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7784A - 用于无源光学波分复用网络的光学线路终端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源光学波分复用网络的光学线路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7784A
CN105637784A CN201480053598.9A CN201480053598A CN105637784A CN 105637784 A CN105637784 A CN 105637784A CN 201480053598 A CN201480053598 A CN 201480053598A CN 105637784 A CN105637784 A CN 105637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wavelength
downstream
upstream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35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7784B (zh
Inventor
R·邦克
H·施穆克
W·波尔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37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7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7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77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1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04B10/272Star-type networks or tree-typ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9Repeaters
    • H04B10/291Repeaters in which processing or amplification is carried out without conversion of the main signal from optical form
    • H04B10/297Bidirectional amplification
    • H04B10/2972Each direction being amplified separate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1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 H04J14/02216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by gain equaliz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J14/0282WDM tree archite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用于无源光学波分复用网络的OLT。该网络包括用于生成L频带的下游信号的光学发射器以及用于接收C频带的上游信号的光接收器。另外,OLT包括双向SOA和光学接口。光学接口、SOA、发射器和接收器在光学上进行耦合,使得在光学接口处接收的上游信号首先被提供给双向SOA并且随后从SOA提供给接收器之一,并且使得由发射器之一生成的下游信号首先被提供给双向SOA并且随后被提供给光学接口。双向SOA具有关于将要被放大的光信号的波长不恒定的增益函数。另外,增益函数对于位于C频带内的波长而言最大。

Description

用于无源光学波分复用网络的光学线路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无源光学波分复用(WDM)网络的光学线路终端。
背景技术
无源光网络(PON)为一种类型的光学接入网,其允许多个用户能够连接到核心网(比如城域网)的节点。
PON通常在无源光网络与核心网的互连处包括光学线路终端(OLT)。OLT被认为是PON的一部分。OLT连接到光分配网(ODN),ODN也是PON的一部分。ODN包括被布置以形成一点到多点结构的多个光学链路和无源光学部件,该一点到多点结构的根部连接到OLT。
OLT通常位于所谓的服务提供商的中心局(CO)。OLT的每个光学链路可以通过相应的光网络单元(ONU)在其远端处端接(terminate)。
在WDMPON中,每个ONU可以通过使用包括上游波长和下游波长的波长的相应集合来与OLT通信,ONU使用该上游波长进行从ONU到OLT的数据传输,OLT使用该下游波长进行从OLT到ONU的传输。
在WDMPON中,ODN通常包括所谓的远程节点、将远程节点连接到OLT的馈送器光纤以及从远程节点辐射的大量分配光纤。每个分配光纤可以通过ONU或者通过功率分配器在其远端处端接,该功率分割器将分配光纤经由相应的引入光纤(opticaldropfiber)连接到多个ONU。
在下游方向上,OLT使用相应的发射器生成与ONU相关联的下游波长的下游光信号。OLT根据已知的WDM技术复用不同的下游信号并且沿着馈送器光纤向远程节点传输下游信号。在远程节点处,可以通过光学解复用设备将下游信号解复用到分配光纤上并且从而沿着相应的分配光纤将其传输到相应的ONU。替选地,可以在远程节点处使用分光设备将下游信号的功率划分到分配光纤上并且从而经由分配光纤向ONU传输。
