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4841B - 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14841B
CN105714841B CN201610209845.0A CN201610209845A CN105714841B CN 105714841 B CN105714841 B CN 105714841B CN 201610209845 A CN201610209845 A CN 201610209845A CN 105714841 B CN105714841 B CN 1057148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orage tank
siphon
pipe
drain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98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14841A (zh
Inventor
张世林
石胜伟
孙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6102098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148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14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4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14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48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0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lowering level of ground wat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包括地下集水管、虹吸管、第一储水箱、第二储水箱、排水管、浮子机构和第一水阀,所述虹吸管的下端置于所述地下集水管内,所述虹吸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储水箱连通,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水箱连通,所述第二储水箱通过所述第一水阀与所述第一储水箱的补水口连接,所述浮子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置于所述地下集水管内,且所述浮子机构在所述地下集水管内的水位上升时驱动所述第一水阀打开,从而使所述第二储水箱内的水进入并充满所述第一储水箱以开始虹吸排水。本发明可通过浮子机构随着地下集水管内的水位上升而向第一储水箱中自动充水,从而实现地下水的自动虹吸排放,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Description

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将虹吸应用于滑坡排水,至今近30年发展历史,而且其间参与研究的人员不多。国际上对滑坡虹吸排水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的有法国学者gress jc团队,他们认识到溶于水的空气在虹吸过程中会析出,形成的气泡在浮力作用下会在虹吸管的顶部积累,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导致虹吸断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张永防研究团队在我国最早开展了滑坡虹吸排水方法研究,采用井距12m的竖直虹吸排水井,降低浅层滑坡滑动面以上粉砂类以及砂岩类岩层的地下水。在集排水井的虹吸管出口处安装高压手动水泵,用于定期虹吸启动。在2005年姚爱军等将虹吸排水方法应用于港口岸坡排水,主要是解决岸坡地下水位与港口江水位同步降落的问题。在潜在滑坡区的虹吸排水管顶部设置排气阀,在需要启动虹吸时,打开排气阀,从而实现人为的抽真空,使得虹吸顺利启动。陈野鹰等对三峡水库港口岸坡排水方案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以网络盲沟虹吸排水技术为代表的排水技术措施,创建多级串联虹吸排水技术,首次应用于库区港口岸坡稳定性方案设计,解决库水位陡降条件下的岸坡同步排水降压和稳定安全的难题。上述研究,虽然探讨了初始虹吸的形成方法、虹吸可实现的最大扬程高度、虹吸流量计算方法、虹吸系统布置方案、虹吸管理维护要求、虹吸恢复方法等问题。但没有解决保障虹吸过程长期持续有效问题,需要经常性启动和管理维护,导致滑坡排水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使人们失去了对滑坡虹吸排水方法的信心。滑坡虹吸排水虽经30多年的应用探索,至今仍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强降雨中自动实现虹吸排水的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滑坡虹吸排水技术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包括地下集水管、虹吸管、第一储水箱、第二储水箱、排水管、浮子机构和第一水阀,所述虹吸管的下端置于所述地下集水管内,所述虹吸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储水箱连通,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水箱连通,所述第二储水箱通过所述第一水阀与所述第一储水箱的补水口连接,所述浮子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置于所述地下集水管内,且所述浮子机构在所述地下集水管内的水位上升时驱动所述第一水阀打开,从而使所述第二储水箱内的水进入并充满所述第一储水箱以开始虹吸排水。
优选地,所述虹吸管的下端设置有单向进水阀,所述虹吸管的旁通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单向排气阀。
