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3749A - 系统、通信节点、以及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系统、通信节点、以及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3749A
CN105723749A CN201380080917.0A CN201380080917A CN105723749A CN 105723749 A CN105723749 A CN 105723749A CN 201380080917 A CN201380080917 A CN 201380080917A CN 105723749 A CN105723749 A CN 105723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tate
sensor node
period
notific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809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3749B (zh
Inventor
大友俊也
山下浩一郎
铃木贵久
山内宏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23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3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3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3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0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filtering, e.g. reduction of information by using priority, element types, position or time
    • H04L41/0622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filtering, e.g. reduction of information by using priority, element types, position or time based on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86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the notification, e.g. enhancement of specific meta-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5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多个传感器节点(102)在同时期分别交替地切换向收集装置(101)发送在本传感器节点(102)中产生了规定的异常的情况下通知产生了异常的异常通知信号的第一状态(St1)、和向通信装置发送与异常通知信号不同的数据信号的第二状态(St2)。传感器节点(102)在第一状态(St1)的期间(I)的各个期间中,在第一状态(St1)的期间(I)所包含的一部分的期间(i)成为接收从多个传感器节点(102)中本传感器节点(102)以外的传感器节点(102)发送的异常通知信号,并转送接收的异常通知信号的第三状态(St3)。传感器节点(102)在第一状态(St1)的期间(I)的各个期间中,在第一状态(St1)的期间(I)所包含的与一部分的期间(i)不同的期间成为不接收异常通知信号的第四状态(St4)。

Description

系统、通信节点、以及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系统、通信节点、以及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传感器网络系统中,已知通过许多的无线的传感器节点来检测设置有传感器节点的区域的环境的变化等。另外,以往,已知有通过基于传感器节点间的多跳通信的中继转送向未直接连接的传感器节点发送数据的技术。
另外,以往,已知有在进行中继转送的情况下,定期地与周边的传感器节点交换是否进行中继处理的信息,在周边没有进行中继处理的节点的情况下作为常时接收功能工作状态,在存在中继终端的情况下作为定期接收期间以外睡眠状态的技术(例如,参照以下专利文献1。)。由此,通过一部分的传感器节点进行汇总处理。
另外,以往,已知为了使消耗电力量减少,而基于邻接节点的睡眠信息、剩余能量信息,而决定成为睡眠状态的期间的技术(例如,参照以下专利文献2。)。
另外,以往,已知在通过多跳通信转送数据的传感器网络中,根据距离基站的距离将终端分组,以恒定周期进行通信时以外为睡眠状态,检测到紧急信息的终端缩短信息发送的周期的技术(例如,参照以下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96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3677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86697号公报
然而,例如在传感器节点进行间歇动作的情况下,为了在休止期间中也通知由传感器节点检测出的异常而在休止期间中启动传感器节点的接收电路,存在消耗电力较多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消耗电力的减少的系统、通信节点、以及切换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包含于分别在同时期交替地切换向通信装置发送在本通信节点中产生了规定的异常的情况下通知产生了上述异常的异常通知信号的第一状态、和向上述通信装置发送与上述异常通知信号不同的数据信号的第二状态的多个通信节点,且在上述第一状态的期间的各个期间中,在上述第一状态的期间所包含的一部分的期间成为接收从上述多个通信节点中本通信节点以外的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述异常通知信号,并转送接收的上述异常通知信号的第三状态,在上述第一状态的期间所包含的与上述一部分的期间不同的期间成为不接收上述异常通知信号的第四状态的系统、通信节点、以及切换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能够实现消耗电力的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系统的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系统例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传感器节点102的硬件构成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传感器节点102的前提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服务器201以及收集装置101的硬件构成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各信号的数据包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各动作中的构成要素的电力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传感器节点102的功能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服务器201的功能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收集装置101的功能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轮换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轮换次数的决定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轮换顺序登记信号的转送例的时序图。
