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4535A - 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和显示装置及其卡部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和显示装置及其卡部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4535A
CN105554535A CN201510708460.4A CN201510708460A CN105554535A CN 105554535 A CN105554535 A CN 105554535A CN 201510708460 A CN201510708460 A CN 201510708460A CN 105554535 A CN105554535 A CN 105554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top box
set top
substrate
groov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084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柄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54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453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8External card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lient device, e.g. for conditional access
    • H04N21/4181External card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lient device, e.g. for conditional access for conditional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04N21/42607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the incoming bitstream
    • H04N21/42623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the incoming bitstream involving specific decryp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和显示装置及其卡部安装方法,其中卡部易于从外部分离和附接,卡部具有卡,例如对加扰信号进行解扰的有线卡。该机顶盒包括:信号接收器,配置成接收加扰信号;卡部,配置成包括卡槽部,对所接收的加扰信号进行解扰的有线卡可安装到卡槽部;基板,配置成包括信号接收器并与卡部电连接;以及壳体,配置成支撑和环绕基板,壳体包括在平行于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开口,卡部的卡槽部被设置成面向基板并使壳体的第一开口位于其间。

Description

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和显示装置及其卡部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装置和方法涉及一种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和显示装置,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和显示装置及其卡部安装方法,其中所述卡部易于从外部分离和附接,因而便于维护,所述卡部带有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PCMCIA)卡,例如,用于对加扰信号进行解扰的有线卡。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机顶盒(STB)或显示装置,例如,具有机顶盒功能的数字电视(TV)包括具有PCMCIA卡的卡部,例如,用于对加扰广播信号进行解扰的有线卡。
如图1所示,机顶盒1的卡部10通常具有卡安装部分15,诸如有线卡等的卡13安装到所述卡安装部分。
卡安装部分15设在机顶盒1内的主基板7上,从而使得卡槽11的入口开口11a可与上盖5的插卡开口5a对齐。当卡13通过卡槽11的入口开口11a插入时,位于卡13的前端部的插脚插槽连接到布置在卡槽11内部的插脚端子。主基板7紧固到底部框架3,而底部框架3被上盖5覆盖。
因此,如果卡安装部分15因故障等需要修理或更换,那么整个上盖5都必须与底部框架3分开,以便接近和分离卡安装部分15。
此外,在用于安装部件的主基板7的区域中,由于卡安装部分15安装在主基板7上,因此,卡安装部分15占用的区域差不多被浪费。因此,主基板7必须扩大差不多卡安装部分15浪费的区域,以便安装上述部件,因此,机顶盒1的尺寸增加。
此外,卡13本身是发热的部件,因此,安装有卡安装部分15的主基板7可能需要散热口7a,以驱散源于卡13的热量。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主基板7的工时会增加。
此外,由于卡13放置在机顶盒1的内部,因此,卡13可能会受到机顶盒1的散热元件9产生的热量影响。因此,卡安装部分15可能需要额外的冷却设备,例如,散热片18等,带有冷却插脚,以用于冷却卡13。在这种情况下,机顶盒1的产品成本增加。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卡部来解决传统卡部10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和显示装置及其卡部安装方法,其中所述卡部易于从外部分离和附接,因而便于维护,所述卡部具有PCMCIA卡,例如,用于对加扰信号进行解扰的有线卡。
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和显示装置及其卡部安装方法,其中用于卡部的安装结构经过改进,以增加主基板的可用区域,从而减小基板和装置的尺寸。
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和显示装置及其卡部安装方法,其中卡部的冷却结构经过改进,不仅提高卡部的冷却效率,还降低产品成本。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机顶盒,包括:信号接收器,配置成接收加扰信号;卡部,配置成包括卡槽部,用于对所接收的加扰信号进行解扰的有线卡安装到卡槽部;基板,配置成包括信号接收器并与卡部电连接;以及壳体,配置成支撑和环绕基板,壳体包括在与基板平行的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开口,卡部的卡槽部被设置成面向基板并使壳体的第一开口位于其间。
在此机顶盒中,卡部通过第一开口而暴露于外部,因此,易于从外部接近并以可分离的方式安装卡部。因此,卡部的维护变得容易。
卡部可以安装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因此,卡部可以安装在未安装有电路部件的第一表面上。因此,基板的可用区域增加,从而基板和设备的尺寸减小。
