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6914A -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6914A
CN105556914A CN201480051768.XA CN201480051768A CN105556914A CN 105556914 A CN105556914 A CN 105556914A CN 201480051768 A CN201480051768 A CN 201480051768A CN 105556914 A CN105556914 A CN 105556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fram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subcarrier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17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56914B (zh
Inventor
刘亚林
禄·彼得
杨讯
朱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022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715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56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6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56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69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Signal structure ensuring backward compatibility with legacy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Fourier transform demodulators, e.g.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de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using a network of reference devices, e.g. beac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收发器,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传输帧,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所述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其中,所述传输帧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收发器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述收发器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所述收发器还用于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通过将传输帧分为两部分,并且每部分通过不同的子载波数目进行传输,既可以根据需要有效的提升吞吐量,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降低吞吐量,从而使得通信系统的吞吐量改变不受限制。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 无线局域网标准在过去数年迅速演 进, 从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以下简称 IEEE) 802. l la/b/g, 发展到 IEEE 802. l ln, 再到 IEEE 802. l l ac o 无线局域网标准所支持的带宽也越来越大, 从 IEEE 802. l la/b/g 支持 20MHz的带宽, 到 IEEE 802. l ln支持 20MHz和 40MHz带宽, 再到 IEEE 802. l lac支持 20MHz、 40MHz、 80MHz和 160腿 z的带宽, 正在研究中的高效 无线局域网 (High Efficiency WLAN, 以下简称 HEW) 系统甚至支持更大的 带宽。
现有技术中, 以 IEEE 802. l ln支持 40MHz为例, 为了能够提升无线局域 网系统的吞吐量, 无线接入点 (Access Point, 以下简称 AP) 与用户设备之 间传输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 (Physical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 以下 简称 PPDU) 分为前导码和数据两部分; 其中, 前导码部分中的传统短训练区 域(Legacy Short Training Field,以下简称 L-STF)、传统长训练区域(Legacy Long Training Field, 以下简禾尔 L-LTF) 、 传统信令 (Legacy Signal ing, 以下简称 L-SIG)和高吞吐量信令 (High Throughput Signaling, 以下简称 HT-SIG)在 2个 2(MHz上传输(即在 2*64=128个子载波上传输) , 而高吞吐 量短训练区域 (High Throughput Short Training Field, 以下简称 HT-STF), 高吞吐量长训练区域 (High Throughput Long Training Field, 以下简称 HT-LTF) 和高吞吐量数据 (High Throughput Data, 以下简称 HT_Data) 部 分在 40MHz的信道上传输(即在 128个子载波上传输),从而使得 IEEE 802. l ln 支持 40腿 z的系统的吞吐量比 IEEE 802. l ln或 IEEE802. 11a支持 20腿 z的系 统的吞吐量大。
但是, 现有技术使得系统在改变 (提升或降低) 吞吐量时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 根据需要灵活的改变吞吐量, 并且在吞吐量改变幅度上受到限制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 包括:
收发器, 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传输帧, 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 所述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其中, 所述传输帧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 述收发器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所述收发器通 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述 第二数目;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收发器具 体用于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进行下一次信息传 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相 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与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 用的传输带宽不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 载波的间隔。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不 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 在第一 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 具体 为:
所述第一数目小于所述第二数目,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间隔为 312. 5kHz。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 在第一 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包括所述传输帧的 前导部分,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传输帧的数据部分, 且所述传输 帧的前导部分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 J S I pi自Θ、。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包括传统短训练区域 L-STF、 传统长训练 区域 L-LTF、 传统信令 L-SIG和高效无线局域网信令 HEW-SIG; 其中, 所述
HEW-SIG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0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 HEW-SIG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 部分所需的信息, 具体为:
所述 HEW-SIG 携带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和 / 或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 MCS信息。
5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包括 L-STF、 L-LTF和 L-SIG; 其中, 所述
L-SIG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 L-SIG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0 分所需的信息, 具体为:
所述 L-SIG携带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和 /或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 MCS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 在第一 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传输帧的数据部分包括控制信息和5 所述数据信息; 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包括调度信息、 广播信息、 系统信息中 的至少一种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 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点 AP,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至少一 个用户站点 STA。
0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 包括: 收发器, 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传输帧; 其中, 所述传输帧包括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一 数目的子载波发送,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二数 目的子载波发送; 所述收发器使用所述第一数目的傅里叶变换点数接收所述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所述收发器使用所述第二数目的傅里叶变换点数接收所 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还用于在处理器获取到所述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之后, 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所述处理器, 用于获取所述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通信设备 为用户站点 STA,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点 AP。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 包括:
收发模块, 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传输帧, 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 取所述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其中, 所述传输帧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收发模块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所述收发 模块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 于所述第二数目;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 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收发模块 具体用于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进行下一次信息传 输。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相 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与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 用的传输带宽不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 载波的间隔。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不 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 在第三 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 具体 为:
所述第一数目小于所述第二数目,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间隔为 312. 5kHz。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 在第三 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包括所述传输帧的 前导部分,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传输帧的数据部分, 且所述传输 帧的前导部分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
^ I Ft自Θ、。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包括传统短训练区域 L-STF、 传统长训练 区域 L-LTF、 传统信令 L-SIG和高效无线局域网信令 HEW-SIG; 其中, 所述 HEW-SIG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 HEW-SIG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 部分所需的信息, 具体为:
所述 HEW-SIG 携带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和 / 或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 MCS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包括 L-STF、 L-LTF和 L-SIG; 其中, 所述 L-SIG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 L-SIG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 分所需的信息, 具体为:
所述 L-SIG携带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和 /或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 MCS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 在第三 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传输帧的数据部分包括控制信息和 所述数据信息; 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包括调度信息、 广播信息、 系统信息中 的至少一种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 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点 AP, 所述第二设备为至少一个用 户站点 STA。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 包括:
收发模块, 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传输帧, 其中, 所述传输帧包 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 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二 数目的子载波发送; 所述收发模块使用所述第一数目的傅里叶变化点数接收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所述收发模块使用所述第二数目的傅里叶变化点数 接收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还用于在获取模块获取到所述传输帧中的数据 信息之后, 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所述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所述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通信设备 为用户站点 STA,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点 AP。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传输帧, 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 所述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其中, 所述传输帧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 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所述第 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数 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结合第五方面,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通信 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进行 下一次信息传输。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相 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与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 用的传输带宽不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 载波的间隔。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不 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 在第五 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 具体 为:
所述第一数目小于所述第二数目,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间隔为 312. 5kHz。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 在第五 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包括所述传输帧的 前导部分,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传输帧的数据部分, 且所述传输 帧的前导部分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
^ I Ft自Θ、。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五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包括传统短训练区域 L-STF、 传统长训练 区域 L-LTF、 传统信令 L-SIG和高效无线局域网信令 HEW-SIG; 其中, 所述
HEW-SIG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五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 HEW-SIG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 部分所需的信息, 具体为:
所述 HEW-SIG 携带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和 / 或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 MCS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五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包括 L-STF、 L-LTF和 L-SIG; 其中, 所述 L-SIG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五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 施方式中, 所述 L-SIG携带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 和 /或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 MCS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 在第五 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传输帧的数据部分包括控制信息和 所述数据信息; 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包括调度信息、 广播信息、 系统信息中 的至少一种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 在第五方面的第 十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点 AP, 所述第二通 信设备为至少一个用户站点 STA。
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传输帧, 并获取所述传输帧中的 数据信息; 其中, 所述传输帧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 部分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 分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使用 所述第一数目的傅里叶变换点数接收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所述第二通信 设备使用所述第二数目的傅里叶变换点数接收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结合第六方面, 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通信 设备为无线接入点 AP,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用户站点 STA。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通过收发器向第二通信 设备发送包含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传输帧, 且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 第一部分, 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第二部分, 其中, 第一数目不等于第 二数目; 待第二通信设备获取到传输帧的数据信息之后, 与上述收发器进行 下一次信息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不同数目的子载波发 送传输帧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即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 波数目不做相等的限制,使得该通信设备既可以根据需要有效的提升吞吐量, 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降低吞吐量, 从而使得通信系统的吞吐量改变不受限 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 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帧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 4为本发明提供的通信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提供的通信设备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 7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 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 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下一代 Wi-Fi系统中 (例如 HEW系统) , 也 可以应用于其他无线局域网、 蜂窝网络中。 本发明实施例以应用于 HEW系 统作以实例来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 该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器, 用于 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传输帧, 以使第二通信设备获取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其中, 该传输帧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上述收发器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 波发送第一部分, 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第二部分, 第一数目不等于第 二数目; 上述收发器还用于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通信设备可以为用户站点 (Station, 以下简称 STA) , 还可以为用户设备。 该用户设备或用户站点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 是有线终端, 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 /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 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 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 备。 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 (例如, RAN, Radio Access Network) 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 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和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以下简称 MTC) 设备, 例如, 可以是便携式、 袖珍式、 手 持式、 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 /或数据。 例如, 个人通信业务 (PCS,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 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LL, Wireless Local Loop) 站、 个人数字助理 (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等设备。 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 订户单元 (Subscriber Unit) 、 订 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 远程站 (Remote Station) 、 接入点 (Access Point) 、 远程终端 (Remote Terminal )、接入终端 (Access Terminal )、用户终端 (User Terminal ) 、 用户代理 (User Agent) 、 用户设备 (User Device) 、 或用户装备 (User Equipment ) 。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可以为基站, 可以为 AP, 还可以为 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 当 HEW系统的基站竞争到信道之后, 收发器就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传输帧, 并且该传输帧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其中, 收发器通过第一数目 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 二部分。 可选的, 该第一数目可以大于第二数目, 也可以小于第二数目,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制。
该传输帧的结构以及传输帧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 波数目可以参见图 1所示。 该传输帧可以是普通的传输帧 (frame) ,还可 以是超帧 (super frame) 。 该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可以同时服务于传统的 用户设备(即下述实施例中提到的非 HEW系统的通信设备) 和 HEW系统的 通信设备, 也可以仅服务于传统的非 HEW系统的通信设备, 使得非 HEW系 统的通信设备可以监听到该传输帧的某一部分内容, 例如: 该传输帧的传 输时长等信息; 该传输帧的第二部分可以服务于 HEW系统的通信设备。
并且, 可选的, 可以通过减小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带宽的子载 波间隔, 使得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增加, 即, 使得第一 数目增大; 或者, 可以通过减小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带宽的子载波 间隔, 使得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增加, 即本发明实施例 对第一数目和第二数目并不做限制, 只要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 波数目和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不相同即可。 也就是说, 本发明实施例并没有对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 子载波数目进行限制。 例如: 当系统带宽是 20MHz时, 则传输帧的第一部 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可以是 64个, 子载波宽度为 20MHz/64=312. 5kHz ;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个数可以为 512个, 也可以为 1024个, 还可以是其他的数目, 从而使得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子载波数目不限制于 64个, 进而使得系统的吞吐量得到有效提升, 并且还使得吞吐量的提升不 受子载波数目的限制; 或者,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可以 是 512个,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可以是 1024个, 从而也不 限制于 64个, 也使得系统的吞吐量得到有效提升, 并且还使得吞吐量的 提升不受子载波数目的限制(现有技术在提升系统吞吐量时需要确保第一 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等于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 因此在提升 吞吐量时不够灵活, 且提升的幅度也会受到限制; 本发明对传输帧的第一 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没有做相等的限制) ; 或者, 当系统 带宽为 40MHz时,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可以为 128个,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可以为 64个, 可以使得系统在某些适 当的情况下减小的吞吐量, 并且还使得吞吐量的减小不受子载波数目的限 制, 例如: 系统要通过一些延迟与其他的设备进行配合时, 则需要适当的 减小系统的吞吐量, 从而使该系统中的设备解调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的速 度相应的减慢。
当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收发器发送的传输帧之后, 对该传输帧进行解 调、 解码等相应处理, 获取该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可选的, 该第二通信 设备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多个; 并且, 可选的, 该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是
HEW系统的设备, 也可以是非 HEW系统的设备, 这里的非 HEW系统的设备 可以为基于 IEEE 802. l la、 802. l lg、 802. 1 In或者 802. 1 lac标准的通信 设备, 并且后面的实施例中提到的所有非 HEW 系统的设备均可以为基于 IEEE 802. 11a, 802. l lg、 802. l ln或者 802. l lac标准的通信设备。 需要 说明的是, 如果当前的 HEW系统内既有 HEW系统的设备, 也有非 HEW系统 的设备, 则 HEW系统的设备能够从传输帧中解调出数据信息, 非 HEW系统 的设备虽然可以接收到该传输帧, 但是其无法获取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只能从该帧的第一部分中解调出该帧的传输时长(即前述提到的第一部分 可以服务于传统的用户设备) , 用于设置自身的网络分配向量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简称 NAV) 。 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使用的不同数目的子载波, 所以在应用了正交频分复用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以下简称 OFDM ) 或者正交频分多址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以下简禾尔 OFDMA) 的 HEW 系统中, 第二通信设备接收该传输帧时所使用的傅里叶变换点数也不一 样; 通常情况下, 傅里叶变换点数等于发送时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 比如第 一部分使用的子载波数为 NUM1 , 第二部分使用的子载波数为 NUM2, 那么第二 通信设备在接收第一部分时使用 NUM1点的傅里叶变换,接收第二部分时使用 NUM2点的傅里叶变换。
