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2258A -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2258A
CN105682258A CN201610038253.7A CN201610038253A CN105682258A CN 105682258 A CN105682258 A CN 105682258A CN 201610038253 A CN201610038253 A CN 201610038253A CN 105682258 A CN105682258 A CN 105682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signal
mobile terminal
signal
identification card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382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82258B (zh
Inventor
王英茂
李应伟
张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382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822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82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2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82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22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和装置;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获取用户通过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然后,根据该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该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的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根据该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当前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至该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该方案可以通过用户敲击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自动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无需用户针对终端进行一系列的切换操作,对于用户来说只需敲击移动终端即可实现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提高了移动终端的SIM卡切换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可装载的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也称为用户身份识别卡,数量已经不再被限制为一张,而可以是两张甚至两张以上的数量。移动终端装载SIM卡数量的增多,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具体使用场景,选择其中一张SIM卡进行语音业务或数据业务等,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便利。
现有技术中,在使用支持多SIM卡移动终端时,可以在多张SIM卡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对于双卡单待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由使用第一SIM卡(比如移动公司的SIM卡)切换到使用第二SIM卡(比如联通公司的SIM卡)。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由于目前移动终端进行SIM卡切换需要用户进行一系列的设置操作,(比如,双卡单待的移动终端从SIM卡1切换到SIM卡2时,需要用户通过操作触发移动终端进入设置界面,然后,用户通过操作触发移动终端进入网络设置界面,接着,用户通过操作触发移动终端进入SIM卡设置界面,最后,用户操作触发移动终端切换至SIM卡2),因此,会导致移动终端的SIM卡切换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和装置,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SIM卡切换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通过敲击所述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根据所述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的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将当前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至所述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装置,包括:
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通过敲击所述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请求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的目标网络;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将当前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至所述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获取用户通过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然后,根据该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该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的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根据该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当前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至该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该方案可以通过用户敲击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自动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无需用户针对终端进行一系列的切换操作,对于用户来说只需敲击移动终端即可实现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提高了移动终端的SIM卡切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SIM卡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SIM卡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SIM卡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和装置。以下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将从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装置的角度进行描述,该切换装置具体可以集成在支持多SIM卡的移动终端中,该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比如该切换装置可以集成在支持多卡单待的移动终端,或者多卡多待的移动终端中。