或者,卡部可以安装在基板的第二表面上。因此,卡部也可以安装在基板的、根据设计安装有电路部件的第二表面上。
卡部可包括连接插槽,其可安装有线卡并与基板电连接,该连接插槽包括:第一插槽部,配置成穿透第一开口并与基板电连接;第二插槽部,配置成包括与第一插槽部电连接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有线卡电连接的第二表面;以及卡槽部,配置成容纳和支撑第二插槽部并且平行于第一开口来引导有线卡的移动,从而使有线卡可与第二插槽部的第二表面连接。因此,容易从外部分离和附接卡部。
第一开口可具有对应于卡槽部的尺寸。此时,第一插槽部可通过壳体的第一开口从壳体向外伸出预定的距离或更多。因此,提供了空气流通空间,借助该空间,在有线卡通过卡槽部连接到第二插槽部的情况下,通过壳体与卡槽部之间的对流,空气可通过第一开口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流动,例如,卡槽部的两侧方向和进入方向。因而卡部的冷却效率得到提高,并且无需额外的另一冷却设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连接插槽可进一步包括紧固件,其被配置成以可分离的方式将卡槽部紧固到基板和壳体中的一个。所述紧固件可包括:第一紧固件,设置在卡槽部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紧固件,设置在卡槽部的第二端部。因此,连接插槽以可分离的方式紧固到基板或壳体。
第一紧固件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立柱,第一立柱设置在卡槽部的每个第一端部并由螺钉紧固到基板,第二紧固件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立柱,第二立柱设置在卡槽部的每个第二端部并且包括锁紧到基板的锁紧突起。
或者,第一紧固件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立柱,第一立柱设置在卡槽部的每个第一端部并且锁紧到基板,第二紧固件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立柱,第二立柱设置在卡槽部的每个第二端部并且包括锁紧到基板的锁紧突起。
另外,第一紧固件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紧固托架,第一紧固托架设置在卡槽部的每个第一端部并且固定到壳体,第二紧固件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紧固托架,第二紧固托架设置在卡槽部的每个第二端部并且固定到壳体。
壳体可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二开口,用于使机顶盒中的空气向外循环。因此,有线卡产生的热量和机顶盒的电路部件产生的热量可以向外散发。
机顶盒可进一步包括使机顶盒中的空气循环的鼓风机。因此,有线卡产生的热量和机顶盒的电路部件产生的热量可以更有效地向外散发。
壳体可包括接地端,接地端设置成在有线卡安装到连接插槽时,接触有线卡并使之接地。接地端包括接触突起,其形成于壳体的、与安装到连接插槽的卡槽部的有线卡面对的表面。因此,足以加强卡部的接地。
机顶盒可进一步包括密封盖,其被配置成将密封连接插槽。因此,除了准许的内容提供者之外,有可能限制对卡部的接近。密封盖可包括在与空气流动空间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的多个第三开口,在空气流动空间中,空气通过第一开口借助对流而流动。因此,无论是否安装密封盖,有线卡中产生的热量均可由流过第三开口和空气流动空间的空气冷却。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安装上述显示装置的卡部的方法,显示装置包括支撑和环绕基板的壳体,该方法包括:准备具有第一开口的壳体;以可分离的方式将卡部安装到基板和壳体中的一个;以及将基板安装在壳体中,从而使得卡部的卡槽部可通过第一开口而暴露于外部。
在机顶盒的这种卡部安装方法中,由于卡部通过第一开口暴露,因此,容易从外部接近并以可分离的方式安装卡部。
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信号接收器,被配置成接收加扰信号;卡部,被配置成包括卡槽部,对所接收的加扰信号进行解扰的有线卡安装到卡槽部;视频处理器,配置成处理经解扰的信号,以将经解扰的信号显示成图像;显示器,配置成显示经视频处理器处理的信号;基板,配置成包括信号接收器并与卡部电连接;以及壳体,配置成支撑和环绕基板,壳体包括在与基板平行的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开口,卡部的卡槽部被设置成面向基板并使壳体的第一开口位于其间。
在此显示装置中,卡部通过第一开口而暴露,因此,易于从外部接近并以可分离的方式安装所述卡部。
卡部可安装在基板中装有电路部件的一侧上。
卡部可包括连接插槽,连接插槽安装有线卡并与基板电连接,连接插槽包括:第一插槽部,配置成穿透第一开口并且与基板电连接;第二插槽部,配置成包括与第一插槽部电连接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有线卡电连接的第二表面;以及卡槽部,配置成容纳和支撑第二插槽部并且平行于第一开口来引导有线卡的移动,从而使得有线卡可与第二插槽部的第二表面连接。因此,可易于从外部附接和分离卡部。
第一开口可具有与卡槽部的至少一部分对应的尺寸。此时,第一插槽部可通过壳体的第一开口从壳体向外伸出预定的距离或更多。因此,提供了空气流通空间,借助该空间,在有线卡通过卡槽部连接到第二插槽部的情况下,通过壳体与卡槽部之间的对流,空气可通过第一开口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流动,例如,卡槽部的两侧方向和进入方向。因而卡部的冷却效率得到提高,并且无需额外的另一冷却设备。
连接插槽可进一步包括紧固件,其被配置成以可分离的方式将卡槽部紧固到基板和壳体中的一个。紧固件可包括:第一紧固件,设置在卡槽部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紧固件,设置在卡槽部的第二端部。因此,连接槽以可分离的方式紧固到基板或壳体。
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安装上述显示装置的卡部的方法,该显示装置包括支撑和环绕基板的壳体,该方法包括:准备具有第一开口的壳体;以可分离的方式将卡部安装到基板和壳体中的一个;以及将基板安装在壳体中,从而使得卡部的卡槽部可通过第一开口而暴露于外部。
在显示装置的这种卡部安装方法中,由于卡部通过第一开口而暴露,因此,容易从外部接近并以可分离的方式安装卡部。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以下描述,将更显而易见地了解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具有通用卡部的机顶盒的截面图;
图2为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3为沿着图2的线III得到的截面图;
图4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的框图;
图5为示出空气流动空间的局部透视图,其中在有线卡通过卡槽部连接到第二槽部的情况下,空气可通过暴露开口借助对流而流动;
