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8501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8501A
CN105578501A CN201510374835.8A CN201510374835A CN105578501A CN 105578501 A CN105578501 A CN 105578501A CN 201510374835 A CN201510374835 A CN 201510374835A CN 105578501 A CN105578501 A CN 105578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terminal
data
internet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748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吉钊
刘家荣
罗振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7483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785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78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85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本发明的终端通过与一个或多个物联网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将终端的分集天线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组合得到多个天线组合,比较多个天线组合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组合,该终端通过所选择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传输数据,由于终端和物联网终端间采用的连接方式是更加稳定的近距离无线连接,可以提供非常稳定的数据吞吐业务,且物联网终端的分布比较分散,物联网终端的天线性能优于终端的天线性能,通过在终端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组合中选择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进行数据交互,可以提高终端的数据吞吐量。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手机或其他数据终端上的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组成都是采用手机或其他数据终端自身所带的两个LTE天线实现数据通信,LTE天线分为主天线和分集天线,目前是主天线进行数据发射,主天线和分集天线同时进行数据接收,随着LTE技术演进,也可以主分两个天线都可以进行数据的发射和接收。
然而,手机或者其他终端的设计趋势是薄小,LTE主集和分集两个天线良好电性能所需要的净空或者高度会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不佳的天线性能必然会大大降低LTE的数据吞吐量。而手机在人手的影响下,也会随机的出现人手遮挡LTE两个天线的情况,LTE的性能也会出现恶化,吞吐量也会恶化。手机在家里或是办公室等室内会有一些信号覆盖较弱的区域,LTE吞吐量也会明显恶化。
因此,如何提高终端的数据吞吐量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以提高终端的数据吞吐量。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与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其中,所述第一终端通过一根主天线和一根分集天线与基站通信,所述主天线用于收发数据,所述分集天线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通过至少一根天线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所述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天线和所选择的天线构成的天线组合与所述基站间传输数据。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终端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所述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选择所述信号强度最优的天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所述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比较所述主天线、分集天线的天线组合、与所述主天线、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天线组合传输数据的数据吞吐量,选择所述数据吞吐量最优的天线组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天线和所选择的天线构成的天线组合与所述基站间传输数据,包括:
若所述天线组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天线将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以及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的所述数据。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终端断开了与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天线、分集天线与所述基站间传输数据。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近距离通信单元,用于与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其中,所述第一终端通过一根主天线和一根分集天线与基站通信,所述主天线用于收发数据,所述分集天线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通过至少一根天线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
选择单元,用于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所述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
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主天线和所选择的天线构成的天线组合与所述基站间传输数据。
优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选择所述信号强度最优的天线。
优选地,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比较所述主天线、分集天线的天线组合、与所述主天线、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天线组合传输数据的数据吞吐量,选择所述数据吞吐量最优的天线组合。
优选地,所述传输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天线组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则通过所述主天线将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以及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的所述数据。
优选地,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终端断开了与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则通过所述主天线、分集天线与所述基站间传输数据。
