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68788B - 一种活性污泥生化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性污泥生化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68788B
CN105668788B CN201610061237.XA CN201610061237A CN105668788B CN 105668788 B CN105668788 B CN 105668788B CN 201610061237 A CN201610061237 A CN 201610061237A CN 105668788 B CN105668788 B CN 1056687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partition
stirring device
shaped support
support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612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68788A (zh
Inventor
王旭
李星文
刘俊红
周丽颖
李京莲
袁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unip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unip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unip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unip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612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687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68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8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68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8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1Aerobic and anaerobic treatment in the same rea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污泥生化池,包括池体,池体内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设于第二隔板的下方,将池体分隔为自下而上的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厌氧区的底部设有污水进口和污泥进口,厌氧区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过流通道,且第一过流通道设于第一搅拌装置正上方,用于连通厌氧区和缺氧区并便于对第一搅拌装置检修;缺氧区内设有第二搅拌装置,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过流通道,且第二过流通道设于第二搅拌装置的正上方,用于连通缺氧区和好氧区并便于人员对第二搅拌装置检修;好氧区内设有曝气装置,好氧区的后端面上设有出水口。该生化池占地面积小,且方便设备的检修,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活性污泥生化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污泥生化池。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生化池一般采用AAO(Anaerobic-Anoxic-Oxic,即厌氧-缺氧-好氧法)技术,AAO是污水生化处理的主流技术,AAO的技术含义是:第一个A指生物厌氧段,第二个A指生物缺氧段,O指生化好氧段。其中厌氧段A主要起到使活性污泥中的释磷菌在厌氧环境中充分释磷,使之能够在后续的好氧环境中吸收更多的磷,从而起到生物除磷的作用。缺氧段A则是使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在缺氧状态下,能够利用从后续好氧段回流来的硝酸盐取代氧做为电子受体而参与生物降解反应,以此能够将后续好氧段氧化而来的硝酸盐总氮还原为不溶于水的氮气,从而实现生物脱氮过程。好氧段O的主要功能是对活性污泥充分供氧,使活性污泥中的各类菌群都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以充分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各类有机无机氮氧化为硝酸盐氮,使之在回流到缺氧段A时能够被反硝化菌还原为氮气,另外在厌氧段A中已充分释放磷酸盐的聚磷菌,在随活性污泥进入好氧段O后,又可以将水中更多的磷酸盐吸收进来,从而使生化池出水中的磷大幅度减少,实现生物除磷的目的。现在的AAO技术在应用中也产生了多种布置形式,各段进水、回流污泥的前后次序都可以根据工艺需要灵活改变,但不管如何改变,AAO三段功能池体,是每种工艺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目前AAO生物反应池的布置都是平面布置的,即三段都位于同一平面上,厌氧段A和缺氧段A通常占整个池容量的1/3到1/2,三段的池深主要由好氧段的深度决定,因为好氧段需要由鼓风机通过曝气头向池中供氧,而鼓风机的供氧深度受水压影响大,一般鼓风机供氧深度限制在6m以下,而其他种类的供氧深度,一般都低于鼓风供氧。所以一般污水处理设施中的生化池水深不超过6m,由此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生化池整体占地面积大,在土地资源比较紧张的地区建设这种工艺的污水厂,土地问题对工艺的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活性污泥处理池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生化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于第二隔板的下方,将所述池体分隔为自下而上的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所述厌氧区的底部设有污水进口和污泥进口,所述厌氧区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过流通道,且所述第一过流通道设于所述第一搅拌装置正上方,用于连通厌氧区和缺氧区并便于对第一搅拌装置检修;所述缺氧区内设有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过流通道,且所述第二过流通道设于所述第二搅拌装置的正上方,用于连通缺氧区和好氧区并便于人员对第二搅拌装置检修;所述好氧区内设有曝气装置,所述好氧区的后端面上设有出水口。
