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任意光线环境下的图像肤色美化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任意光线环境下的图像肤色美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娱乐工具,人们能很容易的使用这些设备通过照片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而其中很多是人作为主体的自拍或聚会照片,并且拍照的地点和环境千差万别,尤其在夜晚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路灯、KTV、酒吧等光线复杂的环境下,所拍摄的照片中人像的肤色通常很难达到理想的状态。
而目前的图像处理技术在处理图像光线问题时,大多是对图像皮肤进行光滑处理,少有的对皮肤颜色进行修正的。但即使对皮肤色彩进行修正,更多的也只是单纯的美白,这在面临各种复杂光线环境下的图像美化并不通用且很难使皮肤变得自然通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任意光线环境下的图像肤色美化方法及系统,能够将各种光线环境下的人像肤色快速且自动的调节至自然通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任意光线环境下的图像肤色美化方法,包括步骤:
(1)由移动客户端获得输入图像;
(2)调节所述输入图像的明暗过渡,获得过渡图像,调节图像的明暗过渡,使其高光部分和阴影部分的过渡更自然;
(3)对所述过渡图像进行肤色检测,获得肤色概率图;
(4)对所述过渡图像进行人脸检测,获得检测图像;
(5)根据所述肤色概率图计算所述检测图像中肤色部分的最高亮度值;
(6)根据所述最高亮度值对所述过渡图像进行曝光度调节,获得曝光图像,以改善昏暗环境中图像亮度不够的问题,提高正常光线下拍摄的图像曝光均匀;
(7)利用所述曝光图像对所述过渡图像进行肤色偏色矫正,获得矫正图像,矫正图像中的肤色使肤色达到正常效果;
(8)利用所述肤色概率图对所述矫正图像进行通透性调整,获得通透图像,使图像具有白里透红的质感,达到粉嫩通透的效果;
(9)对所述通透图像进行饱和度对比度调整,获得最终图像,使图像更自然,并且适用于更复杂的环境下对肤色进行饱和度以及对比度进行微调;
(10)将所述最终图像输出至客户端。
进一步的是,所述步骤(2)包括步骤:
(2.1)对输入图像的绿色通道进行高反差保留运算,所使用的半径参数为40,再对绿色通道与其自身进行3次强光模式的混合运算,得到黑白分明的灰度图像;
(2.2)对所述灰度图像进行高斯模糊,Sigma取值为5.0,模糊半径为12,得到明暗变化的灰度图像;
(2.3)对输入图像与其自身进行滤色模式的混合运算,使用的不透明度为0.165,得到略微变亮的输出图像;
(2.4)将输入图像与输出图像进行普通模式的混合运算,使用的不透明度设定为所述明暗变化的灰度图像中对应像素取反后的值,得到明暗过渡较为自然的过渡图像。
进一步的是,所述肤色概率图尺寸为输入图像的一半;所述肤色概率图是灰度图像,皮肤部分偏向白色,非皮肤部分偏向黑色。
进一步的是,所述步骤(4)中,对过渡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如果图像中包含人脸信息,则选择出在图像中占比最大的一张人脸,并将人脸矩形区域裁剪出来,形成检测图像;
若过渡图像中不包含人脸或检测人脸失败,则使用过渡图像作为检测图像。
进一步的是,所述步骤(5)包括步骤:
(5.1)遍历检测图像中所有像素,分别取每个像素中红,绿,蓝通道中的最大值;
(5.2)从所述肤色概率图中取出检测图像中像素的肤色概率,将肤色概率分为十个等级;
(5.3)将分级后的肤色概率作为权重,对取得的每个像素中红、绿和蓝通道中的最大值进行加权求均值,得到肤色部分的最高亮度值。
进一步的是,所述步骤(6)包括步骤:
(6.1)为将过暗的照片调得不失真则使用阶梯式的曝光调节,对肤色部分最高亮度值低于130的,将其按实际最高亮度值的比例调节到130-150,最高亮度值在130-150之间则调节至150-180,即求出目标曝光值;
(6.2)由所述目标曝光值和肤色部分最高亮度值计算曝光指数;
(6.3)对所述过渡图像的每个像素执行亮度调节,得到曝光图像。
进一步的是,所述步骤RGB包括步骤:HSB
(7.1)将所述曝光图像从色彩模式转换为色彩模式,再配合肤色权重计算出肤色部分加权的平均H值、平均S值和平均B值;
(7.2)指定所期望的肤色偏色调整参数范围,所述肤色偏色调整参数范围包括H、S和B色彩范围的输入最高值、输入最低值、输出最高值和输出最低值;
(7.3)计算偏色调整参数的H值:首先根据H输入最高值和H输入最低值,计算出中间H值;如果平均H值小于H输入最低值,或者平均H值大于中间H值+180且平均H值小于360,那么H值的取值为H输出最高值;若平均H值大于H输入最高值并且平均H值小于中间H值+180,H值取H输出最低值;如果以上两种情况都不满足,则按平均H值在H输入最低值和H输入最高值之间所处的比例,等比换算H值,且H值在H输出最低值到H输出最高值间取值;
(7.4)计算偏色调整参数的S值:首先根据S输入最高值和S输入最低值,计算出中间S值;如果平均S值小于S输入最低值,那么S值的取值为S输出最低值;如果平均S值大于S输入最高值,那么S值的取值为S输出最高值;如果以上两种情况都不满足,则按平均S值在S输入最低值和S输入最高值之间所处的比例,等比换算S值,且S值在S输出最低值到S输出最高值间取值;
(7.5)计算偏色高速参数的B值:首先根据B输入最高值和B输入最低值,计算出中间B值;如果平均B值小于B输入最低值,那么B值的取值为B输出最高值;如果平均B值大于B输入最高值,那么B值的取值为B输出最高值;如果以上两种情况都不满足,则按平均B值在B输入最低值和B输入最高值之间所处的比例,等比换算B值,且B值在B输出最低值到B输出最高值间取值;
(7.6)将H值、S值和B值从HSB色彩模式转换为RGB模式,并交换RGB模式中的B和R通道,构成偏色调整参数;
(7.7)将所述偏色调整参数与所述曝光图像使用柔光模式进行混合,得到肤色偏色调节后的结果图像;
(7.8)将所述结果图像与过渡图像使用正常模式进行混合,所使用的不透明度为过渡图像的灰度图像,混合后得到矫正图像。
进一步的是,所述步骤(8)包括步骤:
(8.1)将矫正图像转为矫正灰度图像;
(8.2)利用肤色概率图将所述矫正灰度图像肤色概率大于50%的区域进行直方图统计,求出最亮的1%部分的直方图最亮平均值和最暗的1%部分的直方图最暗平均值;
(8.3)用直方图最亮平均值和直方图最暗平均值作为曲线调节的参数,对所述矫正灰度图像进行曲线调节;
(8.4)将矫正图像的饱和度增加20%后,再与矫正图像使用正常模式进行混合,不透明度为曲线调节后的矫正灰度图像取反;再将混合后的图像饱和度降低10%得到结果图像;
(8.5)将所述结果图像转为HSB模式并将透明度增加0.02后,再转换回RGB模式,得到通透图像。
进一步的是,所述步骤(9)包括步骤:
(9.1)对所述通透图像计算肤色部分的加权平均HSB值;
(9.2)计算LAB模式下曲线调节参数;
(9.3)计算色相调节参数;
(9.4)将通透图像转换为LAB模式,使用所述曲线调节参数对B通道进行曲线调节后再转换为RGB模式,得到调节图像;
(9.5)将调节图像转为HSB模式,使用所述色相调节参数对S通道进行加法运算后再转换为RGB模式,得到最终图像。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任意光线环境下的图像肤色美化系统,包括输入模块、过渡调节模块、肤色检测模块、人脸检测模块、最高亮度值计算模块、曝光调节模块、偏色矫正模块、通透性调整模块、饱和度对比度调整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连接至过渡调节模块,所述过渡调节模块分别连接至肤色检测模块、人脸检测模块和偏色矫正模块,所述肤色检测模块分别连接至最高亮度值计算模块和通透性调整模块,所述人脸检测模块连接至最高亮度值计算模块,所述最高亮度值计算模块连接至曝光调节模块,所述曝光调节模块连接至偏色矫正模块,所述偏色矫正模块连接至通透性调整模块,所述通透性调整模块连接至饱和度对比度调整模块,所述饱和度对比度调整模块连接至输出模块;
