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06070A - 一种建筑物竖向和水平向变形测试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物竖向和水平向变形测试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06070A
CN105606070A CN201610128027.8A CN201610128027A CN105606070A CN 105606070 A CN105606070 A CN 105606070A CN 201610128027 A CN201610128027 A CN 201610128027A CN 105606070 A CN105606070 A CN 105606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edimentation
building
inclinomet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280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06070B (zh
Inventor
邓华锋
陈琴
肖瑶
方景成
李建林
张恒宾
王晨玺杰
王哲
张小景
胡玉
张伟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CHANGHENGSHENG BUILDING INSTALLATIO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filed Critical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Priority to CN2016101280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060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06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6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06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6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5/00Measuring height; Measuring distances transverse to line of sight; Levelling between separated points; Surveyors' lev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9/00Measuring inclination, e.g. by clinometers, by lev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建筑物竖向和水平向变形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测斜管,测斜管内部可放置测斜仪,构成建筑物水平变形测试系统,测斜管兼做沉降管,在测斜管外部设置沉降环,并与分层沉降仪共同构成建筑物竖向变形测试系统。其中测斜仪由电缆线、两组滚轮、贴应变片的弹簧片以及铅锤组成,分层沉降仪由测尺、传感器组成。发明同时在建筑物基础底面设置沉降环,可以直接测试基础变形量以及地基土压缩变形量。通过该测试装置监测高层建筑的水平方向变形、分层竖向变形及地基土压缩变形,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监测水平。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物竖向和水平向变形测试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于监测高层建筑物水平方向变形、分层竖向变形及沉降量,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监测水平,同时用于施工期的监测和运行期的监测,为施工和安全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的倾斜变形和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行期的侧向变形主要通过光学方法进行测试,过程复杂,受日照、空气等环境因素影响,关于建筑物的竖向变形通常只测试总的沉降量,在建筑物施工到一定高度之后才设置标点,前期部分沉降变形没有测试到,不能测试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分层沉降量。缺少一种方便使用、同时可用于施工期和运行期对建筑物竖向和水平变形测试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建筑物竖向和水平变形测试装置及方法,同时可用于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监测。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包括测斜管,测斜管内部设有两对方向互相垂直的定向槽,测斜仪包括壳体,壳体外表面设有滚轮,壳体内设有铅锤,铅锤通过中轴线与壳体连接,中轴线上设置贴有应变片的弹簧片,弹簧片上端与电缆线连接,壳体底部设有防震底座;
测斜仪通过滚轮可在定向槽内上下自由滑动。
