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7730A -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7730A
CN105577730A CN201410578083.2A CN201410578083A CN105577730A CN 105577730 A CN105577730 A CN 105577730A CN 201410578083 A CN201410578083 A CN 201410578083A CN 105577730 A CN105577730 A CN 105577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user
mobile terminal
user mark
data batchmov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780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远斌
张彦玲
付晓强
田伟
陈欢
胡享梅
荣益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Cyber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Cyber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Cyber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Cyber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780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777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77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77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包括: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向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接收移动终端响应提示信息返回的第一验证信息,并对第一验证信息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向与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当接收到关联移动终端响应数据转移确认请求返回的数据转移确认消息时,对该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从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目的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数据转移设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数据转移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数据转移是指用户将移动终端与指定账户绑定(如通过手机号码绑定、微信号码绑定等),从而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该移动终端实现该指定账户与其他账户的数据转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移动数据转移已经越来越常见,但考虑到互联网环境的复杂性,如何保证移动数据转移的安全性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保证移动数据转移的安全性的方案为用户进行移动数据转移时,通过验证用户在移动终端中输入的密码的方式进行鉴权。
然而,实践发现,由于移动终端存在遗失(被盗或丢失)的可能,一旦绑定有账户的移动终端被不法分子获得,不法分子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破解用户设置的密码,从而危及数据转移安全性。
因此,如何提高移动数据转移的安全性成为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和设备,能够提高数据转移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所述数据转移请求中包括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移动终端提交验证信息;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提示信息返回的第一验证信息,并对所述第一验证信息进行校验;
若校验通过,向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所述数据转移确认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当接收到所述关联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数据转移确认请求返回的数据转移确认消息时,对该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
若校验通过,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所述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所述目的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数据转移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所述数据转移请求中包括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移动终端提交验证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提示信息返回的第一验证信息;
第一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验证信息进行校验;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校验模块校验通过时,向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所述数据转移确认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第二校验模块,用于当所述设备接收到所述关联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数据转移确认请求返回的数据转移确认消息时,对该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校验模块校验通过时,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所述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所述目的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当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并对该移动终端提交的验证信息校验通过时,还需要向数据转移请求中包括的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且当接收到关联移动终端响应数据转移确认请求返回的数据转移确认消息,并对该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校验通过后,从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数据转移请求中包括的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目的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提高了数据转移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该数据转移请求中包括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方法可以应用于服务端,该服务端可以为硬件实现的服务端,如服务器,也可以为软件实现的服务端,如服务系统。为方便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以服务器为例。但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应用在服务器中,凡是可以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装置或系统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所需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脑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可以为用户登陆移动终端上的指定APP(应用程序)时使用的登陆账号,该指定APP为支持数据转移功能的APP(如微信)。用户通过该第一源用户标识登陆移动终端上的该指定APP后,可以向服务器发起数据转移,以从与该第一源用户标识绑定的账户(源账户)中转移一定的数据转移量到目的账户。其中,上述目的用户标识用于标识该目的账户。
步骤102、向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该移动终端提交验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时,可以通过发送提示信息的方式,提示该移动终端提交验证信息。
其中,验证信息为用户建立上述第一源用户标识与上述源账户的绑定关系时设置的,用于对使用该第一源用户标识发起的数据转移进行鉴权的凭证;验证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密码信息、指纹信息、声纹信息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提示信息中还可以包括上述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从而用户能够根据该提示信息更清楚地获知需要验证的数据转移行为,进一步提高数据转移的安全性。
步骤103、接收移动终端响应该提示信息返回的第一验证信息,并对该第一验证信息进行校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到移动终端提交的验证信息之后,可以使用用户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源账户的绑定关系时设置的验证信息(第一注册验证信息)对移动终端提交的验证信息进行校验,以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具有进行该数据转移的权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103中,对第一验证信息进行校验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以第一源用户标识为依据,查询与该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一注册验证信息;
