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75947A - 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75947A
CN105675947A CN201410669411.XA CN201410669411A CN105675947A CN 105675947 A CN105675947 A CN 105675947A CN 201410669411 A CN201410669411 A CN 201410669411A CN 105675947 A CN105675947 A CN 105675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ve shunt
winding
shunt element
inductive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694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75947B (zh
Inventor
周峰
熊魁
陈贤顺
姜春阳
史强
袁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41066941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759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75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5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75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59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formers For Measur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所述感应分流器由感应分流元件依次级联组成,依次级联组成所述感应分流器的每级感应分流元件具有两盘结构;依次级联的最初的两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其第三级和第三级以后感应分流元件为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或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中的任意一种感应分流元件;所述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的铁心由主铁心和屏蔽铁心组成,所述单级结构的感应分流元件由单个主铁心组成,所述铁心由高磁导率材料制作。这种多盘感应分流器改善了单盘感应分流器量程小的问题,解决了现有多盘感应分流器精度低的问题,同时大大提高多盘感应分流器带负载能力,也降低了电流互感器检定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流器,具体讲涉及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
背景技术:
交流输变电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工频电流的测量与计量不论在量程上还是在准确度上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最早的工频电流计量器具是大电流电阻,习惯上称为分流器,到目前为止,分流器仍用于计量工频电流,电阻式分流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准确度高,但这种分流器在大电流下使用时会强烈发热,一方面使电阻的阻值变化,另一方面消耗大量能源。
随着技术的发展,基于变压器原理的电流互感器普遍取代了原始的电阻式分流器,特别是新型铁磁材料如热轧和冷轧硅钢片、铁镍合金、铁基非晶、微晶材料的发明和使用,使分流器的体积不断缩小,准确度不断提高。
感应式分流器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感应式分流器包括单盘感应分流器和多盘感应分流器;现有的单盘感应分流器为自耦电流互感器结构,一般做成十进位,最简单的单盘感应分流器由一个环形铁心和绕在铁心上十段匝数相等的绕组组成,单盘感应分流器在使用时需要反复置换接线端子,且单盘感应分流器仅能覆盖1:1到10:1的电流比率范围,不能提供上述电流比率范围以外的某些特殊的电流比。电流比少制约了单盘感应分流器的量程传递与扩展。如果设置电流比过多,则单个感应分流器的尺寸难以得到控制,成本也会大大增加,而且某些电流比还不能够覆盖,单盘感应分流器量程小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
现有的多盘感应分流器由多级感应分流元件级联组成,各级感应分流元件为铁心由主铁心组成的单级结构,带负载能力不强,也没有磁屏蔽来减少磁性误差,每级感应分流元件的误差较大。且各级感应分流元件之间直接相连,会产生附加误差,精度比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感应分流器由感应分流元件依次级联组成,依次级联组成所述感应分流器的每级感应分流元件具有两盘结构;依次级联的最初的两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其第三级和第三级以后感应分流元件为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或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中的任意一种感应分流元件;所述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的铁心由主铁心和屏蔽铁心组成,所述单级结构的感应分流元件由单个主铁心组成,所述铁心由高磁导率材料制作。
优选的,所述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包括主铁心I、屏蔽铁心II、比例绕组W2、比例绕组W3、补偿绕组W1和连耦绕组W4;
所述主铁心I同轴安装在所述屏蔽铁心II内;所述补偿绕组W1均匀绕制在所述主铁心I上,所述连耦绕组W4、所述比例绕组W2、所述比例绕组W3依次均匀绕制在所述屏蔽铁心II上。
进一步,所述补偿绕组W1的匝数与所述比例绕组W2的匝数相等。
进一步,所述比例绕组W2和比例绕组W3分别由十段绕组依次绕制形成,所述十段绕组依次连接,并在连接端引出作为抽头连接端的接线;所述比例绕组W2和所述比例绕组W3的两端引出接线作为抽头连接端。
进一步,所述比例绕组W3的匝数为所述比例绕组W2的匝数的十分之一。
进一步,每个比例绕组对应设有一个多位拨盘开关。
