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7747A - 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7747A
CN105657747A CN201510869528.7A CN201510869528A CN105657747A CN 105657747 A CN105657747 A CN 105657747A CN 201510869528 A CN201510869528 A CN 201510869528A CN 105657747 A CN105657747 A CN 105657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acket data
data unit
sequence number
agre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695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裕平
陈育成
张铭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657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77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7Evaluation or update of window size, e.g. using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cknowledged [ACK]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57Implicit acknowledgement of correct or incorrect reception, e.g. with a moving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2Traffic shaping
    • H04L47/225Determination of shaping rate, e.g. using a moving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HFN)不同步的无线通信方法。上述无线通信方法的步骤包括:定义一接收窗口;以及根据一封包数据单元(PDU)的一序号(SN)以及上述接收窗口,判断是否抛弃上述PDU。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主要有关于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是有关于用于防止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HyperFrameNumber,HFN)不同步(asynchronism)的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多重存取技术已经在各种电信标准中采用,以提供使不同无线设备能够在城市、国家、地区甚至全球层级上通讯的共享协议。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技术是对由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3GPP)颁布的通用行动电信系统(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UMTS)行动服务标准的一套改进标准。长期演进技术被设计成通过改良频谱效率而更好地支持行动宽带因特网存取,降低成本,改良服务,利用新的频谱并与使用下行链路(DownLink,DL)上的正交分频多重存取(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OFDMA)系统、上行链路(UpLink,UL)上的单载波分频多重存取(SC-FDMA)系统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的其他开放标准更好整合。
图1A显示无线网络装置和LTE网络间熟知的控制平面的协议堆栈(controlplaneprotocolstack)示意图。在无线通信装置包含了一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层、一封包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一无线链结控制(RadioLinkControl)层、一媒体访问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MAC)层以及一实体(Physical,PHY)层。在LTE网络亦包含了RRC层、PDCP层、RLC层、MAC层以及PHY层。在图1A所示的各层可根据熟知的互连方案所述的三底层,例如:开放系统互连(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OSI)的参考模型,被分为第一层(Layer1)、第二层(Layer2)以及第三层(Layer3)。图1B显示无线网络装置和LTE网络间熟知的用户平面的协议堆栈(controlplaneprotocolstack)的示意图。在无线通信装置包含了一PDCP层、一RLC层、一MAC层以及一PHY层。在LTE网络亦包含了PDCP层、RLC层、MAC层以及PHY层。在图1B所示的各层可根据熟知的互连方案所述的三底层,例如:开放系统互连(OSI)的参考模型,被分为第一层(Layer1)、第二层(Layer2)以及第三层(Layer3)。
在第二层中,包含了MAC层、RLC层和PDCP层。RLC层用以处理无线载体(RadioBearer,RB)的质量服务(QualityofService,QoS)保证,以及相关数据的传输。RLC层的模型具有三种类型,通透模式(TransparentMode,TM)、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Mode,UM)以及确认模式(AcknowledgedMode,AM)。PDCP层位于RLC层的上方,其用以允许通过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封包(例如:IPv4或IPv6)所传送的数据,可以有效地经由具有一相对小的带宽的无线界面被传送。
然而,在非确认(UM)模式中,当一旧的RLC封包数据单元(packetdataunit,PDU)落在重排窗口(reorderingwindow)之外,且无线通信装置因为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的重传或一未预期的事件仍然接收此RLC封包数据单元时,将会导致状态变量VR(UH)发生错误的进位,以及无线通信装置会取得具有旧的PDCP序号(sequencenumber,SN)的PDCPPDU。此外,上述问题也会导致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PDCP超讯框号码(PDCPHyperFrameNumber,PDCPHFN)不同步。也就是说,旧的PDCP序号会被PDCP实体(PDCPentity)视为一新的PDCP序号,且PDCP实体将会更新PDCPRX_HFN至非预期的新数值。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先前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多种防止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HyperFrameNumber,HFN)不同步的无线通信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HFN)不同步的无线通信方法。上述无线通信方法的步骤包括:定义一接收窗口;以及根据一封包数据单元(PDU)的一序号(SN)以及上述接收窗口,判断是否抛弃上述PDU。
