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73969A - 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73969A
CN105673969A CN201610195671.7A CN201610195671A CN105673969A CN 105673969 A CN105673969 A CN 105673969A CN 201610195671 A CN201610195671 A CN 201610195671A CN 105673969 A CN105673969 A CN 105673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bow
shaped tube
pipe
pipe connecting
tub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956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平生
马永恒
王雪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ihua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hua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hua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hua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956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739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73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39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7/00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 F16L27/10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comprising a flexible connection only, e.g. for damping vibrations
    • F16L27/107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comprising a flexible connection only, e.g. for damping vibrations the ends of the pipe being interconnected by a flexible sleev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8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against mechanical destruction, e.g. by air-ra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7/00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 F16L27/10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comprising a flexible connection only, e.g. for damping vibrations
    • F16L27/1012Flanged j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中,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包括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第三弯头、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弯头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与第三弯头的一端连接,第三弯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与第二弯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锐角,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钝角,使V型管道连接件连接后呈V字型结构。V字型结构可增加连接件的向外侧拉伸力和向内侧压缩力,通过软管来实现管道不同方向的位移,且位移量比一般单一产品能力要高,能保证管道的位移空间。本发明可以用于设备与管道的连接,解决设备与管道的隔振问题。

Description

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连接件,特别涉及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在管道系统安装的柔性接头根据其功能主要分为单一的纵向位移管道接头和单一的侧向位移管道接头,纵向位移的典型产品为波纹膨胀接头或橡胶软接头,侧向位移的典型产品一般采用钢丝骨架软管等。产品性能根据设计要求选用,而当前管道的安装要求日益复杂,管道不但需要具有纵向位移要求,而且同时还要满足侧向位移要求,尤其是在建筑结构中,当管道穿越隔震层时,管道需要在同一位置不但符合纵向位移还要符合侧向位移要求,而现有产品并不能同时具有两个方向位移的功能。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不但具有纵向位移及侧向位移的功能,且位移量比一般单一产品能力要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包括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第三弯头、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弯头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与第三弯头的一端连接,第三弯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与第二弯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锐角,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钝角,使V型管道连接件连接后呈V字型结构。
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中,所述第三弯头的弯折角度为60度。
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中,所述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弯折角度为150度。
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的长度相同。
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中,所述第一弯头的另一端为法兰接头或螺纹接头,所述第二弯头的另一端为法兰接头或螺纹接头。
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中,所述第一弯头上设有第一安装片,所述第一安装片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弯头上设有第二安装片,所述第二安装片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中,所述第三弯头的底部设有第三安装片,所述第三安装片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
一种抗震建筑物,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本体,在地面和建筑物本体之间设置有隔震垫,还包括地埋管、穿墙管和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V型管道连接件;所述地埋管设置于地面下、与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一弯头连接,所述穿墙管的纵向部分设置于建筑物本体的墙体中,所述穿墙管的横向部设置于地面下、与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三弯头连接。