进一步讲,变形测试装置还包括沉降仪、沉降环,沉降环套在测斜管外面表、且不与测斜管连接;
所述沉降仪包括测尺、及连接在测尺一端的连接传感器,传感器在测斜管内移动接近沉降环时发出信号。
还可以,沉降管上端与测斜仪下端连接,沉降管上也套有沉降环、且不与沉降管连接,在沉降管内设有固定沉降环,传感器在测斜管内移动接近沉降环、固定沉降环时发出信号。
进一步讲,电缆线表面设有表示电缆线长度的刻度数,沉降环,沉降环套在测斜管外面表、且不与测斜管连接,传感器设在测斜仪壳体表面。
一种建筑物水平变形测试方法包括预设水平变形测试设备、采集数据、得出结论;
预设水平变形测试设备,将测斜管布置在建筑物四个角上的至少一个角柱中,施工时将测斜管绑扎固定在钢筋笼内,测斜管内部两对定向槽分别与建筑物的纵横轴线方向一致,与混凝土现浇形成整体;
采集数据,将测斜仪放入测斜管中,使其在测斜管中从上至下进行自由滑动,可以得到各测点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根据测尺准确确定各测点的与管口的高程差值,进而计算出各测点水平方向变形值;
得出结论,根据各测点水平方向变形值绘制建筑物的侧向变形曲线。
一种建筑物竖向变形测试方法包括建筑物竖向测试包括预设竖向变形测试设备、采集数据、得出结论;
预设竖向变形测试设备,将测斜管布置在建筑物四个角上的至少一个角柱中,并在测斜管上套设沉降环,每层楼面梁顶面位置设置一个沉降环,施工时将沉降环、测斜管分别绑扎在钢筋笼上,沉降环、测斜管之间不连接,通过混凝土现浇形成整体;
采集数据,通过测尺将传感器放入测斜管中,传感器接近沉降环时发出信号,同时根据测尺的刻度数值,可以准确确定测斜管外侧各沉降环距离测斜管管口的距离;
得出结论,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每次测量时相近二个测试点高程的差值,该差值即为该次测量时的实际柱高Hij(i表示第i层柱,j表示第j次测量),与初始测量的柱高Hi0(i表示第i层柱)相减,即可得到截止该次测量时该层柱的压缩变形:△Hij=Hij-Hi0,将每层柱的竖向压缩变形值累加起来,即可得到整栋建筑物的竖向压缩变形。
一种建筑物基础竖向变形测试方法包括预设基础竖向变形测试设备、采集数据、得出结论;
预设基础竖向变形测试设备,将测斜管布置在建筑物四个角上的至少一个角柱中,在建筑物基础底面以下设置沉降管,沉降管上端与测斜管下端通过接头装置连接,接头装置由伸缩管和连接套筒组成,并且在测斜管和沉降管衔接处用柔性填充物填充。施工时将测斜管绑扎固定在钢筋笼内,通过混凝土现浇形成整体,测斜管外侧在基础顶面和底面高程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沉降环,沉降管外侧在建筑物基础底面高程位置设置固定沉降环,并在基础底面以下土层分层布置沉降环;
采集数据,测尺连接传感器通过测斜管放入沉降管中,传感器接近固定沉降环、沉降环时发出信号,同时根据测尺的刻度数值,可以准确固定沉降环与沉降环距离测斜管管口的距离;
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通过计算得到每次测量时基础底面以下沉降管外侧各土层沉降环的高程值,分别与初始测量的高程值相减,即可得到截止该次测量时各土层的沉降量和总沉降量;通过计算算出每次测量时固定沉降环与沉降环高程的差值,该差值即为截止该次测量时的基础沉降量Dcj(j表示第j次测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每次测量时基础顶面和底面上下两沉降环高程的差值,该差值即为该次测量时的实际基础高度Dj(j表示第j次测量),与初始测量的基础高度D0相减,即可得到截止该次测量时基础的压缩变形:△Dj=Dj-D0
建筑物的竖向变形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建筑物本身的结构竖向压缩变形,即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建筑物每层的柱子和底部的基础会发生压缩变形;另外一部分是建筑物基础底面以下土体的压缩变形导致到建筑物的沉降变形,相当于一个竖向平移。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合建筑物变形的特点,对于建筑结构本身的竖向压缩变形,通过布置在建筑物角柱中的测斜管和沉降环进行测试;建筑物基础底面以下土体的沉降变形通过布置在基础底面以下的沉降管和沉降环进行测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一种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测斜仪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另一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5为测斜仪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6为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及方法的测斜管布置示意图。
图7为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及方法的测斜管的剖面图。
图8为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及方法的测斜管、沉降环布置示意图。
图9为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及方法的测斜管、沉降管、及沉降环布置示意图。
图10为接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建筑物竖向变形计算简图。
