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7921A - 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7921A
CN105577921A CN201510956604.8A CN201510956604A CN105577921A CN 105577921 A CN105577921 A CN 105577921A CN 201510956604 A CN201510956604 A CN 201510956604A CN 105577921 A CN105577921 A CN 105577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service request
type
initiated
cl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566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羽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566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779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77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79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008Systems for anonymou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ties, e.g. by use of disposal contact ident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当所述业务请求为私人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私人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当所述业务请求为公共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公共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和另一业务控制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在具有多个用户身份的移动终端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来调用不同的用户身份进行业务,从而可以对陌生人使用一个用户身份进行交流,与熟人使用另一个用户身份进行交流,避免了用户被陌生人骚扰会窃取资料,提升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终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如今,我们总会时常接到一些骚扰电话,广义上的骚扰电话是指非接听者愿意接听的呼叫,不同类型的骚扰电话对社会的危害性质不同,据此,可将骚扰电话分为人身骚扰型,比如对接听者进行人身攻击或恐吓,造成接听者的负面情绪;广告型,比如为了推销某种产品或服务,这类骚扰电话会造成接听者心理厌烦;诈骗型,接听者可能会进入诈骗陷阱,从而导致财产流失等不良后果。
现有技术中,面对恶意对用户进行骚扰的电话,用户可以选择对其进行保存,如果看到该骚扰电话来电时,不接听或者挂断电话。
然而,如果骚扰方出于恶意向用户持续不断的拨打电话或者发送信息时,则用户还是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现在很多用户习惯把电话号码与一些实时通信软件关联,而实时通信软件中的头像常常为用户本人的头像。如果骚扰方将用户的电话号码输入至实时通信软件中查找时,很可能还会知道该用户的长相等信息,对用户的隐私泄露造成很大影响,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以提升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
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为私人业务类型,若是则切换为与所述私人业务类型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所述业务请求。
其中,所述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为私人业务类型包括: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已使用业务类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
当所述业务请求为私人业务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私人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
当所述业务请求为公共业务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公共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与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中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
若是,则确定所述业务请求为所述公共业务类型。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已使用业务类型;
若是,则所述业务请求为所述私人业务类型。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已使用业务类型,包括:
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通讯录发起所述业务请求,
或,
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在通话记录中已存在。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时间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设置的公共业务类型数据库;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身份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为私人业务类型,若是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与所述私人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所述业务请求。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为公共业务类型,若是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公共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所述业务请求。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所述身份获取模块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之后,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与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中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与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中的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则确定所述业务请求为所述公共业务类型。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所述身份获取模块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之后,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已使用业务类型;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为已使用业务类型,则所述业务请求为所述私人业务类型。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通讯录发起所述业务请求,
或,
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在通话记录中已存在。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所述身份获取模块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之前,接收用户设置的公共业务类型数据库。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移动终端先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当业务请求为私人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私人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当业务请求为公共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公共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由此可以看出,在具有多个用户身份的移动终端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来调用不同的用户身份进行业务,从而可以对陌生人使用一个用户身份进行交流,与熟人使用另一个用户身份进行交流,避免了用户被陌生人骚扰会窃取资料,提升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控制的方法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用于根据不同的业务来调用不同的用户身份进行业务,从而可以对陌生人使用一个用户身份进行交流,与熟人使用另一个用户身份进行交流,避免了用户被陌生人骚扰会窃取资料,提升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下面对本发明中业务控制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实施例包括:
101、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
本实施例中,应用于包含至少两个用户身份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获取至少两个用户身份,此时,获取的至少两个用户身份可以是获取已有的用户身份,也可以是触发移动终端重新执行获取用户身份的动作。其中,至少两个用户身份是存储在移动终端的信息。
用户身份与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相对应,通常一个用户身份对应一个用户身份识别信息。其中,用户身份识别信息可以是指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英文全称:SubscriberIdentityModule,英文缩写:SIM),也可以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英文全称: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Number,英文缩写:IMSI),还可以是其他用于识别不同用户身份的信息。
SIM卡的存储容量一般为8KB,可以供存储以下信息,100组电话号码及其对应的姓名文字,15组短信息,5组以上最近拨出的号码,4位SIM卡的个人识别密码(英文全称:PersonalIdentificationNumber,英文缩写:PIN)。