优选地,所述浮子机构包括第一浮子、第一拉绳、第一杠杆和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一浮子置于所述地下集水管内,所述第一杠杆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储水箱内的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一定滑轮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地下集水管内;所述第一浮子通过所述第一拉绳与所述第一杠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杠杆的另一端驱动所述第一水阀动作,所述第一拉绳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
优选地,所述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还包括拉力补偿锤,所述拉力补偿锤与所述第一拉绳连接。
优选地,所述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还包括导向部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水阀的钩子,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钩子的钩柄沿竖直方向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部的导向孔内,所述第一杠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拉绳与所述钩柄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阀包括上管体、下管体、活塞、支撑部和L形的折叠杆,所述上管体的下端与所述下管体的上端连接,所述上管体的周壁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活塞活动地设置在所述上管体内,所述活塞的上端与所述折叠杆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支撑部的下端与所述上管体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杆的另一端活动地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钩子的钩体采用可折叠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阀还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活塞的运动路径上的第二定滑轮,所述活塞的活塞杆夹持在所述两个第二定滑轮之间。
优选地,所述钩子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水阀的一端具有变窄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的自由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可转动的滚轴;所述折叠杆的与所述钩子配合的一端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滚轴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具有C形截面。
优选地,所述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还包括第二浮子、第二杠杆、第二水阀、第二支撑杆和补水管,所述第二支撑杆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所述第二储水箱内,所述第二杠杆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所述第二浮子安装在所述第二杠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阀连接,所述第二水阀安装在所述补水管的出口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水箱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排气阀。
本发明可通过浮子机构随着地下集水管内的水位上升而向第一储水箱中自动充水,从而实现地下水的自动虹吸排放,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浮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钩子的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钩子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折叠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
图8是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具有可折叠结构的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地下集水管;2、虹吸管;3、第一储水箱;4、第二储水箱;5、排水管;6、单向进水阀;7、第一单向排气阀;8、第一浮子;9、第一拉绳;10、第一杠杆;11、第一定滑轮;12、第一支撑杆;13、拉力补偿锤;14、导向部;15、钩子;16、钩柄;17、第二拉绳;18、上管体;19、下管体;20、活塞;21、支撑部;22、折叠杆;23、第二定滑轮;24、活塞杆;25、延伸臂;26、滚轴;27、滑槽;28、第二浮子;29、第二杠杆;30、第二水阀;31、第二支撑杆;32、补水管;33、第二单向排气阀;34、支架;35、转轴;36、阀体;37、隔板;38、橡胶垫;39、活塞;40、第一部分;41、第二部分;42、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包括地下集水管1、虹吸管2、第一储水箱3、第二储水箱4、排水管5、浮子机构和第一水阀,所述虹吸管2的下端置于所述地下集水管1内,所述虹吸管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储水箱3连通,所述排水管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水箱3连通,所述第二储水箱4通过所述第一水阀与所述第一储水箱3的补水口连接,所述浮子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置于所述地下集水管1内,且所述浮子机构在所述地下集水管1内的水位上升时驱动所述第一水阀打开,从而使所述第二储水箱4内的水进入并充满所述第一储水箱3以开始虹吸排水。
