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7415A - 智能光分配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光分配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77415A CN105577415A CN201410555247.XA CN201410555247A CN105577415A CN 105577415 A CN105577415 A CN 105577415A CN 201410555247 A CN201410555247 A CN 201410555247A CN 105577415 A CN105577415 A CN 1055774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face
- assembly unit
- module
- signal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光分配网络设备,包括:组配单元、控制单元,所述组配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RS485接口连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ODN设备内部组成单元不能统一对接以及智能ODN设备内部需要进行较多的协议转换,从而避免了模块之间的协议转换,实现不同厂商ODN设备内部单元的统一对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Intelligent)光分配网络(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简称为ODN)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ODN系统(Intelligent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的基本组成包括智能ODN设备、智能管理终端、智能ODN管理系统等三大部分。
移动运营商定义了电子标签载体包括具有电子标签的光跳纤、尾纤等类型的光纤,主要完成承载电子标签的功能,通过I1接口与智能ODN设备连接;智能管理终端和智能ODN设备之间的I2接口必须是RJ45接头的RS485接口,并支持供电。智能管理终端和智能ODN设备之间I2接口的RJ45接头包含电源VCC、地GND、数据正端RS485_P、数据负端RS485_N四个信号。
智能ODN设备包括组配单元、控制单元等。组配单元包括智能熔配模块等,完成光配线设备具有的光纤连接、分配和调度等功能。控制单元完成对外通信、端口管理以及数据存储等功能。但是移动运营商没有定义智能ODN设备内部接口,实际中各个设备厂商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智能ODN设备内部接口,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有的厂商采用CAN总线,也有的厂商采用I2C、RS232等总线,性能、成本、可靠性方面各有优缺点。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设备厂商的智能ODN设备内部模块单元不能对接,对智能ODN系统的大规模商用推广不利,并且相关技术中智能管理终端和智能ODN设备之间I2接口为RJ485接口,而智能ODN设备内部单元之间的接口为非RJ485接口,不能实现内部单元的直接对接,需要进行协议转换。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ODN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ODN设备内部组成单元不能统一对接以及智能ODN设备内部需要进行较多的协议转换等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一种智能ODN设备,包括:组配单元、控制单元,所述组配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RS485接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管理模块,用于实现智能ODN设备的对外通信功能,以及对级联模块和组配单元进行管理;级联模块,用于为所述组配单元和所述管理模块分别提供第一RS485接口和第二RS485接口;所述组配单元通过所述第一RS485接口与所述级联模块连接,所述管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二RS485接口与所述级联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RS485接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组配单元上的第一RJ45连接器,和设置于所述级联模块上的第二RJ45连接器,所述第一RJ45连接器和所述第二RJ45连接器通过以太网双绞线电缆连接;所述第二RS485接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管理模块上的第三RJ45连接器,和设置于所述级联模块上的第四RJ45连接器,所述第三RJ45连接器与所述第四RJ45连接器通过以太网双绞线电缆连接。
优选地,所述级联模块包括:印制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二RJ45连接器和所述第四RJ45连接器。