当上述第二通信设备 (HEW系统的设备) 获取到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之后, 会与上述收发器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 此时收发器 与第二通信设备传输的信息可以是控制信息; 还可以是单纯的数据信息; 还可以既包括控制信息也包括数据信息(即第一通信设备仍然向第二通信 设备发送一完整的传输帧, 其传输过程也是分为两部分传输, 并且每一部 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不同, 在此不再赘述。 ) ; 同时, 还可以间隔一个 小的时间间隙,比如短帧间隙(Short Inter Frame Space,以下简称 SIFS ) , 再在另一传输帧中进行传输; 或者, 先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传输一段信 息, 而后间隔一个小的时间间隙, 再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传输信息。 本 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收发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含第 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传输帧, 且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一部 分, 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其中, 第一数目不等于 第二数目; 待第二通信设备获取到传输帧的数据信息之后, 与上述收发器进 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不同数目的子载波 发送传输帧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即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 载波数目不做相等的限制, 使得该通信设备既可以根据需要有效的提升吞吐 量, 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降低吞吐量, 从而使得通信系统的吞吐量改变不 受限制。
进一歩地,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 上述收发器具体用于与所述第二 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 当收发器与第二通信设备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进行下 一次信息传输时, 可以是收发器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 单纯的数据信息, 也可以是第二通信设备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向收发器发 送单纯的数据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本 实施例涉及的是上述第一数目不等于第二数目的一种可实现方式, 具体为: 上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相等, 且上述 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不等于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可选的, 上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间隔可以大于第二数目的子载波间隔, 也可以小于第二数目的子载波间隔。 例如, 当系统带宽是 20MHz时, 传输帧 的第一部分使用的子载波数目是 64个 (即第一数目为 64 ) , 子载波宽度为 20M/64=312. 5kHz , 其中数据子载波 48个, 导频子载波 4个, 直流子载波 1 个,其余 11个子载波用作保护频带间隔;传输帧的第二部分使用的子载波数 为 512个(即第二数目为 512 ) , 子载波宽度为 20M/512=39. 0625kHz。 或者, 当系统带宽是 20MHz时,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使用的子载波数是 64个, 传输 帧的第二部分使用的子载波数为 1024个。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涉及的是上述第一数目不等于第二数目的另一可实现方式,具体为: 上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与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 输带宽不等,且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可选的, 上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可以大于传输帧的第 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还可以小于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 但是, 如背景技术中所举的例子, 前导部分和数据部分所使用的带宽实质上 是相等的, 子载波间隔也相等, 从而使得两部分的子载波数目相等, 但是系 统的吞吐量的改变受到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传输帧 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带宽并不做相等的限制。 例如,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使用 的传输带宽可以是 20MHz ,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使用的传输带宽可以是 40MHz , 子载波间隔可以为 39. 0625kHz , 即传输帧的第一部分的子载波数为 512个,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子载波数为 1024个,使得传输第一部分的子载波数目不 等于传输第二部分的子载波数目。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涉及的是上述第一数目不等于第二数目的另一可实现方式,具体为: 上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不等, 且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 隔不等于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可选的, 本实施例可以有四种情况, 具体为:
第一种: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大于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 使用的传输带宽, 且第一数目的子载波间隔大于第二数目的子载波间隔。
第二种: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大于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 使用的传输带宽, 且第一数目的子载波间隔小于第二数目的子载波间隔。
第三种: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小于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 使用的传输带宽, 且第一数目的子载波间隔大于第二数目的子载波间隔。
第四种: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小于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 使用的传输带宽, 且第一数目的子载波间隔小于第二数目的子载波间隔。
以第三种情况为例, 假设传输帧的第一部分使用的传输带宽是 20MHz , 子载波间隔是 312. 5kHz ,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使用的传输带宽是 40MHz, 子载 波间隔是 39. 0625kHz , 则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为 64个;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为 1024个,使得传输第一部分的子载 波数目不等于传输第二部分的子载波数目。 也就是说, 本实施例对传输帧的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传输所使用的带宽和对应的子载波的间隔均不作限制, 从而使得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不等 (第一数目 小于第二数目) , 可以有效的提升系统的吞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收发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含第 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传输帧, 且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一部 分, 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其中, 第一数目不等于 第二数目; 待第二通信设备获取到传输帧的数据信息之后, 与上述收发器进 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不同数目的子载波 发送传输帧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即对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传输帧的第 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不做相等的限制, 使得该通信设备既可以根据需 要有效的提升吞吐量, 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降低吞吐量, 从而使得通信系 统的吞吐量改变不受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进一歩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本实施例涉及的是上述第一数目小于第二数目,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间 隔为 312. 5kHz的实施方式。
具体的, 可以通过适当的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系统的带宽和子载波间隔, 使得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小于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 的子载波数目, 例如: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带宽相等, 但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大于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子载波间隔, 比 如, 当系统带宽是 20MHz时, 则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可 以是 64个, 子载波宽度为 20MHz/64=312. 5kHz ;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 的子载波所使用的子载波个数可以为 512个, 也可以为 1024个, 还可以 是其他的数目 (只要和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不等即可) , 从而使 得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子载波数目不限制于 64个, 进而使得系统的吞吐 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或者,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可以是 512个,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可以是 1024个, 从而也不限制 于 64个, 也使得系统的吞吐量得到提升, 并使得系统吞吐量的提升不受 子载波数目的限制。
进一歩地, 上述实施例中的收发器发送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时所使用的子 载波数目小于发送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 为了能够实现后 向兼容, 收发器将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设置为 312. 5kHz,即收发器在相 应的带宽上采用传统的子载波间隔传输第一部分, 这样可以使得非 HEW系统 的第二通信设备也可以监听到收发器发送的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从而知道这 个传输帧在当前信道上传输的时长, 并在该传输帧的传输时长内不去占用当 前信道, 进而实现了 HEW系统的后向兼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收发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含第 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传输帧, 且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一部 分, 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其中, 第一数目小于第 二数目; 待第二通信设备获取到传输帧的数据信息之后, 与上述收发器进行 下一次信息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不同数目的子载波发 送传输帧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即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 波数目不做相等的限制, 从而有效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另, 通过将第 一数目的子载波间隔设置为传统的 312. 5kHz, 实现了系统的后向兼容。
进一歩地, 上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包括该传输帧的前导部分, 传输帧的 第二部分包括该传输帧的数据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该传输帧的前导部 分携带用于第二通信设备解调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时所需的信息, 使得本发明 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能够把提升系统吞吐量和后向兼容很好的结合起来。 可选的, 可以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 上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包括 L-STF、 L-LTF、 L-SIG和高效无线 局域网信令 (High Efficiency WLAN Signaling, 以下简称 丽- SIG) ; 其 中, 该 HEW-SIG携带用于第二通信设备解调第二部分时所需的信息。可选的, 该信息可以为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和 /或第二部分的调制编码 方式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以下简称 MCS ) 信息, 还可以为其 他使第二部分能够解调传输帧的信息。 该传输帧的第二部分中所包含的数据 部分可以为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 其中, 该控制信息包括调度信息、 广播信 息、 系统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收发器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的传输帧的结构 可以参照图 2所示。上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用于传输前导码信息和信令信息, 其中, 前导码信息包括 L-STF、 L-LTF和 L-SIG, 用于后向兼容, 其内容和在 高吞吐量 (High Throughput , 以下简称 HT) 系统和很高吞吐量 (Very High Throughput, 以下简称 VHT) 系统中的 L_SITF、 L-LTF和 L-SIG—样; 信令 信息包括 HEW-SIG, 该 HEW-SIG中携带第二部分所使用子载波数目和 /或 MCS 方式; 并且, 该 HEW-SIG在调制时使用相位旋转的方式, 用于 HEW系统的第 二通信设备的帧格式检测, 使得 HEW系统的第二通信设备可以识别出该传输 帧; 例如, 在导频子载波上使用 QBPSK的调制方式, 或者数据子载波上使用 旋转 45度的 BPSK调制等。
上述传输帧的数据部分所包含的控制信息可以有调度信息、 广播信息、 系统信息 (比如导航信道号、 主信道号、 可用信道的索引号等) 中的至少一 种信息, 使得第二通信设备获知自己在哪些子载波上接收上述传输帧, 并且 获知在接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时所使用的傅里叶变换点数, 从而准确的解 调出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可选的, 第二部分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之间可 以没有时间间隙, 也可以有很小的时间间隙。
