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6813A -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6813A
CN105656813A CN201510825065.4A CN201510825065A CN105656813A CN 105656813 A CN105656813 A CN 105656813A CN 201510825065 A CN201510825065 A CN 201510825065A CN 105656813 A CN105656813 A CN 105656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address
encapsulation
frame
exchange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250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多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56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68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15Interconnection of switching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04L12/464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 H04L12/46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wherein a single fram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VLAN tags
    • H04L12/4654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wherein a single fram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VLAN tags wherein a VLAN tag represents a customer VLAN, e.g. C-Ta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04L12/464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 H04L12/46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wherein a single fram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VLAN tags
    • H04L12/4658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wherein a single fram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VLAN tags wherein a VLAN tag represents a service provider backbone VLAN, e.g. B-Tag, S-Ta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04L12/464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 H04L12/46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wherein a single fram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VLAN tags
    • H04L12/4662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wherein a single fram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VLAN tags wherein a VLAN tag represents a service instance, e.g. I-SID in PB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不必要地变更地址表的学习信息的情况的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第一交换机装置(SWE1a)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被设定为与第二交换机装置(SWE1b)相比仅屏蔽比特(25)不同。第三交换机装置(SWE2a)的学习信息控制部(22)在第一情况且第二情况下,不学习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与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的对应关系。第一情况为在上位链接用端口接收封装化帧,并从地址表取得与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对应的封装化用地址的情况。第二情况为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与从地址表取得的封装化用地址的不同仅为屏蔽比特(25)的情况。

Description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例如,涉及以横跨两台交换机装置的方式设定链接聚合组,从而进行基于PBB(ProviderBackboneBridge运营商骨干网桥)标准的动作的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在设置于MAC-in-MAC方式的网络的边界的两台边缘交换机装置应用节点冗余的结构。在该文献中,两台边缘交换机装置分别在将自身装置/其他装置的MAC地址设为自身代表地址/同事代表地址时,基于帧的目标以及发送源所包含的自身代表地址与同事代表地址的组合,控制帧的流动。
例如,两台边缘交换机装置的一方在从核心交换机接收自身代表地址目标的封装化帧的情况下,且在目标客户用地址未学习的情况下,将该封装化帧在非封装化后,中继至访问端口,并且将该封装化帧经由IC端口也中继至其他装置。而且,其他装置也将接收的封装化帧在非封装化后,中继至访问端口。
在专利文献2示出了在用户网内的客户边缘设备与MPLS网内的两台供应商边缘设备之间的各链接设定横跨装置的链接聚合的构成。两台供应商边缘设备当在用户网与MPLS网之间中继数据包时,基于在相互之间预先进行的协定,仅一方的供应商边缘设备中继数据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610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09984号公报
例如,作为冗余化方式,如专利文献2所示那样,公知有经由网桥用端口将两台交换机装置相互连接,并且在包含两台交换机装置的每一个的端口的多个端口设定LAG的方式。在该冗余化方式中,与在一台交换机装置中设定的通常的LAG不同,而以横跨两台交换机装置的方式设定LAG。因此,除了通过相对于通信线路的障碍的冗余化、通信带宽的放大之类的通常的LAG获得的效果之外,也能够实现相对于交换机装置的障碍的冗余化。
在本说明书中,将上述的横跨装置的LAG称为多机箱链接聚合组(以下,简称为MCLAG)。另外,将设定有MCLAG的两台交换机装置的集合体称为MCLAG交换机。并且,将从两台交换机装置的一方观察另一方的情况下的另一方的交换机装置称为对等装置。
另外,作为实现广域以太网的技术,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那样,公知有扩展VLAN方式、MAC-in-MAC方式等。扩展VLAN方式是在IEEE802.1ad中被标准化,且将运营商用的VLAN标签附加到基于IEEE802.1Q的客户用的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虚拟局域网)标签,从而实现VLAN数的扩展的技术。MAC-in-MAC方式是利用运营商用的MAC帧对客户用的MAC(MediaAccessControl媒体存取控制)帧进行封装化,从而实现基于扩展VLAN方式的VLAN数的进一步的扩展、在广域网内的交换机(核心交换机)学习的MAC地址数的降低等的技术。作为MAC-in-MAC方式的详细的方式,公知有基于IEEE802.1ah的PBB方式。
此处,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对在PBB网的边缘交换机装置应用MCLAG交换机进行了研究。在该情况下,MCLAG交换机即便在两台交换机装置的任意的MCLAG用端口也能够接收来自客户网内的相同的客户终端的帧。而且,两台交换机装置分别在该接收的帧的目标为PBB网的情况下,将自身装置的MAC地址设为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并对该帧进行封装化。
其结果,PBB网的其他的边缘交换机装置不论是否接收来自相同的客户终端的帧,均存在该帧的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为两台交换机装置的一方MAC地址的情况与另一方MAC地址的情况。于是,地址表的学习信息不论是否将相同的客户终端设为对象,均可能产生不必要地变更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不必要地变更地址表的学习信息的情况的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目的和新的特征能够通过本说明书的叙述以及附图变得明确。
若对本申请所公开的发明中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概要简单地进行说明,则如下所述。
基于本实施方式的中继系统具有设置于进行基于PBB标准的中继的PBB网的入口或者出口的第一交换机装置、第二交换机装置以及第三交换机装置。第一交换机装置、第二交换机装置以及第三交换机装置分别将从PBB网的外部接收的非封装化帧变换成封装化帧并中继至PBB网,将从PBB网接收的封装化帧变换成非封装化帧并中继至PBB网的外部。非封装化帧包含客户用地址,封装化帧具有基于PBB标准对非封装化帧附加封装化用地址的构造。此处,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第二交换机装置分别具有进行非封装化帧的发送或者接收的下位链接用端口、进行封装化帧的发送或者接收的上位链接用端口、单个或者多个MCLAG用端口以及网桥用端口。单个或者多个MCLAG用端口包含作为下位链接用端口的第一MCLAG用端口,并设定有横跨装置的LAG。网桥用端口为上位链接用端口,并将自身装置与对等装置连接。第一交换机装置的封装化用地址被设定为与第二交换机装置的封装化用地址相比仅一部分的比特不同。第三交换机装置具有下位链接用端口、上位链接用端口、地址表以及学习信息控制部。地址表与表示该下位链接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对应地保持存在于下位链接用端口的目的地的客户用地址,并与封装化用地址和表示该上位链接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对应地保持存在于上位链接用端口的目的地的客户用地址。学习信息控制部在第一情况且第二情况下,不在地址表学习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与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的对应关系。第一情况是在上位链接用端口接收封装化帧,并从地址表取得与该封装化帧的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对应的封装化用地址的情况。第二情况是该封装化帧的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与从地址表取得的封装化用地址的不同仅为上述的一部分的比特的情况。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若对通过本申请所公开的发明中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所获得的效果简单地进行说明,则在包含MCLAG交换机的中继系统中,能够防止不必要地变更地址表的学习信息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中继系统中,表示该整体的构成例的概略图。
图2是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表示在各中继网流经的帧的主要部分的构造例的图。
图3是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表示MCLAG交换机周围的构成例的概略图。
图4是在图3的中继系统中,表示学习信息控制部的处理内容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图3的中继系统的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3的中继系统的其他的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7是在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中继系统中,表示图3的学习信息控制部的处理内容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归纳图7的主要的处理内容的补充图。
图9是在作为本发明的比较例而研究的中继系统中,表示学习信息控制部始终更新老化时间的情况下的动作例以及问题点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具备图7的学习信息控制部的中继系统的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11是在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中继系统中,表示图3的学习信息控制部的处理内容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2是归纳图11的主要的处理内容的补充图。
图13是表示具备图11的学习信息控制部的中继系统的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作为图13的比较例而研究的中继系统的动作例以及问题点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接着图13的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16是在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交换机装置中,表示其主要部分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17是表示图16的地址表的构造例的概略图。