图6为示出沿着图3的VI-VI方向得到的容纳第二插槽的卡槽部的视图;
图7为示出沿着图3的VII-VII方向得到的容纳第二插槽的卡槽部的视图;
图8为示出沿着图6的VIII-VIII方向得到的容纳第二插槽的卡槽部的视图;
图9为示出卡安装部分的紧固件的替代实例的透视图;
图10为示出卡安装部分的紧固件的另一替代实例的截面图;
图11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的截面图,所述机顶盒包括密封构件;
图12为图11的密封构件的透视图;
图13为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的截面图,所述机顶盒包括用于循环空气的鼓风机;
图14为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的截面图;
图15为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机顶盒中的卡部安装过程的流程图;
图16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显示装置的框图;
图17为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以及
图18为示出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中的卡部安装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和显示装置及其卡部安装方法。
图2和图3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的分解透视图和截面图。
根据此示例性实施方案,机顶盒100是开放式有线机顶盒,其通过有线和无线来接收广播信号和广播相关信息,并且将接收的广播信号和广播相关信息传输到显示装置300(见图4)。
如图2和图3所示,机顶盒100包括订户终端(主机)101和具有有线卡210的卡部200。
订户终端101包括底部框架103、主基板105以及上盖107。
底部框架103和上盖107形成支撑和环绕主基板105的壳体。
底部框架103是用于支撑主基板105的构件,并且由金属材料制成,而形状类似顶部开口的盒子。在底部框架103的底部103a的内表面上,第一到第四固定耳104a伸出,以支撑主基板105。第一到第四固定耳104a的位置可分别对应于主基板105的四个拐角。此外,在底部框架103的底部103a的外表面上,第一到第四支腿104b被提供用于将机顶盒100支撑在底板上。
另外,底部框架103在其底部103a上形成有暴露开口109,所述暴露开口与将要安装到主基板105的底部105a的卡部200的卡安装部分220对应,从而使得卡安装部分220的连接插槽230可被安装,并且卡安装部分220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外部。暴露开口109的尺寸可对应于连接插槽230的卡槽部240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当卡安装部分220安装到主基板105的底部105a时,暴露开口109允许连接插槽230的第一插槽部231和第二插槽部235以及卡槽部240穿过,并且暴露于外部。
此外,底部框架103在其底部103a的外表面上配有接地端106,以将有线卡210接地。接地端106被布置成当有线卡210安装到卡安装部分220的连接插槽230时,接触有线卡210的顶部表面。为此,接地端106可包括多个接地突起108(其中一个在图3中作为代表示出),所述接地突起以规律的间隔伸出,对应于底部框架103的底部103a的外表面上的卡安装位置。
上盖107为用于将底部框架103支撑的主基板105密封住的构件,并且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而形状类似于底部开口的盒子。上盖107接纳并密封底部框架103的四个外侧壁,并且由螺钉或类似物(未示出)紧固到底部框架103。
此外,上盖107在其顶部表面107a上形成有多个第一通风口107b,以使订户终端101的内部通风。第一通风口107b可采用缝隙的形式。
主基板105安装在底部框架103中,并且其底部在四个拐角处由第一到第四固定耳104a支撑,并由第一紧固螺钉259紧固到第一到第四固定耳104a。因此,主基板105设置在距底部框架103的底部103a的内表面第一距离处。
主基板105可由印刷电路板(PCB)实现。
如图4所示,电路部件安装到主基板105的顶部表面105b,所述电路部件组成控制器110、第一到第三调谐器111、112和113、第一到第三解调器120、150和160、多路分解器130、解码器140、开关170以及调制器180。
第一到第三调谐器111、112和113组成信号接收器,用于通过天线和电缆来接收广播信号。
第一调谐器111被调谐成对应于有关通过天线接收的地面音频/视频(A/V)广播信号或以带内模式通过电缆接收的有线A/V广播信号的某一频道的频率,并且将调谐频道的广播信号输出到第一解调器120。
此时,地面广播和有线广播的传输方法不同,因此,在第一解调器120中采用不同的方式解调。也就是说,地面A/V广播信号采用残留边带调制(VSB)进行解调,而有线A/V广播信号采用正交幅度调制(QAM)进行解调。因此,如果第一调谐器111调谐的频道频率对应于地面广播信号,那么广播信号在第一解调器120中通过VSB进行解调。如果频道频率对应于有线广播信号,那么它通过QAM进行解调。
此外,如果第一解调器120中解调的信号是地面广播信号,那么解调的信号被输出到多路分解器130。如果第一解调器120中解调的信号是有线广播信号,那么解调的信号经由安装到卡部200的卡安装部分220的有线卡210而输出到多路分解器130。
多路分解器130将多路复用广播信号分成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并且将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输出到解码器140。解码器140分别通过视频和音频解码算法将压缩的A/V信号恢复成原始信号,并且将恢复的信号输出到显示装置300。此时,解码器140可通过电缆调制解调器(未示出)从编解码服务器(未示出)下载并使用视频解码算法和音频解码算法。
第二调谐器112被调谐成对应于有关以DOCSIS机顶网关(DSG)模式通过电缆接收的数据广播信号的某一频道的频率,并且将调谐频道的数据广播信号输出到第二解调器150。第二解调器150对DSG数据广播信号进行解调,并将其输出到控制器110。
此外,第三调谐器113被调谐成对应于有关以带外(OOB)模式通过电缆接收的数据广播信号的某一频道的频率,并且将调谐频道的广播信号输出到第三解调器160。第三解调器160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对OBB数据广播信号进行解调,并将调谐频道的数据广播信号输出到卡部200的有线卡210。此时,第三解调器160采用QPSK对OOB数据广播信号进行解调的原因在于,OOB模式使用QPSK的传输方法。
此外,如果有线广播站(未示出)与订户终端101之间可能实现交互式通信,那么将要从订户终端101传输到有线广播站的信息(例如,支付程序应用、订户终端101的状态信息、用户输入等)可采用OOB或DSG模式传输。为此,提供开关170。用于开关170的开关控制在控制器110中得以实现。控制器110可通过中央处理单元(CPU)实现。
例如,在OOB模式下,用户或订户终端101的状态信息经由有线卡210和开关170输出到调制器180,在调制器180中以QPSK模式进行解调,并且经由电缆传输到有线广播站。例如,在DSG模式下,用户或订户终端101的状态信息经由控制器110和开关170输出到调制器180,在调制器180中以16-QAM模式进行调制,并且经由电缆传输到有线广播站。