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HFN)不同步的无线通信方法。上述无线通信方法之步骤包括:定义一PDCPPDU的一序号之一期望接收时间;以及判断是否上述PDCPPDU的上述序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或相同于对应上述PDCPPDU的上述序号的上述期望接收时间。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HFN)不同步的无线通信方法。上述无线通信方法之步骤包括:接收一PDCPPDU;通过一状态变量RX_HFN,译码上述PDCPPDU以产生一数据内容;判断译码的上述PDCPPDU的上述数据内容是否发生错误;以及若译码的上述PDCPPDU的上述数据内容系错误的,通过一下一状态变量RX_HFN来译码上述PDCPPDU。若译码的上述PDCPPDU的上述数据内容不是错误的,上述无线通信方法的步骤包括采用上述状态变量RX_HFN。
关于本发明其他附加的特征与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根据本案实施方法中所揭露的执行联系程序的用户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A显示无线网络装置和LTE网络间熟知的控制平面的协议堆栈的示意图。
图1B显示无线网络装置和LTE网络间熟知的用户平面的协议堆栈的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通讯系统100的方块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UMRLC实体的接收窗口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PDCP实体的接收窗口的示意图。
图5A-5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根据UMRLC实体的接收窗口和PDCP实体的接收窗口判断是否抛弃一RLC封包数据单元的示意图。
图6图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关于PDCP实体的期望接收时间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以避免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HFN)不同步的无线通信方法之流程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以避免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HFN)不同步的无线通信方法之流程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以避免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HFN)不同步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以避免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HFN)不同步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
100通讯系统
110用户设备
111基频信号处理装置
112无线射频信号处理装置
113处理器
114记忆装置
120服务网络
130全球行动通讯系统边缘无限存取网络
140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
150进化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
160通用封包无线服务子系统
161服务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支持节点
162网关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支持节点
170核心网络子系统
171行动管理实体
172服务网关
173封包数据网络网关
175支持服务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支持节点之S4接口
180家庭订户服务
S710、S720、S730、S740、S810、S820、S830、S840、S910、S920、S930、S940、S1010、S1020、S1030、S1040、S105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本章节所叙述的是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目的在于说明本发明的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通讯系统100的方块图。在通讯系统100中包括了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110以及服务网络120。用户设备110可为一行动通讯装置,例如:一蜂巢式电话(cellphone)、一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一数据卡、一笔记本电脑、一行动热点(hotspot)、一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调制解调器、一平板计算机(TabletPC)或其它装置。
用户设备110包含至少一基频(baseband)信号处理装置111、一无线射频(radiofrequency,RF)信号处理装置112、一处理器113、一记忆装置114,以及包含至少一天线的天线模块。注意地是,为了简化说明本发明的说明内容,图2仅显示一简化的方块图,在此方块图中仅出现和本发明相关的组件。然而,本发明并不以图1所示的架构为限。
无线射频(RF)信号处理装置112可经由天线接收射频信号,且对所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将所接收的射频信号转换为基频信号,以供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来使用;或者无线射频(RF)信号处理装置112也可从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接收基频信号,并将所接收的基频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将此射频信号传送至一同级通讯装置(peercommunicationdevice)。无线射频信号处理装置112可包含多个硬件组件以进行无线信号频率的转换。举例来说:无线射频信号处理装置112可包含一功率放大器(poweramplifier)、一混波器(mixer)或其它可转换频率的组件。
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更用以处理基频信号以取得由一同级通讯装置所传送的信息或数据。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更包含多个硬件组件用以处理基频信号。基频信号的处理可包括模拟转数字(analog-to-digital,ADC)/数字转模拟(digital-to-analog,DAC)、增益(gain)调整、调变(modulation)/解调(demodulation)以及编码(encode)/译码(decode)等等。