图18是表示图16的MCLAG表的构造例的概略图。
图19(a)是表示图16的接收侧IVID管理表的构造例的概略图,图19(b)是表示图16的发送侧IVID管理表的构造例的概略图。
图20是在作为本发明的前提而研究的中继系统中,表示图3的中继系统不具备学习信息控制部的情况下的动作例以及问题点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PBB网,11、11a、11b—PB网,12a~12d—客户网,13、14—通信线路,15—客户VLAN标签,16—服务VLAN标签,17—服务实例标签,18—骨干VLAN标签,20—中继处理部,21—MCLAG表,22、22’—学习信息控制部,23—MCLAG识别符附加部,25—屏蔽比特,30—接口部,31—IVID分配部,32a—接收侧IVID管理表,32b—发送侧IVID管理表,33—MCLAG控制部,34—对等装置地址保持部,35—封装化执行部,36—解封装化执行部,37—中继执行部,38—障碍检测部,39—接收端口识别符附加部,ACT—有源,BMAC—封装化用地址,BVID—骨干VLAN识别符,CMAC—客户用地址,CVID—客户VLAN识别符,FDB—地址表,FL1~FL3、FL10、FL10a、FL11、FL12a、FL12b、FL14a、FL14b、FL20、FL21—帧,FW—收发信号许可状态,ISID—服务实例识别符,IVID—内部VLAN识别符,MCLAGSW1、MCLAGSW2—MCLAG交换机,NWc1~NWc4、NWb1、NWb2、NWbb—网络,P1~P4—LAG用端口,Pb—网桥用端口,Pm1~Pm3—MCLAG用端口,SBY—预备,SVID—服务VLAN识别符,SWB1~SWB4、SW1~SW4—交换机,SWC—核心交换机,SWE、SWE1a、SWE1b、SWE2a、SWE2b、SWE3、SWE4—交换机装置,TBK—禁止发送状态,TM、TM1a、TM1b、TM2a、TM2b—客户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在需要时分割成多个段或者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但除了特殊明示的情况之外,它们并非相互无关,而是一方处于另一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变形例、详细、补充说明等的关系。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在言及要素的个数等(包含个数、数值、量、范围等)的情况下,除了特殊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地限定于特定的个数的情况等之外,不限定于其特定的个数,可以为特定的个数以上,也可以为特定的个数以下。
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其构成要素(也包含要素步骤等)除了特殊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考虑为明确是必须的的情况等之外,当然不必是必须的。相同地,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在言及构成要素等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殊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考虑为明确不是那样的情况等之外,实际包含与该形状等近似或者类似等。该情况在上述数值以及范围中也相同。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用于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整个附图中,对相同的部件原则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中继系统的整体构成
图1是在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中继系统中,表示该整体的构成例的概略图。图1所示的中继系统具备多个(此处为四个)客户网12a~12d、担负客户网12a~12d之间的中继的多个(此处为两个)PB网11a、11b以及担负PB网11a、11b之间的中继的PBB网10。PB网11a担负客户网12a、12b之间的中继,PB网11b担负客户网12c、12d之间的中继。PBB网10是进行基于IEEE802.1ah(换言之,为PBB标准)的中继的中继网。PB网11a、11b是应用上述的扩展VLAN方式的中继网。
在客户网12a、12b与PB网11a之间的边界部分别设置有交换机SWB1、SWB2。客户网12a具备多个客户终端TM与将这些客户终端TM连接于交换机SWB1的网络NWc1。客户网12b具备多个客户终端TM与将这些客户终端TM连接于交换机SWB2的网络NWc2。网络NWc1、NWc2分别由通信线路、未图示的交换机等构成。交换机SWB1担负客户网12a内的多个客户终端TM之间的中继,并且担负各客户终端TM与PB网11a之间的中继。交换机SWB2担负客户网12b内的多个客户终端TM之间的中继,并且担负各客户终端TM与PB网11a之间的中继。
相同地,在客户网12c、12d与PB网11b之间的边界部分别设置有交换机SWB3、SWB4。客户网12c、12d分别具备多个客户终端TM与网络NWc3、NWc4。交换机SWB3、SWB4分别担负客户网12c、12d内的多个客户终端TM之间的中继,并且担负各客户终端TM与PB网11b之间的中继。
在PB网11a与PBB网10之间的边界部(换言之,PBB网10的入口或者出口)设置有由两台交换机装置(边缘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构成的MCLAG交换机MCLAGSW1。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分别具有下位链接用端口与上位链接用端口。在该例子中,在下位链接用端口中包含MCLAG用端口Pm1、Pm2,在上位链接用端口中包含MCLAG用端口Pm3与网桥用端口Pb。
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分别在自身装置以及对等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1设定共通的MCLAG1a,相同地,在自身装置以及对等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2、Pm3分别设定共通的MCLAG2a、MCLAG3a。PB网11a具备由通信线路、交换机等构成的网络NWb1。在该例子中,网络NWb1包含交换机SW1、SW2。
交换机SWB1、SWB2经由网络NWb1适当地连接于MCLAG交换机MCLAGSW1的多个下位链接用端口的任一个。在该例子中,交换机SWB1经由交换机SW1连接于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的MCLAG用端口Pm1,交换机SWB2经由交换机SW2连接于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的MCLAG用端口Pm2。由此,MCLAG交换机MCLAGSW1担负存在于自身装置的下位链接的多个交换机SWB1、SWB2之间的中继,并且担负各交换机SWB1、SWB2与PBB网10之间的中继。
与MCLAG交换机MCLAGSW1的情况相同地,在PB网11b与PBB网10之间的边界部设置有由两台交换机装置(边缘交换机装置)SWE2a、SWE2b构成的MCLAG交换机MCLAGSW2。交换机装置SWE2a、SWE2b分别具有下位链接用端口与上位链接用端口。在该例子中,在下位链接用端口中包含有MCLAG用端口Pm1、Pm2,在上位链接用端口中包含有MCLAG用端口Pm3与网桥用端口Pb。
交换机装置SWE2a、SWE2b分别在自身装置以及对等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1设定共通的MCLAG1b,相同地,在自身装置以及对等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2、Pm3分别设定共通的MCLAG2b、MCLAG3b。PB网11b具备网络NWb2。在该例子中,网络NWb2包含交换机SW3、SW4。
交换机SWB3、SWB4经由网络NWb2适当地连接于MCLAG交换机MCLAGSW2的多个下位链接用端口的任一个。在该例子中,交换机SWB3经由交换机SW3连接于交换机装置SWE2a、SWE2b的MCLAG用端口Pm1,交换机SWB4经由交换机SW4连接于交换机装置SWE2a、SWE2b的MCLAG用端口Pm2。由此,MCLAG交换机MCLAGSW2担负存在于自身装置的下位链接的多个交换机SWB3、SWB4之间的中继,并且担负各交换机SWB3、SWB4与PBB网10之间的中继。
并且,在PB网与PBB网10之间的边界部设置有交换机装置(边缘交换机装置)SWE3、SWE4。交换机装置SWE3、SWE4分别省略图示,但与MCLAG交换机MCLAGSW1等的情况相同地,具有下位链接用端口与上位链接用端口,在下位链接具备PB网以及客户网。交换机装置SWE3、SWE4在此处分别成为未设定MCLAG的交换机装置,但也可以为MCLAG交换机。
PBB网10具备由通信线路、交换机等构成的网络(核心网)NWbb。MCLAG交换机MCLAGSW1、MCLAGSW2以及交换机装置SWE3、SWE4经由网络NWbb被相互连接。在该例子中,网络NWbb包含核心交换机SWC。核心交换机SWC分别连接于MCLAG交换机MCLAGSW1、MCLAGSW2的各MCLAG用端口Pm3与交换机装置SWE3、SWE4的各上位链接用端口。
此外,此处,表示作为MCLAG交换机在逻辑上为一台的边缘交换机装置,在PBB网10的边界部设置四台边缘交换机装置的例子,但只要设置两台以上的边缘交换机装置即可。而且,其中的至少一台边缘交换机装置只要为MCLAG交换机即可。另外,此处,在PB网11a(PB网11b也相同)的边界部设置有两台交换机SWB1、SWB2,但实际上,设置有更多的交换机。与此对应,在PB网11a(PB网11b也相同)除了两个客户网12a、12b之外,收容有更多的客户网。
并且,此处,为了简化说明,例如,交换机SWB1、SWB2与MCLAG交换机MCLAGSW1经由两台交换机SW1、SW2在一层被连接,MCLAG交换机MCLAGSW1与MCLAG交换机MCLAGSW2经由一台核心交换机SWC在一层被连接。但是,实际上,网络NWb1、NWb2、网络(核心网)NWbb成为具有更多的交换机以及核心交换机,从而经由多层的交换机(核心交换机)连接各中继网之间的构成。
中继系统内的帧构造
图2是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表示在各中继网流经的帧的主要部分的构造例的图。此处,以从客户网12a内的客户终端TM朝向客户网12c内的客户终端TM转送帧的情况为例。客户网12a内的客户终端TM的客户用地址(MAC地址)CMAC为“CA11”,客户网12c内的客户终端TM的客户用地址CMAC为“CA21”。另外,交换机装置SWE1a的封装化用地址(MAC地址)BMAC为“BA1a”,交换机装置SWE2a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为“BA2a”。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首先,发送源的客户终端TM向客户网12a内发送帧FL1。客户网12a内的帧FL1为包含客户VLAN标签15、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MAC(CSA)以及目标客户用地址CMAC(CDA)的非封装化帧。此处,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为MAC地址“CA11”,目标客户用地址CDA为MAC地址“CA21”。在客户VLAN标签15包含有由客户任意地设定的客户VLAN识别符CVID。
接下来,如图1所示,交换机SWB1接收帧FL1,并向PB网11a内发送帧FL2。帧FL2为扩展VLAN帧,如图2所示,且为相对于帧FL1附加服务VLAN标签16的非封装化帧。在服务VLAN(扩展VLAN)标签16包含有由运营商等任意地设定的服务VLAN识别符SVID。PB网11a内的广播域由该服务VLAN识别符SVID决定。交换机SWB1基于该运营商等的设定相对于帧FL1附加服务VLAN标签16。
接着,如图1所示,交换机装置SWE1a接收帧FL2,并向PBB网10内发送帧FL3。帧FL3为PBB帧,且为封装化帧。封装化帧,简要而言具有基于PBB标准,对非封装化帧附加有封装化用地址的构造。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帧FL3具有通过服务实例识别符ISID、骨干VLAN标签(B标签)18、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BSA)以及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MAC(BDA)对帧FL2进行封装化的构造。
服务实例识别符ISID包含上述的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以及目标客户用地址CDA而包含于服务实例标签(I标签)17内。服务实例识别符ISID为用于识别客户的识别符,并具有24比特的区域。通过该24比特的区域能够进行12比特的服务VLAN识别符SVID的进一步的扩展。服务实例识别符ISID由运营商等任意地设定。作为代表性的设定方法,能够列举使一个服务VLAN识别符SVID与一个服务实例识别符ISID对应的方法、使多个服务VLAN识别符SVID与一个服务实例识别符ISID对应的方法等。
骨干VLAN标签(B标签)18包含骨干VLAN识别符BVID。骨干VLAN识别符BVID是中继时的路径控制用的识别符,并具有12比特的区域。PBB网10内的广播域由该骨干VLAN识别符BVID决定。骨干VLAN识别符BVID由运营商等设定。作为代表性的设定方法,能够列举使多个服务实例识别符ISID与一个骨干VLAN识别符BVID对应的方法等。
如图2的帧FL3所示,交换机装置SWE1a将自身装置的MAC地址“BA1a”设为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此处将交换机装置SWE2a的MAC地址“BA2a”设为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从而对帧FL2进行封装化。而且,交换机装置SWE1a将成为该封装化帧的帧FL3从MCLAG用端口(上位链接用端口)Pm3朝向交换机装置SWE2a发送。
交换机装置SWE2a接收帧(封装化帧)FL3。交换机装置SWE2a的帧FL3的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BA2a”为自身装置目标,因此如图1以及图2所示,将帧(封装化帧)FL3变换成帧(非封装化帧)FL2。而且,交换机装置SWE2a将该帧FL2从MCLAG用端口(下位链接用端口)Pm1经由PB网11b朝向交换机SWB3发送。
交换机SWB3接收帧FL2,从帧FL2除去服务VLAN标签16,从而变换成帧FL1。而且,交换机SWB3将帧FL1经由客户网12c朝向具有客户用地址CMAC“CA21”的客户终端TM发送。
