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4214A -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4214A
CN105704214A CN201610012033.7A CN201610012033A CN105704214A CN 105704214 A CN105704214 A CN 105704214A CN 201610012033 A CN201610012033 A CN 201610012033A CN 105704214 A CN105704214 A CN 105704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posite end
good friend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dd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20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恩星
丁一
苏本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120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042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04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421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96657 priority patent/WO2017118046A1/zh
Priority to US15/347,793 priority patent/US10263925B2/en
Priority to EP16206783.9A priority patent/EP3190561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1Social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 H04L67/306User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是否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当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时,根据所述对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一好友添加提示;向所述对端发送本端通讯信息,以使所述对端根据所述本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所述对端用户将所述本端用户添加为好友。该技术方案,在本端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时,可以根据该对端通讯信息自动生成第一好友添加提示,并向该对端发送本端通讯信息,以使该对端同样具有本端用户的本端通讯信息,进而根据该本端通讯信息生成该第二好友添加提示,这样,无论是本端或者对端,均可以主动地添加对方为好友,从而避免当本端用户在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而忘记添加对端用户为好友时,双方无法成为好友。

Description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在通过通讯应用程序添加好友时,均是通过扫描对方通讯应用程序中的二维码、或者搜索对方通讯应用程序的通讯账号来发送好友请求进而实现好友添加的,而如果用户获取到对方通讯应用程序中的二维码或通讯账号后,如果忘了添加,则无法完成好友添加。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包括:
确定是否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
当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时,根据所述对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一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一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本端用户将对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向所述对端发送本端通讯信息,以使所述对端根据所述本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所述对端用户将所述本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端通讯信息包括: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中的至少一项信息;
所述本端通讯信息包括: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所述本端用户的联系方式、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昵称、所述本端用户的所在地、所述本端用户的出生日期、所述本端用户的年龄中的至少一项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好友添加提示,向所述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或者
接收所述对端根据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监测到针对所述好友添加请求的好友确认指令时,建立与所述对端之间的通讯连接,并向所述对端发送允许通讯的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监测到所述对端根据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拒绝所述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时,生成拒绝添加提示信息,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对端拒绝所述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的累计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
当所述累计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或者
当所述累计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时,生成删除提示指令;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删除提示指令的删除确认指令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之后,判断是否再次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当再次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且再次向所述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时,拦截再次发起的所述好友添加请求,以使所述对端无法接收到再次发起的所述好友添加请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是否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当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时,根据所述对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一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一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本端用户将对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对端发送本端通讯信息,以使所述对端根据所述本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所述对端用户将所述本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端通讯信息包括: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中的至少一项信息;
所述本端通讯信息包括: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所述本端用户的联系方式、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昵称、所述本端用户的所在地、所述本端用户的出生日期、所述本端用户的年龄中的至少一项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好友添加提示,向所述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或者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对端根据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监测到针对所述好友添加请求的好友确认指令时,建立与所述对端之间的通讯连接,并向所述对端发送允许通讯的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当监测到所述对端根据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拒绝所述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时,生成拒绝添加提示信息,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对端拒绝所述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的累计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
第一删除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累计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或者
生成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累计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时,生成删除提示指令;
第二删除子模块,用于当接收到针对所述删除提示指令的删除确认指令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在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之后,判断是否再次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拦截模块,用于当再次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且再次向所述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时,拦截再次发起的所述好友添加请求,以使所述对端无法接收到再次发起的所述好友添加请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是否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
当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时,根据所述对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一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一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本端用户将对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向所述对端发送本端通讯信息,以使所述对端根据所述本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所述对端用户将所述本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本端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时,可以根据该对端通讯信息自动生成第一好友添加提示,并向该对端发送本端通讯信息,以使该对端同样具有本端用户的本端通讯信息,进而根据该本端通讯信息生成该第二好友添加提示,这样,无论是本端或者对端,均可以主动地添加对方为好友,从而避免当本端用户在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而忘记添加对端用户为好友时,双方无法成为好友。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示出的又一种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示出的再一种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示出的再一种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示出的再一种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息发送装置的框图。