处理器113可用以控制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和无线射频信号处理装置112的操作。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处理器113也可用以执行对应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和无线射频信号处理装置112的软件模块的程序代码。当程序代码执行时,伴随着一数据结构的特定数据的程序代码可称作一处理器逻辑单元(processorlogicunit)或一堆栈实例(stackinstance)。因此,处理器113可视为包含多个处理器逻辑单元,每一处理器逻辑单元用以执行对应软件模块的一或多个特定功能或任务。
记忆装置114可用以储存用户设备110的软件和韧体程序代码、系统数据、用户数据等。记忆装置114可为一挥发性内存(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内存(RandomAccessMemory,RAM)),或一挥发性内存(volatilememory)(例如:闪存(flashmemory)、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一硬盘或上述记忆装置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无线射频信号处理装置112和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可共同视为一无线模块,可用以和一无线网络进行传输,以依照一预定义的无线存取技术(RadioAccessTechnology,RAT)提供无线传输服务。注意地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110更可扩张为包含多个天线且/或多个无线模块,本发明并不以图2所示的架构为限。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3可用以取代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或者用户设备110可包含其它处理器用以取代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因此,本发明并不以图2所示的架构为限。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用户设备110配置了一无线链结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实体,以及一封包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实体。
服务网络120包括:一全球行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GSM)边缘无限存取网络(GSMEDGERadioAccessNetwork,GERAN)130、一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UTRAN)140、一进化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EvolvedUTRAN,E-UTRAN)150、一通用封包无线服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PRS)子系统160,以及一核心网络(corenetwork)子系统170。全球行动通讯系统边缘无限存取网络130、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140,以及进化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150会和通用封包无线服务子系统160以及核心网络子系统170进行通讯,其中全球行动通讯系统边缘无限存取网络130、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140,以及进化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150,通过提供可和用户设备110进行无线传送和接收的功能,给通用封包无线服务子系统160以及核心网络子系统170,以允许用户设备110和通用封包无线服务子系统160以及核心网络子系统170之间的联机。全球行动通讯系统边缘无限存取网络130、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140,以及进化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150包含了一或多个基地台(或称作B节点(NB)或进化B节点(eNB))以及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Controllers,RNCs)。具体来说,通用封包无线服务子系统160包括服务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支持节点(ServiceGPRSSupportNode,SGSN)161以及网关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支持节点(GatewayGPRSSupportNode,GGSN)162,其中服务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支持节点161为一主要控制节点,其用以控制封包路由和传送、行动管理(例如:链接(attach)/分离(detach)和位置管理)、谈话管理、逻辑链结管理以及认证和负载功能等,网关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支持节点162则负责封包数据协议(PacketDataProtocol,PDP)地址的分配以及和外部网络之交互工作(inter-working)。核心网络子系统170包括一行动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Entity,MME)171,其用以负责闲置模式(idlemode)用户设备追踪、呼叫(paging)程序,以及链接和启动程序。核心网络子系统170亦包括一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SGW)172,其负责数据封包的路由和传送。核心网络子系统170亦包括一封包数据网络网关(PacketdatanetworkGateway,PGW)173,其用以负责提供用户设备110和外部网络的链接。服务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支持节点161和行动管理实体171会和家庭订户服务(HomeSubscriberServe,HSS)180进行通讯,家庭订户服务180会提供装置识别信息,一国际移动用户标识符(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ty,IMSI)等。核心网络子系统170亦可包括一支持SGSN的S4接口(S4-SGSN)175,因此,当通用封包无线服务子系统160被核心网络子系统170取代时,可允许全球行动通讯系统边缘无限存取网络130、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140被存取。此外,服务网络120更包括其他功能实体,例如:一本地位置缓存器(HomeLocationRegister,HLR)(未显示),本地位置缓存器(HLR)系一中央数据库,其用以储存用户相关信息以及用户(subscription)相关信息,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服务网络120更包括一分码多重存取(CDMA)网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当用户设备110的无线链结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实体操作在非确认(UM)模式时,处理器113会在RLC实体(底下将称之为UMRLC实体)中定义一重排窗口(reorderingwindow)以及一接收窗口(receivingwindow)。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UMRLC实体可包含5位RLC序号(sequencenumber,SN)的模型(即包括32个序号),或包含10位RLC序号的模型(即包括1024个序号)。
