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3912B -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接入点 - Google Patents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接入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3912B
CN105553912B CN201511009742.1A CN201511009742A CN105553912B CN 105553912 B CN105553912 B CN 105553912B CN 201511009742 A CN201511009742 A CN 201511009742A CN 105553912 B CN105553912 B CN 1055539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time span
microseconds
communication
microsec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097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53912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100974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539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53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39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53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39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89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91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involving interference determination or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接入点,其中,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包括:接收站点发送的通信消息帧,所述通信消息帧携带CP值;确定所述CP值所属的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向所述站点发送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所述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的CP值是所述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得AP能够选择出合适的CP值,进而可以确保UL OFDMA技术能够得到应用,从而提高了频谱利用率,间接提高了区域吞吐量。

Description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接入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一种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装置和一种接入点。
背景技术
在2013年5月,802.11成立了下一代Wi-Fi技术的研究组HEW(High efficiencyWLAN,高效无线局域网),即802.11ax,主要的研究点是提高现有Wi-Fi技术的吞吐量、提高频谱的有效利用效率、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QoE(Quality of Experience),以及实现比现有的Wi-Fi技术适应更加密集的通信环境。
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将采用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正交频分多址)技术使得多用户同时与AP(Access Point,接入点)建立通信,即UL(Uplink)OFDMA(上行正交频分多址),由于考虑到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特殊性,为了防止时延带来OFDM信号不能形成正交,造成符号间的干扰,所以在802.11ax制定的过程中,规定了三种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长度,分别是0.8us、1.6us及3.2us。
同时,为了频谱利用效率的提高,在标准制定中采用UL OFDMA技术,具体为接入点在向STA发送的触发帧(即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给所有的STA分配上行资源,并且所有STA的CP值应为一致,但是并未规定AP如何选择合理的CP。
因此,如何确保AP选择出合适的CP,以确保UL OFDMA技术得到应用,进而提高频谱利用率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案,使得AP能够选择出合适的CP值,进而可以确保UL OFDMA技术能够得到应用,从而提高了频谱利用率,间接提高了区域吞吐量。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包括:接收站点发送的通信消息帧,所述通信消息帧携带CP值;确定所述CP值所属的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向所述站点发送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所述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的CP值是所述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
其中,通信消息帧可以是上行数据帧;也可以是管理帧,譬如关联请求帧;也可以是控制帧,譬如资源消息分配请求帧。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入点通过确定站点发送的通信消息帧携带的CP值所属的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并在向站点发送的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的CP值是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使得能够有效消除在使用UL OFDMA技术时产生的符号间干扰和子载波间干扰,进而使得UL OFDMA技术能够得到应用,从而提高了频谱利用率,间接提高了区域吞吐量。譬如,CP值列表中包含了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则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的CP值选择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
其中,CP值列表中的最大值是指AP所分配了上行通信资源的站点在传输上行数据时所采用的CP值,譬如站点A在与AP进行通信过程中的CP值为0.8微秒,站点B与AP进行通信过程中的CP值为1.6微秒,且AP给这两个站点同时分配了上行通信资源,那么在接下来的上行数据传输中这两个站点都应采用的CP值为1.6微秒。
当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其中,CP为不必要的开销),接入点在向站点分配资源时,应该尽量给CP值一样的STA分配上行资源。
其中,上述的CP值列表是接入点预设的列表,该列表中的CP值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或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在该实施例中,CP值列表中仅包含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中的任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或者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在该实施例中,CP值列表中包含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或者仅包含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或者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
在该实施例中,CP值列表中包含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或者仅包含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在该实施例中,CP值列表中包含了所有可能的CP值,即包含了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站点发送的通信消息帧,所述通信消息帧携带CP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CP值所属的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站点发送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所述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的CP值是所述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
其中,通信消息帧可以是上行数据帧;也可以是管理帧,譬如关联请求帧;也可以是控制帧,譬如资源消息分配请求帧。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入点通过确定站点发送的通信消息帧携带的CP值所属的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并在向站点发送的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的CP值是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使得能够有效消除在使用UL OFDMA技术时产生的符号间干扰和子载波间干扰,进而使得UL OFDMA技术能够得到应用,从而提高了频谱利用率,间接提高了区域吞吐量。譬如,CP值列表中包含了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则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的CP值选择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
其中,CP值列表中的最大值是指AP所分配了上行通信资源的站点在传输上行数据时所采用的CP值,譬如站点A在与AP进行通信过程中的CP值为0.8微秒,站点B与AP进行通信过程中的CP值为1.6微秒,且AP给这两个站点同时分配了上行通信资源,那么在接下来的上行数据传输中这两个站点都应采用的CP值为1.6微秒。
当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其中,CP为不必要的开销),接入点在向站点分配资源时,应该尽量给CP值一样的STA分配上行资源。
其中,上述的CP值列表是接入点预设的列表,该列表中的CP值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或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在该实施例中,CP值列表中仅包含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中的任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或者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在该实施例中,CP值列表中包含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或者仅包含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或者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