步骤12)、判断该第一验证信息与该第一注册验证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确定校验通过;否则,确定校验不通过。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服务器对第一验证信息进行校验的结果为校验通过时,则可以继续进行后续处理流程;否则,服务器可以重新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移动终端重新提交验证信息,或者,服务器可以拒绝此次数据转移请求。
步骤104、若校验通过,向与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该数据转移确认请求中包括第一源用户标识、目标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为了保证数据转移的安全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并对该移动终端提交的第一验证信息校验通过后,还需要由该移动终端的关联终端对此次数据转移请求进行确认。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对移动终端提交的验证信息校验通过后,可以以第一源用户标识为依据,查询与该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并根据该第二源用户标识,向该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以使该关联终端根据该数据转移确认请求中携带的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对该数据转移进行确认。
步骤105、当接收到关联终端响应该数据转移确认请求返回的数据转移确认消息时,对该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到关联终端返回的数据转移确认消息时,需要对该数据转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以确定用户是否具有进行该数据转移确认的权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用户在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源账户的绑定关系时,除了可以设置上述步骤103中所描述的第一注册验证信息之外,还可以设置第二注册验证信息,该第二注册验证信息用于在关联终端对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数据转移进行确认时,对关联终端提交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以确定该关联移动终端是否具有进行数据转移确认的权限。
相应地,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105中,对该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以第一源用户标识为依据,查询与该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注册验证信息;
步骤22)、判断该第二验证信息与该第二注册验证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确定校验通过;否则,确定校验不通过。
在该实施方式中,若服务器对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的结果为校验通过时,则可以继续进行后续处理流程;否则,服务器可以拒绝此次数据转移请求。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用户在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源账户的绑定关系时,服务器可以向与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关联终端用户设置第二注册验证信息,该第二注册验证信息用于在关联终端对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数据转移进行确认时,对关联终端提交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以确定该关联移动终端是否具有进行数据转移确认的权限。
相应地,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105中,对该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以第二源用户标识为依据,查询与该第二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注册验证信息;
步骤32)、判断该第二验证信息与该第二注册验证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确定校验通过;否则,确定校验不通过。
在该实施方式中,若服务器对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的结果为校验通过时,则可以继续进行后续处理流程;否则,服务器可以拒绝此次数据转移请求。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转移的安全性,上述第一注册验证信息与第二注册验证信息不同。
步骤106、若校验通过,从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该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目的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服务器接收到关联移动终端返回的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且对该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校验通过时,可以认为此次数据转移为安全的数据转移,进而,服务器可以从该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即上述源账户)中扣除与数据转移请求中包括的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目的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
在图1所描述的方法流程中,由于数据转移请求需要移动终端和关联移动终端双方进行确认,且移动终端和关联移动终端对数据转移请求进行验证时均需要提交验证信息,因此,提高了数据转移的安全性。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该数据转移请求中包括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可以为用户登陆移动终端上的指定APP(应用程序)时使用的登陆账号,该指定APP为支持数据转移功能的APP(如微信)。用户通过该第一源用户标识登陆移动终端上的该指定APP后,可以向服务器发起数据转移,以从与该第一源用户标识绑定的账户(源账户)中转移一定的数据转移量到目的账户。其中,上述目的用户标识用于标识该目的账户。
步骤202、向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该移动终端提交验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时,可以通过发送提示信息的方式,提示该移动终端提交验证信息。
其中,验证信息为用户建立上述第一源用户标识与上述源账户的绑定关系时设置的,用于对使用该第一源用户标识发起的数据转移进行鉴权的凭证;验证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密码信息、指纹信息、声纹信息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提示信息中还可以包括上述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从而用户能够根据该提示信息更清楚地获知需要验证的数据转移行为,进一步提高数据转移的安全性。
步骤203、接收移动终端响应该提示信息返回的第一验证信息,并对该第一验证信息进行校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到移动终端提交的验证信息之后,可以使用用户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源账户的绑定关系时设置的验证信息(第一注册验证信息)对移动终端提交的验证信息进行校验,以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具有进行该数据转移的权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203中,对第一验证信息进行校验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以第一源用户标识为依据,查询与该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一注册验证信息;
步骤42)、判断该第一验证信息与该第一注册验证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确定校验通过;否则,确定校验不通过。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服务器对第一验证信息进行校验的结果为校验通过时,则可以继续进行后续处理流程;否则,服务器可以重新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移动终端重新提交验证信息,或者,服务器可以拒绝此次数据转移请求。
步骤204、若校验通过,判断数据转移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判断为是,转至步骤205;否则,转至步骤208。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小数据量的数据转移的处理流程,允许用户设置需要关联终端进行数据转移确认的数据转移量的阈值:即对于数据转移量小于或等于该阈值的数据转移,可以不需要由关联终端确认;对于数据转移量大于该阈值的数据转移,则需要由关联终端确认。
相应地,服务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并对该移动终端提交的验证信息通过后,可以判断该数据转移请求中包括的数据转移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由关联终端对该数据转移进行确认。
步骤205、向与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该数据转移确认请求中包括第一源用户标识、目标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对移动终端提交的第一验证信息校验通过,并确定数据转移请求中包括的数据转移量大于阈值时,还需要由该移动终端的关联终端对此次数据转移请求进行确认。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对移动终端提交的验证信息校验通过后,可以以第一源用户标识为依据,查询与该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并根据该第二源用户标识,向该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以使该关联终端根据该数据转移确认请求中携带的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对该数据转移进行确认。