重排窗口为UMRLC实体所接收或处理的RLC封包数据单元(packetdataunit,PDU)的序号所对应的一数值范围。重排窗口所包含的范围定义为[VR(UH)-重排窗口长度(reorderingwindowsize),VR(UH)),且其满足[VR(UH)-重排窗口长度(reorderingwindowsize)]≦VR(UR)≦VR(UH))之条件。状态变量VR(UR)表示等待接收的序号。状态变量(statevariable)VR(UR)可视为在最新被按照顺序接收的RLCPDU的序号后,下一个要接收的序号。状态变量VR(UH)表示UMRLC实体中重排窗口的最大上限值,以及目前所接收到的序号值的下一个序号值。举例来说,若RLCPDU具有一落在重排窗口外之序号x(SN=x),VR(UH)就会设定为x+1。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接收窗口亦是UMRLC实体中RLCPDU的序号所对应的一数值范围。接收窗口所包含的范围定义为[VR(UH),VR(UH)+接收窗口长度(receivingwindowsize))。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接收窗口的长度定义为重排窗口长度的四分之三。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处理器113会根据RLCPDU的序号、重排窗口以及接收窗口,去判断是否丢弃RLCPDU。当一RLCPDU的序号未落在重排窗口时,处理器113会判断此RLCPDU的序号是否落在接收窗口内。若此RLCPDU的序号未落在接收窗口内,处理器113将会丢弃此RLCPDU。若此RLCPDU的序号系落在接收窗口内,处理器113将会接收此RLCPDU。注意地是,因为重排窗口已出现在一般习知的UMRLC实体中,因此本发明将仅谈论RLCPDU的序号未落在重排窗口的情况。
图3图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UMRLC实体的接收窗口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重排窗口的范围为从序号8到序号23,以及接收窗口的范围为从序号24到序号3。当处理器113接收到一具有序号6(未在重排窗口内)的RLCPDU时,因为序号6并未落在接收窗口内,所以处理器113将会丢弃此RLCPDU。当处理器113接收到一具有序号1(未在重排窗口内)的RLCPDU时,因为序号1落在接收窗口内,所以处理器113将会接收此RLCPDU。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对于用户设备110的PDCP实体,处理器113会在PDCP实体中定义一接收窗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PDCP实体可包含7位PDCP序号(SN)的模型(即包括128个序号),或包含12位PDCP序号的模型(即包括4096个序号)。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PDCP实体的接收窗口表示在PDCP实体中,PDCPPDU的序号所对应的一数值范围。此接收窗口所包含的范围定义为[Next_PDCP_RX_SN,Next_PDCP_RX_SN+接收窗口长度(receivingwindowsize))。状态变量Next_PDCP_RX_SN表示PDCP实体下一个期望接收到的PDCP序号值。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PDCP实体的接收窗口的长度为PDCP序号数量的一半(即接收窗口可包括64或2048个序号)。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处理器113会根据PDCPPDU的序号以及接收窗口,去判断是否丢弃PDCPPDU。处理器113会判断此PDCPPDU的序号是否落在接收窗口内。若此PDCPPDU的序号未落在接收窗口内,处理器113将会丢弃此PDCPPDU。若此PDCPPDU的序号系落在接收窗口内,处理器113将会接收此PDCPPDU。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PDCP实体的接收窗口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处理器113接收到一PDCPPDU的序号,且此PDCPPDU的序号未落在接收窗口内时,处理器113就将会丢弃此PDCPPDU。当处理器113接收到一PDCPPDU的序号,且此PDCPPDU的序号系落在接收窗口内,处理器113就将会接收此PDCPPDU。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处理器113会在判断PDCPPDU的序号是否落在PDCP实体的接收窗口中前,先判断RLCPDU的序号是否落在UMRLC实体的接收窗口中。也就是说,处理器113会在PDCP层中判断一PDCPPDU的序号是否落在PDCP实体的接收窗口中前,在RLC层中判断映像到此PDCPPDU的RLCPDU的序号是否落在UMRLC实体的接收窗口中。若映像到此PDCPPDU之RLCPDU的序号未落在UMRLC实体的接收窗口中,处理器113将会在UMRLC实体中丢弃此映像到此PDCPPDU的RLCPDU。若映像到此PDCPPDU的RLCPDU的序号落在UMRLC实体的接收窗口中,处理器113就会接着判断此PDCPPDU的序号是否落在PDCP实体的接收窗口中。
图5A-5B图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根据UMRLC实体的接收窗口和PDCP实体的接收窗口判断是否抛弃一RLCPDU的示意图。如图5A-5B所示,处理器113会在判断一PDCPPDU的序号50是否落在PDCP实体的接收窗口中之前,先判断是否一RLCPDU(映像至此具有序号50的PDCPPDU)的序号6是否落在UMRLC实体的接收窗口中。因为序号6并未落在UMRLC实体的接收窗口和重排窗口中,所以处理器113将会在UMRLC实体中直接抛弃映像到此PDCPPDU的RLCPDU。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处理器113更会判断是否PDCPPDU的序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或相同于对应PDCPPDU的序号的一期望接收时间(expectedreceivingtime)。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对应PDCPPDU的序号的期望接收时间为根据PDCPPDU的资料内容的特性来作设定。处理器113将会采用Next_PDCP_RX_SN作为期望接收时间的参考点,且根据PDCPPDU的数据内容的特性来设定期望接收时间的长度。举例来说,若PDCPPDU的数据内容会周期性地每10毫秒(ms)被传送,处理器113会设定期望接收时间为10毫秒或大于10毫秒。