图6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发送装置的框图。
图6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信息发送装置的框图。
图7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信息发送装置的框图。
图7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信息发送装置的框图。
图8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信息发送装置的框图。
图8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信息发送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信息发送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适用于信息发送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目前,用户在通过通讯应用程序添加好友时,均是通过扫描对方通讯应用程序中的二维码、或者搜索对方通讯应用程序的通讯账号来发送好友请求进而实现好友添加的,而如果用户获取到对方通讯应用程序中的二维码或通讯账号后,如果忘了添加,则无法完成好友添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方法,该方法可用于信息发送程序、系统或装置中,且该方法对应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用户携带的终端,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3:
在步骤S101中,确定是否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
其中,对端通讯信息用于唯一标识对端用户,其中,该对端通讯信息可以是: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中的至少一项信息,且通讯账号是对端用户使用的某个通讯应用程序的账号。
在步骤S102中,当获取到对端通讯信息时,根据对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一好友添加提示,第一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本端用户将对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在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时,可以自动生成该第一好友添加提示,以提示本端用户可将该对端用户添加为好友,其中,该第一好友添加提示可以是一个虚拟选项按键、或者普通的提示信息(如文字、图片等),用于在接收到添加操作时,向对端发送好友添加请求,以请求添加对端用户为好友。
该添加操作可以是点击该第一好友添加提示M1次、在第一好友添加提示所在界面中滑动预设添加轨迹如轨迹“A”(其中,A是Ask的首字母)、当第一好友添加提示为虚拟选项按键时,触发该虚拟选项按键中的“添加”选项等。
在步骤S103中,向对端发送本端通讯信息,以使对端根据本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二好友添加提示,第二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对端用户将本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在本端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时,通过向该对端发送本端通讯信息,使得该对端同样具有本端用户的本端通讯信息,进而根据该本端通讯信息生成该第二好友添加提示,这样,无论是本端或者对端,均可以主动地添加对方为好友,从而避免当本端用户在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而忘记添加对端用户为好友时,双方无法成为好友。
该第二好友添加提示也可以是一个虚拟选项按键、或者普通的提示信息(如文字、图片等),用于在接收到添加操作时,向本端发送好友添加请求,以请求添加本端用户为好友。该添加操作可以是点击该第二好友添加提示N1次、在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所在界面中滑动预设添加轨迹如轨迹“T”(其中,T是“添”的拼音的首字母)、当第二好友添加提示为虚拟选项按键(如添加按钮)时,触发该虚拟选项按键中的“添加”选项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端通讯信息包括: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中的至少一项信息;
本端通讯信息包括: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本端用户的联系方式、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昵称、本端用户的所在地、本端用户的出生日期、本端用户的年龄中的至少一项信息。
本端通讯信息包括能够唯一标识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等信息,对端可根据这些信息,自动生成该第二好友添加提示,进而根据该第二好友添加提示可将该本端添加为好友;另外,本端通讯信息还可以包括上述其他信息,从而使对端用户能够对本端用户的身份进行详细了解,以便于协助对端用户作出是否将本端用户添加为好友、或者是否同意添加本端用户为好友的正确决定,避免对端用户盲目添加、或者盲目同意添加本端用户为好友。
如图2A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201中,根据第一好友添加提示,向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或者
如图2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202中,接收对端根据第二好友添加提示,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
在生成第一好友添加提示和第二好友添加提示之后,本端可触发该第一好友添加提示,以主动向该对端发送好友添加请求,主动请求添加对端用户为好友;或者
接收对端根据该第二好友添加提示,主动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包括:
当监测到针对好友添加请求的好友确认指令时,建立与对端之间的通讯连接,并向对端发送允许通讯的提示信息。
无论是本端响应对端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而向对端主动发送该好友确认指令,还是对端响应本端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而向本端发送该好友确认指令,只要监测到该好友确认指令,就说明本端用户和对端用户同意添加对方为好友,因而,可以自动建立与对端的通讯连接,以使双方能够进行通讯,同时,向对端发送允许通讯的提示信息,以使对端用户知晓已经能够进行通讯了,从而及时与本端用户进行通讯。
另外,向对端发送允许通讯的提示信息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直接建立双方的通讯窗口,并在通讯窗口中以文字的形式显示该提示信息,或者直接以语音或者图片的形式显示该提示信息,或者将该提示信息以通知的形式发送至对端的系统通知栏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包括:
当监测到对端根据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拒绝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时,生成拒绝添加提示信息,并删除获得的对端通讯信息。
当监测到对端根据该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拒绝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即接收到对端针对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发送的好友拒绝指令)时,说明对端不同意本端的好友添加请求,则可以自动生成拒绝添加提示信息,以提示本端用户该对端用户拒绝将本端用户添加为好友,同时可以自动删除本端之前获得的对端通讯信息,以防止本端根据该对端通讯信息和第一好友添加提示而再次向对端发送好友添加请求而骚扰到对端用户。
其中,对端根据该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拒绝该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可以是点击该第二好友添加提示N2次、在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所在界面中滑动预设拒绝添加轨迹如轨迹“R”(其中,R是Refuse的首字母)、当第二好友添加提示为虚拟选项按键时,触发该虚拟选项按键中的“拒绝”选项等。
另外,当本端根据该第一好友添加提示拒绝该对端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时,也可以采用上述拒绝方式,例如:可以是点击该第一好友添加提示M2次、在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所在界面中滑动预设拒绝添加轨迹如轨迹“R”(其中,R是Refuse的首字母)、当第一好友添加提示为虚拟选项按键时,触发该虚拟选项按键中的“拒绝”选项等,另外,上述M1、M2、N1、N2的取值均不同。
如图3A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删除获得的对端通讯信息可被执行为:
在步骤S301中,确定对端拒绝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的累计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
在步骤S302中,当累计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删除获得的对端通讯信息;
为了防止误删除本端获得的对端的通讯信息,而给本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不便,在删除本端获得的对端的通讯信息之前,还可以仔细确定该对端拒绝该本端的好友添加请求的累计次数,进而根据该累计次数具体确定该本端是否确实已对该对端造成骚扰,具体地,如果该累计次数大于预设次数(如5次),说明该对端确实不愿意添加该本端为好友,而该本端也确实已对该对端造成骚扰,则可以自动删除该本端获得的对端的通讯信息,以使本端无法方便、快速地根据该第一好友添加提示向该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而对该对端造成一定的骚扰。
或者
如图3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删除获得的对端通讯信息可被执行为:
在步骤S303中,当累计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生成删除提示指令;
在步骤S304中,当接收到针对删除提示指令的删除确认指令时,删除获得的对端通讯信息。
当累计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也无法否定该本端就没有对该对端造成骚扰,为了避免误操作,可以主动生成删除提示指令,以使本端用户自主确定是否删除获得的该对端通讯信息;
在接收到该删除确认指令时,说明本端用户同意删除获得的该对端通讯信息,则删除该本端获得的对端的通讯信息,以使本端无法方便、快速地向该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而对该对端造成一定的骚扰。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401中,在删除获得的对端通讯信息之后,判断是否再次获取到对端通讯信息;
在步骤S402中,当再次获取到对端通讯信息、且再次向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时,拦截再次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以使对端无法接收到再次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
由于删除该本端获得的对端通讯信息本就意味着该对端不愿意添加该本端为好友、本端以对该对端造成骚扰,因而,如果检测到该本端再次获取到对端通讯信息、且本端再次向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则可以自动拦截该好友添加请求,以避免对端接收到好友添加请求,从而避免对端不断给对端发送骚扰请求,从而提高对端的使用体验。