此外,在图1以及图2的例子中,MCLAG交换机MCLAGSW1、MCLAGSW2在与PB网11a、11b之间进行帧FL2的接收或者发送,但因情况不同也能够在与客户网12a、12c之间进行帧FL1的接收或者发送。即,边缘交换机装置对图2的帧FL1进行封装化,从而生成帧FL3,或对帧FL3进行非封装化,从而生成帧FL1。另外,此处,以基于PBB标准的构成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相对于EoE(EthernetoverEthernet)标准也能够相同地应用。EoE帧的格式与图2的PBB帧(帧FL3)稍微不同,但实际上具有与图2的PBB帧具有的信息同等的信息,中继系统也与图1的情况相同地构成。
中继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构成
图3是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表示MCLAG交换机周围的构成例的概略图。如图1中叙述的那样,MCLAG交换机MCLAGSW1由两台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构成,MCLAG交换机MCLAGSW2由两台交换机装置SWE2a、SWE2b构成。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SWE2a、SWE2b的封装化用地址(MAC地址)分别为BA1a、BA1b、BA2a、BA2b。
MCLAG交换机MCLAGSW1、MCLAGSW2分别将从PBB网10的外部(此处为PB网11a、11b)接收的非封装化帧变换成封装化帧并中继至PBB网10。与此相反,MCLAG交换机MCLAGSW1、MCLAGSW2分别将从PBB网10接收的封装化帧变换成非封装化帧并中继至PBB网的外部(PB网11a、11b)。并且,MCLAG交换机MCLAGSW1、MCLAGSW2也分别进行PB网11a、11b内的非封装化帧的中继、PBB网10内的封装化帧的中继。
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交换机装置SWE2a、SWE2b也相同)分别具有进行非封装化帧的发送或者接收的下位链接用端口与进行封装化帧的发送或者接收的上位链接用端口。如在图1中叙述的那样,下位链接用端口包含MCLAG用端口Pm1、Pm2,上位链接用端口包含MCLAG用端口Pm3以及网桥用端口Pb。
网桥用端口Pb经由通信线路13将自身装置与对等装置连接。通信线路13存在由以太网(注册商标)线路构成的情况、由专用线路构成的情况。此外,此处,上位链接用端口以及下位链接用端口除了网桥用端口Pb之外,也由MCLAG用端口构成,但不特别地限定于此。只要至少具有作为下位链接用端口的MCLAG用端口(第一MCLAG用端口)(例如Pm1),则其他的端口可以为MCLAG用端口,也可以为未设定MCLAG的端口。
另外,PB网11a内的交换机SW1、SW2分别具有LAG用端口P1、P2。交换机SW1的LAG用端口P1经由通信线路14连接于交换机装置SWE1a的MCLAG用端口Pm1,LAG用端口P2经由通信线路14连接于交换机装置SWE1b的MCLAG用端口Pm1。交换机SW2的LAG用端口P1经由通信线路14连接于交换机装置SWE1a的MCLAG用端口Pm2,LAG用端口P2经由通信线路14连接于交换机装置SWE1b的MCLAG用端口Pm2。通信线路14例如由以太网线路构成。
交换机SW1在LAG用端口P1、P2设定MCLAG1a,交换机SW2在LAG用端口P1、P2设定MCLAG2a。此外,交换机SW1、SW2分别在实际上只要在LAG用端口P1、P2设定通常的LAG即可,特别地,不需要将LAG与MCLAG区别处理。
相同地,PB网11b内的交换机SW3、SW4也分别具有LAG用端口P1、P2。交换机SW3的LAG用端口P1、P2分别经由通信线路14连接于交换机装置SWE2a、SWE2b的MCLAG用端口Pm1,交换机SW4的LAG用端口P1、P2分别经由通信线路14连接于交换机装置SWE2a、SWE2b的MCLAG用端口Pm2。交换机SW3在LAG用端口P1、P2设定MCLAG1b(实际上,为通常的LAG),交换机SW4在LAG用端口P1、P2设定MCLAG2b。
PBB网10内的核心交换机SWC具有LAG用端口P1~P4。LAG用端口P1、P2分别经由通信线路14连接于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的MCLAG用端口Pm3,LAG用端口P3、P4分别经由通信线路14连接于交换机装置SWE2a、SWE2b的MCLAG用端口Pm3。核心交换机SWC在LAG用端口P1、P2设定MCLAG3a(实际上,为通常的LAG),在LAG用端口P3、P4设定MCLAG3b。此外,核心交换机SWC省略记载,但也具有连接于图1的交换机装置SWE3、SWE4的端口。
另外,图3示出了客户终端TM1a、TM1b、TM2a、TM2b。客户终端TM1a、TM1b、TM2a、TM2b的客户用地址(MAC地址)CMAC分别为CA1a、CA1b、CA2a、CA2b。客户终端TM1a、TM1b包含于图1的客户网12a、12b,客户终端TM2a、TM2b包含于客户网12c、12d。客户终端TM1a、TM1b分别连接于交换机SW1、SW2,客户终端TM2a、TM2b分别连接于交换机SW3、SW4。此外,在图3中,为了方便,省略各客户网的网络(NWc1~NWc4)、交换机(SWB1~SWB4)的记载。
在上述的构成中,在图3中,作为MCLAG交换机MCLAGSW1、MCLAGSW2的动作方式的一个例子,示出了针对每个MCLAG,相对于成为其成员端口的MCLAG用端口设定有源ACT或者预备SBY的方式。在该例子中,在MCLAG1a中,交换机装置SWE1a的MCLAG用端口Pm1设定为有源ACT,交换机装置SWE1b的MCLAG用端口Pm1设定为预备SBY。
相同地,在MCLAG2a、MCLAG3a中,交换机装置SWE1a的MCLAG用端口Pm2、Pm3也设定为有源ACT,交换机装置SWE1b的MCLAG用端口Pm2、Pm3也设定为预备SBY。并且,针对MCLAG1b、MCLAG2b、MCLAG3b也相同,交换机装置SWE2a的MCLAG用端口Pm1、Pm2、Pm3设定为有源ACT,交换机装置SWE2b的MCLAG用端口Pm1、Pm2、Pm3设定为预备SBY。
在无障碍的情况下,设定为有源ACT的MCLAG用端口被控制为均许可发送以及接收的收发信号许可状态FW。另一方面,设定为预备SBY的MCLAG用端口被控制为禁止发送且许可接收的禁止发送状态TBK。其结果,例如,从MCLAG交换机MCLAGSW1朝向交换机SW1的帧始终从交换机装置SWE1a的MCLAG用端口Pm1被发送。相同地,从MCLAG交换机MCLAGSW1朝向核心交换机SWC的帧始终从交换机装置SWE1a的MCLAG用端口Pm3被发送。另一方面,从交换机SW1或者核心交换机SWC朝向MCLAG交换机MCLAGSW1的帧从LAG用端口P1、P2双方被发送。
此处,例如,当在交换机装置SWE1a的MCLAG用端口Pm1产生障碍的情况下,在MCLAG交换机MCLAGSW1进行障碍时的切换动作。具体而言,在MCLAG1a中,交换机装置SWE1b的MCLAG用端口Pm1被控制为收发信号许可状态FW,交换机装置SWE1a的MCLAG用端口Pm1例如被控制为均禁止发送以及接收的收发信号禁止状态等。
此外,MCLAG交换机的动作方式不限定于上述的方式,能够使用各种方式。例如,能够列举原则上接收帧的一侧的交换机装置从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发送帧的方式。具体而言,在交换机装置SWE1a接收从PB网11a朝向PBB网10的帧的情况下,交换机装置SWE1a将该帧从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3发送,在交换机装置SWE1b接收的情况下,交换机装置SWE1b将该帧从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3发送。
或者,例如,也能够列举基于分散ID等,将发送帧的MCLAG用端口均等地分配至两台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的方式。即,构成MCLAG交换机的两台交换机装置(例如SWE1a、SWE1b)若在作为下位链接用端口的MCLAG用端口(第一MCLAG用端口)(例如Pm1)均能够接收非封装化帧,则MCLAG交换机的动作方式不被特别地限定。
另外,在图3中,示出了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以及交换机装置SWE2a、SWE2b的每一个的主要部分的简要的构成例。此处,以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为代表例进行说明。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的每一个具有地址表FDB、MCLAG表21、中继处理部20。中继处理部20主要进行地址表FDB的学习以及检索。
MCLAG表21使单个或者多个MCLAG用端口与单个或者多个MCLAG识别符分别对应并对其进行保持。在图3的例子中,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的MCLAG表21均使MCLAG用端口Pml、Pm2、Pm3分别与MCLAG识别符{MCLAG1a}、{MCLAG2a}、{MCLAG3a}对应并对其进行保持。在本说明书中,例如{AA}表示“AA”的识别符(ID)。
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分别通过该MCLAG表21在自身装置以及对等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1设定共通的MCLAG1a。相同地,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分别在自身装置以及对等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2、Pm3设定分别共通的MCLAG2a、MCLAG3a。
地址表FDB使存在于下位链接用端口的目的地的客户用地址与表示该下位链接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或者对应于该下位链接用端口的MCLAG识别符对应并对其进行保持。例如,在图3的例子中,交换机装置SWE1a的地址表FDB使存在于MCLAG用端口(下位链接用端口)Pm1的目的地的客户用地址CMAC“CA1a”与MCLAG识别符{MCLAG1a}对应并对其进行保持。此外,如上所述,当在下位链接用端口包含有未设定MCLAG的端口的情况下,代替MCLAG识别符而使用端口识别符。
另外,地址表FDB使存在于上位链接用端口的目的地的客户用地址与封装化用地址和表示该上位链接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或者对应于该上位链接用端口的MCLAG识别符对应并对其进行保持。例如,在图3的例子中,交换机装置SWE1a的地址表FDB使存在于MCLAG用端口(上位链接用端口)Pm3的目的地的客户用地址CMAC“CA2a”与封装化用地址BMAC“BA2a”和MCLAG识别符{MCLAG3a}对应并对其进行保持。
中继处理部20具备学习信息控制部22以及MCLAG识别符附加部23。MCLAG识别符附加部23在将通过MCLAG用端口(例如Pm1)接收的帧中继至网桥用端口Pb的情况下,对该帧附加与该MCLAG用端口对应的MCLAG识别符({MCLAG1a})。学习信息控制部22详细后述,但为了防止不必要地变更地址表FDB的学习信息的情况,而控制在地址表FDB学习的信息。
中继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前提动作以及问题点
图20是在作为本发明的前提而研究的中继系统中,表示图3的中继系统不具备学习信息控制部的情况下的动作例以及问题点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首先,假定从客户终端TM1a朝向客户终端TM2a转送帧FL10的情况。交换机SW1接收帧(此处,为非封装化帧)FL10,基于规定的分散规则将该帧FL10中继至LAG用端口P1、P2的任意一方。虽不被特别地限定,但规定的分散规则使用输入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以及目标客户用地址CDA的HASH运算等。此处,帧FL10被中继至LAG用端口P1。
交换机装置SWE1a在MCLAG用端口Pm1接收帧(此处,为非封装化帧)FL10。而且,交换机装置SWE1a(具体而言,为中继处理部20)使帧(非封装化帧)FL10所包含的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CA1a”与接收端口识别符对应并在地址表FDB学习。所谓接收端口识别符表示接收了帧的端口的端口识别符或者对应于该端口的MCLAG识别符。此处,接收端口识别符为MCLAG识别符{MCLAG1a}。
另外,交换机装置SWE1a(具体而言,为中继处理部20)将帧(非封装化帧)FL10所包含的目标客户用地址CDA“CA2a”设为检索键来检索地址表FDB。其结果,交换机装置SWE1a取得封装化用地址BMAC“BA2a”与作为目标端口识别符的MCLAG识别符{MCLAG3a}。所谓目标端口识别符表示通过地址表FDB的检索而取得的端口识别符或者MCLAG识别符。
交换机装置SWE1a(具体而言,为中继处理部20)将成为MCLAG3a的成员端口的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3控制为收发信号许可状态FW,因此将该帧FL10的发送端口识别符决定为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3的端口识别符{Pm3}。此外,假设,在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3被控制为禁止发送状态TBK的情况下,发送端口识别符被决定为网桥用端口Pb的端口识别符{Pb}。
所谓发送端口识别符表示实际发送帧的端口的端口识别符。例如,在目标端口识别符并非MCLAG识别符,而是未设定MCLAG的端口的端口识别符的情况下,发送端口识别符与目标端口识别符相等。另一方面,在目标端口识别符为MCLAG识别符的情况下,发送端口识别符与MCLAG用端口的控制状态对应地成为MCLAG用端口(例如Pm3)的端口识别符({Pm3})或网桥用端口Pb的端口识别符{Pb}。
此处,发送端口识别符为作为上位链接用端口的MCLAG用端口Pm3的端口识别符{Pm3}。因此,交换机装置SWE1a利用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自身装置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a”)与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基于地址表FDB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BA2a”)对帧(非封装化帧)FL10进行封装化。而且,交换机装置SWE1a从MCLAG用端口Pm3发送该帧(封装化帧)FL10。
核心交换机SWC接收该帧(封装化帧)FL10,并在地址表学习该帧所包含的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BA1a”,并且将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BA2a”设为检索键来检索地址表。此处,核心交换机SWC基于地址表的检索结果取得MCLAG识别符(实际上,为LAG识别符){MCLAG3b},并基于规定的分散规则,选择LAG用端口P3。
由此,交换机装置SWE2a在MCLAG用端口Pm3接收帧(封装化帧)FL10。交换机装置SWE2a(具体而言,为中继处理部20)使该帧FL10的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CA1a”与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BA1a”和接收端口识别符(此处,为MCLAG识别符{MCLAG3b})对应并在地址表FDB学习。