优选地,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还设置有遵循1-Wire标准的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EPROM,该EEPROM用于存储所述级联模块的识别信息。
优选地,所述管理模块通过所述第四RJ45连接器上的DATA_I/O信号端子与所述EEPROM的1-Wire管脚进行通信。
优选地,所述级联模块为多个。
优选地,所述管理模块与多个所述级联模块之间的各个所述第二RS485接口是相互独立的。
优选地,所述组配单元与多个所述级联模块之间的各个所述第一RS485接口是相互独立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RS485接口包括以下信号端子:电源VCC信号、地GND信号、数据正端信号、数据负端信号、地址输入ADD_I信号、地址输出ADD_O信号;所述第二RS485接口包括以下信号端子:电源VCC信号、地GND信号、数据正端信号、数据负端信号、地址输入ADD_I信号、数据输入输出DATA_IO信号。
优选地,所述DATA_IO信号遵循1-Wire标准。
优选地,所述组配单元为多个,每个所述组配单元的RS485通信地址通过地址ADD信号设置。
通过本发明,在智能光分配网络设备内的组配单元和控制单元通过RS485接口连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ODN设备内部组成单元不能统一对接以及智能ODN设备内部需要进行较多的协议转换,从而避免了模块之间的协议转换,实现不同厂商ODN设备内部单元的统一对接。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ODN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智能ODN设备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智能ODN设备的智能ODN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组配单元与级联模块RS485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RJ45连接器信号定义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管理模块与级联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ODN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智能ODN设备包括:组配单元10、控制单元20,组配单元10与控制单元20通过RS485接口连接。
基于上述结构特征,智能ODN设备内部的组配单元和控制单元之间通过统一的RS485接口进行通信连接,并且,由于智能ODN设备和智能管理终端之间采用I2接口,而I2接口为RS485接口,因此,有利于实现模块的直接对接,避免多余的协议转换;并且,由于规定了ODN设备内部接口的统一标准,因此,有利于大规模商用推广。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控制单元20,包括:管理模块200,用于实现智能ODN设备的对外通信功能,以及对级联模块和组配单元进行管理;级联模块202,用于为所述组配单元和所述管理模块分别提供第一RS485接口和第二RS485接口;组配单元10通过第一RS485接口与级联模块202连接,管理模块200通过第二RS485接口与级联模块202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过程中,组配单元10在控制单元管理下提供I1接口,完成端口电子标签读取与端口定位指引的功能,并通过E1(即第一RS485接口)接口与级联模块202通信。E1接口两端为RJ45接头,接口为RS485信号电平,E1接口用以太网双绞线电缆连接组配单元的RJ45接头和级联模块的RJ45接头。E1接口有八根信号线,包括电源VCC、地GND、数据正端RS485_P、数据负端RS485_N、地址输入信号ADD_I、地址输出信号ADD_O六个信号,(参见图5左表)六个信号。RS485_P和RS485_N为一对RS485电平的差分数据线。
在一个优选实施过程中,第一RS485接口包括:第一RS485接口包括:设置在组配单元10上的第一RJ45连接器,和设置于级联模块上的第二RJ45连接器,第一RJ45连接器和所述第二RJ45连接器通过以太网双绞线电缆连接;所述第二RS485接口包括:设置在管理模块200上的第三RJ45连接器,和设置于级联模块202上的第四RJ45连接器,第三RJ45连接器与第四RJ45连接器通过以太网双绞线电缆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以太网双绞线电缆为标准5类非屏蔽双绞线(UnshieldedTwistedPaired,简称为UTP)或屏蔽双绞线(ShieldedTwistedPair)。
级联模块202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在一个优选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级联模块202包括:印制电路板,以及设置在印制电路板上的第二RJ45连接器和第四RJ45连接器,其中,连接器用于提供上述第一RS485接口和上述第二RS485接口。
