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0086B - 一种光纤链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链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00086B CN105700086B CN201610279647.1A CN201610279647A CN105700086B CN 105700086 B CN105700086 B CN 105700086B CN 201610279647 A CN201610279647 A CN 201610279647A CN 105700086 B CN105700086 B CN 1057000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ber
- fixed plate
- optic links
- fiber optic
- do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8—Tools, e.g. handheld; Tuning wrenches; Jigs used with connectors, e.g. for extracting, removing or inserting in a panel, for engaging or coupling conne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mponents within the connector, for applying clips to hold two connectors together or for crimp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纤链接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的多个滑杆;至少一个与所述滑杆活动连接,可沿所述滑杆移动的机械手;用于固定外部光纤纤芯的光纤纤芯对接器,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在所述机械手的带动下沿预设方向运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链接器,可以与外部光纤相连,并将其数据信息带到目标对接位置,从而在光纤通讯传输网络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时,实现多路光纤纤芯的自动对接,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据的交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链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力系统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光纤电力通讯网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目前,作为光纤通讯传输的基础承载网络-光纤网络,其运行维护工作还处在原始的人工模式下,即通常需要人工到现场去执行跳纤操作来实现不同光纤之间的对接交换。但是,受制于地理位置的分散、人工倒换操作的繁琐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工操作工作量巨大而且费时,因此,如何实现光纤纤芯的自动对接交换即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目前有技术表明可以通过将多路光纤集成在同一对接交换设备中,通过自动控制实现光纤网络中多路光纤的对接,进而实现多路光纤中数据信息交换传输。但是,通过控制实现光纤的自动对接必须依托于特定的对接设备,其中就涉及与外部光纤相连,并将其数据信息带动到对接位置的装置以及实现对接的对接矩阵结构。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对接矩阵结构1为中空柱状结构,且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条沿竖直方向并列设置的对接槽11,且每个对接槽11内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对接孔12。但是,目前现有的光纤传输网络设备中并没有能够满足前述条件,起到与外部光纤相连,并将其数据信息带到对接位置作用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链接器,用以与外部光纤相连,并将其数据信息带到目标对接位置,从而在光纤通讯传输网络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时,实现多路光纤纤芯的自动对接,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据的交换。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纤链接器,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的多个滑杆;
至少一个与所述滑杆活动连接,可沿所述滑杆移动的机械手;
用于固定外部光纤纤芯的光纤纤芯对接器,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在所述机械手的带动下沿预设方向运动。
优选的,所述预设方向包括:平行于所述滑杆延伸方向的第一方向和垂直于所述滑杆延伸方向的第二方向。
优选的,所述光纤链接器包括多个机械手,所述机械手与所述滑杆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机械手包括:固定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的固定件,带动所述固定件沿第一方向运动的第一电机和带动所述固定件沿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二电机。
优选的,所述光纤链接器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侧的支撑板;
设置于所述支撑板表面的中空软管,所述中空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用于伸入所述外部光纤,所述中空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用于伸出所述外部光纤,该外部光纤从所述中空软管的第二端伸出后与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环形,所述中空软管位于所述支撑板表面内的部分的长度为预设长度,所述预设长度大于零。
优选的,所述预设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板内环圆周长度且小于所述支撑板外环圆周长度。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的支撑轴,带动所述支撑板围绕所述支撑轴旋转的第三电机。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链接器在具体操作时,只需预先在对接矩阵结构上将待对接的两个对接孔通过一根尾纤相连,然后将待进行数据交换的两个外部光纤中一个外部光纤与第一个光纤纤芯对接器固定连接,另一个外部光纤与第二个光纤纤芯对接器固定连接,在实现对接时,只需利用所述机械手带动所述第一个光纤纤芯对接器移动至所述待对接的两个对接孔中一个对接孔的位置与该对接孔对接,再利用所述机械手带动所述第二个光纤纤芯对接器移动至所述待对接的两个对接孔中另一个对接孔的位置与该对接孔对接,即可实现两个外部光纤的对接,从而实现两个外部光纤的数据交换。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链接器,可以与外部光纤相连,并将其数据信息带到目标对接位置,从而在在光纤通讯传输网络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时,实现多路光纤纤芯的自动对接,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据的交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对接矩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光纤链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光纤链接器和对接矩阵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光纤链接器和对接矩阵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光纤链接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的光纤传输网络设备中并没有能够起到与外部光纤相连,并将其数据信息带到对接位置作用的装置。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链接器,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的多个滑杆;