其中,所述厌氧区内设有第一隔墙,所述第一隔墙将所述厌氧区分隔为多个独立的第一反应区,每个所述第一反应区的底部均设有污水进口和污泥进口,且每个所述第一反应区内均设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缺氧区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隔墙结构相同的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与所述第一隔墙对应设置,将所述缺氧区分隔为多个独立的第二反应区,每个所述第二反应区内均设有第二搅拌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隔墙的形状为栅格形,所述第一反应区为矩形,且所述第一反应区的两个对角分别设有第一搅拌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反应区的两个对角分别设有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和第一搅拌装置交错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隔墙为平板形,且所述第一隔墙的数量若干,当所述第一隔墙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一隔墙平行且间隔的嵌于所述厌氧区;每个所述第一反应区内设有两块第一弧形支撑板和一块第一平板形支撑板,两块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板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反应区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平板形支撑板设于两块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板之间,且与两块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板存在间隙,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隔板并对混合液进行导流;每个第一反应区内均设有多个第一搅拌装置。
其中,每个第二反应区内设有两块第二弧形支撑板和一块第二平板形支撑板,两块所述第二弧形支撑板设于分别设于第二反应区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平板形支撑板设于所述两块所述地第二弧形支撑板之间,且与两块所述第二弧形支撑板存在间隙,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隔板并对混合液进行导流;每个第二反应区内均设有多个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搅拌装置与所述第一搅拌装置交错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隔板上与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过流通道。
其中,所述好氧区还设有第三隔墙和导流墙,所述第三隔墙设于相邻两排第二反应区的连接处的上方,所述第三隔墙将好氧区分为多个独立区域,每个独立区域内均设有两块导流墙,两块所述导流墙平行设置,将独立区域分隔为两个入流混合区和一个推流区,且所述推流区设于两个所述入流混合区之间,两块所述导流墙均与所述好氧区的后端面连接,与好氧区的前端面之间有间隙,用于使两个所述入流混合区分别与所述推流区连通,所述入流混合区通过所述第二过流通道与所述缺氧区连通,所述推流区的后端面上设有出水口。
其中,所述推流区内设有回流管和回流泵,所述回流泵设于所述出水口处,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流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反应区连通,用于将出水口处的混合液回流到所述第二反应区。
其中,所述第一过流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流通道均为圆筒状,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筒壁高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筒壁高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上表面。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活性污泥生化池包括池体,池体内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池体自下而上分隔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垂直分布,使得池体的占地面积减小,厌氧区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第一搅拌装置的正上方的第一隔板上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一过流通道,污水和污泥的混合液在第一搅拌装置的作用下在厌氧区内实现除磷,并经第一过流通道进入到缺氧区,缺氧区内设有第二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上方的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过流通道,在第二搅拌装置的搅拌作用下混合液实现脱氮,并经过第二过流通道进入到好氧区,好氧区内设有曝气装置,混合液在曝气装置的作用下与氧气充分反应,最终实现对混合液的处理,处理后的混合液经好氧区后端的出水口流出。该生化池立体布置,占地面积小,且根据不同深度的含氧量合理布置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实现对污泥和污水的深度处理,降低了成本,第一过流通道设置在第一搅拌装置的正上方,便于检修人员对第一搅拌装置进行检修,第二过流通道设置在第二搅拌装置的正上方,便于检修人员对第二搅拌装置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活性污泥生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Ⅰ-Ⅰ向视图;
图3是图1的Ⅱ-Ⅱ向视图;
图4是图1的Ⅲ-Ⅲ向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活性污泥生化池的缺氧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活性污泥生化池的厌氧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好氧区;2:缺氧区;3:厌氧区;4:第二过流通道;5:第二搅拌装置;6:第一搅拌装置;7:污水进管;8:曝气装置;9:回流管;10:回流泵;11:出水管;12:污泥进管;13:池体;14:第三隔墙;15:导流墙;16:第二隔墙;17:第一隔墙;18:第二隔板;19:第一隔板;20:池底;21:第一过流通道;22:推流区;23:入流混合区;24:第二隔墙;25:第二弧形支撑板;26:第二平板形支撑板;27:第一平板形支撑板;28:第一弧形支撑板;29:第一隔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性污泥生化池,包括池体13,池体13内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隔板19和第二隔板18,第一隔板19设于第二隔板18的下方,将池体13分隔为自下而上的厌氧区3、缺氧区2和好氧区1;厌氧区3、缺氧区2和好氧区1垂直立体布置,使得池体13的占地面积减小,节约了成本,池底20设有污泥进口,污泥进口连接污泥进管12,厌氧区3的底部侧壁上设有污水进口,污水进口连接污水进管7,厌氧区3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6,第一隔板19上设有第一过流通道21,且第一过流通道21设于第一搅拌装置6的正上方,用于连通厌氧区3和缺氧区2并便于对第一搅拌装置6检修;缺氧区2内设有第二搅拌装置5,第二隔板18上设有第二过流通道4,且第二过流通道4设于第二搅拌装置5的正上方,用于连通缺氧区2和好氧区1并便于人员对第二搅拌装置5检修;好氧区1内设有曝气装置8,好氧区1的后端面上设有出水口。