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2079A -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2079A
CN105682079A CN201610059290.6A CN201610059290A CN105682079A CN 105682079 A CN105682079 A CN 105682079A CN 201610059290 A CN201610059290 A CN 201610059290A CN 105682079 A CN105682079 A CN 105682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or
subscriber identity
identity module
card
user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592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82079B (zh
Inventor
何坚
罗祖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Qinhuai Ziyun Chuangyi Enterprise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592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820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82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2079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90071 priority patent/WO2017128640A1/zh
Priority to US16/073,116 priority patent/US2019004328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82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20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9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the pass containing active electronic elements, e.g. smartc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4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G06K19/0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6K19/042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a form factor of a credit card and including a small sized disc, e.g. a CD or DV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G06K7/1041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fixed in its position, such as an access control device for reading wireless access cards, or a wireless AT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及终端,所述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包括:当需要与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基于访问请求,查询是否有相应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若有,则控制用户识别卡的连接通路导通以实现与用户识别卡的交互。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两个处理器对两个用户识别卡的控制和交互,实现两个处理器对用户识别卡的灵活访问。

Description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先进的蜂窝网络(例如,基于LTE标准(长期演进,一些“4G”网络所使用的标准)的网络)正在全世界部署。由于引入了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Multi-Input&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等关键技术,利用4G相关标准可显著增加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
另一方面,在提高网络速率和频段利用率的同时,多模终端(具有两个用户识别卡的终端,例如,双卡双通终端)的出现,使得用户在实现语音业务的待机同时,能建立数据业务链接。
但,现有的多模终端均不能实现对多用户识别卡信息的共享,不能实现对用户识别卡的灵活控制。
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及终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第一处理器;
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处理器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
第一处理器基于访问请求,查询是否有该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若有,则控制该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导通以实现第一处理器与该用户识别卡的交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包括与第一处理器连接的第二处理器;
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处理器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并发送给第一处理器;
第一处理器基于访问请求,查询是否有该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若有,则控制该用户识别卡与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导通以实现第二处理器与该用户识别卡的交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第二处理器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连接通路导通,但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进行卡交互,则释放该连接通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处理器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连接通路导通,但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未进行卡交互,则释放该连接通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访问请求,若查询到没有相应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则将所述访问请求放入消息队列中,等待满足预设条件时重新查询访问权限。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用户识别卡;
第二用户识别卡;
第一处理器,用于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
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基于访问请求,查询是否有该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若有,则控制该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导通以实现第一处理器与该用户识别卡的交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包括与第一处理器连接的第二处理器;
第二处理器,用于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并发送给第一处理器;
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基于访问请求,查询是否有该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若有,则控制该用户识别卡与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导通以实现第二处理器与该用户识别卡的交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卡控制器;
所述卡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连接;