第二种:传输帧的前导部分包括 L-STF、L-LTF和 L-SIG;其中,所述 L-SIG 携带用于第二通信设备解调第二部分时所需的信息。 可选的, 该信息可以为 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和 /或第二部分的 MCS信息,还可以为其他 使第二部分能够解调传输帧的信息。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收发器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的传输帧的结构 可以参照图 3所示。与图 2不同的是,第一部分不包含 HEW-SIG,而是对 L-SIG 做出了改进, 因为 L-SIG有 4个比特, 可以有 16种不同的表达组合, 而现有 技术中只使用了 8种表达组合,本实施例把剩余的八种表达方式也使用起来, 让它们在 HEW系统中表达不同的含义。 例如, 可以让其余的八种表达式代表 第二部分中使用的 MCS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 当应用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不同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子载波数应该是固定的, 而且应该预先告知 HEW系统的第二通信设备, 或者是在标准中规定好。
进一歩地, 上述收发器所在的通信设备可以为 AP, 上述第二通信设备可 以为至少一个 STA。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收发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含第 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传输帧, 且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一部 分, 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其中, 第一数目小于第 二数目; 待第二通信设备获取到传输帧的数据信息之后, 与上述收发器进行 下一次信息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不同数目的子载波发 送传输帧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即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 波数目不做相等的限制, 从而有效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另, 通过将第 一数目的子载波间隔设置为传统的 312. 5kHz , 实现了系统的后向兼容。 图 4为本发明提供的通信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4所示, 该 通信设备 32包括: 收发器 30和处理器 31, 其中, 收发器 30, 用于接收第一 通信设备发送的传输帧, 其中, 该传输帧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传 输帧的第一部分由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 所述传输帧的 第二部分由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该收发器 30使用第一 数目的傅里叶变换点数接收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使用第二数目的傅里叶变换 点数接收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该收发器 30还用于在处理器 31获取到所述传 输帧中的数据信息之后, 与第一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所述处理器 31, 用于获取该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收发器 30所在的通信设备 32可以为上述用户站点, 还可以为用户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为基站,可以为 AP, 还可以为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 备。
当 HEW系统的基站竞争到信道之后,第一通信设备就向上述收发器 30 发送传输帧, 并且该传输帧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其中, 第一通 信设备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通过第二数目的子 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可选的, 该第一数目可以大于第二数目, 也 可以小于第二数目,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制。 该传输帧的结构以及 传输帧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可以参见图 1所示和 相关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并且, 可选的, 可以通过减小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带宽的子载 波间隔, 使得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增加, 即, 使得第一 数目增大; 或者, 可以通过减小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带宽的子载波 间隔, 使得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增加, 即本发明实施例 对第一数目和第二数目并不做限制, 只要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 波数目和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不相同即可。 也就是说, 本发明实施例并没有对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 子载波数目进行限制。 例如: 当系统带宽是 20MHz时, 则传输帧的第一部 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可以是 64个, 子载波宽度为 20MHz/64=312. 5kHz ;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所使用的子载波个数可以为 512个, 也 可以为 1024个, 还可以是其他的数目 (只要和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 数目不等即可) , 从而使得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子载波数目不限制于 64 个, 进而使得系统的吞吐量得到有效提升, 并且还使得吞吐量的提升不受 子载波数目的限制(现有技术在提升系统吞吐量时需要确保第一部分所使 用的子载波数目等于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 因此在提升吞吐量时 不够灵活, 且提升的幅度也会受到限制; 本发明对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第 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没有做相等的限制) ; 或者, 传输帧的第一部 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可以是 512个,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 可以是 1024个,从而也不限制于 64个,进而使得系统的吞吐量得到提升, 并且还使得吞吐量的提升不受子载波数目的限制; 或者, 当系统带宽为 40MHz时,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可以为 128个, 传输帧 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可以为 64个, 可以使得系统在某些适当的情 况下减小的吞吐量, 并且还使得吞吐量的减小不受子载波数目的限制, 例 如: 系统要通过一些延迟与其他的设备进行配合时, 则需要适当的减小系 统的吞吐量, 使该系统中的设备解调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的速度相应的减 慢。
收发器 30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传输帧, 并且收发器 30接收该传 输帧的第一部分时所使用的傅里叶变换点数为第一数目, 接收该传输帧中 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傅里叶变换点数为第二数目。 SP , 由于第一部分和第 二部分使用的不同数目的子载波,所以在应用了 OFDM或者 0FDMA的 HEW系统 中, 收发器 30接收该传输帧时所使用的傅里叶变换点数也不一样; 通常情况 下, 傅里叶变换点数等于发送时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 比如第一部分使用的 子载波数为 NUM1 , 第二部分使用的子载波数为 NUM2 , 那么收发器 30在接收 第一部分时使用 NUM1点的傅里叶变换, 接收第二部分时使用 NUM2点的傅里 叶变换。
在收发器 30接收到上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后, 处理器 31对该传 输帧进行解调、 解码等相应处理, 获取该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之后, 收 发器 30会与上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 此 时收发器 30 与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信息可以是控制信息, 还可以是单纯 的数据信息, 也可以既包括控制信息也包括数据信息; 同时, 还可以间隔 一个小的时间间隙, 比如 SIFS , 再在另一传输帧中进行传输, 或者先通过 第二数目的子载波传输一段信息, 而后间隔一个小的时间间隙, 再通过第 二数目的子载波传输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制。
进一歩地,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设备 32为 STA, 第一通信设备为 AP。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收发器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包 含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传输帧, 其中, 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 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且第一数目不等于第二数目; 并且, 收发器接收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时所使用 的傅里叶变换点数为第一数目, 接收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时所使用的傅里叶变 换点数为第二数目; 之后, 处理器获取该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收发器与第 一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接收 第一通信设备通过不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即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不做相等的限制, 使得该通信 设备既可以根据需要有效的提升吞吐量,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降低吞吐量, 从而使得通信系统的吞吐量改变不受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一种通信设备。 该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 用于 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传输帧, 以使第二通信设备获取所述传输帧中的数据信 息; 其中, 该传输帧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收发模块通过第一数目的子 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二部 分, 第一数目不等于第二数目; 该收发模块还用于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过 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二通信设备可以为上述的用户站点, 还可以为 上述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通信设备可以为基站, 可以为 AP, 还 可以为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 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收发模块可以集成在通信设备中。
当 HEW系统的基站竞争到信道之后, 收发模块就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 传输帧, 并且该传输帧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其中, 收发模块通 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可选的, 该第一数目可以大于第二数目, 也可以小于 第二数目,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制。
该传输帧的结构以及传输帧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 波数目可以参见图 1所示。 该传输帧可以是普通的传输帧 (frame ) ,还可 以是超帧 (super frame ) 。 该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可以同时服务于传统的 用户设备(即下述实施例中提到的非 HEW系统的通信设备) 和 HEW系统的 通信设备, 也可以仅服务于传统的非 HEW系统的通信设备, 使得非 HEW系 统的通信设备可以监听到该传输帧的某一部分内容, 例如: 该传输帧的传 输时长等信息; 该传输帧的第二部分可以服务于 HEW系统的通信设备。
并且, 可选的, 可以通过减小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带宽的子载 波间隔, 使得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增加, 即, 使得第一 数目增大; 或者, 可以通过减小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带宽的子载波 间隔, 使得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增加, 即本发明实施例 对第一数目和第二数目并不做限制, 只要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 波数目和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不相同即可。 也就是说, 本发明实施例并没有对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 子载波数目进行限制。 例如: 当系统带宽是 20MHz时, 则传输帧的第一部 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可以是 64个, 子载波宽度为 20MHz/64=312. 5kHz ;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所使用的子载波个数可以为 512个, 也 可以为 1024个, 还可以是其他的数目 (只要和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 数目不等即可) , 从而使得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子载波数目不限制于 64 个, 进而使得系统的吞吐量得到有效提升, 并且还使得吞吐量的提升不受 子载波数目的限制; 或者,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可以是 512个,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可以是 1024个, 从而也不限制 于 64个, 进而使得系统的吞吐量得到提升, 也使得系统的吞吐量得到有 效提升, 并且还使得吞吐量的提升不受子载波数目的限制 (现有技术在提 升系统吞吐量时需要确保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等于第二部分所 使用的子载波数目, 因此在提升吞吐量时不够灵活, 且提升的幅度也会受 到限制; 本发明对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没有 做相等的限制) ; 或者, 当系统带宽为 40MHz时,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 用的子载波数目可以为 128个,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可以为 64个, 可以使得系统在某些适当的情况下减小的吞吐量, 并且还使得吞吐 量的减小不受子载波数目的限制, 例如: 系统要通过一些延迟与其他的设 备进行配合时, 则需要适当的减小系统的吞吐量, 使该系统中的设备解调 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的速度相应的减慢。
