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1778B - 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 - Google Patents

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11778B
CN105711778B CN201610139531.8A CN201610139531A CN105711778B CN 105711778 B CN105711778 B CN 105711778B CN 201610139531 A CN201610139531 A CN 201610139531A CN 105711778 B CN105711778 B CN 1057117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pectoral fin
pectoral
steering wheel
t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395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11778A (zh
Inventor
谢广明
王伟
王子剑
王泽睿
王晨
范瑞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1395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117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11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1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11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17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00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water; Means f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52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rking underwa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1/00Propulsive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 B63H1/30Propulsive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non-rotary type
    • B63H1/36Propulsive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non-rotary type swinging sideways, e.g. fishtail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探测任务的机器鱼。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自稳定性和机动性好,自主性强,能够适应复杂水下作业环境的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包括主舱体,主舱体由密封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主舱体外部设置有仿鳍组件,仿鳍组件包括一对胸鳍和一个尾鳍,主舱体内部设置有胸鳍组件、尾鳍组件、传感模块、控制模块。其中胸鳍组件包括胸鳍舵机固定机构和两组胸鳍动力传动机构,尾鳍组件包括尾鳍动力传动机构和被动转动机构,传感模块包括视觉传感器、红外距离传感器、IMU姿态传感器和多个压力传感器,控制模块包括微控制器、传感器信息采集处理板、舵机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

Description

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鱼,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探测任务的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
背景技术
无论是海洋资源的探索,海水变化信息收集,海洋生物研究或者军事侦查和情报的收集都依赖于水下技术的发展水平。随着人类对海洋空间及海底资源越来越深入的探索挖掘,传统的水下推进方式推进已不能满足需求。随着仿生学、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模仿自然界鱼类的运动方式并希望获得像鱼类一样卓越游动性能和高效推进效率的水下推进器。自1994年MIT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仿生机器鱼,仿生机器鱼逐渐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人们期望研制出体积小、成本低、推进效率高、机动性高并且智能程度高的水下仿生机器鱼。
