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9697A - 感应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9697A
CN105659697A CN201380080442.5A CN201380080442A CN105659697A CN 105659697 A CN105659697 A CN 105659697A CN 201380080442 A CN201380080442 A CN 201380080442A CN 105659697 A CN105659697 A CN 1056596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circuit
driving frequency
described drive
control portion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804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9697B (zh
Inventor
吉野勇人
高野浩志郎
伊藤雄郎
伊藤雄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59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96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96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96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06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 H05B6/062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 H05B6/065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using coordinated control of multiple induction co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06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 H05B6/062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13/00Aspects relating both to resistive heating and to induction heating, covered by H05B3/00 and H05B6/00
    • H05B2213/05Heating plates with pan detec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13/00Aspects relating both to resistive heating and to induction heating, covered by H05B3/00 and H05B6/00
    • H05B2213/07Heating plates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欲得到一种能够检测被加热物的温度变化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根据负载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选择输入电流以及线圈电流中的任一方的电流,求出所选择了的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并基于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检测被加热物的温度变化。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存在根据逆变器的输入电流或控制量来判定被加热物的温度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例如,提出有如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对逆变器进行控制以使得逆变器的输入电流恒定的控制单元,当在规定时间以内存在规定以上的控制量的变化的情况下,判断为被加热物的温度变化大从而抑制逆变器的输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例如,还提出有具备温度判定处理单元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温度检测装置,上述温度判定处理单元判定与由仅检测输入电流的变化程度的输入电流变化量检测单元检测出的输入电流的变化量对应的温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81892号公报(第3页~第5页,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62773号公报(第2页~第3页,图1)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对逆变器的驱动频率进行控制以使得输入电力恒定,并根据该控制量变化(Δf)来判断被加热物的温度变化。然而,根据被加热物的材质,存在驱动频率的控制量变化(Δf)微小而无法检测出被加热物的温度变化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温度检测装置中,当被加热物的材质变化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问题:根据逆变器的驱动频率,存在输入电流变得过大、逆变器变得高温而破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无论被加热物的材质如何,都能够检测被加热物的温度变化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并且,提供一种抑制了输入电流的增加的、可靠性高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本发明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对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对上述加热线圈供给高频电力的驱动电路;进行上述被加热物的负载判定处理的负载判定单元;控制上述驱动电路的驱动、并控制对上述加热线圈供给的高频电力的控制部;检测对上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流的输入电流检测单元;以及检测在上述加热线圈流动的线圈电流的线圈电流检测单元,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负载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选择上述输入电流以及上述线圈电流中的任一方的电流,求出所选择了的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并基于上述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检测上述被加热物的温度变化。
根据本发明,无论被加热物的材质如何,都能够检测被加热物的温度变化。另外,能够抑制输入电流的增加,能够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电路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控制部的一例的功能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的基于加热线圈电流与输入电流的关系的被加热物的负载辨别特性图。
图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被加热物的温度变化时的相对于驱动频率的电流的相关图。
图6是将图5的由虚线示出的部分放大后的图。
图7是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的基于加热线圈电流与输入电流的关系的、电流的选择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频率、温度、电流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将图5的由虚线示出的部分放大后的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频率、温度、电流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另一驱动电路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频率、温度、电流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电路的一部分的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半桥电路的驱动信号的一例的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电路的一部分的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全桥电路的驱动信号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结构)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所示,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上部具有供锅等被加热物5载置的顶板4。在顶板4,作为用于对被加热物5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口,具备第一加热口1、第二加热口2、第三加热口3,与各加热口对应地具备第一加热单元11、第二加热单元12、第三加热单元13,能够针对各个加热口载置被加热物5而进行感应加热。
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主体的近前侧左右并排地设置有第一加热单元11与第二加热单元12,在主体的进深侧的大致中央设置有第三加热单元13。