为了便于对级联模块的版本进行管理,在印制电路板上可以还设置有遵循1-Wire标准的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简称为EEPROM),其中,EEPROM用于存储级联模块的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级联模块的版本信息和条码信息(即印制电路板的版本信息和条码信息)。优选地,管理模块通过第四RJ45连接器上的DATA_I/O信号端子与EEPROM的1-Wire管脚进行通信。在一个具体应用过程中,级联模块的表现形式如下:
级联模块在控制单元内部,提供与组配单元连接的E1接口,和与管理模块连接的E2接口(即第二RS485接口)。E2接口有八根信号线,不仅包括电源VCC、地GND、数据正端RS485_P、数据负端RS485_N、地址输入ADD_I五个信号,还可以包括数据DATA_IO一个信号。一个级联模块可连接一个或多个组配单元。RS485_P和RS485_N为一对RS485电平的差分数据线。DATA_IO为一根遵循1-Wire标准的双向数据线。级联模块通常为没有任何电子元器件的PCB印制电路板和连接器组成,但有时为了级联模块版本、条码管理方便,也可以在PCB印制电路板上安装一块遵循1-Wire标准的EEPROM存储器。
级联模块20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为多个时,管理模块200与多个级联模块202之间的各个第二RS485接口可以是相互独立的,这样,便可以实现管理模块对级联模块的并行管理。类似地,组配单元10与多个级联模块202之间的各个第一RS485接口是相互独立的。
在一个应用过程中,管理模块200的表现形式如下:
管理模块200在控制单元内部,提供与级联模块连接的E2接口,与智能管理终端连接的I2接口,和与智能ODN管理系统连接的I3接口。一个管理模块可连接1到8个级联模块。管理模块可支持-48V直流或220V交流稳定供电,或者智能管理终端直流供电两种场景。如图6所示,管理模块中的电源模块用于将以下之一转换成管理模块内其他部件的供电电压(例如处理器的供电电压,或者所有RJ45连接器1、2、3,......,N的端子7、8的VCC电压等):外部设备提供的-48V直流或220V交流稳定供电;利用智能管理终端USB接口的5V直流供电;PoE(IEEE802.3af以太网供电标准)接口的48V直流供电。
管理模块把最多8个级联模块的E2接口串行RS485数据以并发或轮询方式,上传给管理模块内部的处理器处理。管理模块也支持通过模块内部的处理器的并行数据总线下发管理命令和对级联模块、组配单元更新软件版本。管理模块内部可同时处理某一路或多路串行RS485数据,然后分时地处理其他一路或多路RS485数据通过E2接口传到级联模块,或进一步通过E1接口传到组配单元。由此可见,管理模块内部可以不涉及对RS485数据的串行转换,提高数据传输处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第一RS485接口包括以下信号端子:电源VCC信号、地GND信号、数据正端信号、数据负端信号、地址输入ADD_I信号、地址输出ADD_O信号(具体可参见图5左表);上述第二RS485接口包括以下信号端子:电源VCC信号、地GND信号、数据正端信号、数据负端信号、地址输入ADD_I信号、数据输入输出DATA_IO信号(具体可参见图5右表)。DATA_IO信号遵循1-Wire标准。
组配单元10为多个,每个10组配单元的通信地址通过与所述组配单元所对应RS485接口中的ADD信号线确定。
相关技术提供的标准RS485通信系统中,从机设置为不同的RS485地址。多机通信时,主机发送地址帧,所有从机收到地址帧后,都将接受的地址与本机的地址比较。对于地址相符的从机,把本机地址发回作为应答,建立与主机的通信;对于地址不符的从机,对主机随后发来的数据帧不予理睬。应用该系统需要对作为从机的组配单元设置不同的RS485地址,通常用组配单元内的拨码开关实现,可靠性差,容易出错。
或者改进型的RS485通信系统,N(N为自然数)个从机通过N对RS485差分信号线分别、独立地连接到主机,所有从机设置为相同的RS485地址。主机通过某一对RS485差分信号线访问其对应的某一个从机,然后主机切换到下一对RS485差分信号线访问其对应的下一个从机,直至主机访问完全部从机,再开始下一个循环。应用该系统需要为组配单元设置独立的N对RS485通信链路,而且要在作为主机的控制单元内增加RS485切换、轮询模块,系统较复杂,增加额外的切换软件开销和切换模块硬件功耗。
而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组配单元的通信地址通过与组配单元所对应RS485接口中的ADD信号线确定,即:
管理模块是RS485通信系统的主机,组配单元是RS485通信系统的从机,级联模块是RS485通信系统中连接主机和从机RS485信号线的节点模块。本实施例所述的RS485通信系统中作为从机的组配单元通过地址ADD信号设置为不同的RS485地址,其中任一个级联模块和其相连接的管理模块与组配单元的RS485差分线直接在级联模块中对接,即所有的RS485_P信号连接为一个网络,所有的RS485_N连接为另一个网络。管理模块连接一个或多个级联模块,管理模块与级联模块之间的E2接口是相互独立的,管理模块并行处理一个或多个级联模块RS485数据。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实施例,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RS485通信系统的智能ODN设备。因为I2接口规定是RJ45接头的RS485接口,所以智能ODN设备内部单元之间采用RS485接口有利于模块直接对接,避免多余的协议转换;统一的RJ45接头方便使用统一的以太网线作为内部模块单元之间的通信线缆,避免多种线缆用于一个系统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ODN设备,包括EODN系统(EasyODN)组配单元、电子标签载体,还包括控制单元中的管理模块、级联模块,组配单元与级联模块之间的E1接口,和级联模块与管理模块之间的E2接口。E1和E2接口基于RS485协议通信。