步骤206、当接收到关联终端响应该数据转移确认请求返回的数据转移确认消息时,对该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到关联终端返回的数据转移确认消息时,需要对该数据转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以确定用户是否具有进行该数据转移确认的权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用户在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源账户的绑定关系时,除了可以设置上述步骤203中所描述的第一注册验证信息之外,还可以设置第二注册验证信息,该第二注册验证信息用于在关联终端对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数据转移进行确认时,对关联终端提交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以确定该关联移动终端是否具有进行数据转移确认的权限。
相应地,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206中,对该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以第一源用户标识为依据,查询与该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注册验证信息;
步骤52)、判断该第二验证信息与该第二注册验证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确定校验通过;否则,确定校验不通过。
在该实施方式中,若服务器对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的结果为校验通过时,则可以继续进行后续处理流程;否则,服务器可以拒绝此次数据转移请求。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用户在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源账户的绑定关系时,服务器可以向与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关联终端用户设置第二注册验证信息,该第二注册验证信息用于在关联终端对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数据转移进行确认时,对关联终端提交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以确定该关联移动终端是否具有进行数据转移确认的权限。
相应地,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206中,对该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以第二源用户标识为依据,查询与该第二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注册验证信息;
步骤62)、判断该第二验证信息与该第二注册验证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确定校验通过;否则,确定校验不通过。
在该实施方式中,若服务器对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的结果为校验通过时,则可以继续进行后续处理流程;否则,服务器可以拒绝此次数据转移请求。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转移的安全性,上述第一注册验证信息与第二注册验证信息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服务器向与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后,未接收到该关联终端返回的响应消息,或接收到该关联终端返回的拒绝数据转移的响应消息,则服务器拒绝此次数据转移,数据转移失败。
步骤207、若校验通过,从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该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目的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服务器接收到关联移动终端返回的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且对该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校验通过时,可以认为此次数据转移为安全的数据转移,进而,服务器可以从该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数据转移请求中包括的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目的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
步骤208、从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该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目的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服务器对移动终端提交的第一验证信息校验通过,且判断数据转移请求中包括的数据转移量小于或等于阈值时,服务器可以直接进行数据转移,而不需要由关联移动终端对该数据转移进行确认。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数据转移量小于或等于阈值的数据转移,服务器从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该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目的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之后,还可以向关联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结果信息,以使关联终端获知此次数据转移行为;其中,该数据转移结果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在图2所描述的方法流程中,通过设置数据转移量阈值,对于数据转移量小于或等于该阈值的数据转移,可以不需要由关联终端确认,简化了小数据量的数据转移的处理流程,提高了小数据量的数据转移的处理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数据转移流程,需要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其中,该关联关系可以通过静态配置的方式配置在服务器侧,也可以通过动态交互的方式建立。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流程示意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关联请求,该关联请求中包括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
步骤302、确定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关联请求时,需要确定该关联请求中包括的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并根据该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确定第一源用户和第二源用户标识之间是否满足建立关联的条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302中,确定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1)、获取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预设参数;
步骤72)、根据该预设参数确定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
在该实施例中,预设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之一或多个:
登陆数据、通讯数据、数据转移数据。
举例来说,以预设参数为登陆数据为例,服务器可以获取移动终端通过第一源用户标识登陆指定APP时的登陆数据(第一登陆数据),以及关联移动终端通过第二源用户标识登陆该指定APP时的登陆数据(第二登陆数据),并进行以下统计:
1)、确定登陆IP相同的登陆次数;
2)、对登陆IP的移动轨迹进行匹配,判断是否存在相同的移动轨迹;
例如,第一登陆IP数据中连续3次登陆IP分别为IP1、IP2和IP3,第二登陆IP数据中也包括连续3次登陆IP分别为IP1、IP2和IP3的登陆IP数据,则判断存在相同的移动轨迹。
3)、确定第一登陆数据和第二登陆数据中包括的通过同一个wifi热点登陆,或通过同一路由器登陆的登陆次数。
服务器统计得到以上信息后,可以根据统计得到的信息确定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基于登陆数据的亲密度(Qmd1)可以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Qmd1=a1*n1+a2*n2+a3*n3;
其中,a1、a2和a3为加权系数,a1、a2、a3均大于或等于0,且a1+a2+a3=1,n1为登陆IP相同的次数,n2为移动轨迹相同的次数,n3为通过同一wifi热点登陆或通过同一路由器登陆的登陆次数。
当Qmd1大于阈值时,判断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满足关联条件。
又举例来说,以预设参数为通讯数据为例,服务器可以获取移动终端通过第一源用户标识登陆指定APP(通讯类APP,如微信)时,以及关联移动终端通过第二源用户标识登陆该指定APP时的通讯数据,并进行以下统计:
1)、是否为通讯录中的好友;
2)、互相通讯的次数。
服务器统计得到以上信息后,可以根据统计得到的信息确定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
例如,当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互为通讯录中的好友,且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之间的通讯次数超过阈值时,判断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满足关联条件。
又举例来说,以预设参数为数据转移数据为例,服务器可以获取移动终端通过第一源用户标识登陆指定APP时,以及关联移动终端通过第二源用户标识登陆该指定APP时的数据转移数据,并进行以下统计:
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之间是否有数据转移行为,以及数据转移量。
服务器统计得到以上信息后,可以根据统计得到的信息确定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
例如,当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之间存在数据转移行为,且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之间的数据转移量超过阈值时,判断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满足关联条件。
步骤303、判断亲密度是否满足关联关系。
步骤304、若判断为是,将该关联请求转发到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之后,可以判断该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是否满足关联条件,并当判断为是时,将关联请求转发到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
举例来说,服务器可以在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登陆数据与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登陆数据中登陆IP相同的次数超过第一阈值,登陆轨迹相同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通过同一wifi热点登陆或同一路由器登陆的次数超过第三阈值,且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互为通讯录中的好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之间的通讯次数超过第四阈值,以及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之间存在数据转移行为,且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之间的数据转移量超过第五阈值时,判断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之间的亲密度满足关联条件。
步骤305、当接收到关联移动终端响应该关联请求返回的关联确认消息时,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关联移动终端接收到关联请求后,可以向服务器返回同意建立关联关系的关联确认消息,也可以向服务器返回拒绝建立关联关系的响应消息。
当服务器接收到关联移动终端返回的关联确认消息时,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当服务器接收到关联移动终端返回的拒绝建立关联关系的响应消息时,或未接收到关联移动终端返回的响应消息时,认为关联关系建立失败。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建立并不限于由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移动终端发起,其也可以由上述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起,其具体实现流程与图3中所描述的流程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此外,上述移动终端和关联移动终端均非特定的某一个移动终端,上述移动终端可以为任一通过第一源用户标识登陆指定APP的移动终端,上述关联移动终端可以为任一通过第二源用户标识登陆指定APP的移动终端。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建立并不限于图3所示的方法流程中所描述的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建立至少还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移动终端与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如蓝牙通信、红外通信、近场通信等)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后,将关联关系上报给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关联关系上报请求后,存储该关联关系上报请求中包括的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其具体实现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1)、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关联关系上报请求;其中,所述关联关系请求中包括第一源用户标识,以及第二源用户标识,该关联关系上报请求是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与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关联关系后发送的;
步骤82)、存储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
举例来说,以移动终端和关联移动终端通过蓝牙通信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为例。当用户想要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时,需要先在移动终端和关联移动终端之间建立蓝牙连接,基于该蓝牙连接,移动终端可以向关联移动终端发送关联请求,该关联请求中可以包括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例如,可以在关联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中展示“****(第一源用户标识)用户想要请求和您的****(第二源用户标识)账号建立关联关系”;关联移动终端用户看到该提示消息后,若同意建立该关联关系,可以通过蓝牙连接向移动终端返回确认建立关联关系的响应消息。其中,为保证关联关系建立的安全性,关联移动终端用户进行关联关系建立确认时,需要输入预先约定的密码。
方式二、服务器接收到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移动终端发送的请求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第一关联请求,以及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的请求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第二关联请求时,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其具体实现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1)、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请求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第一关联请求;
步骤92)、判断是否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的请求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第二关联请求;
其中,该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预先设定,如5分钟、10分钟等。
步骤93)、若判断为是,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
举例来说,以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分别为微信号1(对应用户A)和微信号2(对应用户B)为例,假设用户A想要建立微信1和微信2的关联关系时,可以分别通过微信1登陆微信,并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建立微信号1和微信号2的关联关系的第一关联请求,并让用户B在10分钟之内,通过微信2登陆微信,并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建立微信号1和微信号2的关联关系的第二关联请求;服务器接收到第一关联请求以及第二关联请求后,建立微信号1和微信号2之间的关联关系。
应该认识到,上述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方式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的列举,并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建立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方式的修改、变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解决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该实施例中,以数据转移为基于微信实现的移动支付(微信支付)为例。假设用户A和用户B(用户A和用户B可以为夫妻、父子或母子等关系)通过微信账号1和微信账号2建立关联(即微信账号1和微信账号2之间建立有关联关系)。用户A通过微信账号1(第一源用户标识)绑定了银行账户1,且设置了第一支付密码(用户A进行移动支付时的密码,密码1,即第一注册验证信息)和第二支付密码(用户B进行移动支付确认时使用的密码,密码2,即第二注册验证信息),并将第二支付密码告知用户B;服务器存储有微信账号1和第一支付密码、第二支付密码的关联关系,以及微信账号1和微信账号2之间的关联关系。
当用户A进行网上购物时,发现了商家A通过二维码方式发布的商品信息(一台笔记本电脑,价格为3500元),用户A在手机(手机A)上使用微信账号1登陆微信后,通过微信的扫描二维码的功能获取到该商品信息,并发起支付请求,该支付请求中可以包括第一源用户标识(微信账号1),目的用户标识(商家A的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3500元)。
服务器接收到该支付请求时,会向根据微信账号1向手机A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输入支付密码,用户A看到该提示信息后,可以在手机A中输入第一支付密码,并通过手机A提交给服务器;服务器收到该支付密码后,可以以微信账号1为依据,查询与该微信账号1关联的第一注册验证信息(即密码1),并判断手机A提交的支付密码与该密码1是否一致,若一直,则确定校验通过;否则,确定校验不通过,支付失败。
当服务器对手机A提交的支付密码校验通过时,服务器可以向微信账号1关联的微信账号2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即使用微信账号2登陆微信的移动终端,假设为手机B)发送支付确认请求,该支付确认请求中包括微信账号1、商家A的标识、支付金额(在具体实施时,该支付确认请求中还可以包括商品信息,如商品名称等)。用户B通过手机B接收到该支付确认请求之后,若同意该支付,可以输入第二支付密码,并通过手机B提交给服务器;若不同意,则可以返回拒绝支付的响应消息。