优选的,所述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包括圆环状主铁心I′、依次绕制在所述主铁心I′上的比例绕组W5、比例绕组W6以及连耦绕组W7。
进一步,所述比例绕组W6的匝数为所述比例绕组W5匝数的十分之一。
进一步,所述比例绕组W6和所述比例绕组W5分别由十段绕组依次绕制形成,所述十段绕组依次连接,并在连接端引出接线作为抽头连接端;所述比例绕组W5和所述比例绕组W6的两端引出接线作为抽头连接端。
优选的,当所述感应分流器的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时,所述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比例绕组W6为一次电流的输入绕组;
当所述感应分流器的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时,所述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比例绕组W3为一次电流输入绕组;
所述感应分流器的最初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补偿绕组W1与比例绕组W2的并联绕组为二次电流输出绕组。
进一步,所述比例绕组W3两端通过所述比例绕组W2的多位拨盘开关分别与所述比例绕组W2的十段绕组中的任意一段绕组两端对应连接;
所述比例绕组W2两端分别与补偿绕组W1两端对应连接。
进一步,当所述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不为所述感应分流器的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时,所述连耦绕组W4两端通过所述比例绕组W3的多位拨盘开关分别与所述比例绕组W3的十段绕组中的任意一段绕组两端对应连接;
当所述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为所述感应分流器的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时,不设置所述连耦绕组W4或所述连耦绕组W4两端悬空。
进一步,所述比例绕组W6两端通过所述比例绕组W5的多位拨盘开关分别与所述比例绕组W5的十段绕组中的任意一段绕组两端对应连接。
进一步,当所述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不为所述感应分流器的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时,所述连耦绕组W7两端通过所述比例绕组W6的多位拨盘开关分别与所述比例绕组W6的十段绕组中的任意一段绕组两端对应连接;
当所述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为所述感应分流器的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时,不设置所述连耦绕组W7或所述连耦绕组W7两端悬空。
优选的,若当前感应分流元件为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其下一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则当前感应分流元件的连耦绕组W4两端分别与其下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补偿绕组W1两端连接;
若当前感应分流元件为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其下一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则当前感应分流元件的连耦绕组W4两端分别与其下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比例绕组W5两端连接;
若当前感应分流元件为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其下一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则当前感应分流元件的连耦绕组W7两端分别与其下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补偿绕组W1两端连接;
若当前感应分流元件为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其下一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则当前感应分流元件的连耦绕组W7两端分别与其下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比例绕组W5两端连接。
和现有技术比,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多盘感应分流器由三级或三级以上的感应分流元件组成,每级感应分流元件包括两个多位拨盘开关,带负载能力强,量程扩展效率高,测量不确定度小,结构简单实用性好;
2)多盘感应分流器的最初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屏蔽铁心采用内外两层磁屏蔽,增强了屏蔽效果,减少了磁性误差;
3)多盘感应分流器采用了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双级结构感应分流件的主铁心上绕制与屏蔽铁心上比例绕组相同匝数的补偿绕组,提高了感应分流器的精度;
4)各级感应分流件均没有带负载,避免了由于负载带来的附加误差,提高了多盘感应分流器的测量准确度;
5)每盘比例绕组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多位拨盘开关,通过多位拨盘开关可以设置不同电流倍率,可连续改变电流比率,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包括三级感应分流元件且最后一级为单级结构的多盘感应分流器结构原理图;
图2为包括三级感应分流元件且最后一级为双级结构的多盘感应分流器结构原理图;
图3为包括四级感应分流元件且第三级为单级结构最后一级为单级结构的多盘感应分流器结构原理图;
图4为包括四级感应分流元件且第三级为单级结构最后一级为双级结构的多盘感应分流器结构原理图;
图5为多位拨盘开关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多盘感应分流器由三级或三级以上的感应分流元件组成;每级感应分流元件具有两盘结构,每盘比例绕组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多位拨盘开关。