当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收发模块发送的传输帧之后, 对该传输帧进行 解调、 解码等相应处理, 获取该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可选的, 该第二通 信设备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多个; 并且, 可选的, 该第二通信设备可以 是 HEW系统的设备, 也可以是非 HEW系统的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 如果当 前的 HEW系统内既有 HEW系统的设备, 也有非 HEW系统的设备, 则 HEW系 统的设备能够从传输帧中解调出数据信息, 非 HEW系统的设备虽然可以接 收到该传输帧, 但是其无法获取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只能从该帧的第一 部分中解调出该帧的传输时长, 用于设置自身的 NAV。 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使用的不同数目的子载波, 所以在应用了 OFDM 或者 0FDMA的 HEW系统中, 第二通信设备接收该传输帧时所使用的傅里叶变换点 数也不一样; 通常情况下, 傅里叶变换点数等于发送时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 比如第一部分使用的子载波数为 NUM1 , 第二部分使用的子载波数为 NUM2 , 那 么第二通信设备在接收第一部分时使用 NUM1点的傅里叶变换,接收第二部分 时使用 NUM2点的傅里叶变换。
当上述第二通信设备 (HEW系统的设备) 获取到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之后, 会与上述收发模块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 此时收发 模块与第二通信设备传输的信息可以是控制信息; 还可以是单纯的数据信 息; 还可以既包括控制信息也包括数据信息; 同时, 还可以间隔一个小的 时间间隙, 比如 SIFS , 再在另一传输帧中进行传输; 或者, 先通过第二数 目的子载波传输一段信息, 而后间隔一个小的时间间隙, 再通过第二数目 的子载波传输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收发模块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含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传输帧, 且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一 部分, 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其中, 第一数目不等 于第二数目; 待第二通信设备获取到传输帧的数据信息之后, 与上述收发模 块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不同数目的子 载波发送传输帧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即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 的子载波数目不做相等的限制, 使得该通信设备既可以根据需要有效的提升 吞吐量, 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降低吞吐量, 从而使得通信系统的吞吐量改 变不受限制。
进一歩地, 在上述实施例四的基础上, 上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与所述第 二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 当收发模块与第二通信设备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进行 下一次信息传输时, 可以是收发模块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向第二通信设备 发送单纯的数据信息, 也可以是第二通信设备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向收发 模块发送单纯的数据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四的基础上,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涉及的是上述第一数目不等于第二数目的一种可实现方式,具体为: 上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相等, 且上述 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不等于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涉及的是上述第一数目不等于第二数目的另一可实现方式,具体为: 上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与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 输带宽不等,且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涉及的是上述第一数目不等于第二数目的另一可实现方式,具体为: 上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不等, 且第一 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不等于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具体的, 上述第一数目不等于第二数目的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可以参 照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的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收发模块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含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传输帧, 且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一 部分, 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其中, 第一数目不等 于第二数目; 待第二通信设备获取到传输帧的数据信息之后, 与上述收发模 块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不同数目的子 载波发送传输帧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即对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传输帧 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不做相等的限制, 使得该通信设备既可以根 据需要有效的提升吞吐量, 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降低吞吐量, 从而使得通 信系统的吞吐量改变不受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进一歩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本实施例涉及的是上述第一数目小于第二数目,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间 隔为 312. 5kHz的实施方式。
具体的, 可以通过适当的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系统的带宽和子载波间隔, 使得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小于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 的子载波数目, 例如: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带宽 相等, 但传输帧的第一部分的子载波间隔大于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子载波间 隔, 比如, 当系统带宽是 20MHz时, 则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 数目可以是 64个, 子载波宽度为 20MHz/64=312. 5kHz ;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所使用的子载波所使用的子载波个数可以为 512个, 也可以为 1024个, 还可以是其他的数目 (只要和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不等即可) , 从而使得第二部分的子载波数目不限制于 64个, 进而使得系统的吞吐量 得到有效的提升;或者,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可以是 512 个,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可以是 1024个, 从而也不限制于 64个, 也使得系统的吞吐量得到提升, 并使得系统吞吐量的提升不受子载 波数目的限制。
进一歩地, 上述实施例中的收发模块发送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时所使用的 子载波数目小于发送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 为了能够实现 后向兼容, 收发模块将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设置为 312. 5kHz,即收发模 块在相应的带宽上采用传统的子载波间隔传输第一部分, 这样可以使得基于
IEEE 802. 11a, 802. l lg、 802. l ln或者 802. l lac标准的第二通信设备也可 以监听到收发模块发送的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从而知道这个传输帧在当前信 道上传输的时长, 并在该传输帧的传输时长内不去占用当前信道, 进而实现 了 HEW系统的后向兼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收发模块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含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传输帧, 且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一 部分, 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其中, 第一数目小于 第二数目; 待第二通信设备获取到传输帧的数据信息之后, 与上述收发模块 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不同数目的子载 波发送传输帧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即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 子载波数目不做相等的限制, 从而有效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另, 通过 将第一数目的子载波间隔设置为传统的 312. 5kHz, 实现了系统的后向兼容。
进一歩地, 上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包括该传输帧的前导部分, 传输帧的 第二部分包括该传输帧的数据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该传输帧的前导部 分携带用于第二通信设备解调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时所需的信息, 使得本发明 实施例的通信设备能够把提升系统吞吐量和后向兼容很好结合起来。可选的, 可以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 上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包括 L-STF、 L-LTF、 L-SIG和 HEW-SIG; 其中, 该 HEW-SIG携带用于第二通信设备解调第二部分时所需的信息。 可选 的,该信息可以为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和 /或第二部分的 MCS信 息, 还可以为其他使第二部分能够解调传输帧的信息。 该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中所包含的数据部分可以为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 其中, 该控制信息包 括调度信息、 广播信息、 系统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收发模块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的传输帧的结 构可以参照图 2以及相关的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种: 上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包括 L-STF、 L-LTF和 L-SIG; 其中, 所 述 L-SIG携带用于第二通信设备解调第二部分时所需的信息。 可选的, 该信 息可以为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和 /或第二部分的 MCS信息,还可 以为其他使第二部分能够解调传输帧的信息。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收发模块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的传输帧的结 构可以参照图 3所示以及相关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歩地, 上述通信设备可以为 AP, 上述第二通信设备可以为至少一个
STA。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收发模块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包含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传输帧, 且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一 部分, 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其中, 第一数目小于 第二数目; 待第二通信设备获取到传输帧的数据信息之后, 与上述收发模块 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不同数目的子载 波发送传输帧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即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 子载波数目不做相等的限制, 从而有效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另, 通过 将第一数目的子载波间隔设置为传统的 312. 5kHz , 实现了系统的后向兼容。 图 5为本发明提供的通信设备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5所示, 该 通信设备 42包括: 收发模块 40和获取模块 41, 其中, 收发模块 40, 用于接 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传输帧, 其中, 该传输帧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由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 所述传 输帧的第二部分由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 该收发模块 40 使用第一数目的里叶变换点数接收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使用第二数目的傅里 叶变换点数接收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该收发模块 40还用于在获取模块 41获 取到所述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之后, 与第一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所述获取模块 41, 用于获取该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收发模块 40所在的通信设备 42可以为上述用户站点, 还可以为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为基站, 可以为 AP, 还可以为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 的设备。
当 HEW系统的基站竞争到信道之后, 第一通信设备就向上述收发模块 40发送传输帧, 并且该传输帧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其中, 第一 通信设备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通过第二数目的 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可选的, 该第一数目可以大于第二数目, 也可以小于第二数目,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制。 该传输帧的结构以 及传输帧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可以参见图 1所示 和相关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