另外,对于交换机装置SWE2a(具体而言,为中继处理部20)而言,该帧FL10的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BA2a”为自身装置目标,因此将该帧FL10的目标客户用地址CDA“CA2a”设为检索键来检索地址表FDB。其结果,交换机装置SWE2a取得MCLAG识别符{MCLAG1b}作为目标端口识别符。
交换机装置SWE2a(具体而言,为中继处理部20)将与MCLAG识别符{MCLAG1b}对应的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1控制为收发信号许可状态FW,另外,由于为下位链接用端口,因此将该帧(封装化帧)FL10在变换成非封装化帧后,中继至MCLAG用端口Pm1。其结果,该帧(非封装化帧)FL10经由交换机SW3到达客户终端TM2a。
接下来,假定从客户终端TM1a朝向客户终端TM2b转送帧FL11的情况。交换机SW1接收帧(非封装化帧)FL11,基于规定的分散规则将该帧FL11中继至LAG用端口P1、P2的任意一方(此处,为LAG用端口P2)。交换机装置SWE1b在MCLAG用端口Pm1接收帧FL11。而且,交换机装置SWE1b使帧(非封装化帧)FL11所包含的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CA1a”与作为接收端口识别符的MCLAG识别符{MCLAG1a}对应并在地址表FDB学习。
另外,交换机装置SWE1b将帧FL11所包含的目标客户用地址CDA“CA2b”设为检索键来检索地址表FDB。其结果,交换机装置SWE1b取得封装化用地址BMAC“BA2a”与作为目标端口识别符的MCLAG识别符{MCLAG3a}。交换机装置SWE1b(具体而言,为中继处理部20)将成为MCLAG3a的成员端口的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3控制为禁止发送状态TBK,因此将该帧FL11的发送端口识别符决定为端口识别符{Pb}。换言之,交换机装置SWE1b将目标端口决定为网桥用端口Pb。
对于交换机装置SWE1b而言,网桥用端口Pb为上位链接用端口,因此利用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自身装置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b”)与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封装化用地址BMAC“BA2a”)对帧(非封装化帧)FL11进行封装化。另外,交换机装置SWE1b(具体而言,为MCLAG识别符附加部23)在将由MCLAG用端口Pm1接收的帧中继至网桥用端口Pb的情况下,对该帧附加作为接收端口识别符的MCLAG识别符{MCLAG1a}。
由此,交换机装置SWE1b将附加了MCLAG识别符{MCLAG1a}的帧(封装化帧)FL11从网桥用端口Pb发送。另一方面,交换机装置SWE1a在网桥用端口Pb接收帧(封装化帧)FL11。而且,交换机装置SWE1a例如使帧FL11所包含的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CA1a”与附加于帧FL11的MCLAG识别符{MCLAG1a}对应并在地址表FDB学习。
另外,交换机装置SWE1a将帧(封装化帧)FL11所包含的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BA2a”设为检索键来检索地址表FDB。其结果,交换机装置SWE1a取得作为目标端口识别符的MCLAG识别符{MCLAG3a}。交换机装置SWE1a将成为MCLAG3a的成员端口的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3控制为收发信号许可状态FW,因此将该帧FL11的发送端口识别符决定为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3的端口识别符{Pm3}。而且,交换机装置SWE1a从MCLAG用端口Pm3发送该帧FL11。
核心交换机SWC接收该帧(封装化帧)FL11,并在地址表学习该帧所包含的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BA1b”,并且将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BA2a”设为检索键来检索地址表。此处,核心交换机SWC基于地址表的检索结果取得MCLAG识别符(实际上,为LAG识别符){MCLAG3b},并基于规定的分散规则,选择LAG用端口P3。
由此,交换机装置SWE2a在MCLAG用端口Pm3接收帧(封装化帧)FL11。交换机装置SWE2a使该帧FL11的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CA1a”与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BA1b”和接收端口识别符(MCLAG识别符{MCLAG3b})对应并在地址表FDB学习。
另外,对于交换机装置SWE2a而言,该帧FL11的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BA2a”为自身装置目标,因此将该帧FL11的目标客户用地址CDA“CA2b”设为检索键来检索地址表FDB。其结果,交换机装置SWE2a取得MCLAG识别符{MCLAG2b}作为目标端口识别符。
交换机装置SWE2a将与MCLAG识别符{MCLAG2b}对应的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2控制为收发信号许可状态FW,另外,由于为下位链接用端口,因此将该帧(封装化帧)FL11在变换成非封装化帧后,中继至MCLAG用端口Pm2。其结果,该帧(非封装化帧)FL11经由交换机SW4到达客户终端TM2b。
如以上那样,MCLAG交换机MCLAGSW1在对从客户终端TM1a发送并在作为下位链接用端口的MCLAG用端口(第一MCLAG用端口)Pm1接收的非封装化帧进行封装化时,存在将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决定为“BA1a”的情况与决定为“BA1b”的情况。其结果,在PBB网10内的其他的交换机装置(边缘交换机装置)SWE2a中,地址表FDB的学习信息不论是否将相同的客户用地址CMAC“CA1a”设为对象,均在“BA1a”与“BA1b”之间不必要地变更。因此,期望防止上述的不稳定的情况。
另外,如上,交换机装置检测出频繁地变更以相同的客户用地址为对象的学习信息,从而存在具备将上述检测视为障碍的功能的情况。该功能本来用于检测环形路径的产生等而设置。另一方面,图20那样的现象本来并非与障碍相应的现象,因此期望防止与此相伴的不必要的障碍检测。此外,上述的其他的交换机装置(边缘交换机装置)SWE2a此处成为MCLAG交换机MCLAGSW2,但不限定于MCLAG交换机,例如,即便在图1的交换机装置SWE3、SWE4等中,也可能产生相同的问题。
学习信息控制部的动作以及中继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动作
图4是在图3的中继系统中,表示学习信息控制部的处理内容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图3的中继系统的动作例的说明图。在图5中,与上述的图20的情况相同地,示出了首先从客户终端TM1a朝向客户终端TM2a转送帧FL10,接下来从客户终端TM1a朝向客户终端TM2b转送帧FL11的情况的动作例。此处,着眼于与图20的不同进行说明。
在图5中,在MCLAG交换机MCLAGSW1中,交换机装置(第一交换机装置)SWE1a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a”被设定为与交换机装置(第二交换机装置)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b”相比,仅一部分的比特不同。在图5的例子中,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a”与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b”相比,第1比特~第47比特为相同的值(mmm),第0比特不同。此处,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a”的第0比特为“1”,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a”的第0比特为“0”。
在本说明书中,将该一部分的比特(第0比特)称为屏蔽比特25。屏蔽比特25不限定于第0比特,也可以为其他的比特位置,另外,不限定于一个比特,也可以为多个比特。此外,边缘交换机装置通常成为由装置的管理者等能够任意地设定封装化用地址(MAC地址)BMAC的构成。
如上,以设定封装化用地址BMAC为前提,例如,交换机装置(第三交换机装置)SWE2a的学习信息控制部22进行图4所示的处理。该学习信息控制部22,简要而言在第一情况且第二情况下,进行不在地址表FDB学习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与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的对应关系的处理。
所谓第一情况是在上位链接用端口接收封装化帧,并从地址表FDB取得与该封装化帧的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对应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的情况。所谓第二情况是该封装化帧的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与从地址表FDB取得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的不同仅一部分的比特(即、屏蔽比特25)的情况。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学习信息控制部22在例如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接收自身装置目标的封装化帧的情况下,将该帧的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设为检索键来检索地址表FDB(步骤S101)。而且,学习信息控制部22辨别地址表FDB的检索结果是否为符合还是不符合(步骤S102)。此时,在地址表FDB的检索结果符合的情况下,取得封装化用地址BMAC。
在地址表FDB的检索结果符合的情况(第一情况)下,学习信息控制部22辨别帧所包含的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与从地址表FDB取得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是否ー致(步骤S103)。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学习信息控制部22辨别不同是否仅为一部分的比特(即、屏蔽比特25)(步骤S104)。
此处,在不同仅为屏蔽比特25的情况(第二情况)下,学习信息控制部22不在地址表FDB学习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与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的对应关系(步骤S105)。换言之,学习信息控制部22在地址表FDB的该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的条目不进行覆盖式的学习。
另外,在步骤S103中,即使在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与从地址表FDB取得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ー致的情况下,学习信息控制部22也无需相对于地址表FDB进行覆盖式的学习(步骤S105)。另一方面,在步骤S102中,在地址表FDB的检索结果不符合的情况下,学习信息控制部22在地址表FDB重新学习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与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的对应关系(步骤S106)。
通过使用上述的学习信息控制部22,具体而言,例如,进行图5所示那样的动作。在图5中,交换机装置SWE2a首先与图20的情况相同地,接收帧(封装化帧)FL10,使该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CA1a”与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BA1a”对应并在地址表FDB学习。或者,交换机装置SWE2a在已经学习完毕客户用地址CMAC“CA1a”与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a”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维持该对应关系。即,交换机装置SWE2a的学习信息控制部22例如执行图4的步骤S102→步骤S106的处理,或者执行步骤S103→步骤S105的处理。
然后,交换机装置SWE2a与图20的情况相同地,接收帧(封装化帧)FL11。帧FL11的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为在地址表FDB学习完毕的“CA1a”,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为与地址表FDB的学习信息(BA1a)仅屏蔽比特25不同的“BA1b”。在该情况下,交换机装置SWE2a的学习信息控制部22执行图4的步骤S102→步骤S103→步骤S104→步骤S105的处理。其结果,地址表FDB维持现有的客户用地址CMAC“CA1a”与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a”的对应关系。
如以上那样,设置学习信息控制部22,从而与图20的情况不同,交换机装置SWE2a的地址表FDB的学习信息不会变更成在接收帧FL10后接收帧FL11的情况。相同地,该学习信息也不会变更成在接收帧FL11后接收帧FL10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地址表FDB维持客户用地址CMAC“CA1a”与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b”的对应关系。其结果,能够防止图20中叙述那样的不必要地变更地址表FDB的学习信息的情况。另外,能够防止图20中叙述那样的不必要的障碍检测。
图6是表示图3的中继系统的其他的动作例的说明图。在图6中,示出了与图5的帧FL10相反地从客户终端TM2a朝向客户终端TM1a转送帧的情况下的动作例。另外,在图6中,与图5的情况不同,以地址表FDB通过交换机装置SWE2a的学习信息控制部22维持客户用地址CMAC“CA1a”与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b”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为例。以下,省略与地址表FDB的学习、检索等有关的详细的说明,并划分成特征的事项进行说明。