目前研究者大多关注鱼类中的鲹科类,研制出了很多仿鯵科类机器鱼,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鱼类游动机理、推进效率和机动性能多方面的研究。但自然界有一种箱鲀科鱼类,和鯵科鱼类相比,有着更高的机动性和自稳定性,同时拥有较高的推进效率。这些卓越的游动特性值得人们去深入研究,以提高仿生推进器的机动性能和自稳定性,但目前却没有引起太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如中国发明专利CN 101758916A中公开的一种自主式机器鱼,包括主舱体,主舱体有密封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主舱体通过胸鳍推进机构和尾鳍推进机构分别控制胸鳍和尾鳍,主舱体内设置有摄像头用于信息采集,并设置有通信模块用于外界进行信息传递。这种机器鱼只能做简单的水下运动,并不能自主地获取自身状态信息以及多方位的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而其较低的自主性限制了其在水下自主地完成指定的任务的能力,遇到水下复杂的环境时可能出现故障而无法完成任务甚至无法返航造成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稳定性和机动性好,自主性强,能够适应复杂水下作业环境的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
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包括主舱体,主舱体由密封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主舱体外部设置有仿鳍组件,仿鳍组件包括一对胸鳍和一个尾鳍,主舱体内部设置有胸鳍组件、尾鳍组件、传感模块、控制模块,其中:
胸鳍组件包括胸鳍舵机固定机构和两组胸鳍动力传动机构,胸鳍舵机固定机构固定有第一胸鳍舵机和第二胸鳍舵机,第一胸鳍舵机通过第一输出机构转盘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二胸鳍舵机通过第二输出机构转盘与锥齿轮连接件一端相连,锥齿轮连接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尺寸相同且齿面相对,胸鳍动力传动机构包括胸鳍输出轴,胸鳍输出轴上固定有输出锥齿轮,两个输出锥齿轮分别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胸鳍输出轴经过密封后伸出到主舱体外侧,伸出到主舱体外侧的胸鳍输出轴轴体上加工有滑槽,滑槽内安装有胸鳍;
尾鳍组件包括尾鳍动力传动机构和被动转动机构,尾鳍动力传动机构中设置有尾鳍输出轴,被动转动机构中设置有被动转轴,尾鳍输出轴和被动转轴共同连接有尾鳍固定支架,尾鳍固定支架上安装有尾鳍;
传感模块包括视觉传感器、红外距离传感器、IMU姿态传感器和多个压力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和红外距离传感器位于主舱体内部的前端,所述视觉传感器用于捕捉所述主舱体外部的图像信息,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用于探测所述主舱体外的红外信号,生成红外探测信息以感知障碍物的存在;主舱体上对应位置设置有观察窗,IMU姿态传感器放置于胸鳍舵机固定机构上方,IMU姿态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机器鱼的的姿态信息,多个压力传感器阵列分布在主舱体前部和左右两侧,用于采集所述机器鱼周边环境的压力信息;
控制模块包括微控制器、传感器信息采集处理板、舵机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传感器信息采集处理板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传感模块的环境监测信息,其中,所述环境监测信息包括:图像信息、红外探测信息、姿态信息和压力信息,并经过初步处理发送至微控制器,微控制器用于对所述环境监测信息进行融合分析,根据融合分析结果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舵机控制单元,所述舵机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驱动第一胸鳍舵机、第二胸鳍舵机和尾鳍舵机执行相应的动作;
同时所述微控制器将所述控制指令和环境监测信息发送至所述通讯单元,由所述通讯单元进一步转发至远程控制中心,以实现所述远程控制中心实时掌握机器鱼的所在环境状态和工作状态。
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还包括电源模块和配重块,电源模块位于主舱体中部,采用充电式航模动力镍氢电池,电压为11V,配重块安装在电池模块上部,选用铝锌合金块。
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其中所述胸鳍组件位于主舱体前部左右两侧,胸鳍舵机固定机构包括胸鳍舵机固定架,胸鳍舵机固定架上并列安装有若干个滑动件,滑动件用于安装第一胸鳍舵机和第二胸鳍舵机,第一胸鳍舵机和第二胸鳍舵机能够随滑动件在胸鳍舵机固定架上横向移动和锁紧。
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其中所述胸鳍动力传动机构中输出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传动比均为2.5:1,胸鳍动力传动机构的旋转角为225°。