一种抗震建筑物,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第一建筑物本体和第二建筑物本体,所述第一建筑物本体与第二建筑物本体相邻设置、第一建筑物本体与第二建筑物本体之间具有沉降缝,所述抗震建筑物还包括第一穿墙管、第二穿墙管和如上所述的V型管道连接件;所述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一弯头连接第一穿墙管,所述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三弯头连接第二穿墙管;所述第一穿墙管和V型管道连接件位于第一建筑物本体中,所述第二穿墙管穿过所述沉降缝位于第二建筑物本体中。
一种抗震设备,包括抗震设备本体、第一横向管和第二横向管,还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V型管道连接件;所述第一横向管穿过抗震设备本体、并与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一弯头连接,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三弯头连接第二横向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包括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第三弯头、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弯头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与第三弯头的一端连接,第三弯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与第二弯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锐角,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钝角,使V型管道连接件连接后呈V字型结构。本发明通过软管连接,并构成V字型结构,使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不但具有纵向位移及侧向位移的功能,且位移量可根据软管的长度设计,比现有单一产品能力高,还能起到防震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的纵向位移受拉力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的纵向位移受压力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的侧向位移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抗震建筑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抗震建筑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抗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包括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第三弯头、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弯头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与第三弯头的一端连接,第三弯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与第二弯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锐角,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钝角,使V型管道连接件连接后呈V字型结构。本发明通过软管连接,并构成V字型结构,使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不但具有纵向位移及侧向位移的功能,且位移量可根据软管的长度设计,比现有单一产品能力高,还能起到防震作用,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为金属软管可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包括第一弯头10、第二弯头20、第三弯头30、第一软管40和第二软管50;所述第一弯头10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40与第三弯头30的一端连接,第三弯头3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50与第二弯头2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头30的弯折角度为锐角,第一弯头10、第二弯头20的弯折角度为钝角,使V型管道连接件连接后呈V字型结构。
具体的,所述第三弯头30的弯折角度为60度,使产品拉伸和反弹力增大,当然,本发明也可以根据具体使用要求改成其它角度。
所述第一弯头10、第二弯头20的弯折角度为150度,以保证第一弯头10、第二弯头20的另一端能连接水平管道。具体使用时,如第三弯头30的弯折角度改变,所述第一弯头10、第二弯头20的弯折角度相应改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软管40、第二软管50的长度相同,使所述第一弯头10、第二弯头20在同一水平线上,能连接水平管道,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改。
为了便于与水平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弯头10的另一端为法兰接头或螺纹接头101。相应的,所述第二弯头20的另一端为法兰接头或螺纹接头201。当然,本发明也可根据安装需要使用其它连接形式,具体根据管道连接处的连接形式决定。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第三弯头30的底部设有排气口301,该排气口301可以用来安装排气阀或者排污阀等,也可以用来安装压力表等设备。
所述第一弯头10上设有第一安装片102,所述第一安装片10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3;所述第二弯头20上设有第二安装片202,所述第二安装片20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03。第一安装孔103和第二安装孔203用于当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位移到所需位置后,用于安装或悬挂该V型管道连接件。
所述第三弯头30的底部设有第三安装片302,所述第三安装片302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303。当所述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需要以第三弯头30为中心位移时,可先通过所述第三安装孔303固定所述第三弯头30,也可以位移到所需位置后安装或悬挂该V型管道连接件。
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软管40和第二软管50均为金属软管。金属软管能起到防震作用,还能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确定软管材质。另外,本发明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一软管40和第二软管50的长度改变其位移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以下结合图2至图7,对本发明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受力变形形状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实际应用中,当水平管道60发生纵向位移时,所述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一软管40和第二软管50可以向外侧拉伸,由此可以保证水平管道60的位移空间,图2、图3中的虚线为受拉后的位置。
