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0110A -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0110A
CN105700110A CN201610247714.1A CN201610247714A CN105700110A CN 105700110 A CN105700110 A CN 105700110A CN 201610247714 A CN201610247714 A CN 201610247714A CN 105700110 A CN105700110 A CN 105700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source
decision condition
threshold value
coke number
predetermined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477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00110B (zh
Inventor
李小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477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001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00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0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00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01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对焦事件被触发时,若检测到摄像头处于第一位置,则确定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其中,第一位置为摄像头的表面朝向下方且与竖直面的夹角超过预设角度阈值时对应的位置,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比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严格,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对应于摄像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之外的位置;根据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判断当前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对焦操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了移动终端在自动对焦过程中对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进行判定的方案,保证对焦准确度,防止失焦现象发生,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拍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拍照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拍照,从而方便地记录下身边的景物及精彩瞬间。
目前,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多支持自动对焦功能,使用户能够轻松的拍摄出清晰的照片。在自动对焦过程中,摄像头中的马达会不断改变镜头位置,图像传感器会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得出不同镜头位置时所对应的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FocusValue,FV)(可理解为对比度),并将对焦值出现峰值时的镜头位置对应于最终的对焦点。然而,当对焦区域中的被摄物是点光源的情况下,按照上述方式确定的对焦点并不准确,从而导致失焦,所以当判断被摄体是点光源时,在对焦时需要针对点光源进行相关处理,以保证对焦准确。
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拍摄时,经常会遇到被摄物反光的情况,此时的被摄物很可能被误识别为点光源。尤其是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向下对着某个场景进行拍摄时,被摄物很可能反射其他方向上光源的光,进而被误识别为点光源,此时,移动终端在对焦时就会针对反光的被摄物进行点光源相关处理,导致对焦不准确(失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以优化移动终端在自动对焦过程中对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进行判定的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包括:
对焦事件被触发时,若检测到摄像头处于第一位置,则确定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摄像头的表面朝向下方且与竖直面的夹角超过预设角度阈值时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比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严格,所述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对应于所述摄像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之外的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判断当前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对焦操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对焦装置,包括:
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模块,用于对焦事件被触发时,若检测到摄像头处于第一位置,则确定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摄像头的表面朝向下方且与竖直面的夹角超过预设角度阈值时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比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严格,所述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对应于所述摄像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之外的位置;
点光源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判断当前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
对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点光源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对焦操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集成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自动对焦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自动对焦方案,对焦事件被触发时,若检测到摄像头处于第一位置,则确定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其中,第一位置为摄像头的表面朝向下方且与竖直面的夹角超过预设角度阈值时对应的位置,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比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严格,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对应于所述摄像头处于第一位置之外的位置;根据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判断当前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对焦操作。当摄像头处于朝下的状态进行拍照时,被摄物可能存在反光情况,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了相比其他状态更加严格的判定条件来判断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降低了反光被摄物被误判为点光源的概率,从而优化了移动终端在自动对焦过程中对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进行判定的方案,保证对焦准确度,防止失焦现象发生,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自动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第一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反光被摄物被误识别为点光源情况的拍摄图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自动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自动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自动对焦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自动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自动对焦装置执行,其中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移动终端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对焦事件被触发时,若检测到摄像头处于第一位置,则确定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摄像头的表面朝向下方且与竖直面的夹角超过预设角度阈值时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比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严格,所述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对应于所述摄像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之外的位置。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具体可为手机、平板电脑及数码照相机等设备。
示例性的,对焦事件被触发具体可为移动终端处于拍摄状态时,系统默认指定对焦区域或移动终端根据用户的选取操作(如用户通过点击屏幕的方式选取对焦区域的中心位置)确定对焦区域,并准备开始对焦。本实施例中的被摄物具体可为对应于对焦区域的景物,也可理解为出现在屏幕的对焦区域位置的景物。当前被摄物具体为对应于当前对焦区域的景物。
本实施例对预设角度阈值不作具体限定,设计人员可通过大量的测试及模拟用户拍摄习惯等方式来确定。优选的,预设角度阈值为30度。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第一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摄像头204固定设置于移动终端201的背面202,摄像头204的表面与移动终端201的背面202平行,当移动终端201的背面202向下方(图中箭头表示上方)倾斜时,移动终端201的背面202与竖直面203的夹角为α(α大于预设角度阈值),摄像头204的表面与竖直面203的夹角同样为α。