其中,该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装置集成在移动终端的方式有多种,比如,以终端应用等软件形式集成在移动终端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101、获取用户通过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比如,双卡单待移动终端使用其中一张SIM卡待机时,获取用户通过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其中,敲击一般可以通过用手直接敲击终端任意位置来产生,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其他硬物,比如用笔杆、钥匙等敲击终端来实现;而且,敲击的位置可以不作限定,比如可以是终端的屏幕、背面、或边框等。
本实施例,获取用户通过敲击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的方式有多种,比如,采集振动信号,识别该振动信号是否为用户敲击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若是,则提取该振动信号;也即步骤“获取用户通过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可以包括:
采集针对该移动终端的振动信号;
识别该振动信号是否为用户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若是,则提取该振动信号。
其中,振动信号为该移动终端受到外力作用发送振动产生的声波所对应的电信号(比如,数字信号或者模拟电信号)。例如,用户敲击移动终端时,移动终端会发生振动,从而终端会产生声波信号,该声波信号对应的电信号即为用户通过敲击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采集针对移动终端的振动信号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麦克风、扬声器或者受话器获取用户敲击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由于麦克风、扬声器或者受话器带有声-电转换器,在移动终端受到用户敲击发生振动时,麦克风或扬声器会感应移动终端的声波信号,并将该声波信号转化为成对应的电信号,即振动信号,从而获取用户通过敲击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此时,步骤“采集针对该移动终端的振动信号”可以包括:通过该移动终端的扬声器、麦克风或者受话器采集针对该移动终端的振动信号。
其中,该麦克风可以包含各种类型的麦克风,比如驻极体麦克风、硅麦克风等,而扬声器也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扬声器。如果是模拟麦克风或模拟扬声器,则可以先获取用户通过敲击终端所产生的模拟信号,然后通过数模转换模块将该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得到振动信号;而如果数字麦克风或数字扬声器,则可以直接输出数字信号,无需进行数模转换。
需说明的是,除了麦克风和扬声器之外,还可以包括任何声-电转换的器件,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方法在采集到振动信号之后还需要识别该振动信号是否为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其中,识别振动信号为用户通过敲击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的原理,如下:
由于敲击动作时间非常短暂,且通过设备的固体传播,因此,移动终端受到用户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是一种特殊的振动信号,其与移动终端受到其他作用力产生的振动信号,或者移动终端传递的外部振源产生的振动信号不相同。从电学角度来分析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比如,对振动信号进行数字处理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从信号时间来看,该信号持续的时间时长非常短(毫秒级别);从信号幅值大小比较来看,该数字信号的电平相对较大,(由于声波是固体传播,且由移动终端自身传播),比一般声波对应的数字信号的信号强更大的;从信号的频谱来看,频率覆盖了整个数字信号频段,且各个频率的幅值差别不大。
因此,可以基于上述振动信号的特点或者特征,识别或者判断获取到的振动信号是否为用户敲击移动终端所产生的振动信号;也即,步骤“识别该振动信号是否为用户通过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可以包括:
获取该振动信号的信号特征信息;
判断该信号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是,则确定该振动信号为用户通过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若否,则确定该振动信号不为用户通过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比如,通过移动终端自带的麦克风、受话器或者扬声器将该声波转换成模拟电信号,然后,将该模拟电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例如,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得到数字信号,即振动信号,对该振动信号进行数字处理(DSP),以得到该振动信号的信号特征信息,然后,判断该信号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判定该振动信号为该移动终端受到用户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若否,则判定该振动信号不为该移动终端受到用户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为了便于判断,本实施例在得到模拟电信号之后,进行模数转换之前,还可以对模拟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比如通过PGA放大器对该模拟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其中,对数字信号的处理可以由DSP芯片来执行。
其中,振动信号的信号特征信息可以包括:频率信息(包括频率分布、频带宽度等)、幅值信息(包括平均幅值)、时间信息(信号周期)中的至少一种,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特征信息。
例如,信号特征信息包括:频率信息、幅值信息、时间信息时,分别判断该频率信息是否满足预设频率条件,该幅值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幅值条件,该时间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时间条件,其中,预设频率条件、预设幅值条件、预设时间条件可以分别根据预设数字信号对应的频率信息、幅度信息,时间信息设置,该预设振动信号为移动终端受到用户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本实施例需要判断多个信号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来识别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时,比如,上述频率信息、幅值信息、时间信息三次判断,可以基于多次的判断结果来识别,例如,当三个判断结果均为是时,才确定振动信号为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或者,当多个判断结果中有某几个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振动信号为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这些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越多,识别精度越高。
例如,以图2所示的信号处理装置,来详细介绍本实施例识别振动信号是否为用户敲击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的具体过程,该信号处理装置包括:
麦克风201,用于采集针对移动终端的声波信号,并将该声波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具体地,在移动终端振动产生声波信号时,麦克风201内的振膜感应到声波,并且都会跟着一起振动,振膜就会带动麦克风201中的线圈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从而线圈中就会产生对应的电流信号,即模拟信号;本实施例中还可以用受话器或者扬声器替换该麦克风实现同样的功能,其工作过程与麦克风的工作过程类型,这里就不再赘述。
模数转换(A/D)模块202,用于将麦克风201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对应的数字信号,得到振动信号,以便后续处理分析。当然,由于目前麦克风的种类有多种,比如驻极体麦克风、硅麦克风等,甚至有些麦克风还包含模数转换模块,若此种情况下,可以省去模数转换模块202。
采用率转换模块203,用于根据情况调整数字信号的采样率,为了降低后续数字分析的运算要求,优选地,采样率不能低于16Khz,比特率不能低于10bit,否则可能影响分析精度。
傅立叶变换(FFT)模块204,用于对数字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转换为频域分析。
时间分析模块205,用于在数字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之后,对数字信号的时间进行分析,具体地,获取数字信号的时间信息,并判断该时间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时间要求,比如,获取数字信号的时间周期,判断该时间周期是否在预设时间周期范围内,若是,则满足预设时间要求,表明该数字信号满足敲击移动终端生成的数字信号的时间要求,该数字信号对应的振动信号有可能是敲击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基于敲击动作的特点以及移动终端的结构特点,给出一个敲击动作的时间周期[T1,T2],超出范围说明不是正常的敲击动作;如果是满足敲击动作特点的时间,则输出OK信号。根据实际手指甲敲击手机的录音信号分析,T1一般不大于5ms,T2不大于20ms。
频率分析模块206,用于对频率分布分析,具体地,统计数据信号的频率分布,然后,判断频率分布是否满足预设要求,比如,频率分布连续且频带宽广,则认为该数字信号的频率分布符合敲击产生的数字信号的频率分布。从实际对比来看,尤其是6Khz至最高频率(采样率频率÷2)之间,频率分布连续。
幅值分析模块207,用于对数字信号的幅值进行分析,具体地,分析整个频段的平均幅度值,并判断该平均幅度值是否满足预设幅值要求,比如,判断该平均幅度值是否大于预设幅值,若是,则满足预设幅值要求,否则,不满足。
识别模块208,用于根据时间分析模块205、频率分析模块206、幅值分析模块207的分析结果识别或者判断当前振动信号是否为用户通过敲击移动终端所产生的振动信号。
102、根据该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SIM卡切换请求,该SIM卡切换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的目标SIM卡。
比如,移动终端在使用SIM卡1待机时,可以根据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SIM卡切换请求,该SIM卡切换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的SIM卡2。其中,SIM卡切换请求可以携带需要切换到的目标SIM卡的标识,例如,携带目标SIM卡2的标识等。
具体地,根据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im卡切换请求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可以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存在与该振动信号匹配的振动信号,若存在,获取匹配振动信号对应的SIM卡切换请求,也即步骤“根据该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SIM卡切换请求”可以包括:确定预设样本集合中是否存在与该振动信号匹配的样本,若存在,则获取匹配样本对应的SIM卡切换请求;具体地,可以获取振动信号的信号特征信息(时间、频率、幅值),然后,确定预设样本集合中是否存在与该信号特征信息匹配的样本,若存在,则确定该预设样本集合中存在与该振动信号匹配的样本,若不存在,则确定该预设样本集合中不存在与该振动信号匹配的样本。
其中,该预设样本集合中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信号样本,简称样本,每种样本可以对应一种SIM卡切换请求,比如,每种样本对应指示不同的目标SIM卡的SIM卡切换请求等,样本1对应SIM卡切换请求1,该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SIM卡1,样本2对应SIM卡切换请求2,该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SIM卡2,样本3对应SIM卡切换请求3,该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SIM卡3……。
例如,可以确定振动信号的频谱,分别对该频谱的时间、频率和幅值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确定预设样本集合中是否存在与该分析结果匹配的样本,若存在,则确定该预设样本集合中存在与该振动信号匹配的样本;若不存在,则确定该预设样本集合中不存在与该振动信号匹配的样本。
又比如,可以根据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敲击次数,然后,判断敲击次数与预设次数进行比较,若相同,则获取预设次数对应的SIM卡切换请求;也即步骤“根据该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SIM卡切换请求”可以包括:
根据该振动信号获取用户敲击该移动终端的敲击次数;
判断该敲击次数是否与预设次数相同,若是,则获取该预设次数对应的SIM卡切换请求。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设置包括至少一种预设次数的预设次数集合,每种次数对应一种SIM卡切换请求,各SIM卡切换请求指示的目标网络不相同,比如,次数1对应SIM卡切换请求1,该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SIM卡2,次数2对应SIM卡切换请求2,该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SIM卡3,次数3对应SIM卡切换请求3,该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SIM卡3……。
例如,用户连续三次敲击移动终端时,移动终端获取对应的振动信号,并识别该振动信号是否为用户通过敲击移动终端受到产生的振动信号,若是,移动终端对该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获取当前用户敲击该移动终端的敲击次数,这里为敲击次数为3,假设预设次数为也为3时,获取的敲击次数与预设次数相同,此时,则获取预设次数对应的SIM卡切换请求,并根据该SIM卡切换请求将当前使用的SIM卡切换至该目标SIM卡,假设预设次数为4时,那么,敲击次数与预设次数不相同,此时,不进行SIM卡切换,避免了移动终端发生误操作。具体地,预设次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比如设置敲击次数为5、6、或7次时才触发SIM卡切换等。
本实施例可以对振动信号进行分析来获取用户敲击移动终端的敲击次数,比如,获取振动信号的频谱,对频率的时间和幅值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来获取对应的敲击次数。
103、根据该SIM卡切换请求将当前使用的SIM卡切换至该目标SIM卡。其中,根据网络请求将当前使用的SIM卡切换至目标SIM卡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多卡单待移动终端当前使用的SIM卡为SIM卡1,目标SIM卡为SIM卡2时,此时,移动终端将会停止使用SIM卡1注册网络,并采用SIM卡2注册网络,或者采用SIM卡2注册网络,若成功,则停止使用SIM卡1注册网络。
考虑到用户的敲击动作的时间间隔,与非用户(比如机器人等)的敲击动作的时间间隔不相同,实际上,用户的敲击动作不是很快,可选地,为提高振动信号的识别精确度,在判断关键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之后,还需要对敲击动作对应的时间进行分析;具体地,在判断关键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之后,该通话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