从客户终端TM2a被发送的非封装化帧(FL20、FL21)在交换机装置SWE2a中变换成封装化帧。此时,交换机装置SWE2a将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决定为“BA1b”。核心交换机SWC接收该封装化帧,并基于规定的分散规则,将该封装化帧中继至LAG用端口P1、P2的任意一方。在图6中,中继至LAG用端口P1的情况的帧由FL20表示,中继至LAG用端口P2的情况的帧由FL21表示。
首先,关于帧FL20,交换机装置SWE1a在MCLAG用端口Pm3接收帧(封装化帧)FL20。此处,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分别具备在接收的封装化帧所包含的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为自身装置或者对等装置的封装化用地址的情况下,将该帧所包含的目标客户用地址CDA设为检索键来检索自身装置的地址表FDB的功能。在该情况下,交换机装置SWE1a(具体而言,为中继处理部20)的帧FL20的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BA1b”为对等装置的封装化用地址,因此将目标客户用地址CDA“CA1a”设为检索键来检索地址表FDB。
其结果,交换机装置SWE1a取得作为目标端口识别符的MCLAG识别符{MCLAG1a}。交换机装置SWE1a(具体而言,为中继处理部20)将成为MCLAG1a的成员端口的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1控制为收发信号许可状态FW,因此将发送端口识别符决定为端口识别符{Pm1}。换言之,交换机装置SWE1a将目标端口决定为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1。对于交换机装置SWE1a而言,目标端口为下位链接用端口,因此将接收的帧(封装化帧)FL20在变换成非封装化帧后,中继至MCLAG用端口Pm1。
接下来,关于帧FL21,交换机装置SWE1b在MCLAG用端口Pm3接收帧(封装化帧)FL21。而且,对于交换机装置SWE1b(具体而言,为中继处理部20)而言,帧FL21的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BA1b”为自身装置的封装化用地址,因此将目标客户用地址CDA“CA1a”设为检索键来检索地址表FDB。
其结果,交换机装置SWE1b取得作为目标端口识别符的MCLAG识别符{MCLAG1a}。交换机装置SWE1b(具体而言,为中继处理部20)将成为MCLAG1a的成员端口的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1控制为禁止发送状态TBK,因此将发送端口识别符决定为端口识别符{Pb}。换言之,交换机装置SWE1b将目标端口决定为网桥用端口Pb。
对于交换机装置SWE1b而言,目标端口为上位链接用端口,因此将接收的帧(封装化帧)FL21保持封装化帧的状态中继至网桥用端口Pb。此时,交换机装置SWE1b(具体而言,为MCLAG识别符附加部23)对帧FL21附加作为接收端口识别符SP的MCLAG识别符{MCLAG3a}。
交换机装置SWE1a在网桥用端口Pb接收附加了MCLAG识别符{MCLAG3a}的帧(封装化帧)FL21。而且,交换机装置SWE1a(具体而言,为中继处理部20)使帧FL21所包含的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CA2a”与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BA2a”和附加于帧FL21的MCLAG识别符{MCLAG3a}对应并在地址表FDB学习。
另外,对于交换机装置SWE1a(具体而言,为中继处理部20)而言,帧FL21的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BA1b”为对等装置的封装化用地址,因此将目标客户用地址CDA“CA1a”设为检索键来检索地址表FDB。其结果,交换机装置SWE1a与帧FL20的情况相同地,取得MCLAG识别符{MCLAG1a},以下,经由与帧FL20的情况相同的处理,将帧(非封装化帧)FL21中继至MCLAG用端口Pm1。
如上,构成MCLAG交换机的各交换机装置在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为自身装置目标或者对等装置目标的情况下,将目标客户用地址CDA设为检索键来检索自身装置的地址表FDB。因此,例如,如图20那样,即便在变更与相同的客户用地址CMAC“CA1a”对应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的情况下,也如图5那样,即便在固定该封装化用地址BMAC的情况下,也能够无问题地进行帧的中继处理。
以上,使用本实施方式1的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从而代表性地能够防止不必要地变更地址表的学习信息的情况。
(实施方式2)
学习信息控制部的动作(应用例[1])
图7是在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中继系统中,表示图3的学习信息控制部的处理内容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7所示的处理流程与图4所示的处理流程相比,图4的步骤S105被变更成步骤S201这点与追加步骤S202这点不同。关于其他的处理内容,与图4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步骤S201中,学习信息控制部22与步骤S105的情况相同地,除了不学习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与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的对应关系之外,也不更新老化时间。即,如上所述,学习信息控制部22在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与从地址表FDB取得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的不同仅为屏蔽比特25的情况(步骤S104(第二情况))下,也不更新与该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对应的条目的老化时间。
另外,步骤S202在步骤S103中,在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与从地址表FDB取得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一致的情况下被执行。在该情况下,如步骤S202所示,学习信息控制部22更新与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对应的条目的老化时间。
此外,在图3所示的地址表FDB中,省略老化时间,但实际上,如后述的图17所示那样,与各客户用地址CMAC对应的各条目包含老化时间。如广泛公知的那样,老化时间决定直至对应的条目被消除的剩余时间,该剩余时间因老化时间的更新而返回初始值。
图8是归纳图7的主要的处理内容的补充图。在图8中,示出了在已经学习了地址表FDB所规定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的状态下,接收与该封装化用地址BMAC相同,或者仅屏蔽比特25不同的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的情况的处理内容。首先,不论学习完毕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的屏蔽比特25是否为“0”或者“1”,在接收相同或者仅屏蔽比特25不同的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的情况下,不进行地址表FDB的学习。
另一方面,老化时间在学习完毕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的屏蔽比特25为“0”的情况下,相同地在接收了屏蔽比特25=“0”亦即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的情况下被更新,在接收了屏蔽比特25=“1”亦即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的情况下不被更新。相同地,老化时间在学习完毕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的屏蔽比特25为“1”的情况下,相同地在接收了屏蔽比特25=“1”亦即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的情况下被更新,在接收了屏蔽比特25=“0”亦即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的情况下不被更新。
中继系统(比较例)的主要部分的动作以及问题点
图9是在作为本发明的比较例而研究的中继系统中,表示学习信息控制部始终更新老化时间的情况的动作例以及问题点的说明图。即,假设,在图7的步骤S201中更新老化时间,在图8的“老化时间更新”全部成为“○”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那样,可能产生问题。
图9示出了如图5所示那样在交换机装置SWE2a学习了客户用地址CMAC“CA1a”与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a”的对应关系的状态下,在交换机装置SWE1a产生了障碍的情况下的动作例。在该情况下,基于MCLAG的功能,进行障碍时的切换动作。其结果,交换机装置SWE1a的MCLAG用端口Pm1、Pm2、Pm3例如被控制为均禁止发送以及接收的收发信号禁止状态BK等,取而代之,交换机装置SWE1b的MCLAG用端口Pm1、Pm2、Pm3被控制为收发信号许可状态FW。
在该状态下,假定从客户终端TM1a朝向客户终端TM2a转送帧FL10a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交换机SW1检测出交换机装置SWE1a的障碍的结果,帧FL10a与图5的帧FL10不同,在交换机装置SWE1b的MCLAG用端口Pm1被接收。由此,交换机装置SWE1b从MCLAG用端口Pm3发送包含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BA1b”的帧(封装化用帧)FL10a。
交换机装置SWE2a接收该帧(封装化用帧)FL10a。此处,交换机装置SWE2a的学习信息控制部(比较例)22’在接收该帧FL10a时也更新老化时间,因此在地址表FDB继续地维持学习完毕的封装化用地址BSA“BA1a”。另一方面,核心交换机SWC伴随着交换机装置SWE1a的障碍,而变得不接收包含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BA1a”的封装化帧。因此,在核心交换机SWC的地址表中,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a”的条目消失。
在该状态下,假定从客户终端TM2a朝向客户终端TM1a转送帧FL12a的情况。交换机装置SWE2a接收帧(非封装化帧)FL12a,并基于地址表FDB的检索结果,从MCLAG用端口Pm3发送包含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BA1a”的封装化帧。核心交换机SWC接收该帧(封装化帧)FL12a。然而,核心交换机SWC不在地址表保持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a”的条目,因此每当接收帧FL12a,导致进行泛洪(flooding)。
中继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动作(应用例[1])
图10是表示具备图7的学习信息控制部的中继系统的动作例的说明图。在图10中,交换机装置SWE2a与图9的情况相同地,当在地址表FDB学习了封装化用地址BSA“BA1a”的状态下,接收帧(封装化帧)FL10a。但是,交换机装置SWE2a的学习信息控制部22与图9的情况不同,在接收该帧FL10a时不更新老化时间。
因此,在交换机装置SWE2a的地址表FDB中,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a”的条目在经过规定的期间后消失。而且,交换机装置SWE2a基于之后接收的帧FL10a,使地址表FDB学习客户用地址CMAC“CA1a”与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b”的对应关系。
其结果,交换机装置SWE2a在接收帧(非封装化帧)FL12a时,与图9的情况不同,从MCLAG用端口Pm3发送包含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BA1b”的封装化帧。核心交换机SWC在地址表保持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b”的条目,因此能够不使帧FL12a泛洪地进行中继。
以上,使用本实施方式2的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从而能够获得在实施方式1中叙述的各种效果,除此之外,还能够进一步减少伴随着泛洪的通信的汇流。特别是,为了集中多个客户网之间的通信,PBB网10优选尽可能地减少通信的汇流。因此,使用本实施方式2的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有益。
(实施方式3)
学习信息控制部的动作(应用例[2])
图11是在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中继系统中,表示图3的学习信息控制部的处理内容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11所示的处理流程与图7所示的处理流程相比,在图7的步骤S104与步骤S201之间追加步骤S301这点不同。关于其他的处理内容,与图7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首先,作为图11的处理流程的前提,图3的学习信息控制部22关于屏蔽比特25的值,预先决定优先值。在该前提中,学习信息控制部22如上所述,在封装化用地址的不同仅为屏蔽比特25的情况(步骤S104(第二情况))下,且在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所包含的屏蔽比特25为优先值的情况(步骤S301(第三情况))下,执行步骤S106的处理。即,学习信息控制部22在地址表FDB学习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与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的对应关系(步骤S106)。
另一方面,学习信息控制部22在上述的第二情况下,且在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所包含的屏蔽比特25并非优先值的情况(步骤S301(第四情况))下,执行步骤S201的处理。即,学习信息控制部22不在地址表FDB学习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与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的对应关系,另外,也不更新老化时间(步骤S201)。