图14是表示跳数和登记的顺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定期测定和监视时间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定期测定后的监视节点的迁移例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传感器节点102进行的信号接收时的处理顺序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传感器节点102进行的定时中断时的处理顺序例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传感器节点102进行的紧急事件产生时的处理顺序例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服务器201进行的处理顺序例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收集装置101进行的处理顺序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系统、通信节点、以及切换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系统的动作例的说明图。系统100是由具有传感器和小型的无线通信电路的传感器节点102形成传感器网络,且能够收集传感器的数据的传感器网络系统。系统100具有多个传感器节点102、和收集装置101。传感器节点102是具有传感器的无线的通信节点,设在配置区域103。例如,传感器节点102将通过自发电得到的电力充电到电池。收集装置101是用于从多个传感器节点102收集传感器的数据的通信装置。系统100的详细例如图2所示。
多个传感器节点102在同时期分别交替地切换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例如,第一状态St1是向收集装置101发送在本传感器节点102中产生了规定的异常的情况下通知产生了异常的异常通知信号的状态。所谓的规定的异常例如是指配置区域103的环境的急剧的变化等紧急度较高那样的异常。这里,异常通知信号例如称为紧急事件信号。第二状态St2是通过收集装置101发送与紧急事件信号不同的数据信号的状态。这里,使紧急事件信号的通知目的地与数据信号的通知目的地为相同的收集装置101,但也可以是不同的装置。
第二状态St2是向传感器节点102的各部供给电源的启动状态。具体而言,首先,第二状态St2是传感器节点102通过传感器节点102具有的传感器进行测定,并向通信装置发送通知测定值的数据信号的状态。另外,在第二状态St2中,传感器节点102转送从其它的传感器节点102发送的数据信号。这里,将第二状态St2中的处理称为定期测定。各传感器节点102进行图4所示那样的间歇动作,所以由于第二状态St2中的测定以及数据发送而大幅度地消耗电池的电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状态St1的期间I进行本传感器节点102具有的电池充电。
传感器节点102在第一状态St1的期间I的各个期间,在第一状态St1的期间I所包含的一部分的期间i成为第三状态St3。第三状态St3是接收从多个传感器节点102中本传感器节点102以外的传感器节点102发送的紧急事件信号,并转送接收的紧急事件信号的状态。另外,传感器节点102在第一状态St1的期间I的各个期间,在第一状态St1的期间I所包含的与一部分的期间i不同的期间成为不接收紧急事件信号的第四状态St4。第三状态St3是后述的监视状态,第四状态St4是后述的睡眠状态。
例如,第三状态St3是对传感器节点102具有的接收部供给电源的状态,第四状态St4是不对传感器节点102具有的接收部供给电源的状态。由此,在第三状态St3中,传感器节点102接收紧急事件信号,在第四状态St4中传感器节点102不接收紧急事件信号。
另外,各传感器节点102通过第一发送电力发送数据信号。各传感器节点102通过比第一发送电力大的第二发送电力发送紧急事件信号。由此,即使运转的传感器节点102的数目较少,也能够更远地发送紧急事件信号,所以紧急事件信号能够通过更少的次数到达收集装置101。
另外,一部分的期间i的长度和与一部分的期间i不同的期间的长度的第一比率是与基于第二发送电力的紧急事件信号的到达距离和基于第一发送电力的数据信号的到达距离的第二比率对应的值。第二比率是后述的轮换次数n。在图1的例子中,若紧急事件信号的到达距离是数据信号的到达距离的二倍,则第二比率为2。因此,第一比率为1/第二比率,使一部分的期间i的长度为第一状态St1的期间I的长度/第二比率。由此,各传感器节点102在更短的期间成为第三状态St3,所以能够使消耗电力量减少。
另外,传感器节点102在运用前,根据从收集装置101发送的信号到达传感器节点102的跳数与第一比率来决定一部分的期间i的开始时刻。
例如,传感器节点102-1在第二状态St2之后成为第三状态St3。而且,传感器节点102-1在第三状态St3之后成为第四状态St4。接下来,传感器节点102-1在第四状态St4之后再次成为第二状态St2。这样,传感器节点102-1以第二状态St2、第三状态St3、第四状态St4的顺序切换。另外,传感器节点102-3、传感器节点102-5、传感器节点102-8以及传感器节点102-10是与传感器节点102-1相同的状态迁移。
例如,传感器节点102-2在第二状态St2之后成为第四状态St4。而且,传感器节点102-2在第四状态St4之后成为第三状态St3。接下来,传感器节点102-2在第三状态St3之后再次成为第二状态St2。这样,传感器节点102-2以第二状态St2、第四状态St4、第三状态St3的顺序切换。另外,传感器节点102-4、传感器节点102-6、传感器节点102-7以及传感器节点102-9是与传感器节点102-2相同的状态迁移。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系统例的说明图。在系统100中,通过收集由多个无线的传感器节点102测定的测定值等来检测设置了传感器节点102的配置区域103的环境的变化等。
具体而言,系统100具有服务器201、网关202、收集装置101、以及多个传感器节点102。服务器201与网关202经由因特网等网络NET连接。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各装置也可以经由网络NET与利用者终端连接。
服务器201进行测定值的收集、积蓄、以及解析等,并控制网关202、收集装置101、传感器节点102等系统100整体。网关202对连接服务器201与利用者终端的网络NET与基于多个传感器节点102和收集装置101的传感器网络SNET之间的信号的交换进行中继。例如,收集装置101通过与传感器节点102进行通信而收集测定值,并将收集结果通知给服务器201。另外,收集装置101例如也可以向传感器节点102发出指示。多个传感器节点102是测定配置区域103的各位置的状态的通信节点。另外,多个传感器节点102能够通过无线与周围的传感器节点102、收集装置101进行通信。
(传感器节点102的硬件构成例)
图3是表示传感器节点102的硬件构成例的框图。传感器节点102具有传感器301、MCU(MicroControlUnit:微控制器)302、定时器303、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304、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储器)305、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306。另外,传感器节点102具有无线电路308、天线309、电源管理单元310、电池311、以及采集机312等。另外,传感器节点102具有连接传感器301、MCU302、定时器303、ROM304、RAM305、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306的内部总线307。另外,在图3中,虚线的箭头表示电源线,实线的箭头表示信号线。
传感器301检测设置位置的规定的位移量。传感器301例如能够使用检测设置位置的压力的压电元件、检测温度的元件、以及检测光的光电元件等。如图3所示,传感器301也可以设置多个种类。也可以根据功能,如定期测定用的传感器301-1和紧急事件用的传感器301-2等那样分开测定时刻。在定期测定中,各传感器节点102每隔第一规定间隔通过传感器301-1进行测定,并将测定值通知给收集装置101。在紧急事件用的测定中,各传感器节点102每隔比第一规定间隔短的第二规定间隔通过传感器301-2进行测定,并通过测定值判定异常的有无。在紧急事件用的测定中,各传感器节点102在判定为存在异常的情况下,紧急地向收集装置101通知产生了异常。