此外,各加热口的配置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3个加热口大致直线状地在横向排列配置。另外,也可以配置成使得第一加热单元11的中心与第二加热单元12的中心在进深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顶板4整体由耐热强化玻璃或者结晶化玻璃等红外线能够透射的材料构成,且与感应加热烹调器100主体的上表面开口外周之间经由橡胶制垫圈或者密封材料而以水密状态固定。在顶板4,通过涂料的涂布或者印刷等与第一加热单元11、第二加热单元12以及第三加热单元13的加热范围(加热口)对应地形成有表示锅的大致的载置位置的圆形的锅位置显示。
在顶板4的近前侧,作为用于设定利用第一加热单元11、第二加热单元12以及第三加热单元13对被加热物5进行加热时的火力以及烹调菜单(煮沸模式、油炸模式等)的输入装置,设置有操作部40a、操作部40b以及操作部40c(以下,有时统称为操作部40)。另外,在操作部40的附近,作为报告单元42,设置有显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动作状态以及来自操作部40的输入/操作内容等的显示部41a、显示部41b以及显示部41c(以下,有时统称为显示部41)。此外,可以为针对每个加热口设置操作部40a~40c与显示部41a~41c的情况、或者针对所有加热口统一设置操作部40与显示部41的情况等,并无特殊限定。
在顶板4的下方、且是在主体的内部,具备第一加热单元11、第二加热单元12以及第三加热单元13,各个加热单元由加热线圈(未图示)构成。
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对第一加热单元11、第二加热单元12以及第三加热单元13的加热线圈供给高频电力的驱动电路50;用于对包括驱动电路50在内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45。
加热线圈具有大致圆形的平面形状,通过带有绝缘覆膜的由任意金属(例如铜、铝等)构成的导电线在圆周方向卷绕而构成,通过利用驱动电路50对各加热线圈供给高频电力,进行感应加热动作。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电路的图。此外,驱动电路50针对每个加热单元设置,其电路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根据每个加热单元而变更。在图2中,仅图示出一个驱动电路50。如图2所示,驱动电路50具备直流电源电路22、逆变器电路23、谐振电容器24a。
输入电流检测单元25a检测从交流电源(工业电源)21向直流电源电路22输入的电流,并将与输入电流值相当的电压信号向控制部45输出。
直流电源电路22具备二极管电桥22a、电抗器22b、平滑电容器22c,将从交流电源21输入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并向逆变器电路23输出。
逆变器电路23是作为开关元件的IGBT23a、23b与直流电源电路22的输出串联连接的、所谓的半桥型的逆变器,作为续流二极管的二极管23c、23d分别与IGBT23a、23b并联连接。逆变器电路23将从直流电源电路22输出的直流电力转换为20kHz~50kHz的程度的高频的交流电力,并对由加热线圈11a与谐振电容器24a构成的谐振电路供给。谐振电容器24a与加热线圈11a串联连接,该谐振电路形成与加热线圈11a的电感以及谐振电容器24a的电容量等相应的谐振频率。此外,加热线圈11a的电感在被加热物5(金属负载)磁耦合时根据金属负载的特性变化,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根据该电感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在加热线圈11a流动有数十安(A)的程度的高频电流,利用由所流过的高频电流产生的高频磁通对被载置于加热线圈11a正上方的顶板4上的被加热物5进行感应加热。作为开关元件的IGBT23a、23b例如通过由硅系构成的半导体构成,但也可以形成为使用炭化硅或氮化镓系材料等宽带隙半导体的结构。
通过在开关元件中使用宽带隙半导体,能够减少开关元件的通电损失,并且,即便使开关频率(驱动频率)为高频(高速),驱动电路的散热也良好,因此能够使驱动电路的散热片小型化,能够实现驱动电路的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
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b连接在加热线圈11a与谐振电容器24a之间。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b例如检测在加热线圈11a流动的电流,并将与加热线圈电流值相当的电压信号对控制部45输出。
温度检测单元30例如由热敏电阻构成,根据从被加热物5向顶板4导热的热来检测温度。此外,并不限于热敏电阻,也可以使用红外线传感器等任意的传感器。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控制部的一例的功能框图。参照图3对控制部45进行说明。
控制部45对由微机或者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等构成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动作进行控制,具备驱动控制单元31、负载判定单元32、驱动频率设定单元33、电流变化检测单元34、电流选择单元35、输入输出控制单元36、AD转换器37。
驱动控制单元31对逆变器电路23的IGBT23a、23b输出驱动信号DS而使之进行开关动作,由此来驱动逆变器电路23。此外,驱动控制单元31控制对加热线圈11a供给的高频电力,由此来控制对被加热物5的加热。该驱动信号DS为由例如规定的占空比(例如0.5)的20~50kHz的程度的规定的驱动频率构成的信号。
负载判定单元32是进行被加热物5的负载判定处理的单元,是作为负载而判断被加热物5的材质的单元。此外,负载判定单元32将成为负载的被加热物5(锅)的材质大体区分判定为:例如铁、SUS430等磁性材料;SUS304等高电阻非磁性材料;铝、铜等低电阻非磁性材料。
驱动频率设定单元33是在从逆变器电路23向加热线圈11a供给电力时,设定向逆变器电路23输出的驱动信号DS的驱动频率f的单元。特别是,驱动频率设定单元33具有根据负载判定单元32的判定结果而自动地设定驱动频率f的功能。具体地说,在驱动频率设定单元33例如存储有用于根据被加热物5的材质和设定火力来决定驱动频率f的表格。此外,驱动频率设定单元33在被输入了负载判定结果以及设定火力时,通过参照该表格来决定驱动频率f的值fd。此外,驱动频率设定单元33设定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高的频率,以免输入电流过大。
这样,驱动频率设定单元33基于负载判定结果而利用与被加热物5的材质相应的驱动频率f来驱动逆变器电路23,由此能够抑制输入电流的增加,因此能够抑制逆变器电路23的高温化而使可靠性提高。
AD转换器37是将由输入电流检测单元25a检测出的输入电流的模拟值以及由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b检测出的线圈电流的模拟值转换为数字值的单元。例如,如果是8位的分辨率,则转换为0~255的256级的数字值(计数值)。
电流选择单元35根据负载判定单元32的判定结果而选择输入电流以及线圈电流中的任一方的电流。电流的选择动作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叙述。
电流变化检测单元34是在利用由驱动频率设定单元33设定了的驱动频率f=fd驱动逆变器电路23时检测输入电流以及线圈电流中的、电流选择单元35所选择了的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ΔI(时间变化)的单元。此外,规定时间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期间,也可以是能够通过操作部40的操作而变更的期间。
驱动控制单元31在由电流变化检测单元34检测出的变化量ΔI变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解除驱动频率f=fd的固定,使驱动频率f增加增加量Δf(f=fd+Δf),并驱动逆变器电路23。
(动作)
其次,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利用由操作部40设定了的火力将被载置于顶板4的加热口的被加热物5感应加热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被加热物5由使用者载置于加热口,且使用者对操作部40作出加热开始(火力投入)的指示,则控制部45(负载判定单元)进行负载判定处理。
图4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的基于加热线圈电流与输入电流的关系的被加热物的负载辨别特性图。
此处,成为负载的被加热物5(锅)的材质被大致分为:铁、SUS430等磁性材料;SUS304等高电阻非磁性材料;铝、铜等低电阻非磁性材料。
如图4所示,根据被载置于顶板4的锅负载的材质,线圈电流与输入电流的关系不同。控制部45预先在内部存储有将图4所示的线圈电流与输入电流之间的关系表格化而得的负载判定表格。通过在内部储存负载判定表格,能够以廉价的结构构成负载判定单元。
在负载判定处理中,控制部45利用负载判定用的特定的驱动信号驱动逆变器电路23,根据输入电流检测单元25a的输出信号检测输入电流。并且,同时,控制部45根据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b的输出信号检测线圈电流。控制部45根据所检测出的线圈电流以及输入电流、和表示图4的关系的负载判定表格,判定所被载置的被加热物(锅)5的材质。这样,控制部45(负载判定单元)基于输入电流与线圈电流之间的相关性,判定被载置于加热线圈11a的上方的被加热物5的材质。
在进行了以上的负载判定处理后,控制部45进行基于负载判定结果的控制动作。
当负载判定结果为无负载的情况下,控制部45将无法加热这一情况报告给报告单元42,提示使用者进行锅的载置。此时,不从驱动电路50对加热线圈11a供给高频电力。
当负载判定结果为磁性材料、高电阻非磁性材料和低电阻非磁性材料中的任一种的情况下,由于此类的锅为能够利用本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加热的材质,因此控制部45决定与所判定出的材质相应的驱动频率。该驱动频率被设定为比谐振频率高的频率,以免输入电流过大。该驱动频率的决定例如可以通过参照与被加热物5的材质和设定火力相应的频率的表格等来决定。
