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0299B - 在tdd-fdd联合运营中的响应信息传输信道时序设置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tdd-fdd联合运营中的响应信息传输信道时序设置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0299B
CN105580299B CN201480053611.0A CN201480053611A CN105580299B CN 105580299 B CN105580299 B CN 105580299B CN 201480053611 A CN201480053611 A CN 201480053611A CN 105580299 B CN105580299 B CN 105580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ell
tdd
pcell
phich
pus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36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80299A (zh
Inventor
卢珉锡
崔宇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lden Ey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T Corp filed Critical KT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4/00869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5046807A1/ko
Publication of CN105580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0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80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0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94Allocation of channels in TDM/TDMA networks, e.g. distributed multi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12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medium access control, e.g. by allocating physical layer transmission capac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11/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2211/003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within particular systems or standards
    • H04J2211/005Long term evolution [L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于配置有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小区的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响应信息传输信道时序设置方法及为此的装置,更详细地说,对于通过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一个以上的小区进行通信的终端,涉及一种设置接收响应信号的时序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具体而言,提供一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是配置有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SCell的终端处理PHICH的方法,其包括:设置使PCell及SCell分别进行自载波调度的步骤;接收用于分别在PCell或Scell传输PUSCH的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基于控制信息分别从PCell或SCell传输PUSCH的步骤;以及分别从PCell及SCell接收对基于根据PUSCH传输的PCell或者SCell的PHICH时序传输的PUSCH的PHICH的步骤。

Description

在TDD-FDD联合运营中的响应信息传输信道时序设置方法及 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于配置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小区的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响应信息传输信道的时序设置方法及为此的装置,更详细地说,对于通过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一个以上的小区进行通信的终端,涉及一种设置接收响应信号的时序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系统的发展,如企业及个人那样的消费者开始使用非常多种多样的无线终端设备。当前的3GPP系列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LTE Advanced等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脱离以语音为主的服务,并能够传输接收视频、无线数据等多种数据的高速大容量的通信系统,因此要求开发能够传输适于有线通信网络的大容量数据的技术。另外,随着引入如多个小区或者小小区等的部署(deployment),需要一种在多样的部署场景中能够适用载波聚合的技术和方法。另外,终端通过多个小区能够和基站进行通信。此时,配置于终端的多个小区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和一个以上的辅小区(Secondary Cells,SCells)。作为一例,PCell提供安全输入,只有通过切换流程才能进行变更,并可执行用于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传输。一个以上的SCell依赖于UE能力(capability),从而可以和PCell共同构成为服务小区的集(a set of serving Cells)。
在这种PCell和SCell的双工模式不同的联合运营中,以何种方式设置上行链路HARQ-ACK的时序对整个网络的效率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实现用于传输大容量数据的且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载波之间的聚合时,要求对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包括基站的HARQ-ACK的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传输及对于在终端的PHICH接收时序的设置。
此外,在对于PCell被载波聚合的SCell的上行链路分配及SCell的上行链路数据的终端接收PHICH的过程中,要求PHICH时序设置。
技术方案
根据上述的要求,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是配置有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SCell的终端处理PHICH的方法,其包括:设置使PCell及SCell分别进行自载波调度的步骤;从PCell或SCell分别接收用于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基于控制信息分别从PCell或SCell传输PUSCH的步骤;以及分别从PCell及SCell接收对基于根据PUSCH传输的PCell或者SCell的PHICH时序传输的PUSCH的PHICH的步骤。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是配置有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终端处理PHICH的方法,其包括:对于SCell设置成支持跨载波调度的步骤;从PCell接收用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步骤;基于控制信息从SCell传输PUSCH的步骤;以及从PCell接收对基于PCell的PHICH时序传输的上述PUSCH的PHICH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是配置有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终端处理PHICH的方法,其包括:对于SCell设置成支持跨载波调度的步骤;从PCell接收用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步骤;基于控制信息从SCell传输PUSCH的步骤;以及从PCell接收对基于SCell的PHICH时序传输的上述PUSCH的PHICH的步骤。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是基站向配置有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SCell的终端传输PHICH的方法,其包括:控制使PCell及SCell分别进行自载波调度的步骤;传输分别从终端的PCell或者上述SCell中的用于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步骤;基于控制信息接收分别从PCell或者SCell传输的PUSCH的步骤;以及基于根据PUSCH传输的PCell或者SCell的PHICH时序分别向PCell或者SCell传输对于PUSCH的PHICH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是基站向配置有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终端传输PHICH的方法,其包括:对于SCell控制成支持跨载波调度的步骤;向PCell传输用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步骤;基于控制信息接收从SCell传输的PUSCH的步骤;以及基于PCell的PHICH时序向PCell传输对于PUSCH的PHICH的步骤。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是基站向配置有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终端传输PHICH的方法,其包括:对于SCell控制成支持跨载波调度的步骤;向PCell传输用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步骤;基于控制信息接收从SCell传输的PUSCH的步骤;以及基于SCell的PHICH时序向PCell传输对于PUSCH的PHICH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是处理配置有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SCell的PHICH的终端,其包括:控制部,其设置使PCell及SCell分别进行自载波调度;接收部,其从PCell或SCell分别接收用于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以及传输部,其基于控制信息分别从PCell及SCell传输PUSCH,其中,接收部分别从PCell及SCell接收对基于根据PUSCH传输的PCell及SCell的PHICH时序传输的PUSCH的PHICH。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是处理配置有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PHICH的终端,其包括:控制部,其对于SCell设置成支持跨载波调度;接收部,其从PCell接收用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以及传输部,其基于控制信息从SCell传输PUSCH,其中,接收部从PCell接收对基于PCell的PHICH时序传输的上述PUSCH的PHICH。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是处理配置有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PHICH的终端,其包括:控制部,其对于SCell设置成支持跨载波调度;接收部,其从PCell接收用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以及传输部,其基于控制信息从SCell传输PUSCH,其中,接收部从PCell接收对基于SCell的PHICH时序传输的上述PUSCH的PHICH。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是向配置有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SCell的终端传输PHICH的基站,其包括:控制部,其控制使PCell及SCell分别进行自载波调度;传输部,其传输分别从终端的PCell或者上述SCell中的用于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以及接收部,其基于控制信息接收分别从PCell及SCell传输的PUSCH,其中,传输部基于PCell及上述SCell的PHICH时序分别向PCell及SCell传输对于PUSCH的PHICH。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是向配置有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终端传输PHICH的基站,其包括:控制部,其对于SCell控制成支持跨载波调度;传输部,其向PCell传输用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以及接收部,其基于控制信息从SCell接收PUSCH,其中,传输部基于PCell的PHICH时序向PCell传输对于上述PUSCH的PHICH。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是向配置有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终端传输PHICH的基站,其包括:控制部,其对于SCell控制成支持跨载波调度;传输部,其向PCell传输用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以及接收部,其基于控制信息从SCell接收PUSCH,其中,传输部基于SCell的PHICH时序向PCell传输对于上述PUSCH的PHICH。