多盘感应分流器的第一级和第二级为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第三级和第三级以后感应分流元件为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或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中的任意一种感应分流元件;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的铁心由主铁心和屏蔽铁心组成,单级结构的感应分流元件由单个主铁心组成;主铁心和屏蔽铁心的材料均采用高磁导率材料制作。
图1给出了包括三级感应分流元件且最后一级为单级结构的多盘感应分流器结构原理图;
图1中第一级和第二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双级结构,由主铁心Ⅰ、屏蔽铁心Ⅱ、比例绕组W2、补偿绕组W1、比例绕组W3和连耦绕组W4组成。
第一级分流元件的具体结构是:主铁心Ⅰ为圆环体,屏蔽铁心Ⅱ为带有屏蔽结构的圆环体,且包括内外两层磁屏蔽;主铁心Ⅰ同轴安装于屏蔽铁心Ⅱ内;主铁心Ⅰ上均匀绕制有补偿绕组W1,屏蔽铁心外依次绕制有连耦绕组W4、比例绕组W2和比例绕组W3;
比例绕组W2和比例绕组W3都是分十段绕组绕制形成,每相邻两段绕组之间设置一个抽头,包括头尾共有十一个抽头。其中比例绕组W3的总匝数为比例绕组W2的总匝数的十分之一,连耦绕组W4引出端接入下一级感应分流元件。
第二级感应分流元件与第一级类似,只是其屏蔽铁心采用的是单层圆环铁心;
第三级及第三级以后的感应分流元件可以为双级结构,也可以为单级结构。当为双级结构时,与第二级感应分流元件的结构相同;
单级结构的感应分流元件则是在主铁心Ⅰ上依次绕制比例绕组W5和比例绕组W6以及辅助绕组W7,其中比例绕组W6的总匝数为比例绕组W5的总匝数的十分之一。
图2给出了包括三级感应分流元件且最后一级为双级结构的多盘感应分流器结构原理图;
第二级感应分流元件的连耦绕组W4两端分别与第三级感应分流元件的补偿绕组W1两端连接,第三级感应分流元件补偿绕组W1两端分别与第二级感应分流元件的比例绕组W3中相邻的两个抽头连接。
图3给出了包括四级感应分流元件且第三级为单级结构最后一级为单级结构的多盘感应分流器结构原理图;
第三级感应分流元件的连耦绕组W7两端分别与第四级级感应分流元件的比例绕组W5两端的抽头连接,第三级感应分流元件的比例绕组W6中相邻的两个抽头分别与第四级感应分流元件的比例绕组W5两端的抽头连接。
图4给出了包括四级感应分流元件且第三级为单级结构最后一级为双级结构的多盘感应分流器结构原理图;
第三级感应分流元件的连耦绕组W7两端分别与第四级感应分流元件的补偿绕组W1两端的抽头连接,第三级感应分流元件的比例绕组W6中相邻的两个抽头分别与第四级感应分流元件的补偿绕组W1两端的抽头连接。
当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时,电流从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比例绕组W6输入,从第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补偿绕组W1输出;
当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时,电流从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比例绕组W3输入,从第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补偿绕组W1输出。
上下两级感应分流元件由连耦绕组联接,由于各分流件通过间接方式联接,因此能使得各级都没有带负载。通过转动比例绕组上对应的多位拨盘开关,能够方便得到所需的电流比。
以包括三级感应分流元件的六盘感应分流器为例(其中一盘指的是一个多位拨盘开关)说明多位拨盘开关的工作原理:
以附图1中的开关BiBi+1为例,如图5所示:
多位拨盘开关包括两层端口和旋转开关;第一层各端口与第二层各端口错开一位连接,通过旋转开关,开关输入端口Bi接于该盘分流器i抽头,而开关输入端口Bi+1接于该盘分流器i+1抽头,然后开关输出端口B0B10接于下一盘感分W2绕组的输入端口AiAi+1
当旋转开关处于零位时,输入Bi与触点0接通,输入Bi+1与触点1接通,旋转开关波动9次时,输入Bi与触点9接通,输入Bi+1与触点10接通,即旋转开关拨动i次时,输入Bi与触点i接通,输入Bi+1与触点i+1接通。
如此,通过波动多位拨盘开关BiBi+1,可以选择连接比例绕组的不同抽头,从而改变该比例绕组的电流比率。每级感应分流元件的调节细度可达到10-2;采用三级感应分流元件时可达到10-6的调节细度。
以附图1为例,下面给出了多盘感应分流器的具体参数:多盘感应分流器的额定电流为5A。
第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主铁心Ⅰ的尺寸:φ120/100-15。第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屏蔽铁心Ⅱ的尺寸:铁心Ⅱ由内外两层磁屏蔽组成。内磁屏的尺寸:φ138/128-25;φ92/82-25;φ138/82-1.0;φ138/82-1.0。外磁屏的尺寸:φ148/139-40;φ81/72-40;φ148/72-1.0;φ148/72-1.0。补偿绕组W1:800匝;比例绕组W2:每段80匝,10段共800匝;比例绕组W3:每段8匝,10段共80匝;连耦绕组W4:8匝。
第二级感应分流元件的主铁心Ⅰ的尺寸:φ60/50-20。第二级感应分流元件的屏蔽铁心Ⅱ的尺寸:φ93/63-35。补偿绕组W1:500匝;比例绕组W2:每段50匝,10段共500匝;比例绕组W3:每段5匝,10段共50匝;连耦绕组W4:5匝。
第三级感应分流元件的主铁心Ⅰ′的尺寸:φ50/20-15。比例绕组W5:每段30匝,10段共300匝。比例绕组W6:每段3匝,10段共30匝。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分流器由感应分流元件依次级联组成,依次级联组成所述感应分流器的每级感应分流元件具有两盘结构;依次级联的最初的两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其第三级和第三级以后感应分流元件为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或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中的任意一种感应分流元件;所述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的铁心由主铁心和屏蔽铁心组成,所述单级结构的感应分流元件由单个主铁心组成,所述铁心由高磁导率材料制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包括主铁心I、屏蔽铁心II、比例绕组W2、比例绕组W3、补偿绕组W1和连耦绕组W4;
