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0918A - 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0918A
CN105630918A CN201510970270.XA CN201510970270A CN105630918A CN 105630918 A CN105630918 A CN 105630918A CN 201510970270 A CN201510970270 A CN 201510970270A CN 105630918 A CN105630918 A CN 1056309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network
account
user
mobile
t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702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0918B (zh
Inventor
孙东
杨彬
李言芹
吕晓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ba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ba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ba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ba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702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309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30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0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0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09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5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user profiles and persona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日志信息;分别建立移动固网账号对照表及标签数据表;建立移动和固网对照关系表:根据上述账号对照表及标签数据表将各种标识对应到统一的通用唯一识别码(UUID)上去,通过第三方账号打通固网移动数据;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在移动端和固网端分别实现跨域的用户识别及用户标签,其次,能够根据第三方账号将移动和固网的用户标签进行统一,而且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对照关系将不断完善,最终可以形成用户在全网范围内的标签画像,便于第三方应用基于此全网标签画像进行行业应用。

Description

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广大用户进行信息分享的平台,互联网中充斥着海量数据信息,所以如何向用户推荐用户感兴趣的数据信息,成为了一个技术难题。
目前,向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数据信息时,一般通过分析用户的上网日志,对用户进行打标签,建立用户画像。即将用户的行为属性(例如浏览、购买某商品的行为记录)和基础属性(例如性别、年龄等)聚合分析(例如分析用户对不同商品类别的兴趣度),对用户进行建模,并基于用户画像为用户推荐数据信息。
但是,由于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或者PC端上网,其上网日志分别留存于移动上网日志和固网上网日志,两套系统其标识用户的机制是不一样的,在移动端标识唯一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号、移动设备号、IDFA等标识,而固网标识则是通过Cookie等进行识别,这就造成了无法跨越移动和固网来对用户进行全面的跟踪和特征刻画。而且,对于固网数据来说,Cookie是无法跨域的,因此某一个网站域下的数据和其他网站域下的数据打通也是困难的,这就造成构建的用户标签不够丰富全面,向用户推荐用户感兴趣的数据信息时会有所偏差,不利于行业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固网和移动端标识用户机制不同造成无法跨越移动和固网来对用户进行全面的跟踪和特征刻画等技术问题提出的一种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可以跨越移动上网日志和固网上网日志跟踪同一个用户,使用户标签更加丰富和全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日志信息:分别获取用户移动上网日志和固网上网日志;
步骤S2:建立账号对照表及标签数据表:
移动端:根据上述移动日志信息统计第三方账号与移动设备号的对应关系及用户标签数据,建立移动账号对照表及移动标签数据表;
固网端:根据上述固网上网日志信息统计第三方账号与固网账号+浏览器信息(Useragent简称UA信息)及用户标签数据,建立固网账号对照表及固网标签数据表;
步骤S3:建立移动和固网对照关系表:根据上述账号对照表及标签数据表将各种标识对应到统一的通用唯一识别码(UUID)上去,通过第三方账号打通固网移动数据;
步骤S4: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
进一步的,由于数据运算是每天定时计算,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的第三方账号越来越多,为使数据及时更新填充,所述步骤S3之后还包括步骤A、更新移动和固网对照关系表,更新流程如下:
步骤A1、定时计算账号对照表及标签数据表;
步骤A2、解析移动设备号、固网账号、UA信息;
步骤A3、通过第三方账号打通移动设备号与固网账号+UA信息;
步骤A4、更新移动和固网对照关系表。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和固网对照关系表包括统一用户标识对照表及最终用户标签表,所述统一用户标识对照表包含UUID、移动设备号、固网账号、UA信息;所述最终用户标签表包含UUID及最终的统一用户标签。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方账号包括QQ账号、邮箱账号、电商账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结合第三方账号分别在移动端和固网端构建对应的账号对照表及标签数据表,能够在移动端和固网端分别实现跨域的用户识别及用户标签;并且通过第三方账号打通固网移动数据,构建一套统一的UUID生成机制,即固网移动的对照关系表,包括统一用户标识对照表及最终用户标签表,实现跨越移动上网日志与固网上网日志来跟踪同一个用户,各种标识都可以对应到统一用户标识上去,使用户标签更加丰富和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移动和固网对照关系表更新流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考虑到用户上网会留下各种第三方账号信息,如QQ号、邮箱号、电商账号等信息。对于移动端来说,移动设备号与各种第三方账号是一对多的关系,如一个人同时在手机上登录过两个QQ号,那一个移动设备号将对应两个QQ号;对于固网端来说,仅通过Cookie无法实现跨域识别同一个用户;本发明提出采用固网账号(电信,网通等)+UA信息联合用于固网端用户识别,这些账号对于现在大多数上网用户来说基本都存在,所以根据此类账号进行用户数据打通是可行的;下面结合不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一种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参考图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日志信息:分别获取用户移动上网日志和固网上网日志;