请参考图1,当地下水位上升时,浮子机构的浮子向上运动,从而驱动第一水阀打开,这样,储存在第二储水箱4中的水便会经过第一水阀进入并充满第一储水箱3。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水箱3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排气阀33,以排出第一储水箱3中的空气。由于第一储水箱3连接有排水管5,因此,其内注入的水由排水管5流出,从而在第一储水箱3内产生负压。于是,在负压的作用下,地下集水管1内的水,便通过虹吸管2向上吸入第一储水箱中。如此循环,便可将地下集水管1内的水通过虹吸的方式从排水管5排出。
可见,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通过浮子机构随着地下集水管内的水位上升而向第一储水箱3中自动充水,从而实现地下水的自动虹吸排放,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优选地,所述虹吸管2的下端设置有单向进水阀6,所述虹吸管2的旁通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单向排气阀7。单向进水阀6使水只能由地下集水管1进入虹吸管2中,虹吸管2中的水不会落入地下集水管1中,从而保证了虹吸管内始终有水,以顺利进行虹吸。
请参考图1和图2,优选地,所述浮子机构包括第一浮子8、第一拉绳9、第一杠杆10和第一定滑轮11;所述第一浮子8置于所述地下集水管1内,所述第一杠杆10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储水箱4内的第一支撑杆12上,所述第一定滑轮11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地下集水管1内;所述第一浮子8通过所述第一拉绳9与所述第一杠杆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杠杆10的另一端驱动所述第一水阀动作,所述第一拉绳9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浮子8的个数为多个,例如可以为三个等,以提供更大的浮力和安全性。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定滑轮11通过支架34安装到虹吸管2上。
如图2所示,第一拉绳9的一端与第一浮子8连接,另一端向下绕过第一定滑轮11后向上延伸并与第一杠杆10的所述一端连接。由于第一杠杆10的中部可绕第一支撑杆12转动,因此,当地下集水管1中的水位上升以致第一浮子8向上运动时,会通过第一拉绳9将第一杠杆10的所述一端向下拉动,从而使第一杠杆10的所述另一端向上运动,从而打开第一水阀。
更为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还包括拉力补偿锤13,所述拉力补偿锤13与所述第一拉绳9连接。这样,当第一浮子8的浮力不足时,可通过拉力补偿锤13提供补偿力,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例如,拉力补偿锤13可以通过一节拉绳与第一拉绳9的中部连接起来。拉力补偿锤13可视情况取舍或调节大小。
请参考图1和图3,优选地,所述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还包括导向部14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水阀的钩子15,所述导向部14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2固定连接,所述钩子15的钩柄16沿竖直方向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部14的导向孔内,所述第一杠杆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拉绳17与所述钩柄16连接。导向部14上设置以竖直方向的导向孔,钩柄16活动地穿设在该导向孔内,因而,可以在第一杠杆的所述另一端运动的过程中,使钩子15始终保持平移,以实现对第一水阀的可靠驱动,避免由于钩子15的晃动而无法正确驱动第一水阀的问题。请参考图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钩柄16的上端通过转轴35与第二拉绳17连接。
请参考图3,优选地,所述第一水阀包括上管体18、下管体19、活塞20、支撑部21和L形的折叠杆22,所述上管体18的下端与所述下管体19的上端连接,所述上管体18的周壁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活塞20活动地设置在所述上管体18内,所述活塞20的上端与所述折叠杆22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支撑部21的下端与所述上管体18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杆22的另一端活动地支撑在所述支撑部21上;所述钩子15的钩体采用可折叠结构。当钩子15向上运动时,会钩住折叠杆22向上运动,由于折叠杆22的下端与活塞杆24的上端可枢转地连接,因此,也会带动活塞杆24及活塞20向上运动,直到折叠杆22的长臂呈水平状态。在折叠杆22的长臂由图3所示的倾斜状态变成水平状态的过程中,其长臂的右端不断地向支撑部21的右侧伸出。
在活塞20向上运动后,由于上管体18的管壁上开设有进水孔,因此,第二储水箱4中的水可以通过该进水孔进入活塞20下方的上管体18中,并通过下管体19进入第一储水箱3内,以打开第一水阀。反之,当活塞20向下运动至与下管体19过渡的台阶部时,则将下管体19的上端口完全封住,以关闭第一水阀。
为了使活塞杆24始终保持竖直运动,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水阀还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活塞20的运动路径上的第二定滑轮23,所述活塞20的活塞杆24夹持在所述两个第二定滑轮23之间。
