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07707B - 服务器模块 - Google Patents

服务器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07707B
CN105607707B CN201510955140.9A CN201510955140A CN105607707B CN 105607707 B CN105607707 B CN 105607707B CN 201510955140 A CN201510955140 A CN 201510955140A CN 105607707 B CN105607707 B CN 1056077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disk
hard
shell
disc modul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551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07707A (zh
Inventor
朱志峰
赵成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9551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077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07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7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07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7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7Mounting of fixed and removable disk dr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ackaging For Recording Disks (AREA)

Abstract

一种服务器模块,包含第一硬盘组件、第二硬盘组件及承载壳体。第一硬盘组件包括第一硬盘壳体、第一硬盘背板及第一帽檐部。第一帽檐部连接第一硬盘壳体。第一硬盘背板卡扣并封闭第一硬盘壳体。第二硬盘组件包括第二硬盘壳体。第二硬盘壳体对应第一帽檐部设有接合部。第一硬盘组件及第二硬盘组件位于承载壳体内。第二硬盘组件滑动连接承载壳体。第一硬盘组件滑动连接第二硬盘组件。当第一、第二硬盘组件沿滑动方向滑动,通过第一帽檐部插接接合部相互组接。当第一硬盘组件相对第二硬盘组件沿滑动方向滑动,第一帽檐部与接合部分离。

Description

服务器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特别关于一种服务器模块。
背景技术
在云端服务的发展趋势下,企业需要仰赖设置越来越多的服务器来提供更多的服务,例如,于机房中设置多架网页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或数据库服务器等。因此,在服务器高密度使用的情况下,服务器的组装效率及其维护将变的越来越重要。
举例而言,在传统的服务器模块中,承载硬盘的承载壳体上方需预留装设口以供硬盘背板由上往下插入。但装设口在硬盘背板插入于装设口后会暴露出硬盘而有入尘的问题。因此,业内普遍会在硬盘背板安装完成后,额外的于承载壳体上设置一上盖以完成将硬盘遮挡封闭的工作。然而,上述的组装过程需在安装硬盘背板前拆卸上盖,且于安装硬盘背板后又覆盖上盖。明显的,将上盖的拆卸与覆盖作业部分会衍伸出组装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器模块,用以兼顾服务器模块的组装效率与防尘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一种服务器模块,包含一第一硬盘组件、一第二硬盘组件及一承载壳体。第一硬盘组件包括一第一硬盘壳体、一第一硬盘背板及一第一帽檐部。第一帽檐部连接于第一硬盘壳体的一上侧边缘。第一硬盘背板位于第一帽檐部的下方,且卡扣于第一硬盘壳体以封闭第一硬盘壳体一端。第二硬盘组件包括一第二硬盘壳体。第二硬盘壳体的一上侧边缘对应第一帽檐部设有一接合部。第一硬盘组件及第二硬盘组件位于承载壳体内。第二硬盘组件滑动连接承载壳体。第一硬盘组件滑动连接第二硬盘组件。当第一硬盘组件通过第二硬盘组件相对承载壳体沿一滑动方向滑动时,第一帽檐部插接于接合部,第一硬盘组件与第二硬盘组件相互组接。当第一硬盘组件相对于第二硬盘组件沿滑动方向滑动时,第一帽檐部与接合部分离。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模块中,前述的第一硬盘壳体包括一第一下板及一第一上板。第一上板、第一下板分别位于第一硬盘壳体的上下两侧。第一上板至第一下板的距离大于第一帽檐部至第一下板的距离。且第一帽檐部连接于第一上板。第一上板与第一帽檐部的衔接处具有一导入槽以供第一硬盘背板的上端倾斜插入导入槽,使得第一硬盘背板与第一硬盘壳体卡合。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模块中,前述的第一下板朝向第一上板的一侧内壁设有至少一凸起。至少一凸起对应导入槽设置于第一帽檐部的正下方以卡合第一硬盘背板于第一硬盘壳体上。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模块中,前述的第二硬盘壳体包括一第二上板、一第二下板。第二上板、第二下板分别位于第二硬盘壳体的上下两侧。第二上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接合部,另一端连接一第二帽檐部。