图12为图1中A-A断面示意图。
测斜管1、定向槽2、测斜仪3、滚轮4、铅锤5、弹簧片6、电缆线7、防震底座8、沉降环9、建筑物10、梁11、测尺12、传感器13、沉降管14、接头装置17、伸缩管18、连接套筒19、柔性填充物20、固定沉降环21、角柱2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包括测斜管1,如图12所示,测斜管1内部设有两对方向互相垂直的定向槽2,优选的,在测斜管1顶部设置可开关的管盖,如图2所示,测斜仪3包括壳体,壳体外表面设有滚轮4,壳体内设有铅锤5,铅锤5通过中轴线与壳体连接,中轴线上设置贴有应变片的弹簧片6,弹簧片6上端与电缆线7连接,壳体底部设有防震底座8;
测斜仪3通过滚轮4可在定向槽2内上下自由滑动,工作时,测斜仪3在电缆线7的牵引,在测斜管1内滑动。
优选的,如图3中,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还包括沉降仪、沉降环9,沉降环9套在测斜管1外面表、且不与测斜管1连接;
沉降仪包括测尺12、及连接在测尺一端的连接传感器13,传感器13在测斜管1内移动接近沉降环9时发出信号。
优选的,如图4中,沉降管14上端与测斜仪3下端连接,优选的,沉降管14上端与测斜仪3下端通过接头装置17连接,如图10中,接头装置17由伸缩管18和连接套筒19组成,并且在测斜管1和沉降管14衔接处用柔性填充物20填充。沉降管14上也套有沉降环9、且不与沉降管14连接,在沉降管14内设有固定沉降环21(在沉降管14的基础底面高程位置布置一个固定沉降环21,与沉降管14一起保持竖向绝对高程不变),传感器13在测斜管1内移动接近沉降环9、固定沉降环21时发出信号。工作时,基础以上的测斜管是和混凝土同步发生水平和竖向变形的,基础以下的沉降管保持竖向位置不变,上部测斜管的向下的变形不会引起基础底面以下沉降管的变形。
优选的,如图5中,电缆线7表面设有表示电缆线7长度的刻度数,沉降环9,沉降环9套在测斜管1外面表、且不与测斜管1连接,传感器13设在测斜仪3壳体表面。
一种建筑物水平变形测试方法包括预设水平变形测试设备、采集数据、得出结论;
预设水平变形测试设备,将测斜管1布置在建筑物四个角上的至少一个角柱22中,如图6、7中,在建筑物四个角上均布设了测斜管1,施工时将测斜管1绑扎固定在钢筋笼内,与混凝土现浇形成整体;
采集数据,将测斜仪3放入测斜管1中,使其在测斜管1中从上至下进行自由滑动,可以得到各测点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根据测尺准确确定各测点的与管口的高程差值,进而计算出各测点水平方向变形值;
得出结论,根据各测点水平方向变形值绘制建筑物的侧向变形曲线。
一种建筑物竖向变形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建筑物竖向变形测试包括预设竖向变形测试设备、采集数据、得出结论;
预设竖向变形测试设备,如图8中,将测斜管1布置在建筑物四个角上的至少一个角柱22中,并在测斜管1上套设沉降环9,每层楼面梁顶面位置设置一个沉降环9,施工时将沉降环9、测斜管1分别绑扎在钢筋笼上,沉降环9、测斜管1之间不连接,通过混凝土现浇形成整体;
采集数据,通过测尺12将传感器13放入测斜管1中,传感器13接近沉降环9时发出信号,同时根据测尺12的刻度数值,可以准确确定测斜管外侧各沉降环距离测斜管管口的准确距离;
得出结论,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每次测量时相近二个测试点高程的差值,该差值即为该次测量时的实际柱高Hij(i表示第i层柱,j表示第j次测量),与初始测量的柱高Hi0(i表示第i层柱)相减,即可得到截止该次测量时该层柱的压缩变形:△Hij=Hij-Hi0,将每层柱的竖向压缩变形值累加起来,即可得到整栋建筑物的竖向压缩变形。
一种建筑物基础竖向变形测试方法包括预设基础竖向变形测试设备、采集数据、得出结论;
预设基础竖向变形测试设备,如图9中,将测斜管1布置在建筑物四个角上的至少一个角柱22中,在建筑物基础以下设置沉降管14,沉降管14上端与测斜管1下端通过接头装置17连接,接头装置17由伸缩管18和连接套筒19组成,并且在测斜管1和沉降管14衔接处用柔性填充物20填充。施工时将测斜管1绑扎固定在钢筋笼内,通过混凝土现浇形成整体,测斜管1外侧在基础顶面和底面高程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沉降环9,沉降管14外侧在建筑物基础底面高程位置设置固定沉降环21,并在基础底面以下土层分层布置沉降环9;
采集数据,测尺12连接传感器13通过测斜管1放入沉降管14中,传感器13接近固定沉降环21、沉降环9时发出信号,同时根据测尺12的刻度数值,可以准确固定沉降环21与沉降环9距离测斜管1管口的距离;
得出结论,通过计算得到每次测量时基础底面以下沉降管14外侧各土层沉降环9的高程值,分别与初始测量的高程值相减,即可得到截止该次测量时各土层的沉降量和总沉降量;通过计算算出每次测量时固定沉降环21与沉降环9高程的差值,该差值即为截止该次测量时的基础沉降量Dcj(j表示第j次测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每次测量时基础顶面和底面上下两沉降环9高程的差值,该差值即为该次测量时的实际基础高度Dj(j表示第j次测量),与初始测量的基础高度D0相减,即可得到截止该次测量时基础的压缩变形:△Dj=Dj-D0
一种建筑物变形测试方法实施例
(1)进行地基土压缩变形的测试与计算
在开挖到基础底面标高之后,钻孔,放置沉降管,并分层布置沉降环,回填钻孔,在沉降管的基础底面高程位置布置一个固定沉降环,这个沉降环固定在沉降管顶端的外侧,与沉降管一起保持竖向绝对高程不变,因此,可以作为整栋建筑物竖向变形测量的参考点。