有益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执行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载波聚合的终端及基站能够解决按照PCell和SCell的设置操作的流程的模糊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即,提高包括HARQ-ACK操作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接收操作的正确性,从而提高根据载波聚合的数据传输接收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小小区部署的附图。
图2是图示小小区部署场景的附图。
图3至图6是图示在小小区部署中的局部场景的附图。
图7是表示载波聚合的多种场景的附图。
图8是示出在TDD帧结构上的UL-DL配置(configuration)的附图。
图9是示出用于在TDD UL-DL配置(configuration)下的TDD UL传输的PDCCH/EPDCCH的时序的附图。
图10是示出用于在TDD UL-DL配置(configuration)下的TDD UL HARQ-ACK传输的PHICH时序的附图。
图11至图17是为了TDD-FDD联合运营及CA而例示性图示具有各自的TDDUL-DL配置0至6的TDD Cell和FDD Cell成为CA时的情况的附图。
图18是图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TDD PCell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PDCCH/EPDCCH的时序关系的一例的附图。
图19及图20是例示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TDD UL-DL配置0号用作PCell时的PDCCH/EPDCCH的时序关系的附图。
图21是例示性示出根据由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在TDD PCell的UL-DL配置的PHICH时序的附图。
图22及图23是例示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TDD UL-DL配置0号用作PCell时的PHICH时序关系的附图。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操作的一例的附图。
图2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操作的另一例的附图。
图2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操作的又一例的附图。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操作的一例的附图。
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操作的另一例的附图。
图2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操作的又一例的附图。
图3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构成的附图。
图3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构成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例示性的附图对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注意,在对各附图的构成要素标注附图标记时,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使显示在不同的附图上,也尽可能使用相同的符号。此外,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时,在判断为对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可能会使本发明的主旨不清楚的情况下,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发明中的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布置而用于提供如语音、数据包等的多种通信服务。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及基站(Base Station,BS,或eNB)。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应解释为表示无线通信中的终端的一种广义概念,不仅包括WCDMA及LTE、HSPA等中的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而且包括GSM中的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UT)、用户站(Subscriber Station,SS)、无线设备(wireless device)等。
基站或小区(cell)一般是指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地点(station),也可以称为节点-B(Node-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B,eNB)、扇区(Sector)、站点(Site)、基站收发系统(Base Transceiver System,BTS)、接入点(Access point)、中继节点(RelayNode)、射频拉远头(Remote Radio Head,RRH)、射频单元(Radio Unit,RU)、小小区(smallcell)等其它术语。
即,在本说明书中,基站或小区(cell)应被解释为表示CDMA中的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WCDMA的NodeB、LTE中的eNB或者扇区(站点)等所覆盖的部分区域或功能的广义的含义,是将特大小区(megacell)、宏小区(macrocell)、微小区(microcell)、微微小区(picocell)、毫微微小区(femtocell)及中继节点(relay node)、射频拉远头(Remote Radio Head,RRH)、射频单元(Radio Unit,RU)、小小区(small cell)通信范围等多种覆盖区域全都包括在内的含义。
上述被罗列的多种小区由于存在控制各小区的基站,因此基站可以被解释为两种含义。i)与无线区域相关而提供特大小区、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小小区的装置本身,或者ii)可以指上述无线区域本身。在i)中,提供规定的无线区域的装置被相同的个体所控制或者相互作用使上述无线区域协作而构成的所有装置全都指为基站。根据无线区域的构成方式eNB、RRH、天线、RU、LPN、点、传输接收点、传输点、接收点等成为基站的一个实施例。在ii)中,从用户终端的观点或者相邻基站的角度,可以将接收或传输信号的无线区域本身指为基站。
并且,将特大小区、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小小区、RRH、天线、RU、低功率节点(Low Power Node,LPN)、点、eNB、传输接收点、传输点、接收点统称为基站。
在本说明书中,用户终端和基站作为用于实现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技术或技术思想的两种传输接收主体而以广义的含义来使用,并不由特定术语或单词所限定。用户终端和基站作为用于实现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技术或技术思想的两种(上行链路(Uplink)或下行链路(Downlink))传输接收主体而以广义的含义来使用,并不由特定术语或单词所限定。其中,上行链路(Uplink,UL,或上行)是指通过用户终端向基站传输接收数据的方式,下行链路(Downlink,DL,或下行)是指通过基站向用户终端传输接收数据的方式。
对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多址接入方式没有限制。可以使用如码分多址接入方式(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接入方式(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接入方式(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OFDM-FDMA、OFDM-TDMA、OFDM-CDMA那样的多种多址接入方式。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够应用于经GSM、WCDMA、HSPA进化为LTE及LTE-Advanced的非同步无线通信和进化为CDMA、CDMA-2000及UMB的同步无线通信领域等的资源分配。本发明不能限定或限制于特定的无线通信领域进行解释,应解释为包括能够适用本发明的思想的所有技术领域。
上行链路传输及下行链路传输可以使用利用相互不同的时间进行传输的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方式,或者可以使用利用相互不同的频率进行传输的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方式。
此外,在LTE、LTE-Advanced那样的系统中是以单个载波或载波对为基准来构成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而建立规格。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过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s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EPDCCH)等控制信道来传输控制信息,并由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等数据信道构成而传输数据。
另外,使用EPDCCH(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DCCH)或者扩展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xtended PDCCH))也可以传输控制信息。
在本说明书中,小区(cell)还可以指具有从传输接收点传输的信号的覆盖范围或者从传输接收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或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point))接受的信号的覆盖范围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该传输接收点本身。
应用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通过两个以上的传输接收点协作来传输信号的多点协作传输接收系统(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 System,CoMP系统)或多天线协作传输方式(coordinated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system)、多小区协作通信系统。CoMP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多重传输接收点和终端。
多重传输接收点也可以是基站或宏小区(macro cell,以下简称“eNB”),以及通过光缆或光纤维与eNB连接并被有线控制的、具有高的传输功率或宏小区区域内的具有低的传输功率的至少一个RRH。
以下,下行链路(downlink)是指从多重传输接收点向终端的通信或通信路径,上行链路(upnlink)是指从终端向多重传输接收点的通信或通信路径。在下行链路中,传输器可以是多重传输接收点的一部分,接收器可以是终端的一部分。在上行链路中,传输器可以是终端的一部分,接收器可以是多重传输接收点的一部分。
以下,有时将通过如PUCCH、PUSCH、PDCCH、EPDCCH及PDSCH等的信道来传输接收信号的情况表示为“传输/接收PUCCH、PUSCH、PDCCH、EPDCCH及PDSCH”的形式。
此外,在以下,“传输或接收PDCCH,或者通过PDCCH传输或接收信号”的记载可以包括“传输或接收EPDCCH,或者通过EPDCCH传输或接收信号”的含义来使用。
即,在以下记载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是指PDCCH,或者可以是指EPDCCH,并且也可以将PDCCH及EPDCCH全都包括的含义来使用。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通过PDCCH说明的部分也可以适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EPDCCH,并且通过EPDCCH说明的部分也可以适用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EPDCCH。
另外,在以下记载的上层信令(High Layer Signaling)包括传输含有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参数的RRC信息的RRC信令。
eNB向终端执行下行链路传输。eNB可以传输作为用于单播传输(unicasttransmission)的主物理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以及用于传输PDSCH的接收所需的调度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用于在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中(例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进行传输的调度许可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以下,将通过各信道传输接收信号的情况表示为“传输接收该信道”的形式。
作为用于应对移动流量激增的方法,可考虑使用低功率节点的小小区。与一般宏节点相比,低功率节点表示使用低的传输(Tx)功率的节点。
在3GPP Release 11之前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以下简称“CA”)技术中,可以使用作为在宏小区覆盖范围内地理上分散的天线的低功率RRH(Remote RadioHead)来建立小小区。
但是,为了应用上述CA技术,宏小区和RRH小区以在一个基站的控制下进行调度的方式建立,为此需要在宏小区节点和RRH之间构筑理想回程(ideal backhaul)。
理想回程是指像使用光纤(optical fiber),视距(Line Of Sight,LOS)微波(microwave)的专用点对点连接那样示出非常高的吞吐量(throughput)和非常小的延迟的回程。
与此相反,将像x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路)、非视距(NonLOS)微波(microwave)那样示出相对低的吞吐量(throughput)和大的延迟的回程称为非理想回程(non-ideal backhaul)。
多个服务小区可以通过基于以上说明的单个基站的CA技术进行聚合而对终端提供服务。即,对于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以下简称“RRC”)连接(CONNECTED)状态的终端可建立多个服务小区,在宏小区节点与RRH之间构筑理想回程的情况下,宏小区与RRH小区能够共同构成为服务小区而对终端提供服务。