当第一硬盘组件与第二硬盘组件位于承载壳体内且未被滑动时,第二硬盘组件通过第二帽檐部插接于一主板模块以与主板模块组接。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模块中,前述的第一硬盘壳体卡扣有第一硬盘背板的一端的侧边边缘设有至少一锁合部。第一硬盘背板通过至少一锁合部锁固于第一硬盘壳体。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模块中,前述的第一硬盘壳体包括一第一硬盘容置空间及至少一硬盘隔板。至少一硬盘隔板竖立于第一硬盘容置空间中,并将第一硬盘容置空间区隔成多个第一硬盘子空间。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模块中,前述的至少一硬盘隔板的一端侧缘具有复数个卡勾。这些卡勾位于第一帽檐部下方,且自水平向上朝向第一帽檐部弯曲。第一硬盘背板对应这些卡勾设有多个卡孔。当第一帽檐部插接于接合部内时,这些卡勾分别对应贯穿这些卡孔,并卡扣于这些卡孔中以使第一硬盘背板固定于第一硬盘壳体。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模块中,前述的每一卡孔具有相连的一穿设开口及一夹持开口。每一穿设开口的开口宽度大于每一夹持开口的开口宽度。当第一硬盘背板安装至第一硬盘壳体时,这些卡勾分别贯穿于这些卡孔的这些穿设开口,并于第一硬盘背板相对第一硬盘壳体向下平移一距离以卡扣于所述第一硬盘壳体时,这些卡勾分别夹持于这些卡孔的这些夹持开口中。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模块中,前述的第一硬盘壳体还包括二第一侧板。每一第一侧板具有至少一限位部。每一限位部包括一连接部及至少一凸起弹性片。至少一凸起弹性片通过连接部连接第一侧板,且二第一侧板上的二凸起弹性片分别对立设置。第二硬盘壳体还包括二第二侧板。二第二侧板的侧壁对应所述二第一侧板上的凸起弹性片分别设有至少一限位槽。第一硬盘组件与第二硬盘组件相互组接时。这些凸起弹性片限位于限位槽内。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模块中,前述的第一硬盘背板相对的两端分别具有至少一让位缺口。当第一硬盘背板与第一硬盘壳体卡合时,这些起弹性片分别穿过这些让位缺口,并于第一硬盘背板相对第一硬盘壳体向下平移一距离后而令这些起弹性片与这些让位缺口相错位,以固定第一硬盘背板于第一硬盘壳体上。
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模块中,前述的承载壳体还包括一取放开口。承载壳体内设有一主机模块。第一硬盘组件位于取放开口处,且第二硬盘组件位于第一硬盘组件与主机模块之间。当相互组接的第一硬盘组件与第二硬盘组件通过取放开口一同滑出承载壳体并于所述第二硬盘组件停止滑动时,第一硬盘组件与第二硬盘组件分离,且沿滑动方向相对第二硬盘组件滑动。
由于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模块,通过将第一硬盘背板安装在第一帽檐部的下方并通过所述第一帽檐部卡扣于所述第一硬盘壳体以封闭所述第一硬盘壳体一端,可有效避免第一硬盘组件的入尘问题,而硬盘背板从硬盘壳体一端直接进行卡扣安装的结构,提高了硬盘背板的安装效率,免除打开硬盘壳体上盖的程序,进而提升组装效率。
此外,将第一硬盘组件相对于第二硬盘组件沿滑动方向滑动时,即可将第一帽檐部与接合部分离以将第一硬盘组件与第二硬盘组件分离。据此,相较于传统上硬盘背板上设置上盖的设计来看,本发明提出的服务器模块可更快速的检察或更换硬盘背板,以缩短维护所需的时间。
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器模块的示意图。
图1B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器模块的示意图。
图2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组件的爆炸图。
图3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壳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4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壳体的局部侧视图。
图5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背板的正视图。
图6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卡孔的放大图。
图7A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背板与第一硬盘壳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7B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背板与第一硬盘壳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7C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背板与第一硬盘壳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7D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背板与第一硬盘壳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8绘示本发明的图7D的局部放大图。