IMSI是区别移动用户的标志,储存在SIM卡中,可用于区别移动用户的有效信息。其总长度不超过15位,同样使用0至9的数字。其中移动国家码(英文全称:MobileCountryCode,英文缩写:MCC)是移动用户所属国家代号,占3位数字,中国的MCC规定为460;移动网络号码(英文全称:MobileNetworkCode,英文缩写:MNC)由两位或者三位数字组成,中国移动的MNC为00,用于识别移动用户所归属的移动通信网;移动用户识别码(英文全称: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Number,英文缩写:MSIN),用以识别某一移动通信网中的移动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移动终端拥有至少两个用户身份,这至少两个用户身份可以体现在移动终端使用一卡双号的SIM卡,或者双卡单号的SIM卡,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SIM卡,此处不作限定。
102、当业务请求为私人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私人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需要对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进行判定,如果是私人业务类型的时候,就根据预设规则获取私人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来执行相应业务。其中,私人业务类型是与用户信息具有较强关联业务,或者是熟人之间的一些业务往来。
103、当业务请求为公共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公共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需要对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进行判定,如果是公共业务类型的时候,就根据预设规则获取公共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来执行相应业务。其中,公共业务类型是与用户信息没有关联或很少关联的业务,并非熟人之间进行的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移动终端先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当业务请求为私人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私人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当业务请求为公共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公共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由此可以看出,在具有多个用户身份的移动终端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来调用不同的用户身份进行业务,从而可以对陌生人使用一个用户身份进行交流,与熟人使用另一个用户身份进行交流,避免了用户被陌生人骚扰会窃取资料,提升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不包括步骤103。也就是说,仅判断发起的业务类型是否为私人业务类型,若是的话则用于该私人业务类型对应的用户身份来执行所述业务请求。对于不是私人业务类型情况,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其可以是不进行任何额外操作,也可以是用另外的身份执行,也可以是采取其它任何适当的应对措施。对于与其它实施例中相关的部分(例如互相结合的部分或者相同的部分),可以参考其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的方法第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
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与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中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
若是,则确定业务请求为公共业务类型。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之后,还可以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与本地数据库中或网络数据库中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一致的时候可以确定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公共业务类型。
例如,用户的移动终端是一卡双号的手机,其中第一个号是用来对外给陌生人拨号使用,比如拨打快递号码、订餐号码、保险咨询号码、中介号码等。第一个号码应该是跟用户的社交、金融、消费、认证等不关联的号码,从而才可以避免隐私泄露,而第二个号码则是正常的拨号号码,比如是给通讯录中的电话拨号的号码,或者正常的交往、沟通的电话号码。
当用户通过拨号盘输入号码拨号时,移动终端自动与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中的数据比较,判断该号码是否是诸如快递、订餐、保险、中介等的号码。若是,则自动启动第一个号码进行拨号,如果数据库中没有此电话号码,则自动使用第一或第二号码进行拨号。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的方式,可以通过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与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中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来确定业务请求是否为公共业务类型。由此,为本发明方案增加了可行性,同时提升了方案的实用性,从而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来调用不同的用户身份进行业务,避免了用户被陌生人骚扰会窃取资料,提升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的方法第二个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
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已使用业务类型;
若是,则业务请求为私人业务类型。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之后,还可以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已使用业务类型,如果是已经使用过的业务类型,则确认业务请求是私人业务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已经用过的业务类型通常是指,该业务类型被保存于用户正在使用的移动终端中,或者是,用户通过云端在另一个移动终端中所使用过的业务,此处不作限定。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的方式,可以通过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已使用业务类型,来确定业务请求是否为公共业务类型。由此,为本发明方案增加了可行性,同时提升了方案的实用性以及灵活性,从而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来调用不同的用户身份进行业务,避免了用户被陌生人骚扰会窃取资料,提升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第二个可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的方法第三个可选实施例中,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已使用业务类型,可以包括:
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通讯录发起所述业务请求,
或,
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在通话记录中已存在。
本实施例中,具体说明了如何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为已使用过的业务类型,可以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通讯录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或者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通话记录中已发起过的业务请求。其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在通话记录中已存在,可以是指用户发起的也去请求与通话记录中完全一样,或者可以是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与用户的业务请求对象之间是主叫方与被叫方的关系,
具体地,例如,在用户通过拨号盘输入业务请求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还可以自动检测该用户的通讯录,如果该号码为存储与用户的通讯录中的号码,则终端会认为是熟人号码,从而采用第二个号码进行拨号,即采用私人业务类型对应的用户身份来执行相应业务。
具体地,又例如,在用户通过拨号盘输入业务请求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还可以自动检测该用户的通话记录。如果该号码为已经拨打过的号码,则终端会认为是熟人号码,从而采用第二个号码进行拨号,即采用私人业务类型对应的用户身份来执行相应业务。
再次,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说明了如何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已使用业务类型,其一是,可以通过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通讯录发起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来确定该业务请求,其二是,可以通过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通话记录中已发起过的业务请求,来确定该业务请求,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增加了方案的灵活性和可行性,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在上述图1对应的第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的方法第四个可选实施例中,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之前,还可以包括:
接收用户设置的公共业务类型数据库;
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之后,还可以包括:
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与公共业务类型数据库中的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
若是,则确定业务请求为公共业务类型。
本实施例中,用户还可以在移动终端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之前,对公共业务类型的数据库进行设置,用户为达到避免骚扰,可以自行设置隐私屏蔽号码数据库,将快递、订餐、保险、中介等的号码加入此数据库中。以后无论用户采用什么形式拨号,若与该数据库匹配成功,则采用第一号码进行拨号,即采用公共业务类型对应的用户身份来执行相应业务。