分层沉降仪从沉降管管口向下分层测试的过程中,根据测尺的刻度数值,可以准确确定测斜管外侧土体中埋设的各沉降环的高程值。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每次测量时基础底面以下各层土体的沉降量和总的沉降量。
基础压缩变形及沉降量的测试与计算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角柱中布置的测斜管竖向穿透基础,在基础顶面和底面分别布置一个沉降环。并在基础底面设置沉降管和测斜管的接头装置,在接头装置内,测斜管随基础同步发生沉降变形,而沉降管保持竖向位置不变。
分层沉降仪从测斜管管口向下分层测试的过程中,根据测尺的刻度数值,可以准确确定测斜管外侧基础顶面和底面沉降环的高程值。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每次测量时上下两测点高程的差值,该差值即为该次测量时的实际基础高度Dj(j表示第j次测量),与初始测量的基础高度D0相减,即可得到截止该次测量时基础的压缩变形:△Dj=Dj-D0
基础结构除了发生本身的压缩变形,由于基础下部土体的压缩,还会发生沉降变形,基础底面测斜管外侧的沉降环随基础一起沉降,而沉降管顶部的固定沉降环与沉降管一起保持竖向绝对高程不变,每次测量时,这两个沉降环的差值即为基础的沉降量Dcj(j表示第j次测量)。
(3)角柱竖向压缩变形量的测试与计算
在建筑物的角柱22钢筋笼中牢固绑扎测斜管1,分层拼装,同时测斜管1兼做沉降管,沉降环9设置在建筑物每层楼面梁顶面所在高度对应的测斜管1外侧。角柱中的测斜管1和混凝土结构是现浇在一起的,角柱发生竖向压缩变形时,测斜管1和混凝土结构一起压缩变形。
分层沉降仪从测斜管管口向下分层测试的过程中,根据测尺的刻度数值,可以准确确定测斜管外侧预埋的各沉降环与管口的高程差值。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每次测量时上下两层测点高程的差值,该差值即为该次测量时的实际柱高Hij(i表示第i层柱,j表示第j次测量),与初始测量的柱高Hi0(i表示第i层柱)相减,即可得到截止该次测量时该层柱的压缩变形:△Hij=Hij-Hi0。将每层柱的竖向压缩变形值累加起来,即可得到整栋建筑物的竖向压缩变形。
如图11所示,(4)建筑物的竖向变形计算公式
基础压缩变形:△Dj=Dj-D0(j表示第j次测量)
基础沉降变形:Dcj(j表示第j次测量)
每层柱的压缩变形:△Hij=Hij-Hi0(i表示第i层柱,j表示第j次测量)
建筑物第i层第j次测量的总竖向变形=Dcj+△Dj+(△H1j+△H2j+…+△Hij)
2、建筑物水平变形测试计算
利用前述在角柱和基础中布置的测斜管,进行建筑物水平变形测量。
测斜仪从测斜管口沿着定向槽2放下,分层向下测试,可以得到各测点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根据测尺准确确定各测点的与管口的高程差值,进而就可以计算出各测点水平方向变形值,绘制建筑物的侧向变形曲线。
同时通过布置在基础内部的测斜管,可以测试确定基础的倾斜水平变形和倾斜角度。
为了测得地基土压缩变形量,在开挖到基础底面标高之后,钻孔,放置沉降管14,并分层布置沉降环9,分层用回填物16回填。
同时测斜管兼做沉降管,在每层楼面梁顶面和所在高度和基础底面各设置布置一个沉降环,可以测试每层的相对竖向变形以及基础竖向变形量。
测试基础底面以下土体的分层沉降量,可在基础施工期,按照测试要求设置相应深度的沉降管,分高度布置沉降环,这样可以从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到建筑物的顶部,测试竖向沉降量和分层沉降量。在施工期其和运行期其都可以很好的满足要求,没有变形量测试的损失,对施工影响很小。
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如下:考虑到实用性及测量仪器规格的要求,测斜管采用圆形PVC塑料管。为了避免建筑物沉降变形对基础底面以下沉降管的影响,在基础底面处设置一个接头装置,连接基础底面以上的测斜管和基础底面以下的沉降管,接头装置长度根据计算基础沉降量确定。在接头装置内,测斜管和沉降管可以自由相对滑动,这样,基础底面以上测斜管可以自由随上部建筑物和基础一起发生沉降变形,而基础底面以下的沉降管位置保持不动。从而建筑物上部测斜管向下的沉降变形不会引起基础底面以下沉降管的竖向变形。

Claims (7)

1.一种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测试装置包括测斜管(1),测斜管(1)内部设有两对方向互相垂直的定向槽(2),测斜仪(3)包括壳体,壳体外表面设有滚轮(4),壳体内设有铅锤(5),铅锤(5)通过中轴线与壳体连接,中轴线上设置贴有应变片的弹簧片(6),弹簧片(6)上端与电缆线(7)连接,壳体底部设有防震底座(8);
测斜仪(3)通过滚轮(4)可在定向槽(2)内上下自由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测试装置还包括沉降仪、沉降环(9),沉降环(9)套在测斜管(1)外面表、且不与测斜管(1)连接;
所述沉降仪包括测尺(12)、及连接在测尺一端的连接传感器(13),传感器(13)在测斜管(1)内移动接近沉降环(9)时发出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沉降管(14)上端与测斜仪(3)下端连接,沉降管(14)上也套有沉降环(9)、且不与沉降管(14)连接,在沉降管(14)内设有固定沉降环(21),传感器(13)在测斜管(1)内移动接近沉降环(9)、固定沉降环(21)时发出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变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线(7)表面设有表示电缆线(7)长度的刻度数,沉降环(9),沉降环(9)套在测斜管(1)外面表、且不与测斜管(1)连接,传感器(13)设在测斜仪(3)壳体表面。