图9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组件组接第二硬盘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符号说明
1 服务器模块
10 承载壳体
10a 取放开口
20 第一硬盘组件
30 第二硬盘组件
40 滑动组件
50 锁附结构
60 主板模块
110 底板
130 侧板
210 第一硬盘壳体
211 第一下板
213 第一上板
215 第一侧板
217 限位部
218 硬盘隔板
220 第一帽檐部
220s 导入槽
250 第一硬盘背板
250h 卡孔
250h1 穿设开口
250h2 夹持开口
251 下端
253 上端
255 侧端
255s 让位缺口
310 第二硬盘壳体
311 第二下板
313 第二上板
315 第二侧板
315s 限位槽
320 第二帽檐部
330 接合部
2101 第一侧
2103 第二侧
2111 凸起
2151 锁合部
2151s 锁合孔
2171 连接部
2173 凸起弹性片
2181 第一端
2183 第二端
2185 卡勾
3131 第一端
3133 第二端
d1、d2 距离
D1 滑动方向
D2 插入方向
D3 扣合方向
S1 容置空间
S2 第一硬盘容置空间
S2’ 第一硬盘子空间
S3 第二硬盘容置空间
S3’ 第二硬盘子空间
w1、w2 开口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画出。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等具有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能够被熟悉此技术领域者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词汇的定义,在本说明书中应被解读为与本发明相关技术领域具有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别明确的定义,这些词汇将不被解释为过于理想化的或正式的意涵。
请参阅图1A~1B。图1A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器模块的示意图。图1B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器模块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一种服务器模块1,包括一承载壳体10、一第一硬盘组件20及一第二硬盘组件30。此外,服务器模块1还包括二滑动组件40、一锁附结构50及主板模块60。
具体的说,承载壳体10包括相连接的一底板110与二侧板130。底板110位于二侧板130之间。底板110与二侧板130共同围绕出一容置空间S1,且容置空间S1的一端具有一取放开口10a。取放开口10a可用以供后续将第一硬盘组件20及第二硬盘组件30放入容置空间S1中。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硬盘组件20与第二硬盘组件30分别通过二滑动组件40连接于承载壳体10上,使得第一硬盘组件20与第二硬盘组件30得以相对于承载壳体10而沿着滑动方向D1滑动,并且,使得第一硬盘组件20得以滑动地连接于第二硬盘组件30。因此,第一硬盘组件20与第二硬盘组件30得以分别通过取放开口10a而置入承载壳体10的容置空间S1中。具体的说,当所述第一硬盘组件20未通过取放开口10a而未滑出承载壳体10时,第二硬盘组件30位于承载壳体10内且与第一硬盘组件20为组接状态,此时,第一硬盘组件20位于取放开口10a处。当第一硬盘组件20通过取放开口10a滑出承载壳体10且第二硬盘组件30未滑出承载壳体10时,第一硬盘组件20与第二硬盘组件30维持组接状态且一同相对于承载壳体10沿滑动方向D1滑动。而当第一硬盘组件20与第二硬盘组件30均通过取放开口10a滑出承载壳体10,但第二硬盘组件30停止滑动而位于取放开口10a处的位置,且第一硬盘组件20独自继续沿滑动方向D1滑动时,第一硬盘组件20会与与第二硬盘组件30相分离,进而解除第一硬盘组件20与第二硬盘组件30的组接状态。于本实施例中,滑动组件40指一种滑轨组件,但并非以此为限。
锁附结构50设置于第一硬盘组件20上,于第一硬盘组件20位于容置空间S1中时,得以将第一硬盘组件20锁附于承载壳体10上,使得相互组接的第一硬盘组件20与第二硬盘组件30可固定于容置空间S1中。
而主板模块60设置于承载壳体10的容置空间S1中,用以供第一硬盘组件20与第二硬盘组件30电性连接之用。就相对位置来看,第二硬盘组件30位于第一硬盘组件20与主板模块60之间。
接着,将针对第一硬盘组件20进行说明。请并同参阅图1B及图2~6。图2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组件的爆炸图。图3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壳体的局部放大图。图4系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壳体的局部侧视图。图5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背板的正视图。图6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卡孔的放大图。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硬盘组件20包括一第一硬盘壳体210、一第一帽檐部220及一第一硬盘背板250。
第一硬盘壳体210包括一第一下板211、一第一上板213、二第一侧板215及多个硬盘隔板218。第一下板211与第一上板213分别位于第一硬盘壳体210的上下两侧,每一第一侧板215分别连接于第一下板211与第一上板213之间。