至少一个与所述滑杆活动连接,可沿所述滑杆移动的机械手;
固定外部光纤纤芯的光纤纤芯对接器,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在所述机械手的带动下沿预设方向运动。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链接器在具体操作时,只需预先在对接矩阵结构上将待对接的两个对接孔通过一根尾纤相连,然后将待进行数据交换的两个外部光纤中一个外部光纤与第一个光纤纤芯对接器固定连接,另一个外部光纤与第二个光纤纤芯对接器固定连接,在实现对接时,只需利用所述机械手带动所述第一个光纤纤芯对接器移动至所述待对接的两个对接孔中一个对接孔的位置与该对接孔对接,再利用所述机械手带动所述第二个光纤纤芯对接器移动至所述待对接的两个对接孔中另一个对接孔的位置与该对接孔对接,即可实现两个外部光纤的对接,从而实现两个外部光纤的数据交换。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链接器,可以与外部光纤相连,并将其数据信息带到目标对接位置,从而在在光纤通讯传输网络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时,实现多路光纤纤芯的自动对接,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据的交换。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链接器,如图2所示,所述光纤链接器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
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2之间,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2固定连接的多个滑杆23;
至少一个与所述滑杆23活动连接,可沿所述滑杆23移动的机械手24;
用于固定外部光纤26纤芯的光纤纤芯对接器25,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25在所述机械手24的带动下沿预设方向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方向包括平行于所述滑杆23延伸方向的第一方向和垂直于所述滑杆23延伸方向的第二方向。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机械手24带动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25沿第二方向运动,可以带动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25插入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的对接孔和脱离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的对接孔,所述机械手24带动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25沿第一方向运动,可以在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25脱离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的对接孔12的前提下,带动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25沿所述滑杆23的延伸方向运动,使得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25可以与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中对应所述滑杆23不同位置处的对接孔12对接。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链接器在具体应用时,需预先将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中任一对接槽中的对接孔均通过一根尾纤与其他对接槽中的对接孔连接,以实现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中任意两个对接槽之间均通过一对对接孔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发明对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中对接槽的数量以及各对接槽中对接孔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只需保证各对接槽中对接孔的数量均不少于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中对接槽的数量-1即可。如当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包括第一对接槽、第二对接槽、第三对接槽和第四对接槽四个对接槽时,且每个对接槽中均具有四个对接孔,则所述第一对接槽的第一对接孔与所述第二对接槽的第一对接孔通过一根尾纤相连,所述第一对接槽的第二对接孔与所述第三对接槽的第一对接孔通过一根尾纤相连,所述第一对接槽的第三对接孔与所述第四对接槽的第一对接孔通过一根尾纤相连;所述第二对接槽的第二对接孔与所述第三对接槽的第二对接孔通过一根尾纤相连,所述第二对接槽的第三对接孔与所述第四对接槽的第二对接孔相连,所述第三对接槽的第三对接孔与所述第四对接槽的第三对接孔通过一根尾纤相连,以实现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中任意两个对接槽之间均通过一对对接孔和一根尾纤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个对接槽对应一个光纤纤芯对接器25,每个光纤纤芯对接器25固定一根外部光26,当需要实现第一对接槽对应的光纤纤芯对接器25固定的外部光纤A与第二对接槽对应的光纤纤芯对接器25固定的外部光纤B的数据交换时,只需先利用所述机械手24带动固定外部光纤A的光纤纤芯对接器25沿第一方向移动到所述第一对接槽的第一对接孔对应位置,再沿第二方向运动插入所述第一对接槽的第一对接孔中,与第一对接槽的第一对接孔对接;然后利用所述机械手24带动固定外部光纤B的光纤纤芯对接器25先沿第一方向运动,移动到所述第二对接槽的第一对接孔的对应位置,再沿第二方向运动,插入所述第二对接槽的第一对接孔中,与第二对接槽的第一对接孔对接,即可实现外部光纤A与外部光纤B的对接。