MCU302例如是通过将存储于ROM304的程序下载到RAM305并执行,来进行传感器节点102的整体的控制、数据处理的控制部。例如,MCU302处理传感器301检测出的数据。定时器303例如对由MCU302等设定的时间进行计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定时器303自发地对用于通过传感器301进行感测的感测间隔进行计时。另外,例如,定时器303在后述的实施例2中,对停止近距离无线电路的规定期间进行计时。
ROM304是储存MCU302执行的程序等的存储部。RAM305是储存MCU302中的处理的临时数据的存储部。非易失性存储器306是能够写入的存储器,是即使在电力供给中断时等也保持写入的规定的数据的存储部。例如,作为能够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306能够列举闪存。在ROM304、非易失性存储器306等存储部例如存储有轮换顺序等。
天线309发送接收与其它的传感器节点102、网关202进行无线通信的电波。例如,无线电路308是RF(RadioFrequency:射频)。无线电路308具有将经由天线309接收的无线电波作为接收信号输出的接收电路322、和经由天线309将发送信号作为无线电波发送的发送电路321。发送电路321的发送电力能够由MCU302切换。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发送电路321能够切换为第一发送电力和第二发送电力的至少两种发送电力。例如,第一发送电力是发送信号能够与配置在近距离的传感器节点102直接通信的电力。例如,第二发送电力是比第一发送电力强的发送电力,是发送信号能够直接通信到收集装置101的电力。对于第一发送电力和第二发送电力,基于传感器节点102的配置区域103、传感器节点102的配置数目、以及收集装置101的配置位置等决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发送电路321的各发送电力以信号能够到达预先决定的距离的方式设定。这里,也将基于第一发送电力的电波的能够到达的距离称为第一电波到达距离,也将基于发送电路321的第二发送电力的电波到达的距离称为第二电波到达距离。
采集机312基于传感器节点102的设置位置中的外部环境,例如,光、振动、温度、无线电波等能量变化进行发电。在图3的例子中,仅设置一个采集机312,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多个同一种类的采集机312,也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种类的采集机312。采集机312既可以根据由传感器301检测出的位移量进行发电,也可以根据由无线电路308接收到的接收电波的位移量进行发电。电池311积蓄由采集机312发电的电力。即,传感器节点102不设置一次电池、外部电源等,而在自装置的内部生成动作所需要的电力。电源管理单元310进行将由电池311积蓄的电力作为驱动电源供给至传感器节点102的各部的控制。
图4是表示传感器节点102的前提动作例的说明图。这里,各传感器节点102进行间歇动作。在间歇动作中,各传感器节点102每隔规定时间,从睡眠状态启动。规定时间由利用者决定。而且,各传感器节点102在启动后,通过传感器301-1测定配置位置的状态。接下来,各传感器节点102将测定出的测定值发送给收集装置101。各传感器节点102在将测定值发送给收集装置101之后,移至睡眠状态。这里,针对启动中,称为启动状态。另外,这里的启动状态是图1所示的第二状态St2。另外,如图4的(a)所示,在各传感器节点102中,在启动状态中,由于MCU302的处理、发送电路321的无线发送、以及接收电路322的接收等而电池311的余量降低。与此相对,在各传感器节点102中,在睡眠状态中,通过充电而电池311的余量增加。
另外,如图4的(b)所示,多个传感器节点102在启动状态中,通过多跳通信中继转送向收集装置101通知各传感器节点102具有的传感器301的测定值的数据信号。另外,如上述那样,各传感器节点102在启动状态中,使发送电路321的发送电力为第一发送电力。
(服务器201以及收集装置101的硬件构成例)
图5是表示服务器201以及收集装置101的硬件构成例的框图。服务器201和收集装置101可以是相同的构成,所以作为同一构成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不同的构成。为了指代服务器201和收集装置101的任意一个,在图5中,仅称为装置500。
装置500与传感器节点102不同,基于外部电源进行动作。装置500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501、定时器502、ROM503、RAM504、盘驱动器505、盘506、以及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电路507。装置500具有连接CPU501、定时器502、ROM503、RAM504、盘驱动器505、以及I/O电路507的内部总线511。
这里,CPU501是负责装置500的整体的控制的控制部。ROM503是存储引导程序等程序的存储部。RAM504是作为CPU501的工作区使用的存储部。盘驱动器505根据CPU501的控制来控制针对盘506的数据的读/写。盘506是存储在盘驱动器505的控制下写入的数据的存储部。作为盘506,能够列举磁盘、光盘等。在装置500为服务器201的情况下,在ROM503、盘506等存储部存储有包含图9所示的收集装置101的识别信息、收集装置101的配置位置等的收集装置目录910等。另外,在装置500为服务器201的情况下,在ROM503、盘506等存储部存储有发送电路321的基于第一发送电力的电波的第一电波到达距离r、发送电路321的基于第二发送电力的电波的第二电波到达距离R等。
另外,在I/O电路507连接有无线通信电路508以及天线509。例如,若装置500为服务器201,则通过经由无线通信电路508以及天线509与网关202进行无线通信,从而能够与收集装置101进行无线通信。例如,若装置500为收集装置101,则经由无线通信电路508以及天线509能够与传感器节点102进行无线通信。
另外,在I/O电路507连接有网络I/F510。由此,装置500经由网络I/F510,并通过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Protocol: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的协议处理等,能够经由因特网等网络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另外,基于网络I/F510的通信能够应用有线通信、无线通信。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在装置500设置键盘、鼠标、触摸面板等输入装置。由此,利用者能够经由输入装置直接操作装置500。另外,例如,也可以在装置500设置显示器、打印机、蜂鸣器等输出装置。由此,例如在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也可以是装置500根据异常的种类,向输出装置输出异常。
图6是表示各信号的数据包构成例的说明图。首先,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是登记在睡眠状态中使各传感器节点102对接收电路322供给电源的顺序的信号。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从收集装置101通过传感器节点102间的多跳通信中继转送给各传感器节点102。
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具有识别标志、跳数、以及轮换次数。识别标志是表示是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的信息,是以不与其它的信号的识别标志重复的方式预先决定的值,例如是0x01等固定值。跳数是从收集装置101到传感器节点102之间经由的其它的传感器节点102的数目。轮换次数是表示在测定间隔,在多个传感器节点102间轮换几次的数目。
