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9058B - 一种天线装置及三维雷达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装置及三维雷达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9058B
CN105589058B CN201610065892.2A CN201610065892A CN105589058B CN 105589058 B CN105589058 B CN 105589058B CN 201610065892 A CN201610065892 A CN 201610065892A CN 105589058 B CN105589058 B CN 1055890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hase center
antenna
receiving
antenna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658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89058A (zh
Inventor
宋春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XIANG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宋春丽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宋春丽 filed Critical 宋春丽
Priority to CN2016100658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890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89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9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89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9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03Details of HF sub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common t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及三维雷达系统,所述天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发射天线单元,其包括至少两个发射天线,用于向待测目标发射探测信号;其中所述发射天线具有一相位中心,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沿竖直方向分布;接收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所述待测目标的反射信号;其中所述接收天线具有一相位中心,所述接收天线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分布。本发明的天线装置及三维雷达系统,通过对现有的发射天线进行改进,从而能够在不增加接收天线的情况下,实现了俯仰角的测量,并在获取方位角和目标的距离的基础上,得到目标在空间的三维位置;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雷达系统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装置及三维雷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雷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三维雷达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大空域地面监视雷达系统中,一般要求雷达系统具有较高的方位角度分辨力和俯仰测角能力。现有的雷达系统一般采用以下两种体制:
方位机械扫描体制,通常天线方位方向使用窄波束,俯仰方向使用宽波束,天线在接收状态下在俯仰方向有两个接收通道,采用比幅或比相单脉冲实现俯仰测角,方位方向通过机械扫描实现方位测角。
方位电扫体制,一般采用收发分离的天线,发射天线只有一个,在方位和俯仰方向上同时具有宽波束,可覆盖雷达监测空域,接收天线采用两行水平排列的阵列天线。雷达通过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数字波束形成(DBF,Digital Beam Forming)实现方位测角,然后对位于同一水平波束内的目标在俯仰方向上进行比相测角。
对于第一种体制,由于机械扫描结构的雷达系统体积、重量较大,且雷达系统的可靠性较低。对于第二种体制,如果使其具有一定方位角度分辨力,所需要的接收天线数为N,但是如果实现俯仰测角,则至少要使用2N个接收通道,这样增大了雷达系统的成本,其中N为自然数。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及三维雷达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及三维雷达系统,以解决现有雷达系统的可靠性低以及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构造了一种天线装置,其包括:
至少一个发射天线单元,所述发射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发射天线,用于向待测目标发射探测信号;其中所述发射天线具有一相位中心,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沿竖直方向分布;
接收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所述待测目标的反射信号;其中所述接收天线具有一相位中心,所述接收天线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分布。
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之间的最小垂直组合间距满足下式:
其中,θv为所述发射天线单元和所述接收天线单元的复合俯仰波束的半功率波束宽度,dy为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之间的最小垂直组合间距;λ为所述探测信号的波长。
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发射天线单元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的分布总宽度小于所述接收天线单元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的分布总宽度。
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探测信号为时频正交信号,包括频率正交信号、时间正交信号以及编码正交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三维雷达系统,其包括:
发射激励电路,用于产生探测信号;
至少一个发射天线单元,所述发射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发射天线,用于向待测目标发射探测信号;其中所述发射天线具有一相位中心,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沿竖直方向分布;
接收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所述待测目标的反射信号;其中所述接收天线具有一相位中心,所述接收天线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分布;