在上游方向上,每个ONU生成与其相关联的相应的上游波长的相应的上游信号并且沿着相应的分配光纤向远程节点传输这一信号。远程节点根据已知的WDM技术复用经由不同的分配光纤从各个ONU接收的上游信号并且通过馈送器光纤向OLT转发。在OLT处,上游信号被接复用并且被提供给相应的接收器。
远程节点可以是无源节点,这意味着,远程节点仅包括用于解复用或分割下游信号以及复用上游信号的无源光学部件。
由于在PON内传输的不同光信号受到由于PON的光纤引起的衰减的影响以及可能受到由于功率分割引起的功率降低的影响这一事实,需要抵消这些影响。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解决方案为在PON内预见放大设备,其优选地称为到达扩展器(reachextender)。这样的放大设备可以沿着馈送器光纤靠近远程节点放置。在到达扩展器内,上游信号和下游信号彼此分离。上游信号然后通过到达扩展器内的第一光放大器被放大,而下游信号然后通过到达扩展器内的不同的第二光放大器被放大。通常,第一光放大器所引起的上游信号的放大的增益值类似于第二光放大器所引起的下游信号的放大的增益值。在放大之后,提供上游和下游信号以用于在其相应的传输方向上进行光学传输。
发明内容
提出了一种用于无源光学波分复用网络的光学线路终端。该网络包括:
-多个光接收器,可操作以接收具有至少部分位于C频带中的各自不同的上游波长的相应的上游信号,
-双向光放大器,以及
-光学接口。
该光学接口、该双向光放大器、该发射器和该接收器在光学上进行耦合使得
-在该光学接口处接收的上游信号首先被提供给该双向光放大器并且随后从该双向光放大器被提供给该接收器之一,并且使得
-由该发射器之一生成的下游信号首先被提供给该双向光放大器并且随后被提供给该光学接口。
该双向光放大器具有关于将要由双向光放大器来放大的光信号的波长不恒定的增益函数。此外,该增益函数是抛物线型的并且因此关于光学波长是不恒定,该增益函数对于位于C频带内的波长基本上具有最大的增益值。优选地,该增益函数对于位于L频带内的波长具有减小的增益值。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无源光网络的总体结构。
图2示出到达扩展器。
图3示出所提出的光学线路终端。
图4示出双向放大器的增益函数。
图5示出上游信号的测量结果。
图6示出下游信号的测量结果。
图7示出上游和下游波长的分配。
图1示出无源光网络PON,其在中心局CO处经由光学线路终端(OLT)连接到核心网CN。
OLT经由馈送器光纤OF连接到远程节点RN。下游信号DS1、DS2、DS3沿着下游方向DS以相应下游波长向远程节点RN进行传输。
分配网络的分支B1、B2、B3本身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进一步分割下游信号的分割单元OSC1、OSC2、OSC3。在光学分支B1、B2、B3的端部,连接有光网络单元ONU形式的客户侧接入网端接单元,其可替换地为光网络终端(ONT)。
下游信号DS1、DS2、DS3的分配由分光单元OSC来执行,OSC将下游信号DS1、DS2、DS3分割到分支B1、B2、B3上。分光单元OSC1、……、OSC3可以借助于功率分割来分割下游信号,使得下游信号DS1、DS2、DS3中的每个被分割到分支B1、B2、B3中的每个上。特定波长的每个下游信号DS1、DS2、DS3承载向一个或多个ONU指派的一个或多个数据信号。每个ONU被指派特定的下游波长。远程节点RN接收下游信号并且将它们分配到连接到远程节点RN的光学分支B1、B2、B3上。
根据第一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远程节点RN包括光学功率分割器,该光学功率分割器将下游信号DS1、DS2、DS3的功率分割到连接到远程节点RN的分支B1、B2、B3上。根据该第一解决方案,所有ONU接收所有下游信号。根据图1中未明确示出的第二解决方案,远程节点包括光学波长复用器/解复用器,光学波长复用器/解复用器复用下游信号DS1、DS2、DS3,使得承载向一个或多个特定的ONU指派的数据信号的、具有特定波长的特定下游信号仅被提供到这些特定ONU的特定分支上。光学波长解复用器优选地为阵列波导光栅(AWG)。根据该第二解决方案,ONU仅接收向该ONU指派的该下游波长的下游信号。
ONU在上游方向US上、以向ONU指派的相应上游波长传输相应的上游信号US1、US2、US3。上游信号US1、US2、US3通过分光单元OSC1、OSC2、OSC3被组合。在WDMPON的情况下,在远程节点RN处,上游信号US1、US2、US3通过光学复用设备被复用到馈送器光纤OF上,该光学复用设备优选地为先前提及的AWG。在PON为时分-波分复用(TWDM)PON的情况下,远程节点RN包括组合上游信号US1、US2、US3的功率分割器。上游信号和下游信号受到沿着PON的光纤的信号衰减的影响,从而在其相应接收侧降低这些信号的功率水平。另外,下游信号可以进行功率分割,其也在相应接收侧引起下游信号的功率水平的降低。在OLT和ONU内,光信号通常通过包括用于光电变换的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器来检测。这样的光电二极管具有有限的灵敏度。在所接收的光信号的功率水平下降到某个门限以下的情况下,所检测的信号可能是错误的。因此,上游和下游信号可以仅在PON内的某个光学传输距离上来传输。另外,下游信号的功率可以仅被分割特定次数。
发射器的光输出功率与接收器的最大灵敏度之间的差异优选地被称为预算。为了PON的高效操作,这一预算应当较高。
用于允许光信号在更大的光学距离上以及经由PON内的更大数目的功率分割设备的传输的一个突出的解决方案是放大设备RE,其优选地被称为到达扩展器。到达扩展器RE沿着馈送器光纤放置,优选地靠近远程节点。到达扩展器RE放大上游和下游信号。