当然,在拦截该好友添加请求时,还可以向用户确认是否拦截,以避免误拦截。
对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息发送方法,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501,被配置为确定是否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
生成模块502,被配置为当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时,根据所述对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一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一好友添加提示被配置为提示本端用户将对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发送模块503,被配置为向所述对端发送本端通讯信息,以使所述对端根据所述本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被配置为提示所述对端用户将所述本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端通讯信息包括: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中的至少一项信息;
所述本端通讯信息包括: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所述本端用户的联系方式、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昵称、所述本端用户的所在地、所述本端用户的出生日期、所述本端用户的年龄中的至少一项信息。
如图6A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起模块601,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好友添加提示,向所述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或者
如图6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602,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对端根据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
如图7A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701,被配置为当监测到针对所述好友添加请求的好友确认指令时,建立与所述对端之间的通讯连接,并向所述对端发送允许通讯的提示信息。
如图7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702,被配置为当监测到所述对端根据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拒绝所述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时,生成拒绝添加提示信息,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如图8A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702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7021,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对端拒绝所述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的累计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
第一删除子模块7022,被配置为当所述累计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或者
如图8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702包括:
生成子模块7023,被配置为当所述累计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时,生成删除提示指令;
第二删除子模块7024,被配置为当接收到针对所述删除提示指令的删除确认指令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如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901,被配置为在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之后,判断是否再次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拦截模块902,被配置为当再次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且再次向所述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时,拦截再次发起的所述好友添加请求,以使所述对端无法接收到再次发起的所述好友添加请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是否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
当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时,根据所述对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一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一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本端用户将对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向所述对端发送本端通讯信息,以使所述对端根据所述本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所述对端用户将所述本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上述处理器还可被配置为:
所述对端通讯信息包括: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中的至少一项信息;
所述本端通讯信息包括: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所述本端用户的联系方式、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昵称、所述本端用户的所在地、所述本端用户的出生日期、所述本端用户的年龄中的至少一项信息。
上述处理器还可被配置为: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好友添加提示,向所述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或者
接收所述对端根据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
上述处理器还可被配置为: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监测到针对所述好友添加请求的好友确认指令时,建立与所述对端之间的通讯连接,并向所述对端发送允许通讯的提示信息。
上述处理器还可被配置为: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监测到所述对端根据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拒绝所述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时,生成拒绝添加提示信息,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上述处理器还可被配置为:
所述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对端拒绝所述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的累计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
当所述累计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或者
当所述累计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时,生成删除提示指令;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删除提示指令的删除确认指令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上述处理器还可被配置为: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之后,判断是否再次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当再次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且再次向所述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时,拦截再次发起的所述好友添加请求,以使所述对端无法接收到再次发起的所述好友添加请求。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信息发送装置1000的框图,该装置适用于终端设备。例如,装置10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0,装置10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至少两个组件:处理组件1002,存储器1004,电源组件1006,多媒体组件1008,音频组件10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012,传感器组件1014,以及通信组件1016。
处理组件1002通常控制装置10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1002可以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处理器10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002可以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0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0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008和处理组件10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0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10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000上操作的任何存储对象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0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1006为装置10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10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至少两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0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008包括在所述装置10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0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10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0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0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0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004或经由通信组件10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0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012为处理组件10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014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0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014