下变频电路,用于去除所述反射信号中的载波信号,以得到基带信号;
信号处理电路,用于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时频分离处理,并根据处理后的基带信号获取所述待测目标的方位角、俯仰角及目标距离,以确定所述待测目标在空间的三维位置。
在本发明的三维雷达系统中,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之间的最小垂直组合间距满足下式:
其中,θv为所述发射天线单元和所述接收天线单元的复合俯仰波束的半功率波束宽度,dy为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之间的最小垂直组合间距;λ为所述探测信号的波长。
在本发明的三维雷达系统中,所述发射天线单元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的总分布宽度小于所述接收天线单元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的总分布宽度。
在本发明的三维雷达系统中,所述探测信号为时频正交信号,包括频率正交信号、时间正交信号以及编码正交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三维雷达系统中,信号处理电路,具体用于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时频分离处理得到二维虚拟阵列,并根据所述二维虚拟阵列获取所述待测目标的方位角及俯仰角,以及根据所述反射信号的延迟确定目标距离。
在本发明的三维雷达系统中,所述发射激励电路与所述发射天线单元连接;所述接收天线单元通过所述下变频电路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还与所述发射激励电路连接。
本发明的天线装置及三维雷达系统,通过对现有的发射天线进行改进,从而能够在不增加接收天线的情况下,实现了俯仰角的测量,并在获取方位角和目标的距离的基础上,得到目标在空间的三维位置;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雷达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三维雷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种结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种结构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或图3中接收虚拟阵列的相位中心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接收虚拟阵列的相位中心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接收虚拟阵列的相位中心分布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种优选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接收虚拟阵列的相位中心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的三维雷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三维雷达系统包括:发射激励电路11、至少一个发射天线单元12、接收天线单元13、下变频电路14、信号处理电路15;
所述发射激励电路11,用于产生探测信号;譬如产生具有延时分辨力的时频正交信号;
发射天线单元12,用于向待测目标发射所述探测信号;所述发射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发射天线;将所述发射激励电路11产生的探测信号通过各个发射天线发射。
接收天线单元13,用于接收所述待测目标的反射信号;所述接收天线单元13包括至少两个接收天线;
下变频电路14,用于去除所述反射信号中的载波信号得到基带信号;为了便于信号处理电路对反射信号进行处理,需要将所述反射信号中的载波去除。
信号处理电路15,用于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时频分离,得到虚拟二维平面阵列,并根据所述虚拟二维平面阵列获取所述待测目标相对于雷达系统的方位角和俯仰角,以及根据所述反射信号的延迟确定目标距离,以确定所述待测目标在空间的三维位置。所述反射信号譬如为回波,具体可以根据所述待测目标的回波延迟,获取所述述待测目标与所述雷达系统之间的距离。
该信号处理电路15还控制发射激励电路11产生具有延时分辨力的时频正交信号。
所述发射激励电路11与所述发射天线单元12连接;所述接收天线单元13通过所述下变频电路14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15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15还与所述发射激励电路11连接。
其中雷达系统使用收发分离的天线,即发射天线单元12和接收天线单元13彼此是分离的,如图2所示,以天线装置包括一个发射天线单元和一个接收天线单元为例,其中发射天线单元21包括多个相位中心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发射天线T1~TM;其中发射天线T1的相位中心为m1(黑点所示的位置),当然可以理解的发射天线单元的相位中心在竖直方向散布。接收天线单元22包括至少多个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分布的接收天线R1~RN;其中接收天线R1的相位中心为m2(黑点所示的位置),其中M大于等于2;N大于等于2。优选地,所有所述接收天线的相位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当然,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还可以部分重叠,如图3所示,其中发射天线单元31包括多个相位中心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发射天线T1~TM;接收天线单元32包括至少多个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分布的接收天线R1~RN;其中M大于等于2;N大于等于2。在两个虚线框交叠位置的黑色点33表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重的叠相位中心,即将发射天线平移至接收天线的位置,这种平移并不影响最终形成的接收虚拟阵列的相位中心分布,对于收发天线部分重叠的情况,重叠阵元通道需要采用收发隔离措施,如微波定向耦合器、微波环形器、微波收发开关等,以抑制发射信号对接收通道的干扰。
下面主要以收发分离的天线装置为例,介绍阵列配置要素及二维测角方法。
如图2所示,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在竖直方向散布,发射天线装置具有M个发射天线,N个接收天线。相邻两个发射天线相位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dth,相邻两个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之间的垂直方向的间距依次为dtv1、dtv2、…、dtvM-1。相邻两个接收天线的相位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drh。雷达系统通过每个发射天线发射时频正交信号时,接收天线接收到待测目标的回波信号,并进行发射通道分离,最终形成M*N维接收虚拟阵列(如R11—RMN),如图4所示,接收虚拟阵列沿竖直和水平方向二维分布。相应地,图3对应的接收虚拟阵列的相位中心分布也如图4所示。
