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1130B - 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1130B
CN105681130B CN201610058344.7A CN201610058344A CN105681130B CN 105681130 B CN105681130 B CN 105681130B CN 201610058344 A CN201610058344 A CN 201610058344A CN 105681130 B CN105681130 B CN 1056811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tuple
value
link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583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81130A (zh
Inventor
李盖凡
陈云飞
熊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583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811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81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1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81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1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0Routing based on monitoring res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57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packet reassembly or resequen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监测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每条链路当前的带宽值;根据所述带宽值计算所述链路在未来设定时间内的链路带宽预测值;获取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数据包的五元组信息,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经过的等价路径,得到所述五元组信息与所述等价路径的对应关系信息;根据所述链路带宽预测值和所述对应关系信息得到对应所述五元组信息的五元组带宽预测值;根据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对所述五元组信息进行筛选,通过筛选后得到的所述五元组信息对应的路径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该实施方式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带宽资料,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网络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个或多个数据中心里,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存在大量由等价路由构成的等价路径,等价路径是指等价路由(Equal-Cost Multipath Routing,ECMP)的权值相等的传输路径,其中,权值是指在计算等价路由的过程中,由路由协议对路径赋予的值,权值与路径长度等因素有关。当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的设备支持等价路由时,发往目的地址的数据就可以通过不同的等价路径分担,实现网络的负载均衡,并在其中某些等价路径出现故障时,由其它等价路径代替完成转发处理,实现路由冗余备份功能。
虽然等价路径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多路径传输,但实际中,每一条等价路径的带宽、时延和可靠性等性能都不一样。因此,如果把每一条等价路径都视为性能相同进行数据传输,就会造成带宽的浪费,不能最大化的利用带宽资源,导致数据传输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及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监测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每条链路当前的带宽值;根据所述带宽值计算所述链路在未来设定时间内的链路带宽预测值;获取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数据包,从所述数据包中提取出五元组信息,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经过的路径,根据所述路径的权值确定等价路径,得到所述五元组信息与所述等价路径的对应关系信息,其中,所述五元组信息包括源地址、源端口、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和协议号,所述等价路径包括至少两条权值相同的路径,所述路径包括至少一条链路;根据所述链路带宽预测值和所述对应关系信息得到对应所述五元组信息的五元组带宽预测值;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进行排序,通过排序后的前设定个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对应的五元组信息对应的路径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带宽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每条链路当前的带宽值;链路带宽预测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带宽值计算所述链路在未来设定时间内的链路带宽预测值;对应关系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数据包,从所述数据包中提取出五元组信息,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经过的路径,根据所述路径的权值确定等价路径,得到所述五元组信息与所述等价路径的对应关系信息,其中,所述五元组信息包括源地址、源端口、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和协议号,所述等价路径包括至少两条权值相同的路径,所述路径包括至少一条链路;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链路带宽预测值和所述对应关系信息得到对应所述五元组信息的五元组带宽预测值;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单元,用于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进行排序,通过排序后的前设定个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对应的五元组信息对应的路径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源地址端将要传输的文件分割成多个文件块;通过上述第一方面的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将所述文件块从源地址端传输至目的地址端;在所述目的地址端将所述文件块重组为所述文件。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文件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文件分割单元,用于在源地址端将要传输的文件分割成多个文件块;文件传输单元,用于通过上述第二方面的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装置将所述文件块从源地址端传输至目的地址端;文件重组单元,用于在所述目的地址端将所述文件块重组为所述文件。
本申请提供的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及装置,首先监测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每条链路当前的带宽值,对带宽值进行预测得到链路带宽预测值,通过链路带宽预测值能够实现对链路带宽的预测;然后获得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之间数据包的五元组信息,建立五元组信息与等价路径的对应关系信息;根据链路带宽预测值和对应关系信息得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能够实现对五元组带宽的预测;最后根据五元组带宽预测值筛选出的五元组信息对应的链路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带宽资料,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的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或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装置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架构100。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网络104、105,网络设备106、107、108、109和服务器110。网络104、105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103,网络设备106、107、108、109和服务器110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105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01、102、103,网络设备106、107、108、109通过网络104、105与服务器110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101、102、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手机应用和网络应用,例如浏览器和数据包发送应用等。
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浏览器和数据发送应用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等。使得数据通过网络104、105传送给网络设备106、107、108、109。
服务器110可以是根据数据传输来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的服务器,例如根据终端设备101、102、103发送给网络设备106、107、108、109的数据包来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的服务器。服务器110可以对监测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分析结果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一般由服务器110执行,相应地,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装置一般设置于服务器110中。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继续参考图2,图2示出了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200。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监测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每条链路当前的带宽值。