可以检测到设备10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10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014还可以检测装置1000或装置10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0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0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0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0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0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0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0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0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0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0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10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000可以被一个或至少两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组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0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000的处理器10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上述装置1000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上述装置1000能够执行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包括:
确定是否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
当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时,根据所述对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一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一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本端用户将对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向所述对端发送本端通讯信息,以使所述对端根据所述本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所述对端用户将所述本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端通讯信息包括: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中的至少一项信息;
所述本端通讯信息包括: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所述本端用户的联系方式、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昵称、所述本端用户的所在地、所述本端用户的出生日期、所述本端用户的年龄中的至少一项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好友添加提示,向所述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或者
接收所述对端根据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监测到针对所述好友添加请求的好友确认指令时,建立与所述对端之间的通讯连接,并向所述对端发送允许通讯的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监测到所述对端根据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拒绝所述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时,生成拒绝添加提示信息,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对端拒绝所述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的累计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
当所述累计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或者
当所述累计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时,生成删除提示指令;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删除提示指令的删除确认指令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之后,判断是否再次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当再次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且再次向所述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时,拦截再次发起的所述好友添加请求,以使所述对端无法接收到再次发起的所述好友添加请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5)

1.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是否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
当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时,根据所述对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一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一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本端用户将对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向所述对端发送本端通讯信息,以使所述对端根据所述本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所述对端用户将所述本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端通讯信息包括: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中的至少一项信息;
所述本端通讯信息包括: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所述本端用户的联系方式、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昵称、所述本端用户的所在地、所述本端用户的出生日期、所述本端用户的年龄中的至少一项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好友添加提示,向所述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或者
接收所述对端根据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监测到针对所述好友添加请求的好友确认指令时,建立与所述对端之间的通讯连接,并向所述对端发送允许通讯的提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监测到所述对端根据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拒绝所述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时,生成拒绝添加提示信息,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对端拒绝所述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的累计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
当所述累计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或者
当所述累计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时,生成删除提示指令;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删除提示指令的删除确认指令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之后,判断是否再次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当再次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且再次向所述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时,拦截再次发起的所述好友添加请求,以使所述对端无法接收到再次发起的所述好友添加请求。
8.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是否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当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时,根据所述对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一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一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本端用户将对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对端发送本端通讯信息,以使所述对端根据所述本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所述对端用户将所述本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端通讯信息包括: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所述对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中的至少一项信息;
所述本端通讯信息包括: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二维码标识、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条形码标识、所述本端用户的联系方式、所述本端用户的通讯账号对应的昵称、所述本端用户的所在地、所述本端用户的出生日期、所述本端用户的年龄中的至少一项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好友添加提示,向所述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或者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对端根据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监测到针对所述好友添加请求的好友确认指令时,建立与所述对端之间的通讯连接,并向所述对端发送允许通讯的提示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当监测到所述对端根据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拒绝所述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时,生成拒绝添加提示信息,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对端拒绝所述本端发起的好友添加请求的累计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
第一删除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累计次数大于所述预设次数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或者
生成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累计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时,生成删除提示指令;