图12是归纳图11的主要的处理内容的补充图。在图12中,以屏蔽比特25的优先值为“1”的情况为例,与图8的情况相同地,示出了地址表FDB的学习的有无与老化时间的更新的有无。首先,关于老化时间的更新有无,与图8的情况相同。另一方面,关于地址表FDB的学习,与图8的情况不同,在学习完毕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的屏蔽比特25为“0”的情况下,且在接收了屏蔽比特25=“1”(即优先值)的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的情况下,进行地址表FDB的学习。
中继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动作(应用例[2-1])
图13是表示具备图11的学习信息控制部的中继系统的动作例的说明图。图13所示的中继系统具备与图3以及图5等所示的中继系统相同的构成。在上述的中继系统中,与图5的情况相反,假定在从客户终端TM1a朝向客户终端TM2b转送帧FL11后,从客户终端TM1a朝向客户终端TM2a转送帧FL10的情况。
帧FL11与图5的情况相同地被转送至交换机装置SWE2a。交换机装置SWE2a接收该帧(封装化用帧)FL11,使该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CA1a”与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BA1b”对应并在地址表FDB学习。
然后,帧FL10也与图5的情况相同地转送至交换机装置SWE2a。交换机装置SWE2a接收该帧(封装化用帧)FL10。此处,帧FL10的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BA1a”所包含的屏蔽比特25的值为优先值“1”。因此,交换机装置SWE2a的学习信息控制部22使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CSA“CA1a”与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BA1a”对应并在地址表FDB覆盖式地学习。
然后,交换机装置SWE2a即便在接收帧FL10、FL11的任一个的情况下,也维持地址表FDB的客户用地址CMAC“CA1a”与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a”的对应关系。如上决定优先值,从而能够选择是否在地址表FDB维持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的任一个的封装化用地址BMAC。由此,例如,能够获得以下叙述的效果。
中继系统(比较例)的主要部分的动作以及问题点
图14是表示作为图13的比较例而研究的中继系统的动作例以及问题点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在图14的例子中,作为前提,交换机装置SWE2a的学习信息控制部22如实施方式1或者2的方式那样不决定优先值,与此相伴,不与图13的帧FL10的接收对应地进行地址表FDB的学习。即,该学习信息控制部22在地址表FDB中维持客户用地址CMAC“CA1a”与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b”的对应关系。而且,在该状态下,如图14所示,假定从客户终端TM2b朝向客户终端TM1a转送帧FL14a的情况。
交换机装置SWE2a在将通过MCLAG用端口Pm2接收的帧(非封装化帧)FL14a变换成包含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BA1b”的封装化用帧后,中继至MCLAG用端口Pm3。核心交换机SWC基于规定的分散规则,将帧FL14a中继至LAG用端口P1、P2的任意一方。此处,帧FL14a中继至LAG用端口P2。
交换机装置SWE1b在MCLAG用端口Pm3接收帧(封装化用帧)FL14a,并将该帧的目标客户用地址CDA“CA1a”设为检索键来检索地址表FDB。其结果,交换机装置SWE1b取得作为目标端口识别符的MCLAG识别符{MCLAG1a}。交换机装置SWE1b与MCLAG识别符{MCLAG1a}对应的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1为禁止发送状态TBK,因此将发送端口识别符决定为端口识别符{Pb}。
如上,在不决定优先值的情况下,存在从网桥用端口Pb发送的帧的个数增大的担忧。网桥用端口Pb除了上述的通常的用户帧之外,还发送或者接收用于实现规定的MCLAG的动作方式的MCLAG用的控制帧。因此,为了减少网桥用端口Pb之间的通信的汇流,存在优选减少从网桥用端口Pb发送的用户帧的个数的担忧。
中继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动作(应用例[2-2])
图15是表示接着图13的动作例的说明图。在图15的例子中,作为前提,如图13所示,以使在MCLAG交换机MCLAGSW1中设定为有源ACT的一侧的交换机装置(此处为SWE1a)优先的方式决定学习信息控制部22的优先值。由此,交换机装置SWE2a的学习信息控制部22在地址表FDB中维持客户用地址CMAC“CA1a”与封装化用地址BMAC“BA1a”的对应关系。在上述的状态下,与图14的情况相同,假定从客户终端TM2b朝向客户终端TM1a转送帧FL14b的情况。
交换机装置SWE2a在将通过MCLAG用端口Pm2接收的帧(非封装化帧)FL14b变换成包含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BA1a”的封装化用帧后,中继至MCLAG用端口Pm3。核心交换机SWC基于规定的分散规则,将帧FL14b中继至LAG用端口P1、P2的任意一方。
此处,该规定的分散规则例如使用基于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的哈希(HASH)运算,通过该哈希运算,在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的第0比特为奇数的情况下,选择LAG用端口P1,在为偶数的情况下,选择LAG用端口P2。在该情况下,核心交换机SWC与图14的情况不同,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BA1a”的第0比特为奇数‘1’,因此将接收的帧(封装化用帧)FL14b中继至LAG用端口P1。
交换机装置SWE1a在MCLAG用端口Pm3接收帧(封装化用帧)FL14b,并将该帧的目标客户用地址CDA“CA1a”设为检索键来检索地址表FDB。其结果,交换机装置SWE1a取得作为目标端口识别符的MCLAG识别符{MCLAG1a}。交换机装置SWE1a与MCLAG识别符{MCLAG1a}对应的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Pm1为收发信号许可状态FW,因此将发送端口识别符决定为端口识别符{Pm1}。由此,能够解决在图14中叙述的问题。
以上,使用本实施方式3的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从而能够获得在实施方式1以及2中叙述的各种效果,除此之外,还能够进一步减少网桥用端口Pb之间的通信的汇流。
(实施方式4)
交换机装置的详细
图16是在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交换机装置中,表示其主要部分的构成例的框图。图17是表示图16的地址表的构造例的概略图。图18是表示图16的MCLAG表的构造例的概略图。图19(a)是表示图16的接收侧IVID管理表的构造例的概略图,图19(b)是表示图16的发送侧IVID管理表的构造例的概略图。
图16所示的交换机装置SWE例如与图3的交换机装置SWE1a、SWE1b、SWE2a、SWE2b的每一个对应。该交换机装置SWE具有连接于PBB网10的外部(例如PB网11)的下位链接用端口、连接于PBB网10的上位链接用端口、各种处理部以及各种表。在下位链接用端口包含至少一个以上的MCLAG用端口,在图16的例子中,包含两个MCLAG用端口Pm1、Pm2。在上位链接用端口例如包含网桥用端口Pb与MCLAG用端口Pm3。以下,对各种处理部以及各种表进行说明。
接口部30具备接收缓存以及发送缓存,在下位链接用端口(Pm1、Pm2)之间进行非封装化帧的发送或者接收,在上位链接用端口(Pm3、Pb)之间进行封装化帧的发送或者接收。另外,接口部30具备障碍检测部38与接收端口识别符附加部39。接收端口识别符附加部39当在多个端口的任一个接收了帧的情况下,对该帧附加接收端口识别符。
障碍检测部38通过硬件检测多个端口的每一个的障碍有无(链接故障有无)。障碍检测部38例如监视接收的光信号等级,在光信号等级不足之类的异常状态继续规定的期间的情况下,检测出存在链接故障。或者,障碍检测部38根据接收的信号监视在停机状态下生成的链接脉冲信号的有无、非停机状态下的数据信号的有无,在链接脉冲信号以及数据信号均不存在之类的异常状态继续规定的期间的情况下,检测出存在链接故障。
IVID分配部31基于预先由运营商等决定的接收侧IVID管理表32a,向在下位链接用端口接收的非封装化帧或者在上位链接用端口接收的封装化帧分配内部VLAN识别符IVID。如图19(a)所示,接收侧IVID管理表32a与内部VLAN识别符IVID对应地保持服务VLAN识别符SVID与接收端口识别符的组合。
服务VLAN识别符SVID包含于非封装化帧,接收端口识别符被接收端口识别符附加部39附加于该非封装化帧。IVID分配部31从接收侧IVID管理表32a取得与该服务VLAN识别符SVID以及接收端口识别符对应的内部VLAN识别符IVID,将该内部VLAN识别符IVID附加于非封装化帧并向中继处理部20发送。
另外,如图19(a)所示,接收侧IVID管理表32a与内部VLAN识别符IVID对应地保持骨干VLAN识别符BVID与接收端口识别符的组合。骨干VLAN识别符BVID包含于封装化帧,接收端口识别符被接收端口识别符附加部39附加于该封装化帧。IVID分配部31从接收侧IVID管理表32a取得与该骨干VLAN识别符BVID以及接收端口识别符对应的内部VLAN识别符IVID,将该内部VLAN识别符IVID附加于封装化帧并向中继处理部20发送。
如图18所示,MCLAG表21使单个或者多个MCLAG用端口与单个或者多个MCLAG识别符分别对应并对其进行保持。另外,该MCLAG表21在此处也保持各MCLAG用端口的控制状态。在图18的例子中,表示MCLAG用端口Pm1的端口识别符{Pm1}与MCLAG识别符{MCLAG1a}对应,并被控制为收发信号许可状态FW。另外,表示MCLAG用端口Pm2、Pm3的端口识别符{Pm2}、{Pm3}分别与MCLAG识别符{MCLAG2a}、{MCLAG3a}对应,并均被控制为收发信号许可状态FW。
如图17所示,地址表FDB与表示该下位链接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或者对应于该下位链接用端口的MCLAG识别符、内部VLAN识别符IVID、老化时间值对应地保持存在于下位链接用端口的目的地的客户用地址。另外,地址表FDB与封装化用地址、表示该上位链接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或者对应于该上位链接用端口的MCLAG识别符、内部VLAN识别符IVID、老化时间值对应地保持存在于上位链接用端口的目的地的客户用地址。
在图17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图3的交换机装置SWE1a的地址表FDB。例如,存在于MCLAG用端口(下位链接用端口)Pm2的目的地的客户用地址CA1b与MCLAG识别符{MCLAG2a}、内部VLAN识别符IVID“xxx”、老化时间值t1b对应并被保持。另外,存在于MCLAG用端口(上位链接用端口)Pm3的目的地的客户用地址CA2a与封装化用地址BMAC“BA2a”、MCLAG识别符{MCLAG3a}、内部VLAN识别符IVID“xxx”、老化时间值t2a对应地被保持。
MCLAG控制部33例如进行各种控制帧的发送以及接收等,由此控制MCLAG交换机MCLAGSW的动作。作为控制帧之一,例如,能够列举用于在与对等装置之间经由网桥用端口Pb定期地进行发送以及接收的MCLAG用的控制帧。通过MCLAG用的控制帧的发送以及接收,能够进行相互的交换机装置中的障碍信息的共享、相互的交换机装置的生存确认等。
另外,作为控制帧之一,例如,也可以包含有以太网OAM(Operations,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等的控制帧。在以太网OAM中,例如,通过被称为CCM(ContinuityCheckMessage)等的控制帧(试验帧)的定期的发送以及接收,能够监视与装置外部之间的疏通性。由此,例如,能够检测各MCLAG用端口Pm1、Pm2、Pm3的障碍有无。
MCLAG控制部33基于来自障碍检测部38的障碍信息、从MCLAG用的控制帧、CCM等获得的障碍信息以及预先被决定的有源ACT/预备SBY的设定信息决定MCLAG表21的各MCLAG用端口的控制状态。具体而言,MCLAG控制部33在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存在障碍的情况下,将该MCLAG用端口控制为收发信号禁止状态等。
另外,MCLAG控制部33在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不存在障碍的情况下,且在设定为有源ACT的情况下,将该MCLAG用端口控制为收发信号许可状态FW。并且,MCLAG控制部33在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不存在障碍的情况下,且在设定为预备SBY的情况下,与有源ACT侧的MCLAG用端口的障碍有无对应地控制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
具体而言,MCLAG控制部33在有源ACT侧的MCLAG用端口不存在障碍的情况下,将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控制为禁止发送状态TBK,在有源ACT侧的MCLAG用端口存在障碍的情况下,将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控制为收发信号许可状态FW。有源ACT侧的MCLAG用端口的障碍有无的信息通过上述的MCLAG用的控制帧而获得。
中继处理部20具备学习信息控制部22以及MCLAG识别符附加部23,主要当在端口接收了帧的情况下,进行地址表FDB的学习以及检索等。具体而言,中继处理部20当在端口接收了帧的情况下,与该帧为非封装化帧或为封装化帧对应并在地址表FDB学习图17所示的各种信息。另外,在为封装化帧的情况下,如图4或者图7或者图11中叙述的那样,也进行基于学习信息控制部22的动作。
在图17的地址表FDB中,内部VLAN识别符IVID由IVID分配部31决定。端口识别符/MCLAG识别符中的端口识别符由接收端口识别符附加部39决定。端口识别符/MCLAG识别符中的MCLAG识别符基于被接收端口识别符附加部39附加的接收端口识别符,并参照MCLAG表21从而被决定。另外,端口识别符/MCLAG识别符中的MCLAG识别符在从对等装置接收了附加有MCLAG识别符的帧的情况下,决定为该MCLAG识别符。
另外,中继处理部20在接收了非封装化帧的情况下,将该帧所包含的目标客户用地址CDA以及附加于该帧的内部VLAN识别符IVID设为检索键来检索地址表FDB,从而取得目标端口识别符、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另一方面,中继处理部20在接收了封装化帧的情况下,与该帧所包含的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对应地进行接下来的处理。