所述卡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器的控制,导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或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器的控制,导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或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控制器包括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切换开关,其中,
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器和第一用户识别卡连接;
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器和第二用户识别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包括:第一卡驱动模块和卡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卡驱动模块,用于当第一处理器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并向所述卡控制模块发送访问请求,以及用于若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卡交互指令,则向所述卡控制模块发送释放请求;
所述卡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卡驱动模块发送的访问请求,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导通第一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导通第二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所述卡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卡驱动模块发送的释放请求,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断开第一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开关断开第二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器包括:第二卡驱动模块;
所述第二卡驱动模块,用于当第二处理器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并向所述卡控制模块发送访问请求,以及用于若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卡交互指令,则向所述卡控制模块发送释放请求;
所述卡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卡驱动模块发送的访问请求,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导通第一用户识别卡与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导通第二用户识别卡与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所述卡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卡驱动模块发送的释放请求,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断开第一用户识别卡与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开关断开第二用户识别卡与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以预设时间间隔向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发送信息以进行用户识别卡的在位确认;
若对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进行在位确认时,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未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则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发出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逻辑开关导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若对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在位确认时,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未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则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发出第二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二逻辑开关导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以预设时间间隔向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发送信息以进行用户识别卡的在位确认;
若对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进行在位确认时,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未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则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发出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逻辑开关导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若对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在位确认时,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未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则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发出第二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二逻辑开关导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包括:
当需要与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
基于访问请求,查询是否有相应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若有,则控制用户识别卡的连接通路导通以实现与用户识别卡的交互。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识别卡的连接通路导通后,若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卡交互指令,则释放该连接通路。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还包括:
第一处理器,用于根据用户的操作指令输出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
第一切换开关,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导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一处理器或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第二切换开关,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导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一处理器或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当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时,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建立与4G网络的通信连接;
第二处理器,当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时,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建立与4G网络的通信连接。
实施本发明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及终端,可实现两个处理器对两个用户识别卡的控制和交互,实现两个处理器对用户识别卡的灵活访问。可实现支持双4G,提升用户体验;可支持双4G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极大的提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并通过用户识别卡的切换,使得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CS语音业务均通过第一处理器进行,仅需要一个编解码器、一个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不需要两处理芯片间进行语音交互逻辑,不需要两处理芯片间进行数据(语音)传输,节省了软硬件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的详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100包括:第一用户识别卡110、第二用户识别卡120、第一处理器130、第二处理器140、应用程序处理器150、卡控制器160、第一射频170和第二射频180。
