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3634A - 重叠频谱中的通信共存的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重叠频谱中的通信共存的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53634A CN105553634A CN201510697833.2A CN201510697833A CN105553634A CN 105553634 A CN105553634 A CN 105553634A CN 201510697833 A CN201510697833 A CN 201510697833A CN 105553634 A CN105553634 A CN 1055536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line
- data
- fast
- spectrum
-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83 spectrum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235 chlorinated polyethylene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36 cloud-poi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735 defic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11 transmission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2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us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lines, e.g. phantom wor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32—Reducing cross-talk, e.g. by compensa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46—Monitoring; Testing
- H04B3/487—Testing crosstalk eff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005—Interface circuits for subscriber lines
- H04M3/007—Access interface units for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speech and data, e.g.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 access interface un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idirectional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叠频谱中的通信共存的系统与方法,包括:根据时分双工方案(171),例如G.fast,在第一频谱中通过第一传输线(151)传送第一数据(131);根据频分双工方案(172),例如VDSL2,在第二频谱中通过第二传输线(152)传送第二数据(132)。第一频谱及第二频谱二者均包括重叠频谱。第一传输线(151)经历来自所述第二传输线(152)的第一串扰(161)且第二传输线(152)经历来自第一传输线(151)的第二串扰(16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根据各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法和一种系统。根据各个实施例,提供根据时分双工方案在第一频谱中通过第一传输线传送第一数据和根据频分双工方案在第二频谱中通过第二传输线传送第二数据的技术。所述第一频谱和第二频谱二者均包括重叠频谱。
背景技术
入网通信市场(Accesscommunicationsmarket)中最近的趋势显示,由甚高速数字用户线路2(VDSL2)服务使用《ITU-T建议G.993.5(ITU-TRecommendationG.993.5)》中定义的矢量化(《参见ITU-T建议2010:VDSL2收发器远端自串扰消除(矢量化)》(ITU-TRec.G.993.5-2010Self-FEXTCANCELLATION(Vectoring)forUsewithVDSL2Transceivers))提供的高达100Mb/s的数据速率并不始终是足够的。有时需要高达1.0Gb/s的比特率(Bitrates)。VDSL2使用矢量化降低噪声。从路边交换箱以光纤到路边(FTTCC)架构为高达1000米的距离提供VDSL2服务。
使用G.fast服务可获得如此高的比特率,参见《ITU-T建议G.9701:快速访问用户终端-物理层规范,2013(ITU-TRec.G.9701.FastAccesstoSubscriberTerminals-Physicallayerspecification,2013)》。G.fast技术实现与光纤到分配点(FTTdp)网络拓扑中同等高的数据速率,在光纤到分配点(FTTdp)网络拓扑中,可从与用户接近至50米-100米的分配点(DP)提供服务。