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之间的最小垂直组合间距,如公式1所示:
dtvm=kmdy 公式1
其中dtvm为相邻两个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之间的垂直间距,M-1≥m≥1;k1~kM-1为互质整数,dy为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之间的最小垂直组合间距,dy决定了雷达俯仰不模糊测角范围。
优选地,为实现测量的俯仰角不模糊,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之间的最小垂直组合间距至少要满足公式2:
公式2
其中,θv为发射天线单元和接收天线单元的复合俯仰波束的半功率波束宽度,λ为探测信号的波长,即雷达发射信号波长,dy为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之间的最小垂直组合间距。
如果雷达探测场景的RCS(雷达目标有效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起伏很大,且无先验位置信息,则上式需要加严,例如感兴趣目标的RCS起伏超过20dB,则公式2中的θv应该取-23dB波束宽度或更宽的波束宽度。
优选地,如图2所示,为获得最大垂直孔径,所述发射天线单元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的总分布宽度Lt小于所述接收天线单元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的总分布宽度Lr,即:
Lt≤Lr 公式3
接下来介绍上述雷达系统进行测角的具体过程,可以使用两种方式:
(1)基于全阵列方位、俯仰二维数字波束形成技术(DBF);
由于二维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2)单独测量方位角和俯仰角:
步骤101、测量方位角:
将图2中的接收天线单元的各行回波分别通过DBF技术测角后计算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待测目标的方位角。由于DBF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2、测量俯仰角:
进行俯仰测角时,需要将相位中心在竖直方向上对齐的垂直阵列。如果发射阵列的水平阵元间距dth为接收阵列的水平阵元间距drh的整数倍时,最终形成的虚拟接收阵列中水平重叠部分可构成竖直方向上对齐的垂直阵列。
图5给出了发射天线水平间距dth与接收天线水平间距drh相等的一种示例。
如图5所示,雷达系统采用3发6收的天线配置,即发射天线单元51包括3个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单元52包括6个接收天线,图5对应的接收虚拟阵列的相位中心分布。如图6所示,图6中黑色点表示参与垂直测角的虚拟阵元。此时垂直测角具体为:先在水平方向上进行4点DBF,然后对水平指向角相同的波束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比相测角。
图7给出了发射天线水平间距dth不等于接收天线水平间距drh的一种示例,以dth=1.2drh为例,雷达系统同样采用3发6收的天线配置,即发射天线单元71包括3个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单元72包括6个接收天线。此时形成的虚拟阵列如图8中的虚点所示,可以看出第二行和第三行中在垂直方向上没有与第一行对齐的虚拟阵元,因此需要将第二行和第三行阵元进行内插,形成与第一行阵元对齐的虚拟阵元,即图8中的实点(黑色点所示),然后再采用垂直对齐情况的测角方法。若垂直方向上形成的虚拟阵元数较多,也可以在垂直对齐的水平波束上进行数字波束形成或一维阵列超分辨方法测角。
上述阵列内插的步骤具体可以为:
首先在形成的虚拟阵列中找出各行之间的水平重叠区域,例如在图8中,最大重叠区域为第三行最左侧阵元和第一行最右侧阵元之间的区域。然后确定重叠区域内的内插阵元数及内插对齐水平基准。一般情况下以重叠区域内的第一行阵元为水平基准,例如选择第一行的最后3个虚拟阵元为对齐基准。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计算除对齐基准行之外的其它各行内插位置阵元数据。
S201、根据第二行(或第三行)各阵元接收到的信号利用APES(Amplitude andPhase Estimation)幅相估计算法做超分辨空间谱估计,得到不同方向上各个目标的幅度和方位角度估计值,假设共有K个目标,第k个目标幅度的估计为方位角度的估计为
S202、例如以第1行左侧第1个阵元为二维平面位置0点,虚拟阵列中第m行第n个阵元的阵元位置为pm0+Δprh(n-1),其中pm为第m行第1个阵元的水平位置,其满足公式4:
公式4
Δprh(n-1)为第n个阵元相对该行第一个阵元的水平位置差,其满足公式5:
公式5
譬如共需要Q个内插阵元,其与该行第一个阵元的水平位置差为q=1,...,Q。譬如第m行原始阵元回波矢量为根据K个目标幅度和方位角度的估计值重构包含内插阵元位置的阵元域回波信号,重构信号矢量如下式:
公式6
其中,为重构的内插阵元位置的回波信号,如公式7所示。
公式7
其中
S203、对重构信号利用APES算法做超分辨空间谱估计,得到K个目标的新的幅度估计和方位角度估计其中APES算法中使用的导向矢量为原始虚拟阵元位置对应的导向矢量和内插阵元对应的导向矢量组成的联合导向矢量p,其形式为:
公式8
其中:
公式9
S204、利用第三步中估计的K个目标的幅度和方位角度,分别重构包含虚拟阵元位置和内插阵元位置的阵元域信号。虚拟阵元位置的重构信号为:
公式10
内插阵元位置的回波信号为:
公式11
S205、计算原始虚拟阵元回波信号与该位置对应的重构信号之间的平方误差,如下式:
公式12
如果ε小于门限值μ,则停止迭代,此时重构向量即为内插阵元位置的信号矢量,否则返回到第三步继续迭代估计。
当然阵列内插不局限于上述算法,也可以使用其他阵列变换方法。
图2-图8给出的天线装置仅包括一个发射天线单元,但是上述天线装置也可包括多个发射天线单元。如图9所示,雷达系统的天线装置采用6发6收的天线配置。即发射天线组91包括两个发射天线单元,第一个发射天线单元包括发射天线T1-T3,第二个发射天线单元包括发射天线T4-T6,即每个发射天线单元包括3个发射天线,两个发射天线单元的分布相同,每个发射天线单元内相邻两个发射天线之间的水平间距与相邻两个接收天线之间的水平间距相等,两个发射天线单元之间的间距譬如为7drh。接收天线单元92包括6个接收天线R1-R6。图9对应的接收虚拟阵列的相位中心分布,如图10所示。图10中的黑色点表示参与垂直测角的虚拟阵元。当然,两个发射天线单元之间的组间间距也可略大于7drh,但此时需要对形成的虚拟阵列在水平方向上内插,该内插方法与图7所示的天线装置采用的内插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其包括:
至少一个发射天线单元,所述发射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发射天线,用于向待测目标发射探测信号;其中所述发射天线具有一相位中心,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沿竖直方向分布;
接收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所述待测目标的反射信号;其中所述接收天线具有一相位中心,所述接收天线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之间的最小垂直组合间距满足下式:
其中,θv为所述发射天线单元和所述接收天线单元的复合俯仰波束的半功率波束宽度,dy为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之间的最小垂直组合间距;λ为所述探测信号的波长。
优选地,所述发射天线单元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的总分布宽度小于所述接收天线单元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的总分布宽度。