第一下板211朝向第一上板213的一侧内壁设有多个凸起2111。这些凸起2111分别自第一下板211朝向第一上板213的方向突出,用以供后续卡合第一硬盘背板250之用。于本实施例中,这些凸起2111与第一下板211为一体成型,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每一第一侧板215具有至少一限位部217,设置于第一侧板215上接近第二侧2103的一端上,也就是,设置于第一侧板215上接近第二硬盘组件30的一端上。
详细的说,如图3,每一限位部217包括一连接部2171及二凸起弹性片2173。每一第一侧板215上的二凸起弹性片2173经由连接部2171连接于第一侧板215上。二第一侧板215上的这些凸起弹性片2173彼此对立设置,且分别自所设置的第一侧板215朝向相对的另一第一侧板215的方向突出。于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侧板215与其上的连接部2171及二凸起弹性片2173为一体成型,但并非以此为限。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凸起弹性片2173额外的插设于第一侧板215的连接部2171上。
请复参图2,第一帽檐部220连接于第一硬盘壳体210的一上侧边缘,具体的说,第一帽檐部220连接于第一上板213上接近第二侧2103的一端上,也就是,连接于第一上板213上接近第二硬盘组件30的一端上。
此外,第一帽檐部220与第一上板213之间具有一落差,如图4所示,第一上板213至第一下板211的距离d1大于第一帽檐部220至第一下板211的距离d2。因此,第一上板213与第一帽檐部220的衔接处形成有一导入槽220s,可供后续第一硬盘背板250插设之用。并且,由图4可看到,前述的这些凸起2111位于第一帽檐部220的正下方,并对应导入槽220s。
这些硬盘隔板218分别竖立于前述的第一硬盘容置空间S2中,并将第一硬盘容置空间S2区隔成多个第一硬盘子空间S2’以容置储存模块(未绘示)。
可理解的是,硬盘隔板218的数量为选用,使用者可据需求调整以配置第一硬盘容置空间S2的方式,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硬盘容置空间S2中硬盘隔板218的数量可为一,甚或是,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硬盘容置空间S2可省略而移除硬盘隔板218。
此外,每一硬盘隔板218上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2181及一第二端2183。第一端2181指每一硬盘隔板218上远离第一帽檐部220的一端侧缘。第二端2183指每一硬盘隔板218上朝向第一帽檐部220的一端侧缘。而第二端2183上设有多个卡勾2185。如图4所示,这些卡勾2185位于第一帽檐部220的下方,且自水平向上朝向第一帽檐部220弯曲。
而第一硬盘背板250可于后续安装至承载壳体10后与前述的主板模块60电性连接,以作为储存模块(未绘示)电性插接之用。如图5,第一硬盘背板250具有一下端251、一上端253及二侧端255。下端251与上端253彼此相对,且二侧端255彼此相对,且分别连接于下端251与上端253之间。此外,每一侧端255上分别具有二让位缺口255s,分别对应前述第一侧板215上的凸起弹性片2173。
另外,第一硬盘背板250上形成有多个卡孔250h,连通于第一硬盘容置空间S2,且分别对应前述硬盘隔板218上的卡勾2185,以供后续夹持卡勾2185之用。详细的说,如图6所示,每一卡孔250h具有相连的一穿设开口250h1及一夹持开口250h2,且每一穿设开口250h1的开口宽度w1大于每一夹持开口250h2的开口宽度w2。于本实施例中,卡勾2185可于后续贯穿穿设开口250h1后卡扣于夹持开口250h2。
接着,将针对如何将第一硬盘背板250装设于第一硬盘组件20来进行说明。请参阅第7A~8图。图7A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背板与第一硬盘壳体的组装示意图。图7B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背板与第一硬盘壳体的组装示意图。图7C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背板与第一硬盘壳体的组装示意图。图7D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背板与第一硬盘壳体的组装示意图。图8绘示本发明的图7D的局部放大图。
首先,如第7A~7B图,将第一硬盘背板250相对于第一硬盘壳体210呈倾斜,使得第一硬盘背板250的上端253可倾斜沿插入方向D2插入导入槽220s,使得第一硬盘背板250得以相对于第一硬盘壳体210旋转,也就是,将第一硬盘背板250的下端251旋转而接近第一硬盘壳体210。接着,如图7C所示,当第一硬盘背板250自倾斜旋转而贴合于第一硬盘壳体210时,第一硬盘壳体210上的这些限位部217上的凸起弹性片2173分别穿过第一硬盘背板250上的这些让位缺口255s,并且,可理解的,硬盘隔板218上的这些卡勾2185可分别贯穿于第一硬盘背板250上的这些卡孔250h的穿设开口250h1。再接着,如第7D及8图所示,将第一硬盘背板250相对第一硬盘壳体210向下平移一距离,也就是,将第一硬盘背板250沿扣合方向D3朝第一硬盘壳体210的第一下板211移动,而令这些限位部217的凸起弹性片2173与这些让位缺口255s相错位,用以限位第一硬盘背板250。此时,可理解的,硬盘隔板218上的这些卡勾2185会分别自穿设开口250h1进入夹持开口250h2,以将这些卡勾2185夹持于夹持开口250h2中,使得第一硬盘背板250得以更牢固的设置于第一硬盘壳体210上。并且,第一硬盘背板250会与第一下板211上的这些凸起2111相卡合,以将第一硬盘背板250限位固定。
据此,即完成将第一硬盘背板250卡合固定于第一硬盘壳体210上。在此情况下,第一硬盘背板250即封闭了第一硬盘组件20上接近第二硬盘组件30的第二侧2103。