所述输入模块,由移动客户端获得输入图像;所述过渡调节模块,调节所述输入图像的明暗过渡,获得过渡图像;所述肤色检测模块,对所述过渡图像进行肤色检测,获得肤色概率图;所述人脸检测模块,对所述过渡图像进行人脸检测,获得检测图像;所述最高亮度值计算模块,根据所述肤色概率图计算所述检测图像中肤色部分的最高亮度值;所述曝光调节模块,根据所述最高亮度值对所述过渡图像进行曝光度调节,获得曝光图像;所述偏色矫正模块,利用所述曝光图像对所述过渡图像进行肤色偏色矫正,获得矫正图像;所述通透性调整模块,利用所述肤色概率图对所述矫正图像进行通透性调整,获得通透图像;所述饱和度对比度调整模块,对所述通透图像进行饱和度对比度调整,获得最终图像;所述输出模块,将所述最终图像输出至客户端。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任意光线环境下的图像肤色美化方法,通过预先指定所期望的肤色偏色调整的参数范围,配合对图像内容的处理,达到自适应的将各种复杂光线环境下人像肤色美化,使其自然通透。本发明所提出一种任意光线环境下的图像肤色美化系统,能够配合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并且实现该方法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任意光线环境下的图像肤色美化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像的明暗过渡调节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肤色部分最高亮度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曝光度调节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肤色偏色矫正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透性调整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饱和度对比度调整的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任意光线环境下的图像肤色美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任意光线环境下的图像肤色美化方法,包括步骤(1)-(10)。
(1)由移动客户端获得输入图像。
(2)调节所述输入图像的明暗过渡,获得过渡图像,调节图像的明暗过渡,使其高光部分和阴影部分的过渡更自然。
如图2所示,具体实施过程包括步骤:
(2.1)对输入图像的绿色通道进行高反差保留运算,所使用的半径参数为40,再对绿色通道与其自身进行3次强光模式的混合运算,得到黑白分明的灰度图像;
(2.2)对所述灰度图像进行高斯模糊,Sigma取值为5.0,模糊半径为12,得到明暗变化的灰度图像;
(2.3)对输入图像与其自身进行滤色模式的混合运算,使用的不透明度为0.165,得到略微变亮的输出图像;
(2.4)将输入图像与输出图像进行普通模式的混合运算,使用的不透明度设定为所述明暗变化的灰度图像中对应像素取反后的值,得到明暗过渡较为自然的过渡图像。
(3)对所述过渡图像进行肤色检测,获得肤色概率图。
所述肤色概率图尺寸为输入图像的一半;所述肤色概率图是灰度图像,皮肤部分偏向白色,非皮肤部分偏向黑色。
(4)对所述过渡图像进行人脸检测,获得检测图像。
所述步骤(4)中,对过渡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如果图像中包含人脸信息,则选择出在图像中占比最大的一张人脸,并将人脸矩形区域裁剪出来,形成检测图像;若过渡图像中不包含人脸或检测人脸失败,则使用过渡图像作为检测图像。