组配单元内部包含一个处理器和一个RJ45连接器,参考图4所示。组配单元在控制单元管理下提供I1接口,完成端口电子标签读取与端口定位指引的功能,并通过E1接口与级联模块通信。E1接口两端为RJ45接头,用标准以太网线作为通信介质,E1接口用以太网线连接组配单元的RJ45连接器和级联模块的RJ45连接器。E1接口有八根信号端子,参考图5中的左面表格,信号端子定义以组配单元为准说明,包括端子7、8的电源VCC、端子2、6的地GND、端子4的数据正端RS485_P、端子5的数据负端RS485_N四个信号,还包括端子1的地址输入信号ADD_I,端子3的地址输出信号ADD_O。RS485_P和RS485_N为一对差分双向数据线,ADD_I和ADD_O为以GND作为参考的单端信号。电源VCC和地GND由上级级联模块提供,地是整个组配单元的信号参考平面。优选地,每个组配单元可通过12个I1接口连接12个电子标签载体。
智能ODN设备初始化时,管理模块通过E2接口级联模块的RJ45连接器0端子1发送1个地址配置脉冲ADD1,脉冲有效时间为T1,这个地址配置脉冲传到级联模块的RJ45连接器1端子1,然后再传到组配单元1的RJ45连接器1端子1,最后传到组配单元1的处理器1。处理器1收到这个地址配置脉冲后,认为本组配单元1的RS485地址为1,再发送连续2个地址配置脉冲到组配单元1的RJ45连接器1端子3。这2个脉冲有效时间都为T1,2个脉冲时间间隔为T2,整个脉冲时间为2*T1+T2。组配单元1发出的地址配置脉冲经过级联模块的RJ45连接器1端子3成为地址配置脉冲ADD2,然后经过RJ45连接器2端子1,和组配单元2的RJ45连接器2端子1,传到组配单元2的处理器2。处理器2收到这个地址配置脉冲后,认为本组配单元2的RS485地址为2,再发送连续3个地址配置脉冲到组配单元2的RJ45连接器2端子3。这3个脉冲有效时间都为T1,每个脉冲时间间隔为T2,整个脉冲时间为3*T1+2*T2。以此类推,经过智能ODN设备初始化后,组配单元3的RS485地址为3,组配单元N的RS485地址为N,组配单元N收到的N个地址配置脉冲,整个脉冲时间为N*T1+(N-1)*T2。
智能ODN设备初始化前,管理模块为RS485通信系统的主机,组配单元为RS485通信系统的从机。组配单元只接收RS485信息,不主动发送RS485信息,等待管理模块下发地址配置脉冲,从收到第1个地址配置脉冲开始计算脉冲数,计数时间T3为大于N*(T1+T2)的某个时间,超过T3时间组配单元上的处理器则认为计数超时,本组配单元的RS485地址为本次计数时间T3内计算得到的脉冲数。智能ODN设备初始化后,管理模块分配完RS485地址,组配单元和管理模块建立正常RS485通信系统。组配单元内的处理器通过I1接口扫描端口电子标签,经过处理后通过RJ45连接器,以太网线缆的E1接口上传到级联模块。
级联模块在控制单元内部,提供与组配单元连接的E1接口,和与管理模块连接的E2接口。E2接口有八根信号线,E2接口级联模块一段为RJ45连接器0,有八根信号端子,参考图5中的右面表格,信号端子定义以级联模块为准说明,包括端子7、8的电源VCC、端子2、6的地GND、端子4的数据正端RS485_P、端子5的数据负端RS485_N四个信号、端子1的地址输入信号ADD_I,还包括端子3的1-Wire双向信号DATA_IO。RS485_P和RS485_N为一对差分双向数据线,ADD_I和DATA_IO为以GND作为参考的单端信号。电源VCC和地GND由上级管理模块提供,地是整个组配单元的信号参考平面。每个级联模块可通过N个E1接口连接N个组配单元。一般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级联模块为只包含PCB、RJ45连接器的无源模块,但是也可以选择在级联模块内安装1-WireEEPROM。1-WireEEPROM内部存储级联模块版本等信息,管理模块通过RJ45连接器0上的端子3的DATA_IO信号与端子2、6的GND地访问1-WireEEPROM信息,进行级联模块版本管理。
管理模块在控制单元内部,提供与级联模块连接的E2接口,与智能管理终端连接的I2接口,和与智能ODN管理系统连接的I3接口。一个管理模块可连接1到M(M为自然数)个级联模块。如图6所示,管理模块内部包括处理器、电源模块和M个RJ45连接器。管理模块的电源模块可支持-48V直流或220V交流稳定供电,或者智能管理终端直流供电两种场景。管理模块的处理器分时地通过管理模块的RJ45连接器E2接口访问下级的级联模块,并进一步地通过E1接口访问组配单元。E2接口的RS485串口数据不经过协议转换,直接由管理模块的处理器处理,节省协议转换软件开销,提高了处理效率。管理模块也支持通过模块内部的处理器下发管理命令,对级联模块和组配单元更新软件版本。
优选的,如果智能ODN设备满配1152芯光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系统包括1152个电子标签载体,1个管理模块,8个级联模块,和96个组配单元,RS485通信系统包括管理模块和级联模块之间的8个E2接口,级联模块和组配单元之间的96个E1接口。如果智能ODN设备满配576芯光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系统有2种组网结构。第一种包括576个电子标签载体,1个管理模块,4个级联模块,和48个组配单元,RS485通信系统包括管理模块和级联模块之间的4个E2接口,级联模块和组配单元之间的48个E1接口,每个级联模块连接12个组配单元。第二种包括576个电子标签载体,1个管理模块,6个级联模块,和48个组配单元,RS485通信系统包括管理模块和级联模块之间的6个E2接口,级联模块和组配单元之间的48个E1接口,每个级联模块连接8个组配单元。