当建立基于单个基站的CA技术时,终端与网络只能具有一个RRC连接(connection)。
在RRC连接(connection)建立(establishment)/重建(re-establishment)/切换中,由一个服务小区提供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以下简称“NAS”)移动性(mobility)信息(例如,跟踪区标识(Tracking Area Identity,TAI)),并在RRC连接(RRCconnection)重建/切换中,由一个服务小区提供安全输入(security input)。这种小区称为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PCell只能与切换流程一起变更。根据终端能力(capabilities)辅小区(Secondary Cells,SCells)可以与PCell共同构成为服务小区。
以下,在多层小区结构下,当小小区及任意的小区/基站/RRH/天线/RU支持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即支持FDD和TDD时,本发明涉及一种为了能够对属于相应基站的终端支持FDD和TDD之间的联合运营(joint operation)的终端的操作方法及装置和使用该方法的基站方法和此装置。并且,与双工模式无关且在宏小区及小小区及任意的小区/基站/RRH/天线/RU中使用各双工模式,并涉及一种宏小区和小小区的CA及联合运营、以及对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控制信道和PUSCH传输接收时序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字符(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HARQ-ACK)时序设置方法及装置。
以下,对于能够适用本发明中说明的提案的小小区部署(small celldeployment)场景进行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小小区部署的附图。
在图1中表示了在小小区和宏小区共存的状况中的构成,在以下图2至图3中,根据宏覆盖范围(macro coverage)的有无和相应小小区是为室外(outdoor)还是为室内(indoor)、相应小小区的部署是分散(sparse)的状况还是密集(dense)的状况、从频谱的观点出发使用与宏小区相同的频谱还是其它的频谱的状况进行更详细地区分。对于详细的场景的构成在图2至图6中说明。
图2是图示小小区部署场景(Small cell deployment scenario)的附图。图2表示了对于图3至图6的场景的一般的典型构成。图2图示了小小区部署场景,并包括场景#1、#2a、#2b、#3。200表示宏小区,210和220表示小小区。在图2中重叠的宏小区既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在宏小区200和小小区210、小小区220之间可实现调整(coordination),并且在小小区210、小小区220之间也可以实现调整。以及200、210、220的重叠的区域可以捆绑为集群(cluster)。
图3至图6是图示在小小区部署中的局部场景的附图。
图3图示了在小小区部署中的场景#1(Small cell deployment scenario#1)。在覆盖宏的存在下,场景1是小小区和宏小区的相同信道部署(co-channel deployment)场景,并且是室外小小区(outdoor small cell)场景。310中宏小区311及小小区全部为室外时,312指为小小区集群。用户全部分散在室内/室外。
连接小小区312内的小小区的实线是指集群内的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within cluster)。连接宏小区的基站和集群内的小小区的虚线是指小小区和宏小区之间的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 between small cells and macro cell)。
图4图示了小小区部署场景#2a。在覆盖宏(overlaid macro)的存在下,场景2a是小小区和宏小区使用相互不同的频谱的部署场景,并且是室外小小区(outdoor smallcell)场景。宏小区411及小小区全部为室外,412指为小小区集群。用户全部分散在室内/室外。
连接小小区412内的小小区的实线是指集群内的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within cluster)。连接宏小区的基站和集群内的小小区的虚线是指小小区和宏小区之间的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 between small cells and macro cell)。
图5图示了小小区部署场景#2b。在覆盖宏(overlaid macro)的存在下,场景2b是小小区和宏小区使用相互不同的频谱的部署场景,并且是室内小小区(indoor smallcell)场景。宏小区511为室外,小小区全部为室内,512指为小小区集群。用户全部分散在室内/室外。
连接小小区512内的小小区的实线是指集群内的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within cluster)。连接宏小区的基站和集群内的小小区的虚线是指小小区和宏小区之间的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 between small cells and macro cell)。
图6图示了小小区部署场景#3。不存在宏的覆盖范围(coverage)的状况下,场景3是室内小小区场景。612指为小小区集群。此外,小小区全部为室内,并且用户全部分散在室内/室外。
连接小小区612内的小小区的实线是指集群内的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within cluster)。连接宏小区的基站和集群内的小小区的虚线是指小小区和宏小区之间的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 between small cells and macro cell)。
在以上说明的图1和图2至图6的多种小小区场景中使用的频率F1和F2可以是支持相同的双工模式(duplex mode)的频率,或者F1和F2也可以具有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例如,F1是支持FDD模式的频率,F2是支持TDD模式的频率或者可以考虑与此相反的情况。
图7是表示载波聚合的多种的场景的附图。
如图7所示,在载波聚合场景下,相应F1和F2可以是支持相同的双工模式的频率,或者F1和F2可以考虑支持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的频率。
710在F1和F2小区几乎相同的覆盖范围下共存(co-located)且重叠(overlaid)。两层是提供充分的覆盖范围和移动性(mobility)的场景,并且是重叠的F1和F2小区之间可进行聚合(aggregation)的场景。
720是F1和F2小区共存(co-located)且重叠(overlaid),但是F2的覆盖范围与F1相比是小的一种场景。F1具有充分的覆盖范围,并且移动性支持也是基于F1覆盖范围来执行,而F2是用于提高吞吐量(throughput)而使用的场景,并且是重叠的F1和F2小区之间可进行聚合(aggregation)的场景。
730是F1和F2小区共存(co-located),但是F2天线用于增加小区边缘的吞吐量(cell edge throughput)而定向(directed)于小区边缘的一种场景。移动性支持是基于F1覆盖范围来执行,并且F1具有充分的覆盖范围,但F2临时具有覆盖盲区(coverage hole)的一种场景,并且是在相同的eNB中的F1和F2小区在覆盖范围重叠的地区可进行聚合(aggregation)的一种场景。
740场景是F1具有宏覆盖范围(macro coverage),并且射频拉远头(RRH)在F2用于提高在热点(hot spot)地区的吞吐量而被使用的一种场景,移动性支持是基于F1覆盖范围来执行,并且F2RRHs小区能够与F1宏小区一同聚合的一种场景。
750是与720的场景相类似地部署(deploy)的且频率选择性中继器(repeaters)用于扩展单个载波的覆盖范围而部署(deploy)的一种场景。在相同的eNB中的F1和F2小区在覆盖范围重叠的地区可进行聚合的一种场景。
在本说明书中,终端在配置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的过程中,与终端形成RRC连接,并中断提供成为切换的基准的小区(作为一例,PCell)的基站或者S1-MME,将对核心网起到移动锚点(mobility anchor)作用的基站记载为主基站或者第一基站。
主基站或第一基站可以是提供宏小区的基站,并且在小小区之间的双连接部署中可以是提供任意一个小小区的基站。
另外,在双连接部署状况中,将能够与主基站区分而向终端提供额外无线资源的基站记载为辅基站或第二基站。
第一基站(主基站)及第二基站(辅基站)可以分别向终端提供至少一个以上的小区,并且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可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接口进行连接。
并且,为了有助于理解,可以将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记载为宏小区,可以将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记载为小小区。但是,在上述的小小区集群场景中,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也可以记载为小小区。
在本发明的宏小区可以是指至少一个以上的各个小区,并且也可以以代表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所有小区的含义来记载。并且,小小区也可以是指至少一个以上的各个小区,并且也可以以代表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所有小区的含义来记载。但是,如上所述,在像小小区集群那样的特定场景中可以是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并且此时第二基站的小区可以记载为另一个小小区或者又一个小小区。
但是,对于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为了便于说明,使宏小区和主基站或第一基站进行关联,并能够使小小区和辅基站或第二基站进行关联,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使辅基站或第二基站可以与宏小区进行关联,主基站或第一基站与小小区进行关联的状况下,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当支持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时,可考虑在FDD和TDD双工模式(duplex mode)各自模式内的载波聚合。当像各自的FDD及TDD那样考虑在相同模式中的载波聚合时,可以如下进行设置使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分量载波或CC)进行区分。
首先,对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进行说明。
当配置CA时,终端与网络具有一个RRC连接(RRC connection),并且在RRC连接建立/重建/切换(RRC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re-establishment/handover)时,由一个服务小区提供NAS移动性信息(NAS mobility information),在RRC连接重建/切换时,由一个服务小区提供安全输入(security input)。将这种小区称为主小区(PCell)。在下行链路中,相应于PCell的载波是下行链路主分量载波(Down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DL PCC),在上行链路中是上行链路主分量载波(Up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ULPCC)。
PCell只能转换到切换流程(handover procedure),并且PCell是用于PUCCH的传输而被使用。并且,与SCells不同的是,PCell是不能去激活(de-activated)。并且,当PCell检测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时,重建(Re-establishment)被触发(triggering);当SCell检测RLF时,重建没有被实现。并且,能够从PCell获得NAS信息。
接着,对辅小区(Secondary Cells,SCells)进行说明。
SCells通过依赖于UE能力(capability)可以与PCell一同构成为服务小区集(aset of serving cells)的形式。相应于下行链路中的SCell的载波是下行链路辅分量载波(Down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DL SCC),相应于上行链路中的SCell的载波是上行链路辅分量载波(Up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UL SCC)。
在一个终端构成的服务小区集始终由一个PCell和一个以上的SCells构成。能够构成的服务小区的数量依赖于终端的聚合能力(aggregation capability)。
重配置(Reconfiguration)、SCells的添加(addition)和删除(removal)可通过RRC来执行,在LTE内的切换(intra-LTE handover)时,为了与目标PCell(target PCell)共同使用,RRC可以重配置或添加和删除SCells。当添加新的SCell时,为了传输SCell的所有要求的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而使用专用RRC信令(dedicated RRC signaling)。在连接的模式(Connected mode)下,终端不需要从SCells直接获得播放系统信息(broadcasted system information)。
图8是示出在TDD帧结构(frame structure)上的UL-DL配置(configuration)的附图。用D表示的是下行链路子帧(downlink subframe),用U表示的是上行链路子帧(uplinksubframe),用S表示的是特别子帧(Special subframe)。
图9是示出用于在TDD UL-DL配置(configuration)下的TDD UL传输的PDCCH/EPDCCH的时序的附图。
参考图9,涉及一种用于在现有TDD UL-DL配置下的TDD UL的传输的PDCCH/EPDCCH的时序(timing),从相应第n个子帧(subframe)检测(detection)的PDCCH/EPDCCH是指向第n+k个子帧传输PUSCH。
通过举一例,在TDD UL-DL配置0号中,对于从第0个子帧检测的PDCCH/EPDCCH的PUSCH可以在第4个子帧中传输。
图10是示出用于在TDD UL-DL配置(configuration)下的TDD UL HARQ-ACK传输的PHICH时序的附图。
参考图10,涉及一种用于根据在现有TDD UL-DL配置(configuration)下的TDD UL的HARQ-ACK传输的PHICH传输的时序,从子帧n(subframe n)传输的用于PUSCH的HARQ-ACK传输PHICH时序可以在第n+k_PHICH个DL子帧(subframe)中传输PHICH。