卡部200是分立型卡部,并且包括用于安装有线卡210的卡安装部分220。
有线卡210将对加扰广播信号进行解扰,并且被称为配置点(POD)模块。有线卡210包括条件接收(CA)系统,以用于对高附加值广播内容进行复制保护和受限存取。
具体而言,如果接收到加扰有线A/V广播信号,那么有线卡210对接收的广播信号进行解扰,并将其输出到多路分解器130。如果有线卡210并未安装到卡安装部分220,那么第一解调器120解调的有线A/V广播信号直接输出到多路分解器130。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加扰的有线A/V广播信号未被解扰,因此,用户无法正常查看广播信号。
有线卡210可由只处理一个流的单流卡实现,或者由同时处理多个流的多流卡实现。
返回参考图2和图3,卡安装部分220安装有有线卡210,并且包括电连接到主基板105的连接插槽230。
连接插槽230安装在主基板105的底部105a中,并且通过底部框架103的暴露开口109而暴露于外部。
连接插槽230包括第一插槽部231和第二插槽部235,以及卡槽部240。
第一插槽部231具有盒形,并且被布置成与主基板105的底部105a电连接。为此,第一插槽部231包括多个(例如,六十八个)第一插脚接收孔233,以与主基板105的底部105a中形成的六十八个基板插脚端子105c连接。第一插脚接收孔233可形成为穿透第一插槽部231。
第一插槽部231可形成为具有一定的高度,其延伸穿过底部框架103的暴露开口109,并且以预定的距离D或更多从底部框架103的底部103a暴露于外部。
这提供了空气流动空间119,借助该空间,在有线卡210通过卡槽部240连接到第二插槽部235的状态下(如图3和图5所示),通过底部框架103的底部103a与卡槽部240的上侧之间的对流,空气可在箭头方向上流动,通过底部框架103的暴露开口109流向卡槽部240的两侧方向(即,附图中向前和向后的方向)和进入方向。因此,可能更有效地驱散有线卡210中产生的热量。
第二插槽部235的形状类似于棍棒,并且包括分别从顶部表面235a和垂直于顶部表面235a的侧面235b伸出的六十八个插脚端子中的第一和第二插脚端子236、237。第一插脚端子236插入在第一插槽部231的第一插脚接收孔233中并与之电连接,以及第二插脚端子237插入在有线卡210的前端表面上形成的六十八个插脚接收孔中的第二插脚接收孔(未示出)中并与之电连接。
如图2和图6到图8所示,卡槽部240形成有;“U”形引导框架241。引导框架241将第二插槽部235容纳并支撑在引导框架241的左端部内部的安装空间中(“左”是参考附图而言的)。经由在引导框架241的相对端部形成的第一筛孔263以及在第二插孔部分235的相对端部形成的第二螺钉孔264,第二紧固螺钉261固定到第一紧固件251(之后将描述)的第一立柱252和253。因此,引导框架241、第二插槽部235以及第一立柱252和253彼此耦接。
在容纳并支撑了第二插槽部235的引导框架241的左端部的右侧,形成插卡槽245,以引导有线卡210插入。第二插槽部235安装成使得顶部表面235a的第一插脚端子236可从引导框架241的左端部向上伸出,并且侧向表面235b的第二引脚端子237可朝向插卡槽245的内部伸出。
因此,当顶部表面235a的第一插脚端子236插入到第一插槽部231的第一引脚接收孔233中时,第二插槽部235不但电连接到第一插槽部231而且与之耦合。此外,当有线卡210插入到插卡槽245中时,随着侧向表面235b的第二插脚端子237插入到有线卡210的第二插脚接收孔中,第二插槽部235与有线卡210电连接。
插卡槽245配有弹性支座246,所述弹性支座用于在有线卡210插入到插卡槽245中之后,支撑有线卡210和防止其容易与插卡槽245分开。弹性支座246包括多个弹性支撑突起247以及第一和第二侧向支撑弹簧248。多个弹性支撑突起247与槽245的底部对齐成一行,并且第一和第二侧向支撑弹簧248分别形成于插卡槽245的右端部的内部。因此,当有线卡210插入到插卡槽245中时,有线卡210的侧向表面和底部由弹性支座246弹性支撑,并且有线卡210不容易与槽245分开。
为了以可分离的方式将卡槽部240的引导框架241安装到主基板105,连接插槽230进一步包括紧固件250,其中与第一插槽部231连接的第二插槽部235容纳并支撑在所述引导框架中。
如图2和图5所示,紧固件250包括第一紧固件251和第二紧固件255。
第一紧固件251分别设置在第二插槽部235的相对端部上,并且包括一对第一立柱252和253,所述第一立柱由第二紧固螺钉261紧固到第二插槽部235的相对端部。这对第一立柱252和253由第三紧固螺钉265紧固到主基板105的底部105a。第三紧固螺钉265经由主基板105的穿孔105c紧固到第一立柱252和253。因此,卡安装部分220的左端部,即,引导框架241的左端部以可分离的方式安装到主基板105,其中与第一插槽部231连接的第二插槽部235容纳并支撑在所述引导框架中。
第二紧固件255包括分别设置在引导框架241的右端部的一对第二立柱256和257。第二立柱256和257包括锁紧突起256a和257a,所述锁紧突起分别锁紧到主基板105的锁紧槽105d。因此,卡安装部分220的右端部,即,引导框架241的右端部以可分离的方式安装到主基板105。
或者,如图9所示,类似于第二紧固件255,紧固件250’的第一紧固件251’可包括具有锁紧突起252a和253a的一对第一立柱252’和253’,所述锁紧突起将锁紧到主基板105的锁紧槽(未示出)。
此外,如图10所示,为了以可分离的方式将卡槽部240的引导框架241安装到底部框架103,紧固件250”可包括:第一紧固件251”,其具有分别从引导框架241的左端部的两侧伸出的一对第一紧固托架251a;以及第二紧固件255’,其具有分别从引导框架241的右端部的两侧伸出的一对第二紧固托架255a。第一紧固托架251a和第二紧固托架255a可由螺钉紧固到底部框架103的底部103a。
因此,当由于第二插槽部235的第一插脚端子236和第二插脚端子237的损坏、第一插槽部231与有线卡210的插脚接收孔之间的连接缺陷等,造成第一插槽部231、第二插槽部235、卡槽部240等需要修理或更换时,通过从外部穿过紧固件250,轻易地将第一插槽部231、第二插槽部235、卡槽部240等与底部框架103的底部103a分开,可以修理和更换连接插槽230。
或者,如图11所示,除了准许的内容提供者之外,为了限制对有线卡210的接近(或使用),订户终端101可进一步包括密封盖280,以用于将卡部200密封住。密封盖280的形状类似于环绕卡部200的盒子,并且由螺钉紧固到底部框架103。此外,如图12所示,密封盖280可包括多个空气流动开口119a,其形成在对应于空气流动空间119的位置,以帮助空气流动空间119中的空气对流。
此外,如图13所示,为了促进空气流动空间119中的空气流动以及易于驱散有线卡210中产生的热量,订户终端101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吹动空气的鼓风机290。
鼓风机290安装在上盖107的侧向壁上形成的鼓风开口290a附近,从而根据旋转方向,将订户终端101中的空气排到外部或者将外部空气引入到订户终端101中。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假设鼓风机290进行操作,以将订户终端101中的空气排到外部。
此时,上盖107的多个通风口107b’形成在与安装有鼓风机290的上盖107的侧向壁相对的侧向壁上。
