority作了新的解释,即越高的寻呼优先级对应越小的覆盖范围等级,如最高寻呼优先级对应正常覆盖范围等级。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M2M系统中,寻呼消息是在寻呼控制信道PCCH的逻辑信道上发送的,该PCCH的逻辑信道映射到寻呼信道PCH上,该PCH的传输信道映射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物理信道上,且逻辑信道、传输信道以及物理信道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如图12所示,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寻呼消息的信道映射关系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首先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其中,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然后,基站 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且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并以第一位置标识为依据将寻呼消息承载在对应的目标位置中,最后,基站在与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以完成对用户设备的寻呼。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新设置的物理层帧的寻呼方法,满足了基站对于下行业务的支持且降低了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耗。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寻呼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如图6所示的方法可以由如图1或如图2所示的基站来实现。如图6所示,该寻呼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601、基站确定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基站确定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的方式可以包括:
基站从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中获取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基站检测用户设备在不同覆盖范围等级的上行信息的接入性能,并选取最大接入性能对应的覆盖范围等级作为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基站将基站中存储的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确定为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基站从核心网获取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其中,核心网中存储有基站在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核心网发送的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核心网中存储有用户设备在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核心网发送的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
S602、基站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S603、基站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 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且第一位置标识可以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当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
S604、基站以第一位置标识为依据将寻呼消息承载在对应的目标位置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将寻呼消息承载在物理层帧的某一无线超帧中的某一无线帧中以获取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也可以将寻呼消息承载在物理层帧的某一无线超帧中的某一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以获取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S605、基站在与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步骤S603中的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目标位置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当步骤S603中的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目标位置为无线帧标识对应的无线帧,即基站可以将寻呼消息承载在物理层帧的某一无线超帧中的某一无线帧中以获取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也可以将寻呼消息承载在物理层帧的某一无线超帧中的某一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以获取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首先确定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以及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其中,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然后,基站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且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并以第一位置标识为依据将寻呼消息承载在对应的目标位置中,最后,基站在与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 层帧,以完成对用户设备的寻呼。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新设置的物理层帧的寻呼方法,满足了基站对于下行业务的支持且降低了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耗。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寻呼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如图7所示的方法可以由如图3或如图4所示的用户设备来实现。如图7所示,该寻呼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701、用户设备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S702、用户设备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且第一位置标识可以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且用户设备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可以包括:
用户设备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用户设备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2)
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3)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 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其中,“mod”表示模运算,“/”表示除运算,即公式(2)可以描述为:I_S1等于UE_ID除以Y并向下取整后得到的结果模上Nsi,且公式(3)可以描述为:UE_ID除以Y并向下取整后得到的第一结果模上R_class_worst除以R_class_i后得到的第二结果。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寻呼消息在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且用户设备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可以包括:
用户设备以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用户设备根据公式(4)确定无线超帧中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标识,且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4)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其中,“mod”表示模运算,“/”表示除运算,即公式(4)可以描述为:I_S2等于UE_ID除以Y并向下取整后得到的结果模上Nsi
S703、用户设备在与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有寻呼消息的物理层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新设置的物理层帧的寻呼方法,满足了基站对于下行业务的支持且降低了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设备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模块,可以通过通用集成电路,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通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54)

  1. 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并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所述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承载模块,用于以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依据将所述寻呼消息承载在对应的目标位置中;
    输出模块,用于在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所述物理层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所述覆盖范围等级用于表示所述基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程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根据公式(1)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且所述公式(1)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其中,SFN表示无线超帧标识,T表示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UE_ID表示用户设备标识,且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的单位为无线超帧。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
    所述确定模块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 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所述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所述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在(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
    所述确定模块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4)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标识,且所述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
  6. 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的具体方式为:
    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不同覆盖范围等级的上行信息的接入性能,并根据所述接入性能选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将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确定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从核心网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所述核心网中存储有所述基站在所述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所述核心网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所述核心网中存储有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所述核心网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还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所述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所述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寻呼消息包括寻呼消息列表以及消息变更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列表包括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或