为了有效传输接收数据,可义考虑FDD和TDD各自的双工模式(duplex mode)之间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然而,像在本发明中提示的FDD和TDD那样,具有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的载波(carrier)之间的聚合(aggregation)及联合运营(jointoperation)未被考虑。
并且,本发明提出关于传输对考虑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FDD和TDD的联合运营(joint operation)及FDD和TDD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时的UL传输的HARQ-ACK的PHICH时序的详细方法及装置。
具体而言,当基站对终端考虑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duplex mode)FDD和TDD的联合运营(joint operation)及FDD和TDD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时,可适用本发明。此时,与终端及基站的操作执行现有相同的双工模式(duplex mode)之间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的情况可能会不同。例如,有必要应对传输HARQ-ACK的PHICH时序(timing)进行不同的定义,其中,该HARQ-ACK是对于UL传输。并且,提出在相应情况下的终端的操作方法和从基站对终端的操作设置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终端的装置及基站装置。
在以下,当根据各个实施例来考虑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duplex mode)FDD和TDD的联合运营(joint operation)及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时,提出关于传输HARQ-ACK的PHICH时序(timing)的终端和基站的操作方法,其中,该HARQ-ACK是对于UL传输。
本发明首先对于传输HARQ-ACK的PHICH时序(timing)的方法进行说明,其中,该HARQ-ACK对于根据TDD-FDD联合运营及CA时指定为PCell和SCell的小区的双工模式(duplex mode)可能会不同的UL传输。
关于对TDD-FDD联合运营及CA时的UL传输的PDCCH/EPDCCH的时序(timing)和传输相关HARQ-ACK的PHICH时序(timing)的UE过程(procedure)进行定义。
在聚合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载波或执行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载波之间的联合运营的过程中,根据PCell及SCell的双工模式对实施例进行分开说明。
TDD为PCell,FDD为SCell时
指定为TDD PCell的TDD DL子帧根据UL-DL配置(configuration)仅存在于特定子帧的情况相反,对于FDD SCell的UL子帧对一个无线帧(radio frame)在所有子帧中存在。在非跨载波调度(Non-cross carrier scheduling)的情况下,由于各自的TDD PCell和FDDSCell执行自载波调度(self-carrier scheduling),因此遵循对于在各自的双工(duplex)中定义的UL传输的控制信道(PDCCH/EPDCCH)的时序及传输HARQ-ACK的PHICH时序时,可以以各个独立的服务小区的形式很好地操作。
例如,对于配置有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SCell的终端处理PHICH的方法,对于分别从PCell及SCell传输的PUSCH的PHICH可以根据传输PUSCH的小区的PHICH时序分别接受。并且,当PCell及SCell分别为自载波调度时,对于从PCell及SCell传输的PUSCH的PHICH可以基于PCell及SCell各自的PHICH时序来传输接收。
对于以载波聚合或联合运营操作的终端,特定载波通过传输接收其它载波的控制信息而执行调度的称为跨载波调度(cross-carrier scheduling)。并且,各个载波通过传输接收各个控制信息而不执行跨载波调度的称为非跨载波调度(Non-cross carrierscheduling),或者由于在各自的载波中执行调度,因此称为自载波调度(self-carrierscheduling)。
如上所述,在TDD PCell及FDD SCell的情况下,当自载波调度时,终端及基站可以根据由各自的双工模式的PHICH时序进行操作。
但是,当使用跨载波调度(cross-carrier scheduling)时,对于终端及基站的操作可能会产生模糊性。具体而言,由于跨载波调度(cross-carrier scheduling)是在目前标准规格上只能够适用于PCell的方法,因此在TDD PCell中通过传输用于对FDD SCell的UL传输的PDCCH/EPDCCH来控制FDD SCell UL传输。当终端发生相应情况时,可能会产生对于应根据在TDD PCell中指定的时序来传输UL数据,还是应根据由FDD SCell的FDD时序关系来传输UL数据的模糊性。
例如,对于从现有FDD SCell传输的UL的HARQ-ACK时序通过从现有第n-4个子帧中接受的UL授权向第n个子帧传输UL,并使用了向第n+4个传输的HARQ-ACK的PHICH时序。并且,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当以第n个UL传输为基准在第n-4个中不存在TDD PCell中的DL子帧时,在相应UL中出现不能由PDCCH/EPDCCH进行调度(scheduling)的问题。
并且,终端相类似地以第n个UL传输为基准不存在第n+4个TDD PCell中的DL子帧时,出现不能接收将对于相应UL的HARQ-ACK传输的PHICH的问题。
并且,对于可进行TDD-FDD联合运营及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的终端,需要一种对于将用于对相应FDD SCell的UL传输的PDCCH/EPDCCH的调度信息传输的UL授权(grant)的传输时序和将对相应UL传输的HARQ-ACK传输的PHICH的传输时序进行改进的方法。
在以下,当PCell的双工模式为TDD且SCell的双工模式为FDD时,对于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将对于向FDD SCell传输的UL的HARQ-ACK的时序对齐于TDD PCell的时序的方法。
当设置TDD PCell的终端为了TDD-FDD联合运营及CA对FDD SCell进行辅小区添加(SCell addition)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本发明设置能够使用于对FDD SCell的UL传输的PDCCH/EPDCCH的时序对齐于TDD PCell。另外,可以考虑适用时序的方法,其中,该时序是TDD PCell使用将对于向FDD SCell的UL传输的HARQ-ACK传输的PHICH时序。
详细举例时,终端对于从FDD SCell的现有FDD-FDD CA时设置的第n-4个子帧中接受调度信息(grant)的PDCCH/EPDCCH,对于第n个传输PUSCH,并且能够与设置为通过PHICH向现有FDD的PHICH传输时序第n+4个子帧的DL传输相应HARQ-ACK无关地设置PDCCH/EPDCCH及PHICH时序。即,一种将用于与TDD PCell使用的UL-DL子帧配置(UL-DL subframeconfiguration)相关联的TDD UL共享信道(shared channel)的PDCCH/EPDCCH的接收时序和传输HARQ-ACK的PHICH时序适用于FDD SCell的方法。其为一种通过像TDD SCell添加(Addition)于FDD SCell的那样的方法进行适用的方法。即,可以基于设置能够在TDDPCell中使用的UL-DL配置(configuration)的时序来执行SCell的PUSCH传输。
当这样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时,可以改进如下的问题点,即,不存在用于调度(scheduling)对于上述的FDD SCell的第n个子帧的UL的TDD PCell的DL子帧,或者对于从特定子帧传输的UL,不存在用于接收HARQ-ACK的PHICH的TDD PCell上的DL子帧。
第二实施例:对于PDCCH/EPDCCH及PHICH时序进行重新设置的方法,该PDCCH/EPDCCH及PHICH时序是对于根据TDD PCcell的UL-DL配置从FDD SCell传输的UL的时序。
如上述的第一实施例所示,在设置于特定TDD PCell的特定UL-DL配置(configuration)下,将对于从FDD SCell的UL子帧传输的上行链路信号的PHICH时序遵循TDD PCell的时序时,也可能会发生浪费SCell的子帧的问题。
例如,当接收对于从FDD SCell传输的UL的PDCCH/EPDCCH的时序及/或者对于UL传输的HARQ-ACK的PHICH时序根据设置于TDD PCell的UL-DL配置(configuration)而遵循PCell的时序时,对于与TDD PCell的DL子帧对齐(align)的FDD SCell UL子帧,由于在现有TDD PCell中相应子帧为DL子帧,因此出现用于UL传输的PDCCH/EPDCCH及PHICH相关时序信息不存在的问题。即,对于向具有与TDD PCell的DL子帧索引(index)相同的子帧索引(index)的FDD SCellUL子帧索引(index)传输的UL PUSCH,不存在从TDD DL子帧的调度授权时序和PHICH时序。因此,终端不能执行属于相应FDD SCell的UL子帧的传输。其可以根据设置为各自的TDD PCell的UL-DL配置(configuration)将FDD SCell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率减小至40%~90%。
通过附图,对于根据TDD PCell的配置(configuration)在FDD SCell中不存在时序的子帧进行详细说明。
图11至图17是为了TDD-FDD联合运营及CA而例示性图示具有各自的TDDUL-DL配置0至6的TDD Cell和FDD Cell成为CA时的情况的附图。
图11至图17是为了各自的TDD-FDD联合运营及CA而提示关于具有各自的TDD UL-DL配置(configuration)的TDD Cell和FDD Cell成为CA时的情况的例示。此外,当以TDD-FDD联合运营及CA操作时,在FDD Cell的UL频带中用阴影来表示的子帧是指额外需要对于向FDD SCell UL发送的传输的PDCCH/EPDCCH的时序和传输对于相应FDD SCell UL的传输的HARQ-ACK的PHICH时序的设置的子帧。即,当适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时,其是指需要适用对于在FDD SCell的PDCCH/EPDCCH及PHICH时序的新的设置的子帧。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DD UL-DL配置为0的TDD Cell和FDD Cell成为CA的情况的附图。参考图11,FDD SCell的0、1、5、6号子帧中具有与相应子帧相同的索引的TDD Pcell的子帧设置为下行链路或特殊子帧。并且,FDD SCell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例设置使TDD PCell的PDCCH/EPDCCH及PHICH时序遵循时,出现对于FDD Cell的0、1、5、6号子帧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操作不能被执行的问题。其导致FDD SCell的子帧浪费。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DD UL-DL配置为1的TDD Cell和FDD Cell成为CA的情况的附图。参考图12,FDD SCell的0、1、4、5、6、9号子帧中具有与相应子帧相同的索引的TDD Pcell的子帧设置为下行链路或特殊子帧。并且,FDD SCell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例设置使TDD PCell的PDCCH/EPDCCH及PHICH时序遵循时,出现对于FDD Cell的0、1、4、5、6、9号子帧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操作不能被执行的问题。其导致FDD SCell的子帧浪费。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DD UL-DL配置为2的TDD Cell和FDDCell成为CA的情况的附图。参考图13,FDD SCell的0、1、3、4、5、6、8、9号子帧中具有与相应子帧相同的索引的TDD Pcell的子帧设置为下行链路或特殊子帧。并且,FDD SCell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例设置使TDD PCell的PDCCH/EPDCCH及PHICH时序遵循时,出现对于FDD Cell的0、1、3、4、5、6、8、9号子帧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操作不能被执行的问题。其导致FDD SCell的子帧浪费。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DD UL-DL配置为3的TDD Cell和FDD Cell成为CA的情况的附图。参考图14,FDD SCell的0、1、5、6、7、8、9号子帧中具有与相应子帧相同的索引的TDD Pcell的子帧设置为下行链路或特殊子帧。并且,FDD SCell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例设置使TDD PCell的PDCCH/EPDCCH及PHICH时序遵循时,出现对于FDD Cell的0、1、5、6、7、8、9号子帧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操作不能被执行的问题。其导致FDD SCell的子帧浪费。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DD UL-DL配置为4的TDD Cell和FDD Cell成为CA的情况的附图。参考图15,FDD SCell的0、1、4、5、6、7、8、9号子帧中具有与相应子帧相同的索引的TDD Pcell的子帧设置为下行链路或特殊子帧。并且,FDD SCell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例设置使TDD PCell的PDCCH/EPDCCH及PHICH时序遵循时,出现对于FDD Cell的0、1、4、5、6、7、8、9号子帧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操作不能被执行的问题。其导致FDD SCell的子帧浪费。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DD UL-DL配置为5的TDD Cell和FDD Cell成为CA的情况的附图。参考图16,FDD SCell的0、1、3、4、5、6、7、8、9号子帧中具有与相应子帧相同的索引的TDD Pcell的子帧设置为下行链路或特殊子帧。并且,FDD SCell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例设置使TDD PCell的PDCCH/EPDCCH及PHICH时序遵循时,出现对于FDD Cell的0、1、3、4、5、6、7、8、9号子帧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操作不能被执行的问题。其导致FDD SCell的子帧浪费。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DD UL-DL配置为6的TDD Cell和FDD Cell成为CA的情况的附图。参考图17,FDD SCell的0、1、5、6、9号子帧中具有与相应子帧相同的索引的TDD Pcell的子帧设置为下行链路或特殊子帧。并且,FDD SCell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例设置使TDD PCell的PDCCH/EPDCCH及PHICH时序遵循时,出现对于FDD Cell的0、1、5、6、9号子帧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操作不能被执行的问题。其导致FDD SCell的子帧浪费。