服务器接收到手机B提交的支付密码后,以微信账号1为依据,查询与该微信账号1关联的第二注册验证信息(即密码2),并判断手机B提交的支付密码与该密码2是否一致,若一直,则确认校验通过;否则,确认校验不通过,支付失败。
当服务器对手机B提交的支付密码校验通过时,服务器可以从微信账户1绑定的银行账户(即银行账户1)中扣除3500元,并在商家A的账户中添加3500元。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并对该移动终端提交的验证信息校验通过时,还需要向数据转移请求中包括的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且当接收到关联移动终端响应数据转移确认请求返回的数据转移确认消息,并对该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校验通过后,从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数据转移请求中包括的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目的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提高了数据转移的安全性。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转移设备,可以应用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所述数据转移请求中包括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第一发送模块402,用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移动终端提交验证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403,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提示信息返回的第一验证信息;
第一校验模块404,用于对所述第一验证信息进行校验;
第二发送模块405,用于当所述第一校验模块404校验通过时,向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所述数据转移确认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第二校验模块406,用于当所述设备接收到所述关联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数据转移确认请求返回的数据转移确认消息时,对该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
处理模块407,用于当所述第二校验模块校验通过时,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所述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所述目的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
请一并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是由图4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4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相比,图5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中,所述第一校验模块404可以包括:
第一查询单元4041,用于以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为依据,查询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一注册验证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4042,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注册验证信息是否一致;
第一确定单元4043,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确定校验通过;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为否时,确定校验不通过。
请一并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是由图4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4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相比,图6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中,所述第二校验模块406可以包括:
第二查询单元4061,用于以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为依据,查询与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注册验证信息;
第二判断单元4062,用于判断所述第二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二注册验证信息是否一致;
第二确定单元4063,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确定校验通过;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为否时,确定校验不通过。
请一并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是由图4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4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相比,图7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408,用于当所述第一校验模块404校验通过时,判断所述数据转移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相应地,所述第二发送模块405可以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断为是时,向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
所述处理模块407还可以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为否时,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所述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
请一并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是由图7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7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相比,图8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409,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模块408判断为否,且所述处理模块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所述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时,向所述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结果信息,所述数据转移结果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请一并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是由图4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4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相比,图9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410,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以及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
确定模块411,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
第二判断模块412,用于判断所述亲密度是否满足关联条件;
第四发送模块413,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模412块判断为是时,将所述关联请求转发到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
第一建立模块414,用于当所述设备接收到所述关联移动终端响应所述关联请求返回的关联确认消息时,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
在可选实施例中,图9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中,所述确定模块411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4111,获取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预设参数;
第三确定单元4112,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
其中,所述预设参数包括以下之一或多个:
登陆数据、通讯数据、数据转移数据。
请一并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0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是由图4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4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相比,图10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415,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关联关系上报请求;其中,所述关联关系上报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以及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所述关联关系上报请求是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与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建立关联关系后发送的;
存储模块416,用于存储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
