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64315A - 给氧复苏呼吸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给氧复苏呼吸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64315A
CN105664315A CN201610019279.7A CN201610019279A CN105664315A CN 105664315 A CN105664315 A CN 105664315A CN 201610019279 A CN201610019279 A CN 201610019279A CN 105664315 A CN105664315 A CN 105664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xygen
needle
breathing apparatus
kno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92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64315B (zh
Inventor
范晓逶
芦宏斌
李斯伟
梅兴国
黄传伟
刘学
黄孝胜
王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FACTORY OF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FACTORY OF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FACTORY OF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OF PLA filed Critical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FACTORY OF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OF PLA
Priority to CN2016100192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643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64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4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64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43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20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o medical respiratory devices
    • A61M16/201Controlled va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2/00Special media to be introduced, removed or treated
    • A61M2202/02Gases
    • A61M2202/0208Oxyge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提供一种给氧复苏呼吸设备,旨在解决现有吸氧装置无法实现吸气过程到呼气过程的平滑过渡以及噪音过大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呼吸设备包括设置在主吸氧通道与内腔之间的针阀组件,针阀组件包括针阀固定座、嵌套在针阀固定座中的针阀套、可滑动地配合在针阀套内的针阀、密封地嵌套在针阀套中的针阀密封圈以及设置在针阀套的顶端与针阀的顶端之间的针阀弹簧,针阀套上设置有多个进气孔,在非操作状态下,活塞阀在活塞阀弹簧的作用下抵靠针阀的顶端并因此压缩针阀弹簧,从而使针阀套不与针阀密封圈接触。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发明的针阀能够实现吸气过程到呼气过程的平滑过渡并且消除了与现有技术相关的噪音问题。

Description

给氧复苏呼吸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提供一种给氧复苏呼吸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器械。
CN1069891A公开了一种复苏吸氧装置,该吸氧装置设置有主吸氧通道和辅助吸氧通道,既能够实现纯氧气吸入功能,又能够实现氧气空气混合吸入功能。然而,该吸氧装置也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而言,在CN1069891A的复苏吸氧装置中用于实现吸气和呼气的阀门是空气驱动的,这导致当氧气压力超过一定阈值时,阀门会突然关断,使吸气过程骤然终止,这对于呼吸衰竭的病人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另外,在CN1069891A的复苏吸氧装置中,阀门在进气通道中滑动,为此目的,所述阀门的直径必须明显小于所述进气通道的直径,这导致尤其当阀门在氧气压力作用下沿进气通道上行时,会连续撞击进气通道的内壁,产生令人不悦的噪音,影响患者和家属的使用感受。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型给氧复苏呼吸设备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吸氧装置无法实现吸气过程到呼气过程的平滑过渡以及噪音过大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该设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内腔、氧气接口、设置在所述内腔与所述氧气接口之间的主吸氧通道、面罩接口、设置在所述内腔与所述面罩接口之间的呼气通道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主体还包括活塞阀,在非操作状态下,所述活塞阀被活塞阀弹簧向下偏压。该设备的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吸氧通道与所述内腔之间的针阀组件,所述针阀组件包括针阀固定座、嵌套在所述针阀固定座中的针阀套、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针阀套内的针阀、密封地嵌套在所述针阀套中的针阀密封圈以及设置在所述针阀套与所述针阀之间的针阀弹簧,所述针阀套上设置有进气孔;并且所述活塞阀弹簧的弹力大于所述针阀弹簧的弹力,使得在非操作状态下,所述活塞阀在所述活塞阀弹簧的作用下抵靠所述针阀的顶端并因此压缩所述针阀弹簧,从而使所述针阀套不与所述针阀密封圈接触;当所述氧气接口被打开时,氧气经由所述主吸氧通道和所述进气孔进入所述内腔,随着所述内腔中的氧气压力上升,所述氧气压力与所述针阀弹簧一起克服所述活塞阀弹簧的弹力,使所述活塞阀以及所述针阀逐渐向上移动,最终使所述针阀抵靠所述针阀密封圈并因此关闭从所述氧气接口到所述内腔的氧气流通。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由于采用针阀弹簧来驱动所述针阀,本发明的针阀的竖向位置能够在吸氧过程中随着内腔中的氧气压力的升高而逐渐被提升,从而实现吸气过程到呼气过程的平滑过渡,使患者的呼吸体验更加自然。此外,由于所述针阀套上设置有独立的进气孔,所述针阀可以设置成与所述针阀套相对紧密地配合(只要能够在针阀套中自由滑动即可),因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阀门撞击进气通道导致的噪音问题。