    所述寻呼消息包括至少两个组寻呼列表,以及包括消息变更指示和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的列表标识,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包括该组寻呼列表内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 同。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变更指示包括系统消息变更指示、地震及海啸预警系统变更指示、商业移动告警服务变更指示以及扩展接入禁止参数变更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11. 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其中,所述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以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依据将所述寻呼消息承载在对应的目标位置中;
    在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所述物理层帧。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所述覆盖范围等级用于表示所述基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程度。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根据公式(1)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且所述公式(1)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其中,SFN表示无线超帧标识,T表示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N表示一 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UE_ID表示用户设备标识,且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的单位为无线超帧。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
    所述处理器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所述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所述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在(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
    所述处理器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4)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标识,且所述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
  16. 根据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的具体方式为:
    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不同覆盖范围等级的上行信息的接入性能,并根据所述接入性能选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将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确定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从核心网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所述核心网中存储有所述基站在所述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所述核心网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所述核心网中存储有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所述核心网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还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所述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所述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位置。
  19.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寻呼消息包括寻呼消息列表以及消息变更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列表包括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或
    所述寻呼消息包括至少两个组寻呼列表,以及包括消息变更指示和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的列表标识,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包括该组寻呼列表内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变更指示包括系统消息变更指示、地震及海啸预警系统变更指示、商业移动告警服务变更指示以及扩展接入禁止参数变更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21. 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物理层帧中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并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所述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输入模块,用于在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所述物理层帧。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物理层帧中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根据公式(1)确定物理层帧中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且所述公式(1)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其中,SFN表示无线超帧标识,T表示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UE_ID表示用户设 备标识,且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的单位为无线超帧。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
    所述确定模块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所述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所述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在(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
  24.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
    所述确定模块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4)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标识,且所述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还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所述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所述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位置。
  27.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寻呼消息包括寻呼消息列表以及消息变更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列表包括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或
    所述寻呼消息包括至少两个组寻呼列表,以及包括消息变更指示和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的列表标识,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包括该组寻呼列表内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变更指示包括系统消息变更指示、地震及海啸预警系统变更指示、商业移动告警服务变更指示以及扩展接入禁止参数变更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29. 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物理层帧中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其中,所述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在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所述物理层帧。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确定物理层帧中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根据公式(1)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且所述公式(1)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其中,SFN表示无线超帧标识,T表示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UE_ID表示用户设备标识,且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的单位为无线超帧。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
    所述处理器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所述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所述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在(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
    所述处理器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具体方式为:
    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根据公式(4)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标识,且所述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
  33.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 隔还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所述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所述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位置。
  35.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寻呼消息包括寻呼消息列表以及消息变更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列表包括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或
    所述寻呼消息包括至少两个组寻呼列表,以及包括消息变更指示和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的列表标识,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包括该组寻呼列表内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变更指示包括系统消息变更指示、地震及海啸预警系统变更指示、商业移动告警服务变更指示以及扩展接入禁止参数变更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37. 一种寻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其中,所述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所述基站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所述基站以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依据将所述寻呼消息承载在对应的目标位置中;
    所述基站在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所述物理层帧。
