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6694B - 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6694B
CN105706694B CN201610103558.1A CN201610103558A CN105706694B CN 105706694 B CN105706694 B CN 105706694B CN 201610103558 A CN201610103558 A CN 201610103558A CN 105706694 B CN105706694 B CN 1057066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at
culture
strong
winter habit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035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06694A (zh
Inventor
李�诚
李春艳
张润琪
付凯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hez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ihez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hez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ihez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1035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066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06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6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06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66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科研技术,涉及作物栽培学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的方法。一种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操作步骤:(一)、播种及分蘖前室内培养;(二)、人工春化处理技术;(三)、拔节至孕穗期室内培养技术;(四)、孕穗至成熟期室内培养技术。本发明操作简便、程序可控、经济实用,能够解决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可大幅缩短生长时间,获得能完成整个生育周期长势健壮整齐一致的植株,是一种有利于形成粒大饱满种子的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方法。

Description

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科研技术,涉及作物栽培学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冬小麦室内培养技术是目前从事小麦科学研究中常用技术。该技术可以为研究冬小麦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以及遗传变异规律提供试验材料。试验材料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的对象,解决科学问题的载体,在农业科学研究中试验材料种植培养关系研究结果是否准确可靠。因此,冬小麦室内培养技术是从事小麦科学研究的基础性试验技术。
依据小麦完成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不同,可把小麦分为强冬性小麦、弱冬性小麦和春性小麦。强冬性小麦具有忍耐外界低温能力较强,春化时间较长的特点。强冬性小麦在室内种植培养时,时常会表现出植株“疯狂分蘖”而不能抽穗结实现象,或是有的强冬性小麦品种即使勉强通过春化阶段,不同植株间生长发育不一致从而造成无法进行统一试验处理的问题。目前与本方法最接近的已有发明技术是毕建杰等(利用气象条件冬小麦杂交后代一年加代3-4代的方法,申请(专利)号:CN201210060601.2)。该方法首先将杂种当代F0打破休眠处理,在田间用遮阳网1-2层遮荫育种收获F1代,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盆栽种子F1,以此获取种子F2代,利用F2代小麦种子育种获取种子F3代,最后利用种子F3代在北方海拔1500米的山顶育种,获取小麦种子F4代。毕建杰发明的技术针对的是冬性较弱的冬小麦品种,且绝大部分的培养过程是利用室外自然条件进行培养。由于采用外界自然气象条件使冬小麦完成生活周期,因此该方法培养冬小麦受较多不确定的外界环境因素限制,冬小麦培养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如外界温度、光照以及突发灾害性天气都会对冬小麦培养产生不良影响,若严重时会造成培养冬小麦植株死亡。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单位从事冬小麦科学研究工作,由于田间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冬小麦生育期一般较长(如新疆麦区一般为260-290天),植株生长发育受外界气候环境条件影响较大。