当PDCPPDU的序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或相同于对应PDCPPDU的序号的一期望接收时间,处理器113将会接收此PDCPPDU。当PDCPPDU的序号的接收时间早于对应PDCPPDU的序号的一期望接收时间,处理器113将会抛弃此PDCPPDU。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关于PDCP实体的期望接收时间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PDCPPDU的序号x的接收时间(x)晚于或相同于对应PDCPPDU的序号的期望接收时间,处理器113将会接收此PDCPPDU。当PDCPPDU的序号y的接收时间(y)早于对应PDCPPDU的序号的期望接收时间,处理器113将会抛弃此PDCPPDU。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处理器113会仅判断PDCPPDU的序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或相同于对应PDCPPDU的序号的期望接收时间,来决定是否抛弃此PDCPPDU。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处理器113会在判断PDCPPDU的序号是否在PDCP实体的接收窗口后,才判断PDCPPDU的序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或相同于对应PDCPPDU的序号的期望接收时间。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处理器113会验证所接收到的PDCPPDU。处理器113会通过一状态变量RX_HFN来译码(decipher)一PDCPPDU以产生数据内容。状态变量RX_HFN系用来指示接收的PDCPPDU所使用的计数值(Countvalue)的超讯框(HFN)数目。接着,处理器113将会判断译码的PDCPPDU的数据内容是否发生错误(corrupt)。若译码的PDCPPDU的数据内容是错误的,处理器113会通过下一个状态变量RX_HFN来译码此PDCPPDU。若译码的PDCPPDU的数据内容不是错误的,处理器113将会采用此状态变量RX_HFN。
图7图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以避免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HyperFrameNumber,HFN)不同步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此方法可应用在用户设备110上。在此实施例中,接收窗口表示对应到UMRLC实体的接收窗口,PDU表示一RLCPDU。首先,在步骤S710,用户设备110定义了一接收窗口。在步骤S720,当RLCPDU的序号未落在重排窗口时,用户设备110判断RLCPDU的序号是否落在接收窗口中。当RLCPDU的序号未落在接收窗口中时,进行步骤S730。在步骤S730,用户设备110将会抛弃上述RLCPDU。当RLCPDU的序号落在接收窗口中时,则进行步骤S740。在步骤S740,用户设备110将会接收上述RLCPDU。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上述接收窗口具有一接收窗口长度(receivingwindowsize),且上述接收窗口所包含的范围定义为[VR(UH),VR(UH)+接收窗口长度)。
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以避免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HFN)不同步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此方法可应用在用户设备110上。在此实施例中,接收窗口表示对应到PDCP实体的接收窗口,PD系表示一PDCPPDU。首先,在步骤S810,用户设备110定义了一接收窗口。在步骤S820,用户设备110判断PDCPPDU的序号是否落在接收窗口中。当PDCPPDU的序号未落在接收窗口中时,进行步骤S830。在步骤S830,用户设备110将会抛弃上述PDCPPDU。当PDCPPDU的序号落在接收窗口中时,则进行步骤S840。在步骤S840,用户设备110将会接收上述PDCPPDU。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上述接收窗口具有一接收窗口长度(receivingwindowsize),且上述接收窗口所包含的范围定义为[Next_PDCP_RX_SN,Next_PDCP_RX_SN+接收窗口长度)。
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820,用户设备110会在判断PDCPPDU的序号是否落在接收窗口中之前,先判断映像至上述PDCPPDU之RLCPDU的序号是否在UMRLC实体的接收窗口(底下以第二接收窗口叙述)中。当映像到上述PDCPPDU的RLCPDU的序号落在UMRLC实体的第二接收窗口中,用户设备110将会接着判断上述PDCPPDU的序号是否落在PDCP实体的接收窗口中。若映像到此PDCPPDU的RLCPDU的序号未落在UMRLC实体的第二接收窗口中,用户设备110将会在UMRLC实体中丢弃此映像到此PDCPPDU的RLCPDU。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用户设备110更会判断是否PDCPPDU的序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或相同于对应PDCPPDU的序号的一期望接收时间。当PDCPPDU的序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或相同于对应PDCPPDU的序号的一期望接收时间,用户设备110将会接收此PDCPPDU。当PDCPPDU的序号的接收时间早于对应PDCPPDU的序号的一期望接收时间,用户设备110将会抛弃此PDCPPDU。
图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以避免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HFN)不同步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此方法可应用在用户设备110上。首先,在步骤S910,用户设备110会定义对应一PDCPPDU的序号的一期望接收时间。在步骤S920,用户设备110会判断是否PDCPPDU的序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或相同于对应PDCPPDU的序号的期望接收时间。当PDCPPDU的序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或相同于对应PDCPPDU的序号的期望接收时间,进行步骤S930。在步骤S930,用户设备110将会接收此PDCPPDU。当PDCPPDU的序号的接收时间早于对应PDCPPDU的序号的期望接收时间,则进行步骤S940。在步骤S940,用户设备110将会抛弃此PDCPPDU。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以避免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HFN)不同步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此方法可应用在用户设备110上。首先,在步骤S1010,用户设备110接收一PDCPPDU。在步骤S1020,用户设备110通过一状态变量RX_HFN译码上述PDCPPDU以产生数据内容。在步骤S1030,用户设备110将会判断译码的PDCPPDU的数据内容是否发生错误(corrupt)。若译码的PDCPPDU的数据内容是错误的,进行步骤S1040。在步骤S1040,用户设备110会通过下一个状态变量RX_HFN来译码此PDCPPDU。若译码的PDCPPDU的数据内容不是错误的,进行步骤S1050。在步骤S1050,用户设备110将会采用此状态变量RX_HFN。