优选地,所述探测信号为时频正交信号,包括频率正交信号、时间正交信号以及编码正交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该天线装置可以应用在雷达系统中,鉴于上文在雷达系统中以对该天线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天线装置及三维雷达系统,通过对现有的雷达系统进行改进,从而能够在不增加接收天线的情况下,实现了俯仰角和方位角的测量,以及根据回波延迟确定出目标距离,从而得到目标在空间的三维位置;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雷达系统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发射天线单元,所述发射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发射天线,用于向待测目标发射探测信号;其中所述发射天线具有一相位中心,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沿竖直方向分布;
接收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所述待测目标的反射信号;其中所述接收天线具有一相位中心,所述接收天线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分布;全部所述接收天线的相位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接收天线和所述发射天线部分重叠;
其中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之间的最小垂直组合间距满足下式:
其中,θv为所述发射天线单元和所述接收天线单元的复合俯仰波束的半功率波束宽度,dy为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之间的最小垂直组合间距;λ为所述探测信号的波长;
所述发射天线单元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的总分布宽度小于所述接收天线单元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的总分布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测信号为时频正交信号,包括频率正交信号、时间正交信号以及编码正交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3.一种三维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激励电路,用于产生探测信号;
至少一个发射天线单元,所述发射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发射天线,用于向待测目标发射探测信号;其中所述发射天线具有一相位中心,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沿竖直方向分布;
接收天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所述待测目标的反射信号;其中所述接收天线具有一相位中心,所述接收天线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分布;全部所述接收天线的相位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接收天线和所述发射天线部分重叠;
下变频电路,用于去除所述反射信号中的载波信号,以得到基带信号;
信号处理电路,用于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时频分离处理,并根据处理后的基带信号获取所述待测目标的方位角、俯仰角及目标距离,以确定所述待测目标在空间的三维位置;
其中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之间的最小垂直组合间距满足下式:
其中,θv为所述发射天线单元和所述接收天线单元的复合俯仰波束的半功率波束宽度,dy为所述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之间的最小垂直组合间距;λ为所述探测信号的波长;
所述发射天线单元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的总分布宽度小于所述接收天线单元的相位中心沿水平方向的总分布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测信号为时频正交信号,包括频率正交信号、时间正交信号以及编码正交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
信号处理电路,具体用于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时频分离处理得到二维虚拟阵列,并根据所述二维虚拟阵列获取所述待测目标的方位角及俯仰角,以及根据所述反射信号的延迟确定目标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激励电路与所述发射天线单元连接;所述接收天线单元通过所述下变频电路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还与所述发射激励电路连接。
CN201610065892.2A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天线装置及三维雷达系统 Active CN1055890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65892.2A CN105589058B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天线装置及三维雷达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65892.2A CN105589058B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天线装置及三维雷达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9058A CN105589058A (zh) 2016-05-18
CN105589058B true CN105589058B (zh) 2019-05-31

Family

ID=55928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65892.2A Active CN105589058B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天线装置及三维雷达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890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5860A (zh) * 2016-09-21 2018-03-27 北京行易道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雷达
KR102653129B1 (ko) * 2016-11-28 2024-04-02 주식회사 에이치엘클레무브 레이더 장치 및 그를 위한 안테나 장치
DE102016224900A1 (de) * 2016-12-14 2018-06-14 Robert Bosch Gmbh MIMO-Radarsensor für Kraftfahrzeuge
CN108205136A (zh) * 2016-12-20 2018-06-26 北京行易道科技有限公司 雷达及探测装置