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其中所述胸鳍输出轴上加工有内限位凸台,胸鳍输出轴上还依次安装有内轴承、输出轴挡圈、外轴承、胸鳍动密封圈和胸鳍端盖,且内轴承、输出轴挡圈和外轴承依次紧密接触,胸鳍输出轴上还套有胸鳍套筒,胸鳍套筒内侧加工有外限位凸台,内轴承的内侧面与内限位凸台的外侧面相接触,外轴承的外侧面与外限位凸台的内侧面相接触,内轴承、输出轴挡圈和外轴承用于固定胸鳍输出轴,胸鳍动密封圈周向与胸鳍套筒的内壁相接触,胸鳍动密封圈外侧面与胸鳍端盖相接触,胸鳍端盖与胸鳍套筒外侧面固定连接,胸鳍套筒中部外侧开有一槽口用于放置O型圈。
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其中所述尾鳍组件位于主舱体后部,尾鳍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尾鳍舵机,尾鳍舵机安装在尾鳍舵机固定架上,尾鳍舵机固定架固定在下壳体上,尾鳍舵机通过第三输出机构转盘与尾鳍输出轴相连,尾鳍输出轴上依次安装有定位轴承、定位挡圈、尾鳍动密封圈和尾鳍上端盖和尾鳍套筒,尾鳍套筒套在定位轴承、定位挡圈和尾鳍动密封圈外侧,尾鳍套筒与尾鳍上端盖固定连接,尾鳍上端盖与上壳体固定连接,被动转动机构包括尾鳍下端盖,尾鳍下端盖与下壳体固定连接,尾鳍下端盖中部用于安装被动转轴。
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置于防水的压力传感器模块中,压力传感器模块连接有航空连接插件,航空连接插件嵌入主舱体内。
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其中所述微控制器选用树莓派主控制板,传感器信息采集处理板与微控制器、微控制器与舵机控制单元之间的信号传输采用IIC协议。
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其中所述主舱体前部为流线型,左右两侧呈内凹的流线型,主舱体的上壳体材质为工程塑料,下壳体材质为硬铝,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O型圈实现静密封防水。
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其中所述仿鳍组件包括碳棒纤维和塑料蒙皮,碳棒纤维作为骨架,塑料蒙皮覆盖在碳棒纤维外侧。
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的胸鳍组件中选用对立锥齿轮的方式进行动力传动,可大大节省机构空间,优化主舱体内部结构。本发明的传感模块包括视觉传感器、红外距离传感器、IMU姿态传感器和多个压力传感器,并在主舱体上设置有观察窗。视觉传感器和红外距离传感器可以透过观察窗的广阔视野对主舱体周围的图像进行拍摄,同时检测主舱体附近的障碍物。IMU姿态传感器可以让机器鱼实现自身的姿态的感知。阵列分布的压力传感器可以模拟自然界鱼类的侧线系统。通过上述传感元件的作用,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能够增强对周围水环境压力的感知,可大大提高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便于对其进行运动控制,从而使本发明的机器鱼具有较强机动性和自主性,适应更复杂水下作业环境。本发明的控制模块整体上采用分层式、总线式结构。其中,总线式结构便于将来集成更多类型的传感器,而分层式结构保证系统增加新功能模块时不影响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从而减少系统改动时带来的工作量,让整个系统更加稳定。此外,本发明一方面为研究箱鲀科鱼类运动的水动力学、游动机理及多模态运动控制提供实验平台;另一方面,可以为研制高效、快速、小型的水下推进器提供技术基础,并可以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海底勘探、打捞救助以及军事侦察等任务。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中胸鳍舵机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中胸鳍动力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中胸鳍动力传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中胸鳍动力传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中尾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中尾鳍组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中控制模块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包括主舱体,主舱体由上壳体6和下壳体2组成,主舱体外形参考箱鲀科盒子鱼外形,主舱体前部为流线型,左右两侧呈内凹的流线型。主舱体的上壳体6材质为工程塑料,下壳体2材质为硬铝,上壳体6和下壳体2之间通过O型圈实现静密封防水。主舱体内部设置有胸鳍组件、尾鳍组件、传感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配重块。主舱体外部设置有仿鳍组件。仿鳍组件包括碳棒纤维和塑料蒙皮,碳棒纤维模拟鱼骨,塑料蒙皮模拟鱼骨间的薄膜。仿鳍组件包括一对胸鳍1和一个尾鳍4,尾鳍4主要负责机器鱼在水中的快速推进和转弯,胸鳍1可以实现机器鱼在水中的多种复杂运动,比如上升、下潜和翻转等动作,胸鳍1和尾鳍4的配合运动可以实现多种游动的模态。胸鳍1和尾鳍4的外形均参考自然界箱鲀科盒子鱼的鱼鳍的形状。