5.一种建筑物水平变形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预设水平变形测试设备、采集数据、得出结论;
预设水平变形测试设备,将测斜管(1)布置在建筑物四个角上的至少一个角柱(22)中,施工时将测斜管(1)绑扎固定在在钢筋笼内,测斜管内部两对定向槽分别与建筑物的纵横轴线方向一致,与混凝土现浇形成整体;
采集数据,将测斜仪(3)放入测斜管(1)中,使其在测斜管(1)中从上至下进行自由滑动,可以得到各测点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根据测尺准确确定各测点的与管口的高程差值,进而计算出各测点水平方向变形值;
得出结论,根据各测点水平方向变形值绘制建筑物的侧向变形曲线。
6.一种建筑物竖向变形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建筑物竖向测试包括预设竖向变形测试设备、采集数据、得出结论;
预设竖向变形测试设备,将测斜管(1)布置在建筑物四个角上的至少一个角柱(22)中,并在测斜管(1)上套设沉降环(9),每层楼面梁顶面位置设置一个沉降环(9),施工时将沉降环(9)、测斜管(1)分别绑扎在钢筋笼上,沉降环(9)、测斜管(1)之间不连接,通过混凝土现浇形成整体;
采集数据,通过测尺(12)将传感器(13)放入测斜管(1)中,传感器(13)接近沉降环(9)时发出信号,同时根据测尺(12)的刻度数值,可以准确确定测斜管外侧各沉降环距离测斜管(1)管口的距离;
得出结论,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每次测量时相近二个测试点高程的差值,该差值即为该次测量时的实际柱高Hij(i表示第i层柱,j表示第j次测量),与初始测量的柱高Hi0(i表示第i层柱)相减,即可得到截止该次测量时该层柱的压缩变形:△Hij=Hij-Hi0,将每层柱的竖向压缩变形值累加起来,即可得到整栋建筑物的竖向压缩变形。
7.一种建筑物基础竖向变形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预设基础竖向变形测试设备、采集数据、得出结论;
预设基础竖向变形测试设备,将测斜管(1)布置在建筑物四个角上的至少一个角柱(22)中,在建筑物基础以下设置沉降管(14),沉降管(14)上端与测斜管(1)下端通过接头装置(17)连接,接头装置(17)由伸缩管(18)和连接套筒(19)组成,并且在测斜管(1)和沉降管(14)衔接处用柔性填充物(20)填充;基础底面以上的测斜管是和混凝土同步发生水平和竖向变形的,基础底面以下的沉降管保持竖向位置不变,上部测斜管的向下的变形不会引起基础底面以下沉降管的变形;
施工时将测斜管(1)绑扎固定在钢筋笼内,通过混凝土现浇形成整体,测斜管(1)外侧在基础顶面和底面高程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沉降环(9),沉降管(14)外侧在建筑物基础底面高程位置设置固定沉降环(21),并在基础底面以下土层分层布置沉降环(9);
采集数据,测尺(12)连接传感器(13)通过测斜管(1)放入沉降管(14)中,传感器(13)接近固定沉降环(21)、沉降环(9)时发出信号,同时根据测尺(12)的刻度数值,可以准确固定沉降环(21)与沉降环(9)距离测斜管(1)管口的距离;
得出结论,基础结构除了发生本身的压缩变形,由于基础下部土体的压缩,还会发生沉降变形,基础底面位置测斜管外侧的沉降环随基础一起沉降,而沉降管顶部的固定沉降环与沉降管一起保持竖向绝对高程不变,通过计算得到每次测量时基础底面以下沉降管(14)外侧各土层沉降环(9)的高程值,分别与初始测量的高程值相减,即可得到截止该次测量时各土层的沉降量和总沉降量;通过计算算出每次测量时固定沉降环(21)与沉降环(9)高程的差值,该差值即为截止该次测量时的基础沉降量Dcj(j表示第j次测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每次测量时基础顶面和底面上下两沉降环(9)高程的差值,该差值即为该次测量时的实际基础高度Dj(j表示第j次测量),与初始测量的基础高度D0相减,即可得到截止该次测量时基础的压缩变形:△Dj=Dj-D0
CN201610128027.8A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建筑物竖向和水平向变形测试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5606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28027.8A CN105606070B (zh)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建筑物竖向和水平向变形测试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28027.8A CN105606070B (zh)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建筑物竖向和水平向变形测试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6070A true CN105606070A (zh) 2016-05-25
CN105606070B CN105606070B (zh) 2018-01-09

Family