在移动终端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之后,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与公共业务类型数据库中的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如果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与公共业务类型数据库中的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则确定业务请求为公共业务类型。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可以自定义公共业务类型数据库中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提升方案的灵活度,用户根据需求来增加自己认为是公共业务请求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方案更加实用,用户在实际应用中会积累相关经验,更好地判断出那些业务对应的业务类型为公共业务请求,这样可以增强方案的可行性。
下面对本发明中业务控制的方法中的移动终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
身份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
第一执行模块202,用于当所述身份获取模块201获取的所述业务请求为私人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私人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
第二执行模块203,用于当所述身份获取模块201获取的所述业务请求为公共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公共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
本实施例中,身份获取模块201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当所述身份获取模块201获取的所述业务请求为私人业务类型时,第一执行模块202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私人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当所述身份获取模块201获取的所述业务请求为公共业务类型时,第二执行模块203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公共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移动终端先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当业务请求为私人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私人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当业务请求为公共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公共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由此可以看出,在具有多个用户身份的移动终端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来调用不同的用户身份进行业务,从而可以对陌生人使用一个用户身份进行交流,与熟人使用另一个用户身份进行交流,避免了用户被陌生人骚扰会窃取资料,提升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不包括第二执行模块203。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执行模块202判断是否是私人业务类型后,若是则使用对应的用户身份来执行该业务,若不是则本实施例也不做限定。其可以是不执行任何操作,也可以是采用另外的身份来执行,也可以是采用其它任何适当的应对措施。并且,对于与其它实施例中相关的部分可以相互的引用或参考或结合,在此不再重复。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身份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
第一判断模块204,用于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与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中的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
第一确定模块205,用于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204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与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中的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则确定所述业务请求为所述公共业务类型;
第一执行模块202,用于当所述身份获取模块201获取的所述业务请求为私人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私人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
第二执行模块203,用于当所述身份获取模块201获取的所述业务请求为公共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公共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的方式,可以通过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与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中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来确定业务请求是否为公共业务类型。由此,为本发明方案增加了可行性,同时提升了方案的实用性,从而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来调用不同的用户身份进行业务,避免了用户被陌生人骚扰会窃取资料,提升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身份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
第二判断模块206,用于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已使用业务类型;
第二确定模块207,用于若所述第二判断模块206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为已使用业务类型,则所述业务请求为所述私人业务类型。
第一执行模块202,用于当所述身份获取模块201获取的所述业务请求为私人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私人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
第二执行模块203,用于当所述身份获取模块201获取的所述业务请求为公共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公共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的方式,可以通过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已使用业务类型,来确定业务请求是否为公共业务类型。由此,为本发明方案增加了可行性,同时提升了方案的实用性以及灵活性,从而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来调用不同的用户身份进行业务,避免了用户被陌生人骚扰会窃取资料,提升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请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身份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
第二判断模块206,用于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已使用业务类型;
第二确定模块207,用于若所述第二判断模块206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为已使用业务类型,则所述业务请求为所述私人业务类型。
第一执行模块202,用于当所述身份获取模块201获取的所述业务请求为私人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私人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
第二执行模块203,用于当所述身份获取模块201获取的所述业务请求为公共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公共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
其中,所述第二判断模块206还包括:
判断单元2061,用于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通讯录发起所述业务请求,或,
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在通话记录中已存在。
再次,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说明了如何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已使用业务类型,其一是,可以通过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通讯录发起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来确定该业务请求,其二是,可以通过判断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通话记录中已发起过的业务请求,来确定该业务请求,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增加了方案的灵活性和可行性,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接收模块208,用于所述身份获取模块201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之前,接收用户设置的公共业务类型数据库。
身份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
第一判断模块204,用于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与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中的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
第一确定模块205,用于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204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与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中的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则确定所述业务请求为所述公共业务类型;
第一执行模块202,用于当所述身份获取模块201获取的所述业务请求为私人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私人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