当鼓风机290操作时,外部空气经由通风口107b’和空气流动空间119被引入到订户终端101中,从而使得订户终端101的电路部件产生的热量和有线卡210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鼓风开口290a朝向订户终端101的外部散发。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上述机顶盒100中,卡部200安装在主基板105的底部105a上,但不限于此。例如,在如图14所示的机顶盒100’中,卡部220’的卡安装部分220’可以安装在主基板105中的装有电路部件的顶部表面105b上。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暴露卡安装部分220’的连接插槽230的暴露开口109’并不形成在底部框架103’上,而是在上盖107’的顶部表面107a上。因此,在设计卡部220和220’的安装时,提高了机顶盒100和100’的自由度。
下文将参考图15,详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安装上述机顶盒100的卡部200的方法。
首先,准备底部框架103,所述底部框架在其底部103a上形成有暴露开口109,以用于暴露卡安装部分220的连接插槽230(S10)。
随后,卡部200以可分离的方式安装到主基板105的底部(S20)。也就是说,第二插槽部235设置在引导框架241左端部中的安装空间处,并且第二插槽部235的顶部表面235a的第一插脚端子236插入并连接到第一插槽部231的第一插脚接收孔233。此外,第一紧固件251的第一立柱252和253通过第二紧固螺钉261紧固到第二插槽部235的相对端部和引导框架241左端部的相对侧。因此,第一插槽部231、第二插槽部235以及引导框架241组装成连接插槽230。由于不但引导框架241的右端部通过第二立柱256和257的锁紧突起256a和257a锁紧到主基板105的锁紧槽105d,而且从主基板105的底部105a伸出的基板插脚端子105c插入到第一插槽部231的第一插脚接收孔233中,因此,连接插槽230电连接到主基板105。随后,第一紧固件251的第一立柱252和253通过第三紧固螺钉265而紧固到主基板105,从而将连接插槽230安装到主基板105。
或者,如图10所示,可提供卡部200,使得连接插槽230通过紧固件250”以可分离的方式安装到底部框架103。在这种情况下,当主基板105安装在底部框架103的内部时,可实现从主基板105的底部105a伸出的基板插脚端子105c与第一插槽部231的第一插脚接收孔233之间的连接。
类似于此,装有连接插槽230的主基板105安装在底部框架103的内部,随后由第一紧固螺钉259紧固到第一到第四固定耳104,从而使得卡安装部分220的连接插槽230可通过底部框架103的暴露开口109暴露于外部(S30)。此时,第一插槽部231通过底部框架103的暴露开口109向外伸出,距底部框架103的底部103a预定的距离D或更多。因此,提供空气流动空间119,借助所述空间,在有线卡210插入到引导框架241的插卡槽245并连接到第二插槽部235的状态下,通过底部框架103的底部103a与卡槽部240的上侧之间的对流,空气可通过底部框架103的暴露开口109流向引导框架241的两侧方向和进入方向。
接下来,当第一插槽部231、第二插槽部235、卡槽部240等因连接缺陷等需要修理或更换时,连接插槽230可按如下分开。
首先,从底部框架103的底部103a的外部,通过暴露开口109来移除第二紧固螺钉261。
随后,释放紧固到主基板105的锁紧槽105d的第一立柱256和257的锁紧突起256a和257a,从而移除引导框架241。此时,容纳在引导框架241中并由其支撑的第二插槽部235以及连接到第二插槽部235的第一插槽部231可一起或单独从引导框架241移除。
随后,修理或更换造成连接缺陷的第一插槽部231和/或第二插槽部235。接着,第一插槽部231、第二插槽部235以及引导框架241如上述连接起来,并组装成连接插槽230。此类组装的连接插槽230耦接并安装到主基板105,类似于安装过程。
因此,使用紧固件250,易于从底部框架103的底部103a的外部修理或更换第一插槽部231、第二插槽部235、引导框架241等,而不用打开上盖107。
图16和图17为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卡部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和框图。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100”是用于提供开放式有线机顶盒功能的设备,并且可(例如)包括能够显示图像的数字TV、PC、笔记本PC等设备。下文将描述数字TV,作为显示装置100”的实例。
如图16和图17所示,显示装置100”是具有开放式有线机顶盒功能的数字TV,并且包括机顶盒101’、视频处理器310、显示器320、无线通信器330、音频处理器340、存储器350、用户输入360以及主控制器370。
机顶盒101’与图2到图10中描述的机顶盒100相同,除了以下情况之外:卡部200”的卡安装部分220”安装在顶部表面105a上,所述顶部表面面向机顶盒基底105’的后盖107”的内表面(见附图的底部),其中电路部件安装并通过后盖107”的暴露开口109”而暴露于外部,并且底部框架103”安装在显示器320的显示板的后部(见附图的底部)。
此外,后盖107”和底部框架103”形成壳体,所述壳体支撑机顶盒基板105’和显示装置基板305,并且环绕顶盒基板105’和显示装置基板305。
根据需要,机顶盒101’可选择性地包括参考图11到图13所述的密封盖280和/或鼓风机290。
在显示装置基板305的顶部表面上,安装有电路部件,所述电路部件组成视频处理器310、无线通信器330、音频处理器340、存储器350、用户输入360、主控制器370等。
视频处理器310对解码器140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处理,以显示成图像。视频处理器310可具有图像增强、缩放等功能。
显示器320基于视频处理器310处理的视频信号来显示图像。显示器320可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板(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显示板(未示出),以及用于实现定时控制的面板驱动器(未示出),从而使得视频信号可显示在显示板上。
无线通信器330与其他设备通信,例如,移动设备等。无线通信器330可通过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模块实现,即,至少一个模块,例如,无线保真(Wi-Fi)、蓝牙、红外线数据协会(IrDA)、Zigbee、无线局域网(WLAN)以及超宽带(UWB)。
音频处理器340对解码器140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其输出到扬声器SPK。
存储器350存储显示器320上显示的内容(例如,广播频道、视频点播(VOD)等)和/或用于控制显示装置100”的固件或控制程序。存储器350可由闪存、硬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实现。
用户输入360接收用户命令。用户输入360可包括遥控器(未示出)以及远程控制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接收远程控制信号,包括对应于来自遥控器的用户输入的密钥输入信息。
主控制器370一般控制显示装置100”的操作。主控制器370可由CPU实现。此外,主控制器370可进一步包括DDR等易失性存储器,以用于加载存储的操作系统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使得CPU可具有快速存取。