如图2所示,胸鳍组件位于主舱体前部左右两侧,包括胸鳍舵机固定机构9和两组胸鳍动力传动机构8。如图3所示,胸鳍舵机固定机构9包括胸鳍舵机固定架91,胸鳍舵机固定架91上并列安装有若干个滑动件92,滑动件92上安装有第一胸鳍舵机99和第二胸鳍舵机93,第一胸鳍舵机99和第二胸鳍舵机93能够随滑动件92在胸鳍舵机固定架91上横向移动和锁紧,保证第一胸鳍舵机99和第二胸鳍舵机93具有横向自由度,便于安装和装配。第一胸鳍舵机99通过第一输出机构转盘连接有第一锥齿轮98。第二胸鳍舵机93通过第二输出机构转盘与锥齿轮连接件94一端相连,锥齿轮连接件94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95,锥齿轮连接件94上安装有固定挡圈96对第二锥齿轮95进行限位,锥齿轮连接件94的另一端安装有轴承和支撑架97。由于第二锥齿轮95受力时锥齿轮连接件94会产生挠曲,故加装轴承和支撑架97以加强其结构。第一锥齿轮98和第二锥齿轮95的尺寸相同且齿面相对。第一锥齿轮98和第二锥齿轮95采用对立式安装方式,此种安装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最大限度的压缩第一胸鳍舵机99和第二胸鳍舵机93间的距离,减小所占用的空间。如图4、图5和图6所示,胸鳍动力传动机构8包括胸鳍输出轴84,胸鳍输出轴84贯穿于主舱体内外两侧,胸鳍输出轴84内部位于主舱体内侧,胸鳍输出轴84内部端面上通过顶丝固定有输出锥齿轮81,两个输出锥齿轮81分别与第一锥齿轮98和第二锥齿轮95啮合,输出锥齿轮81与第一锥齿轮98和第二锥齿轮95的传动比均为2.5:1。胸鳍动力传动机构8的旋转角为225°。本实施例中第一锥齿轮98和第二锥齿轮95的大端模数均为1,齿数为35;输出锥齿轮81的大端模数为1,齿数为14。胸鳍输出轴84上加工有内限位凸台810,胸鳍输出轴84上还依次安装有内轴承86、输出轴挡圈87、外轴承88、胸鳍动密封圈89和胸鳍端盖83,且内轴承86、输出轴挡圈87和外轴承88依次紧密接触。胸鳍输出轴84上还套有胸鳍套筒82,胸鳍套筒82内侧加工有外限位凸台。内轴承86的内侧面与内限位凸台810的外侧面相接触,外轴承88的外侧面与外限位凸台的内侧面相接触。内轴承86、输出轴挡圈87和外轴承88用于固定胸鳍输出轴84。胸鳍动密封圈89周向与胸鳍套筒82的内壁相接触,胸鳍动密封圈89外侧面与胸鳍端盖83相接触,作为动态密封。胸鳍端盖83与胸鳍套筒82外侧面固定连接。胸鳍套筒82中部外侧开有一槽口用于放置O型圈。位于主舱体外侧的胸鳍输出轴84外部的轴体上加工有滑槽85,滑槽85内安装有胸鳍1。
如图2所示,尾鳍组件位于主舱体后部,包括尾鳍动力传动机构7和被动转动机构10。如图7和图8所示,尾鳍动力传动机构7包括尾鳍舵机73,尾鳍舵机73安装在尾鳍舵机固定架78上,尾鳍舵机固定架78固定在下壳体2上。尾鳍舵机73通过第三输出机构转盘连接有竖直方向设置的尾鳍输出轴74,尾鳍输出轴74上由下向上依次安装有定位轴承77、定位挡圈76、尾鳍动密封圈75和尾鳍上端盖71和尾鳍套筒72,其中定位轴承77和定位挡圈76用于定位尾鳍输出轴74,尾鳍动密封圈75用于进行动态密封,尾鳍套筒72套在定位轴承77、定位挡圈76和尾鳍动密封圈75外侧,尾鳍套筒72与尾鳍上端盖71固定连接,尾鳍上端盖71与上壳体6固定连接。尾鳍输出轴74伸出到上壳体6外侧。被动转动机构10包括尾鳍下端盖101,尾鳍下端盖101与下壳体2固定连接,带有轴承103的被动转轴102从尾鳍下端盖101中部穿过。位于主舱体外侧的尾鳍输出轴74和被动转轴102上共同安装有尾鳍固定支架5,尾鳍固定支架5上安装有尾鳍4。
如图2和图9所示,传感模块包括视觉传感器14、红外距离传感器22、IMU姿态传感器21和压力传感器3。机器鱼携带多种传感器,可大大提高其在未知环境中的自主生存能力。视觉传感器14和红外距离传感器22位于主舱体内部的前端,视觉传感器14用于捕捉主舱体外部的图像信息,红外距离传感器22用于探测所述主舱体外的红外信号,生成红外探测信息以感知障碍物的存在。主舱体上对应位置设置有观察窗13,保证视觉传感器14和红外距离传感器22有足够广阔的视野来捕捉图像信息和感知近距离的障碍物。IMU姿态传感器21放置于胸鳍舵机固定机构9上方,IMU姿态传感器21可以让机器鱼实现自身的姿态的感知,采集机器鱼的姿态信息,便于其进行运动控制。多个压力传感器3阵列分布在主舱体前部和左右两侧,模拟自然界鱼类的侧线系统,通过对周围水环境压力的感知,采集机器鱼周边环境的压力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压力传感器3置于压力传感器模块中,压力传感器模块连接有航空连接插件。压力传感器模块具有防水性,直接与周围水环境接触,航空连接插件嵌入主舱体内,负责把压力信号传送到上一级。
如图9所示,控制模块包括微控制器25、传感器信息采集处理板23、舵机控制单元26和通讯单元24。传感器信息采集处理板23主要负责接收来自传感模块的环境监测信息,其中,环境监测信息包括:图像信息、红外探测信息、姿态信息和压力信息,并经过模数DA转换的初步处理通过IIC协议发送至微控制器25。微控制器25选用树莓派主控制板。微控制器25将环境监测信息进行融合分析,根据融合分析结果生成控制指令并通过IIC协议发送给舵机控制单元26。同时通讯单元24以WiFi的方式将微控制器25中得到的控制指令和环境监测信息传送到远端的控制中心,方便远程控制中心实时掌握机器鱼的所在环境状态和工作状态,便于控制台对水下环境开展更为详细的分析研究。微控制器25在浮出水面时也可接受来自远端的上层控制指令。舵机控制单元26将微处理器单元的指令转化为PWM信号,驱动第一胸鳍舵机99、第二胸鳍舵机93和尾鳍舵机73工作,从而模拟箱鲀科鱼类在水中的各种游动模态。
如图2所示,电源模块12位于主舱体中部,包括八个充电式航模动力镍氢电池,电压为11V,续航能力可达2小时以上。
如图2所示,配重块11为放置在电池模块上部的长方形铝锌合金块,主要作用是让所述机器鱼密度基本和水的密度保持一致,同时提高所述机器鱼的重心,便于机器鱼实现三维的复杂运动。