控制部45形成为在将所决定了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驱动逆变器电路23,开始感应加热动作。此外,在将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逆变器电路23的开关元件的占空比(通断比)也形成为固定的状态。
图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被加热物的温度变化时的电流相对于驱动频率的相关图。在图5中,细线是被加热物5(锅)处于低温时的特性,粗线是被加热物5处于高温时的特性。
如图5所示,特性根据被加热物5的温度而变化是因为:通过温度上升,被加热物5的电阻率上升,并且透磁率降低,由此,加热线圈11a与被加热物5的磁耦合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控制部45中,将比图5所示的电流(输入电流或者线圈电流)最大的频率还高的频率决定为驱动频率,并将该驱动频率固定而对逆变器电路23进行控制。
图6为将图5的由虚线示出的部分放大后的图。
若将与通过前述的负载判定处理判定出的锅材质相应的驱动频率固定而对逆变器电路23进行控制,则随着被加热物5由低温变为高温,该驱动频率的电流值(动作点)由点A朝点B变动,伴随着被加热物5的温度上升,电流逐渐降低。
此时,控制部45在将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出电流(输入电流或者线圈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ΔI,并基于该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检测被加热物5的温度变化。
因此,无论被加热物5的材质如何,都能够检测被加热物5的温度变化。另外,由于能够通过电流的变化来检测被加热物5的温度变化,因此与温度传感器等相比较能够快速地检测温度变化。
另外,判定被载置于加热线圈11a的上方的被加热物5的材质,根据被加热物5的材质决定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并利用该驱动频率驱动逆变器电路23。因此,能够利用与被加热物5的材质相应的驱动频率固定地驱动逆变器电路23,能够抑制输入电流的增加。因此,能够抑制逆变器电路23的高温化,能够提高可靠性。
(电流的选择动作)
伴随着被加热物5的温度上升,利用输入电流检测单元25a检测出的输入电流和利用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b检测出的线圈电流均下降。但是,根据被加热物5的材质,线圈电流与输入电流的电流的变动量不同。即,存在线圈电流的变化量(降低量)大的材质和输入电流的变化量(降低量)大的材质。
通过选择输入电流以及线圈电流中的电流的变化量大的电流,能够更大地掌握被加热物5的温度变化,能够高精度地检测被加热物5的温度变化。
图7是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的基于加热线圈电流与输入电流的关系的、电流的选择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如上所述,能够基于输入电流与线圈电流之间的相关性来判定成为负载的被加热物5(锅)的材质的类别,但即便是相同类别的被加热物5,也存在线圈电流的变动量大的被加热物5和输入电流的变动量大的被加热物5。因此,如图7所示,负载判定单元32预先根据实验数据等而与输入电流的值以及线圈电流的值对应地存储有输入电流的变动量与线圈电流的变动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然后,负载判定单元32基于利用输入电流检测单元25a检测出的输入电流以及利用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b检测出的线圈电流,参照预先存储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判定对被加热物5进行感应加热时的输入电流的变动与线圈电流的变动之间的大小关系。电流选择单元35根据负载判定单元32的判定结果而选择输入电流以及线圈电流中的变动量大的电流。然后,电流变化检测单元34求出利用电流选择单元35所选择了的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ΔI。
(煮沸模式1)
其次,对通过操作部40作为烹调菜单(动作模式)选择了进行投入至被加热物5的水的煮沸动作的煮沸模式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控制部45与上述的动作相同,进行负载判定处理,决定与所判定出的锅材质相应的驱动频率,将所决定出的驱动频率固定而驱动逆变器电路23,从而实施感应加热动作。然后,控制部45根据电流的时间变化来判断沸腾完毕。此处,利用图8对进行水的煮沸时的经过时间与各特性的变化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频率、温度、电流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在图8中,示出向被加热物5内投入水并进行煮沸时的经过时间与各特性的变化,图8的(a)示出驱动频率,图8的(b)示出温度(水温),图6的(c)示出电流(输入电流以及线圈电流)。
如图8的(a)所示,将驱动频率固定而进行逆变器电路23的控制。如图8的(b)所示,被加热物5的温度(水温)逐渐上升直至沸腾,在沸腾后温度变得恒定。如图8的(c)所示,伴随着被加热物5的温度上升,电流(输入电流以及线圈电流)逐渐下降,在水沸腾而温度恒定后,电流也恒定。即,如果电流恒定,则水沸腾、煮沸完毕。
据此,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45通过上述的电流的选择动作来选择输入电流以及线圈电流中的任一方,求出所选择出的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时间变化),在该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煮沸完毕。
此外,规定值的信息可以预先在控制部45设定,也可以从操作部40等输入。
然后,控制部45使用报告单元42报告煮沸完毕这一情况。此处,作为报告单元42,可以在显示部41进行沸腾完毕等的显示、或者使用扬声器(未图示)通过声音报告给使用者,其方式并无特殊限定。
如上,在设定水的煮沸动作的煮沸模式中,在将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出输入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当该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规定值以下时,通过报告单元42报告煮沸完毕这一情况。
因此,能够迅速地报告水的煮沸完毕,能够得到使用便利性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另外,通过选择输入电流以及线圈电流中的电流的变动量大的电流,能够更大地掌握被加热物5的温度变化,能够提高沸腾检测的精度,能够得到使用便利性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煮沸模式2)
其次,对通过操作部40选择了煮沸模式的情况下的其他控制动作进行说明。
控制部45与上述的动作相同,进行负载判定处理,决定与所判定出的锅材质相应的驱动频率,将所决定出的驱动频率固定并驱动逆变器电路23而实施感应加热动作。另外,进行上述的电流的选择动作,选择输入电流以及线圈电流中的任一方。然后,控制部45根据输入电流或者线圈电流中的所选择了的电流(以下仅称为“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来判断沸腾完毕。
进而,当在将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45解除驱动频率的固定,使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变化,从而使对加热线圈11a供给的高频电力变化。利用图9、图10对这样的动作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图9是将图5的由虚线示出的部分放大后的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频率、温度、电流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在图10中,示出向被加热物5内投入水并进行煮沸时的经过时间与各特性的变化,图10的(a)示出驱动频率,图10的(b)示出温度(水温),图10的(c)示出电流(电流选择单元35所选择了的电流)。
与上述的煮沸模式1的动作相同,在将驱动频率固定并开始加热后(图10的(a)),被加热物5的温度(水温)逐渐上升直至沸腾(图10的(b))。在该驱动频率固定的控制中,如图9所示,该驱动频率的电流值(动作点)从点E向点B变动,伴随着被加热物5的温度上升,电流逐渐下降。
在水沸腾而温度恒定后,电流也恒定(图10的(c))。由此,在时间t1,控制部45判定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规定值以下,判断为煮沸完毕。
其次,控制部45解除驱动频率的固定,通过使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上升而使电流降低,使对加热线圈11a供给的高频电力(火力)降低。此时,即便提高驱动频率而使火力降低,温度也几乎不下降,因此,如图9所示,动作点从点B向点C移动(变动)。
然后,控制部45将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再次固定,利用降低后的火力继续进行加热。
在煮沸(水沸腾)的情况下,即便超出需要地提高火力,水温也不会变为100℃以上,因此,即便提高驱动频率而使火力降低也能够保持水温。
这样,在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使对加热线圈11a供给的高频电力降低,因此能够抑制输入电力而实现节能化。
另外,在时间t1,控制部45提高针对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并且利用报告单元42对使用者进行煮沸完毕的报告。此外,对使用者的报告可以在提高驱动频率前进行,也可以在提高驱动频率后进行。