科研工作者对于冬小麦进行科学研究时常需要对生长中的冬小麦进行环境胁迫处理(如高温、干旱、盐分等胁迫),而田间强冬性小麦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往往不可控制,因此就需要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的冬小麦进行种植培养,以便进行相应的环境胁迫研究。但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由于强冬性小麦具有忍耐外界低温能力较强,自然条件下春化周期时间较长的特点,往往室内种植培养效果达不到试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效果大多不理想,究其原因在强冬性小麦培养过程中有两个方面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好:其一,强冬性小麦春化处理问题。强冬性小麦在培养室内播种出苗后,提供适宜其生长的光、温、水、肥条件,强冬性小麦可以正常进行分蘖,但是始终不能拔节抽穗开花结实。这是由于强冬性小麦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较长时间的持续低温刺激(即春化阶段),才能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即光照阶段)。若外界温度条件以及持续时间没有达到其要求范围则植株始终没有通过春化阶段,冬小麦植株就会不断分蘖,直至外界环境条件满足后才会进入光照阶段。其二,生长阶段的调控。同一批经室内培养的强冬性小麦经过人工春化处理后,若不经过生长调控,减除多余幼小无效分蘖,不同植株间或不同分蘖间有可能造成生长发育阶段不一致的情况,对后期冬小麦材料的处理取样使用造成影响。因此,本发明即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程序可控、经济实用,能够解决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可大幅缩短生长时间,获得能完成整个生育周期长势健壮整齐一致的植株,有利于形成粒大饱满种子的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播种及分蘖前室内培养:
将经过0.1%砷汞消毒后的强冬性小麦种子均匀播种在高20-25cm,盆口直径15-18cm的塑料花盆中,每盆播种10-15粒,播种深度3-5cm,播种后的花盆放在室内培养室培养,利用市售小麦培养的红蓝冷光源,设置培养室运行模式如下:白天光照模式持续时间7-9h,温度20-25℃、湿度55-65%;夜晚无光模式持续时间15-17h ,温度20-25℃、湿度55-65%。每隔2-3d浇水一次,每次每盆浇300ml-500ml水。小麦幼苗培养至分蘖期,植株高度一般约为10-15cm高,每株一般保留2-3个健壮分蘖,其余分蘖从根基部剪除;
(二)、人工春化处理技术:
将分蘖期强冬性小麦转移至光照培养箱中模拟强冬性小麦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的春化过程进行人工春化处理。将分蘖期强冬性小麦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变温培养,调节培养箱运行模式如下:白天光照模式持续时间7-9h,温度5-7℃,湿度55-65%;夜晚无光模式持续时间15-17h,温度2-4℃,湿度55-65%;人工春化处理变温培养期间每隔5-7d浇水一次,每次每盆浇300ml-500ml水。每隔5-7d剪除新生多余幼小分蘖一次(注意不能剪掉每株固定保留2-3个健壮分蘖)。每隔12-14d施氮磷钾复合肥一次,肥料配比及施用方法:提前大量配好质量分数30%的氮磷钾复合肥悬浊液,每次使用前摇匀,施用时每盆按3-5ml肥料兑入300ml-500ml水中混匀浇灌。变温培养至植株基部节间开始伸长即出现起身拔节现象时,即为完成人工春化处理阶段培养;
(三)、拔节至孕穗期室内培养技术:
将完成人工春化处理培养已经起身拔节的强冬性小麦移回培养室内,利用市售植物培养的红蓝冷光源,设置培养室运行模式如下:白天光照模式持续时间12-16h,温度20-25℃、湿度45-55%,夜晚无光模式持续时间8-12h,温度20-25℃、湿度45-55%的环境中培养,对已进入拔节生长阶段的强冬性小麦每隔1-2d定时浇水一次,每次每盆浇300ml-500ml水。根据植株长势情况每10-12d左右施肥一次,施用时每盆按8-10ml肥料(30%的氮磷钾复合肥悬浊液)兑入300ml-500ml水中混匀浇灌。每隔7-10d剪除新生多余幼小分蘖一次(注意不能剪掉已拔节孕穗的2-3个分蘖)。随着强冬性小麦的生长发育,新生幼小分蘖数量会逐渐减少,并且幼小多余分蘖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因此修剪新生多余分蘖的时间间隔可适当延长;
(四)、孕穗至成熟期室内培养技术:
强冬性小麦进入孕穗期后培养室运行模式如下:白天光照模式持续时间12-16h,温度20-25℃、湿度45-55%,夜晚无光模式持续时间8-12h,温度20-25℃、湿度45-55%。此时强冬性小麦由于进入需肥关键时期,施肥量需要适当增大和施肥间隔时间要适当缩短,根据小麦植株长势情况每8-10d左右施用氮磷钾复合肥一次,施用时每盆按10-12ml肥料(30%的氮磷钾复合肥悬浊液)兑入300ml-500ml水中混匀浇灌。此时每隔1-2d定时浇水一次,每次每盆浇300ml-500ml水。强冬性小麦进入籽粒灌浆后期(开花后25d-30d),应停止施肥,防止植株贪青从而延长籽粒成熟时间。同时此阶段强冬性小麦培养还应注意培养室内除虫防病,为强冬性小麦生长营造良好生长环境。