可见,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本发明的终端通过与一个或多个物联网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将终端的分集天线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组合得到多个天线组合,比较多个天线组合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组合,该终端通过所选择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传输数据,由于终端和物联网终端间采用的连接方式是更加稳定的近距离无线连接,可以提供非常稳定的数据吞吐业务,且物联网终端的分布比较分散,物联网终端的天线性能优于终端的天线性能,通过在终端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组合中选择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进行数据交互,可以提高终端的数据吞吐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终端与单个物联网终端的组网模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终端与多个物联网终端的组网模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数据终端,通过天线与基站或eNodeB等进行通信。物联网是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比如家电之间的互联互通,家电和路由AP之间的互联互通,物联网终端是指处于该物联网中的终端。如图1所示的终端与物联网终端的组网模式示意图,该终端以手机终端为例,对应的物联网终端为电视机,其中,图1中对应的标识为:001:手机终端;002:物联网终端-电视机(包含但是不局限于智能家居);003:基站;004:手机终端上的LTE主天线;005:手机终端上的LTE分集天线;006:物联网终端-电视机上的LTE接收天线;007:手机终端上的近距离高速通信天线(WIFi,WIMAX等);008:物联网终端-电视机上的近距离高速通信天线(WIFi,WIMAX等);009:手机终端的LTE上行通路;010:手机终端的LTE下行通路;011:物联网终端的LTE下行通路。本发明通过012,在手机终端和物联网终端之间建立无线通路,将终端的分集天线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组合得到多个天线组合,比较多个天线组合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组合,该终端通过所选择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传输数据,由于终端和物联网终端间采用的连接方式是更加稳定的近距离无线连接,可以提供非常稳定的数据吞吐业务,且物联网终端的分布比较分散,物联网终端的天线性能优于终端的天线性能,通过在终端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组合中选择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进行数据交互,可以提高终端的数据吞吐量。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第一终端与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其中,所述第一终端通过一根主天线和一根分集天线与基站通信,所述主天线用于收发数据,所述分集天线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通过至少一根天线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
本实施例以手机终端为例,手机终端与基站间的通信以LTE通信技术为例,如图1所示,手机终端001和基站003通过手机终端上的LTE主天线004和手机终端上的LTE分集天线005建立起上下行的通路009和010,实现LTE的数据通信。本实施例的手机终端001的天线的工作模式是单发双收模式,LTE主天线004可用于收发数据,LTE分集天线005仅用于从基站接收数据;且物联网终端的天线006仅配置用于从基站接收数据。
当手机终端001处于物联网终端-电视机002的天线008的覆盖范围时,手机终端001和物联网终端-电视机002通过手机终端上的近距离高速通信软件(WIFi,WIMAX等)007和物联网终端-电视机上的近距离高速通信软件(WIFi,WIMAX等)008建立稳定高速无线通路012。
步骤S102,所述第一终端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所述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
手机终端001通过通路012发送指令给物联网终端-电视机002,让其LTE收发模块开始工作,这样,事实上,手机终端001与基站003之间的接收天线包括手机终端001自身的分集天线005和物联网终端002上的收发天线006。
虽然手机终端001自身的分集天线005和物联网终端002上的收发天线006都可以作为手机终端001的分集天线,即接收天线,但是需要比较手机终端001自身的分集天线005和物联网终端002上的收发天线006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这里的信号/数据参数可包括:接收和/或发送数据的信号强度或天线组合的数据吞吐量。
步骤S103,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天线和所选择的天线构成的天线组合与所述基站间传输数据。
选择好分集天线后,通过所选择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传输数据,例如,如果选择的天线组合为004和005,则手机终端001仍然将004作为主天线进行收发数据,005作为分集天线进行接收数据;如果选择的天线组合为004和006,则手机终端001将004作为主天线进行收发数据,006作为分集天线进行接收数据。
当然,物联网终端也可以不止一个,如图3所示的终端与多个物联网终端的组网模式示意图,该系统中包括电视、冰箱、空调等N个物联网终端,终端通过多个物联网终端与基站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原理与通过单个物联网终端与基站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原理相同,只不过所需比较的接收天线的信号/数据参数更多,但选择也更多。
由于物联网终端的分布比较发散,物联网终端的天线一般情况下性能也会远远优于终端上的天线,另外物联网终端天线不会受人体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终端通过合适的选择,可以使得实时使用的LTE天线组合性能远远优于终端自身LTE天线组合性能。
可见,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本发明的终端通过与一个或多个物联网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将终端的分集天线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组合得到多个天线组合,比较多个天线组合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组合,该终端通过所选择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传输数据,由于终端和物联网终端间采用的连接方式是更加稳定的近距离无线连接,可以提供非常稳定的数据吞吐业务,且物联网终端的分布比较分散,物联网终端的天线性能优于终端的天线性能,通过在终端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组合中选择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进行数据交互,可以提高终端的数据吞吐量。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第一终端与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其中,所述第一终端通过一根主天线和一根分集天线与基站通信,所述主天线用于收发数据,所述分集天线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通过至少一根天线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
步骤S201与图1所示的步骤S10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2,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本实施例接收天线的信号/数据参数为物联网终端的天线接收信号的强度,以图1为例,手机终端001通过通路012发送指令给物联网终端-电视机002,让其LTE接收模块开始工作,物联网终端-电视机002将物联网终端-电视机上的LTE接收天线006的信号强度由通路012发送到手机终端001,手机终端001可以持续的对物联网终端-电视机上的LTE接收天线006的信号强度加以监控。