并且, 可选的, 可以通过减小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带宽的子载 波间隔, 使得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增加, SP, 使得第一 数目增大; 或者, 可以通过减小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带宽的子载波 间隔, 使得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增加, 即本发明实施例 对第一数目和第二数目并不做限制, 只要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 波数目和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不相同即可。 也就是说, 本发明实施例并没有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进行限 制。 例如: 当系统带宽是 20MHz时, 则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 数目可以是 64个, 子载波宽度为 20MHz/64=312. 5kHz ;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所使用的子载波所使用的子载波个数可以为 512个, 也可以为 1024个, 还可以是其他的数目 (只要和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不等即可) , 从而使得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子载波数目不限制于 64个,进而使得系统的 吞吐量得到有效提升, 并且还使得吞吐量的提升不受子载波数目的限制 (现有技术在提升系统吞吐量时需要确保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 等于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 因此在提升吞吐量时不够灵活, 且提 升的幅度也会受到限制; 本发明对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 子载波数目没有做相等的限制) ; 或者,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 波数目可以是 512个,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可以是 1024个, 从而也不限制于 64个, 进而使得系统的吞吐量得到提升, 并且还使得吞 吐量的提升不受子载波数目的限制; 或者, 当系统带宽为 40MHz时, 传输 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可以为 128个,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 用的子载波可以为 64个, 可以使得系统在某些适当的情况下减小的吞吐 量, 并且还使得吞吐量的减小不受子载波数目的限制, 例如: 系统要通过 一些延迟与其他的设备进行配合时, 则需要适当的减小系统的吞吐量, 使 该系统中的设备解调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的速度相应的减慢。
收发模块 40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传输帧, 并且收发模块 40接收 该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时所使用的傅里叶变换点数为第一数目, 接收该传输 帧中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傅里叶变换点数为第二数目。 SP , 由于第一部分 和第二部分使用的不同数目的子载波, 所以在应用了 OFDM或者 0FDMA的 HEW 系统中, 收发模块 40接收该传输帧时所使用的傅里叶变换点数也不一样; 通 常情况下, 傅里叶变换点数等于发送时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 比如第一部分 使用的子载波数为 NUM1 , 第二部分使用的子载波数为 NUM2 , 那么收发模块 40在接收第一部分时使用 NUM1点的傅里叶变换, 接收第二部分时使用 NUM2 点的傅里叶变换。
在收发模块 40接收到上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后, 获取模块 41对 该传输帧进行解调、解码等相应处理, 获取该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之后, 收发模块 40会与上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 此时收发模块 40 与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传输的信息可以 是控制信息, 还可以是单纯的数据信息, 也可以既包括控制信息也包括数 据信息; 同时, 还可以间隔一个小的时间间隙, 比如 SIFS , 再在另一传输 帧中进行传输, 或者先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传输一段信息, 而后间隔一 个小的时间间隙, 再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传输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 并不做限制。
进一歩地,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设备 42为 STA, 第一通信设备为 AP。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收发模块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 包含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传输帧, 其中, 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一数目的子 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一部分,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且第一数目不等于第二数目; 并且, 收发模块接收第一部分时所使用的傅里 叶变换点数为第一数目, 接收第二部分时所使用的傅里叶变换点数为第二数 目; 之后, 获取模块获取该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收发模块与第一通信设备 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通过接收第一通信设 备通过不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传输帧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即对第一部 分和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不做相等的限制, 使得该通信设备既可以 根据需要有效的提升吞吐量, 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降低吞吐量, 从而使得 通信系统的吞吐量改变不受限制。 图 6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该方法的执 行主体为第一通信设备, 该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为上述装置实施例一、 实施例 二、 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中的通信设备。 如图 6所示, 该方法包括:
S101 : 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传输帧, 以使第二通信设备获 取该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其中, 该传输帧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第一 通信设备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上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通过第二数目 的子载波发送上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
S102: 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执 行过程, 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 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歩地, 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进 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可选的, 上述第一数目不等于第二数目可以为: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所 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相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 隔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可选的, 上述第一数目不等于第二数目还可以为: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 使用的传输带宽与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不等, 且所述第 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可选的, 上述第一数目不等于第二数目还可以为: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不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 间隔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执 行过程, 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 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歩地, 上述第一数目不等于第二数目具体为: 第一数目小于所述第 二数目,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间隔为 312. 5kHz。
更进一歩地, 上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包括所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 所述 传输帧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传输帧的数据部分, 且该传输帧的前导部分携带 用于第二通信设备解调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可选的, 上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包括传统短训练区域 L-STF、 传统长训 练区域 L-LTF、传统信令 L-SIG和高效无线局域网信令 HEW-SIG;所述 HEW-SIG 携带用于第二通信设备解调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可选的, 所述 HEW-SIG 携带所述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和 / 或所述第二部分的 MCS信息。
可选的,上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包括 L-STF、 L-LTF和 L-SIG;所述 L-SIG 携带所述用于第二通信设备解调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 L-SIG携带所述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和 /或所 述第二部分的 MCS信息。
可选的, 上述传输帧的数据部分包括控制信息和所述数据信息; 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包括调度信息、 广播信息、 系统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可选的, 上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点 AP, 上述第二通信设备为至少 一个用户站点 STA。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执 行过程, 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 在此不再赘述。
图 7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该方法的执 行主体为第二通信设备, 该第二通信设备可以为上述装置实施例三和实施例 六中的通信设备。 如图 7所示, 该方法包括:
S201 : 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传输帧, 并获取所述传输 帧中的数据信息; 其中, 所述传输帧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传输帧 的第一部分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 所述第二部分 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使用第 —数目的傅里叶变换点数接收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使 用第二数目的傅里叶变换点数接收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S202: 第二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执 行过程, 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 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歩地, 上述第一通信设备为 AP, 上述第二通信设备为至少一个 STA。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 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 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收发器, 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传输帧, 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 所述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其中, 所述传输帧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 述收发器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所述收发器通 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述 第二数目;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 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 所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相 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 所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与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 用的传输带宽不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 载波的间隔。
    5、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 所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不 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6、 根据权利要求 1-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 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 具体为:
    所述第一数目小于所述第二数目,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间隔为
    312. 5kHz。
    7、 根据权利要求 1-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帧 的第一部分包括所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传 输帧的数据部分, 且所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帧的前导部 分包括传统短训练区域 L-STF、传统长训练区域 L-LTF、传统信令 L-SIG和高 效无线局域网信令 HEW-SIG; 其中, 所述 HEW-SIG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 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 HEW-SIG携带用 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具体为:
    所述 HEW-SIG 携带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和 / 或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 MCS信息。
    10、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帧的前导 部分包括 L-STF、 L-LTF和 L-SIG; 所述 L-SIG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 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 L-SIG携带用 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具体为:
    所述 L-SIG携带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和 /或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 MCS信息。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1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 帧的数据部分包括控制信息和所述数据信息; 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包括调度 信息、 广播信息、 系统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设备为无 线接入点 AP,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至少一个用户站点 STA。