第一用户识别卡110置于第一卡槽(图1中未示出)中。第二用户识别卡120置于第二卡槽(图1中未示出)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可采用“独立卡槽”的方式,即包括两个独立的卡托,分别用于承载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可采用“一托二”的方式,即仅包含一个有两个卡槽的卡托。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识别卡用于识别和认证针对网络的用户,例如,用户识别卡可以包括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用户识别模块(SIM)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识别卡可存储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唯一序列号(ICCID)、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安全认证和加密信息、与本地网络相关的临时信息、用户接入的业务列表、个人身份号码(PIN)和用于PIN解锁的个人解锁码(PUK)。
终端100可以包括能够与网络相连接的任意移动、便携计算或通信设备,例如蜂窝设备。例如,终端100可以是蜂窝电话(手机)、导航系统、计算设备、照相机、PDA、音乐设备、游戏设备或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设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终端100可以是基于用户识别卡中的订阅信息接入网络的设备。第一用户识别卡110可以与第一订阅相关联,而第二用户识别卡120可以与第二订阅相关联。第一订阅和第二订阅可以是语音和/或数据订阅。第一订阅和第二订阅可以与相同的技术类型、相同的网络运营商、不同技术类型和/或不同网络运营商相关联。技术类型和/或网络可以包括4G技术,例如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TE)、时分长期演进(TD-LTE)、EUTRAN(4GLTE)或任意其它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当进行搜网及网络注册时,根据用户识别卡中存储的信息,识别用户识别卡的类型,从而根据用户识别卡的类型,加载对应的网络参数进行搜网及网络注册,由此,终端100可使用与第一用户识别卡110相关联的第一订阅与网络通信,还可使用与第二用户识别卡120相关联的第二订阅与网络通信。应理解,网络参数包括搜网及网络注册需要的频段、信道号等参数。不同的用户识别卡所对应的运营商不同,其对应的网络参数也不相同。例如,若根据IMSI判断用户识别卡为中国移动的,则加载对应的中国移动的网络参数以完成网络注册。
网络参数存储于存储器(图1中未示出)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网络参数的个数与终端支持的运营商相关联,例如,终端支持三大运营商,则网络参数的个数为3;若终端支持全球通,则网络参数文件的个数可达到217个(全球运营商的个数为217)。
存储器可以是通用或特定用途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存储介质,举例而言,其可包括RAM、ROM、EEPROM、磁盘存储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
第一处理器130用于完成协议处理,以及用于对收发的通信数据进行调制解调,以实现与外部通信设备的通信等。其中,协议处理包括执行处理各种与网络交互的网络制式的协议,例如,LTE/WCDMA/GSM/TDSCDMA/1X/CDMA/EVDO等通信标准里规定好的协议代码。这些标准的协议是用户设备与运营商网络进行交互(例如,通过数据流量上网、通过VOLTE打电话或者通过CS电路域打电话等)所必须遵从的。
第二处理器140用于完成协议处理,以及用于对收发的通信数据进行调制解调,以实现与外部通信设备的通信等。其中,协议处理包括执行处理各种与网络交互的网络制式的协议,例如,LTE/WCDMA/GSM/TDSCDMA/1X/CDMA/EVDO等通信标准里规定好的协议代码。这些标准的协议是用户设备与运营商网络进行交互所必须遵从的。
第一射频170和第二射频180用于完成信号的上变频、下变频、滤波、放大、发射、接收等。第一射频170和第二射频180所涉及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包括LTE、GSM、GPRS等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终端100可同时使用两张用户识别卡的数据网络,同时下载数据业务,达到双数据并发下载加速的目的,因此,同一张用户识别卡需要能被第一处理器130和第二处理器140访问。这里所指的访问是读写用户识别卡的信息,以实现通过与第一用户识别卡110相关联的第一订阅与网络通信,以及通过与第二用户识别卡120相关联的第二订阅与网络通信。
参见图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卡控制器160用于根据第一处理器130的控制切换第一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以及切换第二用户识别卡与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以使得第一处理器130可获取第一用户识别卡的信息,也可获取第二用户识别卡的信息,使第二处理器140可获取第一用户识别卡的信息,也可获取第二用户识别卡的信息。
由此,第一用户识别卡可通过第一处理器、应用程序处理器等实现语音和/或数据业务,第二用户识别卡也可通过第一处理器、应用程序处理器等实现语音和/或数据业务。
应理解,参见图2,当进行语音业务时,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100还包括听筒230、麦克风240、编解码器220、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10等,其各部件的功能和语音通信流程将在后续详细描述。
第一处理器130作为主核负责对卡控制器160进行控制。第一处理器130和第二处理器140通过GPIO(General-PurposeIOports,通用IO口)进行状态信号的交互。这里的状态信号包括:运行状态,例如,第二处理器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休眠唤醒状态等。
应用程序处理器150用于处理复杂的逻辑操作以及进行任务分配等。
第一处理器130和第二处理器140通过USB/SDIO等方式将应用数据传输给应用程序处理器150。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还包括存储器(图1中未示出),在存储器中可以存储多个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包括但不限于Windows、Linux、Unix、MacOSX、IOS、Solaris、Android等。操作系统由应用程序处理器处理执行,操作系统包括:驱动层、内核层和用户层。其中,内核层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TCP/UDP和内核接口。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内核中以面向TCP/IP流的方式实现双数据通道的数据路由,达到提高带宽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用户识别卡的引脚包括:电源引脚(VCC引脚)、复位引脚(RST引脚)、时钟引脚(CLK引脚)、输入输出引脚(DATAI/O引脚)等。
当用户识别卡激活/冷复位时,时钟加入后,保持复位引脚在预设时间(例如,预设时间可为400T周期)内为低电平,由此,用户识别卡复位。
复位应答在复位引脚变为高电压后tc时间开始,tc应在(400~40000)T(T为周期)之间。
当用户识别卡热复位时,VCC和CLK保持稳定时,RST置为低电平至少te时间后,用户识别卡启动热复位,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复位应答在RST变为高电平H后的tf时间开始,tf应在(400~40000)T周期之间。若在物理层(L1层)完成用户识别卡在两个处理器间的切换,必然导致VCC(冷复位)、RST引脚断开(热复位),用户识别卡再次访问需要发生复位操作,复位时间至少需要800T周期时间。因此,为了减少复位发生的次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用户识别卡的切换操作在终端对用户识别卡有较长时间的访问等待周期中进行。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130,用于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第一处理器130,还用于基于访问请求,查询是否有该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若有,则控制该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130的连接通路导通以实现第一处理器130与该用户识别卡的交互。第二处理器140,用于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并发送给第一处理器130;第一处理器130,还用于基于访问请求,查询是否有该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若有,则控制该用户识别卡与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导通以实现第二处理器与该用户识别卡的交互。