在上述本发明的避免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HFN)不同步的无线通信方法中,用户设备110可通过设定接收窗口或期望接收时间,来防止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HFN)不同步的情况发生。此外,用户设备110可验证译码的PDCPPDU的数据内容是否发生错误,且通过不同的状态变量RX_HFN来修正发生错误的数据内容。
本发明的说明书所揭露的方法和算法的步骤,可直接通过执行一处理器直接应用在硬件以及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结合上。一软件模块(包括执行指令和相关数据)和其它数据可储存在数据内存中,像是随机存取内存(RAM)、闪存(flashmemory)、只读存储器(ROM)、可抹除可规化只读存储器(EPROM)、电子可抹除可规划只读存储器(EEPROM)、缓存器、硬盘、可携式应碟、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DVD或在此领域习之技术中任何其它计算机可读取的储存媒体格式。一储存媒体可耦接至一机器装置,举例来说,像是计算机/处理器(为了说明方便,在本说明书以处理器来表示),上述处理器可通过来读取信息(像是程序代码),以及写入信息至储存媒体。一储存媒体可整合一处理器。一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SIC)包括处理器和储存媒体。一用户设备则包括一特殊应用集成电路。换句话说,处理器和储存媒体以不直接连接用户设备的方式,包含于用户设备中。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任何适合计算机程序的产品包括可读取的储存媒体,其中可读取的储存媒体包括和一或多个所揭露实施例相关的程序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产品可包括封装材料。
注意地是,尽管未明确指定,但在此描述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根据特定应用的需要,包括存储、显示和/或输出步骤。换言之,在所述方法中讨论的任何数据、记录、字段和/或中间结果可以根据特定应用的需要,被存储、显示和/或输出到另一个设备。虽然前面所述是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别的和更多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被设计而不偏离其基本范围。本文给出的各个实施例或其各个部分,可以被组合以建立更多的实施例。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内容呈现了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上本发明实施例内容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一般原理的实例的目的,不应被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以上段落使用多种层面描述。显然的,本文的教示可以多种方式实现,而在范例中揭露的任何特定架构或功能仅为一代表性的状况。根据本文的教示,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本文揭露的各层面可独立实作或两种以上的层面可以合并实作。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防止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不同步的无线通信方法,上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定义一接收窗口;以及
根据一封包数据单元的一序号以及上述接收窗口,判断是否抛弃上述封包数据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若上述接收窗口对应一非确认模式的无线链结控制实体,且上述封包数据单元为一无线链结控制的封包数据单元,上述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
当上述无线链结控制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未落在一重排窗口中时,判断上述无线链结控制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是否落在上述接收窗口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
当上述无线链结控制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未落在上述接收窗口时,抛弃上述无线链结控制封包数据单元;以及
当上述无线链结控制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落在上述接收窗口时,接收上述无线链结控制的封包数据单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上述接收窗口具有一接收窗口长度,且上述接收窗口的一包含的范围定义为[状态变量,状态变量+上述接收窗口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若上述接收窗口对应一封包数据汇聚协议实体,且上述封包数据单元为一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上述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
判断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是否落在上述接收窗口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
当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未落在上述接收窗口时,抛弃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以及
当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落在上述接收窗口时,接收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上述接收窗口具有一接收窗口长度,且上述接收窗口的一包含的范围定义为[Next_PDCP_RX_SN,Next_PDCP_RX_SN+上述接收窗口长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
在判断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是否落在上述接收窗口中之前,判断映像至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一无线链结控制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是否在一非确认模式的无线链结控制实体的第二接收窗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