根据该振动信号获取相邻两次敲击该移动终端的时间间隔;
判断该时间间隔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若是,则判定该振动信号为用户通过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若否,则判定该振动信号不为用户通过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由于用户敲击动作的时间间隔,可以在振动数字信号的时间信息中体现,因此,可以对振动数字信号进行时间分析,得到相邻两次敲击该移动终端的时间间隔,然后,判断该时间间隔是否在预设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设置一个时间范围[T3,T4],优选地,T3为50ms,T4为500ms,如果不在该范围内,这表明该振动信号不是人敲击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可选地,为了使得移动终端可以切换到合理的SIM卡,提升用户体验,步骤“根据该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SIM卡切换请求”可以具体包括:
根据该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SIM卡选择请求,该SIM卡选择请求指示目标SIM卡的选择方式;
根据SIM卡选择请求从多个待切换SIM卡中选取需要切换到的目标SIM卡;
生成SIM卡切换请求,该SIM卡切换请求该目标SIM卡。
其中,选择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选择业务剩余使用量最多的,资费最少的,当前区域网络信号最强等等,具体地选择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本实施例中,根据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SIM卡选择请求的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根据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SIM卡切换请求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振动信号样本匹配、或者敲击次数等来获取对应的SIM卡选择请求。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获取用户通过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然后,根据该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SIM卡切换请求,该SIM卡切换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的目标SIM卡,根据该SIM卡切换请求将当前使用的SIM卡切换至该目标SIM卡;该方案可以通过用户敲击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自动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无需用户针对终端进行一系列的切换操作,对于用户来说只需敲击移动终端即可实现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提高了移动终端的SIM卡切换效率。
实施例二、
根据实施例一所描述的方法,以下将举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将以该SIM卡切换装置具体集成在移动终端中,以通过麦克风来获取振动信号,且以SIM卡1切换到SIM卡2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一种SIM卡的切换方法,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301、在移动终端使用SIM卡待机的过程中,移动终端开启自带的麦克风获取针对该移动终端的振动信号。
需说明的是,该麦克风可以包含各种类型的麦克风,比如驻极体麦克风、硅麦克风等。如果是模拟麦克风或模拟扬声器,则可以先获取用户通过敲击移动终端所产生的模拟信号,然后通过数模转换模块将该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得到振动信号;而如果数字麦克风或数字扬声器,则可以直接输出数字信号,无需进行数模转换。
302、移动终端获取该振动信号的信号特征信息。
该信号特征信息包括:频率信息、幅值信息、时间信息等,具体地,可以对振动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FFT),得到相应的频域信号,即频谱,也称为频谱信号,然后对该频谱进行分析得到该频谱的时间信息、频率信息和幅值信息,具体的分析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一相关描述。
例如,移动终端将该声波信号转换成模拟电信号(比如,通过麦克风、扬声器等进行转换),然后将该模拟电信号转换成对应的数字信号(比如,通过A/D转换器),即振动信号,并对该数字信号进行dsp处理,以得到该数字信号的信号特征信息(比如、频率信息、幅值信息、时间信息等)。具体地,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303、移动终端判断该信号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判断该振动信号是否为用户通过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若是,执行步骤304,若否,流程结束。
具体地,在关键特征信息包括:频率信息、幅值信息以及时间信息时,预设条件可以包括:频率信息、幅值信息以及时间信息满足各种对应的条件,比如,振动数字信号的频率分布连续且频带宽度达到预设宽度值,振动数字信号的平均幅值大于预设幅值,振动数字信号的周期在预设范围内。其中,预设条件可以基于预先获取的用户敲击智能手机a产生的振动信号得到,此时,关键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认为该振动信号即为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否则,不为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
304、移动终端提取该振动信号,对该振动信号进行分析,以及根据分析结果获取用户敲击该移动终端的敲击次数。
具体地,移动终端可以对振动信号对应的频谱进行分析,比如,对频谱的时间和幅值进行分析,并根据该分析结果获取对应的敲击次数。
305、移动终端判断该敲击次数是否与预设次数相同,若是,则执行步骤306,若否,流程结束。
具体地,在获取敲击次数之后,智能手机从本地数据库中调用预先设置的次数集合,从该集合中提取预设次数与步骤305获取的次数进行对比。
306、移动终端获取该预设次数对应的SIM卡切换请求,该SIM卡切换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的SIM卡2。
比如,获取预设次数对应的SIM卡选择请求,该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的目标SIM卡的选择方式,根据该SIM卡选择请求从多个待切换SIM卡(比如,SIM卡2、SIM卡3,……SIM卡n)中选择一个SIM卡作为目标SIM卡,这里以SIM卡2为例。
其中,该选择方式可以为选择业务剩余使用量最多的,资费最少的,当前区域网络信号最强等等,具体地选择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307、移动终端根据该SIM卡切换请求切换至使用SIM卡2待机。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移动终端采集针对其的振动信号,然后,移动终端识别该振动信号是否为用户通过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若是,移动根据该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SIM卡切换请求,该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SIM卡2,移动终端根据该SIM卡切换请求切换使用SIM卡2待机;该方案可以通过用户敲击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自动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无需用户针对终端进行一系列的切换操作,对于用户来说只需敲击移动终端即可实现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提高了移动终端的SIM卡切换效率,而且,也更便于实现单手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为了更好地实施以上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SIM卡的切换装置,该SIM卡的切换装置可以集成在移动终端中,该移动终端具体可以包括支持多SIM卡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个人计算(PC,PersonalComputer)等设备。如图4所示,该SIM卡的切换装置还可以包括信号获取模块401、请求获取模块402和切换模块403,如下:
(1)信号获取模块401;
信号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用户通过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比如,信号获取模块401可以包括:采集子模块、识别子模块和提取子模块;
该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针对该移动终端的振动信号;
该识别子模块,用于识别该振动信号是否为用户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该提取子模块,用于在识别子模块识别该振动信号为用户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时,提取该振动信号。
由于移动终端一般都有麦克风、扬声器和受话器,因此,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自带的麦克风、扬声器或者受话器来接收声音信号,并将该声音信号转化为振动信号,即:
该采集子模块,具体可以用于通过该移动终端的扬声器、麦克风或者受话器采集针对该移动终端的振动信号。
其中,该麦克风可以包含各种类型的麦克风,比如驻极体麦克风、硅麦克风等,而扬声器也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扬声器。如果是模拟麦克风或模拟扬声器,则可以先获取用户通过敲击移动终端所产生的模拟信号,然后通过数模转换模块将该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得到振动信号;而如果数字麦克风或数字扬声器,则可以直接输出数字信号,无需进行数模转换。
需说明的是,除了麦克风和扬声器之外,还可以包括任何声-电转换的器件,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识别子模块,可以具体用于:获取该振动信号的信号特征信息;判断该信号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确定该振动信号为用户通过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若否,则确定该振动信号不为用户通过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其中,信号特征信息可以包括:频率信息(包括频率分布、频带宽度等)、幅值信息(包括平均幅值)、时间信息(信号周期)中的至少一种,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特征信息。
例如,信号特征信息包括:频率信息、幅值信息、时间信息时,分别判断该频率信息是否满足预设频率条件,该幅值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幅值条件,该时间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时间条件,其中,预设频率条件、预设幅值条件、预设时间条件可以分别根据预设数字信号对应的频率信息、幅度信息,时间信息设置,该预设振动信号为移动终端受到用户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本实施例需要判断多个信号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来识别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时,比如,上述频率信息、幅值信息、时间信息三次判断,可以基于多次的判断结果来识别,例如,当三个判断结果均为是时,才确定振动信号为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或者,当多个判断结果中有某几个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振动信号为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这些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越多,识别精度越高。
(2)请求获取模块402;
请求获取模块402,用于根据该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该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的目标网络。
比如,该请求获取模块402可以具体包括:确定子模块和请求获取子模块;
该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预设样本集合中是否存在与该振动信号匹配的样本;
该请求获取子模块,用于在确定子模块确定预设样本集合中存在与该振动信号匹配的样本时,获取匹配样本对应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
例如,确定子模块,具体可以用于:获取该振动信号的信号特征信息;确定预设样本集合中是否存在与该信号特征信息匹配的样本;若存在,则确定该预设样本集合中存在与该振动信号匹配的样本;若不存在,则确定该预设样本集合中不存在与该振动信号匹配的样本。
其中,该预设样本集合中可以包括至少一种样本,该样本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置。
可选地,该请求获取模块402可以具体包括次数获取子模块、判断子模块以及请求获取子模块;
该次数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该振动信号获取用户敲击该移动终端的敲击次数;
该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该敲击次数是否与预设次数相同;
该请求获取子模块,用于在判断子模块判断为是时,获取该预设次数对应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
(3)切换模块403;
切换模块403,用于根据该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将当前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至该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其中,其中,根据网络请求将当前使用的SIM卡切换至目标SIM卡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多卡单待移动终端当前使用的SIM卡为SIM卡1,目标SIM卡为SIM卡2时,此时,移动终端将会停止使用SIM卡1注册网络,并采用SIM卡2注册网络,或者采用SIM卡2注册网络,若成功,则停止使用SIM卡1注册网络。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模块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模块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信号获取模块401获取用户通过敲击该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然后,由请求获取模块402根据该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SIM卡切换请求,该SIM卡切换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的目标SIM卡,由切换模块403根据该SIM卡切换请求将当前使用的SIM卡切换至该目标SIM卡;该方案可以通过用户敲击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自动切换用户身份识别卡,无需用户针对终端进行一系列的切换操作,对于用户来说只需敲击移动终端即可实现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提高了移动终端的SIM卡切换效率,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通过敲击所述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根据所述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的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将当前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至所述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的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预设样本集合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振动信号匹配的样本;