示例性的,可通过移动终端内配置的重力传感器等传感器来得到上述夹角α。可以理解的是,摄像头还可设置于移动终端的正面,此外,本实施例还可适用于可旋转摄像头,此时通过重力传感器等传感器来得到移动终端的倾斜角度,再根据可旋转摄像头的旋转角度来计算可旋转摄像头表面与竖直面的夹角。需要说明的是,后续内容中以摄像头固定设置于移动终端的背面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下述说明得知摄像头设置于移动终端正面以及摄像头为可旋转摄像头情况的具体技术细节及原理。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的点光源可包括太阳、灯及显示屏等发光物体。一般情况下,点光源容易出现在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水平拍摄或者向上拍摄等情况下的拍摄场景中,而很少出现在用户手持移动终端向下拍摄情况下的拍摄场景中。当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向下对着某个场景进行拍摄时,被摄物很可能反射其他方向上光源的光,进而被误识别为点光源。例如,用户向下拍摄笔记本键盘时,灯光或者显示屏的光会照射到键盘上,键盘会反射显示屏的光;又如,用户向下拍摄表面光滑的桌面时,桌面可能会反射房间屋顶或者其他位置的灯具的光。上述键盘和桌面作为被摄物因反射其他光源的光而容易被误识别为点光源,移动终端就会针对反光的被摄物进行点光源相关处理,导致对焦不准确。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反光被摄物被误识别为点光源情况的拍摄图像,图中的键盘因反射显示屏的光而被误识别为点光源,移动终端执行了点光源对焦相关操作,从而导致对焦不准确,图像比较模糊,影响了用户的拍摄体验。
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摄像头处于第一位置时,也即检测到摄像头处于摄像头的表面朝向下方且与竖直面的夹角超过预设角度阈值时对应的位置时,可认为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向下拍摄,为了防止将反光被摄物误判为点光源,可采用比摄像头处于其他位置时对应的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更加严格的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来判断当前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
可以理解的是,点光源的判定条件具体可以有很多种,可由设计人员参照实验或仿真结果等因素来设定,不同的摄像头硬件配置也可能导致点光源的判定条件的差异,本实施例中对点光源的判定条件不作具体限定。以下仅列举几种情况的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及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以对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比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严格进行说明。在自动对焦过程中,摄像头中的马达会不断改变镜头位置,图像传感器会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得出不同镜头位置时所对应的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例如,点光源的判定条件为在镜头处于不同位置时所获取的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中的最大对焦值与最小对焦值的差大于预设的阈值,对于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来说,该阈值为A;对于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来说,该阈值为B,那么当A大于B时,可以看出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比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严格。又如,点光源的判定条件为在镜头处于不同位置时所获取的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中的最大对焦值与最小对焦值的差与最小对焦值的比值大于某个阈值,对于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来说,该阈值为C;对于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来说,该阈值为D,那么当C大于D时,可以看出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比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严格。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的对焦值可理解为对比度,对焦值越大可说明图像中的光晕越大。
步骤102、根据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判断当前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对焦操作。
示例性的,当判断结果为当前被摄物是点光源时,执行点光源对焦相关操作。可以理解的是,当被摄物是点光源时,具体的点光源对焦相关操作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设计人员可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可先去掉被摄物图像中对应点光源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再重新计算对焦值,将重新计算出来的对焦值中的最大对焦值所对应的镜头位置作为对焦点进行对焦。当判断结果为当前被摄物不是点光源时,执行非点光源对焦相关操作,例如,可将在镜头处于不同位置时所获取的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中的最大对焦值所对应的镜头位置作为对焦点进行对焦。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动对焦方法,对焦事件被触发时,若检测到摄像头处于第一位置,则确定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其中,第一位置为摄像头的表面朝向下方且与竖直面的夹角超过预设角度阈值时对应的位置,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比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严格,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对应于所述摄像头处于第一位置之外的位置;根据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判断当前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对焦操作。当摄像头处于朝下的状态进行拍照时,被摄物可能存在反光情况,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了相比其他状态更加严格的判定条件来判断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降低了反光被摄物被误判为点光源的概率,从而优化了移动终端在自动对焦过程中对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进行判定的方案,保证对焦准确度,防止失焦现象发生,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自动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优化,对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及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进行了细化。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对焦事件被触发时,若检测到摄像头处于第一位置,则将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为在镜头处于不同位置时所获取的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中的最大对焦值与最小对焦值的对焦值比值高于第一预设阈值。
其中,第一位置为摄像头的表面朝向下方且与竖直面的夹角超过预设角度阈值时对应的位置;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为在镜头处于不同位置时所获取的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中的最大对焦值与最小对焦值的对焦值比值高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对应于所述摄像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之外的位置,第一预设阈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对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定,设计人员可通过仿真或者实验等方式进行设定。
步骤402、获取在镜头处于不同位置时当前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
示例性的,可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取到的相关数据来计算在镜头处于不同位置时当前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
步骤403、计算当前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中的最大对焦值与最小对焦值的当前对焦值比值。
步骤404、当所述当前对焦值比值高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当前被摄物为点光源,否则,确定当前被摄物不为点光源。
步骤405、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对焦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自动对焦方法对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及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进行了细化,进一步提高了点光源判定的准确率,保证对焦准确度。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自动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优化,对确定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进行了细化。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对焦事件被触发时,若检测到摄像头处于第一位置,根据摄像头的表面与竖直面的夹角确定第一预设阈值,将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为在镜头处于不同位置时所获取的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中的最大对焦值与最小对焦值的对焦值比值高于第一预设阈值。