通过报告煮沸完毕,使用者有时向被加热物5(锅)中投入食材。此处,以在时间t2向被加热物5内投入了食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0的(c)所示,若在时间t2向被加热物5内投入食材,则如图10的(b)所示,被加热物5的温度降低。该温度降低在所投入的食材例如像冷冻食品那样为低温的情况下尤为明显地降低。另外,伴随着该温度降低,如图10的(c)所示,电流急剧增加。
此时,如图9所示,动作点从点C向点D移动(变动)。
当在将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第2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45判断为因进行了食材投入动作或水的添加动作等而致使温度降低(时间t3)。
此外,第2规定值的信息可以预先在控制部45设定,也可以从操作部40等输入。
然后,在时间t3,控制部45解除驱动频率的固定,通过使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降低而使电流增加,使对加热线圈11a供给的高频电力(火力)增加。由此,如图9所示,动作点从点D向点E移动(变动)。
然后,控制部45将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再次固定,利用增加后的火力继续进行加热。
在时间t3,在低温的状态下使驱动频率降低,因此电流进一步上升,但伴随着温度的上升,电流逐渐降低(图10的(b)、(c))。此时,如图9所示,动作点从点E向点B移动(变动)。
由此,在时间t4,控制部45判定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规定值以下,再次判断为煮沸完毕。
其次,控制部45解除驱动频率的固定,通过使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再次上升而使电流降低,使对加热线圈11a供给的高频电力(火力)降低。以后,直至从操作部40进行加热停止(煮沸模式结束)的操作为止,反复进行上述的动作。
通过这样的动作,图9的动作点按照点E→点B→点C的顺序移动(变动)。
如上,当在将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第2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解除驱动频率的固定,控制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使对加热线圈11a供给的高频电力增加,由此能够迅速地检测出被加热物5的温度降低而使火力增加,能够实现短时间烹调。另外,通过实现短时间烹调,能够使使用便利性优异,能够实现节能化。
此外,例如,如果在沸腾后投入食材时或进行水的添加时保持将驱动频率固定的状态不变地进行控制,则无法充分得到食材(水)的加热所需的火力,存在烹调时间延长、使用便利性恶化、并且整体的用电量增加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叙述了通过变更驱动频率来对火力进行控制的方式,但也可以使用通过变更逆变器电路23的开关元件的占空比(通断比率)来对火力进行控制的方式。
(油炸模式)
其次,对进行将被加热物5内的油加热至规定温度的油炸烹调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对油进行加热的情况下,与水的沸腾不同,即便将驱动频率固定而持续进行控制,电流的变化也不会恒定,油的温度持续上升,在最危险的情况下,存在油起火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使用检测被加热物5的温度的热敏电阻、红外线传感器等温度检测单元30,同时进行电流的变化量的检测与利用温度检测单元30进行的温度检测,由此实现抑制油的过热的可靠性高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若通过操作部40作为烹调菜单(动作模式)选择油炸模式,则控制部45与前述相同进行负载判定处理,决定适合于被加热物5的材质的驱动频率,并将所决定了的驱动频率固定而进行感应加热动作。
另外,通过将加热中的电流的值与利用温度检测单元30检测出的温度向控制部45输出,控制部45能够存储温度与电流的关系。
在利用温度检测单元30检测出的温度达到适合于油炸烹调的温度(规定温度)后,控制部45解除驱动频率的固定,使驱动频率逐渐上升而使火力降低,以便保持该温度。此时,即在使驱动频率逐渐上升时,与变化后的驱动频率同时,将利用输入电流检测单元25a检测出的输入电流的值以及利用温度检测单元30检测出的温度存储于控制部45。
控制部45利用报告单元42向使用者进行油炸烹调的预热完毕的报告,并且将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再次固定,利用降低后的火力继续进行加热。此外,对使用者的报告可以在提高驱动频率前进行,也可以在提高驱动频率后进行。
在得到预热完毕的报告后,若使用者向被加热物5投入食材,则油的温度降低。在所投入的食材为冷冻食品的情况下,由于食材与油之间的温度差大,因此若所投入的食材的量多,则油温急剧降低。
当在将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输入电流或者线圈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第3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45控制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使对加热线圈11a供给的高频电力增加。
此外,第3规定值的信息可以预先在控制部45中设定,也可以从操作部40等输入。
如上,当温度检测单元30的检测温度超过了规定温度时,使对加热线圈11a供给的高频电力降低,当在将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第3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使对加热线圈11a供给的高频电力增加。因此,能够抑制油的温度降低,保证适于油炸烹调的温度,能够得到缩短了油炸烹调的时间的、使用便利性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此外,当例如仅利用热敏电阻、红外线传感器等温度检测单元30检测温度的情况下,存在在投入食材时的油的温度变化的检测方面产生延迟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频率固定控制下的电流急剧变化,因此,通过检测电流的变化量,能够检测出油的温度降低。
(其他驱动电路的结构例)
接着,对使用了其他驱动电路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1为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其他驱动电路的图。
图11所示的驱动电路50针对图2所示的结构附加了谐振电容器24b。此外,其他结构与图2相同,针对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
如上所述,利用加热线圈11a与谐振电容器构成谐振电路,因此,谐振电容器的电容量由感应加热烹调器所需的最大火力(最大输入电力)决定。在图11所示的驱动电路50中,通过将谐振电容器24a以及24b并联连接,能够使各自的电容量减半,即便是在使用2个谐振电容器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廉价的控制电路。
另外,通过将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b配置在并联连接的谐振电容器中的谐振电容器24a侧,在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b流动的电流成为在加热线圈11a流动的电流的一半,因此能够使用小型/小电容量的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b,能够得到小型且廉价的控制电路,能够得到廉价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实施方式2.
图12为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频率、温度、电流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在图12中,示出对被加热物5内投入水并进行煮沸时的经过时间与各特性的变化,图12的(a)示出驱动频率,图12的(b)示出温度(被加热物5的底温度),图12的(c)示出电流。
(煮沸模式3)
对利用操作部40选择了煮沸模式的情况下的其他控制动作进行说明。
控制部45与在实施方式1中描述过的动作相同,进行负载判定处理,决定与所判定出的锅材质相应的驱动频率,将所决定出的驱动频率固定并驱动逆变器电路23从而实施感应加热动作。然后,控制部45根据电流的时间变化来判断沸腾完毕。
进而,当在将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45解除驱动频率的固定,使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变化,从而使对加热线圈11a供给的高频电力变化。通过图12对这样的动作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与上述的煮沸模式1、2的动作相同,在将驱动频率固定而开始加热后(图12的(a)),被加热物5的底温度逐渐上升直至被加热物5内的水沸腾(图12的(b))。在该驱动频率固定的控制中,伴随着被加热物5的温度上升,电流逐渐降低。
若水沸腾而温度恒定,则电流也恒定(图12的(c))。由此,在时间t1,控制部45判定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规定值以下,判断为煮沸完毕。
其次,控制部45解除驱动频率的固定,通过使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上升而使电流降低,使对加热线圈11a供给的高频电力(火力)降低。此时,即便提高驱动频率而使火力降低,温度也几乎不降低。然后,控制部45将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再次固定,利用降低后的火力继续进行加热。
在煮沸(水沸腾)的情况下,由于即便超出需要地提高火力水温也不会变为100℃以上,因此即便提高驱动频率而使火力降低,也能够保持水温。
这样,当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使对加热线圈11a供给的高频电力降低,因此能够抑制输入电力而实现节能化。