在一些情形中,可执行基于VDSL2的FTTC与基于G.fast的FTTDp之间的中间步骤,例如从VDSL2FTTC地点部署G.fastFTTdp技术以使用较高的比特率服务于短距离和中等距离的用户。
在中间步骤中,在推出G.fast服务期间,G.fast数据速率减小至200-400MB/s,但该距离远超过常规的FTTdpG.fast距离,常规的FTTdpG.fast距离是250米。扩展距离的G.fast服务高达400米且因此应能够与常规G.fast以及与从FTTC部署的VDSL2共存。这将实现使用高速FTTdpG.fast服务逐渐替代FTTC的VDSL2服务。
此逐渐替代的参考实施方案面临某些缺点和限制。例如,对于长距离基于G.fast的传输而言,频谱的高频分量中的传输可能显着衰减。另一方面,在使用高速FTTdpG.fast系统逐渐替代VDSL2系统期间,频谱的低频分量可能被VDSL2系统占用。因此,用于基于G.fast传输的可用频谱是有限的。
发明内容
因此,存在对G.fast服务与VDSL2服务之间共存的先进技术的需求。
此需求由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满足。从属权利要求界定实施例。
根据一方面,提供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时分双工方案在第一频谱中通过第一传输线传送第一数据。该方法还包括根据频分双工方案在第二频谱中通过第二传输线传送第二数据。第一频谱及第二频谱二者均包括重叠频谱。第一传输线经历来自所述第二传输线的第一串扰。第二传输线经历来自所述第一传输线的第二串扰。
根据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第一收发器用以根据时分双工方案在第一频谱中通过第一传输线传送第一数据。第二收发器用以根据频分双工方案在第二频谱中通过第二传输线传送第二数据。第一频谱及所述第二频谱二者均包括重叠频谱。第一传输线经历来自第二传输线的第一串扰。第二传输线经历来自所述第一传输线的第二串扰。
根据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代码。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程序代码使该处理器执行一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时分双工方案在第一频谱中通过第一传输线传送第一数据。该方法还包括根据频分双工方案在第二频谱中通过第二传输线传送第二数据。第一频谱及第二频谱二者均包括重叠频谱。第一传输线经历来自所述第二传输线的第一串扰。第二传输线经历来自所述第一传输线的第二串扰。
应理解,上述特征以及那些有待在下文中解释的特征不仅可在所指示的各个组合中使用,而且可在其他组合中或单独地使用,且此并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结合附图阅读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时,本发明的上述及额外特征和效果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中类似的编号指的是类似的元件。
图1A示意性例示一种根据各个实施例用于通过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进行传送的系统,其中第一传输线经历来自第二传输线的第一串扰,且其中第二传输线经历来自第一传输线的第二串扰;
图1B示意性更详细地例示图1A中的根据各个实施例的系统,其中图1B例示具有定位在同一地点的G.fast收发器和VDSL2收发器的FFTC拓扑;
图1C示意性更详细地例示图1A中的根据各个实施例的系统,其中图1C例示具有远程的G.fast收发器和VDSL2收发器的FFTdp拓扑;
图2示意性例示当根据参考实施方案通过图1A中的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进行传送时的频谱占用,其中G.fast占用第一频谱且VDSL2占用第二频谱,第一频谱和第二频谱不重叠;
图3示意性例示当根据各个实施例通过图1A中的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进行传送时的频谱占用,其中G.fast占用第一频谱且VDSL2占用第二频谱,第一频谱和第二频谱在重叠频谱中重叠;
图4更详细地例示根据G.fast服务通过第一传输线进行所述传送的第一频谱及根据VDSL2服务通过第二传输线进行所述传送的第二频谱;
图5更详细地例示第二串扰,其中在图5中例示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
图6A更详细地例示根据各个实施例根据G.fast服务通过第一传输线进行所述传送的第一频谱;
图6B更详细地例示根据各个实施例根据G.fast服务根据注水算法通过第一传输线进行所述传送的第一频谱;
图7更详细地例示根据各个实施例通过第一传输线进行所述传送的第一频谱;
图8是根据各个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及
图9是根据各个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标记说明
100:系统
101:收发器
102:收发器
111:收发器
112:收发器
121:第一频谱
122:第二频谱
125:重叠频谱
131:第一数据/较高层数据
132:第二数据/较高层数据
151:第一传输线
152:第二传输线
155:电缆束
160-1:道路侧NEXT