在本实施例中,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运行于其上的电子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方式或者无线连接方式与终端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1、102、103)和网络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06、107、108、109)进行数据监控,实现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的目的。
源地址为数据包发出的地址,目的地址为数据包到达的地址,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会经过至少一条链路,每条链路的带宽值会随网络状态、经过的数据包而发生变化,要想确定构建合理的传输控制协议链接,首先要获得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每条链路当前的带宽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监测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每条链路当前的带宽值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集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每条链路经过的数据端口的流量值。
通常,数据端口能够承载的带宽值是一定的,要想根据数据端口的带宽值来确定链路的当前值,首先需要侧得数据端口的流量值。数据端口的流量值与单位时间内经过的数据包的数量和数据包的大小有关。
第二步,根据所述流量值确定每条链路当前的带宽值。
得到数据端口的流量值后,结合数据端口的带宽值,可得到链路当前的带宽值。
步骤202,根据所述带宽值计算所述链路在未来设定时间内的链路带宽预测值。
步骤201中,采集一段时间(例如,30分钟)内每条链路的带宽值,可以得到每条链路的带宽变化情况。以带宽变化情况为基础,通过预测算法(例如: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得到未来一段时间内每条链路的带宽预测值。
步骤203,获取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数据包的五元组信息,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经过的等价路径,得到所述五元组信息与所述等价路径的对应关系信息。
五元组信息包括源地址、源端口、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和协议号,能够表征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所经过的所有链路,由于路径包括至少一条链路,所以也可以反映每条路径的带宽情况。当不同的数据包所经过的路径的权值相同时,则不同的数据包所经过的路径为等价路径,即,等价路径包括至少两条权值相同的路径。相应地,可以得到五元组信息与等价路径的对应关系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获取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数据包的五元组信息,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经过的等价路径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获取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数据包。
为了确定等价路径,首先需要获得多个数据包,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数据包的源地址都相同,目的地址也都相同,即所有的数据包都来自同一源地址,都要到达同一目的地址。
第二步,从所述数据包中提取出五元组信息。
每个数据包都包括五元组信息,提取五元组信息以确定数据包经过的路径。
第三步,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经过的路径,根据所述路径的权值确定等价路径。
路径的权值表征了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代价,权值与路径的延迟、带宽、占有率和可信度都有关系。将权值相等的多条路径确定为等价路径。进而能够得到等价路径与五元组信息的对应关系信息。
步骤204,根据所述链路带宽预测值和所述对应关系信息得到对应所述五元组信息的五元组带宽预测值。
由步骤202得到的链路带宽预测值和步骤203得到的对应关系信息,可以得到数据包经过的每条链路的链路带宽预测值,进而可以得到五元组信息的五元组带宽预测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链路带宽预测值和所述对应关系信息得到对应所述五元组信息的五元组带宽预测值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所述等价路径包含的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预测值计算所述等价路径的等价路径带宽预测值。
每一条等价路径可以由多条链路组成,根据每一条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预测值计可以得到每一条等价路径的等价路径带宽预测值。等价路径带宽预测值通常为所有链路中链路带宽预测值中的最小值。
第二步,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信息和等价路径带宽预测值得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
得到每一条等价路径带宽预测值后,根据五元组信息与等价路径的对应关系信息可以得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此时,可以确定数据包在经过每一个数据端口时可选的链路的链路带宽预测值。
步骤205,根据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对所述五元组信息进行筛选,通过筛选后得到的所述五元组信息对应的路径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根据对应关系信息和等价路径带宽预测值得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因此,可以对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进行选择,挑选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较大的五元组信息对应的路径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对所述五元组信息进行筛选,通过筛选后得到的所述五元组信息对应的路径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可以包括: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进行排序,通过排序后的前设定个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对应的五元组信息对应的路径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带宽资料,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首先监测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每条链路当前的带宽值,对带宽值进行预测得到链路带宽预测值,通过链路带宽预测值能够实现对链路带宽的预测;然后获得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之间数据包的五元组信息,建立五元组信息与等价路径的对应关系信息;根据链路带宽预测值和对应关系信息得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能够实现对五元组带宽的预测;最后根据五元组带宽预测值筛选出的五元组信息对应的路径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带宽资料,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进一步参考图3,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上述的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装置300包括:带宽监测单元301、链路带宽预测值计算单元302、对应关系信息获取单元303、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获取单元304和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单元305。其中,带宽监测单元301用于监测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每条链路当前的带宽值;链路带宽预测值计算单元302用于根据所述带宽值计算所述链路在未来设定时间内的链路带宽预测值;对应关系信息获取单元303用于获取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数据包的五元组信息,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经过的等价路径,得到所述五元组信息与所述等价路径的对应关系信息,其中,所述五元组信息包括源地址、源端口、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和协议号,所述等价路径包括至少两条权值相同的路径,所述路径包括至少一条链路;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获取单元304用于根据所述链路带宽预测值和所述对应关系信息得到对应所述五元组信息的五元组带宽预测值;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单元305用于根据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对所述五元组信息进行筛选,通过筛选后得到的所述五元组信息对应的路径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