如图4和图5所示,实际应用中,当水平管道60发生纵向位移时,所述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一软管40和第二软管50可以向内侧压缩,由此可以保证水平管道60的位移空间,图4、图5中的虚线为受压后的位置。
如图6和图7所示,当管道发生侧向位移时,所述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一软管40和第二软管50可以向两侧拉伸,由此可以保证水平管道的位移需求,图6、图7中的虚线为受扭后的位置。
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相应提供一种抗震建筑物,包括设置于地面70上的建筑物本体60,在地面70和建筑物本体60之间设置有隔震垫80。所述抗震建筑物还包括地埋管90、穿墙管100和V型管道连接件;所述地埋管90设置于地面70下、与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一弯头10连接,所述穿墙管100的纵向部分设置于建筑物本体60的墙体中,所述穿墙管100的横向部设置于地面70下、与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二弯头30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V型管道连接件水平放置(即沿建筑物本体的横向放置),可有效对X、Y、Z三轴方向的力进行抗震,由于上文已对该V型管道连接件的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提供的抗震建筑物,以下对抗震建筑物的抗震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地震时,管道从地面建筑穿越隔震垫80到地下结构,管道会随着结构的晃动产生X、Y、Z三方向的位移,但现有的软管只能应对单一方向,当管道产生三向位移时管道会在接口、弯头处发生破裂使机电管线遭到破坏。而应用所述V型管道连接件之后,结构因地震产生三向位移带动管道位移,当位移传递到所述V型管道连接件的弯管处时,V型管道连接件能进行三向变形,使产生的位移在此处抵消无法继续往后面的管线传递,从而维护机电管线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还相应提供一种抗震建筑物,请参阅图9,所述抗震建筑物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第一建筑物本体901和第二建筑物本体902,所述第一建筑物本体901与第二建筑物本体902相邻设置、第一建筑物本体901与第二建筑物本体902之间具有沉降缝903。其中,所述抗震建筑物还包括第一穿墙管904、第二穿墙管905和V型管道连接件906;所述V型管道连接件906的第一弯头连接第一穿墙管904,所述V型管道连接件906的第三弯头连接第二穿墙管905;所述第一穿墙管904和V型管道连接件906位于第一建筑物本体901中,所述第二穿墙管905穿过所述沉降缝903位于第二建筑物本体902中。本实施例中,所述V型管道连接件水平放置(即沿建筑物本体的横向放置),可有效对X、Y、Z三轴方向的力进行抗震,由于上文已对该V型管道连接件的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提供的抗震建筑物,以下对抗震建筑物的抗震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地震时,管道穿越两栋建筑结构之间的沉降缝时,管道会随着结构的晃动产生X、Y、Z三个方向的位移,当两栋建筑结构产生不同方向的位移时,会使管道产生不同方向的位移,从而导致管道会在接口、弯头处发生破裂使机电管线遭到破坏。而应用所述V型管道连接件之后,结构因地震产生三向位移带动管道位移,当位移传递到所述V型管道连接件处时,V型管道连接件能进行三向变形使产生的位移在此处抵消无法继续往后面的管线传递,从而维护机电管线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还相应提供一种抗震设备,请参阅图10,所述的抗震设备包括抗震设备本体110、第一横向管120、第二横向管130和V型管道连接件;所述第一横向管120穿过抗震设备本体110、并与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一弯头10连接,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二弯头20连接第二横向管130,所述第二横向管130用于连接其它设备。本实施例中,所述V型管道连接件水平放置(即沿抗震设备本体1的横向放置),可有效对X、Y、Z三轴方向的力进行抗震,由于上文已对该V型管道连接件的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提供的抗震设备,以下对抗震设备的抗震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地震时,管道连接设备,管道和设备会随着结构的晃动产生X、Y、Z三个方向的位移,当两个设备之间产生不同方向的位移时,会使管道产生不同方向的位移,从而导致管道会在接口、弯头处发生破裂使机电管线遭到破坏,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使设备遭到破坏。而且设备在运行中会自身会产生振动,当振动得不到抵消将会传递到管线上久而久之也会使机电管线遭到破坏。而应用本发明的V型管道连接件之后,管道和设备因地震和自身运行产生的三向位移带动管道移动,当位移传递到V型弯管处时,V型弯管能进行三向变形使产生的位移在此处抵消无法继续往后面的管线传递,从而维护机电管线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包括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第三弯头、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弯头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与第三弯头的一端连接,第三弯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与第二弯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锐角,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钝角,使V型管道连接件连接后呈V字型结构。V字型结构可增加连接件的向外侧拉伸力和向内侧压缩力,通过软管来实现管道不同方向的位移,且位移量比一般单一产品能力要高,能保证管道的位移空间。
此外,本发明可以用于设备与管道的连接,解决设备与管道的隔振问题。当使用在管道与管道的连接中,可以解决管道热胀冷缩所产生的纵向位移以及管道在使用中产生的其它纵向位移,其最大特点是解决了管道在穿越建筑隔震层时所必需的侧向及纵向位移。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第三弯头、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弯头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与第三弯头的一端连接,第三弯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与第二弯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锐角,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钝角,使V型管道连接件连接后呈V字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弯头的弯折角度为6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弯折角度为15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头的另一端为法兰接头或螺纹接头,所述第二弯头的另一端为法兰接头或螺纹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头上设有第一安装片,所述第一安装片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弯头上设有第二安装片,所述第二安装片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弯头的底部设有第三安装片,所述第三安装片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