160-2:NEXT耦合
161:相互串扰
162:相互串扰
171:G.fast服务
172:VDSL2服务
181:载波/载波k
182:载波/VDSL2载波
201:频谱屏蔽
221:上阈值
225:功率回退
229:水位μ/水位
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1008、1009、1010:步骤
1101、1102:步骤
1201:训练周期/启动顺序
1202:播放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理解,不应认为下文中对实施例的描述具有限制意义。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旨在受下文中或附图所述的实施例限制,应认为其仅为例示性。
应将附图视为示意性表示,且附图中所例示的元件不一定按比例显示。而是,将各个元件表示为使它们的功能和一般用途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附图中显示或本文中描述的功能块、器件、元件或其他物理单元或功能单元之间的任何连接或耦接也可通过间接连接或耦接来实施。部件之间的耦接可通过无线连接来建立。功能块可在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中实施。
参见图1A,在下文中,公开在第一频谱中通过第一传输线151进行传送与在第二频谱中通过第二传输线152进行传送之间的共存技术。第一数据131通过第一传输线151进行发送和/或接收(传送)且第二数据132通过第二传输线152进行传送。第一数据131和第二数据132可为控制数据、高层负载数据、和/或训练数据。通常,本文中公开的技术可涉及单向和/或双向传送,例如,上游(US)和/或下游(DS)传送。根据US传送或DS传送而定,相应系统100的收发器101、111、102、112可作为发射机或接收机工作。
通过第一传输线进行传送是根据时分双工方案(TDD),例如同步TDD(s-TDD)。通过第二传输线进行传送是根据频分双工方案(FDD)。因此,利用不同的服务来分别通过第一传输线151和第二传输线152进行传送。
第一传输线151和第二传输线152经历相互串扰,亦即,第一传输线151(第二传输线152)经历来自第二传输线152(第一传输线151)的第一串扰161(第二串扰162)。有时,也将此相互串扰称为外来串扰。串扰161、162可包括近端串扰(NEXT)和/或远端串扰(FEXT)。相互串扰161、162可能是因为第一频谱和第二频谱二者占用重叠频谱和/或因为第一传输线151和第二传输线152布置为在空间上接近,例如,布置在同一电缆束扎带中等。重叠频谱可涉及重叠的第一频谱和第二频谱。例如,通过第一和第二传输线152、152二者进行的传送可占用例如数千赫兹到数十兆赫兹的特定频率范围。
第一传输线151和第二传输线152的非外来串扰,即自串扰,可分别通过使用TDD服务和/或FDD服务和/或矢量化技术来减少。
在一些情形中,可将本文中公开的技术应用于所连接的家庭用途。具体而言,可灵活地实施各个传输方案并实施各个数据速率。连接大量器件的物联网应用变得可能。
在一些情形中,可将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用于能够与矢量化VDSL或VDSL2共存的基于G.fast的长距离传输系统。G.fast利用TDD方案而VDSL/VDSL2利用FDD方案。在下文中,关于G.fast与VDSL或VDSL2的组合公开了各个实例。然而,可将相应的情形和技术容易于应用到不同种类的传输技术。
图1B和图1C例示作为例示性实例的系统模型的方面。图1B和图1C更详细地例示图1A中的情形的实例拓扑。传送是由两个不同的服务171、172实施,服务171、172共享同一介质并由串扰161、162(例如,由NEXT和EFXT二者)耦合。一个服务17提供遗留服务,例如VDSL2,并使用频谱的较低部分,但被允许使用较高的传输功率。另一服务,例如G.fast服务171,使用较宽的频谱,但处于较低的传输功率。这些功率设定是相对的并经选择为使解释简化。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使用其他设定。
在图1B和图1C中显示两种拓扑用于例示目的,其中G.fast传输线151和VDSL2传输线152共存于同一电缆束155中。一个情形是图1B中所示的多模路边交换箱,即FFTC。从路边交换箱提供G.fast服务171和VDSL2服务172二者。连接至较长线路长度的用户或不希望升级到高性能服务的用户由具有相对低的比特率(最高100Mb/s)的VDSL2传输线152服务。连接于线路段的用户可使用具有数百Mb/s的比特率的G.fast服务172。
图1B中显示的此情形对通常具有最强大损害的NEXT串扰161、162是敏感的。然而,由于G.fast服务171和VDSL2服务172二者从同一位置传输它们的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它们的传输能够连接地配合。
在其他实例中,例如图1C中例示的情形,系统100通过更靠近用户的DP进行扩展。DP通常通过容纳相应的收发器101而仅提供G.fast服务171。在图1C中所示的情形中,仍从路边交换箱提供VDSL2服务172,同时靠近用户端设备(CPE)安装有DP。于是,对于电缆跨度的某部分,G.fast传输线151和VDSL2传输线152的信号使用同一电缆束155,这会导致相互串扰161、162。在此情形中,VDSL2服务172主要为使用不支持G.fast服务171的CPE的遗留用户而存在。仍从路边交换箱部署VDSL2服务172的另一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同一电缆束155上提供宽带服务、但不提供G.fast服务171的竞争限制。