污水经污水进口进入池体13内,污泥进口通过污泥进管7与后续构筑物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后续构筑物是二沉池,二沉池内的污泥回流进入厌氧区3,在第一搅拌装置6的作用下,污水和污泥充分混合,由于厌氧区3没有氧气,污泥中的微生物对水中的污染物形成厌氧生化作用,使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在缺氧状态下充分释磷,使之能够在后续的好氧环境中吸收更多的磷,从而起到生物除磷的作用,厌氧区3的混合液经第一过流通道21进入到缺氧区2,在第二搅拌装置5的作用下充分混合,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缺氧区2被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菌还原为氮气,从而起到脱氮的作用,然后经过第二过流通道4进入到好氧区1,在好氧区1的曝气装置8的作用下再次中分混合并保持充分的溶解氧,发生好氧生物降解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种类的有机污染物,如COD(化学氧化量,是指在一定严格条件下,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再外加的强氧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化剂的数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克数来表示)、BOD(Biology OxygenDemand,是一种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定义是: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表示单位为氧的毫克/升。主要用于监测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一般有机物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时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的需要,水体就处于污染状态)等被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机氮、氨氮等则被杨华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在厌氧区3释放到水中的磷酸盐则被聚磷菌充分吸收到体内,起到去除磷的作用。处理完的混合液最终经出水管11流出池体13外,并进入后续的二沉池中,在二沉池内继续进行泥水分离,沉淀下来的污泥由二沉池汇流到生化池内的厌氧区3继续参与生化处理过程。该生化池中的第一过流装置和第二过流装置不仅起到连通相邻两个处理区的作用,还可以做为检修人员上下的通道,便于检修人员对第一搅拌装置6和第二搅拌装置5的检修。
如图3所示,厌氧区3内还设有第一隔墙17,第一隔墙17将厌氧区3分隔为多个独立的第一反应区,每个第一反应区的底部均设有污水进口和污泥进口,实现多点进水,且每个第一反应区内均设有第一搅拌装置6;如图4所示,缺氧区2内设有与第一隔墙17结构相同的第二隔墙16,第二隔墙16与第一隔墙17对应设置,将缺氧区2分隔为多个独立的第二反应区,每个第二反应区内均设有第二搅拌装置5。第一隔墙17和第二隔墙16分别对第一隔板19和第二隔板18起到支撑作用,并分别将厌氧区3和缺氧区2分隔为多个独立的第一反应区和多个独立的第二反应区,每个反应区内均设有搅拌装置,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小范围隔开搅拌,使搅拌更加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墙17的形状为栅格形,栅格形的第一隔墙17嵌于厌氧区3的池体13内,将厌氧区3分隔为多个矩形的第一反应区,且第一反应区的两个对角分别设有第一搅拌装置6。第二反应区的两个对角分别设有第二搅拌装置5,第二搅拌装置5和第一搅拌装置6交错设置。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的数量均为6个,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上下相对布置,第一反应区中的第一搅拌装置6设置在两个对角上,与第一反应区相对的一个第二反应区中的第二搅拌装置5与第一搅拌装置6交错设置。便于上下两层中的搅拌装置的合理布置,也有利于厌氧区3和缺氧区2中混合液的流通。
第二隔板18上与第一搅拌装置6正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过流通道4。便于人员对第一搅拌装置6的检修和混合液的流动。
进一步地,好氧区1还设有第三隔墙14和导流墙15,第三隔墙14设于相邻两排第二反应区的连接处的上方,第三隔墙14将好氧区1分为多个独立区域,每个独立区域内均设有两块导流墙15,两块导流墙15平行设置,将独立区域分隔为两个入流混合区23和一个推流区22,且推流区22设于两个入流混合区23之间,两块导流墙15均与好氧区1的后端面连接,两块导流墙15均与好氧区1的前端面之间有间隙,用于使两个入流混合区23分别与推流区22连通,入流混合区23通过第二过流通道4与缺氧区2连通,缺氧区2的混合液经过第二过流通道4进入到入流混合区23,在曝气装置8的作用下充分混合,经过入流混合区23和推流区22的连通的间隙进入到推流区22,入流混合区23和推流区22均设有曝气装置8,该曝气装置8为曝气头,池体13外的鼓风机通过曝气头向好氧区1内的污水和污泥鼓风曝气,使好氧区1混合液中保持中分的溶解氧,推流区22的后端面上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连接出水管11,推流区22没有从缺氧区2直接进入到好氧区1的污水,可以使污水在从出水口流出之前得到了充分的处理,保证了出水水质良好。推流区22内还设有污水回流管9和回流泵10,回流泵10设于出水口处,回流管9的进水口与回流泵10连接,回流管9包括多个回流口,回流口的数量与第二反应区的数量相等,多个回流口分别与多个第二反应区一一对应相连通,用于将出水口处的混合液回流到第二反应区。使混合液中经好氧生化作用产生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在缺氧区2中被反硝化菌还原为氮气,从而起到脱氮的效果。
另外,第一过流通道21和第二过流通道4均为圆筒状,第一过流通道21的筒壁高于第一隔板19的上表面,第二过流通道4的筒壁高于第二隔板18的上表面,可以防止在各区域混合设置停止工作时本区的污泥沉淀降落至下层区域。
实施例二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似,其相同点不再赘述,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隔墙29为平板形,且第一隔墙29的数量若干,当第一隔墙29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隔墙29平行且间隔的嵌于厌氧区;本实施例中第一隔墙29的数量为1,每个第一反应区内设有两块第一弧形支撑板28和一块第一平板形支撑板27,两块第一弧形支撑板28分别设于第一反应区的前后两端,与第一反应区的前后两端面之间存在间隙,第一平板形支撑板27设于两块第一弧形支撑板28之间,且与两块第一弧形支撑板28存在间隙,用于支撑第一隔板并对混合液进行导流,两块第一弧形支撑板28和一块第一平板形支撑板27形成通长导流渠的形式,每个第一反应区内均设有多个第一搅拌装置6。回流管包括多个回流口,每个第一反应区上沿长度方向均与多个回流口连通。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反应区的底部均设有多个污水进口和污泥进口,多个污水进口前向后均匀布置,多个污泥进口也是自前向后均匀布置,实现污水和污泥的多点进入。