此外,可理解的是,前述的凸起2111的数量为选用,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下板211上的凸起2111的数量为一。并且,卡勾2185的数量亦为选用,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每一硬盘隔板218上的卡勾2185的数量为一,因而,第一硬盘背板250上卡孔250h的数量也可据卡勾2185的数量调整。
另外,请并同参阅第3及8图,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硬盘壳体210卡扣有第一硬盘背板250的一端的侧边边缘设有二锁合部2151。而每一锁合部2151上设有一锁合孔2151s。第一硬盘背板250可通过锁合部2151及其上的锁合孔2151s锁固于第一硬盘壳体210。但可理解的是,锁合部2151与形成于锁合部2151上的锁合孔2151s的数量为选用,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硬盘背板250上的锁合部2151的数量为一,而锁合部2151上形成多个锁合孔2151s。
接着,将针对第二硬盘组件30进行说明。但需注意的是,第二硬盘组件30的设计与第一硬盘组件20相似,因此,以下仅针对相异处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9及复参图1B,图9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盘组件组接第二硬盘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硬盘组件30包括一第二硬盘壳体310、一第二帽檐部320及一接合部330。
具体的说,第二硬盘壳体310包括一第二下板311、一第二上板313及二第二侧板315。第二上板313、第二下板311分别位于第二硬盘壳体310的上下两侧,二第二侧板315彼此相对且分别连接于第二上板313与第二下板311之间。因此,得以围绕出一第二硬盘容置空间S3,以做为容置储存模块(未绘示)之用。可理解的,可将前述的硬盘隔板218插设于第二硬盘容置空间S3中,以将第二硬盘容置空间S3区隔为多个第二硬盘子空间S3’。并且,第二硬盘壳体310的第二侧板315上同样具有如前述第一硬盘壳体210的第一侧板215上的限位部217的设计,因此,可据前述图7A~7D的组装说明,将前述的第一硬盘背板250装设于第二硬盘壳体310上,以封闭第二硬盘组件30上接近主板模块60一侧。
第二上板313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端3131及一第二端3133,第一端3131指第二硬盘组件30上接近第一硬盘组件20的一上侧边缘,而第二端3133指第二硬盘组件30上远离第一硬盘组件20的一上侧边缘。
第二硬盘组件30的接合部330连接于第二上板313的第一端3131,且对应于第一硬盘组件20上的第一帽檐部220,用以与第一帽檐部220相互组接之用。可理解的,当第一硬盘组件20与第二硬盘组件30相对承载壳体10沿滑动方向D1滑动时,可通过将第一帽檐部220插接于接合部330,使得第一硬盘组件20与第二硬盘组件30呈组接状态,如图9,用以将位于第一帽檐部220下方的第一硬盘背板250封闭于第一硬盘组件20与第二硬盘组件30之间的空间。也就是说,以滑动第一硬盘组件20的方式即完成将第一硬盘背板250封闭的程序,有助于提升组装效率。并且,可理解的是,当第一硬盘组件20相对于第二硬盘组件30沿滑动方向D1滑动时,会解除第一帽檐部220与接合部330的组装状态,以分离第一硬盘组件20与第二硬盘组件30,也就是说,以滑动第一硬盘组件20的方式即可与第二硬盘组件30相分离而将第一硬盘背板20暴露于外,有助于快速检查或更换第一硬盘背板20,以缩短维护作业所需的时间。
而第二硬盘组件30的第二帽檐部320连接于第二硬盘壳体310的第二上板313的第二端3133,用以与前述的主板模块60相组接,可理解的,前述装设于第二硬盘壳体310上的第一硬盘背板250位于第二帽檐部320的下方。因此,当第一硬盘组件20与第二硬盘组件30位于承载壳体10内且未被滑动时,第二硬盘组件30得以通过第二帽檐部320来与主板模块60相组接,且第二硬盘壳体310上的第一硬盘背板250则可被封闭于第二帽檐部320与主板模块60之间。
此外,每一第二侧板315的侧壁上对应第一侧板215上的凸起弹性片2173分别设有限位槽315s。当第一硬盘组件20与第二硬盘组件30相互组接时,凸起弹性片2173限位于限位槽315s以连接第一硬盘组件20与第二硬盘组件30。
需注意的是,前述每一限位部217上的凸起弹性片2173的数量为选用,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每一限位部217上的凸起弹性片2173的数量为一,可理解的,第一硬盘背板250上对应凸起弹性片2173的让位缺口255s及第二硬盘组件30的第二侧板315上的限位槽315s的数量亦为选用。
另外,前述每一硬盘隔板218的设置为选用。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使用者可移除硬盘隔板218。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模块,通过将第一硬盘组件通过第一帽檐部卡扣于第一硬盘壳体以封闭第一硬盘壳体的一端,可有效避免第一硬盘组件的入尘问题。而将硬盘背板从硬盘壳体一端直接进行卡扣安装的结构,提高了硬盘背板的安装效率,免除打开硬盘壳体上盖的程序,进而提升组装效率。
此外,将第一硬盘背板倾斜、旋转再平移来安装于第一硬盘组件的上述方式,可使得第一硬盘背板在有限的空间的限制下仍可具有较高的组装效率。