在上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针阀套包括第一竖直部分、第二竖直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与所述第二竖直部分之间的倾斜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竖直部分相连的底座部分。更优选地,所述针阀套通过所述第二竖直部分紧密配合在所述针阀固定座中,所述底座部分抵靠所述针阀固定座的底部,所述针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的顶端与所述针阀的顶端之间,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倾斜部分上,所述针阀密封圈密封地嵌套在所述第二竖直部分内,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分与所述倾斜部分的连接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发明的针阀套整体上形成一种“钟罩”形状,与单纯的等直径结构相比,这种“钟罩”形状能够使针阀套与针阀固定座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另外,如上所述,由于所述针阀套上设置有独立的进气孔,而针阀是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中滑动,因此,所述针阀可以设置成与所述针阀套相对紧密地配合,因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阀门撞击进气通道导致的噪音问题。
在上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针阀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大直径部分、第二小直径部分和阀座部分,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中,并且当所述阀座部分抵靠所述针阀密封圈时,从所述氧气接口到所述内腔的氧气流通被关闭;或者更优选地,所述针阀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等直径部分和第二直径渐变部分,所述第一等直径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中,并且当所述第二直径渐变部分抵靠所述针阀密封圈时,从所述氧气接口到所述内腔的氧气流通被关闭。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所述针阀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等直径部分和第二直径渐变部分(直径从上向下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在吸氧过程中,当针阀的竖直位置随着内腔中的氧气压力的升高而逐渐被提升时,所述针阀与所述针阀密封圈之间的空隙会随着所述针阀的竖直位置的提升而逐渐减小,从而实现氧气供应流量的逐级平缓下降,进而实现吸气过程到呼气过程的平滑过渡,使患者的呼吸体验更加自然。
在上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棱,所述第一竖直部分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对应的凹槽,使得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能够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中滑动;或者替代性地,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竖直部分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对应的凸棱,使得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能够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中滑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无论是针阀上设置有凸棱、针阀套上设置有凹槽,还是针阀上设置有凹槽、针阀套上设置有凸棱,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槽连接,从而进一步实现针阀在针阀套中的稳定滑动,避免现有技术中的撞击和噪音问题。
在上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针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的顶部的顶端凸缘,所述针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的顶端与所述顶端凸缘之间。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针阀套包括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倾斜部分上的多个进气孔。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当包括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倾斜部分上的多个进气孔时,本发明的针阀套能够使氧气从主吸氧通道向内腔的流动在空间分布上更加均匀,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的单进气通道或双进气通道导致的“射流”问题。
在上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包括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所述上部主体与所述下部主体螺纹连接,从而围成所述内腔;并且所述活塞阀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部主体中。