当需要实现第二对接槽对应的外部光纤B与第三对接槽对应的外部光纤C的数据交换时,只需先利用机械手24带动固定外部光纤B的光纤纤芯对接器25沿第二方向运动脱离所述第二对接槽中的第一对接孔,再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移动至所述第二对接槽中第二对接孔对应的位置,最后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插入所述第二对接槽的第二对接孔中,与第二对接槽的第二对接孔对接,再利用机械手24带动固定外部光纤C的光纤纤芯对接器25先沿第一方向运动移动至所述第三对接槽的第二对接孔对应位置,再沿第二方向运动插入所述第三对接槽的第二对接孔中,与第三对接槽的第二对接孔对接,即可实现外部光纤B与外部光纤C的对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光纤链接器中各光纤纤芯对接器25共用同一机械手24,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为可旋转结构,以使得通过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的旋转使得所述机械手24可以对应不同的光纤纤芯对接器25,以带动不同的光纤纤芯对接器25运动;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为固定不可旋转的结构,固定所述机械手24的滑杆23为可旋转结构,以通过旋转所述滑杆23使得所述机械手24可以对应不同的光纤纤芯对接器25,带动不同的光纤纤芯对接器25运动;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和所述滑杆23均为可旋转结构,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和所述滑杆23均为固定不动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纤链接器包括多个机械手24,所述机械手24与所述滑杆23一一对应,所述滑杆23与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中的对接槽一一对应,即与外部光纤一一对应,以通过各外部光纤对应的机械手24带动其对应的光纤纤芯对接器25运动,以实现与该光纤纤芯链接器相连的各外部光纤中任意两个外部光纤的数据交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纤链接器还可以包括多个机械手24,所述机械手24与所述滑杆23一一对应,但所述机械手24的数量小于所述对接矩阵结构1中对接槽的数量,以兼顾所述光纤链接器的使用便利性和成本,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械手24包括:固定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25的固定件(图中未示出),带动所述固定件沿第一方向运动的第一电机(图中未示出)和带动所述固定件沿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二电机(图中未示出),以利用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固定件带动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25沿所述滑杆23移动到对应所述对接槽中不同对接孔的位置,和利用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固定件带动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25插入或拔出其对应的对接孔,以实现与其对应对接孔的对接和分离。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光纤链接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2之间,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板22一侧的支撑板27;以及设置与所述支撑板表面的中空软管28,所述中空软28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2固定连接,用于伸入所述外部光纤,所述中空软管28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板27固定连接,用于伸出所述外部光纤,该外部光纤从所述中空软管28的第二端伸出后与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25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光纤链接器与多个外部光纤相连时,所述多个外部光纤均从所述中空软管28的第一端伸入,从所述中空软管28的第二端伸出,待从所述中空软管28的第二端伸出后,再分别与对应不同对接槽的光纤纤芯对接器25固定连接,以避免所述光纤链接器附近出现过多杂乱无章的光纤线,造成使用不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7为环形,包括内环边沿和外环边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软管28位于所述支撑板27表面内的部分的长度为预设长度,所述预设长度大于零,以保证所述支撑板27可以在预设角度内旋转,且不会造成外部光纤的断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板27内环边沿圆周长度,且小于所述支撑板27外环边沿圆周长度,以保证所述支撑板27可以在360°范围内旋转,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所述中空软管28的第一端和所述支撑板27的中心连线与所述中空软管28的第二端和所述支撑板27的中心连线在所述支撑板27表面内的投影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所述中空软管28位于所述支撑板27表面的部分呈U型或类似U型的结构,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软管28由塑料制作而成,也可以由其他柔性材料制成,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纤链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2之间,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2固定连接的支撑杆29,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光纤链接器还包括:带动所述支撑板27旋转的转动结构31,所述转动结构31包括:与所述支撑杆27固定连接的旋转轮311和带动所述旋转轮311旋转的第三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旋转轮311与所述支撑板27通过传输带312相连,其中,所述旋转轮311在所述第三电机的带动下围绕其中心轴旋转,所述支撑板27在所述传输带312的带动下与所述旋转轮311同步旋转,优选的,所述旋转轮311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板的直径,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2之间,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2固定连接的多个滑杆23;至少一个与所述滑杆23活动连接,可沿所述滑杆23移动的机械手24;用于固定外部光纤纤芯的光纤。
在具体操作时,只需预先在对接矩阵结构1上将待对接的两个对接孔通过一根尾纤相连,然后将待进行数据交换的两个外部光纤中一个外部光纤与第一个光纤纤芯对接器25固定连接,另一个外部光纤与第二个光纤纤芯对接器25固定连接,在实现对接时,只需利用所述机械手24带动所述第一个光纤纤芯对接器25移动至所述待对接的两个对接孔中一个对接孔的位置与该对接孔对接,再利用所述机械手24带动所述第二个光纤纤芯对接器25移动至所述待对接的两个对接孔中另一个对接孔的位置与该对接孔对接,即可实现两个外部光纤的对接,从而实现两个外部光纤的数据交换。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链接器,可以与外部光纤相连,并将其数据信息带到目标对接位置,从而在在光纤通讯传输网络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时,实现多路光纤纤芯的自动对接,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据的交换。
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光纤链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的多个滑杆;
至少一个与所述滑杆活动连接,可沿所述滑杆移动的机械手;
用于固定外部光纤纤芯的光纤纤芯对接器,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在所述机械手的带动下沿预设方向运动;
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侧的支撑板;