    14、 一种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收发器, 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传输帧; 其中, 所述传输帧包括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一 数目的子载波发送,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二数 目的子载波发送; 所述收发器使用所述第一数目的傅里叶变换点数接收所述 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所述收发器使用所述第二数目的傅里叶变换点数接收所 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还用于在处理器获取到所述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之后, 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所述处理器, 用于获取所述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设备为用 户站点 STA,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点 AP。
    16、 一种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收发模块, 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传输帧, 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 取所述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其中, 所述传输帧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收发模块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所述收发 模块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 于所述第二数目;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 传输。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具体 用于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 于所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相 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19、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 于所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与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 用的传输带宽不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 载波的间隔。
    20、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 于所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不 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21、 根据权利要求 16-2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数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 具体为:
    所述第一数目小于所述第二数目,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间隔为 312. 5kHz。
    22、 根据权利要求 16-21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 输帧的第一部分包括所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包括所 述传输帧的数据部分, 且所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23、 根据权利要求 22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帧的前导 部分包括传统短训练区域 L-STF、传统长训练区域 L-LTF、传统信令 L-SIG和 高效无线局域网信令 HEW-SIG; 所述 HEW-SIG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 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24、 根据权利要求 23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 HEW-SIG携带 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具体为: 所述 HEW-SIG 携带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和 / 或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 MCS信息。
    25、 根据权利要求 22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帧的前导 部分包括 L-STF、 L-LTF和 L-SIG; 所述 L-SIG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 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26、 根据权利要求 25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 L-SIG携带用 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具体为:
    所述 L-SIG携带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和 /或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 MCS信息。
    27、 根据权利要求 16-2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 输帧的数据部分包括控制信息和所述数据信息; 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包括调 度信息、 广播信息、 系统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28、 根据权利要求 27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设备为无 线接入点 AP, 所述第二设备为至少一个用户站点 STA。
    29、 一种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收发模块, 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传输帧, 其中, 所述传输帧包 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 —数目的子载波发送,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二 数目的子载波发送; 所述收发模块使用所述第一数目的傅里叶变化点数接收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所述收发模块使用所述第二数目的傅里叶变化点数 接收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还用于在获取模块获取到所述传输帧中的数据 信息之后, 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所述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所述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30、 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设备为用 户站点 STA,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点 AP。
    3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传输帧, 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获取 所述传输帧中的数据信息; 其中, 所述传输帧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 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所述第 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数 目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32、 根据权利要求 3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 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进行 下一次信息传输。
    33、 根据权利要求 3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 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相 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34、 根据权利要求 3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 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与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 输带宽不等, 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35、 根据权利要求 3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于所 述第二数目, 包括: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和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传输带宽不 等,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不等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子载波的间隔。
    36、根据权利要求 31-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目不等 于所述第二数目, 具体为:
    所述第一数目小于所述第二数目, 且所述第一数目的子载波间隔为 312. 5kHz
    37、 根据权利要求 31-3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帧 的第一部分包括所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传 输帧的数据部分, 且所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38、 根据权利要求 3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 包括传统短训练区域 L-STF、传统长训练区域 L-LTF、传统信令 L-SIG和高效 无线局域网信令 HEW-SIG; 所述 HEW-SIG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 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39、 根据权利要求 3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HEW-SIG携带用于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具体为:
    所述 HEW-SIG 携带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和 / 或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 MCS信息。
    40、 根据权利要求 3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帧的前导部分 包括 L-STF、 L-LTF和 L-SIG; 所述 L-SIG携带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解调所 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所需的信息。
    41、根据权利要求 40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L-SIG携带所述传输帧的 第二部分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信息和 /或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的 MCS信息。
    42、 根据权利要求 31-4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帧 的数据部分包括控制信息和所述数据信息; 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包括调度信 息、 广播信息、 系统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43、 根据权利要求 4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无 线接入点 AP,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至少一个用户站点 STA。
    4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传输帧, 并获取所述传输帧中的 数据信息; 其中, 所述传输帧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传输帧的第一 部分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一数目的子载波发送, 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 分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第二数目的子载波发送;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使用 所述第一数目的傅里叶变换点数接收所述传输帧的第一部分, 所述第二通信 设备使用所述第二数目的傅里叶变换点数接收所述传输帧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进行下一次信息传输。
    45、 根据权利要求 4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无 线接入点 AP,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用户站点 STA。
CN201480051768.XA 2014-01-28 2014-01-28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Active CN1055569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2235.7A CN111371538B (zh) 2014-01-28 2014-01-28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1688 WO2015113217A1 (zh) 2014-01-28 2014-01-28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2235.7A Division CN111371538B (zh) 2014-01-28 2014-01-28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6914A true CN105556914A (zh) 2016-05-04
CN105556914B CN105556914B (zh) 2020-03-10

Family

ID=5375611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1768.XA Active CN105556914B (zh) 2014-01-28 2014-01-28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CN202010102235.7A Active CN111371538B (zh) 2014-01-28 2014-01-28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2235.7A Active CN111371538B (zh) 2014-01-28 2014-01-28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10470223B2 (zh)
EP (3) EP3764612B1 (zh)
JP (1) JP6478249B2 (zh)
KR (1) KR101955615B1 (zh)
CN (2) CN105556914B (zh)
ES (1) ES2927671T3 (zh)
HU (1) HUE059474T2 (zh)
WO (1) WO20151132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927671T3 (es) * 2014-01-28 2022-11-11 Huawei Tech Co Ltd Procedimiento de transmisión de datos y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ones