另外,在时间t1,控制部45提高对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并且利用报告单元42对使用者进行煮沸完毕的报告。此外,对使用者的报告可以在提高驱动频率前进行,也可以在提高驱动频率后进行。
在得到煮沸完毕的报告后的情况下,使用者有时保持原样放任不管,水持续沸腾。此处,以在时间t2被加热物5内的水蒸发完毕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当在被加热物5内存在水的情况下,被加热物5的温度(锅底的温度)与水温几乎相等,或者以比水温稍高的温度变迁。即,在水的沸腾中,被加热物5的温度恒定为大约100℃。
若在时间t2被加热物5内的水蒸发完毕,则被加热物5的温度急速上升,伴随着被加热物5的温度的上升,如图12的(c)所示,电流急剧降低。
当在将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降低量)变为第4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降低了第4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45判断为水蒸发完毕(时间t3)。
此外,第4规定值的信息可以预先在控制部45中设定,也可以从操作部40等输入。
然后,在时间t3,控制部45停止对加热线圈11a的高频电力(火力)的供给。此时,控制部45利用报告单元42对使用者进行水蒸发完毕的报告。
如上,当在将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每规定时间的降低量(变化量)变为第4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降低了第4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便解除驱动频率的固定、停止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通过停止对加热线圈11a的高频电力的供给,能够抑制被加热物5的温度的急速上升,能够得到安全性高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另外,通过对使用者报告水蒸发完毕,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够得到使用便利性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此外,例如,当作为温度检测单元30应用了接触式的热敏电阻、非接触式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检测水蒸发完毕,但难以瞬时地检测伴随着水蒸发完毕的、被加热物5的急剧的温度变化,存在被加热物5的温度急速上升的危险性(问题)。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对通过变更驱动频率来控制火力的方式进行了描述,但也可以使用通过变更逆变器电路23的开关元件的占空比(通断比率)来控制火力的方式。
此外,可以组合在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说明了的各动作模式。例如,可以形成为组合煮沸模式2的动作与煮沸模式3的动作而得的动作模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对半桥型的逆变器电路23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使用全桥型、单开关电压谐振型的逆变器等的结构。
进而,虽然对在锅材质的负载判定中使用线圈电流与一次电流的关系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通过检测谐振电容器的两端的谐振电压来进行负载判定的方式,负载判定的方式并无限定。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3中,对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的驱动电路5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图13为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电路的一部分的图。此外,在图13中,仅图示出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的驱动电路50的一部分的结构。
如图13所示,逆变器电路23具备1组臂,这1组臂由在正负母线间串联连接的2个开关元件(IGBT23a、23b)和与该开关元件分别反向并联连接的二极管23c、23d构成。
IGBT23a与IGBT23b由从控制部45输出的驱动信号进行通断驱动。
控制部45在使IGBT23a导通的期间将IGBT23b形成为断开状态,在使IGBT23a断开的期间将IGBT23b形成为导通状态,输出交替地通断的驱动信号。
由此,利用IGBT23a与IGBT23b构成驱动加热线圈11a的半桥逆变器。
此外,利用IGBT23a与IGBT23b构成本发明的“半桥逆变器电路”。
控制部45根据投入电力(火力),对IGBT23a以及IGBT23b输入高频的驱动信号,调整加热输出。对IGBT23a以及IGBT23b输出的驱动信号在比由加热线圈11a以及谐振电容器24a构成的负载电路的谐振频率高的驱动频率的范围变化,进行控制以使得在负载电路流动的电流以比施加于负载电路的电压延迟的相位流动。
其次,对基于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与占空比而进行的投入电力(火力)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
图14为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半桥电路的驱动信号的一例的图。图14的(a)为高火力状态下的各开关的驱动信号的例子。图14的(b)为低火力状态下的各开关的驱动信号的例子。
控制部45对逆变器电路23的IGBT23a以及IGBT23b输出比负载电路的谐振频率高的高频的驱动信号。
通过使该驱动信号的频率变化,逆变器电路23的输出增减。
例如,如图14的(a)所示,若使驱动频率降低,则对加热线圈11a供给的高频电流的频率接近负载电路的谐振频率,对加热线圈11a的投入电力增加。
另外,如图14的(b)所示,若使驱动频率上升,则对加热线圈11a供给的高频电流的频率从负载电路的谐振频率偏离,对加热线圈11a的投入电力减少。
进而,控制部45在进行基于上述的驱动频率的变化而进行的投入电力的控制的同时,使逆变器电路23的IGBT23a以及IGBT23b的占空比变化,由此能够控制逆变器电路23的输出电压的施加时间,能够控制对加热线圈11a的投入电力。
在使火力增加的情况下,增大驱动信号的1个周期中的IGBT23a的导通时间(IGBT23b的断开时间)的比率(占空比),使1个周期中的电压施加时间宽度增加。
另外,在使火力降低的情况下,减小驱动信号的1个周期中的IGBT23a的导通时间(IGBT23b的断开时间)的比率(占空比),使1个周期中的电压施加时间宽度减少。
在图14的(a)的例子中,图示出驱动信号的1个周期T11的IGBT23a的导通时间T11a(IGBT23b的断开时间)与IGBT23a的断开时间T11b(IGBT23b的导通时间)之间的比率相同的情况(占空比为50%)下的情况。
另外,在图14的(b)的例子中,图示出驱动信号的1个周期T12的IGBT23a的导通时间T12a(IGBT23b的断开时间)与IGBT23a的断开时间T12b(IGBT23b的导通时间)之间的比率相同的情况(占空比为50%)下的情况。
控制部45在求出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说明了的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时,在将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形成为将逆变器电路23的IGBT23a以及IGBT23b的占空比固定的状态。
由此,能够在对加热线圈11a的投入电力恒定的状态下求出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
实施方式4.
在本实施方式4中,对使用全桥电路的逆变器电路23进行说明。
图15为示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电路的一部分的图。此外,在图15中,仅图示出与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的驱动电路50的不同点。
在本实施方式4中,针对一个加热口设置有2个加热线圈。2个加热线圈例如各自的直径不同,且呈同心圆状地配置。此处,将直径小的加热线圈称为内线圈11b,将直径大的加热线圈称为外线圈11c。
此外,加热线圈的数量以及配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在配置于加热口的中央的加热线圈的周围配置多个加热线圈的结构。
逆变器电路23具备3组臂,这3组臂由在正负母线间串联连接的2个开关元件(IGBT)和与该开关元件分别反向并联连接的二极管构成。此外,以后,将3组臂中的1组称为共用臂,将另外2组称为内线圈用臂以及外线圈用臂。
共用臂为与内线圈11b以及外线圈11c连接的臂,由IGBT232a、IGBT232b、二极管232c以及二极管232d构成。
内线圈用臂为供内线圈11b连接的臂,由IGBT231a、IGBT231b、二极管231c以及二极管231d构成。
外线圈用臂为供外线圈11c连接的臂,由IGBT233a、IGBT233b、二极管233c以及二极管233d构成。
共用臂的IGBT232a和IGBT232b、内线圈用臂的IGBT231a和IGBT231b、外线圈用臂的IGBT233a和IGBT233b均由从控制部45输出的驱动信号通断驱动。
控制部45在使共用臂的IGBT232a导通的期间将IGBT232b形成为断开状态,在使IGBT232a断开的期间将IGBT232b形成为导通状态,并输出交替地通断的驱动信号。
同样,控制部45输出使内线圈用臂的IGBT231a和IGBT231b、外线圈用臂的IGBT233a和IGBT233b交替地通断的驱动信号。
由此,利用共用臂与内线圈用臂构成驱动内线圈11b的全桥逆变器。另外,利用共用臂与外线圈用臂构成驱动外线圈11c的全桥逆变器。
此外,利用共用臂与内线圈用臂构成本发明的“全桥逆变器电路”。另外,利用共用臂与外线圈用臂构成本发明的“全桥逆变器电路”。
由内线圈11b以及谐振电容器24c构成的负载电路被连接于共用臂的输出点(IGBT232a与IGBT232b的连接点)与内线圈用臂的输出点(IGBT231a与IGBT231b的连接点)之间。
由外线圈11c以及谐振电容器24d构成的负载电路被连接于共用臂的输出点与外线圈用臂的输出点(IGBT233a与IGBT233b的连接点)之间。