在本实施例中,带宽监测单元301、链路带宽预测值计算单元302、对应关系信息获取单元303、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获取单元304和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单元305的具体处理可分别参考图2对应实施例中步骤201、步骤202、步骤203、步骤204和步骤205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带宽监测单元301包括:流量值采集子单元(图中未示出)和带宽确定子单元(图中未示出)。其中,流量值采集子单元用于采集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每条链路经过的数据端口的流量值;带宽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流量值确定每条链路当前的带宽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应关系信息获取单元303包括:数据包获取子单元(图中未示出)、信息提取子单元(图中未示出)和等价路径确定子单元(图中未示出)。其中,数据包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数据包;信息提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数据包中提取出五元组信息;等价路径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经过的路径,根据所述路径的权值确定等价路径。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获取单元304包括:等价路径带宽预测值获取子单元(图中未示出)和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获取子单元(图中未示出)。其中,等价路径带宽预测值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等价路径包含的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预测值计算所述等价路径的等价路径带宽预测值;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信息和等价路径带宽预测值得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单元305包括:排序子单元(图中未示出)和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子单元(图中未示出)。其中,排序子单元用于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进行排序;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子单元用于通过排序后的前设定个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对应的五元组信息对应的路径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源地址端将要传输的文件分割成多个文件块。
第二步,通过上述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将所述文件块从源地址端传输至目的地址端。
第三步,在所述目的地址端将所述文件块重组为所述文件。
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的具体处理可参考图2对应实施例中步骤201、步骤202、步骤203、步骤204和步骤205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文件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可以包括:
文件分割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在源地址端将要传输的文件分割成多个文件块;
文件传输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通过上述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装置将所述文件块从源地址端传输至目的地址端;
文件重组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在所述目的地址端将所述文件块重组为所述文件。
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装置的具体处理可参考图3对应实施例中带宽监测单元301、链路带宽预测值计算单元302、对应关系信息获取单元303、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获取单元304和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单元305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4,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4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计算机系统4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4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4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4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403中,还存储有系统4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401、ROM 402以及RAM 403通过总线4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405也连接至总线4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4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4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4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4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409。通信部分4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4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405。可拆卸介质4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4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4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4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411被安装。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带宽监测单元、链路带宽预测值计算单元、对应关系信息获取单元、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获取单元和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带宽监测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用于监测带宽的单元”。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该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中所包含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单独存在,未装配入终端中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上述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设备:监测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每条链路当前的带宽值;根据所述带宽值计算所述链路在未来设定时间内的链路带宽预测值;获取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数据包的五元组信息,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经过的等价路径,得到所述五元组信息与所述等价路径的对应关系信息,其中,所述五元组信息包括源地址、源端口、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和协议号,所述等价路径包括至少两条权值相同的路径,所述路径包括至少一条链路;根据所述链路带宽预测值和所述对应关系信息得到对应所述五元组信息的五元组带宽预测值;根据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对所述五元组信息进行筛选,通过筛选后得到的所述五元组信息对应的路径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监测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每条链路当前的带宽值;
根据所述带宽值计算所述链路在未来设定时间内的链路带宽预测值;
获取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数据包,从所述数据包中提取出五元组信息,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经过的路径,根据所述路径的权值确定等价路径,得到所述五元组信息与所述等价路径的对应关系信息,其中,所述五元组信息包括源地址、源端口、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和协议号,所述等价路径包括至少两条权值相同的路径,所述路径包括至少一条链路;
根据所述链路带宽预测值和所述对应关系信息得到对应所述五元组信息的五元组带宽预测值;
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进行排序,通过排序后的前设定个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对应的五元组信息对应的路径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每条链路当前的带宽值包括:
采集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每条链路经过的数据端口的流量值;
根据所述流量值确定每条链路当前的带宽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链路带宽预测值和所述对应关系信息得到对应所述五元组信息的五元组带宽预测值包括:
根据所述等价路径包含的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预测值计算所述等价路径的等价路径带宽预测值;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信息和等价路径带宽预测值得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
4.一种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带宽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每条链路当前的带宽值;
链路带宽预测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带宽值计算所述链路在未来设定时间内的链路带宽预测值;
对应关系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数据包,从所述数据包中提取出五元组信息,根据所述五元组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包经过的路径,根据所述路径的权值确定等价路径,得到所述五元组信息与所述等价路径的对应关系信息,其中,所述五元组信息包括源地址、源端口、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和协议号,所述等价路径包括至少两条权值相同的路径,所述路径包括至少一条链路;