紧急事件信号S2是向收集装置101通知产生了紧急的异常的信号。紧急事件信号S2具有识别标志和数据。识别标志是表示是紧急事件信号S2的信息,是以不与其它的信号的识别标志重复的方式预先决定的值,例如,是0x10等固定值。作为数据,例如能够列举产生了异常的传感器节点102的识别信息、紧急事件的种类、以及测定值等。紧急事件的种类也可以是传感器301的种类。在上述的例子中,紧急事件用的传感器301-2为一种,但也可以设置多个种类,所以传感器301的种类包含于紧急事件信号S2。
数据信号S3是向收集装置101通知测定值的信号。数据信号S3具有识别标志和数据。识别标志是表示是数据信号S3的信息,是以不与其它的信号的识别标志重复的方式预先决定的值,例如,是0x11等固定值。作为数据能够列举测定值、测定出的传感器节点102的识别信息等。另外,图6示出了各信号的构成的一个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图7是表示各动作中的构成要素的电力状态的说明图。传感器节点102的状态有启动状态、监视状态、以及睡眠状态。这里,启动状态如上述那样是图1所示的第二状态St2,监视状态是图1所示的第三状态St3,睡眠状态是图1所示的第四状态St4。另外,MCU302的电力状态有开启状态、和睡眠状态。开启状态是对MCU302供给MCU302能够进行各种处理的电压的状态。睡眠状态是在MCU302、定时器303具有的中断电路等供给电力,而在MCU302的具有运算等主要的功能的电路等不供给电力的状态。另外,若MCU302具有的中断电路接收中断信号,则MCU302成为开启状态。另外,虽然在MCU302有全部不供给电力,而不能够进行所有的动作的关闭状态,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利用关闭状态。
另外,接收电路322的电力状态有开启状态和停止状态。开启状态是对接收电路322供给电源的状态。停止状态是不对接收电路322供给电源的状态,是不能够进行电波的接收的状态。另外,传感器301的电力状态有开启状态和停止状态。开启状态是对传感器301供给电源的状态。停止状态是不对传感器301供给电源的状态。
例如,在传感器节点102的状态为启动状态的情况下,MCU302为开启状态,接收电路322为开启状态,定期测定用的传感器301-1为开启状态,紧急事件用的传感器301-2为开启状态。
例如,在传感器节点102的状态为监视状态的情况下,MCU302为睡眠状态,接收电路322为开启状态,定期测定用的传感器301-1为停止状态,紧急事件用的传感器301-2为开启状态。例如,在传感器节点102的状态为睡眠状态的情况下,MCU302为睡眠状态,接收电路322为停止状态,定期测定用的传感器301-1为停止状态,紧急事件用的传感器301-2为开启状态。
(传感器节点102的功能构成例)
图8是表示传感器节点102的功能构成例的说明图。传感器节点102具有控制部801、接收部802、发送部803、电力控制部804、以及存储部805。接收部802由接收电路322实现。发送部803由发送电路321实现。电力控制部804由电源管理单元310实现。存储部805例如由ROM304、RAM305、非易失性存储器306等实现。控制部801例如,由MCU302、定时器303等实现。另外,控制部801的各处理例如被编码为存储于MCU302能够访问的存储部805的程序。然后,MCU302从存储部805读出程序,并执行程序中所编码的处理。由此,实现控制部801的各处理。另外,各部的处理结果例如存储于存储部805。
(服务器201的功能构成例)
图9是表示服务器201的功能构成例的说明图。服务器201具有控制部901、接收部902、发送部903、以及存储部904。接收部902以及发送部903例如通过无线通信电路508实现。控制部901由CPU501等实现。另外,控制部901的各处理例如被编码为存储于CPU501能够访问的存储部904的程序。然后,CPU501从存储部904读出程序,并执行程序中所编码的处理。由此,实现控制部901的各处理。另外,各部的处理结果例如存储于存储部904。
(收集装置101的功能构成例)
图10是表示收集装置101的功能构成例的说明图。收集装置101具有控制部1001、接收部1002、发送部1003、以及存储部1004。接收部1002以及发送部1003例如通过无线通信电路508实现。控制部1001由CPU501等实现。另外,控制部1001的各处理例如被编码为存储于CPU501能够访问的存储部1004的程序。然后,CPU501从存储部1004读出程序,并执行程序中所编码的处理。由此,实现控制部1001的各处理。另外,各部的处理结果例如存储于存储部1004。
图11是表示轮换例的说明图。例如,也将处于监视状态的传感器节点102称为监视节点,也将处于睡眠状态的传感器节点102称为睡眠节点。在图11的(1)中,监视节点是传感器节点102-1~传感器节点102-5。监视节点对接收电路322供给电源,所以与睡眠节点相比电池311的电力消耗量较大。因此,若同一传感器节点102一直为监视节点,则存在电池311的电力不足的可能性,所以切换监视状态和睡眠状态。而且,在图11的(2)中,监视节点为传感器节点102-6~传感器节点102-10,而传感器节点102-1~传感器节点102-5成为睡眠节点。
这样,为了在运用时使监视节点为轮换制,服务器201例如在运用开始时决定切换监视状态和睡眠状态的轮换次数。然后,服务器201基于决定的轮换次数决定切换为多个传感器节点102的各个的顺序。
图12是表示轮换次数的决定例的说明图。首先,控制部901决定切换监视状态和睡眠状态的轮换次数。例如,如图12的(a)所示,控制部901根据第一电波到达距离r与第二电波到达距离R之比决定轮换次数n。在图12的例子中,轮换次数n是不超过R/r的最大的实数(图12中[]是高斯符号)。控制部901将决定的轮换次数n存储于存储部904。
如图12的(b)所示,若例举轮换次数n为4的情况,则传感器节点102-12在通过作为最大的发送电力的第二发送电力p2发送信号的情况下,传感器节点102-8~传感器节点102-11能够接收该信号。因此,只要传感器节点102-8~传感器节点102-11中任意一个为监视节点即可。另外,在传感器节点102-8通过第二发送电力p2发送信号的情况下,传感器节点102-4~传感器节点102-7能够接收该信号。因此,只要传感器节点102-4~传感器节点102-7中的任意一个为监视节点即可。
接下来,控制部901基于收集装置目录910,从多个收集装置101选择任意一个收集装置101。然后,发送部903向由控制部901选择的收集装置101发送使包含轮换次数n的轮换顺序登记信号发送给多个传感器节点102的指示。收集装置目录910例如包括收集装置101的识别信息、收集装置101的配置位置等。
接下来,接收部1002接收来自发送部903的指示。控制部1001基于接收部1002接收的指示,生成使跳数为0,并使轮换次数为n的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然后,发送部1003将生成的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发送给多个传感器节点102。
接收部802接收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然后,控制部801计算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所包含的跳数除以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所包含的轮换次数n时的余数。控制部801将计算出的余数作为顺序d存储于存储部805。然后,控制部801生成将跳数加1的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接下来,发送部803发送生成的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
图13是表示轮换顺序登记信号的转送例的时序图。如上述那样,服务器201向收集装置101发送使多个传感器节点102进行轮换顺序登记的指示(步骤S1301)。收集装置101若接收使轮换顺序登记进行的指示,则向多个传感器节点102发送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步骤S1302)。例如,传感器节点102-0若接收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则基于接收的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登记顺序d。然后,例如,传感器节点102-0转送将跳数加1的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步骤S1303)。