内线圈11b为卷绕成大致圆形的外形小的加热线圈,在其外周配置有外线圈11c。
在内线圈11b流动的线圈电流由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c检测。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c例如检测在内线圈11b流动的电流的峰值,并将与加热线圈电流的峰值相当的电压信号对控制部45输出。
在外线圈11c流动的线圈电流由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d检测。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d例如检测在外线圈11c流动的电流的峰值,并将与加热线圈电流的峰值相当的电压信号对控制部45输出。
控制部45根据投入电力(火力),对各臂的开关元件(IGBT)输入高频的驱动信号,调整加热输出。
对共用臂以及内线圈用臂的开关元件输出的驱动信号在比由内线圈11b以及谐振电容器24c构成的负载电路的谐振频率高的驱动频率的范围变化,进行控制以使得在负载电路流动的电流以比施加于负载电路的电压延迟的相位流动。
另外,对共用臂以及外线圈用臂的开关元件输出的驱动信号在比由外线圈11c以及谐振电容器24d构成的负载电路的谐振频率高的驱动频率的范围变化,进行控制以使得在负载电路流动的电流以比施加于负载电路的电压延迟的相位流动。
其次,对基于逆变器电路23的臂相互间的相位差而进行的投入电力(火力)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
图16为示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全桥电路的驱动信号的一例的图。
图16的(a)为高火力状态下的各开关的驱动信号与各加热线圈的通电时刻的例子。
图16的(b)为低火力状态下的各开关的驱动信号与各加热线圈的通电时刻的例子。
此外,图16的(a)以及(b)所示的通电时刻与各臂的输出点(IGBT与IGBT的连接点)的电位差相关,将共用臂的输出点的电位比内线圈用臂的输出点以及外线圈用臂的输出点的电位低的状态用“导通”表示。另外,将共用臂的输出点的电位比内线圈用臂的输出点以及外线圈用臂的输出点的电位高的状态以及为相同电位的状态用“断开”表示。
如图16所示,控制部45对共用臂的IGBT232a以及IGBT232b输出比负载电路的谐振频率高的高频的驱动信号。
另外,控制部45将相位比共用臂的驱动信号提前的驱动信号对内线圈用臂的IGBT231a与IGBT231b、外线圈用臂的IGBT233a与IGBT233b输出。此外,各臂的驱动信号的频率为相同频率,占空比也相同。
在各臂的输出点(IGBT与IGBT的连接点),根据IGBT与IGBT的通断状态,作为直流电源电路的输出的正母线电位或负母线电位被以高频切换输出。由此,对内线圈11b施加有共用臂的输出点与内线圈用臂的输出点之间的电位差。另外,对外线圈11c施加有共用臂的输出点与外线圈用臂的输出点之间的电位差。
因而,通过使针对共用臂的驱动信号与针对内线圈用臂以及外线圈用臂的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增减,能够调整施加于内线圈11b以及外线圈11c的高频电压,能够对在内线圈11b与外线圈11c流动的高频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进行控制。
在使火力增加的情况下,增大臂间的相位α,从而增大1个周期中的电压施加时间宽度。此外,臂间的相位α的上限为倒相(相位差180°)的情况,此时的输出电压波形大致为矩形波。
在图16的(a)的例子中,图示出臂间的相位α为180°的情况。另外,图示出各臂的驱动信号的占空比为50%的情况、换句话说图示出1个周期T13的导通时间T13a与断开时间T13b的比率相同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驱动信号的1个周期T14中的内线圈11b、外线圈11c的通电导通时间宽度T14a与通电断开时间宽度T14b为相同的比率。
在使火力降低的情况下,与高火力状态相比,缩小臂间的相位α,从而使1个周期中的电压施加时间宽度减少。此外,臂间的相位α的下限例如被设定为不会在接通(turnon)时因与在负载电路流动的电流的相位等的关系而在开关元件流动有过大电流从而破坏的水平。
在图16的(b)的例子中,图示出臂间的相位α比图16的(a)小的情况。此外,各臂的驱动信号的频率以及占空比与图16的(a)相同。
在该情况下,驱动信号的1个周期T14中的内线圈11b、外线圈11c的通电导通时间宽度T14a为与臂间的相位α相应的时间。
这样,能够利用臂相互间的相位差控制针对内线圈11b、外线圈11c的投入电力(火力)。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对使内线圈11b以及外线圈11c均进行加热动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停止内线圈用臂或者外线圈用臂的驱动,仅使内线圈11b或者外线圈11c中的任一方进行加热动作。
控制部45在求出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说明了的电流的每规定时间内的变化量时,在将逆变器电路23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形成为将臂间的相位α与各臂的开关元件的占空比固定的状态。此外,其他的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相同。
由此,能够在针对内线圈11b、外线圈11c的投入电力恒定的状态下,求出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利用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c与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d分别检测在内线圈11b流动的线圈电流与在外线圈11c流动的线圈电流。
因此,当使内线圈11b以及外线圈11c均进行加热动作的情况下,即便在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c或者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d中的任一方因故障等而无法检测线圈电流值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另一方的检测值来检测线圈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
另外,控制部45也可以分别求出由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c检测出的线圈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与由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d检测出的线圈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并使用各个变化量中的较大的一方进行在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说明了的各判断动作。另外,也可以使用各个变化量的平均值来进行在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说明了的各判断动作。
通过进行这样的控制,即便在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c或者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5d的某一方检测精度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更高精度地求出线圈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4中,作为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一例,以IH烹饪加热器(cookingheater)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通过感应加热进行加热烹调的电饭煲等采用感应加热方式的任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标号说明
1:第一加热口;2:第二加热口;3:第三加热口;4:顶板;5:被加热物;11:第一加热单元;11a:加热线圈;12:第二加热单元;13:第三加热单元;21:交流电源;22:直流电源电路;22a:二极管电桥;22b:电抗器;22c:平滑电容器;23:变频器电路;23a、23b:IGBT;23c、23d:二极管;24a、24b:谐振电容器;25a:输入电流检测单元;25b:线圈电流检测单元;30:温度检测单元;31:驱动控制单元;32:负载判定单元;33:驱动频率设定单元;34:电流变化检测单元;35:电流选择单元;36:输入输出控制单元;37:AD变换器;40a~40c:操作部;41a~41c:显示部;42:报告单元;45:控制部;50:驱动电路;100:感应加热烹调器;11b:内线圈;11c:外线圈;24c、24d:谐振电容器;25c、25d:线圈电流检测单元;231a、231b、232a、232b、233a、233b:IGBT;231c、231d、232c、232d、233c、233d:二极管。

Claims (16)

1.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对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
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高频电力;
负载判定单元,所述负载判定单元进行所述被加热物的负载判定处理;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并控制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高频电力;
输入电流检测单元,所述输入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对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流;以及