在上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与所述上部主体螺纹连接的上盖,所述活塞阀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所述上盖,所述上盖还设置有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的气孔,用于将使用者呼出的气体引导至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外部。
在上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氧气接口与所述下部主体螺纹连接;并且/或者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氧气接口与所述主吸氧通道之间的氧气阀,所述氧气阀包括氧气阀球和氧气阀弹簧,所述氧气阀球用于阻断或开通氧气的输入,所述氧气阀弹簧用于对所述氧气阀球施加压力,以便实现氧气阀功能;并且/或者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部主体上的氧气阀旋钮、氧气阀旋钮密封圈、氧气阀旋钮密封圈和氧气阀旋钮定位销,所述氧气阀旋钮用于推动所述氧气阀球以便阻断或开通氧气的输入,所述氧气阀旋钮密封圈用于所述氧气阀旋钮与所述下部主体之间的密封,所述氧气阀旋钮密封圈用于所述氧气阀旋钮与内部气体管路之间的密封,所述氧气阀旋钮定位销顶入所述氧气阀旋钮的螺旋槽内,用于所述氧气阀旋钮的定位;并且/或者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上部主体定位销,所述上部主体定位销与所述上部主体螺纹连接,所述上部主体定位销的下端插入所述下部主体的环形槽内,用于所述上部主体的定位;并且/或者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主体密封圈,所述主体密封圈用于所述下部主体和所述上部主体的密封;并且/或者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辅助吸氧通道,所述辅助吸氧通道的一端连通到所述氧气接口,所述辅助吸氧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到所述主吸氧通道,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与所述下部主体螺纹连接的辅助吸氧旋钮和辅助吸氧旋钮密封圈,所述辅助吸氧旋钮用于开关所述辅助吸氧通道,实现辅助吸氧功能,所述辅助吸氧旋钮密封圈用于所述辅助吸氧旋钮与所述下部主体的密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另一侧面剖视图,该侧面剖视图的剖面与图1的剖面成90度。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举例来说,尽管本申请是结合医用给氧复苏呼吸设备来描述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偏离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发明显然可以应用于其他任何类型的呼吸装置。
首先参照图1和2,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另一侧面剖视图,该侧面剖视图的剖面与图1的剖面成90度。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包括螺纹连接到一起的下部主体2和上部主体16,两者共同围成内腔2-16。所述下部主体2上设置有氧气接口1、设置在内腔2-16与氧气接口1之间的主吸氧通道、用于与患者的呼吸面罩相连的面罩接口20、设置在内腔2-16与面罩接口20之间的呼气通道2-1以及与内腔2-16连通的排气通道16-1。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部主体16中的活塞阀14,在非操作状态下,活塞阀14被活塞阀弹簧15向下偏压(按照附图中的方位)。
下面参阅图3并继续参阅图1和2,本发明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吸氧通道与内腔2-16之间的针阀组件,所述针阀组件包括针阀固定座10、嵌套在针阀固定座10中的针阀套9、可滑动地配合在针阀套9内的针阀11、密封地嵌套在针阀套9中的针阀密封圈12以及设置在针阀套9与针阀11之间的针阀弹簧13,针阀套9上设置有进气孔90。活塞阀弹簧15的弹力大于针阀弹簧13的弹力,使得在非操作状态下,活塞阀14在活塞阀弹簧15的作用下抵靠针阀11的顶端并因此压缩针阀弹簧13,从而使针阀套9不与针阀密封圈12接触,因此使氧气可以通过进气孔90从所述主吸氧通道流入所述内腔2-16。此时,如果氧气接口1被打开,氧气会经由所述主吸氧通道和进气孔90进入内腔2-16,随着内腔2-16中的氧气压力上升,所述氧气压力与针阀弹簧13一起克服活塞阀弹簧15的弹力,使活塞阀14以及针阀11逐渐向上移动,最终使针阀11抵靠针阀密封圈12并因此关闭从氧气接口1到内腔2-16的氧气流通。
优选地,如图3所示,针阀套9包括第一竖直部分91、第二竖直部分93、设置在第一竖直部分91与第二竖直部分93之间的倾斜部分92以及与第二竖直部分93相连的底座部分94。针阀套9通过第二竖直部分93紧密配合(具体是卡合)在针阀固定座10中,底座部分94抵靠针阀固定座10的底部,针阀弹簧13设置在第一竖直部分91的顶端与针阀11的顶端之间,进气孔90设置在倾斜部分92上,针阀密封圈12密封地嵌套在第二竖直部分93内,位于第二竖直部分93与倾斜部分92的连接部处。
接着参阅图3,针阀11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大直径部分、第二小直径部分和阀座部分(按照图3中从上到下的顺序),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竖直部分91中,并且当所述阀座部分抵靠针阀密封圈12时,从氧气接口1到内腔2-16的氧气流通被关闭。尽管附图中没有示出,但更优选的是,针阀11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等直径部分和第二直径渐变部分,该第二直径渐变部分的直径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所述第一等直径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竖直部分91中,并且当所述第二直径渐变部分抵靠针阀密封圈12时,从氧气接口1到内腔2-16的氧气流通被关闭。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针阀11的这种直径渐变的设置能够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吸气过程到呼气过程的平滑渐变过渡。