如上所述添加FDD SCell的情况下,如上述的第一实施例所示,当SCell根据TDDPCell的各配置(Configuration)来设置PDCCH/EPDCCH及PHICH时序时,在FDD SCell的部分UL子帧的操作上可能出现问题。
此外,作为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对于为了对相应FDDSCell的UL的额外UL传输的PDCCH/EPDCCH的传输时序和用于UL的HARQ-ACK PHICH时序进行重新定义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PHICH时序设置方法在原则上,用于执行在FDD SCell的第n个UL子帧(subframe)中传输的TDD PCell中的PDCCH/EPDCCH的传输时序在最小第n-4个之前的TDD PCell子帧中可设置成能够实现通过PDCCH/EPDCCH检测(detection)指示的PUSCH的传输。此外,对于传输对从第n个UL子帧传输的PUSCH的HARQ-ACK的PHICH,即使为最快的PHICH的传输,也可设置成从最小第n+4个TDD PCell DL子帧传输。即,包括对于向FDDSCell传输的PUSCH的UL授权信息的控制信道,即PDCCH/EPDCCH可以与相应PUSCH以4ms或者4TTI的间隔来接收。
对于上述的第二实施例的情况,对于包括从FDD SCell传输的PUSCH和UL授权的PDCCH/EDPCCH的时序关系及PUSCH和PHICH的时序关系分开说明。
向SCell上传输的PUSCH和PDCCH/EPDCCH的时序关系
图18是图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TDD PCell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PDCCH/EPDCCH的时序关系的一例的附图。
参考图18,在TDD DL子帧上可以均等分配来传输用于FDD SCell PUSCH的PDCCH/EPDCCH。具体而言,在TDD PCell子帧中完成PDCCH/EPDCCH检测(detection)之后的PUSCH传输时序可以如图18的表格所示完成。即,其对于在TDD PCell中实现对于FDD SCell的UL的PDCCH/EPDCCH传输的情况(跨载波调度),是指在TDD PCell中通过从相应第n个子帧检测(detection)到的PDCCH/EPDCCH在FDD SCell上对第n+k个子帧传输PUSCH。
例如,根据各个TDD UL-DL配置用下划线表示的K值是在现有TDD配置中对于额外时序进行重新定义的部分。即,当TDD UL-DL配置0号时,从第0个子帧接收的PDCCH/EPDCCH可包括(n+4)的第4个TDD Cell的UL子帧中的PUSCH调度信息。当添加本发明的FDD SCell时,为了第5个FDD子帧的PUSCH调度,可以通过对TDD UL-DL配置的第0个子帧添加作为k值5而构成。此外,可以基于从TDD PCell的第0个子帧接收的PDCCH/EPDCCH来调度FDD SCell的第5个子帧中的PUSCH。
图18中图示的表格例示性图示了对于根据TDD UL-DL配置(configuration)的FDDSCell的PUSCH和PDCCH/EPDCCH的时序信息。此外,根据TDD UL-DL配置的SCell的PUSCH的传输时序可以是独立的,并且为了便于说明,将7个组合图示为一个表格,但也可以以各个独立方式进行定义。即,根据图18的TDDUL-DL配置的SCell的PUSCH的各个传输时序也可以以不同方式进行定义。
对于向参考以上图18说明的FDD SCell UL子帧传输的用于PUSCH的PDCCH/EPDCCH时序的定义是提示使在TDD DL子帧上用于FDD SCell PUSCH的PDCCH/EPDCCH均等(equal)分配来传输的例子。
与此相反的是,在定义用于FDD SCell PUSCH的PDCCH/EPDCCH时序的过程中,也可以设置使PDCCH/EPDCCH时序分配于特定TDD DL子帧。
图19及图20是例示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TDD UL-DL配置0号用作PCell时的PDCCH/EPDCCH的时序关系的附图。
参考图19及图20,当TDD UL-DL配置(configuration)0号用作PCell时,也可以对特定TDD DL子帧集中分配用于相应FDD SCell的UL PUSCH的PDCCH/EPDCCH。例如,如图19的情况所示,当TDD UL-DL配置为0号的TDD PCell时,可设置使第0个子帧的k值为4、5、6。此时,通过第0个子帧接收的PDCCH/EPDCCH可包括第n+k个子帧的PUSCH调度信息。此外,可包括FDD SCell的5号、6号UL子帧的PUSCH调度信息。
作为另一例,参考图20,5号及6号FDD SCell的UL子帧的PUSCH调度信息可以通过TDD PCell的1号子帧接收。
可以这样设置使控制信息集中分配于TDD Pcell的特定子帧中,该控制信息用于调度通过现有TDD UL-DL配置不能进行调度的FDD SCell的UL子帧的PUSCH。
以上举例了TDD配置(configuration)0,但具有相同的原理且也能够适用于其它TDD UL-DL配置(configuration)。对于集中分配的情况,在PDCCH/EPDCCH上可以包括要传输相应PUSCH的子帧索引(index)信息来传输。即,通过利用UL索引(index)信息来指示对于相应FDD SCell的UL子帧索引(index),使得可以设置成对相应UL子帧传输PUSCH。
以上,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实施例,对于将PUSCH和PDCCH/EPDCCH的时序以均等或集中添加方式设置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以下,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PUSCH的PHICH时序设置的详细的局部实施例进行说明。
对于向FDD SCell上传输的PUSCH的PHICH的时序关系
在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原则下,对于通过PDCCH/EPDCCH的检测(detection)向FDD SCell上传输的PUSCH的PHICH时序关系,说明如下所示的各个实施例。对于FDD SCell PUSCH传输的PHICH时序,可以有如下所示的各个实施例,当对于FDD SCell中的UL的传输的PHICH传输在TDD PCell中实现时,其是指在FDD SCell中对于第n个子帧的PUSCH传输的TDD PCell中在相应第n+k_PHICH个子帧中用于FDD SCell PUSCH的PHICH从终端接收。
图21是例示性示出根据由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在TDD PCell的UL-DL配置的PHICH时序的附图。
参考图21,作为一例,当TDD PCell设置为UL-DL配置0号时,包括对于向FDD SCell的0号UL子帧传输的PUSCH的HARQ-ACK的PHICH可以通过第5个DL子帧来接收。作为同样的方法,包括对于向FDD SCell的2号UL子帧传输的PUSCH的HARQ-ACK的PHICH可以通过6号子帧特殊子帧来接收。同样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PHICH时序在现有TDD Cell的UL-DL配置中设置额外的HARQ-ACK时序可以接收对于通过FDD SCell的所有UL子帧的PUSCH的PHICH。
即,额外的HARQ-ACK时序对于TDD DL子帧上可以设置使用于FDD SCell PUSCH的PHICH均等(equal)分配。
在图21中图示的表格例示性图示了对于根据TDD UL-DL配置(configuration)的FDD SCell的PUSCH和PHICH的时序信息。此外,对于FDD SCell的PUSCH和PHICH的时序信息可以根据各自的TDD UL-DL配置进行独立,为了便于说明,将7个组合图示为一个表格,但也可以以各个独立方式进行定义。即,对于根据图21的TDD UL-DL的FDD SCell的PUSCH和PHICH的时序信息也可以以各个不同方式进行定义。
图22及图23是例示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TDD UL-DL配置0号用作PCell时的PHICH时序关系的附图。
参考图22及图23,PHICH根据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FDD SCell PUSCH的PHICH时序也可以设置成分配于特定TDD DL子帧。
图22是例示性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TDD UL-DL配置0号用作PCell时的PHICH时序关系的附图。
参考图22,当TDD UL-DL配置(configuration)0号设置为PCell时,可以设置时序,以便可以收集对于FDD SCell的PUSCH的PHICH被接收的TDD DL子帧来分配。例如,当设置为TDD UL-DL配置(configuration)0的PCell时,可以额外设置对于从FDD SCell的0号、1号、5号、6号UL子帧传输的信号的HARQ-ACK时序。因为在现有TDD UL-DL配置0中将0号、1号、5号、6号子帧设置为DL或者特殊子帧。
此外,当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时,额外设置对于从FDD SCell的0号、1号、5号、6号UL子帧传输的上行链路信号的HARQ-ACK时序,但可以向特定TDD PCell的DL子帧集中分配。即,对于从FDD SCell的0号及1号UL子帧传输的PUSCH的PHICH可以设置成通过TDDPCell的5号DL子帧来接收。
图2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TDD UL-DL配置0号用作PCell时对于PHICH时序的另一例的附图。
参考图23,如参考图22所述,在额外设置对于FDD SCell的UL子帧中部分的子帧的PHICH时序的过程中,也可以设置成从TDD PCell的6号特殊子帧中接收。
例如,对于从FDD SCell的0号及1号UL子帧传输的PUSCH的PHICH根据n+k_PHICH可以从TDD PCell的6号特殊子帧中接收
以上以TDD UL-DL配置(configuration)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根据相同的原理也可以设置其它TDD UL-DL配置(configuration)。
同样地,当设置使对于参考图11至图17说明的且需要额外设置的向FDD SCell的UL子帧传输的PUSCH的PHICH时序集中分配于TDD PCell的特定子帧时,在PDCCH/EPDCCH上可以包括要传输相应PUSCH的UL索引(index)及子帧索引(index)信息。可以通过UL索引(index)及子帧索引(index)信息来区分向相同子帧传输的PHICH资源。或者也可以设置成包括能够区分PHICH资源的额外的参数(parameter)来传输。
在以上,由于根据上述的第二实施例的各附图只是为了图示一例,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此,可包括可以根据上述的原则设置的所有方法。
FDD为PCell,TDD为SCell时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情况下,可以考虑PCell的双工模式为FDD且SCell的双工模式为TDD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当PCell及SCell进行自载波调度时,终端也可以接收基于根据PCell及SCell各自的双工模式的PHICH时序传输的PHICH。
在仅适用上述的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子帧的浪费且有效接收PHICH,对于从TDD SCell传输的PUSCH的PHICH可以根据如下各个实施例进行设置。
第三实施例:同样适用TDD PHICH时序的方法。
详细举例说明时,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可以添加(addition)于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中。此时,可以从FDD PCell的DL子帧执行对于TDD SCell的UL子帧的调度。同样地,当执行跨载波调度(cross-carrier scheduling)时,在FDD PCell中,在一个无线帧(radio frame)内所有子帧设置为DL子帧,并从执行跨载波调度(cross-carrierscheduling)的FDD PCell中传输对于TDD SCell的UL授权。此外,传输对于从TDD SCell传输的上行链路传输的HARQ-ACK的PHICH是从FDD PCell中接收。
并且,对于根据从TDD SCell传输的UL的PUSCH的PHICH时序,可以设置使非跨载波调度(non-cross carrier scheduling)时使用的TDD UL的PHICH时序能够适用。即,从TDDSCell传输的UL的PHICH时序可以设置成遵循上述的图10。
综上所述,当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PHICH时序与在图10中图示的PHICH时序相同地设置而非跨载波调度(non-cross carrier scheduling)和跨载波调度(cross-carrier scheduling)时,可以设置成具有相同的PHICH时序。即,当包括TDD双工模式(duplex mode)时,可设置使TDD-TDD CA和TDD-FDD CA共同具有相同的终端的PHICH时序且使终端操作。
同样地,控制信道接收时序和向SCell传输的PUSCH的传输时序也像非跨载波调度那样可以根据SCell的TDD UL-DL配置进行适用。即,可以根据图9的时序表进行适用。
第四实施例:适用FDD PCell的PHICH时序的方法。
与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当执行跨载波调度时,对于向TDD SCell传输的上行链路传输的PHICH时序也可以适用FDD PCell的PHICH时序。
具体而言,FDD SCell在所有无线帧内配置DL子帧。此外,即使将传输对于从TDDSCell的UL子帧传输的上行链路信号的HARQ-ACK的PHICH时序设置成与FDD PCell的PHICH时序相同,也不会出现问题。
例如,当跨载波调度时,由于在FDD PCell中子帧第n-k个接收对于TDD SCell的UL授权,因此接受相应授权的终端向子帧第n个的TDD SCell传输UL,传输相应UL之后可以适于在FDD PCell中设置的PHICH时序来接收PHICH。