8.一种抗震建筑物,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本体,在地面和建筑物本体之间设置有隔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建筑物还包括地埋管、穿墙管和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V型管道连接件;所述地埋管设置于地面下、与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一弯头连接,所述穿墙管的纵向部分设置于建筑物本体的墙体中,所述穿墙管的横向部设置于地面下、与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三弯头连接。
9.一种抗震建筑物,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第一建筑物本体和第二建筑物本体,所述第一建筑物本体与第二建筑物本体相邻设置、第一建筑物本体与第二建筑物本体之间具有沉降缝,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建筑物还包括第一穿墙管、第二穿墙管和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V型管道连接件;所述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一弯头连接第一穿墙管,所述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三弯头连接第二穿墙管;所述第一穿墙管和V型管道连接件位于第一建筑物本体中,所述第二穿墙管穿过所述沉降缝位于第二建筑物本体中。
10.一种抗震设备,包括抗震设备本体、第一横向管和第二横向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V型管道连接件;所述第一横向管穿过抗震设备本体、并与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一弯头连接,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三弯头连接第二横向管。
CN201610195671.7A 2016-03-31 2016-03-31 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 Pending CN1056739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95671.7A CN105673969A (zh) 2016-03-31 2016-03-31 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95671.7A CN105673969A (zh) 2016-03-31 2016-03-31 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3969A true CN105673969A (zh) 2016-06-15

Family

ID=56225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95671.7A Pending CN105673969A (zh) 2016-03-31 2016-03-31 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739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9193A (zh) * 2017-07-24 2017-10-24 浙江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防沉降拉断构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59491A (ja) * 1988-12-12 1990-06-19 Mitsui Constr Co Ltd 配管支持構造物
JP2006105373A (ja) * 2004-10-08 2006-04-20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免震継手および免震配管構造
CN102102789A (zh) * 2011-02-11 2011-06-22 冯亿生 一种实用隔振装置
CN104482343A (zh) * 2014-12-12 2015-04-0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连接管道及其用于隔震建筑的施工方法
CN205560065U (zh) * 2016-03-31 2016-09-07 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59491A (ja) * 1988-12-12 1990-06-19 Mitsui Constr Co Ltd 配管支持構造物
JP2006105373A (ja) * 2004-10-08 2006-04-20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免震継手および免震配管構造
CN102102789A (zh) * 2011-02-11 2011-06-22 冯亿生 一种实用隔振装置
CN104482343A (zh) * 2014-12-12 2015-04-0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连接管道及其用于隔震建筑的施工方法
CN205560065U (zh) * 2016-03-31 2016-09-07 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傅征祥 李革平: "《地震生命损失研究》", 31 October 1993, 地震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9193A (zh) * 2017-07-24 2017-10-24 浙江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防沉降拉断构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48012B (zh) 一种单杆万向抗震支吊架
CN107809098A (zh) 一种线缆保护套管
CN110029724A (zh) 一种堵塞管道用负压震荡式疏通装置
CN105673969A (zh) 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
CN205092540U (zh) 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
JP5067585B2 (ja) 断層用管路
CN205560065U (zh) 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
CN206110296U (zh) 用于抗震建筑结构的排水系统
CN105546259A (zh) 一种智能自动限位补偿器
CN202220929U (zh) 橡胶伸缩器
KR101283425B1 (ko) 내진보강구조를 갖는 플렉시블형 관 연결구
CN105299323B (zh) 一种用于高压软管固定安装的管夹
CN204391637U (zh) 管道母线用铰链型金属波纹管补偿器
CN210597376U (zh) 综合管廊变形缝外贴式抗震装置
CN210957616U (zh) 一种高抗压性的拼接式地埋穿线管
CN201606604U (zh) 储罐专用不锈钢软连接
CN201713863U (zh) 建筑物给排水管道两连续弯管处的防结露结构
KR100952129B1 (ko) 지중구조물 조립식 관로구
CN205383383U (zh) 一种智能自动限位补偿器
CN205401963U (zh) 关节型波纹管
CN207279039U (zh) 一种墙孔密封件
CN215981335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用柔性接口
KR100944653B1 (ko) 지중 배전케이블 매설용 절곡형 관로 설치구조
CN203215121U (zh) 隔震管线及管路装置
CN215635723U (zh) 一种用于旧管道非开挖更换的柔性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