(5)根据所述肤色概率图计算所述检测图像中肤色部分的最高亮度值。
如果步骤(4)的输出为人脸部分,则此处计算的就是人脸肤色部分的最高亮度,如果步骤(4)输出是非人脸部分,则就是计算全图肤色部分的最高亮度。
如图3所示,具体实施过程包括步骤:
(5.1)遍历检测图像中所有像素,分别取每个像素中红,绿,蓝通道中的最大值;
(5.2)从所述肤色概率图中取出检测图像中像素的肤色概率,将肤色概率分为十个等级;
(5.3)将分级后的肤色概率作为权重,对取得的每个像素中红、绿和蓝通道中的最大值进行加权求均值,得到肤色部分的最高亮度值。
(6)根据所述最高亮度值对所述过渡图像进行曝光度调节,获得曝光图像,以改善昏暗环境中图像亮度不够的问题,提高正常光线下拍摄的图像曝光均匀。
在步骤(5)的计算中最高亮度值一般为160-190之间,所以如果步骤(5)中的结果值如果低于这个范围,则可认为是曝光不足,需要提高照片的亮度,如果高于这个范围则可能是曝光过度,此处为了照片更自然,对曝光过度的照片并不做处理。
如图4所示,具体实施过程包括步骤:
(6.1)为将过暗的照片调得不失真则使用阶梯式的曝光调节,对肤色部分最高亮度值低于130的,将其按实际最高亮度值的比例调节到130-150,最高亮度值在130-150之间则调节至150-180,即求出目标曝光值;例如最高亮度值如果为65,与130的比例为0.5,则目标曝光值为130-150的中间,即140,则将图像亮度调节至140;
(6.2)由所述目标曝光值和肤色部分最高亮度值计算曝光指数,曝光指数计算公式为:Exposure=log2(Targ etBright/WhiteField)/2.2,其中,TargetBrigh为目标曝光值,WhiteField为最高亮度值,Exposure为曝光指数;
(6.3)对所述过渡图像的每个像素执行亮度调节,得到曝光图像,
亮度调节计算公式为:ResultPixe 1=InputPixel×2Exposure,其中阿是过渡图像的每个像素,ResultPixel是亮度调节后的每个像素。
(7)利用所述曝光图像对所述过渡图像进行肤色偏色矫正,获得矫正图像,矫正图像中的肤色使肤色达到正常效果。
如图5所示,具体实施过程包括步骤:
(7.1)将所述曝光图像从RGB色彩模式转换为HSB色彩模式,再配合肤色权重计算出肤色部分加权的平均H值、平均S值和平均B值;
(7.2)指定所期望的肤色偏色调整参数范围,所述肤色偏色调整参数范围包括H、S和B色彩范围的输入最高值、输入最低值、输出最高值和输出最低值;
优选的范围取值如下表所示:
|
最高H |
最低H |
最高S |
最低S |
最高B |
最低B |
输入 |
40 |
10 |
1.0 |
0.5 |
1.0 |
0.4 |
输出 |
40 |
10 |
0.3 |
0.15 |
1.0 |
0.5 |
(7.3)计算偏色调整参数的H值:首先根据H输入最高值和H输入最低值,计算出中间H值;如果平均H值小于H输入最低值,或者平均H值大于中间H值+180且平均H值小于360,那么H值的取值为H最高输出值;若平均H值大于H输入最高值并且平均H值小于中间H值+180,H值取H最低输出值;如果以上两种情况都不满足,则按平均H值在H输入最低值和H输入最高值之间所处的比例,等比换算H值,且H值在H输出最低值到H输出最高值间取值;
(7.4)计算偏色调整参数的S值:首先根据S输入最高值和S输入最低值,计算出中间S值;如果平均S值小于S输入最低值,那么S值的取值为S输出最低值;如果平均S值大于S输入最高值,那么S值的取值为S输出最高值;如果以上两种情况都不满足,则按平均S值在S输入最低值和S输入最高值之间所处的比例,等比换算S值,且S值在S输出最低值到S输出最高值间取值;
(7.5)计算偏色高速参数的B值:首先根据B输入最高值和B输入最低值,计算出中间B值;如果平均B值小于B输入最低值,那么B值的取值为B输出最高值;如果平均B值大于B输入最高值,那么B值的取值为B输出最高值;如果以上两种情况都不满足,则按平均B值在B输入最低值和B输入最高值之间所处的比例,等比换算B值,且B值在B输出最低值到B输出最高值间取值;