CN106063323B (zh) * 2014-02-24 2020-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接收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EP3162028B8 (en) * 2014-06-27 2019-12-04 Techflux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CN108696295B (zh) * 2017-04-07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电力线系统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4171A (zh) * 2006-03-24 2009-11-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前导以支持数据符号传输的方法和结构
US20120002756A1 (en) * 2010-07-01 2012-01-05 Hongyuan Zhang Modulation of Signal Field in a WLAN Frame Header
US20140023156A1 (en) * 2010-07-01 2014-01-23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Orthogonal Frequency D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mbol Formats f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9430B2 (en) 2003-11-24 2007-09-11 Broadcom Corporation Frame format for high data throughput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transmissions
US8169889B2 (en) * 2004-02-18 2012-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diversity and spatial spreading for an OFDM-based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727324A1 (de) * 2005-05-25 2006-11-2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unk-Übertragung mit variabler Länge des Guard Intervals
US7986648B2 (en) * 2007-10-31 2011-07-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using different types of symbols
US8462863B1 (en) * 2009-07-23 2013-06-1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idamble for WLAN PHY frames
CN104702376B (zh) 2009-07-29 2018-04-13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wlan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US8681815B1 (en) * 2009-08-28 2014-03-2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user frame aggregation
KR20110027533A (ko) * 2009-09-09 2011-03-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A2786622C (en) * 2010-02-12 2015-04-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9025428B2 (en) * 2010-04-14 2015-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llocating and receiving tones for a frame
CN101848063B (zh) * 2010-05-21 2016-06-08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子信道调制编码的数据传输方法及无线局域网系统
US8064354B1 (en) * 2010-07-21 2011-11-22 Intelepeer, Inc. Optimized path call routing with device identifier
US9160503B2 (en) * 2011-03-04 2015-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improved wide bandwidth transmissions
CN104393904B (zh) * 2011-06-01 2017-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道信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EP2721758B1 (en) * 2011-06-15 2020-01-0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Low bandwidth phy for wlan
CN103001778B (zh) * 2011-09-14 2016-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包传送方法、站点装置及服务集系统
KR102195872B1 (ko) * 2011-10-13 2020-12-2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1883892B1 (ko) * 2011-10-13 2018-08-0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3138870B (zh) * 2011-11-22 2015-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KR101859218B1 (ko) * 2011-12-20 2018-05-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US9497000B2 (en) * 2012-02-14 2016-11-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units in wireless LAN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ame
US20130242901A1 (en) 2012-03-13 2013-09-19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an operating parameter of a new carri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20150027036A (ko) * 2012-05-24 2015-03-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화이트 스페이스 대역에서 동작 채널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3517386B (zh) * 2012-06-26 201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3117833B (zh) * 2012-12-05 2015-05-27 上海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屏蔽设备及屏蔽方法
EP3244544B1 (en) * 2012-12-26 2019-03-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line initialization
US9344238B2 (en) * 2013-04-15 2016-05-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ackwards-compatible preamble formats for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871683B2 (en) * 2013-05-07 2018-01-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unit
US9439161B2 (en) * 2013-07-17 2016-09-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layer design for uplink (UL)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U-MIMO)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systems
US9648620B2 (en) * 2013-08-28 2017-05-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one allocation for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networks
US9800501B2 (en) * 2013-08-28 2017-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user uplink
WO2015038647A2 (en) * 2013-09-10 2015-03-1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Extended guard interval for outdoor wlan
US10194006B2 (en) * 2013-10-25 2019-01-2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Physical layer frame format for WLAN
US20160249381A1 (en) * 2013-10-29 2016-08-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and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257806B2 (en) * 2013-11-11 2019-04-0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dium access control for multi-channel OFDM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EP3072247A4 (en) * 2013-11-19 2017-08-23 Intel IP Corporation Frame structure with reduced signal field and method for high-efficiency wi-fi (hew) communication
US9325463B2 (en) * 2013-11-19 2016-04-26 Intel IP Corporation High-efficiency WLAN (HEW) master station and methods to increase information bits for HEW communication
US9961678B2 (en) * 2013-11-19 2018-05-01 Intel IP Corporation Master station and method for HEW communication with signal field configuration for HEW OFDMA MU-MIMO wideband channel operation
US9544914B2 (en) * 2013-11-19 2017-01-10 Intel IP Corporation Master station and method for HEW communication using a transmission signaling structure for a HEW signal field
WO2015088116A1 (ko) * 2013-12-14 2015-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복수의 sta으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S2927671T3 (es) * 2014-01-28 2022-11-11 Huawei Tech Co Ltd Procedimiento de transmisión de datos y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on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4171A (zh) * 2006-03-24 2009-11-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前导以支持数据符号传输的方法和结构
US20120002756A1 (en) * 2010-07-01 2012-01-05 Hongyuan Zhang Modulation of Signal Field in a WLAN Frame Header
US20140023156A1 (en) * 2010-07-01 2014-01-23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Orthogonal Frequency D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mbol Formats f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PHAN SAHIN 等: "Multi-User Aware Frame Structure for OFDMA Based System", 《IEE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13217A1 (zh) 2015-08-06
EP4117217C0 (en) 2024-04-10
EP3764612B1 (en) 2022-07-20
CN105556914B (zh) 2020-03-10
US20200008249A1 (en) 2020-01-02
US11252766B2 (en) 2022-02-15
JP2017510145A (ja) 2017-04-06
HUE059474T2 (hu) 2022-11-28
JP6478249B2 (ja) 2019-03-06
CN111371538A (zh) 2020-07-03
EP4117217B1 (en) 2024-04-10
US10470223B2 (en) 2019-11-05
EP3086521A4 (en) 2016-12-14
KR101955615B1 (ko) 2019-03-07
EP3086521B1 (en) 2020-03-25
US20220191952A1 (en) 2022-06-16
CN111371538B (zh) 2023-07-07
EP4117217A1 (en) 2023-01-11
EP3086521A1 (en) 2016-10-26
US20160338115A1 (en) 2016-11-17
EP3764612A1 (en) 2021-01-13
ES2927671T3 (es) 2022-11-11
KR20160105498A (ko) 2016-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35013B2 (ja) 無線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シグナリングを送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2131654B1 (ko)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단말
CN105659656A (zh) 用于增加hew通信的信息位的高效wlan(hew)主站和方法
US2022019195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5379217A (zh) 用于区分具有后向兼容性的hew物理层分组的接入点和方法
KR20120048651A (ko) Mu-mimo를 지원하는 다중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RU2658676C1 (ru) Аппаратура, способ и компьютерный носитель информации для инициирования много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доступа в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в высокоэффективных локальных сетях радиосвязи
WO2016155213A1 (zh) 调度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685578B (zh) Ppdu传输方法、装置、无线接入点及站点
US20240031209A1 (en) 60 ghz numerology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WO2016056719A1 (ko)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KR20170044098A (ko)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프리엠블 전송 방법
KR102231307B1 (ko) 트레이닝 신호를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단말
WO2018171049A1 (zh) 休眠机制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40163038A1 (en) Pilot tones in distributed resource unit (dru) transmission
CN105490977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主节点及次节点
CN117751628A (zh) 增强型广播服务(ebcs)下行链路广播
CN107645745A (zh) 无线区域网路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