在该实施例中,CP值列表中包含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或者仅包含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在该实施例中,CP值列表中包含了所有可能的CP值,即包含了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接入点,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装置。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得AP能够选择出合适的CP值,进而可以确保UL OFDMA技术能够得到应用,从而提高了频谱利用率,间接提高了区域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入点的示意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102,接收站点发送的通信消息帧,所述通信消息帧携带CP值;
步骤104,确定所述CP值所属的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
步骤106,向所述站点发送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所述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的CP值是所述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
其中,通信消息帧可以是上行数据帧;也可以是管理帧,譬如关联请求帧;也可以是控制帧,譬如资源消息分配请求帧。
图1所示的通信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路由器等。其中,CP是将OFDM符号尾部的信号搬移到头部构成的,主要是为了消除符号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和载波间干扰(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ICI)。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入点通过确定站点发送的通信消息帧携带的CP值所属的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并在向站点发送的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的CP值是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使得能够有效消除在使用UL OFDMA技术时产生的符号间干扰和子载波间干扰,进而使得UL OFDMA技术能够得到应用,从而提高了频谱利用率,间接提高了区域吞吐量。譬如,CP值列表中包含了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则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的CP值选择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
其中,CP值列表中的最大值是指AP所分配了上行通信资源的站点在传输上行数据时所采用的CP值,譬如站点A在与AP进行通信过程中的CP值为0.8微秒,站点B与AP进行通信过程中的CP值为1.6微秒,且AP给这两个站点同时分配了上行通信资源,那么在接下来的上行数据传输中这两个站点都应采用的CP值为1.6微秒。
当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其中,CP为不必要的开销),接入点在向站点分配资源时,应该尽量给CP值一样的STA分配上行资源。
其中,上述的CP值列表是接入点预设的列表,该列表中的CP值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或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在该实施例中,CP值列表中仅包含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中的任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或者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在该实施例中,CP值列表中包含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或者仅包含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或者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
在该实施例中,CP值列表中包含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或者仅包含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在该实施例中,CP值列表中包含了所有可能的CP值,即包含了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框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装置200,包括:接收单元202、确定单元204和发送单元206。
其中,接收单元202,用于接收站点发送的通信消息帧,所述通信消息帧携带CP值;
确定单元204,用于确定所述CP值所属的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
发送单元206,用于向所述站点发送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所述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的CP值是所述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
其中,接收单元202在实现时可以是接收器或天线,确定单元204在实现时可以是中央处理器或基带处理器,发送单元206可以是发送器(Transmitter)或天线。通信消息帧可以是上行数据帧;也可以是管理帧,譬如关联请求帧;也可以是控制帧,譬如资源消息分配请求帧。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入点通过确定站点发送的通信消息帧携带的CP值所属的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并在向站点发送的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的CP值是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使得能够有效消除在使用UL OFDMA技术时产生的符号间干扰和子载波间干扰,进而使得UL OFDMA技术能够得到应用,从而提高了频谱利用率,间接提高了区域吞吐量。譬如,CP值列表中包含了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则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的CP值选择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
其中,CP值列表中的最大值是指AP所分配了上行通信资源的站点在传输上行数据时所采用的CP值,譬如站点A在与AP进行通信过程中的CP值为0.8微秒,站点B与AP进行通信过程中的CP值为1.6微秒,且AP给这两个站点同时分配了上行通信资源,那么在接下来的上行数据传输中这两个站点都应采用的CP值为1.6微秒。
当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其中,CP为不必要的开销),接入点在向站点分配资源时,应该尽量给CP值一样的STA分配上行资源。
其中,上述的CP值列表是接入点预设的列表,该列表中的CP值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或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在该实施例中,CP值列表中仅包含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中的任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或者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在该实施例中,CP值列表中包含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或者仅包含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或者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
在该实施例中,CP值列表中包含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或者仅包含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在该实施例中,CP值列表中包含了所有可能的CP值,即包含了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入点的示意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入点300,包括:如图2所示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装置20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是AP在触发帧(即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给STA分配资源时,应该将CP的值设置为在此之前AP与STAs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时所采用的CP值中的最大值,当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销(CP为不必要开销),AP在资源分配时,应该尽量给CP值一样的STAs分配上行资源。
具体步骤如下:
1、AP记录最近与STAs通信的CP值以及其对应的STA的MAC地址或是AID(Association Identifier,关联标识),譬如STA1的上行CP值为1.6us,其AID为“00011100001111”。其中,收集的方法为AP解析STAs的上行数据帧的物理头中SIG-A域中的“CP+LTF Size”字段,目前CP+LTF Size字段定义为:1XLTF+0.8us、2XLTF+0.8us、2XLTF+1.6us、4XLTF+3.2us。
其中,STAs的上行数据帧可以是HE SU PPDU(High-efficiency Single-UserPPDU,高效单用户PPDU)及HE MU PPDU(High-efficiency Multi-User PPDU,高效多用户PPDU),其中的PPDU为PLCP(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cedure)Protocol DataUnit,即物理层会聚协议数据单元。
2、AP在进行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应尽量给CP值一样的STAs分配相应的上行资源,这样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开销(即CP)。
其中,AP在触发帧(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应设置“CP+LTF Size”字段,譬如设置为“000”表示1XLFT+0.8us;设置为“001”表示2XLFT+0.8us;设置为“010”表示2XLFT+1.6us;设置为“011”表示4XLFT+3.2us。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401,站点1发送通信消息帧,通信消息帧中携带有CP值。
步骤402,接入点2接收通信消息帧。
步骤403,接入点2确定通信消息帧中的CP值所属的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
步骤404,接入点2生成资源分配消息帧,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的CP值为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
步骤405,接入点2发送资源分配消息帧。
步骤406,站点1接收资源分配消息帧。
步骤407,站点1从资源分配消息帧中获取接入点2分配的带宽资源。