图2示出到达扩展器RE的示例。在光学接口OI1处,在下游方向DS上从馈送器光纤的一个截面(section)接收下游信号。使用光学环形器OC1向第一半导体光放大器SOA1提供下游信号。放大器SOA1放大下游信号。在光学接口OI2处,在上游方向US上从馈送器光纤的另一个截面接收上游信号。使用光学环形器OC2向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SOA2提供上游信号。放大器SOA2放大上游信号。使用环形器OC2在下游方向DS上向光学接口OI2提供经放大的下游信号。使用环形器OC1在上游方向DS上向光学接口OI1提供经放大的上游信号。通常,放大器SOA2所引起的上游信号的放大的增益值类似于放大器SOA1所引起的下游信号的放大的增益值。为了总结以上内容,使用到达扩展器的解决方案使用相应的经放大的信号的增益值基本上相等的两个单独的放大器。
实施方式的描述
图3示出了所提出的用于无源光学WDM网络的光学线路终端OLT,该无源光学WDM网络优选地为NG-PON2类型的时分-波分复用(TWDM)网络。
OLT包括多个光发射器TX,其可操作以生成具有位于L频带的频谱区域中的各自不同的波长的相应的下游信号。L频带具有1565到1625纳米(nm)的波长范围。优选地,下游波长位于波长范围为1596-1603nm的L频带的子带内,其优选地被称为下游频带。发射器TX优选地包括用于生成下游信号的相应激光二极管。不同下游信号的波长间隔由最大7nm的波长差来给出。
另外,OLT包括光接收器,其可操作以接收具有至少部分位于C频带中的各自不同的波长的相应的上游信号。换言之,OLT包括可操作以接收具有基本上位于C频带中的各自不同的波长的相应的上游信号的光接收器。C频带具有1530到1565nm的波长范围。上游波长优选地位于1524-1544nm的波长范围内,其优选地被称为上游频带。具有不同的相邻上游波长的不同上游信号的波长间隔由最大20nm的波长差来给出。
图7示出频带PB1中所包括的上游波长λu1、λu2、...λun,而下游波长λd1、λd2、....λdn被包括在频带PB2中。频带PB1和第二频带PB2不交叠。频带PB1为上游频带,而频带PB2为下游频带。相邻的下游波长λd1、λd2、....λdn以及相邻的上游波长λu1、λu2、...λun优选地间隔开,如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的。
上游频带的波长以最大80nm、优选地以79nm与下游频带的波长间隔开。上游频带的波长以最小50nm、优选地以52nm与下游频带的波长间隔开。
返回图3,OLT包括双向放大器BSOA,其优选地为双向半导体光放大器(SOA)。放大器BSOA具有两个光学接口IF1、IF2。
由发射器TX生成的下游信号在下游方向DS上被提供给双向半导体光放大器BSOA的接口IF1。详细地,不同波长的不同下游信号使用光学复用器MDM3(其优选地为AWG)并且另外使用复用器/解复用器MDM1(其优选地为用于从下游频带分割上游频带的绝缘光学滤波器)被复用到放大器BSOA的接口IF1上。复用器MDM3对于不同下游波长具有不同的通带,例如图7所示的用于下游波长λd2的通带PB22。
在接口IF2处离开放大器BSOA的经放大的下游信号然后在下游方向DS上被提供给OLT的光学接口OI。接口OI可以在光学上耦合到光纤,诸如馈送器光纤。
在接口OI处接收的上游信号在上游方向US上从OLT的光学接口OI被提供给放大器BSOA的接口IF2。经放大的上游信号然后从接口IF1被提供给复用器/解复用器MDM1。
复用器/解复用器MDM1从位于下游频带的下游信号中解复用位于上游频带的上游信号。复用器/解复用器MDM1向解复用器MDM2提供经放大的上游信号,解复用器MDM2优选地为循环AWG。解复用器MDM2将不同的上游信号解复用到相应的光接收器RX上。接收器包括用于检测相应上游信号的相应雪崩光电二极管(APN)。解复用器MDM2具有用于不同上游波长的不同通带,例如图7所示的用于上游波长λu2的通带PB12。
为了换句话概括以上内容,光学接口OI、放大器SOA、发射器TX和接收器RX通过一个或多个光学滤波设备MDM1、MDM2、MDM3在光学上进行耦合,使得在光学接口OI处接收的上游信号首先被提供给双向放大器BSOA并随后从放大器BSSOA被提供给接收器RX之一。另外,光学接口OI、放大器SOA、发射器TX和接收器RX在光学上进行耦合,使得由发射器TX之一生成的下游信号首先被提供给双向放大器BSOA并随后被提供给光学接口OI。
图4示出了先前在图3中示出的双向半导体光放大器BSOA的依赖于波长的增益函数GF(其可替换地被称为增益频谱)。关于由放大器放大的光信号的波长WL来绘制增益函数GF的曲线。双向SOA具有关于待放大的光信号的波长不恒定的增益函数。增益函数GF对于位于上游频带内的上游信号的上游波长最大并且因此具有峰值P。由于上游频带从1524nm到高达1544nm,并且由于C频带从1530nm到高达1565nm,所以增益函数GF对于位于C频带内的上游信号的上游波长基本上最大并且因此基本上具有峰值P。优选地,增益峰值P以上游频带的下波长边缘为中心,这在图4中未明确示出。增益函数对于上游频带的波长所具有的增益值比上游频带的波长的增益值至少低3dB。增益函数对于上游频带的波长所具有的增益值比C频带的波长的增益值低不超过5dB。
如先前所提及的,具有不同相邻上游波长的不同上游信号的波长间隔优选地由最大20nm的波长差来给出,从而确保SOA的增益函数在上游频带内不会由于在峰值P周围的增益斜率而显著变化。
如先前所提及的,具有不同相邻上游波长的不同下游信号的波长间隔由最大7nm的波长差来给出,从而确保SOA的增益函数在上游频带内不会明显变化。
优选地,增益函数GF对于上游频带具有在15到20dB范围内的增益值。
现在详细解释可以通过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实现的不同优点。