另外,将第一硬盘组件相对于第二硬盘组件沿滑动方向滑动时,即可将第一帽檐部与接合部分离以将第一硬盘组件与第二硬盘组件分离。据此,相较于传统上硬盘背板上设置上盖的设计来看,本发明提出的服务器模块可更快速的检察或更换硬盘背板,以缩短维护所需的时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服务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硬盘组件,包括一第一硬盘壳体、一第一硬盘背板及一第一帽檐部,所述第一帽檐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硬盘壳体的一上侧边缘,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位于所述第一帽檐部的下方,并通过所述第一帽檐部卡扣于所述第一硬盘壳体以封闭所述第一硬盘壳体一端;
一第二硬盘组件,包括一第二硬盘壳体,所述第二硬盘壳体的一上侧边缘对应所述第一帽檐部设有一接合部;以及
一承载壳体,所述第一硬盘组件及所述第二硬盘组件位于所述承载壳体内,所述第二硬盘组件滑动连接所述承载壳体,所述第一硬盘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硬盘组件,其中,当所述第一硬盘组件通过所述第二硬盘组件相对所述承载壳体沿一滑动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帽檐部插接于所述接合部,所述第一硬盘组件与所述第二硬盘组件相互组接,当所述第一硬盘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硬盘组件沿所述滑动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帽檐部与所述接合部分离;
其中所述第一硬盘壳体包括一第一下板及一第一上板,所述第一上板、所述第一下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硬盘壳体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上板至所述第一下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帽檐部至所述第一下板的距离,且所述第一帽檐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上板,所述第一上板与所述第一帽檐部的衔接处具有一导入槽以供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上端倾斜插入所述导入槽,使得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与所述第一硬盘壳体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下板朝向所述第一上板的一侧内壁设有至少一凸起,所述至少一凸起对应所述导入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帽檐部的正下方以卡合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于所述第一硬盘壳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硬盘壳体包括一第二上板、一第二下板,所述第二上板、所述第二下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硬盘壳体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上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接合部,另一端连接一第二帽檐部,当所述第一硬盘组件与所述第二硬盘组件位于所述承载壳体内且未被滑动时,所述第二硬盘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帽檐部插接于一主板模块以与所述主板模块组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硬盘壳体卡扣有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的一端的侧边边缘设有至少一锁合部,所述第一硬盘背板通过所述至少一锁合部锁固于所述第一硬盘壳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硬盘壳体包括一第一硬盘容置空间及至少一硬盘隔板,所述至少一硬盘隔板竖立于所述第一硬盘容置空间中,并将所述第一硬盘容置空间区隔成多个第一硬盘子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服务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硬盘隔板的一端侧缘具有复数个卡勾,所述卡勾位于所述第一帽檐部下方,且自水平向上朝向所述第一帽檐部弯曲,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对应所述卡勾设有多个卡孔,当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与第一硬盘壳体卡合时,所述卡勾分别对应贯穿所述卡孔,并卡扣于所述卡孔中以使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安装于所述第一硬盘壳体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务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所述卡孔具有相连的一穿设开口及一夹持开口,每一所述穿设开口的开口宽度大于每一所述夹持开口的开口宽度,其中,当所述第一硬盘背板安装至所述第一硬盘壳体时,所述卡勾分别贯穿于所述卡孔的所述穿设开口,并