下文将参考图18,详细描述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安装上述显示装置100”的卡部200”的方法。
首先,准备底部框架107”,所述底部框架具有暴露开口109”,以用于暴露卡安装部分220”的连接插槽230”(S10’)。
随后,卡部200”以可分离的方式安装到机顶盒基板105’的顶部表面105b(S20)。除了卡部200”并不安装到机顶盒基板105’的底部105a,而是安装到设有电路部件的顶部表面105b之外,将卡部200”安装到机顶盒基板105’的顶部表面105b的操作与参考图15描述的安装卡部200的上述操作相同。
此外,作为替代,在卡部200”中,连接插槽230可由紧固件250”以可分离的方式安装到后盖107”,如图16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当后盖107”在操作S30’中耦接到底部框架103”时,可实现从机顶盒基板105’的顶部表面105b伸出的基板突起端子与第一插槽部231的基板容纳孔之间的连接
随后,装有连接插槽230的机顶盒基板105’安装在底部框架103”中,并且由第一紧固螺钉紧固到第一到第四固定耳104a,后盖107”耦接到底部框架103”,从而使得卡安装部分220”的连接插槽230可通过暴露开口109”而暴露于外部(S30’)。此时,第一插槽部231通过底部框架107”的暴露开口109”向外伸出,距后盖107”的后表面107a预定的距离D或更多。因此,提供空气流动空间119”,借助该空间,在有线卡210插入到引导框架241的插卡槽中并且连接到第二插槽部235的状态下,通过后盖107”的后表面107a与引导框架241之间的对流,空气可通过后盖107的暴露开口109”流向上部引导框架241的相对方向和进入方向。
随后,显示器320的显示板安装在后盖107”的前部空间中,从而使得后表面可接触底部框架103”。
由于连接缺陷等而需要更换第一插槽部231、第二插槽部235、卡槽部240等的操作与参考图15描述的用于卡部200的修理或更换操作相同。因此,将省略重复描述。
如上所述,提供具有分立型卡部200、200”的机顶盒100、100’和显示装置100”及其卡部安装方法,其中卡部200、200”由于通过暴露开口109、109’、109”而暴露于外部,因此易于从外部分开和附接。因此,容易维护和更换卡部200,200”。
此外,通过在底部框架103上形成暴露开口109,机顶盒100的卡部200可安装在主基板105未安装电路部件的底部105a上。因此,主基板105的可用区域增加,从而减小主基板105和机顶盒100的尺寸。
此外,通过底部框架103、上盖107、107’或后盖107”的暴露开口109、109’、109”,第一插槽部231可从底部框架103、上盖107、107’或后盖107”向外伸出预定的距离或更多。因此,提供空气流动空间119、119”,借助该空间,在有线卡210通过引导框架241连接到第二插槽部235的状态下,通过引导框架241与底部框架103、上盖107、107’或后盖107”之间的对流,空气可在至少一些方向上流动,例如,引导框架241的相对方向和进入方向。因而卡部200、200”的冷却效率得到提高,并且无需额外的另一冷却设备,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尽管已经示出并描述了若干示例性实施方案,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变化。因此,上述内容仅应被视作说明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中界定。因此,所有适用的更改和等同均可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机顶盒,包括:
信号接收器,配置成接收加扰信号;
卡部,配置成包括卡槽部,对所接收的加扰信号进行解扰的有线卡能够安装到所述卡槽部;
基板,配置成包括所述信号接收器并能够与所述卡部电连接;以及
壳体,配置成支撑和环绕所述基板;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在与所述基板平行的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开口,所述卡部的所述卡槽部被设置成面向所述基板,从而平行于所述第一开口来支撑所述有线卡并使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卡槽部与所述基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顶盒,其中,所述卡部安装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顶盒,其中,所述卡部安装在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顶盒,其中所述卡部包括连接插槽,所述连接插槽能够安装所述有线卡以及能够与所述基板电连接,
所述连接插槽包括:
第一插槽部,配置成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出,以与所述基板电连接;
第二插槽部,配置成包括能够与所述第一插槽部电连接的第一表面以及能够与所述有线卡电连接的第二表面;以及
所述卡槽部,配置成支撑所述第二插槽部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开口来引导所述有线卡的移动,从而使所述有线卡通过与所述第二插槽部的第二表面连接而安装到所述卡槽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顶盒,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具有与所述卡槽部的至少一部分对应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顶盒,其中,所述第一插槽部通过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开口从所述壳体向外伸出至少一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顶盒,进一步包括空气流动空间,通过所述空气流动空间,在所述有线卡通过与所述第二插槽部连接而安装到所述卡槽部上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壳体与所述卡槽部之间的对流,空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顶盒,其中,所述连接插槽进一步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被配置成以可分离的方式将所述卡槽部紧固到所述基板和/或所述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顶盒,其中,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用于所述机顶盒中向外的气流的多个第二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顶盒,进一步包括鼓风机,以吹动空气用于形成所述机顶盒中的所述气流。