是否有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是指该用户识别卡是否正在被另一处理器访问,即该用户识别卡是否空闲。例如,若第一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连接进行数据业务时,第二处理器是没有第一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没有访问权限,则将访问请求存入消息队列中,等待满足预设条件时重新查询访问权限。例如,预设条件可为接收到重新获取用户识别卡访问权限的通知。
参见图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130包括:第一卡驱动模块310和卡控制模块320。第二处理器140包括:第二卡驱动模块330。卡控制器160包括第一切换开关340和第二切换开关350。
第一卡驱动模块310用于当第一处理器130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并向卡控制模块320发送访问请求,以及用于若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卡交互指令,则向卡控制模块320发送释放请求。卡交互指令是指在于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例如,读卡联系人、初始化卡等交互时产生的命令。
卡控制模块320,用于基于第一卡驱动模块310发送的访问请求,输出控制信息控制第一切换开关340导通第一用户识别卡110与第一处理器130的连接通路,和/或控制第二切换开关350导通第二用户识别卡120与第一处理器130的连接通路。
卡控制模块320,用于基于第一卡驱动模块310发送的释放请求,输出控制信息控制第一切换开关340断开第一用户识别卡110与第一处理器130的连接通路,和/或控制第二切换开关350断开第二用户识别卡120与第一处理器130的连接通路。
第二卡驱动模块330,用于当第二处理器140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并向卡控制模块320发送访问请求,以及用于若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卡交互指令,则向卡控制模块320发送释放请求;
卡控制模块320,用于基于第二卡驱动模块330发送的访问请求,输出控制信息控制第一切换开关340导通第一用户识别卡110与第二处理器130的连接通路,和/或控制第二切换开关350导通第二用户识别卡120与第二处理器140的连接通路;
卡控制模块320,用于基于第二卡驱动模块330发送的释放请求,输出控制信息控制第一切换开关340断开第一用户识别卡110与第二处理器140的连接通路,和/或控制第二切换开关350断开第二用户识别卡120与第二处理器140的连接通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卡控制模块320通过Rsp和Ind消息与第一卡驱动模块310和第二卡驱动模块330进行交互。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驱动模块310若在第一预设时间(timer1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或检测到)卡交互指令,则申请释放用户识别卡。第二卡驱动模块330若在第二预设时间(timer2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或检测到)卡交互指令,则申请释放用户识别卡。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timer1和timer2的值不同,由此,可使得两个处理器对用户识别卡访问的优先级不同。具体的,可设置为预设时间越短,则检测卡交互指令的时间间隔越短,即优先级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卡控制模块320分别维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对应的4种状态机(00,01,10,11)。其中,对应于第一用户识别卡,00表示两个处理器均不需要访问第一用户识别卡,01表示第二处理器需要访问第一用户识别卡,10表示第一处理器需要访问第一用户识别卡,11表示两个处理器均需要访问第一用户识别卡。对应于第二用户识别卡,00表示两个处理器均不需要访问第二用户识别卡,01表示第二处理器需要访问第二用户识别卡,10表示第一处理器需要访问第二用户识别卡,11表示两个处理器均需要访问第二用户识别卡。
卡控制模块320根据状态机实现对第一切换开关340和第二切换开关350的控制。具体的,例如,若为00状态,无需进行切换;若对于第一用户识别卡为01状态,则控制第二切换开关350导通第二处理器与第一用户识别卡的连接通道。
参见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应用程序处理器150提供用户交互接口,并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第一处理器130,用于根据用户的操作指令输出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
第一切换开关340,用于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导通第一用户识别卡110与第一处理器130或第二处理器140的连接通路;
第二切换开关350,用于根据第二控制指令,导通第二用户识别卡120与第一处理器130或第二处理器140的连接通路;
当第一用户识别卡110或第二用户识别卡120与第一处理器130连接时,第一处理器130还用于建立与4G网络的通信连接;
第二处理器140,当第一用户识别卡110或第二用户识别卡120与第二处理器140连接时,第二处理器140用于建立与4G网络的通信连接。
当第一用户识别卡的连接通道开启,则第一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或第二处理器连接,可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进行业务传输(数据和/或语音业务)。
当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连接通道同时开启时,第一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连接,第二用户识别卡与第二处理器连接,可实现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并发的数据业务传输,或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进行语音业务,同时通过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或通过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语音业务,同时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或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进行语音业务,并同时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并发数据业务传输等等。
结合图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应用程序处理器150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若操作指令为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110进行CS语音业务,则:第一处理器130输出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卡开关控制器410使得第一用户识别卡110与第一处理器130连接。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110进行CS语音业务的流程包括:
首先,建立语音通信连接:应用程序处理器150将操作指令传输给第一处理器130,通过第一射频170向eNodeB发送RRC连接请求等流程以建立与被叫方的语音通信连接。
语音通信连接建立后,语音上行传输过程为:麦克风240采集语音信号,编解码器220接收采集的语音信号并进行模数转换后传输给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10;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10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音频处理并传输给第一处理器130;第一射频170将经第一处理器130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发送。语音下行传输过程为:第一射频170接收下行信号并传输给第一处理器130;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10对经第一处理器130处理后的信号进行音频处理并传输给编解码器220;编解码器220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后传输至听筒230。
参见图4,应用程序处理器150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若操作指令为通过第二用户识别卡120进行CS语音业务,则:第一处理器130输出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二卡开关控制器420使得第二用户识别卡120与第一处理器130连接。通过第二用户识别卡120进行CS语音业务的流程包括:
首先,建立语音通信连接:应用程序处理器150将操作指令传输给第一处理器130,通过第一射频170向eNodeB发送RRC连接请求等流程以建立与被叫方的语音通信连接。
语音通信连接建立后,语音上行传输过程为:麦克风240采集语音信号,编解码器220接收采集的语音信号并进行模数转换后传输给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10;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10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音频处理并传输给第一处理器130;第一射频170将经第一处理器130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发送。语音下行传输过程为:第一射频170接收下行信号并传输给第一处理器130;数字信号处理芯片210对经第一处理器130处理后的信号进行音频处理并传输给编解码器220;编解码器220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后传输至听筒230。