请参考图4、图6和图7,优选地,所述钩子15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水阀的一端具有变窄的延伸臂25,所述延伸臂25的自由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可转动的滚轴26;所述折叠杆22的与所述钩子15配合的一端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滚轴26配合的滑槽27,所述滑槽27具有C形截面。更优选地,滑槽27沿折叠杆22的短臂的方向贯穿地延伸,这样,当折叠杆22的长臂变成水平状态,而钩子15继续向上运动时,钩子15可以从折叠杆22处脱离,从而不影响钩子15的运动。
例如,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可折叠结构的钩子15具有与钩柄16连接的第一部分40、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40通过转轴42连接的第二部分41。其中,第二部分41可按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向第一部分40的方向折叠。这样,在钩子15下放的过程中,第二部分41在碰到折叠杆22时,会向第一部分40折叠,从而使滚轴26能够顺利进入滑槽27内,以保证钩子15的顺利回位。
请参考图1,优选地,为了实现自动地向第二储水箱4中补水,所述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还包括第二浮子28、第二杠杆29、第二水阀30、第二支撑杆31和补水管32,所述第二支撑杆31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所述第二储水箱4内,所述第二杠杆29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杆31的顶端,所述第二浮子28安装在所述第二杠杆29的一端,所述第二杠杆2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阀30连接,所述第二水阀30安装在所述补水管32的出口处。这样,在第二储水箱4内的水不断消耗而流入第一储水箱3时,第二浮子28也随着第二储水箱4内的水位向下运动,从而通过第二杠杆29打开第二水阀30。于是,补水管32内的水便可流入第二储水箱4中,以实现补水的功能。当第二储水箱4中的水位达到一定的高度后,第二浮子28也向上运动至相应的位置,于是便可通过第二杠杆29关闭第二水阀30,以停止自动补水。
当第一水阀打开后,活塞20在自重及第二储水箱4内的水压作用下,会逐渐回复到关闭状态。于是,当地下集水管1内的水位下降后,第一浮子8向下运动,从而使钩子15也向下运动,直到再次钩住折叠杆22。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下集水管1内的水位上升后,第一浮子8再次向上运动以打开第一水阀,如此往复,便可使整个虹吸排水过程不断地进行下去。.
本发明中的各单向阀,例如第一单向排气阀7、第二单向排气阀33、和单向进水阀6等均可采用图8所示的结构。如图8所示,该单向阀包括阀体36,在阀体36的阀腔内设置有隔板37,活塞39活动地设置在隔板37的通孔处。其中,活塞39的周向呈锯齿状结构,因此,且活塞39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突沿。这样,当活塞39的任何一个密封突沿未与隔板37的表面接触时,活塞39的锯齿状结构可实现流体的流通。更为优选地,隔板37的一侧还设置有橡胶垫38,流体单向地由未设置橡胶垫38的一侧流向设置有橡胶垫38的一侧,且橡胶垫38一侧的密封突沿的面积大于另一侧的密封突沿的面积。
本发明使用纯浮力、机械杠杆,运用浮球、杠杆、第一水阀等,对虹吸装置进行补水,其虹吸绝对高度可达9m,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虹吸补偿器、以及高压手动水泵造成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的问题;用浮子浮力的变化控制本发明的启停,可完全实现自动化的地下水位控制,不需要手动开启和关闭阀门。此外,本发明不受滑坡条件的限制,并且选址简单,不用准确的进行选取地下集水井的准确选址,只要在地下水位以下即可实现。
下面通过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施工及安装过程进行说明。
第一、地下集水管部分:以钻探方式在岩质滑坡后缘裂隙位置钻出一个深度9m,直径350mm的孔,将一根长度为9m,直径为300mm的不锈钢钢管管壁上钻上直径5mm的圆孔,孔中心距为20mm,将打好孔的钢管包裹上过滤材料后插入钻孔内,形成集水管。
第二、虹吸管部分:采用一根长9.2m的Ф30的PPR管作为虹吸管,在其端部安装一个单向进水阀,在进水阀上部200mm处设置一个三通接头,三通接头处接出一根“L”形PPR管,在该管端部安装一个单向排气阀。在距离虹吸管底部150mm处固定一个100mmx50mmx5mm的“L”形支架,在支架端部安装一个直径10mm的定滑轮,在支架上方50mm处固定一根扁平状横杆,横杆上钻三个直径3mm孔洞。制作一个边长15mm的三角形分线片,其三个角上钻三个直径3mm的小孔,三个小孔各接出一跟直径2mm的不锈钢钢丝,第一根钢丝穿过横杆中部小孔后,再从“L”形支架端部的定滑轮底下穿过,再向上穿过横杆左侧小孔后与三个直径50mm的塑料浮球串连;第二跟钢丝长150mm,穿过横杆的右侧小孔后与一个质量100g的不锈钢补偿锤相连;第三根钢丝沿虹吸管往上,连接到出水箱的杠杆开关外侧,钢丝与虹吸管之间每隔1m采用一个中空卡扣连接,保持相对固定。
第三、虹吸箱(第一储水箱)部分:采用厚度5mm的不锈钢钢板制作一个500mmx300mmx200mm的水箱,作为虹吸箱,在虹吸箱左侧一个Ф30的孔,该孔与虹吸管顶部相连;在虹吸箱右侧上部开一个Ф30的孔,接出一根长度100mmx100mm的Ф30的PPR管,管口朝上,在管口安装一个单向排气阀;在虹吸箱右侧下部开一个Ф30的孔,连接一根Ф30的PPR排水管,排水管接到滑坡底部,管口高程小于集水管底部高程;在虹吸箱顶部开一个Ф50的孔,以连接储水箱。
第四、第二储水箱部分:采用厚度5mm的不锈钢钢板制作一个600mmx600mmx800mm的储水箱。在储水箱左侧壁顶部距离前侧壁150mm处竖向开一个8mmx200mm的矩形孔;在储水箱右侧壁上距离上边缘150mm和后边缘150mm处开一个Ф30圆孔;在储水箱底部距离前侧壁150mm,距离左侧壁350mm处开一个Ф50圆孔。在储水箱底部距离前侧壁150mm,距离左侧壁200mm处固定杠杆竖向支杆(竖向支杆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材质,为上宽20mm,下宽50mm,厚10mm的梯形杆件,高度500mm),杠杆的横杆采用10mmx5mm矩形截面的不锈钢杆件,长度450mm,在距离横杆300mm处与竖干顶端进行转轴连接,形成杠杆。按照附图1—3、附图1—4和附图1—5制作注水机构,注水口内径为50mm,连接到储水箱底部圆孔上。在储水箱右侧安装一个浮球进水阀,安装高度为500mm,管口与储水箱右侧圆孔连接。