第二删除子模块,用于当接收到针对所述删除提示指令的删除确认指令时,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在删除获得的所述对端通讯信息之后,判断是否再次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
拦截模块,用于当再次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且再次向所述对端发起好友添加请求时,拦截再次发起的所述好友添加请求,以使所述对端无法接收到再次发起的所述好友添加请求。
15.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是否获取到对端用户的对端通讯信息;
当获取到所述对端通讯信息时,根据所述对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一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一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本端用户将对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向所述对端发送本端通讯信息,以使所述对端根据所述本端通讯信息生成第二好友添加提示,所述第二好友添加提示用于提示所述对端用户将所述本端用户添加为好友。
CN201610012033.7A 2016-01-08 2016-01-08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57042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2033.7A CN105704214A (zh) 2016-01-08 2016-01-08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PCT/CN2016/096657 WO2017118046A1 (zh) 2016-01-08 2016-08-25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5/347,793 US10263925B2 (en) 2016-01-08 2016-11-10 Method, device and medium for sending message
EP16206783.9A EP3190561A1 (en) 2016-01-08 2016-12-23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2033.7A CN105704214A (zh) 2016-01-08 2016-01-08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4214A true CN105704214A (zh) 2016-06-22

Family

ID=56227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12033.7A Pending CN105704214A (zh) 2016-01-08 2016-01-08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63925B2 (zh)
EP (1) EP3190561A1 (zh)
CN (1) CN105704214A (zh)
WO (1) WO201711804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8046A1 (zh) * 2016-01-08 2017-07-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0149269A (zh) * 2019-05-30 2019-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服务器和通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64477B2 (ja) * 2017-01-06 2021-04-28 任天堂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822089B (zh) * 2019-11-15 2023-06-30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添加好友的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9790A (zh) * 2007-02-13 2007-11-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娱乐平台中添加好友的方法和系统
US8010602B2 (en) * 2008-08-28 2011-08-30 Microsoft Corporation Leveraging communications to identify social network friends
CN102510551A (zh) * 2011-09-30 2012-06-20 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讯工具中好友自动推荐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17914A (zh) * 2011-11-16 2013-05-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即时通信工具的好友推荐方法及系统
CN103188131A (zh) * 2011-12-29 2013-07-03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即时通信客户端上的好友推荐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39353A1 (en) * 2006-03-03 2007-10-11 David Visman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updating current navigation contents
CN102122282A (zh) 2010-01-12 2011-07-13 腾讯数码(天津)有限公司 存储社会性网络服务内容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078830B (zh) * 2011-10-25 2016-07-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网址信息提供及分享方法、好友添加方法、以及相应设备
CN103248555B (zh) * 2012-02-08 2015-05-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添加好友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31202A (zh) * 2012-08-08 2012-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向社交网站用户推送推荐好友的方法和系统
US9883346B2 (en) * 2014-06-19 2018-01-30 Deutsche Telekom Ag Method and system for obtaining distanced audio by a portable device
CN105704214A (zh) * 2016-01-08 2016-06-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9790A (zh) * 2007-02-13 2007-11-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娱乐平台中添加好友的方法和系统
US8010602B2 (en) * 2008-08-28 2011-08-30 Microsoft Corporation Leveraging communications to identify social network friends
CN102510551A (zh) * 2011-09-30 2012-06-20 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讯工具中好友自动推荐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17914A (zh) * 2011-11-16 2013-05-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即时通信工具的好友推荐方法及系统
CN103188131A (zh) * 2011-12-29 2013-07-03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即时通信客户端上的好友推荐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8046A1 (zh) * 2016-01-08 2017-07-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0263925B2 (en) 2016-01-08 2019-04-16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medium for sending message
CN110149269A (zh) * 2019-05-30 2019-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服务器和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90561A1 (en) 2017-07-12
US10263925B2 (en) 2019-04-16
US20170201477A1 (en) 2017-07-13
WO2017118046A1 (zh) 2017-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5304B (zh) 一种接入wi-fi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43318A (zh) 确定用户设备控制权限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4302014A (zh) 连接Wi-Fi热点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20505A (zh) 智能设备接入路由器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5786609A (zh) 终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072079A (zh) 账号登录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5722064A (zh) 获取终端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00074A (zh) 数据操作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CN104735670A (zh) 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5260247A (zh) 一种控制终端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04468971A (zh) 连接播放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49269A (zh) 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5704214A (zh)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5245675A (zh) 一种管理联系人账户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63654A (zh) 应用程序的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05491518A (zh)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社交提醒方法和装置
CN105282295A (zh) 候选联系人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05245705A (zh) 电话提示方法和装置
CN105162995A (zh) 呼叫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703157A (zh) 呼叫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430639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450861A (zh) 信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5120082A (zh) 状态通知方法及装置
CN105069344A (zh) 移动终端锁定方法及装置
CN105472765A (zh) 控制音响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