应用程序处理器150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若操作指令为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110进行PS数据业务,则第一处理器130输出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卡开关控制器410导通第一用户识别卡110与第一处理器130的连接通道,也输出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卡开关控制器410导通第一用户识别卡110与第二处理器140的连接通道,其均可实现PS数据业务的传输。
具体的,若导通第一用户识别卡110与第一处理器130的连接通道,则PS数据业务的传输流程为:应用程序服务模块接收数据,并传输给第一处理器;第一射频将第一处理器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第一网络(4G网络),以及接收来自第一网络(4G网络)的下行信号,并传输给第一处理器处理;应用程序处理模块将第一处理器处理后的下行信号进行输出。
若导通第一用户识别卡110与第二处理器140的连接通道,则PS数据业务的传输流程为:应用程序处理模块接收数据,并传输给第二处理器;第一射频170将第二处理器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LTE网络,以及接收来自LTE网络的下行信号,并传输给第二处理器处理;应用程序处理模块将第二处理器处理后的下行信号进行输出。
若操作指令为通过第二用户识别卡120进行PS数据业务,则第一处理器130可输出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第二卡开关控制器420导通第二用户识别卡120与第一处理器130的连接通道,也可输出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二卡开关控制器420导通第二用户识别卡120与第二处理器140的连接通道,其均可实现PS数据业务的传输。
具体的,若导通第二用户识别卡120与第一处理器130的连接通道,则PS数据业务的传输流程为:应用程序服务模块接收数据,并传输给第一处理器;第一射频将第一处理器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第一网络(4G网络),以及接收来自第一网络(4G网络)的下行信号,并传输给第一处理器处理;应用程序处理模块将第一处理器处理后的下行信号进行输出。
若导通第二用户识别卡120与第二处理器140的连接通道,则PS数据业务的传输流程为:应用程序处理模块接收数据,并传输给第二处理器;第一射频170将第二处理器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第二网络(4G网络),以及接收来自第二网络(4G网络)的下行信号,并传输给第二处理器处理;应用程序处理模块将第二处理器处理后的下行信号进行输出。由于,用户设备开机之后,用户设备和用户识别卡之间28秒通信一次,以确认用户识别卡是否在位保证通信的正常。该28秒通信一次是由与用户识别卡相连接的处理器控制的,例如,处理器向用户识别卡发送一空数据,若得到响应则确认用户识别卡在位,否则用户识别卡不在位。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130还用于以预设时间间隔向第一用户识别卡110或第二用户识别卡120发送信息以进行用户识别卡的在位确认;
若对第一用户识别卡110进行在位确认时(默认第一用户识别卡110应与第一处理器130连接),第一用户识别卡110未与第一处理器130连接,则第一处理器130还用于发出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一卡开关控制器410导通第一用户识别卡110与第一处理器130的连接通路。
若对第二用户识别卡120进行在位确认时(默认第二用户识别卡206应与第一处理器130连接),第二用户识别卡120未与第一处理器130连接,则第一处理器130还用于发出第二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二卡开关控制器420导通第二用户识别卡120与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同样的,第二处理器140还用于以预设时间间隔向第一用户识别卡110或第二用户识别卡120发送信息以进行用户识别卡的在位确认;
若对第一用户识别卡110进行在位确认时(默认第一用户识别卡110应与第二处理器140连接),第一用户识别卡110未与第二处理器140连接,则第一处理器130还用于发出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一卡开关控制器410导通第一用户识别卡110与第二处理器140的连接通路。
若对第二用户识别卡120进行在位确认时(默认第一用户识别卡110应与第二处理器140连接),第二用户识别卡120未与第二处理器140连接,则第一处理器130还用于发出第二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二卡开关控制器420导通第二用户识别卡120与第二处理器140的连接通路。
例如,若本来与第二处理器连接的第二用户识别卡120被切换连接到第一处理器130时(例如,切换至第一处理器130以进行PS数据业务),每28秒需切换回第二处理器,即通过控制第二卡开关控制器420使其连接到第二处理器,以完成用户识别卡在位的确认,待读卡确认完成后,第二用户识别卡被再次切换回第一处理器,以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依此类推,若本来与第一处理器连接的第一用户识别卡110被切换连接到第二处理器140时,每28秒需切换回第一处理器,即通过控制逻辑开关401使其连接到第一处理器,以完成用户识别卡在位的确认,待读卡确认完成后,第一用户识别卡被再次切换回第二处理器,以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
应理解,卡开关控制器的切换用时为毫秒级,且读卡确认是否在位的用时也为毫秒级,因此,用户识别卡的切换不会影响正常的业务传输。
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优先级的方式,将语音业务的优先级设为高于数据业务的优先级,以保证在用户识别卡在位确认的过程中,可优先保证语音业务的正常进行。
根据上述的在位确认机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在第一用户识别卡110与第二处理器140连接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时,第一用户识别卡110还可同时与第一处理器130连接进行语音传输。只需保证在位确认时,第一用户识别卡110在位即可。
根据上述的在位确认机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识别卡120与第二处理器140连接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时,第二用户识别卡120还与第一处理器130连接进行语音传输。只需保证在位确认时,第二用户识别卡206在位即可。
根据上述的在位确认机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第一用户识别卡110与第一处理器130连接进行数据业务传输及语音业务时,第二用户识别卡120还与第二处理器140连接进行数据业务传输。只需保证在位确认时,第一用户识别卡110核第二用户识别卡120分别均在位即可。
根据上述的在位确认机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第二用户识别卡120与第一处理器130连接进行数据业务传输及语音业务时,第一用户识别卡110还与第二处理器140连接进行数据业务传输。只需保证在位确认时,第一用户识别卡110核第二用户识别卡120分别均在位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均为4G卡,例如,LTE制式或其它类型的4G制式。
参见图5,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第一处理器;所述方法包括:
S51、第一处理器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
S52、第一处理器基于访问请求,查询是否有该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若有,则控制该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导通以实现第一处理器与该用户识别卡的交互。
所述终端还包括与第一处理器连接的第二处理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S53、第二处理器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并发送给第一处理器;
S54、第一处理器基于访问请求,查询是否有该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若有,则控制该用户识别卡与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导通以实现第二处理器与该用户识别卡的交互。
当第二处理器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连接通路导通,但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进行卡交互,则释放该连接通路。
当第一处理器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连接通路导通,但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未进行卡交互,则释放该连接通路。