所述主铁心I同轴安装在所述屏蔽铁心II内;所述补偿绕组W1均匀绕制在所述主铁心I上,所述连耦绕组W4、所述比例绕组W2、所述比例绕组W3依次均匀绕制在所述屏蔽铁心II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偿绕组W1的匝数与所述比例绕组W2的匝数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例绕组W2和比例绕组W3分别由十段绕组依次绕制形成,所述十段绕组依次连接,并在连接端引出作为抽头连接端的接线;所述比例绕组W2和所述比例绕组W3的两端引出接线作为抽头连接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例绕组W3的匝数为所述比例绕组W2的匝数的十分之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比例绕组对应设有一个多位拨盘开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包括圆环状主铁心I′、依次绕制在所述主铁心I′上的比例绕组W5、比例绕组W6以及连耦绕组W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例绕组W6的匝数为所述比例绕组W5匝数的十分之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例绕组W6和所述比例绕组W5分别由十段绕组依次绕制形成,所述十段绕组依次连接,并在连接端引出接线作为抽头连接端;所述比例绕组W5和所述比例绕组W6的两端引出接线作为抽头连接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感应分流器的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时,所述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比例绕组W6为一次电流的输入绕组;
当所述感应分流器的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时,所述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比例绕组W3为一次电流输入绕组;
所述感应分流器的最初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补偿绕组W1与比例绕组W2的并联绕组为二次电流输出绕组。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例绕组W3两端通过所述比例绕组W2的多位拨盘开关分别与所述比例绕组W2的十段绕组中的任意一段绕组两端对应连接;
所述比例绕组W2两端分别与补偿绕组W1两端对应连接。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不为所述感应分流器的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时,所述连耦绕组W4两端通过所述比例绕组W3的多位拨盘开关分别与所述比例绕组W3的十段绕组中的任意一段绕组两端对应连接;
当所述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为所述感应分流器的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时,不设置所述连耦绕组W4或所述连耦绕组W4两端悬空。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例绕组W6两端通过所述比例绕组W5的多位拨盘开关分别与所述比例绕组W5的十段绕组中的任意一段绕组两端对应连接。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不为所述感应分流器的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时,所述连耦绕组W7两端通过所述比例绕组W6的多位拨盘开关分别与所述比例绕组W6的十段绕组中的任意一段绕组两端对应连接;
当所述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为所述感应分流器的最后一级感应分流元件时,不设置所述连耦绕组W7或所述连耦绕组W7两端悬空。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若当前感应分流元件为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其下一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则当前感应分流元件的连耦绕组W4两端分别与其下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补偿绕组W1两端连接;
若当前感应分流元件为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其下一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则当前感应分流元件的连耦绕组W4两端分别与其下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比例绕组W5两端连接;
若当前感应分流元件为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其下一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双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则当前感应分流元件的连耦绕组W7两端分别与其下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补偿绕组W1两端连接;
若当前感应分流元件为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其下一级感应分流元件为单级结构感应分流元件,则当前感应分流元件的连耦绕组W7两端分别与其下一级感应分流元件的比例绕组W5两端连接。
CN201410669411.XA 2014-11-20 2014-11-20 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 Active CN1056759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9411.XA CN105675947B (zh) 2014-11-20 2014-11-20 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9411.XA CN105675947B (zh) 2014-11-20 2014-11-20 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5947A true CN105675947A (zh) 2016-06-15
CN105675947B CN105675947B (zh) 2018-11-16

Family