  38.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所述物理层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所述覆盖范围等级用于表示所述基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程度。
  39. 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公式(1)确定物理层帧中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且所述公式(1)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其中,SFN表示无线超帧标识,T表示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UE_ID表示用户设备标识,且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的单位为无线超帧。
  40.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
    所述基站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包括:
    所述基站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所述基站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所述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所述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在(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
  41.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
    所述基站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包括:
    所述基站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所述基站根据公式(4)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标识,且所述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
  42. 根据权利要求38~4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包括:
    所述基站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中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所述基站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不同覆盖范围等级的上行信息的接入性能,并根据所述接入性能选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所述基站将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确定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
    所述基站从核心网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所述核心网中存储有所述基站在所述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所述核心网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或所述核心网中存储有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用户设备由连接状态转为空闲状态时向所述核心网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
  43.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
  44.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还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所述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所述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位置。
  45.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寻呼消息包括寻呼消息列表以及消息变更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列表包括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或
    所述寻呼消息包括至少两个组寻呼列表,以及包括消息变更指示和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的列表标识,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包括该组寻呼列表内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46.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变更指示包括系统消息变更指示、地震及海啸预警系统变更指示、商业移动告警服务变更指示以及扩展接入禁止参数变更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47. 一种寻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确定物理层帧中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其中,所述无线超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所述用户设备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或无线帧标识;
    所述用户设备在与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范围等级对应的寻呼信道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所述物理层帧。
  48.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物理层帧中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公式(1)确定物理层帧中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超帧标识,且所述公式(1)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其中,SFN表示无线超帧标识,T表示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个数,UE_ID表示用户设备标识,且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的单位为无线超帧。
  49. 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
    所述用户设备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公式(2)或公式(3)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且所述公式(2)为:
    I_S1=floor(UE_ID/Y)mod Nsi
    所述公式(3)为:
    I_S1=floor(UE_ID/Y)mod(Nsw*R_class_worst/R_class_i);
    其中,I_S1表示下行控制信息间隔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Nsw表示在(T div N)内用于承载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下行控制信息间隔的个数,R_class_worst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最大覆盖范围等级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R_class_i表示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发送次数,其中,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T div N)表示一个所述非连续性接收寻呼周期内用于寻呼的无线超帧中相邻两个无线超帧的无线超帧间隔。
  50. 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位置标识为无线帧标识时,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无线超帧中所处的无线帧;
    所述用户设备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一位置标识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以所述无线超帧标识为依据确定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超帧;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公式(4)确定所述无线超帧中所述寻呼消息所处的无线帧的无线帧标识,且所述公式(4)为:
    I_S2=floor(UE_ID/Y)mod Nsi
    其中,I_S2表示无线帧标识,Nsi表示(T div N)内用于承载覆盖范围等级为i的用户设备的寻呼消息的无线帧的个数,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i的取值越小表示覆盖程度越好,Y为大于零的整数。
  51. 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寻呼消息的数据部分。
  52. 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还 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调度部分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的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所述寻呼消息的第二位置标识,所述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间隔中承载有所述寻呼消息,所述第二位置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在所述数据部分的时频资源位置。
  53.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寻呼消息包括寻呼消息列表以及消息变更指示,所述寻呼消息列表包括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或
    所述寻呼消息包括至少两个组寻呼列表,以及包括消息变更指示和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的列表标识,每个所述组寻呼列表包括该组寻呼列表内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以及对应的寻呼域,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不同。
  54.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变更指示包括系统消息变更指示、地震及海啸预警系统变更指示、商业移动告警服务变更指示以及扩展接入禁止参数变更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CN201480058666.0A 2014-10-20 2014-10-20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57237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1385.9A CN109756507B (zh) 2014-10-20 2014-10-20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CN201910041386.3A CN109618310B (zh) 2014-10-20 2014-10-20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88989 WO2016061740A1 (zh) 2014-10-20 2014-10-20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1385.9A Division CN109756507B (zh) 2014-10-20 2014-10-20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CN201910041386.3A Division CN109618310B (zh) 2014-10-20 2014-10-20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3756A true CN105723756A (zh) 2016-06-29
CN105723756B CN105723756B (zh) 2019-02-12

Family

ID=5576003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1385.9A Active CN109756507B (zh) 2014-10-20 2014-10-20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CN201910041386.3A Active CN109618310B (zh) 2014-10-20 2014-10-20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CN201480058666.0A Active CN105723756B (zh) 2014-10-20 2014-10-20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1385.9A Active CN109756507B (zh) 2014-10-20 2014-10-20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CN201910041386.3A Active CN109618310B (zh) 2014-10-20 2014-10-20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9595B2 (zh)