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顶盒,其中,所述壳体包括接地端,所述接地端被配置为在所述有线卡通过与所述连接插槽的第二表面连接而安装到所述卡槽部的状态下,所述接地端接触所述有线卡并使所述有线卡接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顶盒,其中,所述接地端包括接触突起,所述接触突起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与安装到所述卡槽部的所述有线卡面对的表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顶盒,进一步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被配置成密封所述连接插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顶盒,其中,所述密封盖包括在与所述空气流动空间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的多个第三开口,在所述空气流动空间中,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借助对流而流动。
15.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器,配置成接收加扰信号;
卡部,配置成包括卡槽部,对所述加扰信号进行解扰的有线卡能够安装到所述卡槽部;
视频处理器,配置成处理经解扰的信号,以将经解扰的信号显示成图像;
显示器,配置成显示经所述视频处理器处理的信号;
基板,配置成包括所述信号接收器并能够与所述卡部电连接;以及
壳体,配置成支撑和环绕所述基板;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在与所述基板平行的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开口,所述卡部的所述卡槽部被设置成面向所述基板,从而平行于所述第一开口来支撑所述有线卡并使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卡槽部与所述基板之间。
CN201510708460.4A 2014-10-28 2015-10-28 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和显示装置及其卡部安装方法 Withdrawn CN1055545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47019 2014-10-28
KR1020140147019A KR20160049646A (ko) 2014-10-28 2014-10-28 분리형 카드부를 구비한 셋톱박스와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카드부 장착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4535A true CN105554535A (zh) 2016-05-04

Family

ID=54427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8460.4A Withdrawn CN105554535A (zh) 2014-10-28 2015-10-28 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和显示装置及其卡部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19668A1 (zh)
EP (1) EP3016398A3 (zh)
KR (1) KR20160049646A (zh)
CN (1) CN10555453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27156A1 (en) * 2015-02-02 2016-08-04 Hisense Hiview Tech Co., Ltd. Modular television system
CN106792027A (zh) * 2016-12-28 2017-05-31 磁石云(天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接收端的信息盒子系统
CN112367547B (zh) * 2020-11-10 2024-03-29 镇江市超速计算机科技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和维修的智能家居机顶盒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4625A (en) * 1992-06-22 1996-11-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ab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multiple rotatable port covers
FR2868576A1 (fr) * 2004-04-05 2005-10-07 Sagem Decodeur de television avec dispositif de lecture de carte protege
CN200956619Y (zh) * 2006-09-30 2007-10-03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Scart端口接地装置及具有此接地装置的机顶盒
CN101154950A (zh) * 2006-09-29 2008-04-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户身份卡连接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广播接收设备
CN102238352A (zh) * 2010-04-28 2011-11-09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
KR20120140127A (ko) * 2011-06-20 2012-12-28 배태동 도난방지구조를 갖는 조건부 액세스 모듈의 케이스
CN202738039U (zh) * 2012-07-12 2013-02-13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顶盒机箱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9714627A (pt) * 1997-03-21 2002-08-06 Canal Plus Sa Sistema de difusão e recepção, e conjunto receptor/decodificador e controlador remoto para ele
JP2001244717A (ja) * 2000-03-02 2001-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情報家電装置
US20020157115A1 (en) * 2001-04-24 2002-10-2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oint of deployment module for use in digital cable compliant devices