在图1C中所示的拓扑中,VDSL2和G.fast收发器101、102、111、112未定位在同一地点。于是,G.fast传输线151与VDSL2传输线152之间的NEXT由路边交换箱与DP之间的线路长度衰减。此线路的长度通常大约为一百米或数百米,其可提供NEXT的大量衰减。这会减小相互串扰161、162。
然而,在根据图1C的此情形中,从DP部署的G.fast服务171与从路边交换箱部署的VDSL2服务172之间可以不进行主动协调。在一些情形中,无论如何可进行中央协调。可实施专用信令。可使用中央协调通过将VDSL2传输线152开始连接通知给G.fast服务171并将G.fast传输线151开始连接通知给VDSL2服务172来提高稳定性。
在推出G.fast期间,人们可能期望使用G.fast服务171逐渐替代VDSL2服务172。逐渐替代通常需要G.fast传输线151与VDSL2传输线152之间的共存。根据参考实施方案,通过避免串扰来实现G.fast传输线151与VDSL2传输线152之间的共存。通过分别对G.fast服务171和VDSL2服务172使用不同的,即不重叠的频带(频谱)121、122(参见图2),来避免串扰161、162。每一服务171、172都具有其自己的独有频带,在它们之间具有某个防护频带。通常,VDSL2服务172使用17MHz以下的频率,G.fast服务171从20MHz或23MHz的频率开始并使用106MHz以下的频谱。如果VDSL2服务172使用30MHz以下的频率,G.fast服务171不得不从高于那些频率的频率开始。此方法可避免VDSL2服务172与G.fast服务171之间的NEXT和FEXT,但它会导致G.fast服务171的数据速率的显着降低,尤其对于较长的传输线151(例如,具有200米或更大的线路长度)而言。这是因为较长的传输线151在较高频率下通常具有同等的高衰减。因此,G.fast服务171仅能够利用VDSL2服务172的上频率之上的G.fast服务171的频谱121的窄部分,从而导致比特率显着减小(参见图2,中间部分)。
根据其他参考实施方案,通过使用VDSL2服务172的30MHz配置来增加FTTC网络中的数据速率;这里对所使用的频率进行了扩展(图2中未示出)。在此参考实施方案中,VDSL2服务172的传输线152可使用35MHz以下的频率。然而,为进行矢量化,通常需要对VDSL2服务172进行修改以与17MHz的矢量化VDSL2解决方案兼容。此外,此方法在较短距离内提供极小的比特率增大且不能与G.fastFTTdp架构共存,因为没有留下足够的无外来串扰的G.fast频谱。
利用本文中公开的技术,可实现各种效果。在一些实例中,通过对G.fast服务171使用低于30MHz的频谱,其也被VDSL2服务172占用,利用串扰管理确保G.fast服务171与VDSL2服务172共存来实施从FTTC部署的扩展距离的G.fast服务171。在一些实施例中,此应用能够实现具有扩展距离的G.fast服务171,其能够与现有(遗留)VDSL2服务172共存而VDSL2服务172没有性能降级或性能降级最小。G.fast服务171可从常规的VDSL2路边交换箱部署并可达到足够百分比的具有高速率服务的连接用户。
利用所建议的解决方案,使用极长线路长度连接的不能得到长距离G.fast服务171支持的用户能够回退到VDSL2服务172,例如,可从同一路边交换箱提供VDSL2服务172。具有不支持G.fast服务171的遗留CPE的用户也能够利用VDSL2服务172。可将需要升级服务并连接有短线和中等线的用户连接至G.fast服务171,例如,使用常规的或扩展的距离。
为在所描述的环境中工作,本文中公开的各种技术使G.fast服务171能够与例如从同一路边交换箱提供的具有减少的串扰的VDSL2服务172共存。另外,由于VDSL2服务172通常是遗留FTTC部署,通过依靠本文中公开的技术使用G.fast服务171引入升级可实现对现有长距离VDSL2服务172的影响很小或者没有影响。
图3例示重叠的第一频谱121与第二频谱122的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可实现扩展的G.fast距离:使G.fast服务171能够使用VDSL2服务172所利用的频率中的至少一些频率,具体而言从2MHz到17MHz,例如,如果使用17MHz-VDSL2服务172配置;以及从2MHz到30MHz,如果使用30MHz-VDSL2服务172配置。于是,G.fast服务171的第一频谱121和VDSL2服务172的第二频谱122二者均包括重叠频谱125,参见图3。在一些情形中不需要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的防护频带,例如对于17MHzVDSL2服务172,介于17MHz与23MHz之间。G.fast服务171的距离限制参数参照扩展的最大距离进行选择。
重叠频谱125导致相互串扰161、162。相互串扰161、162可包括VDSL2传输线152与G.fast传输线151之前的外来NEXT和外来FEXT。例如,不同于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和使用FDD的VDSL2服务172,G.fast服务172使用s-TDD。因此,在G.fast服务171与VDSL2服务172之间通常有很强的NEXT,其通常强于当前所部署的共存的ADSL和VDSL2服务172。例如,共存的ADSL服务与VDSL2服务172可主要通过FEXT表征。
在一些情形中,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根据G.fast服务171和/或根据VDSL2服务172进行传送的服务质量的降级。此应对措施可减小相互串扰161、162。此应对措施可包括通过定制的起动顺序和对现用链路进行的修改来维持(亦即)在传送负载数据的播放时间期间的链路稳定性。