步骤S2:建立账号对照表及标签数据表:
移动端:根据上述移动日志信息统计第三方账号与移动设备号的对应关系及用户标签数据,建立移动账号对照表及移动标签数据表;
固网端:根据上述固网上网日志信息统计第三方账号与固网账号+UA信息及用户标签数据,建立固网账号对照表及固网标签数据表;
步骤S3:建立移动和固网对照关系表:根据上述账号对照表及标签数据表将各种标识对应到统一的通用唯一识别码(UUID)上去,通过第三方账号打通固网移动数据;
步骤S4: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
由于移动端与固网端的用户标识不同,为了将固网和移动数据打通,本发明结合第三方账号分别在移动端和固网端构建账号对照表及标签数据表,并构建统一的UUID生成机制,即固网移动的对照关系表。在移动上网日志和固网上网日志中分别统计各种第三方账号对应关系及用户标签数据,最终将固网和移动汇总的用户标签对应到统一用户标识UUID上去。如下表所示:
表1移动账号对照表:
QQ账号 移动设备号
邮箱账号 移动设备号
…… 移动设备号
电商账号 移动设备号
表2移动标签数据表:
移动设备号 用户标签
表3固网账号对照表:
QQ账号 固网账号 UA信息
邮箱账号 固网账号 UA信息
电商账号 固网账号 UA信息
…… 固网账号 UA信息
Cookie 固网账号 UA信息
表4固网标签数据表:
固网账号 UA信息 用户标签
表5统一用户标识对照表:
UUID 移动设备号 固网账号 UA信息
表6最终用户标签表:
UUID 用户标签
如上表所示,所述移动和固网对照关系表包括统一用户标识对照表及最终用户标签表,所述统一用户标识对照表里包含UUID、移动设备号、固网账号、UA信息等;所述最终用户标签表里包含UUID及最终的统一用户标签。将各种标识如IMEI/MEID、Cookie等都对应到统一的UUID上去。外界进行画像查询时可以通过IMEI/MEID、Cookie等来查询,系统根据映射表自动找到相应的UUID及其用户标签数据。
移动设备号及固网账号+UA信息两者不一定同时存在,在没有第三方账号可以打通的情况下,两者将有其一为空,例如,移动日志中的第三方账号在固网中找不到的情况下,固网账号和UA信息将为空,如下表所示:
UUID 移动设备号
由于数据运算是每天定时计算,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第三方账号将越来越多,上表中的空白信息将在固网中出现相应第三方账号的情况下进行填充。如果移动和固网的对照关系有更新,比如用户更换手机或者更换固网进行第三方账号的登录,为使数据及时更新填充,所述步骤S3之后还包括步骤A、更新移动和固网对照关系表,更新流程如图2所示:
步骤A1、定时计算账号对照表及标签数据表;
步骤A2、解析移动设备号、固网账号、UA信息;
步骤A3、通过第三方账号打通移动设备号与固网账号+UA信息;
步骤A4、更新移动和固网对照关系表。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结合第三方账号分别在移动端和固网端构建对应的账号对照表及标签数据表,能够在移动端和固网端分别实现跨域的用户识别及用户标签;并且通过第三方账号打通固网移动数据,构建一套统一的UUID生成机制,即固网移动的对照关系表,包括统一用户标识对照表及最终用户标签表,实现跨越移动上网日志与固网上网日志来跟踪同一个用户,各种标识都可以对应到统一用户标识上去,使用户标签更加丰富和全面;而且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统一账号对照关系将不断完善,最终将形成用户在全网范围内的标签画像,便于第三方应用基于此全网标签画像进行行业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日志信息:分别获取用户移动上网日志和固网上网日志;
步骤S2:建立账号对照表及标签数据表:
移动端:根据上述移动日志信息统计第三方账号与移动设备号的对应关系及用户标签数据,建立移动账号对照表及移动标签数据表;
固网端:根据上述固网上网日志信息统计第三方账号与固网账号+浏览器信息及用户标签数据,建立固网账号对照表及固网标签数据表;
步骤S3:建立移动和固网对照关系表:根据上述账号对照表及标签数据表将各种标识对应到统一的通用唯一识别码上去,通过第三方账号打通固网移动数据;
步骤S4: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之后还包括步骤A、更新移动和固网对照关系表,更新流程如下:
步骤A1、定时计算账号对照表及标签数据表;
步骤A2、解析移动设备号、固网账号、UA信息;
步骤A3、通过第三方账号打通移动设备号与固网账号+UA信息;
步骤A4、更新移动和固网对照关系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和固网对照关系表包括统一用户标识对照表及最终用户标签表,所述统一用户标识对照表包含UUID、移动设备号、固网账号、UA信息;所述最终用户标签表包含UUID及最终的统一用户标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账号包括QQ账号、邮箱账号、电商账号。
CN201510970270.XA 2015-12-22 2015-12-22 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 Active CN1056309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0270.XA CN105630918B (zh) 2015-12-22 2015-12-22 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0270.XA CN105630918B (zh) 2015-12-22 2015-12-22 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0918A true CN105630918A (zh) 2016-06-01
CN105630918B CN105630918B (zh) 2019-03-29

Family

ID=56045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70270.XA Active CN105630918B (zh) 2015-12-22 2015-12-22 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3091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4164A (zh) * 2016-12-05 2017-03-22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计算机中基于网络空间用户标识的有效虚拟身份刻画方法
CN109033149A (zh) * 2018-06-12 2018-12-18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推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5022009A (zh) * 2022-05-30 2022-09-06 广东太平洋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74011A1 (en) * 2001-07-06 2003-01-08 Alcatel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uting and logging a request