设置于所述支撑板表面的中空软管,所述中空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用于伸入所述外部光纤,所述中空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用于伸出所述外部光纤,该外部光纤从所述中空软管的第二端伸出后与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链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方向包括:平行于所述滑杆延伸方向的第一方向和垂直于所述滑杆延伸方向的第二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链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链接器包括多个机械手,所述机械手与所述滑杆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纤链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包括:固定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器的固定件,带动所述固定件沿第一方向运动的第一电机和带动所述固定件沿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二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链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为环形,所述中空软管位于所述支撑板表面内的部分的长度为预设长度,所述预设长度大于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链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板内环圆周长度且小于所述支撑板外环圆周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链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的支撑轴,带动所述支撑板围绕所述支撑轴旋转的第三电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79647.1A CN105700086B (zh) | 2016-04-29 | 2016-04-29 | 一种光纤链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79647.1A CN105700086B (zh) | 2016-04-29 | 2016-04-29 | 一种光纤链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00086A CN105700086A (zh) | 2016-06-22 |
CN105700086B true CN105700086B (zh) | 2017-10-20 |
Family
ID=56216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79647.1A Active CN105700086B (zh) | 2016-04-29 | 2016-04-29 | 一种光纤链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7000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83607B (zh) * | 2016-12-29 | 2018-08-07 | 宁波市樱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对接设备 |
CN110212984B (zh) * | 2019-05-27 | 2023-05-16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光纤芯远程智能调度交换系统 |
CN111679378A (zh) * | 2020-07-08 | 2020-09-18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光纤对接装置及光纤对接系统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67900A (zh) * | 2011-09-01 | 2013-03-13 | 张培 | 26路适配器式光开关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52571A (ja) * | 1995-11-30 | 1997-06-10 | Toshiba Corp | 光学的接続装置 |
US9575258B2 (en) * | 2012-12-20 | 2017-02-21 | Wave2Wave Solution Inc. | Switching patch cord fibers |
-
2016
- 2016-04-29 CN CN201610279647.1A patent/CN1057000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67900A (zh) * | 2011-09-01 | 2013-03-13 | 张培 | 26路适配器式光开关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00086A (zh) | 2016-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00086B (zh) | 一种光纤链接器 | |
CN105739027B (zh) | 一种光纤对接装置 | |
CN103439768B (zh) |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设备 | |
KR20160089204A (ko) | 와이어를 이용한 로봇 관절 장치 및 와이어를 이용한 모듈형 로봇 관절 시스템 | |
CN105717582B (zh) | 一种光纤对接装置 | |
CN103212981A (zh) | Fc光纤连接头组装一体化设备 | |
CN110212984B (zh) | 光纤芯远程智能调度交换系统 | |
CN203191590U (zh) | 一种集束光纤锥体熔融拉锥系统 | |
CN105259618A (zh) |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结构 | |
CN203191589U (zh) | 带监控装置的集束光纤锥体熔融拉锥系统 | |
CN111505783A (zh) | 一种架空光缆敷设方法 | |
CN105259621A (zh) |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装置 | |
CN105259620A (zh) |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装置 | |
CN201936038U (zh) | 一种可旋转光纤全交换设备 | |
CN104122620A (zh) | 一种集束光纤锥体熔融拉锥系统及锥体加工方法 | |
CN103439769A (zh) |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矩阵板 | |
CN105759367A (zh) |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矩阵结构 | |
CN209231568U (zh) | 一种调芯装置的主架 | |
US6296397B1 (en) |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patching system | |
WO2016028053A1 (ko) | 천장의 광고물 회전장치 | |
CN106646763A (zh) | 一种绳路对接器 | |
CN105278051A (zh) |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结构 | |
CN105467526B (zh) |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结构 | |
CN105301708B (zh) |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装置 | |
CN105259619B (zh) |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Zhang Li Inventor after: Dong Zhen Inventor before: Zhang Li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