DE20209185U1 (de) * 2002-06-13 2003-10-23 Stocko Contact Gmbh & Co Kg PC-Card Chipkartenleser
US7551442B2 (en) * 2005-12-05 2009-06-23 Nvidia Corporation Embedded heat pipe in a hybrid cooling system
EP1796388A1 (en) * 2005-12-12 2007-06-13 Advanced Digital Broadcast S.A. Smart card with data storage, set-top box, portable player for operating smart card with data stora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mart card with data storage
US8511540B2 (en) * 2011-02-18 2013-08-20 Echostar Technologies L.L.C. Matrix code for use in verification of data card swap
JP5981463B2 (ja) * 2011-03-09 2016-08-31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Thomson Licensing 電子装置
CN104281228A (zh) * 2013-07-04 2015-01-14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扩展卡组合
CN203775349U (zh) * 2014-01-23 2014-08-13 深圳国微技术有限公司 电视信号接收插座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4625A (en) * 1992-06-22 1996-11-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ab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multiple rotatable port covers
FR2868576A1 (fr) * 2004-04-05 2005-10-07 Sagem Decodeur de television avec dispositif de lecture de carte protege
CN101154950A (zh) * 2006-09-29 2008-04-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户身份卡连接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广播接收设备
CN200956619Y (zh) * 2006-09-30 2007-10-03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Scart端口接地装置及具有此接地装置的机顶盒
CN102238352A (zh) * 2010-04-28 2011-11-09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
KR20120140127A (ko) * 2011-06-20 2012-12-28 배태동 도난방지구조를 갖는 조건부 액세스 모듈의 케이스
CN202738039U (zh) * 2012-07-12 2013-02-13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顶盒机箱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16398A3 (en) 2016-05-11
EP3016398A2 (en) 2016-05-04
US20160119668A1 (en) 2016-04-28
KR20160049646A (ko) 2016-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40851A (en) Small-format subsystem for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ervices
US9942618B2 (en) SMATV headend using IP transport stream inpu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US8719875B2 (en) Satellite television IP bitstream generator receiving unit
CN105554535A (zh) 具有分立型卡部的机顶盒和显示装置及其卡部安装方法
KR20070031110A (ko) 케이블 방송 수신기 및 펌웨어 업그레이드 방법
KR20080042489A (ko) 방송 신호를 수신하는 장치 및 수신하여 처리하는 방법
JP2007511960A (ja) ホームエンターテイメント用の交換可能なメディア入力カートリッジ
KR100995447B1 (ko) 튜너 및 수신 장치
US20130135528A1 (en) Broadcasting Receiver and Television Set
KR101049129B1 (ko) 케이블 방송 수신기 및 그의 상태 정보 처리 방법
CN101039377B (zh) 平板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
KR20000075649A (ko) 수신장치 및 수신방법
CN101662646A (zh) 兼容多个ca的数字电视接收装置及解扰数据的方法
CN102421018A (zh) 便携式数字电视机
CN115225182A (zh) 广播接收装置
Giachetti et al. A common conditional access interface for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ecoders
US20040114758A1 (en) Digital system prepared for coble with 1394 de-scrambling module
US20080279375A1 (en) Service card adapter
US20230371220A1 (en) Nested RF Shield System for a Tuner Circuit
JP2006520153A (ja) 集積ネットワークインタフェースモジュール
WO2014021556A1 (en) Method of content transaction and apparatus for content transaction
KR20050019588A (ko) 셋탑박스의 소프트웨어 업그레이드 장치 및 방법
KR20070002927A (ko) 분리형 튜너 모듈을 구비하는 디지털 방송 수신용 셋탑박스
EP3644615A1 (en) An interface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main receiver
CA2685835C (en) Service card adap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