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链路带宽预测值和所述对应关系信息得到对应所述五元组信息的五元组带宽预测值;
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单元,用于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进行排序,通过排序后的前设定个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对应的五元组信息对应的路径构建传输控制协议链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监测单元包括:
流量值采集子单元,用于采集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每条链路经过的数据端口的流量值;
带宽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流量值确定每条链路当前的带宽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获取单元包括:
等价路径带宽预测值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等价路径包含的链路对应的链路带宽预测值计算所述等价路径的等价路径带宽预测值;
五元组带宽预测值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信息和等价路径带宽预测值得到五元组带宽预测值。
7.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源地址端将要传输的文件分割成多个文件块;
通过权利要求1-3任一的所述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将所述文件块从源地址端传输至目的地址端;
在所述目的地址端将所述文件块重组为所述文件。
8.一种文件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文件分割单元,用于在源地址端将要传输的文件分割成多个文件块;
文件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权利要求4-6任一的所述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装置将所述文件块从源地址端传输至目的地址端;
文件重组单元,用于在所述目的地址端将所述文件块重组为所述文件。
CN201610058344.7A 2016-01-27 2016-01-27 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6811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8344.7A CN105681130B (zh) 2016-01-27 2016-01-27 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8344.7A CN105681130B (zh) 2016-01-27 2016-01-27 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1130A CN105681130A (zh) 2016-06-15
CN105681130B true CN105681130B (zh) 2019-04-19

Family

ID=56303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58344.7A Active CN105681130B (zh) 2016-01-27 2016-01-27 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8113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9427A (zh) * 2010-01-20 2010-06-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负载分担和选路的方法和路由器
CN102377672A (zh) * 2011-11-03 2012-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网络中的选路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3078804A (zh) * 2012-12-28 2013-05-01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等价多路径表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3379042A (zh) * 2012-04-25 2013-10-30 丛林网络公司 路径加权的等价多路径
CN104144120A (zh) * 2013-05-07 2014-11-1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信息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6003490A1 (en) * 2014-06-30 2016-01-07 Nicira, Inc. Encoding control plane information in transport protocol source port field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in network virtualiz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9427A (zh) * 2010-01-20 2010-06-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负载分担和选路的方法和路由器
CN102377672A (zh) * 2011-11-03 2012-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网络中的选路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3379042A (zh) * 2012-04-25 2013-10-30 丛林网络公司 路径加权的等价多路径
CN103078804A (zh) * 2012-12-28 2013-05-01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等价多路径表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4144120A (zh) * 2013-05-07 2014-11-1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信息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6003490A1 (en) * 2014-06-30 2016-01-07 Nicira, Inc. Encoding control plane information in transport protocol source port field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in network virtualiz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1130A (zh)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01761B2 (en) Determining server load capacity with virtual users
KR101736425B1 (ko) 통신 네트워크들에 대한 클라우드 컴퓨팅 강화 게이트웨이
EP2288086B1 (en) Network monitoring device, bus system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WO2017112365A1 (en) Managing communication congestion for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WO2017112366A1 (en) Managing communication congestion for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CN112788060B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800501B (zh) 处理业务请求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5577409B (zh) 一种实现虚拟网络功能自动部署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35564B (zh) 一种电力物联网通信链路故障自适应恢复方法及系统
Bakhshi Kiadehi et al. A fault-tolerant architecture for internet-of-things based o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CN109040186A (zh) 一种基于nbiot网络的mqtt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505074B (zh) 一种应用模块化集成方法和装置
US11582154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routing of network traffic or utilization of network nodes
EP387647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global failure in virtual gateway cluster
CN105681130B (zh) 传输控制协议链接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5277504B (zh) 一种网络流量监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491601B (zh) 流量拓扑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230198831A1 (en) Failure detection system, failure recovery system, failure detec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5996188A (zh) 业务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69593A (zh) 一种网络监控系统和网络监控方法
GB2537657A (en) Subsea control system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5323191A (zh) 路由器及其资源分配方法
CN116668370B (zh) 一种电力通信系统中plc通信和无线通信智能融合方法
CN110445628A (zh) 一种基于nginx的任务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436951A (zh) 一种预知流量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