此应对措施可包括针对所述根据G.fast服务171传送第一数据131来使用动态频谱管理。动态频谱管理可设定频谱分配的特性,例如功率谱密度(PSD)、传输功率和/或载波位加载等(在图3中使用G.fast频谱121的PSD与频率的相关性来绘示)。动态频谱管理可实现G.fast服务171与VDSL2服务172之间的共存。
在一些情形中,通过动态频谱管理实现NEXT和FEXT的减少可基于以下概念进行。
动态频谱管理可检测NEXT和FEXT足够低的重叠频谱125内的频率,亦即,第一传输线151经历同等地小的第一串扰161和/或第二传输线152经历同等地小的第二串扰162。为此,确定表示与第一传输线151相关联的噪声水平的值,即信噪比(SNR)。SNR包括进入G.fast服务171内的至少第一串扰161,即,NEXT和FEXT。然后,根据表示与第一传输线151相关联的噪声水平的值,可使用第一频谱121的动态频谱管理。
可为G.fast传输线151单独确定SNR,亦即,G.fast传输线151的特定的SNR而不是与VDSL2传输线152相关联的噪声。不同的G.fast传输线151可具有所确定的不同的SNR值。
根据动态频谱管理,连接至长传输线151的收发器101、111可例如至少在重叠频谱125的部分内增加它们的传输功率以获得足够的距离–同时连接至短传输线151的收发器101、111可例如减小重叠频谱125中它们的传输功率以减小从G.fast传输线151进入VDSL2传输线152内的第一串扰161(如图3中所示:将上部分与中间部分进行比较。在图3中,将功率谱密度(PSD)绘制为频率的函数;PSD通常与传输功率成比例)。于是,第一频谱121的动态频谱管理可取决于G.fast传输线151的线路长度。因此,表示与G.fast传输线151相关联的噪声水平的值可以根据G.fast传输线151的长度确定。
通常,由于在实际电缆传输线151、152中的NEXT和FEXT耦合的高分散性,对于各传输线151、152中的每一者,存在重叠频谱125中串扰161、162相对较低的部分。可将G.fast收发器101、111用以确定表示与G.fast传输线151相关联的针对排列于第一频谱121中的多个频率进行频谱解析而确定的值。这里,对不同的频率进行不同地处理。然后,可以使用进行频谱解析的动态频谱管理;例如,通过将较低(较高)G.fast传输功率设定到具有相对较低串扰的重叠频谱125的部分外侧(内侧)。这可实现增大串扰减小的准确性。
为避免根据G.fast服务171和/或根据VDSL2服务172进行传送的服务质量的降级的上述应对措施可包括(作为动态频谱管理的另一选择或另外地)使用具体的启动顺序通过设定G.fast服务171的某些特性来对通过G.fast传输线151进行的传送初始化。为在存在来自G.fast传输线151的外来串扰162的情况下维持VDSL2传输线152的稳定性,对G.fast服务171的启动顺序进行修改以使进入VDSL2传输线152的第一串扰161随时间足够缓慢地变化。于是,VDSL2服务172可跟踪这些串扰变化并更新它们的传输设定而没有不稳定性和服务降级。这可提高串扰减小的准确性。
在下文中,将参照传输模型更详细地解释实施动态频谱管理的技术。在下文中论述根据实例的传输模型。
图4例示关于利用多个载波181分别根据G.fast服务171传送第一数据131和根据VDSL2服务172传送第二数据132的方面。假定G.fast服务171为具有载波k=1,...,K和数目为K的载波181的多载波系统。使用多载波系统可配置和协调所使用的频率谱的每个相当窄部分中的传输。
载波181的每一者使用功率x(k)传输。所有载波的功率和限于特定值psum。
另外,定义有频谱屏蔽201,其将每个载波k的单独功率极限转换为
尽管VDSL2服务172使用分配在较低频带122的具有较小音调间距的载波182,G.fast服务171使用具有较大载波181间距的较宽频带121。在两个服务171、172中的每一单独载波181的最大功率受到频谱屏蔽201限制(由图4中的虚线绘示)。
载波具有带宽Δf(其等于多载波系统使用的音调间距)。从公式1和公式2可看出,动态频谱管理是以频谱解析的方式加以使用,亦即针对载波181的各个频率。
有共享一个电缆束155的多个传输线l=1,...,L151、152。在传输线151、152之间具有串扰161、162。传输线151、152中的一些使用G.fast服务171,而其他使用VDSL2服务172。有使用VDSL2服务172的VDSL2传输线152和使用G.fast服务171的G.fast传输线151
重叠频谱125导致相互串扰161、162。另外,G.fast服务171和VDSL2服务172可使用不同的双工方案。G.fast服务171利用S-TDD,而VDSL2服务172使用FDD。因此,在服务171与服务172之间可能有NEXT和FEXT161、162。VDSL2服务172使用FDD在DS方向上传输功率谱PSDds(f)以及在US方向上传输PSDus(f)。G.fast服务171使用s-TDD并可在DS方向和US两个方向上使用同一频谱,在每个传输的帧中改变传输方向。
VDSL2服务172和G.fast服务171两者均可应用远端自串扰消除以分别减小使用VDSL2服务172以及使用G.fast服务171的传输线151、152的群组内的串扰。然而,此远端自串扰消除技术通常不能减小VDSL2传输线151与G.fast传输线152之间的FEXT和NEXT相互串扰161、162。