若存在,则获取匹配样本对应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预设样本集合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振动信号匹配的样本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振动信号的信号特征信息;
确定预设样本集合中是否存在与所述信号特征信息匹配的样本;
若存在,则确定所述预设样本集合中存在与所述振动信号匹配的样本;
若不存在,则确定所述预设样本集合中不存在与所述振动信号匹配的样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振动信号获取用户敲击所述移动终端的敲击次数;
判断所述敲击次数是否与预设次数相同,若是,则获取所述预设次数对应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用户通过敲击所述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的步骤具体包括:
采集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振动信号;
识别所述振动信号是否为用户敲击所述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若是,则提取该振动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振动信号是否为用户敲击所述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振动信号的信号特征信息;
判断所述信号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是,则确定所述振动信号为用户通过敲击所述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若否,则确定所述振动信号不为用户通过敲击所述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7.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通过敲击所述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请求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振动信号获取对应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指示需要切换到的目标网络;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将当前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至所述目标用户身份识别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获取模块包括:确定子模块和请求获取子模块;
所述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预设样本集合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振动信号匹配的样本;
所述请求获取子模块,用于在确定子模块确定预设样本集合中存在与所述振动信号匹配的样本时,获取匹配样本对应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振动信号的信号特征信息;
确定预设样本集合中是否存在与所述信号特征信息匹配的样本;
若存在,则确定所述预设样本集合中存在与所述振动信号匹配的样本;
若不存在,则确定所述预设样本集合中不存在与所述振动信号匹配的样本。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获取模块包括:次数获取子模块、判断子模块以及请求获取子模块;
所述次数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振动信号获取用户敲击所述移动终端的敲击次数;
所述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敲击次数是否与预设次数相同;
所述请求获取子模块,用于在判断子模块判断为是时,获取所述预设次数对应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切换请求。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获取模块包括:采集子模块、识别子模块和提取子模块;
所述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针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振动信号;
所述识别子模块,用于识别所述振动信号是否为用户敲击所述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所述提取子模块,用于在识别子模块识别该振动信号为用户敲击所述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时,提取该振动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子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振动信号的信号特征信息;
判断所述信号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是,则确定所述振动信号为用户通过敲击所述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若否,则确定所述振动信号不为用户通过敲击所述移动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CN201610038253.7A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56822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8253.7A CN105682258B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8253.7A CN105682258B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2258A true CN105682258A (zh) 2016-06-15
CN105682258B CN105682258B (zh) 2019-10-25

Family

ID=56301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8253.7A Active CN105682258B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8225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5594A (zh) * 2017-08-07 2017-10-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601097A (zh) * 2018-04-27 2018-09-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双卡终端的联网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836533A (zh) * 2019-11-22 2021-05-2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卡切换方法及电子终端