当这种情况时,将对于向TDD SCell传输的UL的PUSCH及PHICH时序设置成匹配于FDD PCell,因此可以考虑与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无关且对于FDD-FDD CA、FDD-TDD CA的情况,可以设置使PHICH时序相同的方法。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作为TDD-FDD联合运营及CA操作时使用的场景,在通过两个以上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将CA可以使用于UL的情况和将CA不能使用于UL的,即,使用一个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的情况下,也都能够适用。
通过参考附图,对于上述的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能够全部执行的终端及基站的各自的操作进行说明。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操作的一例的附图。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是配置有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SCell的终端处理PHICH的方法,其可包括:设置使PCell及SCell分别进行自载波调度的步骤;从PCell和SCell分别接收用于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基于对接收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分别从PCell及SCell传输PUSCH的步骤;以及接收分别从PCell及SCell设置的且对基于根据PUSCH的传输的PCell及SCell的PHICH时序传输的PUSCH的PHICH的步骤。
参考图24,配置有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SCell的终端可设置成PCell及SCell分别支持上述的自载波调度(S2410),可以从PCell和SCell分别接收用于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S2420)。即,终端在PCell的子帧中为了执行PUSCH传输在PCell中可以接收控制信息,同样地,终端在SCell的子帧中为了执行PUSCH传输在SCell中可以接收控制信息。
终端可以基于用于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分别在PCell及SCell中传输PUSCH(S2430)。例如,可以基于从PCell接收的控制信息在PCell中传输PUSCH,可以基于从SCell接收的控制信息在SCell中传输PUSCH。
此后,终端可以根据分别从PCell及SCell设置的PUSCH传输的PHICH时序来接收包括对于传输的PUSCH的HARQ-ACK信息(S2440)。例如,设置成进行自载波调度的终端在接收PHICH的过程中,对于从PCell传输的PUSCH的PHICH可以接收基于PCell的PHICH时序传输的PHICH。此外,对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的PHICH可以接收基于SCell的PHICH时序传输的PHICH。
即,对于从配置于终端的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SCell传输的各自的PUSCH的PHICH可以基于根据各小区的双工模式设置的PHICH时序来传输。终端可以接收基于根据相应小区的双工模式设置的PHICH时序传输的PHICH。
图2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操作的另一例的附图。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是配置有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终端处理PHICH的方法,其可包括:设置使SCell支持跨载波调度的步骤;从PCell接收用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步骤;基于控制信息从SCell传输PUSCH的步骤;以及从PCell接收对基于PCell的PHICH时序传输的上述PUSCH的PHICH的步骤。
参考图25,配置有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终端对于SCell可以设置成支持跨载波调度(S2510),可以从调度小区接收对于要向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S2520)。例如,可以基于向PCell传输的控制信息来控制SCell的PUSCH传输等。并且,可以基于向PCell传输的且包括于PDCCH/EPDCCH的UL授权信息来执行PCell或SCell的PUSCH传输时序及PUSCH资源分配。
终端基于从调度小区接收的控制信息(例如,SCell UL授权)可以从SCell传输PUSCH(S2530)。例如,基于从PCell接收的控制信息可以从SCell传输PUSCH,由于SCell是以FDD双工模式配置,因此可以通过UL子帧传输PUSCH。
此后,终端基于调度小区的PHICH时序可以从调度小区接收对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的PHICH(S2540)。例如,终端可以从PCell接收对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的PHICH。可以将对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的PHICH接收于由PCell的TDD UL-DL配置(configuration)决定的PHICH时序。即,终端可以接收由基站基于PCell的PHICH时序传输的PHICH。
具体而言,如第一实施例所示,当PCell设置为TDD且Scell设置为FDD时,对于向SCell传输的PUSCH的PHICH可以从适用TDD PCell的HARQ-ACK时序的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即,对于从FDD SCell的UL子帧传输的PUSCH的PHICH时序可以根据适用于TDDPCell的UL-DL配置(configuration)的PHICH时序而各自不同地进行适用。只有此时,才可能存在不能设置对于特定FDD SCell的UL子帧的PHICH时序的问题点。
或者,如第二实施例所示,可以额外定义对于发生上述的问题的特定FDD SCell的UL子帧的PHICH时序。即,当PCell设置为TDD且SCell设置为FDD时,PHICH可以从将额外的HARQ-ACK时序适用于TDD PCell的HARQ-ACK时序的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
额外的HARQ-ACK时序设置使对于从与TDD 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能够映射的SCell的上行链路子帧传输的上行链路信号的HARQ-ACK时序向TDD PCell上的下行链路子帧均等分配,或者可以设置使其集中于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一部分的子帧中。例如,设置成如图18所示均等分配,或者可以设置成如图19及图20所示集中于特定子帧中。
作为又一个例子,参考图26,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是配置有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终端处理PHICH的方法,其可包括:对于SCell设置成支持跨载波调度的步骤;从PCell接收用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步骤;基于控制信息从SCell传输PUSCH的步骤;以及从PCell接收对于以SCell的PHICH时序为基础传输的PUSCH的PHICH的步骤。
具体而言,配置有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终端对于SCell可以设置成支持跨载波调度(S2610),可以从调度小区接收对于要向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S2620)。例如,可以基于向PCell传输的控制信息来控制SCell的PUSCH传输等。此外,可以基于向PCell传输的PDCCH/EPDCCH中包括的UL授权信息来执行PCell或者SCell的PUSCH传输时序及PUSCH资源分配。
终端在SCell中可以基于从调度小区接收的控制信息(例如,SCell UL授权)来传输PUSCH(S2630)。例如,在SCell中可以基于从PCell接收的控制信息来传输PUSCH,由于SCell配置为TDD双工模式,因此可以根据相应TDD UL-DL配置来传输PUSCH。
此后,终端可以基于从调度小区设置成支持调度的小区的PHICH时序来接收对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的PHICH(S2640)。例如,终端可以将对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的PHICH接收于根据SCell的TDD UL-DL配置的PHICH时序中。即,基站可以接收基于SCell的TDDPHICH时序来传输的PHICH。
例如,如第三实施例所示,当PCell设置为FDD且SCell设置为TDD时,PHICH也可以从将TDD SCell的HARQ-ACK时序进行适用的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
作为又一个例子,如第四实施例所示,当PCell设置为FDD且SCell设置为TDD时,对于从子帧n传输的上行链路信号的PHICH也可以从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n+4)中接收。即,同样适用FDD PCell的PHICH时序。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操作的一例的附图。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是基站向配置有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SCell的终端传输PHICH的方法,其可包括:控制使PCell及SCell分别进行自载波调度的步骤;传输分别在终端的PCell或者上述SCell中的用于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步骤;接收分别从PCell或者SCell传输的PUSCH的步骤;以及基于根据PUSCH传输的PCell或者SCell的PHICH时序分别向PCell或者SCell传输对于PUSCH的PHICH的步骤。
参考图27,与配置有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SCell的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可以控制使PCell或者SCell分别进行自载波调度(S2710),可以从PCell及SCell传输用于各自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S2720)。例如,分别将Cell或者SCell的控制信息从相应PCell或者SCell传输,使得以进行自载波调度方式进行控制。
基站基于用于分别从PCell及SCell PUSCH传输的上述控制信息可以从终端接收从PCell或者SCell传输的PUSCH(S2730)。
基站可以向终端传输包括分别从对于从PCell或者SCell接收的PUSCH的PCell及SCell设置的根据PUSCH传输的HARQ-ACK信息的PHICH(S2740)。例如,PHICH的传输时序遵循于根据接收PUSCH的PCell或者SCell各自的双工模式设置的时序。作为一例,在PCell的双工模式为FDD且SCell的双工模式为TDD的情况下,当从PCell接收的PUSCH时,根据由FDD的PHICH时序来传输PHICH。当同样从SCell接收的PUSCH时,可以根据由TDD的PHICH时序来传输PHICH。在PCell的双工模式为TDD且SCell的双工模式为FDD的情况下,可以将PHICH传输于根据接收PUSCH的相应小区的双工模式的PHICH时序中。
当跨载波调度时,通过参考图28及图29进行说明。
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操作的另一例的附图。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是基站向配置有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终端传输PHICH的方法,其可包括:对于SCell控制成支持跨载波调度的步骤;向PCell传输用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步骤;基于控制信息接收从SCell传输的PUSCH的步骤;以及基于PCell的PHICH时序向PCell传输对于上述PUSCH的PHICH的步骤。
参考图28,与配置有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SCell的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可以控制使SCell从调度小区支持跨载波调度(S2810),可以从调度小区传输对于要向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S2820)。例如,作为向PCell传输的控制信息传输包括SCell的UL授权信息等的PDCCH/EPDCCH,从而可以控制使终端进行跨载波调度。相应控制信息可以从PCell的DL子帧中传输。
基站基于从调度小区传输的上述控制信息可以从终端接收从SCell传输的PUSCH(S2830)。例如,可以基于从PCell传输的控制信息来接收从SCell传输的PUSCH,由于SCell配置为FDD双工模式,因此可以通过UL子帧接收PUSCH。
基站基于调度小区的PHICH时序可以从调度小区传输对于上述PUSCH的PHICH(S2840)。例如,基于PCell的PHICH时序可以从PCell向终端传输包括对于从SCell接收的PUSCH的HARQ-ACK信息的PHICH。
在基站传输PHICH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上述的SCell的双工模式进行不同地适用。具体而言,对于可以根据上述的各个实施例进行适用的PHICH时序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如第一实施例所示,当PCell设置为TDD且Scell设置为FDD时,对于向SCell传输的PUSCH的PHICH通过适用TDD PCell的PHICH时序可以向PCell传输。即,对于从FDD SCell的UL子帧接收的PUSCH的PHICH可以根据适用于TDD PCell的UL-DL配置(configuration)的PHICH时序而各自不同地进行适用来传输。只有此时,才可能存在不能设置对于特定FDD SCell的UL子帧的PHICH时序的问题点。
或者,如第二实施例所示,可以额外定义对于发生上述的问题的特定FDD SCell的UL子帧的PHICH时序。即,当PCell设置为TDD且SCell设置为FDD时,PHICH可以从将额外的PHICH时序适用于TDD PCell的PHICH时序的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中传输。