下面,将论述在一些情形中可能出现的相互串扰161、162和噪声。图5示出G.fast传输线151与VDSL2传输线152之间的串扰161、162的不同耦合路径。例如,在图1B或图1C的拓扑中,即收发器101、102、111、112定位在同一地点或不定位在同一地点的情形,会经历图5中所示的串扰161、162。从VDSL2传输线152进入G.fast传输线151的道路侧NEXT160-1通常是最强的串扰162;无论G.fast收发器101是部署在DP(参见图1C)还是在路边交换箱(参见图1B)都可能如此。传输线151与传输线152(例如源自DP和路边交换箱)之间的FEXT耦合通常弱得多;对于CPE侧的NEXT耦合160-2同样如此。
通常,G.fast服务171的传输功率远低于VDSL2服务172的传输功率。例如,对于G.fast服务171,可选择对应于60dB的SNR的传输功率。因此,在重叠频谱125中,从G.fast传输线151进入VDSL2传输线152的第一串扰161通常低于从VDSL2传输线152进入G.fast传输线151的第二串扰162。
表1总结了在图5中例如G.fast收发器101与VDSL2收发器102定位在同一地点的情形下的串扰161、162。表1给出干扰强度的指示。此总结指示G.fast服务171的传输水平比VDSL2服务172的传输水平至少低15dB的实际情况。然后,存在NEXT161从VDSL2交换箱DS信号进入G.fastDPUS接收机101的关键路径。
在DP侧存在从VDSL2传输线152进入G.fast传输线151的NEXT串扰161HNEXTdpij(f);这同等地强。另外,在CPE侧存在VDSL2传输线152与G.fast传输线151之间的NEXT串扰161HNEXTcpeij(f);这同等地弱,因为CPE侧收发器111、112不是定位在同一地点。然后,在DS方向上存在从VDSL2传输线152进入G.fast传输线151的FEXT串扰162HFEXTdsij(f)且在US上存在从VDSL2传输线152进入G.fast传输线151的FEXT串扰162HFEXTusij(f)。那些串扰被分类为比NEXT耦合弱。
在每一G.fast接收机101、111,也存在具有噪声功率σ2的背景噪声。
除此之外,CPE侧G.fast接收机111经历来自VDSL2线路的外来FEXT。
在G.fast传输线151中的载波k181的DS外来FEXT161由如下给出
G.fast服务171DS传送也经历来自通过VDSL2传输线152进行US传送(亦即,来自CPE接收机112)的NEXT161:
G.fast服务171US传送经历在US中来自VDSL传输线152(亦即,来自CPE接收机112)的FEXT161:
以及在G.fastUS接收机101处的来自VDSL2传输线152的NEXT161(其通常是最强的串扰分量):
假定来自作为同一服务171、172(亦即,VDSL2至VDSL2和G.fast至G.fast)的传输线151、152的远端自串扰由VDSL2服务172和G.fast服务171二者使用的串扰消除来补偿。由于所选的双工模式,亦即用于G.fast服务171的s-TDD和用于VDSL2服务172,G.fast服务171和VDSL2服务172中不出现远端自串扰。
一些实施例使用动态频谱管理。动态频谱管理可基于包括公式3至公式6指示的至少第一串扰161的噪声水平。动态频谱管理可实现G.fast/VDSL2t混合系统中的外来串扰161的减少。
详细而言,作为表示与G.fast传输线151相关联的噪声水平的值,G.fast接收机101、111可测量其背景噪声,其背景噪声包括接收机101、111自己的本底噪声和外来串扰161。来自其他G.fast传输线151的自串扰得到补偿且因此不反映在噪声测量中。对于载波k181和传输线l151,G.fastCPE接收机111的所考虑的DS背景噪声由如下给出:
其由三个分量组成:接收机噪声σ2、外来NEXT161以及来自VDSL2传输线152的外来FEXT161。类似地,US背景噪声由如下给出:
表示为公式7和公式8给出的噪声水平的这些值可被动态频谱管理使用。
首先,参照图6A论述功率极限和发射机能力。使用动态频谱管理包括对于多个载波181中的每一者:根据与G.fast传输线151相关联的所确定的噪声水平,选择在G.fast传输线151上传输的传输功率。
可设想选择传输功率的各种技术,其可单独或以任何组合应用。例如,在低频率下,由于同等地较长的线路长度,传输功率可同等地高以实现合理的数据速率。由于所确定的SNR所指示的高外来串扰161、162,可减少低频率重叠频谱125的一些部分,见公式7和公式8。可不使用高频率,因为背景噪声可很高。例如,对于具有较高信噪比的载波181,可减小传输功率而不影响性能。为此,可利用频谱屏蔽201。所考虑的功率极限可为公式1中所述的每个线路的功率和及公式2中所示的频谱屏蔽201(由图6A中的虚线指示)。为进行动态频谱管理,可对频谱屏蔽pmask201进行修改以考虑到最大可用SNR的发射机能力。
在一些情形中,可利用多个载波181通过G.fast传输线151传送第一数据131。使用动态频谱管理可包括对于多个载波181中的每一者:根据表示与G.fast传输线151的噪声水平的所确定值,选择所述通过G.fast传输线151传送所分配位的相应数目。这可对应于每个载波的位加载。由于调制字母表的最大尺寸,通过一个载波181传输的位的数目通常有限。对于VDSL2服务172,每个载波181可加载最多15位;对于G.fast服务171,每个载波181最多12位。参照与G.fast传输线151相关联的SNR选择载波181上加载的位的数目。后者意味着,为进行数据传输,存在没有理由超过的最大SNR值。如果载波181的SNR超过最大SNR,则不能增大数据速率。对于动态频谱管理,这意味着存在作为优化主题的SNR值的上限。对于达到较高SNR的载波181,可减小传输功率而没有性能影响。对于动态频谱管理,这转换为第二每线路传输功率极限pbmax201。
例如,为确定频谱屏蔽201,可例如为每个载波181选择公式2和公式9的两个功率极限中的最小值。
在一些情形中,所述选择在G.fast传输线151上进行所述传输的传输功率取决于注水算法。图6B中例示与注水算法有关的各个方面。
