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2080A - 蓝牙配对方法、主智能终端以及从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蓝牙配对方法、主智能终端以及从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2080A
CN105722080A CN201610072551.8A CN201610072551A CN105722080A CN 105722080 A CN105722080 A CN 105722080A CN 201610072551 A CN201610072551 A CN 201610072551A CN 105722080 A CN105722080 A CN 105722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terminal
eigenvalue
main intelligent
bluetooth
described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725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2080B (zh
Inventor
陈柳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inghua Al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xcelsecu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xcelsecu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xcelsecu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725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220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22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2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2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2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通信领域,提供了一种蓝牙配对方法、主智能终端以及从智能终端。所述方法包括: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特征值校验请求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在所述特征值符合要求时,所述主智能终端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高在两个智能终端之间传输的信息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蓝牙配对方法、主智能终端以及从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属于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牙配对方法、主智能终端以及从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的智能终端通常具备蓝牙功能,两个智能终端(主智能终端和从智能终端)在蓝牙配对成功之后,就能通过蓝牙进行通信。
现有的蓝牙配对方法通常为:在主智能终端内搜索具备蓝牙功能的从智能终端,当搜索到具备蓝牙功能的从智能终端时,主智能终端再将该从智能终端的配对码发送给从智能终端,以便该从智能终端根据接收的配对码选择是否与主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由于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只经过配对码的验证就能进行蓝牙通信,而该配对码被监听的风险较高,因此,采用现有的方法容易导致通过蓝牙功能传输的内容的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配对方法、主智能终端以及从智能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方法采用现有的方法容易导致通过蓝牙功能传输的内容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蓝牙配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特征值校验请求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
在所述特征值符合要求时,所述主智能终端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智能终端,所述主智能终端包括:
特征值校验请求发送单元,用于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特征值校验请求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
应用数据交互单元,用于在所述特征值符合要求时,所述主智能终端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牙配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智能终端与主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接收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的特征值校验请求,并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
在所述特征值符合要求时,所述从智能终端与所述主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智能终端,所述从智能终端包括:
特征值校验请求接收单元,用于从智能终端与主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接收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的特征值校验请求,并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
主智能终端连接建立单元,用于在所述特征值符合要求时,与所述主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仍经过特征值校验,只有在特征值符合要求时才允许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因此,提高了在主智能终端和从智能终端之间传输的信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配对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主智能终端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蓝牙配对方法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从智能终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特征值校验请求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在所述特征值符合要求时,所述主智能终端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配对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主要从主智能终端侧进行描述,详述如下:
步骤S11,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特征值校验请求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
该步骤中,主智能终端搜索从智能终端,当搜索到从智能终端的唯一标识时,发送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ogicalLinkControlandAdaptationProtocol,蓝牙)请求至从智能终端,并等待从智能终端与其建立蓝牙连接。其中,蓝牙链接请求包括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当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所述主智能终端通过建立的蓝牙连接发送包括数字、文字,音频数据等特征值的特征值校验请求至从智能终端,以使从智能终端进行相应的验证。
在判断出特征值符合要求之前,在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之间仅能传输用于验证相互身份的信息,不能够传输涉及控制信息、交易信息等信息。
可选地,为了提高安全性,主智能终端发送的特征值校验请求经过预设的链路密钥加密。