额外的HARQ-ACK时序设置使对于从与TDD 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能够映射的SCell的上行链路子帧中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的HARQ-ACK时序向TDD PCell上的下行链路子帧均等分配,或者可以设置使其集中于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一部分的子帧中。例如,设置成如图18所示均等分配,或者可以设置成如图19及图20所示集中于特定子帧中。
图2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操作的又一例的附图。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是基站向配置有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终端传输PHICH的方法,其可包括:对于SCell控制成支持跨载波调度的步骤;向PCell传输用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步骤;基于控制信息接收从SCell传输的PUSCH的步骤;以及基于SCell的PHICH时序向PCell传输对于上述PUSCH的PHICH的步骤。
参考图29,与配置有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SCell的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可以控制使SCell从调度小区支持跨载波调度(S2910),可以从调度小区传输对于要向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S2920)。例如,作为向PCell传输的控制信息传输包括SCell的UL授权信息等的PDCCH/EPDCCH,从而可以控制使终端进行跨载波调度。相应控制信息可以从PCell的DL子帧中传输。
基站基于从调度小区传输的上述控制信息可以从终端接收从SCell传输的PUSCH(S2930)。例如,可以基于从PCell传输的控制信息来接收从SCell传输的PUSCH,由于SCell配置为TDD双工模式,因此根据相应TDD UL-DL配置可以从UL子帧接收PUSCH。
基站基于设置成支持调度的小区的PHICH时序可以从调度小区传输对于上述PUSCH的PHICH(S2940)。例如,基于SCell的PHICH时序可以从PCell向终端传输包括对于从SCell接收的PUSCH的HARQ-ACK信息的PHICH。
例如,如第三实施例所示,当PCell设置为FDD且SCell设置为TDD时,PHICH也可以在适用TDD SCell的PHICH时序的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中传输。
或者,如第四实施例所示,当PCell设置为FDD且SCell设置为TDD时,对于从子帧n接收的PUSCH的PHICH也可以从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n+4)中传输。即,同样适用FDD PCell的PHICH时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当使用具有相互不同的TDD、FDD双工模式(duplex mode)的载波来执行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时,能够解决在终端和基站之间根据PCell/SCell的设置操作的终端的行为和对于基站的设置的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模糊性。并且,能够正确设置在终端和基站之间执行的接入流程(access procedure)及上/下行链路数据传输以及包括HARQ操作的上/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和接收操作。此外,确保对于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其提供增加上/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率的效果。
通过参考附图,对于以上说明的本发明能够全部执行的终端及基站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3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构成的附图。
参考图30,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3000包括控制部3010、传输部3020及接收部3030。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是处理配置有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SCell的PHICH的终端,其包括:控制部3010,其设置使PCell及SCell分别进行自载波调度;接收部3030,其从PCell或SCell分别接收用于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以及传输部3020,其基于控制信息分别从PCell及SCell传输PUSCH,其中,接收部3030还可以分别从PCell及SCell接收对基于PCell及SCell的PHICH时序传输的上述PUSCH的PHICH。
此外,一种处理配置有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PHICH的终端,其包括:控制部3010,其对于SCell设置成支持跨载波调度;接收部3030,其从PCell接收用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以及传输部3020,其基于控制信息从SCell传输PUSCH,其中,接收部3030还可以从PCell接收对基于PCell的PHICH时序传输的PUSCH的PHICH。
并且,一种处理配置有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PHICH的终端,其包括:控制部3010,其对于SCell设置成支持跨载波调度;接收部3030,其从PCell接收用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以及传输部3020,其基于控制信息从SCell传输PUSCH,其中,接收部3030还可以从PCell接收对基于SCell的PHICH时序传输的PUSCH的PHICH。
除此之外,接收部3030可以接收传输于根据上述的各实施例设置的时序的控制信道。此外,传输部3020和接收部3030用于与基站传输接收为执行上述的本发明所需的信号或消息、数据。
图3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构成的附图。
参考图31,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3100包括接收部3130、控制部3110及传输部3120。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是向配置有以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SCell的终端传输PHICH的基站,其包括:控制部3110,其控制使PCell及SCell分别进行自载波调度;传输部3120,其传输分别从终端的PCell或者上述SCell中的用于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以及接收部3130,其基于控制信息接收分别从PCell及SCell传输的PUSCH,其中,传输部3120基于PCell及上述SCell的PHICH时序还可以分别向PCell及SCell传输对于PUSCH的PHICH。
作为另一个例子,一种向配置有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终端传输PHICH的基站,其包括:控制部3110,其对于SCell控制成支持跨载波调度;传输部3120,其向PCell传输用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以及接收部3130,其基于控制信息从SCell接收PUSCH,其中,传输部3120基于PCell的PHICH时序还可以向PCell传输对于PUSCH的PHICH。
作为又一个例子,一种向配置有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终端传输PHICH的基站,其包括:控制部3110,其对于SCell控制成支持跨载波调度;传输部3120,其向PCell传输用于从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以及接收部3130,其基于控制信息从SCell接收PUSCH,其中,传输部3120基于SCell的PHICH时序还可以向PCell传输对于PUSCH的PHICH。
具体而言,如第一实施例所示,当Pcell设置为TDD且Scell设置为FDD时,传输部3120可以从适用TDD PCell的HARQ-ACK时序的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中传输PHICH。即,对于从FDD SCell的UL子帧中接收的PUSCH的PHICH时序可以根据TDD PCell的UL-DL配置(configuration)而各自不同地进行适用。只有此时,才可能存在不能设置对于特定FDDSCell的UL子帧的PHICH时序的问题点。
或者,如第二实施例所示,控制部3110可以额外定义对于发生上述的问题的特定FDD SCell的UL子帧的PHICH时序。当PCell设置为TDD且SCell设置为FDD时,传输部3120可以从将额外的HARQ-ACK时序适用于TDD PCell的HARQ-ACK时序的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中传输PHICH。
此外,控制部3110在设置额外的HARQ-ACK时序的过程中,设置使对于从与TDD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能够映射的SCell的上行链路子帧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的HARQ-ACK时序均等分配,或者可以设置使其集中于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一部分的子帧中。例如,设置成如图18所示均等分配,或者可以设置成如图19及图20所示集中于特定子帧中。
如第三实施例所示,当PCell设置为FDD且SCell设置为TDD时,传输部3120也可以从适用TDD Scell的HARQ-ACK时序的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中传输PHICH。
或者传输部3120如第四实施例所示Pcell设置为FDD且Scell设置为TDD时,也可以从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n+4传输对于从子帧n接收的上行链路的PHICH。即,同样能够适用FDD PCell的PHICH时序。
除此之外,接收部3130通过相应信道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及数据、消息。
此外,传输部3120通过相应信道向终端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及数据、消息。
以上的说明只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例示性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本质特征的情况下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形。因此,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并不被这些实施例所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根据以下的权利要求书进行解释,应解释为与其在同等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都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根据美国专利法119(a)条(35U.S.C§119(a)),本专利申请对2013年09月27日在韩国申请的专利申请号第10-2013-0115725号及2013年09月30日在韩国申请的专利申请号第10-2013-0116824号及2014年05月21日在韩国申请的专利申请号第10-2014-0061209号要求其优选权,并且作为参考文献将其全部内容并入到本专利申请中。进而,当本专利申请对于美国以外的其它国家也以上述同样的理由要求优选权时,其全部内容将作为参考文献并入到本专利申请中。

Claims (4)

1.一种方法,是配置有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终端处理PHICH的方法,其包括:
对于所述SCell设置成支持跨载波调度的步骤;
从所述PCell接收用于从所述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步骤;
基于所述控制信息从所述SCell传输所述PUSCH的步骤;以及
从所述PCell接收对基于所述SCell的PHICH时序传输的所述PUSCH的PHICH的步骤,
当传输所述PUSCH的子帧索引为n的情况下,通过第n+k个下行链路子帧索引接收根据所述Scell的PHICH时序的PHICH,
其中,TDD UL-DL配置1号时,所述n为2或者7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4,所述n为3或者8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2号时,所述n为2或者7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3号时,所述n为2或者3或者4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4号时,所述n为2或者3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5号时,所述n为2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6号时,所述n为2或者7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4,所述n为3或者4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所述n为8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7。
2.一种方法,是基站向配置有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终端传输PHICH的方法,其包括:
对于所述SCell控制成支持跨载波调度的步骤;
向所述PCell传输用于从所述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步骤;
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接收从所述SCell传输的所述PUSCH的步骤;以及
基于所述SCell的PHICH时序向所述PCell传输对于所述PUSCH的PHICH的步骤,
当传输所述PUSCH的子帧索引为n的情况下,通过第n+k个下行链路子帧索引接收根据所述Scell的PHICH时序的PHICH,