线圈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线圈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在所述加热线圈流动的线圈电流,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负载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选择所述输入电流以及所述线圈电流中的任一方的电流,
求出所选择了的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并基于所述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检测所述被加热物的温度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判定单元基于所述输入电流与所述线圈电流之间的相关性,判定对所述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时的所述输入电流的变动和所述线圈电流的变动之间的大小关系,
所述控制部选择所述输入电流以及所述线圈电流中的所述变动大的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负载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驱动所述驱动电路,
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出所述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
基于所述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检测所述被加热物的温度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当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所述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
对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高频电力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当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所述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解除所述驱动频率的固定,
提高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使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高频电力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当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所述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增加了第2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
对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高频电力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当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所述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降低了第4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
以停止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使对所述加热线圈的高频电力的供给停止。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通过使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或者开关元件的占空比变化来使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高频电力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当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所述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解除所述驱动频率的固定,
使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上升,使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高频电力降低,并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
当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所述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增加了第2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解除所述驱动频率的固定,
使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降低,使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高频电力增加,并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
当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所述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所述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解除所述驱动频率的固定,
使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上升,使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高频电力降低,并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当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所述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解除所述驱动频率的固定,
使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上升,使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高频电力降低,并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
当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所述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增加了第2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解除所述驱动频率的固定,
使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降低,使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高频电力增加,并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
当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所述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所述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解除所述驱动频率的固定,
使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上升,使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高频电力降低,并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
当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所述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降低了第4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
以停止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使对所述加热线圈的高频电力的供给停止。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进行动作模式的选择操作的操作部;以及
报告单元,
在作为所述动作模式而选择了设定水的煮沸动作的煮沸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驱动所述驱动电路,
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出所述所选择了的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
当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所述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变为规定值以下时,利用所述报告单元报告煮沸完毕这一情况。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进行动作模式的选择操作的操作部;以及
检测所述被加热物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单元,
在作为所述动作模式选择了将油加热至规定温度的油炸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驱动所述驱动电路,