ID=55986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28027.8A Active CN105606070B (zh)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建筑物竖向和水平向变形测试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0607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3232A (zh) * 2016-09-08 2017-01-11 上海达华测绘有限公司 深水天然泥面沉降观测杆结构
CN106595548A (zh) * 2016-12-21 2017-04-26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一种隧道内掌子面围岩内部的位移测量方法
CN108180860A (zh) * 2018-03-08 2018-06-19 湖南科技大学 采动影响下建筑物基础的变形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8204799A (zh) * 2018-03-08 2018-06-26 湖南科技大学 采动影响下房屋基础倾斜沉降拉伸变形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3446994A (zh) * 2021-06-10 2021-09-28 中铁隧道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建地铁施工邻近既有车站结构的立体智能化监测方法
CN114659441A (zh) * 2022-02-17 2022-06-24 安徽澄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表面微变形的测量方法
CN117128928A (zh) * 2023-10-27 2023-11-28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一种建筑地基沉降形变监测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2547Y (zh) * 2000-08-03 2001-05-30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电子水平仪
CN2492832Y (zh) * 2001-03-14 2002-05-22 易秀芳 由十字梁形二维力矩传感器和重锤构成的倾角传感器
CN101592487A (zh) * 2009-06-22 2009-12-02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磁环式分层沉降水平测试系统
CN102374857A (zh) * 2010-08-09 2012-03-14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采集测斜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CN204649190U (zh) * 2015-04-30 2015-09-16 中交三公局桥梁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台背回填沉降观测的装置
CN105136110A (zh) * 2015-08-21 2015-12-09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稳固嵌入型沉降环及土体分层沉降量监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2547Y (zh) * 2000-08-03 2001-05-30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电子水平仪
CN2492832Y (zh) * 2001-03-14 2002-05-22 易秀芳 由十字梁形二维力矩传感器和重锤构成的倾角传感器
CN101592487A (zh) * 2009-06-22 2009-12-02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磁环式分层沉降水平测试系统
CN102374857A (zh) * 2010-08-09 2012-03-14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采集测斜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CN204649190U (zh) * 2015-04-30 2015-09-16 中交三公局桥梁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台背回填沉降观测的装置
CN105136110A (zh) * 2015-08-21 2015-12-09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稳固嵌入型沉降环及土体分层沉降量监测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3232A (zh) * 2016-09-08 2017-01-11 上海达华测绘有限公司 深水天然泥面沉降观测杆结构
CN106595548A (zh) * 2016-12-21 2017-04-26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一种隧道内掌子面围岩内部的位移测量方法