其中,TDD UL-DL配置1号时,所述n为2或者7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4,所述n为3或者8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2号时,所述n为2或者7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3号时,所述n为2或者3或者4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4号时,所述n为2或者3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5号时,所述n为2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6号时,所述n为2或者7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4,所述n为3或者4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所述n为8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7。
3.一种终端,是处理配置有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PHICH的终端,其包括:
控制部,其对于所述SCell设置成支持跨载波调度;
接收部,其从所述PCell接收用于从所述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以及
传输部,其基于所述控制信息从所述SCell传输所述PUSCH,
其中,
所述接收部从所述PCell接收对基于所述SCell的PHICH时序传输的所述PUSCH的PHICH,
当传输所述PUSCH的子帧索引为n的情况下,通过第n+k个下行链路子帧索引接收根据所述Scell的PHICH时序的PHICH,
其中,TDD UL-DL配置1号时,所述n为2或者7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4,所述n为3或者8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2号时,所述n为2或者7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3号时,所述n为2或者3或者4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4号时,所述n为2或者3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5号时,所述n为2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6号时,所述n为2或者7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4,所述n为3或者4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所述n为8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7。
4.一种基站,是向配置有以FDD双工模式操作的PCell及以TDD双工模式操作的SCell的终端传输PHICH的基站,其包括:
控制部,其对于所述SCell控制成支持跨载波调度;
传输部,其向所述PCell传输用于从所述SCell传输的PUSCH传输的控制信息;以及
接收部,其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接收从所述SCell传输的所述PUSCH,
其中,
所述传输部基于所述SCell的PHICH时序向所述PCell传输对于所述PUSCH的PHICH,
当传输所述PUSCH的子帧索引为n的情况下,通过第n+k个下行链路子帧索引接收根据所述Scell的PHICH时序的PHICH,
其中,TDD UL-DL配置1号时,所述n为2或者7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4,所述n为3或者8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2号时,所述n为2或者7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3号时,所述n为2或者3或者4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4号时,所述n为2或者3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5号时,所述n为2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
TDD UL-DL配置6号时,所述n为2或者7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4,所述n为3或者4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6,所述n为8的情况下,所述k设置为7。
CN201480053611.0A 2013-09-27 2014-09-18 在tdd-fdd联合运营中的响应信息传输信道时序设置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5580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15725 2013-09-27
KR20130115725 2013-09-27
KR20130116824 2013-09-30
KR10-2013-0116824 2013-09-30
KR10-2014-0061209 2014-05-21
KR20140061209A KR20150035674A (ko) 2013-09-27 2014-05-21 Tdd-fdd 조인트 오퍼레이션에서의 응답정보 전송채널 타이밍 설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PCT/KR2014/008695 WO2015046807A1 (ko) 2013-09-27 2014-09-18 Tdd-fdd 조인트 오퍼레이션에서의 응답정보 전송채널 타이밍 설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0299A CN105580299A (zh) 2016-05-11
CN105580299B true CN105580299B (zh) 2018-06-22

Family

ID=53032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3611.0A Active CN105580299B (zh) 2013-09-27 2014-09-18 在tdd-fdd联合运营中的响应信息传输信道时序设置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71612B2 (zh)
KR (2) KR20150035674A (zh)
CN (1) CN1055802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70098A1 (ko) * 2017-10-02 2019-04-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lte 및 nr에 기반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9963283B (zh) * 2017-12-22 2022-06-07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te小区的实现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8397A (zh) * 2010-06-08 2013-05-0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载波聚合(ca)的无线接入系统中搜索控制信号的方法
CN104349475A (zh) * 2013-08-11 2015-02-1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tdd-fdd跨载波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56575A (zh) * 2012-10-31 2015-07-01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41985B1 (ko) 2011-03-14 2015-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752090B (zh) 2011-04-22 2017-06-1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pusch的同步harq传输的方法
CN102231917B (zh) 2011-07-05 2015-05-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KR20130075620A (ko) 2011-12-27 2013-07-05 주식회사 팬택 인터밴드 tdd 전송 방식에서 pusch/phich 스케쥴링 타이밍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30125695A (ko) * 2012-05-09 2013-11-19 주식회사 팬택 인터밴드 tdd 전송 방식에서 채널 셀렉션 전송을 위한 harq-ack 인덱스 매핑 및 업링크 자원 할당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5340349B (zh) 2013-06-26 2018-12-2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fdd/tdd节点内和节点间载波聚合的方法和设备
EP3300282B1 (en) 2013-08-23 2020-03-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odes and user equipment for downlink scheduling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im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8397A (zh) * 2010-06-08 2013-05-0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载波聚合(ca)的无线接入系统中搜索控制信号的方法
CN104756575A (zh) * 2012-10-31 2015-07-01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CN104349475A (zh) * 2013-08-11 2015-02-1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tdd-fdd跨载波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based aspects for FDD-TDD joint operation;LG Electronics;《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4 R1-133372》;20130823;全文 *
Discussion on FDD-TDD joint operation solutions;ETRI;《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4 R1-133184》;20130823;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65789A (ko) 2016-06-09
CN105580299A (zh) 2016-05-11
US20160242168A1 (en) 2016-08-18
US9871612B2 (en) 2018-01-16
KR101685877B1 (ko) 2016-12-29
KR20150035674A (ko) 2015-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4605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6233765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测量间隙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40349B (zh) 用于fdd/tdd节点内和节点间载波聚合的方法和设备
CN105308887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CN105594263B (zh) 用于控制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9417721A (zh) 用于在双连接状态下发送或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8702180A (zh) 用于波束成形系统内的波束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05472720A (zh) 上行链路信道及信号的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792601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409137B (zh) 执行载波聚合的方法以及执行载波聚合的装置
US10742364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downlink HARQ-ACK timing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5580298B (zh) 在tdd-fdd联合运营中的控制信道时序设置方法及其装置
CN105580299B (zh) 在tdd-fdd联合运营中的响应信息传输信道时序设置方法及其装置
CN105409139B (zh) 执行载波聚合的方法及执行载波聚合的装置
KR20160086251A (ko) 기지국의 피드백 자원을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그 기지국, 단말의 피드백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그 단말
KR20150042688A (ko) 상향링크 제어신호를 전송 및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20150012985A (ko) 캐리어 병합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20150012986A (ko) 캐리어 병합을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1

Address after: American Texas

Patentee after: Golden Ey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city of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KT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