步骤S203,所述第一终端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选择所述信号强度最优的天线。
比较分集天线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强度,挑选其中接收信号的强度最大的两根天线作为分集天线。
作为步骤S202和S203的一种替代方式,所述第一终端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所述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比较所述主天线、分集天线的天线组合、与所述主天线、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天线组合传输数据的数据吞吐量,选择所述数据吞吐量最优的天线组合。
该替换方式即可以不先获取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强度,不对分集天线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强度进行比较,而直接进行天线组合,比较每个天线组合的数据吞吐量。
步骤S204,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天线和所选择的天线构成的天线组合与所述基站间传输数据,若所述天线组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天线将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以及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的所述数据。
选择好天线组合后,通过所选择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传输数据,例如,如果选择的天线组合为004和005,则手机终端001仍然将004作为主天线进行收发数据,005作为分集天线进行接收数据;如果选择的天线组合为004和006,则手机终端001将004作为主天线进行收发数据,006作为分集天线进行接收数据。
这里,如果选择的天线组合中包括物联网终端的天线,其通过物联网终端接收的数据,物联网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链路将从基站接收的数据传输给终端。由于终端和物联网终端采用的连接方式是更加稳定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不管是WIFi还是WIMAX,或是后续更加先进的连接,其稳定性都会比远远优于终端和基站之间的连接。所以本实施例可以提供非常稳定的LTE数据吞吐业务。
步骤S205,若所述第一终端断开了与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天线、分集天线与所述基站间传输数据。
在终端断开了与物联网终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后,该终端仍然通过自身的主天线、分集天线与基站间传输数据,保证通信的畅通。
可见,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本发明的终端通过与一个或多个物联网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将终端的分集天线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组合得到多个天线组合,比较多个天线组合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组合,该终端通过所选择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传输数据,由于终端和物联网终端间采用的连接方式是更加稳定的近距离无线连接,可以提供非常稳定的数据吞吐业务,且物联网终端的分布比较分散,物联网终端的天线性能优于终端的天线性能,通过在终端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组合中选择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进行数据交互,可以提高终端的数据吞吐量。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1000包括:
近距离通信单元11,用于建立第一终端与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其中,所述第一终端通过一根主天线和一根分集天线与基站通信,所述主天线用于收发数据,所述分集天线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通过至少一根天线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
本实施例以手机终端为例,手机终端与基站间的通信以LTE通信技术为例,如图1所示,手机终端001和基站003通过手机终端上的LTE主天线004和手机终端上的LTE分集天线005建立起上下行的通路009和010,实现LTE的数据通信。本实施例的手机终端001的天线的工作模式是单发双收模式,LTE主天线004可用于收发数据,LTE分集天线005仅用于从基站接收数据;且物联网终端的天线006仅配置用于从基站接收数据。
当手机终端001处于物联网终端-电视机002的天线008的覆盖范围时,手机终端001和物联网终端-电视机002通过手机终端上的近距离高速通信软件(WIFi,WIMAX等)007和物联网终端-电视机上的近距离高速通信软件(WIFi,WIMAX等)008建立稳定高速无线通路012。
选择单元11,用于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所述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
手机终端001通过通路012发送指令给物联网终端-电视机002,让其LTE收发模块开始工作,这样,事实上,手机终端001与基站003之间的接收天线包括手机终端001自身的分集天线005和物联网终端002上的收发天线006。
虽然手机终端001自身的分集天线005和物联网终端002上的收发天线006都可以作为手机终端001的分集天线,即接收天线,但是需要比较手机终端001自身的分集天线005和物联网终端002上的收发天线006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这里的信号/数据参数可包括:接收和/或发送数据的信号强度或天线组合的数据吞吐量。
传输单元13,用于通过所述主天线和所选择的天线构成的天线组合与所述基站间传输数据。
选择好分集天线后,通过所选择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传输数据,例如,如果选择的天线组合为004和005,则手机终端001仍然将004作为主天线进行收发数据,005作为分集天线进行接收数据;如果选择的天线组合为004和006,则手机终端001将004作为主天线进行收发数据,006作为分集天线进行接收数据。
当然,物联网终端也可以不止一个,如图3所示的终端与多个物联网终端的组网模式示意图,该系统中包括电视、冰箱、空调等N个物联网终端,终端通过多个物联网终端与基站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原理与通过单个物联网终端与基站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原理相同,只不过所需比较的接收天线的信号/数据参数更多,但选择也更多。
由于物联网终端的分布比较发散,物联网终端的天线一般情况下性能也会远远优于终端上的天线,另外物联网终端天线不会受人体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终端通过合适的选择,可以使得实时使用的LTE天线组合性能远远优于终端自身LTE天线组合性能。
可见,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终端,本发明的终端通过与一个或多个物联网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将终端的分集天线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组合得到多个天线组合,比较多个天线组合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组合,该终端通过所选择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传输数据,由于终端和物联网终端间采用的连接方式是更加稳定的近距离无线连接,可以提供非常稳定的数据吞吐业务,且物联网终端的分布比较分散,物联网终端的天线性能优于终端的天线性能,通过在终端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组合中选择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进行数据交互,可以提高终端的数据吞吐量。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2000包括:
近距离通信单元21,用于建立第一终端与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其中,所述第一终端通过一根主天线和一根分集天线与基站通信,所述主天线用于收发数据,所述分集天线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通过至少一根天线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
近距离通信单元21的功能与图5所示的近距离通信单元1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获取单元22,用于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本实施例接收天线的信号/数据参数为物联网终端的天线接收信号的强度,以图1为例,手机终端001通过通路012发送指令给物联网终端-电视机002,让其LTE接收模块开始工作,物联网终端-电视机002将物联网终端-电视机上的LTE接收天线006的信号强度由通路012发送到手机终端001,手机终端001可以持续的对物联网终端-电视机上的LTE接收天线006的信号强度加以监控。
选择单元23,用于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选择所述信号强度最优的天线。
比较分集天线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强度,挑选其中接收信号的强度最大的两根天线作为分集天线。
作为一种替代方式,选择单元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所述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具体包括:
比较所述主天线、分集天线的天线组合、与所述主天线、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天线组合传输数据的数据吞吐量,选择所述数据吞吐量最优的天线组合。
该替换方式即可以不先获取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强度,不对分集天线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强度进行比较,而直接进行天线组合,比较每个天线组合的数据吞吐量。
传输单元24,用于通过所述主天线和所选择的天线构成的天线组合与所述基站间传输数据,若所述天线组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天线将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以及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的所述数据。
选择好天线组合后,通过所选择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传输数据,例如,如果选择的天线组合为004和005,则手机终端001仍然将004作为主天线进行收发数据,005作为分集天线进行接收数据;如果选择的天线组合为004和006,则手机终端001将004作为主天线进行收发数据,006作为分集天线进行接收数据。
这里,如果选择的天线组合中包括物联网终端的天线,其通过物联网终端接收的数据,物联网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链路将从基站接收的数据传输给终端。由于终端和物联网终端采用的连接方式是更加稳定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不管是WIFi还是WIMAX,或是后续更加先进的连接,其稳定性都会比远远优于终端和基站之间的连接。所以本实施例可以提供非常稳定的LTE数据吞吐业务。
传输单元24还用于若所述第一终端断开了与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则通过所述主天线、分集天线与所述基站间传输数据。
在终端断开了与物联网终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后,该终端仍然通过自身的主天线、分集天线与基站间传输数据,保证通信的畅通。
可见,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终端,本发明的终端通过与一个或多个物联网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将终端的分集天线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组合得到多个天线组合,比较多个天线组合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组合,该终端通过所选择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传输数据,由于终端和物联网终端间采用的连接方式是更加稳定的近距离无线连接,可以提供非常稳定的数据吞吐业务,且物联网终端的分布比较分散,物联网终端的天线性能优于终端的天线性能,通过在终端和物联网终端的天线组合中选择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组合与基站间进行数据交互,可以提高终端的数据吞吐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根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Line,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发明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与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其中,所述第一终端通过一根主天线和一根分集天线与基站通信,所述主天线用于收发数据,所述分集天线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通过至少一根天线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所述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天线和所选择的天线构成的天线组合与所述基站间传输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终端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所述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选择所述信号强度最优的天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所述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比较所述主天线、分集天线的天线组合、与所述主天线、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天线组合传输数据的数据吞吐量,选择所述数据吞吐量最优的天线组合。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天线和所选择的天线构成的天线组合与所述基站间传输数据,包括:
若所述天线组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天线将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以及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的所述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终端断开了与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天线、分集天线与所述基站间传输数据。