注水算法用于确定传输功率分配。对于注水算法的一般原理,参考W.Yu,W.Rhee,S.Boyd,andJ.M.Cioffi,用于高斯矢量多址接入信道的迭代注水,信息理论,IEEE学报,50(1):145–152,2004。
对于注水算法,标识三组载波181。存在具有零传输功率的载波受频谱屏蔽201限制的载波181以及受每线路功率和psum限制的载波181其中实际传输功率由注水算法确定。因此,每线路功率和表示在多个载波181上的积分上阈值。
此外,存在水位μ229,参见图6B,其由如下给出:
其中,是受功率和限制的载波181的数目。在公式(10)中,对于下游方向,使用下游噪声pnoisedsl,且对于上游方向,使用上游噪声pnoiseusl。
于是,载波k181的实际传输功率由如下确定
如果噪声高于水位μ,则将载波181从注水组移动到零组内,且如果计算的传输功率大于屏蔽201,则将其移动到受屏蔽限制的组内。
尽管在图6A、图6B的情形中,参照中等长度的G.fast传输线151公开各个实例,可容易地将类似技术用于较长或短的G.fast传输线151。
下面,参照图7,论述功率回退。作为另一选择或另外地,所述功率回退机制也可应用于参照图6A和图6B的情形所公开的技术。
可尤其对短传输线151利用功率回退。在一些情形中,将功率回退技术用于G.fast。可在重叠频谱125的DS和US方向使用功率回退技术。功率回退主要保护USVDSL2服务172,也保护DSVDSL2服务172。在某些实例中,仅在G.fast服务171上实施功率回退。对于VDSL2服务172可不实施功率回退。这与实现与现有VDSL2服务172的向后兼容。
图7给出短线路长度的G.fast传输线151的传输频谱的实例。在重叠频谱125的较低频率,减小在G.fast传输线151上的传输的传输功率以保护VDSL2传输线152。可将较高频率用于数据传输,因为SNR足够高。通过提供功率回退225的功率回退机制来实施传输功率的减小。功率回退225设定传输功率的上阈值。可根据G.fast传输线151的线路长度确定功率回退225。可根据G.fast传输线151的长度来确定表示与G.fast传输线151相关联的噪声水平的值。在一些情形中,表示与G.fast传输线151相关联的噪声水平的值可与G.fast传输线151的线路长度成比例。这里,可基于表示与G.fast传输线151相关联的噪声水平的相应值来确定功率回退225给出的上阈值。例如,功率回退225可独立于背景噪声。功率回退225可从关于G.fast传输线151和/或VDSL2传输线152的线路长度的信息和/或关于VDSL2频谱122的知识来获得。
可将所公开的功率回退机制看作VDSL2传输线152的保护与为较长G.fast传输线151优化的数据速率之间的折衷。因此,将较多的功率减小225用于较短线路长度的G.fast传输线151(参照图7),而对于长线路长度,可没有功率回退225或没有大幅功率回退225(参照图6A、图6B)。较短的G.fast线路可具有大于用户服务所需的容量。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功率回退225的定量实例。对于长于最大长度dbackoff的G.fast传输线151,回退225可为0dB。对于较短的G.fast传输线151,可具有功率回退屏蔽pbackoff(f,d),其取决于频率和干扰源线路的线路长度d。
一个实例是平坦回退屏蔽,具有某个最大的回退值pbomax225(dB)。
dback-off表示应使用功率回退的G.fast传输线151的阈值长度。也将这种类型的功率回退用于US,但具有不同的pbomax值。US中的功率回退能够减小从G.fastCPE收发器111进入VDSL2CPE收发器112的上游FEXT和NEXT相互串扰162。
于是,来自pmask的实际功率极限由两部分组成:由监管限定的绝对屏蔽pregulation(f),即,ITU-G9700标准施加的功率极限,以及相对的回退值pback-off(f,d)225:
pmask(d,f)[dB]=pregulation(f)[dB]+pback-off(f,d)[dB](13)
作为用于增大G.fast服务171的距离和数据速率的频谱管理的另一选择或另外地,可利用G.fast传输线151的经修改的启动顺序来维持G.fast传送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启动顺序能够测量相关的系统参数以优化传输参数。图8中例示该启动顺序的方面。
具有矢量化能力的有线通信(例如,根据G.fast服务171)的启动顺序可包括如下步骤中的所有或一些。它们可不同地排列、扩展或减少。
1001-1006对应于在通过G.fast传输线151传送较高层数据131之前执行的启动顺序1201。然后,执行播放时间1202并通过G.fast传输线151传送较高层数据131。在1201和1202二者期间,可在播放时间内通过VDSL传输线152进行传送,亦即,通过VDSL传输线152传送较高层数据132。
1001:握手:标识要使用的服务,例如,G.994.1握手用于G.fast服务171。
1002:定时恢复。可减少时钟和符号频率的差异。回路定时检测和恢复,使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步。
1003:其他G.fast传输线151的串扰消除。亦即,可减少自串扰。这里,可测量和消除远端自串扰信道。
1004:训练通过G.fast传输线151进行传送。设定传输参数。
1005:测量来自其他线路的串扰162。关于细节,见下面。
1006:链路训练和动态频谱优化。这里,可设定传输参数。这可能会影响所使用的副载波集合以及传输功率的设定。
1007:执行播放时间进入。这包括上子层的交换能力和协商参数以方便数据传送。然后,播放时间1202开始,在播放时间1202,较高层负载数据的数据传输发生。这里,使用重叠频谱125中的保守功率。