基于访问请求,若查询到没有相应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则将所述访问请求放入消息队列中,等待满足预设条件时重新查询访问权限。
应理解,上述实施中描述的具体实现细节和原理,均可适用该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包括:
S61、当需要与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
S62、基于访问请求,查询是否有相应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若有,则控制用户识别卡的连接通路导通以实现与用户识别卡的交互。
应理解,上述实施中描述的具体实现细节和原理,均可适用该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终端及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可实现两个处理器对两个用户识别卡的控制和交互,实现两个处理器对用户识别卡的灵活访问。可实现支持双4G,提升用户体验;可支持双4G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极大的提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并通过用户识别卡的切换,使得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CS语音业务均通过第一处理器进行,仅需要一个编解码器、一个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不需要两处理芯片间进行语音交互逻辑,不需要两处理芯片间进行数据(语音)传输,节省了软硬件成本。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若没有特别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流程图中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出于解释的目的,前面的描述使用了特定的术语,以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为了实践本发明并不需要具体的细节。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前述描述是为了图示和说明的目的而呈现。它们并不意在详尽的或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准确形式。鉴于上面的教义,许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为了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而示出并描述了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最好地利用本发明和具有适于预期的特定使用的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意在本发明的范围由随后的权利要求和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第一处理器;
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处理器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
第一处理器基于访问请求,查询是否有该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若有,则控制该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导通以实现第一处理器与该用户识别卡的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与第一处理器连接的第二处理器;
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处理器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并发送给第一处理器;
第一处理器基于访问请求,查询是否有该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若有,则控制该用户识别卡与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导通以实现第二处理器与该用户识别卡的交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第二处理器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连接通路导通,但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进行卡交互,则释放该连接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处理器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的连接通路导通,但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未进行卡交互,则释放该连接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访问请求,若查询到没有相应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则将所述访问请求放入消息队列中,等待满足预设条件时重新查询访问权限。
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用户识别卡;
第二用户识别卡;
第一处理器,用于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
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基于访问请求,查询是否有该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若有,则控制该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导通以实现第一处理器与该用户识别卡的交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与第一处理器连接的第二处理器;
第二处理器,用于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并发送给第一处理器;
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基于访问请求,查询是否有该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若有,则控制该用户识别卡与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导通以实现第二处理器与该用户识别卡的交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卡控制器;
所述卡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和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连接;
所述卡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器的控制,导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或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器的控制,导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或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控制器包括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切换开关,其中,
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器和第一用户识别卡连接;
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器和第二用户识别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包括:第一卡驱动模块和卡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卡驱动模块,用于当第一处理器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并向所述卡控制模块发送访问请求,以及用于若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卡交互指令,则向所述卡控制模块发送释放请求;
所述卡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卡驱动模块发送的访问请求,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导通第一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导通第二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所述卡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卡驱动模块发送的释放请求,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断开第一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开关断开第二用户识别卡与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包括:第二卡驱动模块;