本发明方法即针对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存在的问题,采用人工春化处理与小麦生长调控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困难的问题。为达到在室内培养出健壮的强冬性小麦植株的目的,而本方法完全是针对强冬性小麦完全利用室内培养室内可控条件下进行,可排除外界自然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对强冬性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获得能完成整个生育周期长势健壮整齐一致的强冬性小麦植株,为全年随时开展冬小麦科学研究提供研究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经过上述技术方案人工室内培养后的强冬性小麦只需40-45d左右即可顺利完成春化阶段起身拔节,后经生长调控处理继续培养就可正常抽穗开花结实。这种方法进行强冬性小麦在室内条件下培养就可以快速完成整个生活周期,形成植株长势健壮,各部分器官发育完善,从而摆脱了强冬性小麦研究试验材料受生长周期长以及外界不良环境条件胁迫的影响,并可不受季节限制常年为冬小麦科学研究提供研究材料。
下面以本发明技术室内培养与田间条件下强冬性小麦生育时间对比表来说明本发明技术优点。
由上表中强冬性小麦阶段发育从出苗-成熟,人工室内培养所用时间只相当于田间自然生长时间47.1%-51.8%,从各生育阶段分析,强冬性小麦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分蘖、拔节)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孕穗、抽穗)均比正常田间生长时间缩短,尤其对于分蘖至拔节阶段人工室内培养所需时间只相当于田间自然生长时间23.5%-25.0%,大幅缩短生长时间。在生殖生长阶段抽穗至成熟,由于室内培养温度处于20-25℃,非常有利于强冬性小麦籽粒灌浆,因此室内籽粒灌浆期比田间生长籽粒灌浆期的要长5-10d左右,有利于形成粒大饱满种子。因此本发明将人工春化处理技术与生殖生长调控技术有机结合,是室内缩短强冬性小麦生长时间,成功培养健壮植株的关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两个强冬性小麦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
1. 播种前相关准备工作。选用市售的灭菌培养土混入珍珠岩(培养土:珍珠岩=3:1比例)作为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基质,培养容器选用高20-25cm,盆口直径15-18cm的塑料花盆,同时配有相应大小的底座托盘。播种前首先将花盆放在托盘上,然后在盆底铺一层1-2cm厚的珍珠岩,再向盆内放入提前配好混合均匀的培养基质,装满花盆并用力压紧实。
2. 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的播种与分蘖前室内培养。对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种子用0.1%砷汞消毒5-10min后,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干净。选择健康完整、粒大饱满、大小一致的籽粒播种在培养盆的基质中,每盆播种10-15粒,每穴一粒,穴深约3-5cm左右,使其均匀分布在盆中,播种后覆土压实。头水一定要浇匀浇透,并将浇水后花盆置于培养室内,设置培养室条件为:白天光照模式持续时间7-9h,温度20-25℃、湿度55-65%;夜晚无光模式持续时间15-17h ,温度20-25℃、湿度55-65%。出苗后前两周每隔2-3d浇水一次,待幼苗长大需水量增多时可调整为1-2d浇水一次,浇水的方法为每次每盆浇300ml-500ml水。做好培养室除虫灭菌工作,确保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健壮生长。将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幼苗培养至分蘖期,此时麦苗高度长至10-15cm左右,每株一般固定保留2-3个健壮分蘖,其余分蘖从根基部剪除。
3. 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人工春化处理。将已进入分蘖期的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冬小麦幼苗放入SPX-250IC型光照培养箱中变温培养,调节培养箱运行模式如下:白天光照模式持续时间7-9h,温度5-7℃,湿度55-65%;夜晚无光模式持续时间15-17h,温度保持在2-4℃,湿度55-65%。培养期间每5-7d浇一次水,每次每盆浇300ml-500ml水。每隔5-7d剪除新生多余幼小分蘖一次(注意不能剪掉每株固定保留2-3个健壮分蘖),每隔12-14d施氮磷钾复合肥一次,肥料配比及施用方法:提前大量配好质量分数30%的氮磷钾复合肥悬浊液,每次使用前摇匀,施用时每盆按3-5ml肥料兑入300ml-500ml水中混匀浇灌。连续变温培养35-40d后,检查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冬小麦苗是否起身拔节,若已起身拔节,则说明强冬性小麦春化阶段已完成。起身拔节检查方法:用手捏住麦苗分蘖(每株固定保留2-3个健壮分蘖)的基部,仔细抚摸感觉有无节间突起,若有则说明强冬性小麦已完成春化阶段,起身拔节开始进入光照阶段。