标准RS485通信系统中,从机设置为不同的RS485地址。多机通信时,主机发送地址帧,所有从机收到地址帧后,都将接受的地址与本机的地址比较。对于地址相符的从机,把本机地址发回作为应答,建立与主机的通信;对于地址不符的从机,对主机随后发来的数据帧不予理睬。本RS485通信系统中控制单元是主机,组配单元是从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RS485通信系统巧妙地在级联模块中设置地址输入,地址输出信号线,实现对组配单元的地址配置,使RS485通信系统中的各个组配单元为不同的RS485地址。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管理模块与级联模块是相互独立的E2接口,不但可以同时下发软件指令,而且可以并行地采集到电子标签载体的插拔告警,满足运营商对于组配单元端口上电子标签载体状态变化响应时间要求,即-48V直流或220V交流稳定供电场景下响应时间小于3秒,智能管理终端供电场景下响应时间小于2秒。
标准RS485协议是需要对总线上所有的设备设置节点地址,比如现在有些智能ODN设备的组配单元采用拨码开关设置节点地址,或者用软件把节点地址烧在组配单元的EEPROM或控制器内存中。采用拨码开关方法会造成可靠性问题,现场手工设置拨码开关会有人为错误。采用软件设置方法会造成软件版本不一致问题,不方便管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于RS485的通信系统,系统中的级联模块与组配单元都不需要设置单独的RS485节点地址,便于级联模块和组配单元统一软硬件配置,有利于大规模生产,提高设备可靠性。并且本发明实施例首次提出智能ODN设备的内部RS485通信系统架构,有利于各个通信设备厂商的智能ODN设备模块之间的互联互通。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级联模块无软件开销,硬件功耗为零,极大地提升了智能ODN设备的性能。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系统,与现有的智能ODN设备相比,采用统一的RS485接口的方法,解决了各个通信设备厂商内部接口不统一的问题,有助于各厂商模块的对接。不需要为每个组配单元上安装拨码开关,节省采购成本,增强了设备可靠性。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人工设置拨码开关,方便各厂商模块的对接和组配单元批量生产,节省生产成本。并且,一般本RS485系统应用中的级联模块为没有任何电子元器件的无源模块,降低了整个智能ODN设备功耗。特殊应用时在级联模块增加一个基于1-Wire标准的EEPROM,智能ODN设备正常工作时,包含该EEPROM的级联模块功耗为零;只有当智能ODN设备上电初始化,管理模块读取级联模块EEPROM信息时,才消耗极少量功耗。该特殊应用增加了级联模块的在线版本、条形码管理能力。
上述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对于N(N为自然数)个电子标签载体的N芯智能ODN设备可以有多种级联模块和组配单元的组合方式,可以不必完全按照上述发明中的1个管理模块,8个级联模块,和96个组配单元组合方式。组配单元的RS485地址获得可以不是处理器计算地址配置脉冲个数,而是采用地址编码的方式获得。比如有12个组配单元,可以编码为4位RS485地址,即从二进制地址0001到地址1100。管理模块下发地址配置脉冲0001到E1接口的ADD_I信号给第1个组配单元,第1个组配单元RS485地址即为0001。然后第1个组配单元发送地址配置脉冲0002到E1接口的ADD_O信号给第2个组配单元,第2个组配单元RS485地址即为0002,依次类推。图5中RJ45连接器的信号端子顺序是智能ODN设备的RS485通信系统中较优的排列,也可以改为其他端子顺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智能光分配网络ODN设备,包括:组配单元、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配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RS485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管理模块,用于实现智能ODN设备的对外通信功能,以及对级联模块和组配单元进行管理;级联模块,用于为所述组配单元和所述管理模块分别提供第一RS485接口和第二RS485接口;
所述组配单元通过所述第一RS485接口与所述级联模块连接,所述管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二RS485接口与所述级联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S485接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组配单元上的第一RJ45连接器,和设置于所述级联模块上的第二RJ45连接器,所述第一RJ45连接器和所述第二RJ45连接器通过以太网双绞线电缆连接;所述第二RS485接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管理模块上的第三RJ45连接器,和设置于所述级联模块上的第四RJ45连接器,所述第三RJ45