最后将储水箱底部圆孔与虹吸箱顶部圆孔采用Ф50的PPR管连接,并对连接处进行密封胶密封;将虹吸管中接出的钢丝与杠杆开关外端连接;将储水箱右侧孔与外接水源连接(在滑坡治理中可收集坡面流水作为水源),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虹吸排水系统。
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改变浮球的大小30-50mm,可增减浮球数量,同时改变缸和活塞的尺寸50mm-80mm。

Claims (10)

1.一种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集水管(1)、虹吸管(2)、第一储水箱(3)、第二储水箱(4)、排水管(5)、浮子机构和第一水阀,所述虹吸管(2)的下端置于所述地下集水管(1)内,所述虹吸管(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储水箱(3)连通,所述排水管(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水箱(3)连通,所述第二储水箱(4)通过所述第一水阀与所述第一储水箱(3)的补水口连接,所述浮子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置于所述地下集水管(1)内,且所述浮子机构在所述地下集水管(1)内的水位上升时驱动所述第一水阀打开,从而使所述第二储水箱(4)内的水进入并充满所述第一储水箱(3)以开始虹吸排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2)的下端设置有单向进水阀(6),所述虹吸管(2)的旁通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单向排气阀(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机构包括第一浮子(8)、第一拉绳(9)、第一杠杆(10)和第一定滑轮(11);
所述第一浮子(8)置于所述地下集水管(1)内,所述第一杠杆(10)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储水箱(4)内的第一支撑杆(12)上,所述第一定滑轮(11)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地下集水管(1)内;
所述第一浮子(8)通过所述第一拉绳(9)与所述第一杠杆(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杠杆(10)的另一端驱动所述第一水阀动作,所述第一拉绳(9)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还包括拉力补偿锤(13),所述拉力补偿锤(13)与所述第一拉绳(9)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还包括导向部(14)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水阀的钩子(15),所述导向部(14)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2)固定连接,所述钩子(15)的钩柄(16)沿竖直方向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部(14)的导向孔内,所述第一杠杆(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拉绳(17)与所述钩柄(1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阀包括上管体(18)、下管体(19)、活塞(20)、支撑部(21)和L形的折叠杆(22),所述上管体(18)的下端与所述下管体(19)的上端连接,所述上管体(18)的周壁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活塞(20)活动地设置在所述上管体(18)内,所述活塞(20)的上端与所述折叠杆(22)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支撑部(21)的下端与所述上管体(18)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杆(22)的另一端活动地支撑在所述支撑部(21)上;所述钩子(15)的钩体采用可折叠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阀还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活塞(20)的运动路径上的第二定滑轮(23),所述活塞(20)的活塞杆(24)夹持在所述两个第二定滑轮(2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子(15)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水阀的一端具有变窄的延伸臂(25),所述延伸臂(25)的自由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可转动的滚轴(26);
所述折叠杆(22)的与所述钩子(15)配合的一端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滚轴(26)配合的滑槽(27),所述滑槽(27)具有C形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还包括第二浮子(28)、第二杠杆(29)、第二水阀(30)、第二支撑杆(31)和补水管(32),所述第二支撑杆(31)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所述第二储水箱(4)内,所述第二杠杆(29)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杆(31)的顶端,所述第二浮子(28)安装在所述第二杠杆(29)的一端,所述第二杠杆(2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阀(30)连接,所述第二水阀(30)安装在所述补水管(32)的出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水箱(3)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排气阀(33)。