返回图3,必须考虑双向放大器BSOA的功能。由于放大器BSOA位于OLT内这一事实,放大器用作下游波长的功率放大器(boosteramplifier)并且同时用作上游波长的前置放大器。下游波长的功率水平明显大于所接收的上游波长的功率水平。例如,上游波长的功率水平可以是-30dB,而下游波长的功率水平为0dBm或1dBm。在如先前关于图1和2描述的使用到达扩展器用于上游和下游波长的放大的解决方案中,上游和下游波长的功率水平几乎类似或者至少不会以与本文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中一样明显的功率水平差异而不同。
由于上游波长的功率水平非常低,所以接收器RX的灵敏度极大地依赖于对于位于上游频带内的上游信号的放大器BSOA所实现的增益值。因此,有益的是,增益函数的峰值的最大值在上游频带内。通过针对上游频带选择15到20dB的增益并且对于不同上游信号选择SOA的适度噪声因数(noisefigure),确保了接收器灵敏度。
如先前所提及的,上游信号在进入放大器BSOA时比下游信号具有明显更高的功率水平。因此,下游信号所需要的放大器BSOA的放大并不与上游信号所需要的放大一样高。因此,选择具有下游信号的增益值比上游信号的增益值低的非恒定增益曲线的双向SOA在此是一个实际的解决方案,其使得能够实现比使用如图2所示的两个SOA作为双向放大器的解决方案的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在使用两个SOA作为双向放大器的现有解决方案中,SOA对于上游信号和下游信号具有类似的增益值。
如先前所提及的,所提出的双向放大器BSOA具有依赖于波长的增益函数,其对于下游波长实现的增益值比对于上游波长实现的增益值小但不超过5dB。如果这一增益差异较大,使得放大器BSOA具有对于下游波长实现的增益值比对于上游波长实现的增益值小但超过5dB的依赖于波长的增益函数,则这样的更大的增益差异必须通过发射器TX在更高的功率水平生成下游信号来补偿,这会是成本更高的解决方案。另外,如果在太高功率水平处生成下游信号,则这可能引起下游信号与上游信号之间的串扰,其程度有可能在使用接收器RX检测上游信号时导致太多误差。
下游信号的增益值有必要小于上游信号的增益值,因为否则下游信号与上游信号之间的串扰可能变得太严重。这通过具有几乎抛物线型的依赖于波长的函数的双向SOA来确保。
另外,出于另一原因,下游信号的功率水平不应当太高。到达双向放大器BSOA的下游信号的功率水平越高,放大器BSOA则越多地朝着饱和状态被驱动。朝着这一饱和状态驱动放大器的负面影响在于,如图4所示的依赖于波长的增益曲线GF趋向于平坦化并且峰值P减小。这引起上游信号的放大的降低,其进而可能在使用接收器RC检测上游信号时导致太多误差。
使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而非具有仅一个泵浦激光器的掺铒光纤放大器作为双向放大器BSOA的优点在于,在SOA的情况下上游频带与下游频带的增益值之差小于在EDFA的情况下二者之差,从而允许更大地放大下游信号。
所提出的具有不同的所选参数的OLT适合用于在NG-PON2类型的TWDMPON内使用。现在参考图5和6来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图5示出在同时使用两个示例性上游信号以及使用两个示例性下游信号操作双向SOA时获得的测量结果。设置包括分别在1520.77nm和1529.55nm的两个上游信号连同分别在1560.61nm和1561.42nm的两个下游信道。所有信号以10Gbit/s开关键控和非归零调制来操作。OLT接收器的光电二极管为APD二极管,而ONU接收器的光电二极管为PIN二极管。
图5示出不同信号电平的所接收的上游信号的误比特率BER。到达双向放大器的输入的所接收的上游信号的不同的输入信号功率水平USPL沿着x轴被跟踪。不同的曲线C1、C2、C3、C4、C5示出在双向放大器的放大之后下游信号的不同功率水平的结果。
通常,对于承载前向纠错(FEC)编码数据的上游信号或下游信号,不应当超过10-3的误比特率。
曲线C1表明,在不存在下游信号的任何功率水平的情况下,对于接近-35dBm的上游功率水平可能已经实现了10-3的误比特率。曲线C2表明,在下游信号在放大之后具有8.7dBm的功率水平的情况下,误比特率没有明显变化。
曲线C3表明,在下游信号在放大之后的功率水平为10.6dBm的情况下,对于接近-34dBm的上游功率水平可能已经实现了10-3的误比特率。曲线C4表明,在下游信号在放大之后的功率水平为12.2dBm的情况下,对于接近-33.8dBm的上游功率水平可能已经实现了10-3的误比特率。曲线C5表明,在下游信号在放大之后的功率水平为13.8dBm的情况下,对于接近-31.8dBm的上游功率水平可能已经实现了10-3的误比特率。
结果显示,对于等于或小于12.2dBm的下游功率水平,可实现等于或小于1.2dB的功率惩罚。
图6示出在使用PIN二极管在远端侧接收所生成的、经放大的、所传输的下游信号时的误比特率BER2。到达PIN二极管的接收的下游信号的不同的输入信号功率水平RXPL沿着x轴被跟踪。不同的曲线C11、C12、C13、C14示出在双向放大器的放大之后下游信号的不同功率水平的结果。上游信号在本测量示例中对于曲线C12、C13和C14在向远端侧同时被生成、放大和传输下游信号的OLT的双向放大器的输入处具有-32dBm的功率水平。
曲线C11表明,在不存在下游信号的任何功率水平的情况下,在双向放大器的放大之后对于2dBm的下游功率水平可能已经实现10-3的误比特率。在所接收的下游信号在接收远端侧具有接近-22dBm的剩余功率水平的情况下,可能已经实现10-3的误比特率。曲线C12和C13表明,在下游功率水平在放大之后取值8.7dBm或者甚至11.4dBm的情况下,误比特率没有明显变化。曲线C14表明,在下游功率水平在放大之后取值13.8dBm的情况下,用于实现10-3的误比特率的必要的剩余功率水平仅从接近-22dBm少量增加到接近-21.8dBm。因此,没有测量到任何明显的功率惩罚。