连接器与所述第四RJ45连接器通过以太网双绞线电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模块包括:印制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二RJ45连接器和所述第四RJ45连接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还设置有遵循1-Wire标准的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EPROM,该EEPROM用于存储所述级联模块的识别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模块通过所述第四RJ45连接器上的DATA_I/O信号端子与所述EEPROM的1-Wire管脚进行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模块为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模块与多个所述级联模块之间的各个所述第二RS485接口是相互独立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配单元与多个所述级联模块之间的各个所述第一RS485接口是相互独立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RS485接口包括以下信号端子:电源VCC信号、地GND信号、数据正端信号、数据负端信号、地址输入ADD_I信号、地址输出ADD_O信号;
所述第二RS485接口包括以下信号端子:电源VCC信号、地GND信号、数据正端信号、数据负端信号、地址输入ADD_I信号、数据输入输出DATA_IO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DATA_IO信号遵循1-Wire标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配单元为多个,每个所述组配单元的RS485通信地址通过地址ADD信号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55247.XA CN105577415B (zh) | 2014-10-17 | 2014-10-17 | 智能光分配网络设备 |
PCT/CN2015/082103 WO2016058405A1 (zh) | 2014-10-17 | 2015-06-23 | 智能光分配网络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55247.XA CN105577415B (zh) | 2014-10-17 | 2014-10-17 | 智能光分配网络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77415A true CN105577415A (zh) | 2016-05-11 |
CN105577415B CN105577415B (zh) | 2020-02-14 |
Family
ID=55746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55247.XA Active CN105577415B (zh) | 2014-10-17 | 2014-10-17 | 智能光分配网络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577415B (zh) |
WO (1) | WO201605840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31931B (zh) * | 2019-12-04 | 2021-09-28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并行架构光纤管理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36457Y (zh) * | 2003-06-22 | 2004-08-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电缆 |
CN201698216U (zh) * | 2010-04-21 | 2011-01-05 | 桂林理工大学 | 一种现场总线式模块实时配置接口电路 |
CN102035252A (zh) * | 2009-09-25 | 2011-04-27 | 浙江昌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配变电能监控终端 |
CN102480654A (zh) * | 2010-11-30 | 2012-05-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光网络节点终端及无源光网络系统 |
CN102685037A (zh) * | 2012-06-08 | 2012-09-19 | 汕头市易普联科技有限公司 | 网关设备 |
CN103299585A (zh) * | 2010-10-27 | 2013-09-11 | 法国电信 | 适用于待机状态配置管理的数据处理 |
CN104022963A (zh) * | 2014-01-02 | 2014-09-03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215417A1 (en) * | 2011-08-19 | 2013-08-22 | Jan Diestelmans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nectivity |