第二隔墙24为平板形,且第二隔墙24的数量若干,当第二隔墙24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二隔墙24平行且间隔的嵌于厌氧区;本实施例的第二隔墙24的数量为1,每个第二反应区内设有两块第二弧形支撑板25和一块第二平板形支撑板26,两块第二弧形支撑板25设于分别设于第二反应区的前后两端,与第二反应区的前后两端面之间存在间隙,第二平板形支撑板26设于两块地第二弧形支撑板25之间,且与两块第二弧形支撑板25存在间隙,用于支撑第二隔板并对混合液进行导流,两块第二弧形支撑板25和一块第二平板形支撑板26形成通长导流渠的形式;每个第二反应区内均设有多个第二搅拌装置5,第二搅拌装置5与第一搅拌装置6交错设置,使得对污水和污泥的混合更加充分。回流管包括多个回流口,每个第二反应区上沿长度方向均与多个回流口连通。
使用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形式并不限于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形式,根据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形式的不同,厌氧区和缺氧区可设置为多中形式,视工艺设计情况可对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的安装位置予以调整。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活性污泥生化池采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池体分隔为自下而上的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垂直立体布置,减小了生化池的占地面积,节约了成本,缺氧区和厌氧区内分别设置第二搅拌装置和第一搅拌装置,第一隔板上设有与第一搅拌装置对应的第一过流通道,第二隔板上与第一搅拌装置及第二搅拌装置对应的位置均设有第二过流通道,便于对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进行检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活性污泥生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于第二隔板的下方,将所述池体分隔为自下而上的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所述厌氧区的底部设有污水进口和污泥进口,所述厌氧区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过流通道,且所述第一过流通道设于所述第一搅拌装置正上方,用于连通厌氧区和缺氧区并便于对第一搅拌装置检修;所述缺氧区内设有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过流通道,且所述第二过流通道设于所述第二搅拌装置的正上方,用于连通缺氧区和好氧区并便于人员对第二搅拌装置检修;所述好氧区内设有曝气装置,所述好氧区的后端面上设有出水口;
所述厌氧区内设有第一隔墙,所述第一隔墙将所述厌氧区分隔为多个独立的第一反应区,每个所述第一反应区的底部均设有污水进口和污泥进口,且每个所述第一反应区内均设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缺氧区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隔墙结构相同的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与所述第一隔墙对应设置,将所述缺氧区分隔为多个独立的第二反应区,每个所述第二反应区内均设有第二搅拌装置;
所述第一过流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流通道均为圆筒状,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筒壁高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筒壁高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隔墙的形状为栅格形,所述第一反应区为矩形,且所述第一反应区的两个对角分别设有第一搅拌装置;
所述第二反应区的两个对角分别设有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和第一搅拌装置交错设置;
所述第二隔板上与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过流通道;
所述好氧区还设有第三隔墙和导流墙,所述第三隔墙设于相邻两排第二反应区的连接处的上方,所述第三隔墙将好氧区分为多个独立区域,每个独立区域内均设有两块导流墙,两块所述导流墙平行设置,将所述独立区域分隔为两个入流混合区和一个推流区,且所述推流区设于两个所述入流混合区之间,两块所述导流墙均与所述好氧区的后端面连接,与好氧区的前端面之间有间隙,用于使两个所述入流混合区分别与所述推流区连通,所述入流混合区通过所述第二过流通道与所述缺氧区连通,所述推流区的后端面上设有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污泥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墙为平板形,且所述第一隔墙的数量若干,当所述第一隔墙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一隔墙平行且间隔的嵌于所述厌氧区;每个所述第一反应区内设有两块第一弧形支撑板和一块第一平板形支撑板,两块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板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反应区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平板形支撑板设于两块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板之间,且与两块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板存在间隙,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隔板并对混合液进行导流;每个第一反应区内均设有多个第一搅拌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污泥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反应区内设有两块第二弧形支撑板和一块第二平板形支撑板,两块所述第二弧形支撑板设于分别设于第二反应区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平板形支撑板设于两块所述第二弧形支撑板之间,且与两块所述第二弧形支撑板存在间隙,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隔板并对混合液进行导流;每个第二反应区内均设有多个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搅拌装置与所述第一搅拌装置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污泥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流区内设有回流管和回流泵,所述回流泵设于所述出水口处,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流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反应区连通,用于将出水口处的混合液回流到所述第二反应区。