若映射至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无线链结控制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落在上述非确认模式的无线链结控制实体的上述第二接收窗口中,判断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是否落在上述接收窗口;以及
若映射至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无线链结控制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并未落在上述非确认模式的无线链结控制实体的上述第二接收窗口中,抛弃映像至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无线链结控制的封包数据单元。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
当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未落在上述接收窗口时,判断是否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或相同于对应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的一期望接收时间。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
当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的上述接收时间晚于或相同于对应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的上述期望接收时间,接收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以及
当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的上述接收时间早于对应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的上述期望接收时间,抛弃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
12.一种防止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不同步的无线通信方法,上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定义一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序号的期望接收时间;以及
判断是否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或相同于对应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的上述期望接收时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
当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的上述接收时间晚于或相同于对应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的上述期望接收时间,接收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以及
当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的上述接收时间早于对应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的上述期望接收时间,抛弃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
当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未落在上述接收窗口时,判断是否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的上述接收时间晚于或相同于对应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序号的上述期望接收时间。
15.一种防止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间的超讯框号码不同步的无线通信方法,上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一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
通过一状态变量,译码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以产生一数据内容;
判断译码的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数据内容是否发生错误;以及
若译码的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数据内容错误,通过下一状态变量来译码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若译码的上述封包数据汇聚协议的封包数据单元的上述数据内容不是错误的,采用上述状态变量。
CN201510869528.7A 2014-12-02 2015-12-02 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56577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86303P 2014-12-02 2014-12-02
US62/086,303 2014-12-02
US14/953,716 2015-11-30
US14/953,716 US20160156564A1 (en) 2014-12-02 2015-11-30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7747A true CN105657747A (zh) 2016-06-08

Family

ID=56079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69528.7A Pending CN105657747A (zh) 2014-12-02 2015-12-02 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56564A1 (zh)