首先,在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为自身装置或者对等装置的封装化用地址的情况下,中继处理部20将帧所包含的目标客户用地址CDA以及附加于该帧的内部VLAN识别符IVID设为检索键来检索地址表FDB,从而取得目标端口识别符。对等装置的封装化用地址预先被对等装置地址保持部34保持。另一方面,在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并非自身装置或者对等装置的封装化用地址的情况下,中继处理部20将帧所包含的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以及附加于该帧的内部VLAN识别符IVID设为检索键来检索地址表FDB,从而取得目标端口识别符。
而且,在如上取得的目标端口识别符并非MCLAG识别符而是通常的端口识别符的情况下,中继处理部20将发送端口识别符决定为该目标端口识别符。另一方面,在目标端口识别符为MCLAG识别符的情况下,中继处理部20基于MCLAG表21,辨别成为该MCLAG识别符的成员端口的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的控制状态。中继处理部20在自身装置的MCLAG用端口的控制状态为收发信号许可状态FW的情况下,将发送端口识别符决定为该MCLAG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在该控制状态为禁止发送状态TBK的情况下,将发送端口识别符决定为网桥用端口Pb的端口识别符{Pb}。
中继处理部20将如上决定的发送端口识别符附加于帧。此外,此时,MCLAG识别符附加部23在接收端口识别符为MCLAG识别符的情况下,对帧进一步附加该MCLAG识别符。而且,中继处理部20将该帧与接收端口识别符和发送端口识别符的对应关系对应地发送至不同的处理部。
具体而言,中继处理部20在接收端口识别符为下位链接用端口,发送端口识别符为上位链接用端口的情况下,将封装化帧发送至封装化执行部35。另外,中继处理部20在收端口识别符为上位链接用端口,发送端口识别符为下位链接用端口的情况下,将封装化帧发送至解封装化执行部36。并且,中继处理部20在接收端口识别符以及发送端口识别符均为下位链接用端口,或仅为上位链接用端口的情况下,将帧发送至中继执行部37。
封装化执行部35将接收的非封装化帧变换成封装化帧。此时,封装化执行部35将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BSA决定为自身装置的封装化用地址,将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决定为由中继处理部20取得的目标封装化用地址BDA。另外,封装化执行部35基于由预先运营商等决定的发送侧IVID管理表32b,决定服务实例识别符ISID以及骨干VLAN识别符BVID。
如图19(b)所示,发送侧IVID管理表32b与服务实例识别符ISID以及骨干VLAN识别符BVID对应地保持内部VLAN识别符IVID与发送端口识别符的组合。内部VLAN识别符IVID被IVID分配部31附加于非封装化帧,发送端口识别符被中继处理部20附加于该帧。基于此,封装化执行部35生成包含服务实例识别符ISID以及骨干VLAN识别符BVID等的封装化帧,并发送至中继执行部37。
解封装化执行部36将接收的封装化帧变换成非封装化帧。此时,解封装化执行部36基于发送侧IVID管理表32b,决定服务VLAN识别符SVID。发送侧IVID管理表32b除了上述的信息之外,如图19(b)所示,与服务VLAN识别符SVID对应地保持内部VLAN识别符IVID与发送端口识别符的组合。基于此,解封装化执行部36生成包含服务VLAN识别符SVID的非封装化帧,并发送至中继执行部37。
中继执行部37将来自上述的各处理部的帧(非封装化帧或者封装化帧)朝向接口部30内的规定的发送缓存发送。该规定的发送缓存为与附加于该帧的发送端口识别符对应的缓存。另外,此时,中继执行部37删除附加于帧的不必要的信息(例如,内部VLAN识别符IVID、发送端口识别符等)。接口部30内的发送缓存接受来自中继执行部37的帧,并将对应的端口(即与发送端口识别符相应的下位链接用端口或者上位链接用端口)发送帧。
此外,此处,示出了经由内部VLAN识别符IVID,进行服务VLAN识别符SVID与服务实例识别符ISID以及骨干VLAN识别符BVID之间的变换的构成例,但也可以使用不经由内部VLAN识别符IVID的构成。例如,也可以在表中决定服务VLAN识别符SVID与服务实例识别符ISID以及骨干VLAN识别符BVID的对应关系,并使用该表进行变换。在该情况下,使地址表FDB例如只要代替内部VLAN识别符IVID而学习骨干VLAN识别符BVID即可。
另外,此处,示出了构成MCLAG交换机的交换机装置的构成例,但如图1的交换机装置SWE3、SWE4那样,未构成MCLAG交换机的交换机装置也与图16大致相同地构成。未构成MCLAG交换机的交换机装置例如在图16中成为不具备对等装置地址保持部34、MCLAG表21、MCLAG控制部33以及MCLAG识别符附加部23等的构成。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由本发明的发明人完成的发明具体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易懂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具备说明的全部的构成。另外,能够将某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置换成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也能够对某实施方式的构成添加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能够对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追加、删除、置换其他的构成。

Claims (11)

1.一种中继系统,其具有第一交换机装置、第二交换机装置以及第三交换机装置,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第二交换机装置以及第三交换机装置设置于进行基于PBB标准的中继的PBB网的入口或者出口,并将从所述PBB网的外部接收的非封装化帧变换成封装化帧并中继至所述PBB网,将从所述PBB网接收的所述封装化帧变换成所述非封装化帧并中继至所述PBB网的外部,所述中继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非封装化帧包含客户用地址,
所述封装化帧具有基于所述PBB标准在所述非封装化帧附加了封装化用地址的构造,
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分别具有:
进行所述非封装化帧的发送或者接收的下位链接用端口;
进行所述封装化帧的发送或者接收的上位链接用端口;
包含作为所述下位链接用端口的第一MCLAG用端口,并设定有横跨装置的LAG的单个或者多个MCLAG用端口;以及
网桥用端口,该网桥用端口是所述上位链接用端口,且连接自身装置与对等装置,
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封装化用地址被设定为与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封装化用地址相比仅一部分的比特不同,
所述第三交换机装置具有:
进行所述非封装化帧的发送或者接收的下位链接用端口;
进行所述封装化帧的发送或者接收的上位链接用端口;
地址表,其与表示该下位链接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对应地保持存在于所述下位链接用端口的目的地的所述客户用地址,并与所述封装化用地址、表示该上位链接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对应地保持存在于所述上位链接用端口的目的地的所述客户用地址;以及
学习信息控制部,其在所述上位链接用端口接收所述封装化帧,在从所述地址表取得与该封装化帧的发送源的所述客户用地址对应的所述封装化用地址的第一情况下,且在该封装化帧的发送源的所述封装化用地址与从所述地址表取得的所述封装化用地址的不同仅为所述一部分的比特的第二情况下,不在所述地址表学习该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与该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的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学习信息控制部在所述第二情况下,也不更新所述地址表的与所述客户用地址对应的条目的老化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学习信息控制部进一步在决定了优先值且在所述第二情况下,并且在所述封装化帧的所述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所包含的所述一部分的比特为所述优先值的第三情况下,在所述地址表学习所述对应关系,在所述一部分的比特并非所述优先值的第四情况下,不在所述地址表学习所述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分别在将通过自身装置的所述第一MCLAG用端口接收的所述非封装化帧中继至所述上位链接用端口的情况下,使用自身装置的所述封装化用地址生成所述封装化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分别进一步具有:
地址表,其与表示该下位链接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或者对应于该下位链接用端口的MCLAG识别符对应地保持存在于所述下位链接用端口的目的地的所述客户用地址,并与所述封装化用地址、表示该上位链接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或者对应于该上位链接用端口的MCLAG识别符对应地保持存在于所述上位链接用端口的目的地的所述客户用地址;
中继处理部,其进行所述地址表的学习以及检索;以及
MCLAG识别符附加部,其在将通过所述MCLAG用端口接收的帧中继至所述网桥用端口的情况下,对该帧附加与该MCLAG用端口对应的MCLAG识别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处理部在接收的所述封装化帧所包含的目标的所述封装化用地址为自身装置或者对等装置的所述封装化用地址的情况下,将该封装化帧所包含的目标的所述客户用地址设为检索键来检索自身装置的所述地址表。
7.一种交换机装置,其具有设置于进行基于PBB标准的中继的PBB网的入口或者出口,并将从所述PBB网的外部接收的非封装化帧变换成封装化帧并中继至所述PBB网,将从所述PBB网接收的所述封装化帧变换成所述非封装化帧并中继至所述PBB网的外部,并进行所述非封装化帧的发送或者接收的下位链接用端口,以及进行所述封装化帧的发送或者接收的上位链接用端口,所述交换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非封装化帧包含客户用地址,
所述封装化帧具有基于所述PBB标准在所述非封装化帧附加了封装化用地址的构造,
所述交换机装置经由PBB网连接于设置在PBB网的入口或者出口的其他的两台交换机装置,
所述其他的两台交换机装置具有设定有横跨装置的LAG的所述下位链接用端口,
所述其他的两台交换机装置的一方的所述封装化用地址被设定为与另一方的所述封装化用地址相比仅一部分的比特不同,
所述交换机装置具有:
地址表,其与表示该下位链接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对应地保持存在于所述下位链接用端口的目的地的所述客户用地址,并与所述封装化用地址、表示该上位链接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对应地保持存在于所述上位链接用端口的目的地的所述客户用地址;以及
学习信息控制部,其在所述上位链接用端口接收所述封装化帧,在从所述地址表取得与该封装化帧的发送源的所述客户用地址对应的所述封装化用地址的第一情况下,且在该封装化帧的发送源的所述封装化用地址与从所述地址表取得的所述封装化用地址的不同仅为所述一部分的比特的第二情况下,不在所述地址表学习该发送源的客户用地址与该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的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学习信息控制部在所述第二情况下,也不更新与所述地址表的所述客户用地址对应的条目的老化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学习信息控制部进一步在决定了优先值且在所述第二情况下,并且在所述封装化帧的所述发送源的封装化用地址所包含的所述一部分的比特为所述优先值的第三情况下,在所述地址表学习所述对应关系,在所述一部分的比特并非所述优先值的第四情况下,不在所述地址表学习所述对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换机装置进一步具有:
包含作为所述下位链接用端口的第一MCLAG用端口,并设定有横跨装置的LAG的单个或者多个MCLAG用端口;
网桥用端口,该网桥用端口是所述上位链接用端口,且连接自身装置与对等装置;
中继处理部,其进行所述地址表的学习以及检索;以及
MCLAG识别符附加部,其在将通过所述MCLAG用端口接收的帧中继至所述网桥用端口的情况下,对该帧附加与该MCLAG用端口对应的MCLAG识别符,
所述地址表与表示该下位链接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或者对应于该下位链接用端口的MCLAG识别符对应地保持存在于所述下位链接用端口的目的地的所述客户用地址,并与所述封装化用地址、表示该上位链接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或者对应于该上位链接用端口的MCLAG识别符对应地保持存在于所述上位链接用端口的目的地的所述客户用地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处理部在接收的所述封装化帧所包含的目标的所述封装化用地址为自身装置或者对等装置的所述封装化用地址的情况下,将该封装化帧所包含的目标的所述客户用地址设为检索键来检索自身装置的地址表。
CN201510825065.4A 2014-11-27 2015-11-24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Pending CN1056568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0612 2014-11-27
JP2014240612A JP6355536B2 (ja) 2014-11-27 2014-11-27 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6813A true CN105656813A (zh) 2016-06-08

Family

ID=56079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25065.4A Pending CN105656813A (zh) 2014-11-27 2015-11-24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73349B2 (zh)