其中,第一位置为摄像头的表面朝向下方且与竖直面的夹角超过预设角度阈值时对应的位置;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为在镜头处于不同位置时所获取的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中的最大对焦值与最小对焦值的对焦值比值高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对应于所述摄像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之外的位置,第一预设阈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示例性的,一般摄像头表面与竖直面的夹角越大,越容易出现反光被摄物,被摄物的反光程度也越高,所以,根据摄像头的表面与竖直面的夹角确定第一预设阈值。例如,可在第二预设阈值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数值来确定第一预设阈值,可根据夹角的大小来确定调整值,调整值与夹角成正比例关系,将第二预设阈值和调整值的和确定为第一预设阈值。优选的,可根据夹角确定调整系数,调整系数与夹角成正比例关系;将调整系数与第二预设阈值的乘积确定为第一预设阈值。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预设阈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所以调整系数大于1。例如,当夹角为30度时,调整系数为1.3;当夹角为50度时,调整系数为1.5;夹角为其它度数时,可根据上述数据进行线性插值,得到相应的调整系数。
步骤502、获取在镜头处于不同位置时当前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
步骤503、计算当前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中的最大对焦值与最小对焦值的当前对焦值比值。
步骤504、判断当前对焦值比值是否高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505;否则,执行步骤506。
步骤505、执行点光源对焦相关操作。
步骤506、执行非点光源对焦相关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自动对焦方法根据摄像头的表面与竖直面的夹角来确定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进一步提高了点光源判定的准确率,保证对焦准确度。
实施例四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自动对焦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集成在移动终端中,可通过执行自动对焦方法来进行自动对焦。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模块601、点光源判断模块602和对焦模块603。
其中,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模块601,用于对焦事件被触发时,若检测到摄像头处于第一位置,则确定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摄像头的表面朝向下方且与竖直面的夹角超过预设角度阈值时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比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严格,所述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对应于所述摄像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之外的位置;点光源判断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判断当前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对焦模块603,用于根据所述点光源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对焦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对焦装置,当摄像头处于朝下的状态进行拍照时,被摄物可能存在反光情况,采用了相比其他状态更加严格的判定条件来判断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降低了反光被摄物被误判为点光源的概率,从而优化了移动终端在自动对焦过程中对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进行判定的方案,保证对焦准确度,防止失焦现象发生,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为:在镜头处于不同位置时所获取的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中的最大对焦值与最小对焦值的对焦值比值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模块用于:将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为所述对焦值比值高于第一预设阈值;
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比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严格,包括: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相应的,所述点光源判断模块包括对焦值获取单元、当前对焦值比值计算单元和判断单元。其中,对焦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在镜头处于不同位置时当前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当前对焦值比值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当前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中的最大对焦值与最小对焦值的当前对焦值比值;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当前对焦值比值高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当前被摄物为点光源,否则,确定所述当前被摄物不为点光源。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模块,包括第一预设阈值确定单元和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单元。其中,第一预设阈值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夹角确定第一预设阈值;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单元,用于将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为所述对焦值比值高于第一预设阈值。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确定单元包括调整系数确定子单元和第一预设阈值确定子单元。其中,调整系数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夹角确定调整系数,所述调整系数与所述夹角成正比例关系;第一预设阈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调整系数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乘积确定为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对焦模块用于:当判断结果为被摄物不为点光源时,执行非点光源对焦相关操作。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五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集成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自动对焦装置,可通过执行自动对焦方法来进行自动对焦。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具体可为手机、平板电脑及数码照相机等设备。
当用户使用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进行拍照时,如果摄像头处于朝下的状态,被摄物可能存在反光情况,该移动终端采用了相比其他状态更加严格的判定条件来判断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降低了反光被摄物被误判为点光源的概率,从而优化了移动终端在自动对焦过程中对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进行判定的方案,保证对焦准确度,防止失焦现象发生,提高用户体验。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自动对焦装置及移动终端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对焦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对焦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焦事件被触发时,若检测到摄像头处于第一位置,则确定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摄像头的表面朝向下方且与竖直面的夹角超过预设角度阈值时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比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严格,所述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对应于所述摄像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之外的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判断当前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对焦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为:
在镜头处于不同位置时所获取的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中的最大对焦值与最小对焦值的对焦值比值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确定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包括:
将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为所述对焦值比值高于第一预设阈值;
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比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严格,包括:
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相应的,根据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判断当前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包括:
获取在镜头处于不同位置时当前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
计算所述当前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中的最大对焦值与最小对焦值的当前对焦值比值;
当所述当前对焦值比值高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当前被摄物为点光源,否则,确定所述当前被摄物不为点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包括:
根据所述夹角确定第一预设阈值;
将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为所述对焦值比值高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夹角确定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包括:
根据所述夹角确定调整系数,所述调整系数与所述夹角成正比例关系;
将所述调整系数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乘积确定为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对焦操作,包括:
当判断结果为被摄物不为点光源时,执行非点光源对焦相关操作。
6.一种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模块,用于对焦事件被触发时,若检测到摄像头处于第一位置,则确定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摄像头的表面朝向下方且与竖直面的夹角超过预设角度阈值时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比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严格,所述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对应于所述摄像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之外的位置;
点光源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判断当前被摄物是否为点光源;
对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点光源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对焦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为:
在镜头处于不同位置时所获取的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中的最大对焦值与最小对焦值的对焦值比值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模块用于:
将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为所述对焦值比值高于第一预设阈值;
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比第二点光源判定条件严格,包括:
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相应的,所述点光源判断模块包括:
对焦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在镜头处于不同位置时当前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
当前对焦值比值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当前被摄物图像的对焦值中的最大对焦值与最小对焦值的当前对焦值比值;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当前对焦值比值高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当前被摄物为点光源,否则,确定所述当前被摄物不为点光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预设阈值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夹角确定第一预设阈值;
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单元,用于将第一点光源判定条件确定为所述对焦值比值高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确定单元包括:
调整系数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夹角确定调整系数,所述调整系数与所述夹角成正比例关系;
第一预设阈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调整系数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乘积确定为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模块用于:
当判断结果为被摄物不为点光源时,执行非点光源对焦相关操作。
1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集成有如权利要求6-10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对焦装置。
CN201610247714.1A 2016-04-20 2016-04-20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001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7714.1A CN105700110B (zh) 2016-04-20 2016-04-20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7714.1A CN105700110B (zh) 2016-04-20 2016-04-20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0110A true CN105700110A (zh) 2016-06-22
CN105700110B CN105700110B (zh) 2018-01-19

Family

ID=56217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4771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00110B (zh) 2016-04-20 2016-04-20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001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4437A (zh) * 2020-06-17 2020-09-29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视觉定位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5460A (zh) * 2002-09-12 2004-05-12 ������������ʽ���� 自动聚焦装置和方法,摄影装置
CN101115145A (zh) * 2006-07-25 2008-01-30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的调焦控制方法
US20100013945A1 (en) * 2008-07-17 2010-0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method
CN102281397A (zh) * 2010-06-11 2011-12-14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5460A (zh) * 2002-09-12 2004-05-12 ������������ʽ���� 自动聚焦装置和方法,摄影装置
CN101115145A (zh) * 2006-07-25 2008-01-30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的调焦控制方法
US20100013945A1 (en) * 2008-07-17 2010-0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method
CN102281397A (zh) * 2010-06-11 2011-12-14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4437A (zh) * 2020-06-17 2020-09-29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视觉定位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1724437B (zh) * 2020-06-17 2022-08-05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视觉定位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0110B (zh) 2018-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1841B (zh) 曝光时间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950018B (zh) 图像生成方法和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9638989B2 (en) Determining motion of projection device
US8306360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clear image
EP207900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 touch user interface using an image sensor
US9838594B2 (en) Irregular-region based automatic image correction
CN108463993B (zh) 用于防止在相位检测自动聚焦(af)的焦点摆动的方法和设备
US20100166406A1 (en) Sound-based focus system and focus method thereof
CN107787463B (zh) 优化对焦堆栈的捕获
US103135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tilt of subject ocuured in photographing,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JP2020501189A (ja) モバイル端末の画面の表示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モバイル端末
CN115937147B (zh) 缺陷检测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60232672A1 (en) Detecting motion regions in a scene using ambient-flash-ambient images
KR20150019393A (ko) 홍채 영상 촬영 방법, 상기 방법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매체 및 홍채 영상 촬영 장치
US9111130B2 (en) Facilitating face detection with user input
US9451155B2 (en) Depth-segmenting peak tracking autofocus
CN105700110A (zh)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754575B (zh) 对象定位方法、投影方法、装置和投影仪
CN110830726B (zh)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5835035B2 (ja) 文字認識用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文字認識装置
CN112351271A (zh) 一种摄像头的遮挡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5700111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JP6448457B2 (ja) 撮影方向変動検出装置および撮影方向変動検出方法
JP6641572B1 (ja) 決定装置、制御装置、撮像装置、決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550183A (zh) 一种拍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