在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超出了所述规定温度时,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使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高频电力降低,并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
当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求得的、所述所选择了的电流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增加了第3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
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使对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高频电力增加。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判定单元基于所述输入电流与所述线圈电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所述被加热物的负载判定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形成为将所述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占空比固定的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由具有至少2个将2个开关元件串联连接而成的臂的全桥逆变器电路构成,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全桥逆变器电路的、所述开关元件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形成为将所述2个臂的相互间的所述开关元件的驱动相位差和所述开关元件的占空比固定的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由具有将2个开关元件串联连接而成的臂的半桥逆变器电路构成,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半桥逆变器电路的、所述开关元件的驱动频率固定后的状态下,形成为将所述开关元件的占空比固定的状态。
CN201380080442.5A 2013-10-24 2013-10-24 感应加热烹调器 Active CN1056596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78859 WO2015059801A1 (ja) 2013-10-24 2013-10-24 誘導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9697A true CN105659697A (zh) 2016-06-08
CN105659697B CN105659697B (zh) 2019-06-07

Family

ID=5299243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80442.5A Active CN105659697B (zh) 2013-10-24 2013-10-24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201420622394.XU Active CN204377175U (zh) 2013-10-24 2014-10-24 感应加热烹调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22394.XU Active CN204377175U (zh) 2013-10-24 2014-10-24 感应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38343B2 (zh)
CN (2) CN105659697B (zh)
DE (1) DE112013007526B4 (zh)
WO (1) WO201505980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9884A (zh) * 2016-10-21 2018-05-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炉、电磁炉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601123A (zh) * 2017-11-13 2018-09-28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变频感应加热电路
CN111406439A (zh) * 2017-10-12 2020-07-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8262B (zh) * 2016-06-14 2018-07-17 上海大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经络热疗仪的治疗热能计量系统、方法与应用
ES2893875T3 (es) * 2017-04-14 2022-02-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arato de calentamiento por inducción
KR101999511B1 (ko) 2017-08-04 2019-07-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도가열조리기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US11838144B2 (en) 2022-01-13 2023-12-05 Whirlpool Corporation Assisted cooking calibration optimize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37287A1 (ja) * 2012-03-14 2013-09-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4181B2 (ja) 1991-09-03 2000-02-28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の温度検出装置
JP2006134676A (ja) * 2004-11-05 2006-05-25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加熱温度制御装置
JP4821791B2 (ja) 2008-03-19 2011-11-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37287A1 (ja) * 2012-03-14 2013-09-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9884A (zh) * 2016-10-21 2018-05-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炉、电磁炉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406439A (zh) * 2017-10-12 2020-07-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11406439B (zh) * 2017-10-12 2022-03-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8601123A (zh) * 2017-11-13 2018-09-28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变频感应加热电路
CN108601123B (zh) * 2017-11-13 2021-03-23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变频感应加热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3007526T5 (de) 2016-07-07
DE112013007526B4 (de) 2023-06-22
JP6038343B2 (ja) 2016-12-07
JPWO2015059801A1 (ja) 2017-03-09
CN204377175U (zh) 2015-06-03
WO2015059801A1 (ja) 2015-04-30
CN105659697B (zh) 2019-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9697A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6021933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6021934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4170524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603834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1034712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5684550A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621117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4377176U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6005281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WO2014069008A1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6228542A (ja) 誘導加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