本发明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传感模块中各种传感器对机器鱼周围环境进行采集和感知,并将信号集中到传感器信息采集处理板23,传感器信息采集处理板23将得到的信号进行筛选和汇总,并通过IIC协议把初步处理的数据传送给微控制器25,微控制器25通过处理后得到具体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的作用是根据姿态信息(机器鱼当前姿态)和周边环境(障碍物、水压等),在当前姿态基础上做出对应调整,使得机器鱼更逼近于真正鱼类的游动。控制指令通过IIC协议输送给舵机控制单元26,舵机控制单元26将动作信号转化成PWM信号,驱动第一胸鳍舵机99、第二胸鳍舵机93和尾鳍舵机73工作,使机器鱼完成相应的动作。胸鳍1动作时,第一胸鳍舵机99和第二胸鳍舵机93分别控制第一锥齿轮98和第二锥齿轮95转动,第一锥齿轮98和第二锥齿轮95分别带动相应的胸鳍输出轴84转动,胸鳍输出轴84带动胸鳍1完成相应的摆动。尾鳍4动作时,尾鳍舵机73带动尾鳍输出轴74转动,尾鳍输出轴74带动尾鳍固定支架5转动,同时尾鳍4和被动转轴102随尾鳍固定支架5同步进行转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包括主舱体,主舱体由密封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主舱体外部设置有仿鳍组件,仿鳍组件包括一对胸鳍和一个尾鳍,其特征在于:主舱体内部设置有胸鳍组件、尾鳍组件、传感模块、控制模块,其中:
胸鳍组件包括胸鳍舵机固定机构和两组胸鳍动力传动机构,胸鳍舵机固定机构固定有第一胸鳍舵机和第二胸鳍舵机,第一胸鳍舵机通过第一输出机构转盘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二胸鳍舵机通过第二输出机构转盘与锥齿轮连接件一端相连,锥齿轮连接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尺寸相同且齿面相对,胸鳍动力传动机构包括胸鳍输出轴,胸鳍输出轴上固定有输出锥齿轮,两个输出锥齿轮分别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胸鳍输出轴经过密封后伸出到主舱体外侧,伸出到主舱体外侧的胸鳍输出轴轴体上加工有滑槽,滑槽内安装有胸鳍;
尾鳍组件包括尾鳍动力传动机构和被动转动机构,尾鳍动力传动机构中设置有尾鳍输出轴,被动转动机构中设置有被动转轴,尾鳍输出轴和被动转轴共同连接有尾鳍固定支架,尾鳍固定支架上安装有尾鳍;
传感模块包括视觉传感器、红外距离传感器、IMU姿态传感器和多个压力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和红外距离传感器位于主舱体内部的前端,所述视觉传感器用于捕捉所述主舱体外部的图像信息,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用于探测所述主舱体外的红外信号,生成红外探测信息以感知障碍物的存在;主舱体上对应位置设置有观察窗,IMU姿态传感器放置于胸鳍舵机固定机构上方,IMU姿态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机器鱼的的姿态信息,多个压力传感器阵列分布在主舱体前部和左右两侧,用于采集所述机器鱼周边环境的压力信息;
控制模块包括微控制器、传感器信息采集处理板、舵机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传感器信息采集处理板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传感模块的环境监测信息,其中,所述环境监测信息包括:图像信息、红外探测信息、姿态信息和压力信息,并经过初步处理发送至微控制器,微控制器用于对所述环境监测信息进行融合分析,根据融合分析结果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舵机控制单元,所述舵机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驱动第一胸鳍舵机、第二胸鳍舵机和尾鳍舵机执行相应的动作;
同时所述微控制器将所述控制指令和环境监测信息发送至所述通讯单元,由所述通讯单元进一步转发至远程控制中心,以实现所述远程控制中心实时掌握机器鱼的所在环境状态和工作状态;
所述尾鳍组件位于主舱体后部,尾鳍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尾鳍舵机,尾鳍舵机安装在尾鳍舵机固定架上,尾鳍舵机固定架固定在下壳体上,尾鳍舵机通过第三输出机构转盘与尾鳍输出轴相连,尾鳍输出轴上依次安装有定位轴承、定位挡圈、尾鳍动密封圈和尾鳍上端盖和尾鳍套筒,尾鳍套筒套在定位轴承、定位挡圈和尾鳍动密封圈外侧,尾鳍套筒与尾鳍上端盖固定连接,尾鳍上端盖与上壳体固定连接,被动转动机构包括尾鳍下端盖,尾鳍下端盖与下壳体固定连接,尾鳍下端盖中部用于安装被动转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模块和配重块,电源模块位于主舱体中部,采用充电式航模动力镍氢电池,电压为11V,配重块安装在电池模块上部,选用铝锌合金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鳍组件位于主舱体前部左右两侧,胸鳍舵机固定机构包括胸鳍舵机固定架,胸鳍舵机固定架上并列安装有若干个滑动件,滑动件用于安装第一胸鳍舵机和第二胸鳍舵机,第一胸鳍舵机和第二胸鳍舵机能够随滑动件在胸鳍舵机固定架上横向移动和锁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鳍动力传动机构