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近距离通信单元,用于与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其中,所述第一终端通过一根主天线和一根分集天线与基站通信,所述主天线用于收发数据,所述分集天线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通过至少一根天线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
选择单元,用于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信号/数据参数,选择所述信号/数据参数最优的天线;
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主天线和所选择的天线构成的天线组合与所述基站间传输数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比较所述分集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选择所述信号强度最优的天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比较所述主天线、分集天线的天线组合、与所述主天线、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的天线组合传输数据的数据吞吐量,选择所述数据吞吐量最优的天线组合。
9.如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天线组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至少一根天线,则通过所述主天线将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以及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的所述数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终端断开了与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则通过所述主天线、分集天线与所述基站间传输数据。
CN201510374835.8A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Pending CN1055785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4835.8A CN105578501A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4835.8A CN105578501A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8501A true CN105578501A (zh) 2016-05-11

Family

ID=55888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74835.8A Pending CN105578501A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78501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8740A (zh) * 2009-11-23 2012-07-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蜂窝网络中的协作通信
CN103368631A (zh) * 2012-04-10 2013-10-2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及其信号收发的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4409869A (zh) * 2014-11-29 2015-03-11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合一天线及一种多功能通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8740A (zh) * 2009-11-23 2012-07-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蜂窝网络中的协作通信
CN103368631A (zh) * 2012-04-10 2013-10-2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及其信号收发的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4409869A (zh) * 2014-11-29 2015-03-11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合一天线及一种多功能通讯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蓓: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10 June 2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1303B (zh) 终端、网络设备和通信方法
US20200068422A1 (en) Measurement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151923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US90782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34905B2 (en) Multimod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using the same
CN103488188A (zh) 一种无线路由器及调节无线路由器发射信号的方法
CN104937972A (zh) 在波束形成系统中测量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047940A1 (zh) 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的发送、信息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339873B (zh) 多节点系统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装置
CN102037659A (zh) 用于促进动态协作干扰减少的方法和装置
US10701617B2 (en) Mobile relay,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comprising same, and terminal operated by mobile relay
US2014014818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ode for inter-base station coordinated communicat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20230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3762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 coordination set
CN106572514A (zh) 一种d2d通信中选择中继ue的方法
CN10499459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184556A (zh) 一种兼容高阶调制的链路自适应方法
JP2016500995A (ja) CoMP送信のための方法
CN103458455A (zh) 天线选择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555468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US10291373B2 (en) D2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apparatus
CN101998441A (zh) 一种动态协作的方法和系统、一种数据交换设备
CN103052115A (zh) 数据传输方法、移动终端、中继汇聚器及相关系统
CN103037427A (zh) 一种适用于cb模式多点协作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2170328A (zh) 一种支持双制式的CoMP终端及反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