进一步,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的外表面上可设置有凸棱,第一竖直部分91的内表面上可设置有对应的凹槽,使得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能够在第一竖直部分91中滑动。替代性地,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的外表面上可设置有凹槽,第一竖直部分91的内表面上可设置有对应的凸棱,使得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能够在第一竖直部分91中滑动。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针阀1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的顶部的顶端凸缘,针阀弹簧13设置在第一竖直部分91的顶端与所述顶端凸缘之间。并且,针阀套9可包括等间距地设置在倾斜部分92上的多个进气孔90。再者,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与上部主体16螺纹连接的上盖19,活塞阀14可滑动地连接到上盖19,上盖19还设置有与排气通道16-1连通的气孔19-1,用于将使用者呼出的气体引导至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外部。
如图1和2所示,氧气接口1与下部主体2螺纹连接。本发明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氧气接口1与所述主吸氧通道之间的氧气阀,所述氧气阀包括氧气阀球3和氧气阀弹簧4,氧气阀球3用于阻断或开通氧气的输入,氧气阀弹簧4用于对氧气阀球3施加压力,以便实现氧气阀功能。本发明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设置在下部主体2上的氧气阀旋钮5、氧气阀旋钮密封圈6、氧气阀旋钮密封圈7和氧气阀旋钮定位销8,氧气阀旋钮5用于推动氧气阀球3以便阻断或开通氧气的输入,氧气阀旋钮密封圈6用于氧气阀旋钮5与下部主体2之间的密封,氧气阀旋钮密封圈7用于氧气阀旋钮5与内部气体管路之间的密封,氧气阀旋钮定位销8用于顶入氧气阀旋钮5的螺旋槽内,用于氧气阀旋钮5的定位。本发明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上部主体定位销17,上部主体定位销17与上部主体16螺纹连接,上部主体定位销17的下端插入下部主体2的环形槽内,用于上部主体16的定位。本发明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主体密封圈18,主体密封圈18用于下部主体2和上部主体16的密封。
最后,本发明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辅助吸氧通道,所述辅助吸氧通道的一端连通到氧气接口1,另一端连通到所述主吸氧通道,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与下部主体2螺纹连接的辅助吸氧旋钮21和辅助吸氧旋钮密封圈22,辅助吸氧旋钮21用于开关所述辅助吸氧通道,实现辅助吸氧功能,辅助吸氧旋钮密封圈22用于辅助吸氧旋钮21与下部主体2的密封。
本发明的呼吸设备与呼吸面罩、医用氧气瓶及管路配合使用,可对无自主呼吸的患者进行辅助心肺复苏,也可用于有自主呼吸患者的辅助吸氧,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
氧气可通过氧气接口1引入,通过旋转或按压氧气控制旋钮5可向左推动氧气阀球3,使氧气阀球3与下部主体2的内部管路之间产生空隙,从而使氧气进入呼吸设备内部。进一步,氧气沿下部主体2的垂直管路到达与针阀套9接触的部位,通过针阀11、针阀密封圈12之间的空隙,穿过进气孔92,通过针阀套9、针阀固定座10之间的空隙,氧气继续流入由下部主体2与上部主体16围成的内腔2-16;下部主体2设有气路2-1,可将内腔2-16与面罩接口20连通,使氧气最终到达面罩,为患者输送氧气。随着患者吸气的增加,上述内腔2-16中的气压将逐渐上升,当压力达到所设计的上限时,压力将推动活塞阀14向上运动。在针阀弹簧13的作用下,针阀11也将随之向上运动。当针阀11运动到上部极限位置时,其下端将与针阀密封圈12贴合,从而阻断氧气的供应,患者吸气过程结束。此时,活塞阀14也到达上部极限位置,患者体内的废气可依次通过面罩接口20、下部主体2的气路2-1到达上述内腔2-16,再由上部主体16内壁的排气通道16-1向外排放,最后沿上盖19的气孔19-1排出,从而完成呼气过程,由此完成一个呼吸循环。当呼气过程结束后,内腔2-16的气压随之降低,在活塞阀弹簧15的作用下,活塞阀14和针阀11将向下运动,针阀11与针阀密封圈12将产生空隙,重新开启氧气的供应,如此往复循环完成对患者的给氧复苏功能。
此外,如图1所示,在关闭氧气控制旋钮5的情况下,下部主体2在与氧气控制旋钮5接触的位置还设有旁通气路,该旁通气路可使内腔2-16与外部大气连通。此时,旋转辅助吸氧旋钮21,可开启辅助吸氧通道,使氧气最终也可到达面罩接口20,使患者可同时吸入氧气和空气,达到辅助吸氧的功能。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包括主体(2、16),所述主体(2、16)上设置有内腔(2-16)、氧气接口(1)、设置在所述内腔(2-16)与所述氧气接口(1)之间的主吸氧通道、面罩接口(20)、设置在所述内腔(2-16)与所述面罩接口(20)之间的呼气通道(2-1)以及与所述内腔(2-16)连通的排气通道(16-1),所述主体(2、16)还包括活塞阀(14),在非操作状态下,所述活塞阀(14)被活塞阀弹簧(15)向下偏压,
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吸氧通道与所述内腔(2-16)之间的针阀组件,所述针阀组件包括针阀固定座(10)、嵌套在所述针阀固定座(10)中的针阀套(9)、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针阀套(9)内的针阀(11)、密封地嵌套在所述针阀套(9)中的针阀密封圈(12)以及设置在所述针阀套(9)与所述针阀(11)之间的针阀弹簧(13),并且所述针阀套(9)上设置有进气孔(90);并且
所述活塞阀弹簧(15)的弹力大于所述针阀弹簧(13)的弹力,使得在非操作状态下,所述活塞阀(14)在所述活塞阀弹簧(15)的作用下抵靠所述针阀(11)的顶端并因此压缩所述针阀弹簧(13),从而使所述针阀套(9)不与所述针阀密封圈(12)接触;