CN108180860A (zh) * 2018-03-08 2018-06-19 湖南科技大学 采动影响下建筑物基础的变形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8204799A (zh) * 2018-03-08 2018-06-26 湖南科技大学 采动影响下房屋基础倾斜沉降拉伸变形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3446994A (zh) * 2021-06-10 2021-09-28 中铁隧道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建地铁施工邻近既有车站结构的立体智能化监测方法
CN114659441A (zh) * 2022-02-17 2022-06-24 安徽澄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表面微变形的测量方法
CN117128928A (zh) * 2023-10-27 2023-11-28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一种建筑地基沉降形变监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6070B (zh) 201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06070A (zh) 一种建筑物竖向和水平向变形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5350509B (zh) 一种填土分层沉降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1206627B (zh) 隧道-基坑多重开挖影响既有桩基的离心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5043344B (zh) 一种基于连续纤维复合型材的沉降分布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2912780B (zh) 黄土湿陷性变形的砂土浸水测试方法
CN105442520B (zh) 边坡和大坝施工期、初次蓄水期全过程变形稳定监测系统
CN105806697A (zh) 一种模拟隧道开挖对周边管线影响的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CN104631519A (zh) 复杂荷载作用下桩基承载特性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6018755B (zh) 一种大型地裂缝物理模型的实验系统
CN205642986U (zh) 一种模拟隧道开挖对周边管线影响的试验装置
CN104614242A (zh) 复杂条件下岩土体硐室开挖与围岩应力、应变监测模型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CN106959302A (zh) 一种基于低相干干涉技术的桩体完整性检测系统及方法
Hoult et al. Sensing solutions for assessing and monitoring tunnels
CN111796072A (zh) 降雨条件下高陡边坡振动台测试系统及其搭建测试方法
Penman et al. OBSERVED AND PREDICTED DEFORMATIONS IN A LARGE EMBANKMENT DAM DURING CONSTRUCTION.(INCLUDES APENDICES).
CN106643649B (zh) 一种土体深层沉降和孔隙水压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Askarinejad et al. A novel technique to monitor subsurface movements of landslides
CN101435208B (zh) 地裂缝地层隧道不均匀沉降的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107100213A (zh) 桥梁群桩施工对邻近隧道的土体扰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4316029B (zh) 一种地质沉降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Bastiaens et al. An overview of long-term HM measurements around HADES URF
CN206529812U (zh) 一种直埋式测试系统
CN112187843A (zh) 一种基于bim深基坑基建风险自动监测的系统和方法
Lentini et al. Numerical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al monitoring of a full-scale diaphragm wall
CN205403769U (zh) 一种建筑物竖向和水平向变形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0

Address after: 443100 group 3, paomagang village, Longquan Town, Yiling District, Yicha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ICHANGHENGSHENG BUILDING INSTALL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443002 No. 8, University Road, Yichang, Hubei

Patentee befor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