CN114666782A (zh) * 2020-12-03 2022-06-24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卡号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定位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46098A1 (en) * 2004-10-25 2006-05-04 Nokia Corporation A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tapping input to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n attachable tapping template
CN102300339A (zh) * 2011-07-04 2011-12-28 北京百纳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双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436345A (zh) * 2011-10-31 2012-05-02 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界面操作控制的方法及实现装置
CN102638613A (zh) * 2012-03-12 2012-08-15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多卡手机及卡的切换方法
CN103645845A (zh) * 2013-11-22 2014-03-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敲击控制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46098A1 (en) * 2004-10-25 2006-05-04 Nokia Corporation A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tapping input to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n attachable tapping template
CN102300339A (zh) * 2011-07-04 2011-12-28 北京百纳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双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436345A (zh) * 2011-10-31 2012-05-02 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界面操作控制的方法及实现装置
CN102638613A (zh) * 2012-03-12 2012-08-15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多卡手机及卡的切换方法
CN103645845A (zh) * 2013-11-22 2014-03-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敲击控制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5594A (zh) * 2017-08-07 2017-10-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295594B (zh) * 2017-08-07 2019-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601097A (zh) * 2018-04-27 2018-09-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双卡终端的联网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836533A (zh) * 2019-11-22 2021-05-2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卡切换方法及电子终端
CN114666782A (zh) * 2020-12-03 2022-06-24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卡号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定位系统
CN114666782B (zh) * 2020-12-03 2023-12-12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卡号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定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2258B (zh) 2019-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1247B (zh) 蓝牙耳机助听及抗噪方法和装置
CN105682258A (zh)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5611064A (zh) 一种移动终端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618595B (zh) 通话方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0531242C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声音再现的装置及方法
CN103811013B (zh) 噪声抑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通信处理方法
CN102164203A (zh) 信息处理设备、方法以及程序
CN105704839B (zh)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05719672A (zh) 一种录音情景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5744609B (zh) 改善移动终端功耗的方法及装置
CN206672078U (zh) 一种具备语音控制功能的声卡
CN105611065A (zh) 一种应用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5472172A (zh) 通话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5549744B (zh) 一种终端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3312911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电子终端
CN105721679A (zh) 一种通话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5721676A (zh) 一种终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611066A (zh) 一种通话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5718165A (zh) 一种终端后台应用的启动方法及装置
CN105721678A (zh) 一种呼叫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491297B (zh) 一种摄像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5611589A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5718162A (zh) 一种横竖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351690B (zh) 一种智能语音系统及其语音处理方法
CN105718180A (zh) 一种页面信息显示方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