与传感器节点102-0相同,传感器节点102-1若接收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则基于接收的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登记顺序d。然后,例如,传感器节点102-1转送将跳数加1的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步骤S1304)。这样通过中继转送而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发送到传感器节点102-N。
图14是表示跳数和登记的顺序的例子的说明图。这里,例举轮换次数n为4的情况。例如,传感器节点102-0由于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所包含的跳数为0,所以顺序d为0。例如,传感器节点102-1由于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所包含的跳数为1,所以顺序d为1。例如,传感器节点102-2由于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所包含的跳数为2,所以顺序d为2。例如,传感器节点102-3由于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所包含的跳数为3,所以顺序d为3。例如,传感器节点102-4由于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所包含的跳数为4,所以顺序d为0。
另外,在图14的例子中,传感器节点102-4和传感器节点102-8的顺序d为0。在图14的例子中,传感器节点102-5和传感器节点102-9的顺序d为1。在图14的例子中,传感器节点102-6和传感器节点102-10的顺序d为2。在图14的例子中,传感器节点102-7和传感器节点102-11的顺序d为3。
接下来,在运用中,控制部801每隔由定时器502计时的测定间隔,成为启动状态,并通过传感器301-1进行定期测定。控制部801生成将由传感器301-1测定出的测定值通知给收集装置101的数据信号S3。控制部801使发送部803的发送电力为第一发送电力p1。而且,发送部803通过第一发送电力p1,发送生成的数据信号S3。
另外,接收部802从多个传感器节点102中本传感器节点102以外的传感器节点102,接收向收集装置101通知由本传感器节点102以外的传感器节点102测定出的测定值的数据信号S3。控制部801使发送部803的发送电力为第二发送电力p2。而且,发送部803通过第二发送电力p2转送接收的数据信号S3。由此,如图4所示,通过传感器节点102间的多跳通信而各数据信号被中继转送到收集装置101。
接下来,在定期测定结束之后,控制部801在定时器502设定测定间隔和监视时间。然后,控制部801对电力控制部804进行将传感器节点102的状态从启动状态移至睡眠状态的指示。电力控制部804为了将传感器节点102移至睡眠状态,以降低向MCU302供给的电源电压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电力控制部804以不进行对接收电路322和定期测定用的传感器301-1的电源的供给的方式进行控制。但是,保持对紧急事件用的传感器301-2供给电源的状态。
另外,在从启动状态移至睡眠状态之前,控制部801也可以使发送部803的发送电力为第二发送电力p2。由此,在传感器节点102为监视状态的情况下,即使控制部801为睡眠状态,发送部803也能够通过作为最大的发送电力的第二发送电力p2来发送紧急事件信号S2。
另外,若通过定时器303的计时而成为监视开始时刻,则电力控制部804为了将传感器节点102的状态从睡眠状态移至监视状态,而对接收电路322供给电源。然后,若在监视状态的情况下,接收部802接收紧急事件信号S2,则发送部803通过第二发送电力p2,发送接收的紧急事件信号S2。
若通过定时器303的计时而成为监视结束时刻,则电力控制部804为了将传感器节点102的状态从监视状态移至睡眠状态,而以不进行对接收电路322的电源的供给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在运用中,根据以下式(1)决定传感器节点102成为监视节点的监视开始时刻,根据以下式(2)决定传感器节点102从监视节点成为睡眠节点的监视结束时刻,并根据以下式(3)决定监视时间。
监视开始时刻TS=定期测定后的i×d秒后···(1)
监视结束时刻TE=定期测定后的i×(d+1)秒后···(2)
测定间隔=I
监视时间=i=I/n···(3)
此外,测定间隔I与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St1的期间I相同,监视时间i与图1所示的一部分的期间i相同。
图15是表示定期测定和监视时间的说明图。各传感器节点102在同时期进行了定期测定之后,通过定时器303对测定间隔I进行计时,并且通过定时器303对监视开始时刻和监视结束时刻进行计时。
若达到监视开始时刻TS0,则顺序d为0的传感器节点102-0和传感器节点102-4从启动状态成为监视状态,若达到监视结束时刻TE0,则成为睡眠状态。另外,在从监视开始时刻TS0到监视结束时刻TE0的期间,顺序d为1~3的传感器节点102-1~传感器节点102-3和传感器节点102-N为睡眠状态。
若达到监视开始时刻TS1,则顺序d为1的传感器节点102-1从睡眠状态成为监视状态,若达到监视结束时刻TE1,则从监视状态成为睡眠状态。另外,在从监视开始时刻TS1到监视结束时刻TE1的期间,顺序d为0、2、3的任意一个的传感器节点102-0、传感器节点102-2~传感器节点102-4、以及传感器节点102-N为睡眠状态。
若达到监视开始时刻TS2,则顺序d为2的传感器节点102-2从睡眠状态成为监视状态,若达到监视结束时刻TE2,则从监视状态成为睡眠状态。另外,在从监视开始时刻TS2到监视结束时刻TE2的期间,顺序d为0、1、3的任意一个的传感器节点102-0、传感器节点102-1、传感器节点102-3、传感器节点102-4、以及传感器节点102-N为睡眠状态。
若达到监视开始时刻TS3,则顺序d为3的传感器节点102-3和传感器节点102-N从睡眠状态成为监视状态,若达到监视结束时刻TE3,则从监视状态成为启动状态。在监视状态之后成为启动状态是因为定时器303的测定间隔I的计时结束。另外,在从监视开始时刻TS3到监视结束时刻TE3的期间,顺序d为0、1、2的任意一个的传感器节点102-0~传感器节点102-2和传感器节点102-4为睡眠状态。
图16是表示定期测定后的监视节点的迁移例的说明图。图16的例子是轮换次数n为4,从收集装置101-3发送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的例子。在图16的(1)中,示出了在进行了定期测定之后,从0秒后到i秒后的期间的监视节点。在图16的(2)中,示出了在进行了定期测定之后,从i秒后到2i秒后的期间的监视节点。在图16的(3)中,示出了在进行了定期测定之后,从2i秒后到3i秒后的期间的监视节点。在图16的(4)中,示出了在进行了定期测定之后,从3i秒后到4i秒后的期间的监视节点。
(传感器节点102进行的处理顺序例)
图17是表示传感器节点102进行的信号接收时的处理顺序例的流程图。首先,传感器节点102判断是否接收到信号(步骤S1701)。在判断为未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701:否),传感器节点102返回到步骤S1701。