于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相对所述第一硬盘壳体向下平移一距离以卡扣于所述第一硬盘壳体时,所述卡勾分别夹持于所述卡孔的所述夹持开口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硬盘壳体还包括二第一侧板,每一所述第一侧板具有至少一限位部,每一所述限位部包括一连接部及至少一凸起弹性片,所述至少一凸起弹性片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且所述二第一侧板上的二凸起弹性片分别对立设置,所述第二硬盘壳体还包括二第二侧板,所述二第二侧板的侧壁对应所述二第一侧板上的所述至少一凸起弹性片分别设有至少一限位槽,所述第一硬盘组件与所述第二硬盘组件相互组接时,所述凸起弹性片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以连接所述第一硬盘组件与所述第二硬盘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相对的两端分别具有至少一让位缺口,当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与所述第一硬盘壳体卡合时,所述凸起弹性片分别穿过所述让位缺口,并于所述第一硬盘背板相对所述第一硬盘壳体向下平移一距离后而令所述凸起弹性片与所述让位缺口相错位,以固定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于所述第一硬盘壳体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承载壳体还包括一取放开口,所述承载壳体内设有一主机模块,所述第一硬盘组件位于所述取放开口处,且所述第二硬盘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硬盘组件与所述主机模块之间,当相互组接的所述第一硬盘组件与所述第二硬盘组件通过所述取放开口一同滑出所述承载壳体并于所述第二硬盘组件停止滑动时,所述第一硬盘组件与所述第二硬盘组件分离,且沿所述滑动方向相对所述第二硬盘组件滑动。
CN201510955140.9A 2015-12-17 2015-12-17 服务器模块 Active CN1056077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5140.9A CN105607707B (zh) 2015-12-17 2015-12-17 服务器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5140.9A CN105607707B (zh) 2015-12-17 2015-12-17 服务器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7707A CN105607707A (zh) 2016-05-25
CN105607707B true CN105607707B (zh) 2019-01-18

Family

ID=55987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55140.9A Active CN105607707B (zh) 2015-12-17 2015-12-17 服务器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077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7788A (zh) * 2018-11-26 2019-03-0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机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0818A (zh) * 2016-06-28 2016-12-07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
CN106294047B (zh) * 2016-08-23 2019-12-3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背板的测试治工具及其测试方法
CN111208875B (zh) * 2018-11-21 2023-10-03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
CN111966171B (zh) * 2020-07-25 2022-11-1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拉式前后错位硬盘架装置
CN112181088B (zh) * 2020-09-30 2023-04-14 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装置及服务器
CN112181102B (zh) * 2020-10-28 2022-03-29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硬盘扩充组件
CN112817398B (zh) * 2021-02-20 2023-12-12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的硬盘模块
CN114779894B (zh) * 2022-03-27 2024-03-19 云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器壳体结构及服务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09609A1 (en) * 2007-10-24 2009-04-30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 Storage server