4. 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拔节至孕穗阶段的培养。将已完成春化阶段的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转移至室内培养室中培养。在移入培养室之前,将每株小麦新生多余幼小的分蘖和枯叶剪除,每株只保留2-3个生长健壮并已拔节的分蘖。将修剪后的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在培养室内培养,设置培养条件运行模式:白天光照模式持续时间12-16h,温度20-25℃、湿度45-55%,夜晚无光模式持续时间8-12h,温度20-25℃、湿度45-55%。每隔1-2d定时浇水一次,每次每盆浇300ml-500ml水。根据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长势情况每12-14d左右施氮磷钾复合肥一次,施用时每盆按8-10ml(30%的氮磷钾复合肥悬浊液)兑入300ml-500ml水混匀浇灌。每7-10d左右进行一次新生幼小分蘖的修剪(注意不能剪掉已拔节孕穗的2-3个分蘖)。随着小麦的生长发育由营养生长阶段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植株新生分蘖数量逐渐减少,分蘖修剪的时间间隔可适当延长。
5. 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孕穗至成熟阶段的培养。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进入孕穗期后,设置培养室运行模式如下:白天光照模式持续时间12-16h,温度20-25℃、湿度45-55%,夜晚无光模式持续时间8-12h,温度20-25℃、湿度45-55%。此时冬小麦由于进入需肥关键时期,这时候施肥量需要适当增大和施肥间隔时间要适当缩短,根据植株长势情况每8-10d左右施用氮磷钾复合肥一次。施用时随浇水每盆按10-12ml(30%的氮磷钾复合肥悬浊液)兑入300ml-500ml水浇灌。此时每隔1-2d定时浇水一次,每次每盆300ml-500ml水。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进入籽粒灌浆后期(开花后25d-30d),应停止施肥,防止植株贪青从而延长籽粒成熟时间。同时此阶段培养也要注意加强培养室除虫防病工作,为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生长营造良好生长环境。

Claims (1)

1.一种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一)、播种及分蘖前室内培养:
将经过0.1%砷汞消毒后的强冬性小麦种子均匀播种在高20-25cm,盆口直径15-18cm的塑料花盆中,每盆播种10-15粒,播种深度3-5cm,播种后的花盆放在培养室内培养,利用市售小麦培养的红蓝冷光源,设置培养室运行模式如下:白天光照模式持续时间7-9h,温度20-25℃、湿度55-65%;夜晚无光模式持续时间15-17h ,温度20-25℃、湿度55-65%;每隔2-3d浇水一次,每次每盆浇300ml-500ml水;小麦幼苗培养至分蘖期,植株高度为10-15cm高,每株保留2-3个健壮分蘖,其余分蘖从根基部剪除;
(二)、人工春化处理技术:
将分蘖期强冬性小麦转移至光照培养箱中模拟强冬性小麦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的春化过程进行人工春化处理;将分蘖期强冬性小麦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变温培养,调节培养箱运行模式如下:白天光照模式持续时间7-9h,温度5-7℃,湿度55-65%;夜晚无光模式持续时间15-17h,温度2-4℃,湿度55-65%;人工春化处理变温培养期间每隔5-7d浇水一次,每次每盆浇300ml-500ml水;每隔5-7d剪除新生多余幼小分蘖一次,注意不能剪掉每株固定保留的2-3个健壮分蘖;每隔12-14d施氮磷钾复合肥一次,肥料配比及施用方法:提前大量配好质量分数30%的氮磷钾复合肥悬浊液,每次使用前摇匀,施用时每盆按3-5ml肥料兑入300ml-500ml水中混匀浇灌;变温培养至植株基部节间开始伸长即出现起身拔节现象时,即为完成人工春化处理阶段培养;
(三)、拔节至孕穗期室内培养技术:
将完成人工春化处理培养已经起身拔节的强冬性小麦移回培养室内,利用市售植物培养的红蓝冷光源,设置培养室运行模式如下:白天光照模式持续时间12-16h,温度20-25℃、湿度45-55%,夜晚无光模式持续时间8-12h,温度20-25℃、湿度45-55%的环境中培养,对已进入拔节生长阶段的强冬性小麦每隔1-2d定时浇水一次,每次每盆浇300ml-500ml水;根据植株长势情况每10-12d施肥一次,施用时每盆按8-10ml肥料,即30%的氮磷钾复合肥悬浊液,兑入300ml-500ml水中混匀浇灌;每隔7-10d剪除新生多余幼小分蘖一次,注意不能剪掉已拔节孕穗的2-3个分蘖;随着强冬性小麦的生长发育,新生幼小分蘖数量会逐渐减少,并且幼小多余分蘖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因此修剪新生多余分蘖的时间间隔适当延长;
(四)、孕穗至成熟期室内培养技术:
强冬性小麦进入孕穗期后培养室运行模式如下:白天光照模式持续时间12-16h,温度20-25℃、湿度45-55%,夜晚无光模式持续时间8-12h,温度20-25℃、湿度45-55%;此时强冬性小麦由于进入需肥关键时期,施肥量需要适当增大和施肥间隔时间要适当缩短,根据小麦植株长势情况每8-10d施用氮磷钾复合肥一次,施用时每盆按10-12ml肥料,即30%的氮磷钾复合肥悬浊液,兑入300ml-500ml水中混匀浇灌;此时每隔1-2d定时浇水一次,每次每盆浇300ml-500ml水;强冬性小麦进入籽粒灌浆后期,即开花后25d-30d,应停止施肥,防止植株贪青从而延长籽粒成熟时间;同时此阶段强冬性小麦培养还应注意培养室内除虫防病,为强冬性小麦生长营造良好生长环境。