请一并参阅图11,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1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是由图4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4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相比,图11所示的数据转移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五接收模块417,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请求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第一关联请求;
第三判断模块418,用于判断所述第五接收模块417是否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的请求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第二关联请求;
第二建立模块419,用于当所述第三判断模块418判断为是时,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同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信息同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01,例如CPU,输入输出装置1203,存储器1204,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202。其中,通信总线12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存储器120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204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201的存储装置。其中存储器1204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1201调用存储器120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203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所述数据转移请求中包括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203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移动终端提交验证信息;
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203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提示信息返回的第一验证信息;
对所述第一验证信息进行校验;
若校验通过,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203向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所述数据转移确认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当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203接收到所述关联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数据转移确认请求返回的数据转移确认消息时,对该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
若校验通过,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所述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所述目的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
在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器1201调用存储器120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对所述第一验证信息进行校验,可以具体包括:
以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为依据,查询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一注册验证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注册验证信息是否一致;
若一致,确定校验通过;
否则,确定校验不通过。
在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器1201调用存储器120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对所述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可以具体包括:
以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为依据,查询与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注册验证信息;
判断所述第二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二注册验证信息是否一致;
若一致,确定校验通过;
否则,确定校验不通过。
在可选实施例中,若处理器1201调用存储器120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对第一验证信息通过,处理器1201调用存储器120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向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之前,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所述数据转移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判断为是,执行向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的步骤;
若判断为否,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所述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
在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器1201调用存储器120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判断所述数据转移量不大于预设阈值时,处理器1201调用存储器120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所述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203向所述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结果信息,所述数据转移结果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在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器1201调用存储器120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203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之前,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203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以及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
确定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
判断所述亲密度是否满足关联条件;
若判断为是,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203将所述关联请求转发到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
当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203接收到所述关联移动终端响应所述关联请求返回的关联确认消息时,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
在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器1201调用存储器120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确定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可以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预设参数;
根据所述预设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
其中,所述预设参数包括以下之一或多个:
登陆数据、通讯数据、数据转移数据。
在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器1201调用存储器120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203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之前,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203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关联关系上报请求;其中,所述关联关系上报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以及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所述关联关系上报请求是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与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后发送的;
存储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