CN103338254A (zh) * 2013-06-28 2013-10-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跨终端的应用推送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
CN103533530A (zh) * 2013-09-26 2014-01-22 林毅 一种跨设备的用户对应及用户追踪方法、系统
CN103780613A (zh) * 2014-01-21 2014-05-07 北京集奥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将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用户关联的方法和系统
CN105007177A (zh) * 2015-06-08 2015-10-28 北京集奥聚合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端数据和固网数据的映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74011A1 (en) * 2001-07-06 2003-01-08 Alcatel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uting and logging a request
CN103338254A (zh) * 2013-06-28 2013-10-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跨终端的应用推送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
CN103533530A (zh) * 2013-09-26 2014-01-22 林毅 一种跨设备的用户对应及用户追踪方法、系统
CN103780613A (zh) * 2014-01-21 2014-05-07 北京集奥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将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用户关联的方法和系统
CN105007177A (zh) * 2015-06-08 2015-10-28 北京集奥聚合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端数据和固网数据的映射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4164A (zh) * 2016-12-05 2017-03-22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计算机中基于网络空间用户标识的有效虚拟身份刻画方法
CN106534164B (zh) * 2016-12-05 2019-09-03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基于网络空间用户标识的有效虚拟身份刻画方法
CN109033149A (zh) * 2018-06-12 2018-12-18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推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9033149B (zh) * 2018-06-12 2020-11-13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推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5022009A (zh) * 2022-05-30 2022-09-06 广东太平洋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022009B (zh) * 2022-05-30 2024-01-30 广东太平洋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0918B (zh) 2019-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3628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and analyzing internet users
KR102504075B1 (ko) 사용자 디바이스 이벤트의 매칭 및 속성
US20160132904A1 (en) Influence score of a brand
CA2832722A1 (en) Data mining method for social network of terminal user and related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WO2012116236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messages in a network or across networks
US20130311283A1 (en) Data mining method for social network of terminal user and related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CN110020162B (zh) 用户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2831206B (zh) 基于浏览器的微博社交方法及装置
CN106503111B (zh) 网页转码方法、装置及客户终端
CN105718534A (zh) 信息推送装置、信息推送方法以及客户端
CN103473107B (zh) 一种基于移动中间件的交互界面动态更新的方法
CN104168316A (zh) 一种网页访问控制方法、网关
CN103136685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用户属性进行定向广告的方法和系统
CN105630918A (zh) 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
CN103544150A (zh) 为移动终端浏览器提供推荐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5808642A (zh) 推荐方法及装置
US9201960B2 (en) Virtual agent response to customer inquiries
CN102831179B (zh) 网页处理方法及装置
JP6683681B2 (ja) コンバージョンに対する様々なユーザ・インタラクションの貢献度の決定
CN104363261B (zh)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0727885A (zh) 一种互联网全局统一标识符生成系统及其生成方法
CN103970773B (zh) 一种网页的页面更新方法及装置
EP3594823B1 (en)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terminal and server
CN104281581A (zh) 网页的推荐位内容曝光量的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02799642A (zh) 网页内容的显示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