在判断为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701:是),传感器节点102判断接收的信号的种类(步骤S1702)。在判断为接收的信号是紧急事件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702:紧急事件),传感器节点102通过第二发送电力p2,转送紧急事件信号S2(步骤S1703),并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在判断为接收的信号是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的情况下(步骤S1702:轮换顺序登记),传感器节点102对顺序d=接收的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所包含的跳数%n进行计算(步骤S1704)。“%”表示除算结果的余数。接下来,传感器节点102将顺序d登记于存储部805(步骤S1705)。然后,传感器节点102将跳数自加1(步骤S1706)。传感器节点102通过第一发送电力p1,转送包含自加1后的跳数的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1(步骤S1707),并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在判断为接收的信号是数据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702:数据),传感器节点102通过第一发送电力p1,转送数据信号S3(步骤S1708),并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图18是表示传感器节点102进行的定时中断时的处理顺序例的流程图。首先,传感器节点102判断是否接收到定时中断(步骤S1801)。在未接收到定时中断的情况下(步骤S1801:否),传感器节点102返回到步骤S1801。
在接收到定时中断的情况下(步骤S1801:是),传感器节点102判断中断的种类(步骤S1802)。在判断为接收的定时中断是基于测定间隔I的计时的定时中断的情况下(步骤S1802:测定间隔I秒),传感器节点102通过对MCU302供给电源而成为启动状态,并进行定期测定(步骤S1803)。关于定期测定进行传感器301的测定、通过第一发送电力p1的包含测定值的数据信号的发送、以及与其它的传感器节点102的同步处理等。例如,同步处理表示从测定开始经过规定时间之后移至睡眠状态或者监视状态。通过各传感器节点102对测定间隔进行计时,所以数据信号的发送产生误差。因此,从测定开始时刻经过推测各传感器节点102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结束的规定时间。因此,通过进行同步处理,更多的数据信号能够到达收集装置101。
传感器节点102以在测定间隔I秒后和监视时间i×d秒后产生定时中断的方式设定定时器303(步骤S1804)。然后,传感器节点102通过停止对接收电路322的电源供给,并降低向MCU302的电源的电压,而移至睡眠状态(步骤S1805),并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另外,在判断为接收的定时中断是基于监视时间的计时的定时中断的情况下(步骤S1802:监视时间i×d秒),传感器节点102通过对接收电路322供给电源,移至监视状态(步骤S1806)。接下来,传感器节点102判断是否经过监视时间i秒(步骤S1807)。在判断为未经过监视时间i秒的情况下(步骤S1807:否),传感器节点102返回到步骤S1807。
在判断为经过了监视时间i秒的情况下(步骤S1807:是),传感器节点102通过不对接收电路322供给电源,移至睡眠状态(步骤S1808),并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图19是表示传感器节点102进行的紧急事件产生时的处理顺序例的流程图。传感器节点102判断是否接收来本传感器301的中断信号(步骤S1901)。在判断为未接收到中断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901:否),传感器节点102返回到步骤S1901。
在判断为接收了中断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901:是),传感器节点102从传感器301获取测定值(步骤S1902)。传感器节点102发送具有获取的测定值、传感器301的种类的紧急事件信号(步骤S1903)。然后,传感器节点102移至睡眠状态(步骤S1904),并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服务器201进行的处理顺序例)
图20是表示服务器201进行的处理顺序例的流程图。服务器201计算轮换次数n(步骤S2001)。服务器201选择一个收集装置101,并对选择的收集装置101指示轮换顺序登记(步骤S2002)。接下来,服务器201进行定期测定(步骤S2003)。在定期测定中,基于收集的各传感器节点102的测定值,观测配置区域103的状态等。
接下来,服务器201判断是否存在紧急事件(步骤S2004)。在判断为存在紧急事件的情况下(步骤S2004:是),服务器201处理紧急事件(步骤S2005),并移至步骤S2006。
在判断为没有紧急事件的情况下(步骤S2004:否),服务器201判断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2006)。规定时间是上述的测定间隔I。例如,服务器201可以通过定时器502对测定间隔I进行计时。在判断为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2006:否),服务器201返回到步骤S2004。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2006:是),服务器201返回到步骤S2003。
(收集装置101进行的处理顺序例)
图21是表示收集装置101进行的处理顺序例的流程图。收集装置101判断是否接收到信号(步骤S2101)。在判断为未接收到的情况下(步骤S2101:否),收集装置101返回到步骤S2101。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接收到紧急事件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101:紧急事件),收集装置101将紧急事件通知给服务器201(步骤S2102),并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另外,收集装置101在判断为接收到轮换顺序登记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101:轮换顺序登记),收集装置101使跳数为0,使轮换次数为n并发送轮换顺序登记信号(步骤S2103),并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例如,在传感器节点进行间歇动作的情况下,为了在休止期间中也通知由传感器节点102检测出的异常而在休止期间中启动传感器节点102的接收电路,而消耗电力较多。因此,例如,存在即使在休止期间中进行充电,下次启动时的电池余量也不足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100中,在周期性的充电期间中,按照每个传感器节点102切换接收电路的工作状态和休止状态,并通过该工作状态的一部分的传感器节点102进行异常通知信号的转送。由此,能够抑制消耗电力并进行充电期间中的异常通知。所谓的工作状态是上述的监视状态。
另外,各传感器节点102通过第一发送电力发送数据信号。各传感器节点102通过比第一发送电力大的第二发送电力p2发送异常通知信号。由此,即使运转的传感器节点102的数目较少,也能够更远地发送异常通知信号,所以异常通知信号能够通过更少的次数到达收集装置101。
另外,接收电路的工作状态的期间的长度和接收电路的休止状态的期间的长度是与基于第二发送电力p2的紧急事件信号的到达距离和基于第一发送电力的数据信号的到达距离的第二比率对应的值。由此,各传感器节点102在更短的期间成为接收电路的工作状态,所以能够使消耗电力量减少。
另外,传感器节点102在运用前,根据从收集装置101发送的信号到达传感器节点102为止的跳数决定一部分的期间的开始时刻。由此,异常通知信号到达收集装置101的精度提高。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切换方法能够通过由MCU302执行预先准备的程序来实现。本程序记录于ROM304、非易失性存储器306等能够由MCU302读取的记录介质,并通过由MCU302从记录介质读出来执行。另外,本程序也可以由服务器经由收集装置分配。
符号说明