步骤408,站点1根据带宽资源传输缓存的上行数据。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案,使得AP能够选择出合适的CP值,进而可以确保UL OFDMA技术能够得到应用,从而提高了频谱利用率,间接提高了区域吞吐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站点发送的通信消息帧,所述通信消息帧携带CP值;
确定所述CP值所属的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
向所述站点发送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所述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的CP值是所述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或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值列表包括:
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或者
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值列表包括:
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或者
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值列表包括:
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6.一种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站点发送的通信消息帧,所述通信消息帧携带CP值;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CP值所属的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站点发送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所述通信资源分配消息帧中的CP值是所述CP值列表中最大的CP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值列表包括: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或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值列表包括:
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或者
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值列表包括:
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或者
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值列表包括:
时间长度为0.8微秒的CP值、时间长度为1.6微秒的CP值和时间长度为3.2微秒的CP值。
11.一种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装置。
CN201511009742.1A 2015-12-25 2015-12-25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接入点 Active CN1055539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9742.1A CN105553912B (zh) 2015-12-25 2015-12-25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接入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9742.1A CN105553912B (zh) 2015-12-25 2015-12-25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接入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3912A CN105553912A (zh) 2016-05-04
CN105553912B true CN105553912B (zh) 2018-12-11

Family

ID=55832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09742.1A Active CN105553912B (zh) 2015-12-25 2015-12-25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接入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539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0942A (zh) * 2016-05-30 2016-10-2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接入点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1234A (zh) * 2006-01-10 2007-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发送信号的方法及小区搜索的方法
CN101790202A (zh) * 2009-01-23 2010-07-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前缀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2752859A (zh) * 2011-04-19 2012-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同步信道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320368A (zh) * 2008-04-25 2015-01-28 诺基亚通信公司 提供循环前缀长度的指示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35652B2 (en) * 2013-10-24 2018-11-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tting cyclic prefix length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1234A (zh) * 2006-01-10 2007-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发送信号的方法及小区搜索的方法
CN104320368A (zh) * 2008-04-25 2015-01-28 诺基亚通信公司 提供循环前缀长度的指示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1790202A (zh) * 2009-01-23 2010-07-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前缀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2752859A (zh) * 2011-04-19 2012-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同步信道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EEE 802.11-15/0813r0 :CP Indication for UL MU Transmission;Zhigang Rong,et.al;《IEEE 802.11ax》;20150713;正文第8-1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3912A (zh)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84229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trigger information
CN102256358B (zh) 一种数据传输和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18569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ieving transmit opportunity control in reverse direction grant
US2012032787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in multi-carrier system
WO2017114119A1 (zh)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和站点
US20220338251A1 (en) Method for sharing multilink in next-generation wireless lan
US10716135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6877496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6070660A1 (zh) 数据传输结束的指示、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1054159A1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US10869313B2 (e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based uplink access method
WO2015113594A1 (en) Transmission/reception of a partial sc-fdm symbol
WO2021035734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4036839A1 (zh) 通信方法与装置
Zhou et al. An OFDMA based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with QoS guarantee for next generation WLAN
CN105553912B (zh)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接入点
CN105610757B (zh)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站点和接入点
US9049654B2 (en) OFDM-based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rolling the same
WO2012129920A1 (zh) 多端口频域资源位置分配信息的表征方法、装置和终端
WO2020119182A1 (zh) 预配置资源的使用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US11818799B1 (en) Data unit aggreg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multiple channel segments
JP6968240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871507B (zh)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Kim An Efficient Downlink Packet Delivery Scheme in WLAN
CN109413703A (zh) Wlan数据的传输方法、站点设备、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85 Guangdong Zhu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astal Meizu Technology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MEIZ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85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ast Meiz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Zhuhai High-tech Zone,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