(7.6)将H值、S值和B值从HSB色彩模式转换为RGB模式,并交换RGB模式中的B和R通道,构成偏色调整参数;
(7.7)将所述偏色调整参数与所述曝光图像使用柔光模式进行混合,得到肤色偏色调节后的结果图像;
(7.8)将所述结果图像与过渡图像使用正常模式进行混合,所使用的不透明度为过渡图像的灰度图像,混合后得到矫正图像。
(8)利用所述肤色概率图对所述矫正图像进行通透性调整,获得通透图像,使图像具有白里透红的质感,达到粉嫩通透的效果。
如图6所示,具体实施过程包括步骤:
(8.1)将矫正图像转为矫正灰度图像;
(8.2)利用肤色概率图将所述矫正灰度图像肤色概率大于50%的区域进行直方图统计,求出最亮的1%部分的直方图最亮平均值和最暗的1%部分的直方图最暗平均值;
(8.3)用直方图最亮平均值和直方图最暗平均值作为曲线调节的参数,对所述矫正灰度图像进行曲线调节;
(8.4)将矫正图像的饱和度增加20%后,再与矫正图像使用正常模式进行混合,不透明度为曲线调节后的矫正灰度图像取反;再将混合后的图像饱和度降低10%得到结果图像;
(8.5)将所述结果图像转为HSB模式并将透明度增加0.02后,再转换回RGB模式,得到通透图像。
(9)对所述通透图像进行饱和度对比度调整,获得最终图像,使图像更自然,并且适用于更复杂的环境下对肤色进行饱和度以及对比度进行微调。
如图7所示,具体实施过程包括步骤:
(9.1)对所述通透图像计算肤色部分的加权平均HSB值;
(9.2)计算LAB模式下曲线调节参数,具体计算公式为:
LabCurve=127+FloatClamp((10.0-0.5×fAvrgH),-5.0,5.0),其中AvrgH为平均H值,LabCurve为曲线调节参数;
(9.3)计算色相调节参数,具体计算公式为:
AdjustS=FloatClamp((0.1-0.8*(AvrgB-1.0)-AvrgS),-0.2,0.2),其中AvrgS为平均S值,AvrgB平均B值,AdjustS为色相调节参数;
(9.4)将通透图像转换为LAB模式,使用所述曲线调节参数对B通道进行曲线调节后再转换为RGB模式,得到调节图像;
(9.5)将调节图像转为HSB模式,使用所述色相调节参数对S通道进行加法运算后再转换为RGB模式,得到最终图像。
(10)将所述最终图像输出至客户端。
为配合本发明方法的实现,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任意光线环境下的图像肤色美化系统,包括输入模块、过渡调节模块、肤色检测模块、人脸检测模块、最高亮度值计算模块、曝光调节模块、偏色矫正模块、通透性调整模块、饱和度对比度调整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连接至过渡调节模块,所述过渡调节模块分别连接至肤色检测模块、人脸检测模块和偏色矫正模块,所述肤色检测模块分别连接至最高亮度值计算模块和通透性调整模块,所述人脸检测模块连接至最高亮度值计算模块,所述最高亮度值计算模块连接至曝光调节模块,所述曝光调节模块连接至偏色矫正模块,所述偏色矫正模块连接至通透性调整模块,所述通透性调整模块连接至饱和度对比度调整模块,所述饱和度对比度调整模块连接至输出模块;
所述输入模块,由移动客户端获得输入图像;所述过渡调节模块,调节所述输入图像的明暗过渡,获得过渡图像;所述肤色检测模块,对所述过渡图像进行肤色检测,获得肤色概率图;所述人脸检测模块,对所述过渡图像进行人脸检测,获得检测图像;所述最高亮度值计算模块,根据所述肤色概率图计算所述检测图像中肤色部分的最高亮度值;所述曝光调节模块,根据所述最高亮度值对所述过渡图像进行曝光度调节,获得曝光图像;所述偏色矫正模块,利用所述曝光图像对所述过渡图像进行肤色偏色矫正,获得矫正图像;所述通透性调整模块,利用所述肤色概率图对所述矫正图像进行通透性调整,获得通透图像;所述饱和度对比度调整模块,对所述通透图像进行饱和度对比度调整,获得最终图像;所述输出模块,将所述最终图像输出至客户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实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