中输出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传动比均为2.5:1,胸鳍动力传动机构的旋转角为2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鳍输出轴上加工有内限位凸台,胸鳍输出轴上还依次安装有内轴承、输出轴挡圈、外轴承、胸鳍动密封圈和胸鳍端盖,且内轴承、输出轴挡圈和外轴承依次紧密接触,胸鳍输出轴上还套有胸鳍套筒,胸鳍套筒内侧加工有外限位凸台,内轴承的内侧面与内限位凸台的外侧面相接触,外轴承的外侧面与外限位凸台的内侧面相接触,内轴承、输出轴挡圈和外轴承用于固定胸鳍输出轴,胸鳍动密封圈周向与胸鳍套筒的内壁相接触,胸鳍动密封圈外侧面与胸鳍端盖相接触,胸鳍端盖与胸鳍套筒外侧面固定连接,胸鳍套筒中部外侧开有一槽口用于放置O型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置于防水的压力传感器模块中,压力传感器模块连接有航空连接插件,航空连接插件嵌入主舱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选用树莓派主控制板,传感器信息采集处理板与微控制器、微控制器与舵机控制单元之间的信号传输采用IIC协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舱体前部为流线型,左右两侧呈内凹的流线型,主舱体的上壳体材质为工程塑料,下壳体材质为硬铝,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O型圈实现静密封防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其特征在于:所述仿鳍组件包括碳棒纤维和塑料蒙皮,碳棒纤维作为骨架,塑料蒙皮覆盖在碳棒纤维外侧。
CN201610139531.8A 2016-03-11 2016-03-11 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117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39531.8A CN105711778B (zh) 2016-03-11 2016-03-11 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39531.8A CN105711778B (zh) 2016-03-11 2016-03-11 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1778A CN105711778A (zh) 2016-06-29
CN105711778B true CN105711778B (zh) 2018-01-12

Family

ID=56158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3953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11778B (zh) 2016-03-11 2016-03-11 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117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5323A (zh) * 2016-06-30 2016-10-12 深圳乐智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仿生水下滑翔机及其推进方法
US10336420B2 (en) 2017-04-28 2019-07-02 BOYA GONGDAO (Beijing)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Single-joint underwater robot fish
CN107021193A (zh) * 2017-05-08 2017-08-08 武汉飞令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控制的互动仿生鱼装置
CN107161305A (zh) * 2017-06-14 2017-09-15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三自由度仿鲹科自主机器鱼
CN107161304A (zh) * 2017-06-14 2017-09-15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仿箱鲀科自主机器鱼
CN107176277A (zh) * 2017-06-27 2017-09-19 金勇� 一种水下仿生无人机
CN107176280A (zh) * 2017-06-30 2017-09-19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太阳能充电的智能仿生机器鱼
CN108545165B (zh) * 2018-06-19 2023-11-07 河海大学 一种仿生机器鱼俯仰调节装置
CN109572967A (zh) * 2019-01-08 2019-04-05 天长市未名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水下机器鱼运动控制舱
CN109491407B (zh) * 2019-01-24 2024-06-25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实现图像匹配的智能仿生鱼及其群体协同工作系统