CN201610209845.0A 2016-04-06 2016-04-06 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148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9845.0A CN105714841B (zh) 2016-04-06 2016-04-06 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9845.0A CN105714841B (zh) 2016-04-06 2016-04-06 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4841A CN105714841A (zh) 2016-06-29
CN105714841B true CN105714841B (zh) 2017-10-27

Family

ID=56160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984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14841B (zh) 2016-04-06 2016-04-06 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148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7547B (zh) * 2020-10-30 2022-04-05 宿迁市水务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工程用边坡虹吸排水系统和方法
CN112267546B (zh) * 2020-10-30 2022-04-15 山东大禹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工程用自启动边坡虹吸排水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111A (ja) * 1983-06-30 1985-01-23 Oyo Suiken Kk 2重管式変圧定量注水方法
JP2010255190A (ja) * 2009-04-21 2010-11-11 National Agriculture & Food Research Organization サイホン式地下水位制御装置
CN103382851B (zh) * 2013-07-26 2016-03-2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底板裂隙水吸抽装置和方法
CN203769025U (zh) * 2014-03-29 2014-08-13 文成县刀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虹吸式废水回用型抽水马桶上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4841A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24496U (zh) 一种新型屋顶绿化种植系统
CN104674784B (zh) 超重力条件下的边坡潮汐水位调控装置
CN207846381U (zh) 一种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拦截装置
CN103866817B (zh) 取水泵站
CN207376591U (zh) 一种液面垃圾自动收集装置
CN202017224U (zh) 分流式屋面雨水自动弃流装置
CN105714841B (zh) 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
CN104234119B (zh) 一种快速建立虹吸管道装置及其虹吸方法
CN109281352A (zh) 基于清洁能源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09138131A (zh) 一种洪涝增流式排水混凝土井盖
CN108894307A (zh)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自动排水装置
CN206328765U (zh) 一种深基坑排水结构
CN105220689B (zh) 一种光伏打桩机
CN209429194U (zh) 基于清洁能源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05444220U (zh) 地质裂隙虹吸排水装置
CN210658276U (zh) 一种田间自动控制进水管装置
CN108314137B (zh) 一种高低槽式油污浮动收集系统
CN105544477B (zh) 一种设有过鱼装置的双向溢流挡水闸
CN210797260U (zh) 一种桥梁排水结构
CN107750908A (zh) 集雨池及用于干旱地区的自动补水灌溉系统
CN207512757U (zh) 基坑支护结构
KR20220144254A (ko) 무전력 지하차도 진입방지 장치
CN207277520U (zh) 河道下的调蓄池
CN207332141U (zh) 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
CN212410592U (zh) 一种城市土壤侵蚀预测模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610081 Jinniu District, Chengdu, North Ring Road, No., No. two, No. 1

Applicant after: Prospecting Technology Inst.,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Red town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30071 Modern Industrial Port Road No. 139

Applicant before: Prospecting Technology Inst.,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7

Termination date: 201804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