可选地,在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特征值校验请求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之前,包括:
A1、所述主智能终端判断是否首次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并在判断出首次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时生成一个链路密钥。具体地,通过下式生成链路密钥:f2(DHKey;Nmaster;Nslave;”btlk”;BD_ADDRmaster;BD_ADDRslave)。当然,链路密钥也可以通过其他函数生成,此处不作限定。
A2、所述主智能终端将所述链路密钥保存在系统存储区域,并将所述链路密钥发送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将接收的链路密钥与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对应存储。具体地,将链路密钥存储在主智能终端的系统存储区域,这样,主智能终端的应用无法控制存储的链路密钥,从而防止非法应用攫取链路密钥。
上述A1和A2中,当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时,存储所述从智能终端的信息,包括存储所述从智能终端的唯一标识,与主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次数等。这样,主智能终端可以通过存储的所述从智能终端的信息判断本次的蓝牙连接是否为与从智能终端的首次蓝牙连接。
可选地,在步骤A2,所述主智能终端将所述链路密钥保存在系统存储区域,并将所述链路密钥发送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将接收的链路密钥与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对应存储之后,包括:
所述主智能终端从所述从智能终端获取所述特征值,并将所述特征值保存在应用的内部存储区域。具体地,以应用自定义的存储方式存储;所述应用自定义的存储方式包括加密或者混淆。
可选地,在所述主智能终端从所述从智能终端获取所述特征值,并将所述特征值保存在应用的内部存储区域之前,包括:
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公钥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根据接收的公钥加密特征值,并将加密后的特征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具体地,所述主智能终端判断是否首次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并在判断出首次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时发送公钥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根据接收的公钥加密特征值,并将加密后的特征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所述主智能终端采用所述公钥对应的私钥解密得到特征值,并将所述特征值保存在应用的内部存储区域。具体地,解析应用自定义的存储方式,再根据解析结果保存所述特征值。由于将解密得到的特征值存储在某一应用的内部存储区域,因此其他应用无法访问到该某一应用的内部存储区域。具体存储时,可由应用层自定义存储方式,比如,直接存储特征值,或者,对特征值进行加密、混淆等处理后再存储等。并且,由于特征值和链路密钥的存储区域和存储方式都不同,因此,降低了特征值和链路密钥同时被破解的风险,从而提高了主智能终端和从智能终端通信的安全性。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蓝牙通道传输特征值,也可以通过非蓝牙通道传输特征值,比如,通过声波、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二维码扫描等方式传输特征值。由于通过非蓝牙通道传输特征值时安全性较高,因此降低了特征值被截获的风险。
步骤S12,在所述特征值符合要求时,所述主智能终端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
该步骤中,当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且主智能终端发送的特征值符合从智能终端的要求后,所述主智能终端和从智能终端能够无阻碍通信,如传输交易信息等。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特征值校验请求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在所述特征值符合要求时,所述主智能终端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由于在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仍经过特征值校验,只有在特征值符合要求时才允许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因此,提高了在主智能终端和从智能终端之间传输的信息的安全性。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二: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主智能终端的的结构图,该主智能终端包括移动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PDA(个人数字助理)、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系统等。除了当仅应用于移动终端时,在本公开中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诸如数字电视、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该主智能终端包括:特征值校验请求发送单元21、从智能终端连接建立单元22。其中:
特征值校验请求发送单元21,用于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发送特征值校验请求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
主智能终端搜索从智能终端,当搜索到从智能终端的唯一标识时,发送蓝牙请求至从智能终端,并等待从智能终端与其建立蓝牙连接。当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所述主智能终端通过建立的蓝牙连接发送特征值校验请求至所述从智能终端,比如发送包括数字、文字,音频数据等特征值信息的特征值校验请求至从智能终端,以使从智能终端进行相应的验证。在没有判断出特征值符合要求前,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还之间仅能传输用于验证相互身份的信息,不能够传输涉及控制信息、交易信息等信息。
可选地,主智能终端发送的特征值经过预设的链路密钥加密。
可选地,所述主智能终端包括:
首次连接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首次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并在判断出首次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时生成一个链路密钥。具体地,通过下式生成链路密钥:f2(DHKey;Nmaster;Nslave;”btlk”;BD_ADDRmaster;BD_ADDRslave)。当然,链路密钥也可以通过其他函数生成,此处不作限定。
链路密钥保存单元,用于将所述链路密钥保存在系统存储区域,并将所述链路密钥发送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将接收的链路密钥与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对应存储。具体地,将链路密钥存储在主智能终端的系统存储区域,这样,主智能终端的应用无法控制存储的链路密钥,从而防止非法应用攫取链路密钥。
上述首次连接判断单元和链路密钥存储单元中,当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时,存储所述从智能终端的信息,包括存储所述从智能终端的唯一标识,与主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次数等。这样,主智能终端的首次连接判断单元可以通过存储的所述从智能终端的信息判断本次的蓝牙连接是否为与从智能终端的首次蓝牙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智能终端包括:
特征值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从智能终端获取所述特征值,并将所述特征值保存在应用的内部存储区域。具体地,以应用自定义的存储方式存储;所述应用自定义的存储方式包括加密或者混淆。
可选地,所述主智能终端包括:
公钥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公钥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根据接收的公钥加密特征值,并将加密后的特征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在判断出首次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时发送公钥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根据接收的公钥加密特征值,并将加密后的特征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所述主智能终端采用所述公钥对应的私钥解密得到特征值,并将所述特征值保存在应用的内部存储区域。由于特征值和链路密钥的存储区域和存储方式都不同,因此,降低了特征值和链路密钥同时被破解的风险,从而提高了主智能终端和从智能终端通信的安全性。
从智能终端连接建立单元22,用于在所述特征值符合要求时,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
当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主智能终端和从智能终端能够无阻碍通信,如传输交易信息等。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由于在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仍经过特征值校验,只有在特征值符合要求时才允许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因此,提高了在主智能终端和从智能终端之间传输的信息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蓝牙配对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主要从从智能终端侧进行描述,详述如下:
步骤S31,从智能终端与主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接收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的特征值校验请求,并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
该步骤中,从智能终端从接收的蓝牙链接请求获取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若该从智能终端没有存储该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则存储该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
当与主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从智能终端接收主智能终端通过建立的蓝牙连接发送的包括数字、文字,音频数据等特征值的特征值校验请求。可选地,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经过预设的链路密钥加密。具体地,从智能终端预先存储与主智能终端对应的特征值,比如,预先将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和特征值对应存储,这样,当接收到主智能终端的特征值时,根据已获取的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查找存储的特征值,再将接收的特征值与存储的特征值比较,以判断两者是否相同。
可选地,在所述从智能终端接收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的特征值校验请求,并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之前,包括:
生成特征值,并将生成的特征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具体地,通过随机函数生成特征值,并将生成的特征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为了提高特征值抵抗攻击的能力,可设定特征值需具有一定的字节长度,比如大于预设字节长度(8个字节)。在发送特征值至所述主智能终端时,除了通过蓝牙通道传输特征值,在实际情况中,也可以通过非蓝牙通道传输特征值,比如,通过声波、NFC、二维码扫描等方式传输特征值。由于通过非蓝牙通道传输特征值时安全性较高,因此降低了特征值被截获的风险。
可选地,在所述生成特征值,并将生成的特征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时,包括:
将生成的特征值与链路密钥以及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对应存储,所述链路密钥与所述主智能终端预先约定。
当从智能终端接收到主智能终端的特征值时,根据已获取的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查找存储的链路密钥,并根据该链路密钥解密出特征值校验请求中的特征值,再根据已获取的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查找存储的特征值,若解密的主智能终端的特征值与查找的特征值相同时,判定解密的主智能终端的特征值符合要求。
步骤S32,在所述特征值符合要求时,所述从智能终端与所述主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
该步骤中,当主智能终端发送的特征值符合从智能终端的要求时,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所述主智能终端和从智能终端能够无阻碍通信,如传输交易信息等。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由于从智能终端与主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仍需经过特征值校验,只有在特征值符合要求时才允许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因此,提高了在主智能终端和从智能终端之间传输的信息的安全性,此外,由于特征值是经过链路密钥加密特征值校验请求后传输的,因此,提高了特征值抵抗攻击的能力。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四:
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从智能终端的一种从智能终端的结构图,该从智能终端包括移动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PDA(个人数字助理)、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系统等。除了当仅应用于移动终端时,在本公开中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诸如数字电视、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该从智能终端包括:特征值校验请求接收单元41、主智能终端连接建立单元42。其中:
特征值校验请求接收单元41,用于在从智能终端与主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接收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的特征值校验请求,并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
从智能终端从接收的蓝牙链接请求获取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若该从智能终端没有存储该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则存储该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
当与主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从智能终端接收主智能终端通过建立的蓝牙连接发送的包括数字、文字,音频数据等特征值的特征值校验请求,从智能终端再对接收的特征值进行相应的验证。
可选地,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经过预设的链路密钥加密。具体地,从智能终端预先存储与主智能终端对应的特征值,比如,预先将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和特征值对应存储,这样,当接收到主智能终端的特征值时,根据已获取的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查找存储的特征值,再将接收的特征值与存储的特征值比较,以判断两者是否相同。
可选地,所述从智能终端包括:
链路密钥存储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的链路密钥并存储。具体地,将接收的链路密钥与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对应存储。具体地,从智能终端将接收的链路密钥与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对应存储。
其中,该链路密钥通过下式生成:f2(DHKey;Nmaster;Nslave;”btlk”;BD_ADDRmaster;BD_ADDRslave)。当然,链路密钥也可以通过其他函数生成,此处不作限定。