当所述氧气接口(1)被打开时,氧气经由所述主吸氧通道和所述进气孔(90)进入所述内腔(2-16),随着所述内腔(2-16)中的氧气压力上升,所述氧气压力与所述针阀弹簧(13)一起克服所述活塞阀弹簧(15)的弹力,使所述活塞阀(14)以及所述针阀(11)逐渐向上移动,最终使所述针阀(11)抵靠所述针阀密封圈(12)并因此关闭从所述氧气接口(1)到所述内腔(2-16)的氧气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阀套(9)包括第一竖直部分(91)、第二竖直部分(93)、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91)与所述第二竖直部分(93)之间的倾斜部分(92)以及与所述第二竖直部分(93)相连的底座部分(9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阀套(9)通过所述第二竖直部分(93)紧密配合在所述针阀固定座(10)中,所述底座部分(94)抵靠所述针阀固定座(10)的底部,所述针阀弹簧(13)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91)的顶端与所述针阀(11)的顶端之间,所述进气孔(90)设置在所述倾斜部分(92)上,所述针阀密封圈(12)密封地嵌套在所述第二竖直部分(93)内,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分(93)与所述倾斜部分(92)的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阀(11)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大直径部分、第二小直径部分和阀座部分,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91)中,并且当所述阀座部分抵靠所述针阀密封圈(12)时,从所述氧气接口(1)到所述内腔(2-16)的氧气流通被关闭;或者
所述针阀(11)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等直径部分和第二直径渐变部分,所述第一等直径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91)中,并且当所述第二直径渐变部分抵靠所述针阀密封圈(12)时,从所述氧气接口(1)到所述内腔(2-16)的氧气流通被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棱,所述第一竖直部分(9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对应的凹槽,使得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能够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91)中滑动;或者
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竖直部分(9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对应的凸棱,使得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能够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91)中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阀(1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的顶部的顶端凸缘,所述针阀弹簧(13)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91)的顶端与所述顶端凸缘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阀套(9)包括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倾斜部分(92)上的多个进气孔(9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16)包括上部主体(16)和下部主体(2),所述上部主体(16)与所述下部主体(2)螺纹连接,从而围成所述内腔(2-16);并且
所述活塞阀(14)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部主体(16)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与所述上部主体(16)螺纹连接的上盖(19),所述活塞阀(14)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上盖(19),所述上盖(19)还设置有与所述排气通道(16-1)连通的气孔(19-1),用于将使用者呼出的气体引导至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接口(1)与所述下部主体(2)螺纹连接;并且/或者
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氧气接口(1)与所述主吸氧通道之间的氧气阀,所述氧气阀包括氧气阀球(3)和氧气阀弹簧(4),所述氧气阀球(3)用于阻断或开通氧气的输入,所述氧气阀弹簧(4)用于对所述氧气阀球(3)施加压力,以便实现氧气阀功能;并且/或者
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部主体(2)上的氧气阀旋钮(5)、氧气阀旋钮密封圈(6)、氧气阀旋钮密封圈(7)和氧气阀旋钮定位销(8),所述氧气阀旋钮(5)用于推动所述氧气阀球(3)以便阻断或开通氧气的输入,所述氧气阀旋钮密封圈(6)用于所述氧气阀旋钮(5)与所述下部主体(2)之间的密封,所述氧气阀旋钮密封圈(7)用于所述氧气阀旋钮(5)与内部气体管路之间的密封,所述氧气阀旋钮定位销(8)顶入所述氧气阀旋钮(5)的螺旋槽内,用于所述氧气阀旋钮(5)的定位;并且/或者
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上部主体定位销(17),所述上部主体定位销(17)与所述上部主体(16)螺纹连接,所述上部主体定位销(17)的下端插入所述下部主体(2)的环形槽内,用于所述上部主体(16)的定位;并且/或者
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主体密封圈(18),所述主体密封圈(18)用于所述下部主体(2)和所述上部主体(16)的密封;并且/或者
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辅助吸氧通道,所述辅助吸氧通道的一端连通到所述氧气接口,所述辅助吸氧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到所述主吸氧通道,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与所述下部主体(2)螺纹连接的辅助吸氧旋钮(21)和辅助吸氧旋钮密封圈(22),所述辅助吸氧旋钮(21)用于开关所述辅助吸氧通道,实现辅助吸氧功能,所述辅助吸氧旋钮密封圈(22)用于所述辅助吸氧旋钮(21)与所述下部主体(2)的密封。