CN201610061237.XA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活性污泥生化池 Active CN1056687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61237.XA CN105668788B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活性污泥生化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61237.XA CN105668788B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活性污泥生化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8788A CN105668788A (zh) 2016-06-15
CN105668788B true CN105668788B (zh) 2023-10-31

Family

ID=56303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61237.XA Active CN105668788B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活性污泥生化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6878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55976A (en) * 1982-02-17 1983-10-25 Ferdinand Besik Apparatus for anoxic-aerobic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and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s
CN101560015A (zh) * 2009-05-20 2009-10-21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1406347Y (zh) * 2009-06-02 2010-02-17 江苏金山环保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体化多功能立体循环氧化沟设备
CN101913701A (zh) * 2010-07-30 2010-12-15 滕红文 一种微孔曝气氧化沟
CN103601293A (zh) * 2013-10-10 2014-02-26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同步去除碳、氮、硫塔式生物反应器
CN205367887U (zh) * 2016-01-28 2016-07-06 浦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污泥生化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55976A (en) * 1982-02-17 1983-10-25 Ferdinand Besik Apparatus for anoxic-aerobic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and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s
CN101560015A (zh) * 2009-05-20 2009-10-21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1406347Y (zh) * 2009-06-02 2010-02-17 江苏金山环保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体化多功能立体循环氧化沟设备
CN101913701A (zh) * 2010-07-30 2010-12-15 滕红文 一种微孔曝气氧化沟
CN103601293A (zh) * 2013-10-10 2014-02-26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同步去除碳、氮、硫塔式生物反应器
CN205367887U (zh) * 2016-01-28 2016-07-06 浦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污泥生化池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向阳等.《水污染控制工程及设备》.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第317页. *
林群慧.《微波辅助热解污泥机理与试验研究》.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第13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8788A (zh)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36458A1 (zh) 一种自循环高效生物脱氮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EP3081538B1 (en) Vertical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and method
CN214528587U (zh) 一种脱氮除磷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4781015U (zh) 一种同心结构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14634276A (zh) 一种脱氮除磷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07986809U (zh) 处理污水的aao生化处理池
CN111099726A (zh) 一种同步反硝化脱氮除磷双泥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206970300U (zh)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CN213771726U (zh) He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1734106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CN112321097A (zh) 一种高效生物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
CN110937763A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CN105668788B (zh) 一种活性污泥生化池
KR20120138026A (ko) 청소 기능을 갖는 마이크로 버블 디퓨저를 이용한 폐수 처리를 위한 마이크로 버블 반응기
CN115353205A (zh) 生化反应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05367887U (zh) 一种活性污泥生化池
CN205258129U (zh) 一种小流量污水深度脱氮除磷装置
CN209890336U (zh) 一种用悬浮载体强化气提推流式氧化沟效果的装置
CN212269589U (zh) 能够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污水处理生化反应器
CN212504215U (zh) 一种污水处理净化装置
CN113292195A (zh) 一种AnOn污水处理设备
CN107963782B (zh) 一种强化脱氮功能的生物接触氧化反应系统
CN207313241U (zh)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CN217077327U (zh) 一种污水再生处理设备
CN220951411U (zh) 一种污水处理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