在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器1201调用存储器120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203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之前,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输入输出装置1203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请求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第一关联请求;
判断是否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的请求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第二关联请求;
若判断为是,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8)

1.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所述数据转移请求中包括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移动终端提交验证信息;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提示信息返回的第一验证信息,并对所述第一验证信息进行校验;
若校验通过,向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所述数据转移确认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当接收到所述关联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数据转移确认请求返回的数据转移确认消息时,对该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
若校验通过,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所述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所述目的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验证信息进行校验,包括:
以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为依据,查询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一注册验证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注册验证信息是否一致;
若一致,确定校验通过;
否则,确定校验不通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包括:
以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为依据,查询与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注册验证信息;
判断所述第二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二注册验证信息是否一致;
若一致,确定校验通过;
否则,确定校验不通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校验通过,向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数据转移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判断为是,执行向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的步骤;
若判断为否,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所述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判断为否,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所述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结果信息,所述数据转移结果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以及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
确定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
判断所述亲密度是否满足关联条件;
若判断为是,将所述关联请求转发到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
当接收到所述关联移动终端响应所述关联请求返回的关联确认消息时,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预设参数;
根据所述预设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
其中,所述预设参数包括以下之一或多个:
登陆数据、通讯数据、数据转移数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关联关系上报请求;其中,所述关联关系上报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以及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所述关联关系上报请求是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与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后发送的;
存储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请求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第一关联请求;
判断是否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的请求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第二关联请求;
若判断为是,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
10.一种数据转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移请求;所述数据转移请求中包括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移动终端提交验证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提示信息返回的第一验证信息;
第一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验证信息进行校验;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校验模块校验通过时,向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所述数据转移确认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第二校验模块,用于当所述设备接收到所述关联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数据转移确认请求返回的数据转移确认消息时,对该数据转移确认消息中包括的第二验证信息进行校验;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校验模块校验通过时,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所述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所述目的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验模块包括:
第一查询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为依据,查询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一注册验证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一注册验证信息是否一致;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确定校验通过;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为否时,确定校验不通过。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校验模块包括:
第二查询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为依据,查询与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注册验证信息;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验证信息与所述第二注册验证信息是否一致;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确定校验通过;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为否时,确定校验不通过。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校验模块校验通过时,判断所述数据转移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断为是时,向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关联的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确认请求;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为否时,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所述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断为否,且所述处理模块从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中扣除与所述数据转移量相匹配的数据转移值,并将所扣除的数据转移值添加到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账户时,向所述关联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转移结果信息,所述数据转移结果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目的用户标识,以及数据转移量。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以及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亲密度是否满足关联条件;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为是时,将所述关联请求转发到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当所述设备接收到所述关联移动终端响应所述关联请求返回的关联确认消息时,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预设参数;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亲密度;