EP (1) EP3200488B1 (zh)
CN (3) CN109756507B (zh)
WO (1) WO201606174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2997A (zh) * 2017-03-17 2018-10-0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寻呼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83687A (zh) * 2017-11-10 2020-05-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5391B (zh) * 2017-01-25 2024-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寻呼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JP7455138B2 (ja) 2019-03-28 2024-03-25 ペキン シャオミ モバイル ソフトウェア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コアページング処理
CN113905406A (zh) * 2020-06-22 2022-01-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0713A (zh) * 2006-04-20 2007-10-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方法及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02256340A (zh) * 2010-05-18 201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闲置模式的终端的方法、先进网元设备及系统
CN103200535A (zh) * 2012-01-10 2013-07-10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组的寻呼方法
WO2013143066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manage paging cycles for machine-to-machine devices
CN103378939A (zh) * 2012-04-28 2013-10-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444248A (zh) * 2011-02-14 2013-12-11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寻呼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4071551A1 (zh) * 2012-11-06 2014-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寻呼ue的方法、基站及u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4205C (zh) * 2004-11-04 200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码分多址系统通信质量的方法
JP2008306384A (ja) * 2007-06-06 2008-12-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2098787B (zh) * 2009-12-10 2014-10-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共享用户的选择与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2857869A (zh) * 2011-06-30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寻呼方法和装置、寻呼消息接收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970750B (zh) * 2012-12-06 2015-06-24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lte系统中的消息寻呼方法、装置和基站
JP6426106B2 (ja) * 2012-12-17 2018-11-2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下りリンク信号受信方法及びユーザ機器、並びに下りリンク信号送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US9204395B2 (en) * 2013-01-15 2015-1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continuous receiv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WO2014182010A1 (en) * 2013-05-06 2014-11-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ffic steer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995967A (zh) * 2013-05-10 2015-10-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扩展寻呼周期下寻呼机会的计算方法和装置
WO2014204285A1 (en) * 2013-06-21 2014-12-24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for enhancing coverage of user equipment and a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4349458B (zh) * 2013-08-08 2019-05-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传输处理方法、通信节点及终端
WO2015111539A1 (ja) * 2014-01-24 2015-07-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アクセス制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1744666B1 (ko) * 2014-01-30 2017-06-08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기지국, m2m(machine-to-machine) 단말, 방법, 및 컴퓨터 가독 매체
KR102257996B1 (ko) * 2014-06-23 2021-05-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계형태통신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999089B2 (en) * 2014-10-09 2018-06-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rame number extension for long discontinuous receive (DRX) cycl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0713A (zh) * 2006-04-20 2007-10-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方法及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02256340A (zh) * 2010-05-18 201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闲置模式的终端的方法、先进网元设备及系统
CN103444248A (zh) * 2011-02-14 2013-12-11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寻呼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3200535A (zh) * 2012-01-10 2013-07-10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组的寻呼方法
WO2013143066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manage paging cycles for machine-to-machine devices
CN103378939A (zh) * 2012-04-28 2013-10-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4071551A1 (zh) * 2012-11-06 2014-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寻呼ue的方法、基站及u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2997A (zh) * 2017-03-17 2018-10-0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寻呼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83687A (zh) * 2017-11-10 2020-05-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6507A (zh) 2019-05-14
WO2016061740A1 (zh) 2016-04-28
EP3200488A1 (en) 2017-08-02
US20170223661A1 (en) 2017-08-03
CN109618310B (zh) 2021-10-22
CN109618310A (zh) 2019-04-12
CN105723756B (zh) 2019-02-12
EP3200488A4 (en) 2017-08-16
US11019595B2 (en) 2021-05-25
EP3200488B1 (en) 2020-04-15
CN109756507B (zh)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74974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а вызова, мобильная станция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радиосвязи
CN104137635B (zh) 一种寻呼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RU2591664C2 (ru) Способ уведомления об информации услуги mbms соседней соты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2970750B (zh) 一种应用于lte系统中的消息寻呼方法、装置和基站
RU2667037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ообщений поискового вызова,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CN110557812B (zh)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857869A (zh) 寻呼方法和装置、寻呼消息接收方法及用户设备
US10536925B2 (en) Paging for massive MTC
CN105723756A (zh) 一种寻呼方法及设备
CN101755475A (zh) 提供空闲模式不连续接收的设备、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4219764A (zh) 寻呼方法、上行数据发送方法、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TWI559711B (zh) Broadcasting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broadcast messages
CN103945503A (zh) 一种网络侧、终端寻呼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87034A (zh) 一种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4038978B (zh) 业务指示信息的发送处理、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040994A (zh) 系统消息更新指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2122944A (ja) セル処理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9587759A (zh) 一种系统信息的更新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4756564A (zh) 一种发送、接收寻呼消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929820A (zh) 网络调度终端、终端响应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12752341A (zh) 一种寻呼检测及指示方法、设备、介质
CN108811156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049553B (zh) 一种寻呼资源的处理方法、寻呼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7995595A (zh) 一种实现NB-IoT多播覆盖增强的方法
US2023008479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