CN111003128B (zh) * 2019-12-26 2022-05-13 四川九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避障的雷达和单目视觉传感器融合及悬挂机构
CN112240923A (zh) * 2020-10-22 2021-01-19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水质监测仿生鱼、水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2693570A (zh) * 2021-01-08 2021-04-23 河海大学 基于胸鳍辅助尾鳍运动的水面垃圾清洁机器鱼
CN112985516B (zh) * 2021-05-08 2021-08-20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侧线的水下履带装备状态感知系统
CN113636048B (zh) * 2021-08-19 2023-03-31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多关节机器鱼及其运动控制方法
CN113959678B (zh) * 2021-09-27 2024-02-27 江苏科技大学 适用于仿生鱼水动力性能测量的试验装置
CN113928517A (zh) * 2021-11-10 2022-01-14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水下巡逻机器鱼
CN115077586B (zh) * 2022-06-17 2024-06-18 苏州辰航致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机器鱼感知虚拟侧线的一体式靶式传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8290A (en) * 1984-04-02 1986-02-04 Brown George L Lateral thrust drive for watercraft
CN100423987C (zh) * 2005-09-26 2008-10-08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仿生机器鱼
CN101758916B (zh) * 2010-02-11 2012-05-30 北京大学 一种自主式机器鱼
CN203186566U (zh) * 2013-01-28 2013-09-11 兰州交通大学 机械式胸鳍仿生机器鱼
CN104118549B (zh) * 2014-08-11 2016-08-17 博瑞智(天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单关节机器鱼及水下推进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1778A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1778B (zh) 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
US11161578B2 (en) Biomimetic robotic manta ray
CN103358305B (zh) 可闭环控制的多功能水中蛇形机器人
CN105775082B (zh) 一种面向水质监测的仿生机器海豚
CN203293193U (zh) 水中蛇形机器人装置
CN106428479B (zh) 一种无人遥控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85955B (zh) 一种仿海龟四鳍拍动式自主水下机器人
CN205971770U (zh) 一种水下仿生机器鱼
CN106114095A (zh) 一种水陆两栖探测机器人
CN113086136B (zh) 一种复合推进仿生水母机器人
CN101767642A (zh) 一种水下仿生机器鱼
CN207360548U (zh) 基于矢量推进的球形水下机器人
CN109115979A (zh) 便携式多功能立体水质探测装置
CN108382552A (zh) 一种适用于水池试验的小型水下滑翔机
CN109491407B (zh) 一种实现图像匹配的智能仿生鱼及其群体协同工作系统
CN111452939A (zh) 一种用于引水隧洞检测的自主巡线水下直升机
CN113212711A (zh) 一种面向深渊观测的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
CN202757616U (zh) 一种类海蜇运动探测体
CN210634736U (zh) 一种仿生机器旗鱼
Ji et al.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a novel hybrid-drive robotic fish for aquacultur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Cui et al. Review of research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underwater bionic robots
CN107344605B (zh) 一种拖曳式自主深度水下观测系统
CN219904704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仿生机器鱼
CN212332938U (zh) 一种用于引水隧洞检测的自主巡线水下直升机
CN205574243U (zh) 拖曳式自主深度水下观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