ID=56957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69411.XA Active CN105675947B (zh) 2014-11-20 2014-11-20 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7594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7252A (zh) * 2017-03-29 2017-08-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子补偿式感应分流器
CN107765057A (zh) * 2017-09-26 2018-03-06 李颖 一种改进的双级电流互感器
CN113219226A (zh) * 2021-05-26 2021-08-0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级励磁的感应分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CZ309692B6 (cs) * 2021-07-09 2023-08-02 Univerzita Hradec Králové Kaskádový proudový bočník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354353A2 (ru) * 1985-10-16 1987-11-23 Челябинский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Ленинского Комсомола Делитель тока
CN2391201Y (zh) * 1999-07-12 2000-08-09 国家电力公司武汉高压研究所 组合式感应分流器
CN203734322U (zh) * 2013-06-07 2014-07-23 济南供电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所 零序电流分流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354353A2 (ru) * 1985-10-16 1987-11-23 Челябинский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Ленинского Комсомола Делитель тока
CN2391201Y (zh) * 1999-07-12 2000-08-09 国家电力公司武汉高压研究所 组合式感应分流器
CN203734322U (zh) * 2013-06-07 2014-07-23 济南供电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所 零序电流分流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小兵等: "用感应分流器导出工频小电流比例量值", 《电测与仪表》 *
王乐仁等: "带量程扩展器的工频感应分流器的原理与应用", 《高电压技术》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7252A (zh) * 2017-03-29 2017-08-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子补偿式感应分流器
CN107765057A (zh) * 2017-09-26 2018-03-06 李颖 一种改进的双级电流互感器
CN113219226A (zh) * 2021-05-26 2021-08-0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级励磁的感应分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3219226B (zh) * 2021-05-26 2023-02-2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级励磁的感应分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CZ309692B6 (cs) * 2021-07-09 2023-08-02 Univerzita Hradec Králové Kaskádový proudový boční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5947B (zh) 2018-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5947A (zh) 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
CN102664094B (zh) 一种多晶硅打压用单相干式变流变压器及其调压方式
CN101354954B (zh) 采用电抗式有载分接开关的高压线圈角接的有载调压变压器
CN104769688B (zh) 单相电炉变压器
CN102426909A (zh) 一种基于复合磁芯的抗直流电流互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24539A (zh) 一种高精度电流比较仪
CN102420046A (zh) 双电压变压器
CN204228792U (zh) 一种改进的多盘感应分流器
CN205828118U (zh) 一种配电变压器
CN204189593U (zh) 匝数可调变压器
CN204228793U (zh) 一种多盘感应分流器
CN207116212U (zh) 一种多变比的电流互感器
CN206834777U (zh) 有效减小共模噪声的小功率充电器
CN104953909A (zh) 电力自耦变压器的中压调压方法及电力自耦变压器
CN101404202A (zh) 低压侧有载调压变压器
Zhao et al. Design and optimizations of asymmetric solenoid type magnetic coupler i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CN102403910A (zh) 一种调压式整流变压器
CN101576583B (zh) 对带有移相绕组变压器电压比的试验方法
CN102360848A (zh) 实现高绝缘和大电流有载调压的方法及调压变压器
CN201117415Y (zh) 一种自耦调压变压器绕组结构
CN108269677A (zh) 片上变压器
CN209216746U (zh) 一种逆斯科特变压器
CN103487705A (zh) 一种c型铁芯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质量控制方法
CN103295753B (zh) 大跨度高精度复合变比电流互感器及制造方法
CN201805356U (zh) 调压式整流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