第二执行模块203,用于当所述身份获取模块201获取的所述业务请求为公共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公共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可以自定义公共业务类型数据库中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提升方案的灵活度,用户根据需求来增加自己认为是公共业务请求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方案更加实用,用户在实际应用中会积累相关经验,更好地判断出那些业务对应的业务类型为公共业务请求,这样可以增强方案的可行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Memory,英文缩写: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AccessMemory,英文缩写: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
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为私人业务类型,若是则切换为与所述私人业务类型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所述业务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为私人业务类型包括: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已使用业务类型。
3.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包含至少两个用户身份的移动终端,包括:
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
当所述业务请求为私人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私人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
当所述业务请求为公共业务类型时,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公共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相应业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与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中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
若是,则确定所述业务请求为所述公共业务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已使用业务类型;
若是,则所述业务请求为所述私人业务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已使用业务类型,包括:
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通讯录发起所述业务请求;或者,
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在通话记录中已存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与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中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中,所述本地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由用户提供数据配置。
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身份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为私人业务类型,若是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与所述私人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所述业务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为公共业务类型,若是则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公共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执行所述业务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与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中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与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中的存储的公共业务请求一致,则确定所述业务请求为所述公共业务类型。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为已使用业务类型;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为已使用业务类型,则所述业务请求为所述私人业务类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用户是否通过通讯录发起所述业务请求,或,
判断所述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在通话记录中已存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所述身份获取模块获取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之前,接收用户设置的公共业务类型数据库。
CN201510956604.8A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55779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6604.8A CN105577921A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6604.8A CN105577921A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7921A true CN105577921A (zh) 2016-05-11

Family

ID=55887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56604.8A Pending CN105577921A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7792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9960A (zh) * 2016-09-14 2018-03-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通讯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0186A (zh) * 2008-11-05 2009-04-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一号双卡的方法
CN102271423A (zh) * 2010-06-03 2011-12-07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终端的智能卡选择方法和多模终端
CN103369505A (zh) * 2012-03-27 2013-10-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卡移动终端的选卡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0186A (zh) * 2008-11-05 2009-04-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一号双卡的方法
CN102271423A (zh) * 2010-06-03 2011-12-07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终端的智能卡选择方法和多模终端
CN103369505A (zh) * 2012-03-27 2013-10-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卡移动终端的选卡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9960A (zh) * 2016-09-14 2018-03-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07819960B (zh) * 2016-09-14 2020-10-3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通讯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0391A (zh) 一种基于云通讯录的装置、服务器及呼叫方法
CN104994244A (zh) 一种签到方法、系统及固定电话机
CN102833699B (zh) 模拟双通功能的方法、系统及移动通信终端
RU2011121849A (ru)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обмен данными
CN105472093B (zh) 移动终端通话接听鉴权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475770A (zh) 一种多号码通信终端及其选择号码的方法
CN103369506A (zh) 多卡终端的选卡提示方法及多卡移动终端
CN104703158A (zh) 显示未接来电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202462B (zh) 通信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5376733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513303B (zh) 同号终端的异常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06162586A (zh) 呼入限制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5577921A (zh) 一种业务控制的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12203220A (zh) Imei所属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2238292A (zh) 座席登录管理方法
CN103249016A (zh) 短消息显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2841291U (zh) 一种多号码通信终端
CN101951585A (zh) 一种用户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移动通讯终端
CN102378101B (zh) 一种实现一卡多号终端通信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终端
CN105933339B (zh) 一种应用登录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920346B (zh) 控制移动终端通信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11909B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093186B (zh) 一种eSIM卡运营商文件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4244954A (zh) 一种查找通讯录联系人是否为通讯录好友的方法及系统
CN106713581A (zh) 一种通讯号码识别方法、终端以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