CN103793022A (zh) * 2012-10-31 2014-05-1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硬盘架与使用此硬盘架的服务器
CN103823528A (zh) * 2012-11-19 2014-05-28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
CN104345839A (zh) * 2013-08-09 2015-02-1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
CN104503550A (zh) * 2014-12-04 2015-04-08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09609A1 (en) * 2007-10-24 2009-04-30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 Storage server
CN103793022A (zh) * 2012-10-31 2014-05-1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硬盘架与使用此硬盘架的服务器
CN103823528A (zh) * 2012-11-19 2014-05-28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
CN104345839A (zh) * 2013-08-09 2015-02-1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
CN104503550A (zh) * 2014-12-04 2015-04-08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7788A (zh) * 2018-11-26 2019-03-0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机壳
CN109407788B (zh) * 2018-11-26 2021-09-28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机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7707A (zh)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07707B (zh) 服务器模块
US20180157295A1 (en) Server
CN203706039U (zh) 服务器机箱
US20080298005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storage device
US6704205B1 (en) Expansion card mounting apparatus
US7701725B2 (en) Computer system with riser card
US20060120030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expansion cards
US10264696B2 (en) Top loading cartridge
US20130021743A1 (en) Expansion card mounting assembly
CN105210004A (zh) 外部地接入计算机中的部件
CN103853285A (zh) 电子设备机箱及其硬盘背板固定装置
JP2017515315A (ja) ネジなしスリーピースの垂直な電子デバイス
US8547691B2 (en) Mounting clamp for USB device and motherboard assembly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7283376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expansion cards
US7721970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card reader
US20100321884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pci device
US20160161997A1 (en) Supporting device and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9559454B2 (en) USB memory device
US9119315B2 (en) Server with openings on two lateral sides
US7342781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storage device
US10665269B1 (en) Hard drive module and hard drive removable enclosure thereof
US8405972B2 (en) Expansion card supporting structure
CN209070980U (zh) 免工具拆装的硬盘托架
TW201426743A (zh) 硬碟模組
US20120050976A1 (en) Server enclos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