CN102739488B (zh) * | 2012-06-15 | 2014-12-31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odn系统中基于can总线的通信方法 |
CN103560908B (zh) * | 2013-10-23 | 2017-01-04 | 江苏亨通光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集中控制的智能odn电子标签机盘管理电路 |
CN103763134A (zh) * | 2014-01-07 | 2014-04-30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智能终端的双重控制装置及方法 |
-
2014
- 2014-10-17 CN CN201410555247.XA patent/CN105577415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6-23 WO PCT/CN2015/082103 patent/WO201605840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36457Y (zh) * | 2003-06-22 | 2004-08-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电缆 |
CN102035252A (zh) * | 2009-09-25 | 2011-04-27 | 浙江昌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配变电能监控终端 |
CN201698216U (zh) * | 2010-04-21 | 2011-01-05 | 桂林理工大学 | 一种现场总线式模块实时配置接口电路 |
CN103299585A (zh) * | 2010-10-27 | 2013-09-11 | 法国电信 | 适用于待机状态配置管理的数据处理 |
CN102480654A (zh) * | 2010-11-30 | 2012-05-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光网络节点终端及无源光网络系统 |
CN102685037A (zh) * | 2012-06-08 | 2012-09-19 | 汕头市易普联科技有限公司 | 网关设备 |
CN104022963A (zh) * | 2014-01-02 | 2014-09-03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058405A1 (zh) | 2016-04-21 |
CN105577415B (zh) | 2020-0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48673B (zh) | 一种调测的方法、主控板和业务板 | |
CN104899170A (zh) | 分布式智能平台管理总线ipmb连接方法及atca机框 | |
CN102724093A (zh) | 一种atca机框及其ipmb连接方法 | |
CN106873541A (zh) | 一种基于DSP的EtherCAT分布式伺服运动控制系统 | |
CN101924682B (zh) | 一种高级电信计算架构交换系统、方法及通信设备 | |
CN114039808B (zh) | 基于can的多通道的can/lin/sent转发协议 | |
CN110096291A (zh) | 电源管理芯片升级电路、方法及网络设备 | |
CN207182023U (zh) | 基于网络控制和通信的网络控制板以及模块化仪器 | |
CN109561032A (zh) | 一种交换机模块及包括其的交换机 | |
CN100461857C (zh) | 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的音视频传输的控制系统 | |
CN105577415A (zh) | 智能光分配网络设备 | |
CN105577752B (zh) | 一种用于融合架构服务器的管理系统 | |
CN107818675A (zh) |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nb‑iot微功无线通信装置 | |
CN103716258B (zh) | 高密度线卡、交换设备、集群系统及电信号类型配置方法 | |
CN213122967U (zh) | 一种rs485信号共享装置 | |
CN102541714B (zh) | 芯片监控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
CN206021155U (zh) | 一种融合架构服务器 | |
CN209545618U (zh) | 一种自带bmc管理功能的交换机 | |
CN208905017U (zh) | 一种基于Cortex-M3处理器的通信主从站主板 | |
CN207882728U (zh) | 一种控制系统 | |
CN205193686U (zh) | 计算设备 | |
CN116743792B (zh) | 多通道工业物联网采集器 | |
CN202331646U (zh) | 一体化充值采集终端 | |
CN222394280U (zh) | 一种继电器矩阵开关系统 | |
CN102064583B (zh) | 一种ups供电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