JP (1) JP6355536B2 (zh)
CN (1) CN10565681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72380B2 (en) * 2016-04-05 2021-04-06 Versa Networks, Inc.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connection using redundant service nodes
US10412047B2 (en) 2017-08-17 2019-09-10 Arista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network traffic steering towards a service device
US10721651B2 (en) 2017-09-29 2020-07-21 Arista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eering bidirectional network traffic to a same service device
US10764234B2 (en) 2017-10-31 2020-09-01 Arista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host discovery and tracking in a network using associations between hosts and tunnel end points
US10917342B2 (en) 2018-09-26 2021-02-09 Arista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pagating network traffic flows between end points based on service and priority policies
US10848457B2 (en) 2018-12-04 2020-11-24 Arista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oss-zone network traffic between different zones using virtual network identifiers and virtual layer-2 broadcast domains
US10749789B2 (en) 2018-12-04 2020-08-18 Arista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specting broadcast network traffic between end points residing within a same zone
US10855733B2 (en) 2018-12-04 2020-12-01 Arista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specting unicast network traffic between end points residing within a same zon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28943A1 (en) * 2007-03-13 2008-09-18 Florin Balus Failure protection in a provider backbone bridge network using selective redirection
CN102422600A (zh) * 2009-05-08 2012-04-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实现从提供商桥网络到vpls或提供商骨干桥接网络的逐渐切换的地址解析优化过程
US20120128005A1 (en) * 2010-11-24 2012-05-24 Hitachi Cable, Ltd. Network relay system and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setting a network relay system
US20120314715A1 (en) * 2011-06-08 2012-12-13 Dell Products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 in a network
US20130028135A1 (en) * 2011-01-07 2013-01-31 Berman Stuart B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the control of interconnection of fibre channel over ethernet devices
US20130235876A1 (en) * 2012-03-09 2013-09-12 Cisco Technology, Inc. Managing hierarchical ethernet segments
US20130259053A1 (en) * 2012-03-29 2013-10-03 Fujitsu Limited Switch,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3812796A (zh) * 2012-11-14 2014-05-2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以及网络中继装置
CN103986634A (zh) * 2013-02-13 2014-08-13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及网络中继装置
CN104135435A (zh) * 2013-04-30 2014-11-0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网络中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3484B2 (ja) 2006-02-03 2010-12-08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EP2242215B1 (en) * 2009-04-16 2017-01-11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client data transmission through a packet switched provider network
JP5333290B2 (ja) * 2010-02-26 2013-11-0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評価装置、ネットワーク評価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評価方法
JP5522071B2 (ja) * 2011-02-02 2014-06-1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エッジ中継装置、エッジ中継装置の冗長システム、広域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エッジ中継装置用のフレーム転送方法
WO2012105051A1 (ja) * 2011-02-04 2012-08-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5364187B2 (ja) 2012-08-02 2013-12-11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エッジ装置
US9369383B2 (en) * 2013-07-02 2016-06-14 Arista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overlay routing with VXLAN
US9769088B2 (en) * 2014-07-31 2017-09-19 Arista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VTEP redundancy in a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domain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28943A1 (en) * 2007-03-13 2008-09-18 Florin Balus Failure protection in a provider backbone bridge network using selective redirection
CN102422600A (zh) * 2009-05-08 2012-04-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实现从提供商桥网络到vpls或提供商骨干桥接网络的逐渐切换的地址解析优化过程
US20120128005A1 (en) * 2010-11-24 2012-05-24 Hitachi Cable, Ltd. Network relay system and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setting a network relay system
US20130028135A1 (en) * 2011-01-07 2013-01-31 Berman Stuart B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the control of interconnection of fibre channel over ethernet devices
US20120314715A1 (en) * 2011-06-08 2012-12-13 Dell Products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 in a network
US20130235876A1 (en) * 2012-03-09 2013-09-12 Cisco Technology, Inc. Managing hierarchical ethernet segments
US20130259053A1 (en) * 2012-03-29 2013-10-03 Fujitsu Limited Switch,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3812796A (zh) * 2012-11-14 2014-05-2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以及网络中继装置
CN103986634A (zh) * 2013-02-13 2014-08-13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及网络中继装置
CN104135435A (zh) * 2013-04-30 2014-11-0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网络中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56560A1 (en) 2016-06-02
US9973349B2 (en) 2018-05-15
JP6355536B2 (ja) 2018-07-11
JP2016103724A (ja) 2016-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6813A (zh)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EP3306869B1 (en) Message forwar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5591971B (zh) 一种QoS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US10615997B2 (en) In-vehicle gateway device
US10574480B2 (en) Tunnelling time-critical messages between substations over WAN
US8724519B2 (en) Technique for dual homing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190173782A1 (en) Multiple rstp domain separation
CN108370343A (zh) 网络集线器、转送方法以及车载网络系统
CN104980349A (zh)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CN105471609A (zh) 一种用于配置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70331A (zh) 用于vxlan的l3网关
CN107733793A (zh) 一种转发表项维护方法及装置
CN103944818A (zh) 一种多归接入叠加网络中报文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5306366B (zh) 数据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05577552A (zh) 中继系统和交换机装置
CN109617995A (zh) 对租户集群vpc内部容器的管理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780470B (zh) 一种is‑is的信息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9120492B (zh) 一种存储单元、源交换机、报文转发方法及镜像系统
CN106341423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454000A (zh) 网络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10351135A (zh) 多dc中的网络设备配置方法及装置
DE112020004844T5 (de) Abgesicherter Transport in einer Remote-MAC/PHY-DAA-Architektur
CN100548001C (zh) 一种触发下游设备处理报文的方法及交换设备
US20090103554A1 (en) Data transfer device for ring protocol high speed switching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2946350B (zh) 一种基于优先级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904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