为了概括以上内容,图5和6的测量结果清楚地表明,所提出的OLT适合用于在NG-PON2类型的PON内的操作,这允许包括用于上游和下游信号的放大的放大器的OLT的经济上高效的解决方案。换言之,所提出的对SOA参数以及特定波长配置的选择使得SOA能够在NG-PON2网络中用于双向放大上游信号以作为前置防大以及放大下游信号以作为功率放大。
由于下游信号的大约10dB的增益,可实现大约15dBm的饱和输出功率,其向NGPON2标准中的低预算类别提供了足够的输出功率。上游操作由于低的串扰仍然是可能的,低的串扰主要由上游和下游信道之间的波长偏移来提供。
现在将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与现有解决方案进行比较。
在现有的长到达PON解决方案中,由于在G-PON中选择例如1490nm作为下游中心波长并且选择1310nm作为上游中心波长以及在XG-PON中选择例如1577nm作为下游中心波长并且选择1270nm作为上游中心波长,所以下游和上游波长的间隔通常大于170nm。由于上游和下游波长信道的大的间隔,这样的系统使用单个双向SOA来同时放大下游信号和上游信号二者是不实际的。原因在于,下游波长在双向SOA中会经历比上游波长所经历的增益值低但超过5dB的增益值,这进而需要OLT的发射器以更高的能耗提供下游信号和更高的功率水平,从而引起激光器稳定性问题以及激光器的更高的成本。
在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中,上游信号和下游信号的分配使得上游信号位于C频带中并且下游信号位于L频带中。在其中上游和下游信号按照交替方案沿着相同的频带被分配的不同解决方案中,放大上游和下游信号二者的双向放大设备必须是对于上游信号和下游信号具有类似的增益值的线性放大器。这种具有恒定的依赖于波长的增益函数的双向线性放大器不适合用于在关于图3所描述的和在本文中所提出的OLT内使用。
由于所提出的双向SOA被用于位于C频带中的上游信号以及位于L频带中的下游信号,所以实现了用于不同的上游信号和下游信号的所实现的不同的增益值,产生了如以上所描述的可能的优点。如果使用在O频带中具有增益峰值的单个双向SOA(其近似带宽为1260nm至高达1360nm),则这可能是不利的,因为被设计成在O频带内具有增益峰值的SOA提供通常仅为大于40nm的非常窄的频谱3dB带宽。这意味着,这样的双向SOA可以用于放大OLT中的O频带的上游信号,但是1460-1530nm的S频带内的接近1490nm的下游波长处的剩余增益将会太低或者甚至为零。

Claims (11)

1.用于无源光学波分复用网络的光学线路终端,包括:
-多个光发射器(TX),可操作以生成具有位于L频带中的各自不同的下游波长的相应的下游信号(DSS),
-多个光接收器(RX),可操作以接收具有至少部分地位于C频带中的各自不同的上游波长的相应的上游信号(USS),
-双向光放大器(BSOA),
-光学接口(OI),
其中所述光学接口(OI)、所述双向光放大器(BSOA)、所述发射器(TX)和所述接收器(RX)在光学上耦合,使得
-在所述光学接口(OI)处接收的上游信号首先被提供给所述双向光放大器(BSOA)并且随后从所述双向光放大器(BSOA)被提供给所述接收器(RX)之一,并且使得
-由所述发射器(TX)之一生成的下游信号首先被提供给所述双向光放大器(BSOA)并且随后被提供给所述光学接口(OI),
其中所述耦合由一个或多个光学滤波设备(MDM1,MDM2,MDM3)来给出,并且其中所述双向光放大器(BSOA)具有不恒定的、依赖于波长的增益函数(GF)并且其中所述增益函数(GF)针对位于所述C频带内的波长具有最大增益值(P),
并且其中所述增益函数(GF)针对位于所述L频带内的波长具有减小的增益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线路终端,
其中所述放大器(BSOA)为半导体光放大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线路终端,
其中所述无源光学波分复用网络为无源光学时分-波分复用(TWDM)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线路终端,
其中所述无源光学波分复用网络为NG-PON2类型的无源光学时分-波分复用(TWDM)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线路终端,
其中所述下游波长位于波长范围为1596-1603nm的下游频带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线路终端,
其中所述下游频带的带宽为7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线路终端,
其中不同下游信号的波长间隔由最大7nm的波长差来给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线路终端,
其中所述上游波长位于1524-1544nm的上游波长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线路终端,
其中所述上游频带的带宽为20n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线路终端,
其中所述上游频带和所述下游频带以至少50nm间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线路终端,
其中最低的上游波长与最高的下游波长以最大80nm间隔开。
CN201480053598.9A 2013-09-30 2014-09-19 用于无源光学波分复用网络的光学线路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37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306352.9A EP2854310B1 (en) 2013-09-30 2013-09-30 Optical line terminal for a passive optical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 network