其中,所述预设参数包括以下之一或多个:
登陆数据、通讯数据、数据转移数据。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关联关系上报请求;其中,所述关联关系上报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以及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所述关联关系上报请求是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与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建立关联关系后发送的;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请求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第一关联请求;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五接收模块是否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对应的关联移动终端发送的请求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的第二关联请求;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三判断模块判断为是时,建立所述第一源用户标识和第二源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
CN201410578083.2A 2014-10-24 2014-10-24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055777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78083.2A CN105577730A (zh) 2014-10-24 2014-10-24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78083.2A CN105577730A (zh) 2014-10-24 2014-10-24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7730A true CN105577730A (zh) 2016-05-11

Family

ID=55887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78083.2A Pending CN105577730A (zh) 2014-10-24 2014-10-24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77730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9406A (zh) * 2016-06-27 2016-09-2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用户权利拆分方法及系统
CN106327163A (zh) * 2016-08-05 2017-01-11 深圳市淘淘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及装置
CN107846388A (zh) * 2016-09-21 2018-03-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好友亲密度确定方法及装置、账号申诉方法及装置
WO2018049936A3 (zh) * 2016-09-14 2018-05-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迁移的方法及终端
CN108074082A (zh) * 2016-11-11 2018-05-25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移控制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12073400A (zh) * 2020-08-28 2020-12-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访问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97752A2 (en) * 2001-06-01 2002-12-05 Mainline Corporate Holdings Limited A secure on-line payment system
CN101571941A (zh) * 2008-04-30 2009-11-04 因特伟特公司 用于使用移动设备来启动资金转账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20827A (zh) * 2012-12-05 2013-04-0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支付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4077689A (zh) * 2013-10-30 2014-10-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验证的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97752A2 (en) * 2001-06-01 2002-12-05 Mainline Corporate Holdings Limited A secure on-line payment system
CN101571941A (zh) * 2008-04-30 2009-11-04 因特伟特公司 用于使用移动设备来启动资金转账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20827A (zh) * 2012-12-05 2013-04-0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支付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4077689A (zh) * 2013-10-30 2014-10-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验证的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9406A (zh) * 2016-06-27 2016-09-2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用户权利拆分方法及系统
CN106327163A (zh) * 2016-08-05 2017-01-11 深圳市淘淘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及装置
WO2018049936A3 (zh) * 2016-09-14 2018-05-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迁移的方法及终端
CN107846388A (zh) * 2016-09-21 2018-03-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好友亲密度确定方法及装置、账号申诉方法及装置
CN108074082A (zh) * 2016-11-11 2018-05-25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移控制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12073400A (zh) * 2020-08-28 2020-12-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访问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7730A (zh)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和设备
KR102375777B1 (ko) 온보드 단말기를 위한 지불 인증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5072133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登录方法及装置
CN103532933A (zh) 通过指纹确认实现客户端操作授权的方法和智能终端
CN102983970B (zh) 便携式媒体设备
US20070220009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application data
CN104902028B (zh) 一种一键登录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5051727A1 (zh) 电子交易方法、系统及支付平台系统
CN109241726B (zh) 一种用户权限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134773B (zh) 共享设备绑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N104954330A (zh) 一种对数据资源进行访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160653A (zh) 多因素证书授权机构
CN105262588A (zh) 基于动态口令的登录方法、账号管理服务器及移动终端
CN104125062A (zh) 登录方法与装置、登录验证装置、服务器、终端及系统
CN103237034A (zh) 登录方法及装置
CN103927464A (zh) 共同验证方法、二维码生成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897874B (zh) 移动支付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80051609A (ko) 근접 기반 네트워크 보안
CN102332127A (zh) 基于网络电视在线支付业务的账户绑定方法和支付方法
CN106130998A (zh) 一种验证码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656850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2971739B (zh) 利用强力证据保护帐户安全性设定
CN113179282A (zh) 合并账号的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US9455972B1 (en) Provisioning a mobile device with a security application on the fly
CN105516054A (zh) 一种用户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