CN201610103558.1A 2016-02-25 2016-02-25 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方法 Active CN1057066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3558.1A CN105706694B (zh) 2016-02-25 2016-02-25 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3558.1A CN105706694B (zh) 2016-02-25 2016-02-25 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6694A CN105706694A (zh) 2016-06-29
CN105706694B true CN105706694B (zh) 2018-07-06

Family

ID=56157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03558.1A Active CN105706694B (zh) 2016-02-25 2016-02-25 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066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3895A (zh) * 2017-09-06 2017-12-22 河南丰田种业有限公司 小麦繁育方法
CN111631131A (zh) * 2020-06-09 2020-09-08 石河子大学 1年3代加速强冬性小麦杂交育种进程的方法
CN111631130A (zh) * 2020-06-09 2020-09-08 石河子大学 胚培养技术1年4代加速强冬性小麦杂交育种进程的方法
CN112544422A (zh) * 2020-12-10 2021-03-26 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谷类作物一年4-5熟的植物工厂种植方法
CN114424732A (zh) * 2022-01-20 2022-05-0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种冬小麦一年多代育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3065A (zh) * 2009-07-27 2010-03-31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 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方法
US9144217B1 (en) * 2012-10-08 2015-09-29 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 Inc. Wheat variety W030578B1
CN104718936B (zh) * 2015-02-25 2017-01-11 滨州市作物研究所 一种延长冬(半冬性)小麦开花期的方法
CN104956904A (zh) * 2015-07-24 2015-10-07 太仓市绿苗农场专业合作社 一种使小麦高产的栽培方法
CN105248013A (zh) * 2015-11-09 2016-01-20 四川农业大学 人工春化在小麦产量育种中的应用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6694A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06694B (zh) 强冬性小麦室内培养方法
CN101228836B (zh) 一种缩短果树童期的方法
CN103609441B (zh) 一种蓝莓育苗方法
CN105613003B (zh) 一种提高甘蔗实生苗选育种效率的育苗方法及应用
CN102487805B (zh) 一种短葶飞蓬种子的育苗移栽方法及其专用育苗基质和育苗培养液
CN105594573B (zh) 一种缩短茶花商品盆花童期的方法
CN110122297A (zh) 一种薄壳山核桃两段容器育苗方法
CN101253846A (zh) 一种西番莲树式营养液栽培方法
CN107135927A (zh) 一种矾根扦插快繁方法
CN104876747A (zh) 利用黑木耳菇渣制备草莓盆栽专用基质的方法
CN104429971A (zh) 广东崖豆藤的组培育苗方法
CN111248080A (zh) 一种冬小麦北育南繁一年三代加代育种方法
CN111631130A (zh) 胚培养技术1年4代加速强冬性小麦杂交育种进程的方法
CN105432302A (zh) 一种黑杞一号雪播育苗的方法
CN103588517A (zh) 一种高效甘蔗实生苗育苗基质
CN104221696A (zh) 长寿花规模化弥雾扦插育苗方法
CN109906900A (zh) 一种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方法
CN105010142A (zh) 越南奇楠沉香组织培养的方法
CN105724166B (zh) 一种温室葡萄单母蔓结果连年两熟栽培方法
CN106489503A (zh) 油用牡丹无性快繁育苗方法
CN110506621A (zh) 一种紫香糯稻立体式育秧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5850436A (zh) 一种重楼的培育方法
CN105638348A (zh) 一种珍珠米水稻的育苗方法
CN107197764A (zh) 一种君子兰的温室栽培方法
CN107041265A (zh) 一种机插水稻培育壮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