CN (1) CN1056577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1407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Layer 2 architecture for cellular radio system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97999A (ko) 2017-02-24 2018-09-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들 간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GB2566968B (en) * 2017-09-28 2020-04-22 Tcl Communication Ltd Pre-processing in wireless uplink transmission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2086A (zh) * 2001-11-24 2003-06-04 Lg电子株式会社 轮询发送缓存器中协议数据单元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27483A (zh) * 2008-02-03 2008-07-23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层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853A (zh) * 2009-03-17 2010-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以及用户设备接收下行数据的方法
JP6262991B2 (ja) * 2013-10-31 2018-01-1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US10028311B2 (en) * 2014-04-22 2018-07-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received PDCP PDUs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15163670A1 (en) * 2014-04-25 2015-10-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 configuration error management for a sidelink radio bearer and device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2086A (zh) * 2001-11-24 2003-06-04 Lg电子株式会社 轮询发送缓存器中协议数据单元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27483A (zh) * 2008-02-03 2008-07-23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层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3GPP TS 36.322 V12.1.0》", 30 September 201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1407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Layer 2 architecture for cellular radio systems
CN110546985A (zh) * 2017-03-24 2019-12-06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蜂窝无线系统技术领域的第二层架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56564A1 (en) 2016-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5104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network slice interwork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15378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24483B1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nr,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core network device
US1172293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66554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network slice authentication
CN116782188A (zh) 用于提供运营商专用服务的设备和方法
CN105792280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US2022012450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55891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rworking of network sl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7015070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12452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N105657747A (zh) 无线通信方法
EP3706465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core network type during handover process
EP3402308A1 (en) Coordination between multirat base stations in dual connectivity
EP3393072B1 (en) Wireless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wireless network device
US20220264435A1 (en)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2017027298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Transmission in Unlicensed Band
US2024006519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phone number and contac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13218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230403670A1 (en) Sip-deregistration by evolved packet core network
WO2021056142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7998305A (zh) 语音通话方法和装置
WO2023012759A1 (en) Registration to a network slice subject to admission control
CN116756556A (zh) 用于支持ML训练的MnS和方法
CN116156476A (zh) 请求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103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