可选地,所述从智能终端包括:
特征值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特征值,并将生成的特征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具体地,可通过随机函数生成的随机数作为特征值,或者,直接指定某个数值作为特征值。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特征值抵抗攻击的能力,可设定特征值需具有一定的字节长度。在发送特征值至所述主智能终端时,除了通过蓝牙通道传输特征值,在实际情况中,也可以通过非蓝牙通道传输特征值,比如,通过声波、NFC、二维码扫描等方式传输特征值。由于通过非蓝牙通道传输特征值时安全性较高,因此降低了特征值被截获的风险。
可选地,所述从智能终端包括:
特征值存储单元,用于将生成的特征值与链路密钥以及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对应存储,所述链路密钥与所述主智能终端预先约定。
当从智能终端接收到主智能终端的特征值时,根据已获取的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查找存储的链路密钥,并根据该链路密钥解密出特征值校验请求中的特征值,再根据已获取的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查找存储的特征值,若解密的主智能终端的特征值与查找的特征值相同时,判定解密的主智能终端的特征值符合要求。
主智能终端连接建立单元42,用于在所述特征值符合要求时,与所述主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由于从智能终端与主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仍需经过特征值校验,只有在特征值符合要求时才允许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因此,提高了在主智能终端和从智能终端之间传输的信息的安全性,此外,由于特征值是经过链路密钥加密特征值校验请求后传输的,因此,提高了特征值抵抗攻击的能力。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蓝牙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特征值校验请求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
在所述特征值符合要求时,所述主智能终端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特征值校验请求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之前,包括:
所述主智能终端判断是否首次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并在判断出首次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时生成一个链路密钥;
所述主智能终端将所述链路密钥保存在系统存储区域,并将所述链路密钥发送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将接收的链路密钥与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对应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智能终端将所述链路密钥保存在系统存储区域,并将所述链路密钥发送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将接收的链路密钥与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对应存储之后,包括:
所述主智能终端从所述从智能终端获取所述特征值,并将所述特征值保存在应用的内部存储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特征值保存在应用的内部存储区域具体包括:
以应用自定义的存储方式存储;所述应用自定义的存储方式包括加密或者混淆。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智能终端从所述从智能终端获取所述特征值,并将所述特征值保存在应用的内部存储区域之前,包括:
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公钥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根据接收的公钥加密特征值,并将加密后的特征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
6.一种主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智能终端包括:
特征值校验请求发送单元,用于主智能终端与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特征值校验请求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
从智能终端连接建立单元,用于在所述特征值符合要求时,所述主智能终端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智能终端包括:
首次蓝牙连接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首次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并在判断出首次与所述从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时生成一个链路密钥;
链路密钥保存单元,用于将所述链路密钥保存在系统存储区域,并将所述链路密钥发送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将接收的链路密钥与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对应存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智能终端包括:
特征值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从智能终端获取所述特征值,并将所述特征值保存在应用的内部存储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智能终端包括:
公钥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公钥至所述从智能终端,以使所述从智能终端根据接收的公钥加密特征值,并将加密后的特征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
10.一种蓝牙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从智能终端与主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接收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的特征值校验请求,并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
在所述特征值符合要求时,所述从智能终端与所述主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的特征值校验请求,并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之前,包括:
生成特征值,并将生成的特征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特征值,并将生成的特征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具体包括:
通过随机函数生成特征值,并将生成的特征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成特征值,并将生成的特征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时,包括:
将生成的特征值与链路密钥以及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对应存储,所述链路密钥与所述主智能终端预先约定。
14.一种从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智能终端包括:
特征值校验请求接收单元,用于从智能终端与主智能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接收所述主智能终端发送的特征值校验请求,并根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验证所述特征值校验请求包括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
主智能终端连接建立单元,用于在所述特征值符合要求时,与所述主智能终端开始应用数据交互。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从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智能终端包括:
特征值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特征值,并将生成的特征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从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智能终端包括:
特征值存储单元,用于将生成的特征值与链路密钥以及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地址对应存储,所述链路密钥与所述主智能终端预先约定。
CN201610072551.8A 2016-02-02 2016-02-02 蓝牙配对方法、主智能终端以及从智能终端 Active CN1057220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2551.8A CN105722080B (zh) 2016-02-02 2016-02-02 蓝牙配对方法、主智能终端以及从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2551.8A CN105722080B (zh) 2016-02-02 2016-02-02 蓝牙配对方法、主智能终端以及从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2080A true CN105722080A (zh) 2016-06-29
CN105722080B CN105722080B (zh) 2020-02-14

Family

ID=56155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2551.8A Active CN105722080B (zh) 2016-02-02 2016-02-02 蓝牙配对方法、主智能终端以及从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220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7664A (zh) * 2018-01-16 2018-07-06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植入式医疗系统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103968A (ko) * 2012-03-12 2013-09-25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휴대형 헬스 케어 환경에서의 무선주파수 식별 태그와 블루투스를 이용한 자동 개인 인증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701503A (zh) * 2013-12-25 2014-04-02 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配对方法及系统、蓝牙key
CN104301115A (zh) * 2014-10-22 2015-01-21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与蓝牙key签名验证密文通讯方法
CN104540190A (zh) * 2014-12-30 2015-04-2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与蓝牙设备配对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103968A (ko) * 2012-03-12 2013-09-25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휴대형 헬스 케어 환경에서의 무선주파수 식별 태그와 블루투스를 이용한 자동 개인 인증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701503A (zh) * 2013-12-25 2014-04-02 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配对方法及系统、蓝牙key
CN104301115A (zh) * 2014-10-22 2015-01-21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与蓝牙key签名验证密文通讯方法
CN104540190A (zh) * 2014-12-30 2015-04-2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与蓝牙设备配对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7664A (zh) * 2018-01-16 2018-07-06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植入式医疗系统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8257664B (zh) * 2018-01-16 2021-07-06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植入式医疗系统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2080B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22013A (zh) 蓝牙配对方法及装置
US1081259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NFC to establish a secure connection
CN101742731A (zh) 一种共享用户识别卡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28696A (zh) 实现虚拟sim卡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KR20160131572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결제 관련 정보 인증 방법 및 장치
US10152587B2 (en) Device pairing method
CN104702760A (zh) 通讯号码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03369529A (zh) 身份认证方法、访问点及访问控制器
CN104935435A (zh) 登录方法、终端及应用服务器
CN104980899A (zh) 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15669022A (zh) 电子设备提供基于测距的服务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US946240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535156A (zh) 虚拟用户识别模块卡的迁移方法、终端、服务器、系统
CN104023040B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07561A (zh) 蓝牙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系统和一种移动终端
CN102984261A (zh) 基于手机终端的网络业务登录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131837A (zh) 一种无线网络连接的方法、终端及通信系统
CN109152046B (zh) 一种上行资源配置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5722080A (zh) 蓝牙配对方法、主智能终端以及从智能终端
CN105515773A (zh) 便携式设备、用户设备和数据交互方法
CN106685931B (zh) 智能卡应用管理方法和系统、终端和智能卡
CN107040928B (zh) 非法wifi检测方法、终端、aaa服务器和系统
CN110298654B (zh) 基于5g网络的手机支付方法和系统
CN113596827A (zh) 密钥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635488A (zh) 一种移动终端防盗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05

Address after: 100000 room 703-710, room B3, Hua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7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Minghua Al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Ke Feng Lu No. 2 idiopathic information building A building unit seven floor South 701-709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Wendingchuang Data 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