CN201610019279.7A 2016-01-12 2016-01-12 给氧复苏呼吸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64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9279.7A CN105664315B (zh) 2016-01-12 2016-01-12 给氧复苏呼吸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9279.7A CN105664315B (zh) 2016-01-12 2016-01-12 给氧复苏呼吸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4315A true CN105664315A (zh) 2016-06-15
CN105664315B CN105664315B (zh) 2018-08-17

Family

ID=56300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1927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64315B (zh) 2016-01-12 2016-01-12 给氧复苏呼吸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643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67488A (zh) * 2016-08-23 2017-01-04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相位控制式病人转运呼吸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93095A (en) * 1973-12-27 1976-11-23 Stephen Donald Flynn Positive pressure resuscitator
CN1069891A (zh) * 1991-09-05 1993-03-17 威廉·E·普赖斯 复苏吸氧装置
US5632298A (en) * 1995-03-17 1997-05-27 Artinian; Hagop Resuscitation and inhalation device
CN2317855Y (zh) * 1997-04-04 1999-05-12 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人工心肺复苏器
CN1374136A (zh) * 2002-04-11 2002-10-16 山西虹安科技有限公司 正压氧气呼吸器气动装置
CN204312435U (zh) * 2014-12-09 2015-05-06 苏州福润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直动式比例溢流阀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93095A (en) * 1973-12-27 1976-11-23 Stephen Donald Flynn Positive pressure resuscitator
CN1069891A (zh) * 1991-09-05 1993-03-17 威廉·E·普赖斯 复苏吸氧装置
US5632298A (en) * 1995-03-17 1997-05-27 Artinian; Hagop Resuscitation and inhalation device
CN2317855Y (zh) * 1997-04-04 1999-05-12 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人工心肺复苏器
CN1374136A (zh) * 2002-04-11 2002-10-16 山西虹安科技有限公司 正压氧气呼吸器气动装置
CN204312435U (zh) * 2014-12-09 2015-05-06 苏州福润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直动式比例溢流阀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67488A (zh) * 2016-08-23 2017-01-04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相位控制式病人转运呼吸机
CN106267488B (zh) * 2016-08-23 2018-05-25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相位控制式病人转运呼吸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4315B (zh) 2018-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39776A (en) Fail-safe breathing circuit and valve assembly for use therewith
CN109172978A (zh) 智能可调式单向排气装置
JP4681223B2 (ja) バイアス流を分離するための装置
US10682482B2 (en) Fresh air and anti-asphyxiation assembly
US11103672B1 (en) Inspiratory resistor valve system with expiratory port
CN105664315A (zh) 给氧复苏呼吸设备
US2004017321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al delivery of volume and pressure-control artficial ventilation
CN209519200U (zh) 智能可调式单向排气装置
CN204815227U (zh) 双球双通道有生还显视的人工呼吸器
CN104799985B (zh) 一种气管切开患者语音训练康复的装置
CN204106786U (zh) 一种无创呼吸机面罩
CN104815379B (zh) 一种滑片式呼吸机气体压力流量控制阀及其工作原理
CN106267488B (zh) 相位控制式病人转运呼吸机
CN101474449A (zh) 吸氧鼻罩
CN204798574U (zh) 运动小球隔离排气阀
CN104623798A (zh) 一种活塞式呼吸机气体压力流量控制阀及其工作原理
CN206325096U (zh) 可调节型麻醉面罩
CN203379452U (zh) 一种壁挂式舱外高流量氧疗装置
CN206081326U (zh) 一种吸引管的隔离阀组件
TWI584834B (zh) 人工呼吸裝置
CN216358746U (zh) 一种防呼出气体回溯气管结构
CN220070410U (zh) 一种手动peep阀及呼吸设备
CN212038526U (zh) 一种麻醉机用peep自调节阀
TWI763508B (zh) 例如呼吸器之流體混合設備
CN220327769U (zh) 一种新型氧气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