100…系统,101-1~101-4…收集装置,102…传感器节点,201…服务器,202…网关,301-1、301-2…传感器,302…MCU,303、502…定时器,304、503…ROM,306…非易失性存储器,310…电源管理单元,311…电池,312…采集机,321…发送电路,322…接收电路,501…CPU,506…盘,508…无线通信电路,801、901、1001…控制部,802、902、1002…接收部,803、903、1003…发送部,804…电力控制部,805、904、1004…存储部,d…顺序,r…第一电波到达距离,R…第二电波到达距离,S1…轮换顺序登记信号,S2…紧急事件信号,S3…数据信号,NET…网络,SNET…传感器网络,St1…第一状态,St2…第二状态,St3…第三状态,St4…第四状态。

Claims (8)

1.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通信装置;以及
多个通信节点,它们分别在同时期交替地切换向上述通信装置发送在本通信节点中产生了规定的异常的情况下通知产生了上述异常的异常通知信号的第一状态、和向上述通信装置发送与上述异常通知信号不同的数据信号的第二状态,
上述多个通信节点的任意一个通信节点在上述第一状态的期间的各个期间中,
在上述第一状态的期间所包含的一部分的期间成为接收从上述多个通信节点中本通信节点以外的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述异常通知信号,并转送接收的上述异常通知信号的第三状态,
在上述第一状态的期间所包含的与上述一部分的期间不同的期间成为不接收上述异常通知信号的第四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异常通知信号通过比发送上述数据信号的发送电力大的发送电力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部分的期间的长度和与上述一部分的期间不同的期间的长度的第一比率是与上述异常通知信号的到达距离和上述数据信号的到达距离的第二比率对应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根据从上述通信装置发送的信号到达本通信节点为止的跳数和上述第一比率来决定上述一部分的期间的开始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通信节点的各个具有传感器,
上述数据信号向上述通信装置发送本通信节点具有的上述传感器的数据。
6.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包含于分别在同时期交替地切换通过发送部向通信装置发送在本通信节点中产生了规定的异常的情况下通知产生了上述异常的异常通知信号的第一状态、和通过上述发送部向上述通信装置发送与上述异常通知信号不同的数据信号的第二状态的多个通信节点,
在上述第一状态的期间的各个期间中,
在上述第一状态的期间所包含的一部分的期间成为通过接收部接收从上述多个通信节点中本通信节点以外的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述异常通知信号,并通过上述发送部转送接收的上述异常通知信号的第三状态,
在上述第一状态的期间所包含的与上述一部分的期间不同的期间成为不通过上述接收部接收上述异常通知信号的第四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状态的期间的各个期间中,通过对上述接收部供给电源而成为上述第三状态,通过不对上述接收部供给电源而成为上述第四状态。
8.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于分别在同时期交替地切换向通信装置发送在本通信节点中产生了规定的异常的情况下通知产生了上述异常的异常通知信号的第一状态、和向上述通信装置发送与上述异常通知信号不同的数据信号的第二状态的多个通信节点,
在上述第一状态的期间的各个期间中,
在上述第一状态的期间所包含的一部分的期间成为接收从上述多个通信节点中本通信节点以外的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述异常通知信号,并转送接收的上述异常通知信号的第三状态,
在上述第一状态的期间所包含的与上述一部分的期间不同的期间成为不接收上述异常通知信号的第四状态。
CN201380080917.0A 2013-11-15 2013-11-15 系统、通信节点、以及切换方法 Active CN1057237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80943 WO2015072023A1 (ja) 2013-11-15 2013-11-15 システム、通信ノード、および切り替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3749A true CN105723749A (zh) 2016-06-29
CN105723749B CN105723749B (zh) 2019-02-15

Family

ID=53056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80917.0A Active CN105723749B (zh) 2013-11-15 2013-11-15 系统、通信节点、以及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29898B2 (zh)
JP (1) JP6222240B2 (zh)
CN (1) CN105723749B (zh)
TW (1) TWI545977B (zh)
WO (1) WO201507202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2599A (zh) * 2019-06-17 2020-12-18 硅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池管理系统、无线通信的节点和发送数据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53325A1 (ko) * 2015-03-26 2016-09-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V2x 통신에서 사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035279A1 (ja) * 2017-08-18 2019-02-21 ローム株式会社 人工知能アルゴリズム
CN109101359B (zh) * 2018-08-13 2022-04-26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设备部件间信息传输方法、模块及计算机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0051A (zh) * 2008-07-11 2009-02-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方法
CN102170687A (zh) * 2011-05-17 2011-08-31 浙江瑞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无线传感网络应用的rfid通信网络分组建立方法
EP2540117A1 (en) * 2010-02-26 2013-01-02 Cisco Technology, Inc.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wireless devices
US20130261769A1 (en) * 2012-04-03 2013-10-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ext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56561B2 (en) 2003-05-01 2008-04-0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sleeping and awakening protocol for an energy-efficient adhoc network
JP2009086697A (ja) 2006-01-18 2009-04-23 Osaka Univ 無線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その情報伝達方法