CN109714083B (zh) * 2017-10-26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DE102018211422A1 (de) * 2018-07-10 2020-01-16 Vega Grieshaber Kg Füllstandradarantennenanordnung zur Messung eines Füllstandes in einem Behälter
CN112513667A (zh) * 2018-07-31 2021-03-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雷达装置
CN109358322B (zh) * 2018-10-25 2020-10-16 森思泰克河北科技有限公司 前向目标检测雷达和方法
CN109407092B (zh) * 2018-12-11 2024-05-14 东南大学 一种成像雷达装置及成像方法
JP7369852B2 (ja) * 2019-07-22 2023-10-26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レーダ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CN110515066B (zh) * 2019-08-20 2023-03-24 立晟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目标高度测量方法
CN113314832B (zh) * 2021-06-15 2022-10-25 东南大学 一种毫米波车载mimo雷达天线阵列装置及设计方法
CN116299249B (zh) * 2023-05-24 2023-07-25 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方位角和俯仰角的测量方法、装置、雷达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82002A1 (ja) * 2014-05-29 2015-12-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12706B2 (en) * 2004-07-16 2009-11-03 Fujitsu Ten Limited Monopulse radar apparatus and antenna switch
KR101665158B1 (ko) * 2010-02-08 2016-10-11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조정가능한 빔 특성들을 갖는 안테나
US9203160B2 (en) * 2011-12-21 2015-12-01 Sony Corporation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beam forming device
US20150253419A1 (en) * 2014-03-05 2015-09-1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imo antenna with improved grating lobe characteristics
CN105356069B (zh) * 2015-11-28 2018-12-04 成都安智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车载雷达测量角度无模糊范围的方法和天线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82002A1 (ja) * 2014-05-29 2015-12-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9058A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9058B (zh) 一种天线装置及三维雷达系统
CA2411615C (en) Surface wave radar
Haupt Antenna arrays: a computational approach
Huang et al. FMCW based MIMO imaging radar for maritime navigation
AU2016246770B2 (en) 1D phased array antenna for radar and communications
US9917374B2 (en) Dual-band phased array antenna with built-in grating lobe mitigation
CA3033676A1 (en) Novel automotive radar using 3d printed luneburg lens
CN109765529B (zh) 一种基于数字波束形成的毫米波雷达抗干扰方法及系统
WO2018165633A1 (en) Co-prime optical transceiver array
CN106990391A (zh) 基于俯仰mimo的低空目标探测宽带雷达系统及阵列优化方法
Vasanelli et al. Assessment of a millimeter-wave antenna system for MIMO radar applications
CN105932427A (zh) 一种毫米波成像雷达一维阵列天线及时序控制方法
CN110412570B (zh) 基于空间脉冲相位编码的hrws-sar成像方法
CN103837867A (zh) 一种利用ais信息进行高频雷达天线通道校正的方法
CN110764059B (zh) 一种收发垂直波束三坐标相控阵雷达方法
CN109375174A (zh) 基于倒t型线阵的两维电扫描三坐标雷达方法
CN109116297A (zh) 一种被动雷达空间谱估计与合成波束的联合测向方法
CN113064173A (zh) 一种球形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
Harter et al. 2-D antenna array geometries for MIMO radar imaging by Digital Beamforming
CN104993220B (zh) 旋转场式全向天线、低空近程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方法
Dahl et al. Comparison of virtual arrays for MIMO radar applications based on hexagonal configurations
Wen-long et al. Ionospheric clutter mitigation for high-frequency surface-wave radar using two-dimensional array and beam space processing
Dahl et al. MIMO radar concepts based on antenna arrays with fractal boundaries
CN216310268U (zh) 异物检测系统
Zhao et al. Using sky-wave echoes information to extend HFSWR's maximum detection ran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31

Address after: 710075 room 710, room 10401, unit 1, building 1, Gaoxin 6 road, hi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 XIANG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09 Sanfeng Middle Road, Nans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ong Chunl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