所述第二卡驱动模块,用于当第二处理器需要与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并向所述卡控制模块发送访问请求,以及用于若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卡交互指令,则向所述卡控制模块发送释放请求;
所述卡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卡驱动模块发送的访问请求,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导通第一用户识别卡与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导通第二用户识别卡与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所述卡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卡驱动模块发送的释放请求,输出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断开第一用户识别卡与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开关断开第二用户识别卡与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以预设时间间隔向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发送信息以进行用户识别卡的在位确认;
若对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进行在位确认时,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未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则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发出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逻辑开关导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若对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在位确认时,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未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则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发出第二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二逻辑开关导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以预设时间间隔向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发送信息以进行用户识别卡的在位确认;
若对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进行在位确认时,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未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则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发出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逻辑开关导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若对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进行在位确认时,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未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则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发出第二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二逻辑开关导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14.一种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需要与用户识别卡进行交互时,生成访问请求;
基于访问请求,查询是否有相应用户识别卡的访问权限,若有,则控制用户识别卡的连接通路导通以实现与用户识别卡的交互。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识别卡的连接通路导通后,若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卡交互指令,则释放该连接通路。
16.一种终端,包括第一用户识别卡和第二用户识别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处理器,用于根据用户的操作指令输出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
第一切换开关,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导通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一处理器或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第二切换开关,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导通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一处理器或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连接通路;
当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时,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建立与4G网络的通信连接;
第二处理器,当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或第二用户识别卡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时,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建立与4G网络的通信连接。
CN201610059290.6A 2016-01-28 2016-01-28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及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820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9290.6A CN105682079B (zh) 2016-01-28 2016-01-28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及终端
PCT/CN2016/090071 WO2017128640A1 (zh) 2016-01-28 2016-07-14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及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6/073,116 US20190043286A1 (en) 2016-01-28 2016-07-14 User identification card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9290.6A CN105682079B (zh) 2016-01-28 2016-01-28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2079A true CN105682079A (zh) 2016-06-15
CN105682079B CN105682079B (zh) 2020-06-09

Family

ID=56303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5929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82079B (zh) 2016-01-28 2016-01-28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43286A1 (zh)
CN (1) CN105682079B (zh)
WO (1) WO201712864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28640A1 (zh) * 2016-01-28 2017-08-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及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087062A (zh) * 2017-03-30 2017-08-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70712B2 (en) * 2019-03-21 2021-04-06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Delegated administration of permissions using a contactless car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0970A (zh) * 2007-07-17 2009-01-21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双模单待机的手持通讯装置