EP13306352.9 2013-09-30
PCT/EP2014/069954 WO2015044036A1 (en) 2013-09-30 2014-09-19 Optical line terminal for a passive optical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7784A true CN105637784A (zh) 2016-06-01
CN105637784B CN105637784B (zh) 2017-10-31

Family

ID=49447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359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37784B (zh) 2013-09-30 2014-09-19 用于无源光学波分复用网络的光学线路终端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853763B2 (zh)
EP (1) EP2854310B1 (zh)
JP (1) JP6150942B2 (zh)
KR (1) KR101855716B1 (zh)
CN (1) CN105637784B (zh)
TW (1) TWI527390B (zh)
WO (1) WO201504403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68206A1 (zh) * 2016-10-11 2018-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收发组件
CN108633325A (zh) * 2017-01-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光网络pon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247754A (zh) * 2018-09-29 2020-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终端复用器、控制方法和波分复用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61807B2 (en) * 2015-01-16 2019-07-23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Station-side device and wavelength control method
WO2017000992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Telecom Italia S.P.A. Activation of an optical network unit in a multi-wavelength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S9749080B2 (en) * 2015-11-11 2017-08-29 Google Inc. TWDM passive network with extended reach and capacity
US9729950B2 (en) 2015-11-25 2017-08-08 Google Inc. Upgrading PON systems using a multi-cycle field AWG
US9608758B1 (en) * 2015-11-30 2017-03-28 Google Inc. Low cost gain clamped EDFA for TWDM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plication
US10523356B2 (en) * 2016-05-31 2019-12-31 Cable Television Labort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herent optical extension
US11502770B2 (en) 2017-01-20 2022-11-15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205552B2 (en) 2017-01-20 2019-02-12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516922B2 (en) 2017-01-20 2019-12-24 Cox Communications, Inc. Coherent gigabit ethernet an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oexistence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999658B2 (en) 2019-09-12 2021-05-04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backhaul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317177B2 (en) 2020-03-10 2022-04-26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271670B1 (en) * 2020-11-17 2022-03-08 Cox Communications, Inc. C and L b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146350B1 (en) 2020-11-17 2021-10-12 Cox Communications, Inc. C and L b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689287B2 (en) 2021-02-12 2023-06-27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including ethernet and PON amplification