JP5006815B2 (ja) * 2008-02-27 2012-08-22 アドソル日進株式会社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5338567B2 (ja) 2009-08-25 2013-11-1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及び無線システム
JP2011176630A (ja) * 2010-02-24 2011-09-08 Nippon Dempa Kogyo Co Ltd 無線センサーネットワーク端末
WO2011126286A2 (ko) * 2010-04-05 2011-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기 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시스템에서, 브로드캐스트 서비스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5755639B2 (ja) * 2010-04-14 2015-07-29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接続確立方法及び通信ノード
US8976693B2 (en) * 2011-07-15 2015-03-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reporting emergency and termi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609600B2 (en) * 2013-06-21 2017-03-28 Micron Electronics LL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enhanced power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0051A (zh) * 2008-07-11 2009-02-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方法
EP2540117A1 (en) * 2010-02-26 2013-01-02 Cisco Technology, Inc.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wireless devices
CN102170687A (zh) * 2011-05-17 2011-08-31 浙江瑞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无线传感网络应用的rfid通信网络分组建立方法
US20130261769A1 (en) * 2012-04-03 2013-10-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ext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2599A (zh) * 2019-06-17 2020-12-18 硅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池管理系统、无线通信的节点和发送数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3749B (zh) 2019-02-15
US20160254945A1 (en) 2016-09-01
TW201534154A (zh) 2015-09-01
JPWO2015072023A1 (ja) 2017-03-09
TWI545977B (zh) 2016-08-11
WO2015072023A1 (ja) 2015-05-21
JP6222240B2 (ja) 2017-11-01
US9929898B2 (en) 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68529C (en) Time synchronization in resource constrained networks
Tiwari et al. Energy-efficien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for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CA2788325C (en) High priority data reads for acquisition of real-time data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
US9584185B2 (en) Relative phase detection i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Tiwari et 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machine 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
JP2010257964A (ja) バッテリー
CN105723749A (zh) 系统、通信节点、以及切换方法
EP3407465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on monitoring and optimization of a set of photovoltaic panels
CN105917683A (zh) 通信节点、系统以及同步方法
US20220179001A1 (e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using intermediate node
JP2019061870A (ja) 蓄電池状態監視システム及び蓄電池装置
Gomes et al. WECO: A wireless platform for monitoring recycling point spots
AU2020324234A1 (e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battery pack
CA2965352C (en) Techniques to provide a low capacity notification for an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103822723B (zh) 基于物联网的开关柜温度检测系统和方法
Toma et al. Self-powered high-rat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underground high voltage power lines
Anastasi et al. An analytical study of reliable and energy-efficient data collection in sparse sensor networks with mobile relays
JP6808742B2 (ja) 無線電池システム
CN103190098A (zh) 通信系统和传输单元
Semente et al. Energy-efficient WSN systems
JP2006079442A (ja) 無線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
JP201620177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Li et al. Battery-aware MAC analytical modeling for extending lifetime of low duty-cycl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Hänninen et al. Practical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tool for WSN testing
Semente et al. A energy efficient WSN system for limited power source environ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