CN102149175A (zh) * 2010-02-09 2011-08-1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及对准轮询计时器的方法
CN102202429A (zh) * 2010-03-26 2011-09-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多待机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EP2437430A1 (en) * 2009-06-24 2012-04-04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main/standby boards
US20120142348A1 (en) * 2010-12-06 2012-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electric current consumption in dual sim card terminal
CN104918116A (zh) * 2015-05-28 2015-09-16 北京视博数字电视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智能终端的资源播放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08933B (en) * 2001-04-23 2002-11-01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SIM card of mobile phone and device therefor
KR100556853B1 (ko) * 2003-05-31 2006-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의 심카드 액세스 장치
CN100469079C (zh) * 2006-06-16 2009-03-11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双卡槽的双模双待机手机及其实现方法
CN105306681B (zh) * 2015-09-18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个sim卡共享rf处理器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5682079B (zh) * 2016-01-28 2020-06-09 南京秦淮紫云创益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0970A (zh) * 2007-07-17 2009-01-21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双模单待机的手持通讯装置
EP2437430A1 (en) * 2009-06-24 2012-04-04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main/standby boards
CN102149175A (zh) * 2010-02-09 2011-08-1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及对准轮询计时器的方法
CN102202429A (zh) * 2010-03-26 2011-09-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多待机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US20120142348A1 (en) * 2010-12-06 2012-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electric current consumption in dual sim card terminal
CN104918116A (zh) * 2015-05-28 2015-09-16 北京视博数字电视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智能终端的资源播放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28640A1 (zh) * 2016-01-28 2017-08-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及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087062A (zh) * 2017-03-30 2017-08-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43286A1 (en) 2019-02-07
CN105682079B (zh) 2020-06-09
WO2017128640A1 (zh) 2017-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92439B (zh) 一种终端及通信方法
US82191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DRX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20210138142A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페이징 절차를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ue
CN112637906B (zh) 寻呼的方法和装置
US20180278289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938895B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KR20210138145A (ko) 복수의 sim 네트워크들 사이를 스위칭하기 위한 ue의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5744652A (zh) 用户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05722058A (zh) 用户设备和信息转发方法
TW201301829A (zh) 無線通訊裝置以及無線通訊方法
US806012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ownlink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0024424A (zh) 从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获取多个订阅服务
WO2013178182A1 (zh) 实现移动终端双卡双待双通的方法及装置
EP3251385A1 (en) Mobile termination control techniques to support embms
KR20230021114A (ko) 통신 방법 및 관련 디바이스
EP281798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multiple subscriptions
CN105682079A (zh)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5144822A (zh) 用于一个无线模块侦听寻呼信号而不中断运行在连接模式的其它无线模块的数据传输的通信装置
US20230075568A1 (en) Carrier allo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US2023004778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78879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JP2024511527A (ja) 測定ギャップ事前設定の処理方法、装置、通信デバイス及び記憶媒体
KR10101842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 페이징 수신을 큐잉 동작 안에 도입하는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CN11370981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1997743B2 (en) State switching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14

Address after: 210001 Room 102, building B, building 3, Baixia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No. 8 Yongfeng Avenue, Qinhuai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Qinhuai Ziyun Chuangyi Enterprise Ser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high tech Zone of Nanshan District City, No. 9018 North Central Avenue's innovation building A, 6-8 layer, 10-11 layer, B layer, C District 6-10 District 6 floor

Applicant before: NUBIA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