US11523193B2 (en) 2021-02-12 2022-12-06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including ethernet and PON amplification
US11323788B1 (en) 2021-02-12 2022-05-03 Cox Communications, Inc. Amplification module
CN115278410A (zh) * 2021-04-30 2022-11-01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定义光隧道网络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7409A (zh) * 2000-01-27 2001-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突发接收单纤双向一体化光模块
EP1472800A1 (en) * 2002-01-09 2004-11-03 Geir Monsen Vavik Analogue regenerative transponders, including regenerative transponder systems
CN200983593Y (zh) * 2006-12-13 2007-11-28 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的无源光网络系统
CN101237293A (zh) * 2008-03-03 2008-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分时分混合复用无源光网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2952A (ja) * 1993-03-19 1994-12-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ファイバ増幅器および光ファイバ伝送システム
JP2002135212A (ja) * 2000-10-20 2002-05-10 Fujitsu Ltd 双方向伝送可能な光波長分割多重伝送システム
JP3768110B2 (ja) * 2001-02-22 2006-04-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増幅器
US20040100684A1 (en) * 2001-06-07 2004-05-27 Jones Kevan Peter Line amplification system for 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s
DE102006010147A1 (de) * 2006-03-06 2007-09-13 Siemens Ag Bidirektionale optische Verstärkeranordnung
WO2008105202A1 (ja) * 2007-02-26 2008-09-04 Canare Electric Co., Ltd. 光ファイバ伝送装置及び光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GB0710327D0 (en) 2007-05-31 2007-07-1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n optical network using passive dpsk demodulation
KR100921797B1 (ko) * 2007-12-18 2009-10-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파장분할 다중화 방식의 수동형 광가입자망 시스템
KR100975881B1 (ko) * 2007-12-21 2010-08-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외부 씨드 광원을 이용한 파장 분할 다중화 수동형광가입자망(wdm-pon)
JP2012015866A (ja) * 2010-07-01 2012-01-1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双方向光増幅器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pon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KR101980128B1 (ko) * 2011-12-30 2019-05-2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하이브리드 수동형 광가입자망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7409A (zh) * 2000-01-27 2001-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突发接收单纤双向一体化光模块
EP1472800A1 (en) * 2002-01-09 2004-11-03 Geir Monsen Vavik Analogue regenerative transponders, including regenerative transponder systems
CN200983593Y (zh) * 2006-12-13 2007-11-28 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的无源光网络系统
CN101237293A (zh) * 2008-03-03 2008-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分时分混合复用无源光网络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68206A1 (zh) * 2016-10-11 2018-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收发组件
CN109416446A (zh) * 2016-10-11 2019-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收发组件
US10855375B2 (en) 2016-10-11 2020-12-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ptical transceiver assembly
CN108633325A (zh) * 2017-01-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光网络pon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247754A (zh) * 2018-09-29 2020-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终端复用器、控制方法和波分复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50942B2 (ja) 2017-06-21
US20160197697A1 (en) 2016-07-07
WO2015044036A1 (en) 2015-04-02
EP2854310A1 (en) 2015-04-01
US9853763B2 (en) 2017-12-26
EP2854310B1 (en) 2017-07-12
CN105637784B (zh) 2017-10-31
TW201517532A (zh) 2015-05-01
TWI527390B (zh) 2016-03-21
JP2016533661A (ja) 2016-10-27
KR20160065171A (ko) 2016-06-08
KR101855716B1 (ko) 2018-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7784B (zh) 用于无源光学波分复用网络的光学线路终端
JP5941150B2 (ja) 共存するgponおよびxgpon光通信システムを配置するための構成
JP5805126B2 (ja) 両方向光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で分布ラマン増幅および遠隔ポンピングを使用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8798469B2 (en) Optical network element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7398021B2 (en) Optical transmitter an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sing the same
US8538262B2 (en) Color free WDM PON based on broadband optical transmitters
EP0506753B1 (en) Lossless optical component
EP2408125B1 (en) Optical transmitter for wdm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KR100752858B1 (ko) 발광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파장분할 다중화 방식 수동형광가입자망 시스템 및 이를 위한 광송수신기
KR20080099056A (ko) 원격 펌핑 광증폭 파장 분할 다중화 수동 광 네트워크시스템
KR100842251B1 (ko) 수동 광증폭 광회로 및 그 광회로를 포함한 양방향 광증폭광통신 시스템
US20240137142A1 (en) Monitior window in ase injection seed
Fujiwara et al. Effective ONU accommodation through PON systems with multi-stage splitter configuration using ALC burst-mode SOAs
KR20170129903A (ko) 광 신호 증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