为支持与VDSL2服务172的共存,在一些实施例中,G.fast服务171在保护模式中初始化,从而通过VDSL2传输线152传送较高层数据132可经历减小的来自G.fast传输线151的串扰,所述减小的串扰小于第二串扰162。因此,在启动顺序期间,可启用保护模式。保护模式可包括针对进入VDSL2传输线152的串扰的应对措施,例如,减小的传输功率、减小的位负载、重叠频谱125中减小的传输功率、重叠频谱125中减小的位负载等。
例如,在训练周期1201期间,可将在G.fast传输线151上传输的传输功率设定至预定义的下阈值。例如,该预定义的下阈值可为零。例如,在用于传输的保护模式中,可仅使用G.fast频谱121的非重叠部分。在一此情形中,还可应用重叠频谱125中的保守的低传输功率以在G.fast传输线151上进行传输,例如,用于监视目的。例如,在G.fast传输线151上进行传输的传输功率可使用VDSL2频谱122中的零功率和VDSL2频谱122之上的频谱中的正常传输功率。例如,可在重叠频谱125之外执行1002、1003和/或1004。对于载波k,其中kΔf≤fmaxlegacy,将频谱屏蔽201大幅减小至极限pmaxtraining或更小。
下面论述根据步骤1005的外来串扰测量的细节。在一些实施例中,评估从VDSL2传输线152进入相应G.fast传输线151的NEXT和FEXT串扰161。在重叠频谱125中,可能存在来自G.fast传输线151的远端自串扰,因为在1003,G.fast传输线151可如上文中解释使用处于预定义下阈值的减小的传输功率来训练重叠频谱125中的串扰消除,重叠频谱125中的串扰消除可能会降低远端自串扰消除的质量。
在下文中,公开能够在存在来自其他G.fast传输线151的情况下进行测量的技术。为此,在训练周期1201期间,训练数据可在重叠频谱125中通过G.fast传输线151传送。基于所述训练数据的传送,可确定表示与G.fast传输线151相关联的噪声水平的值,即SNR。具体而言,可确定第一串扰161。
可使用正交码或训练数据进行SNR测量以消除来自测量的远端自串扰。在G.fast服务171中使用正交编码的训练数据进行信道估计。假定正交码包括多个T符号且其包括值+1、-1和0。将该顺序重复K次。对于传输线l,顺序在时刻t传输。接收机接收符号符号与所传输的信号在相同的范围内进行比例缩放。将接收机误差e定义为
根据如下将外来串扰方差pnoisel在K个顺序上进行平均
此方法可消除来自其他G.fast线路的远端自串扰,但保留外来串扰和背景噪声。
作为另一选择或另外地,对于在1005处的SNR测量,可实施静默阶段。这里,G.fast发射机101、111都可不传输数据且接收机101、111可测量外来噪声。为方便此测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在G.fast启动顺序1201期间传输数据符号的数目进行限制,从而不使用所有的传输时间。同时,在所有工作的G.fast传输线151中,从传输临时释放很少的符号位置。这样可形成临时的传输时间间隙,有效地测量背景噪声。
在播放时间1202期间可进一步优化重叠频谱125中的传输功率,例如,通过1008、1009、1010。例如,在进入播放时间1202后,可执行传输功率的优化1008-1010。在一些实例中,可逐渐增大或提高在重叠频谱125中通过G.fast传输线151进行G.fast传输的传输功率,例如,使用在线重新配置方法。因此,加载额外的容量,从而增大G.fast比特率。
在执行1008–1010时,将播放时间功率调节程序应用至VDSL2服务171以通过VDSL2传输线152进行传送。此播放时间功率调节程序可增大VDSL2频谱122处的传输功率水平。
由于G.fast频谱121的大幅功率增加产生的噪声环境突然变化可能会导致VDSL2传输线152的位错误和链路掉线。为避免该情况,逐步增大G.fast传输功率,至少在重叠频谱125中,直到实现满性能,1010。逐步增大极限值ptraining(f,t),直到它达到最初的极限屏蔽pmask。
在每个更新步骤后,需要等待时间以让遗留服务适应于新的噪声环境,1008。可在G.fast传输线151的收发器101、111之间传送功率更新,例如,从路边交换箱或DP至CPE。可为US和DS传输实施功率更新。
可在1009重复进行1005的外来串扰测量以在1010适当地设定传输功率。可在播放时间1202期间在1009利用不同的技术来测量外来串扰。例如,可定义具体的训练符号并可实施静默阶段。这里,远端发射机111可能是安静的且接收机101可测量传输线151上的剩余信号。作为另一选择或另外地,在进行错误校正和解码/接收错误后,接收机101可计算所接收的信号与所接收的星座点之间的差异;可对接收错误的平方实施平均,见公式14。在1010,也可调节G.fast传输线151的每个载波181的位加载。
可将传输功率的逐渐增大表示为:
利用此额外的PSD更新工具,最终极限屏蔽由如下给出:
pmask(d,f,t)[dB]=pregulation(f)[dB]+pbackoff(f,d)[dB]+ptraining(f,t)[dB](17)
下面,将论述根据一些实施例的G.fast和VDSL2的集中管理。在一些部署情况下,从同一路边交换箱为G.fast和VDSL2服务提供服务,参见图1B。因此,G.fast传输线151与VDSL2传输线152之间进行配合是可能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利用图8中所示的扩展启动顺序1201。在一些实例中,在进行G.fast传送的初始化之前,G.fast服务171估算来自G.fast传输线151和VDSL2传输线152的第二串扰162。为此,在G.fast播放时间1202之前,G.fastDS收发器101开始传送VDSL2同步符号,VDSL2同步符号例如通过适当的导频顺序使用重叠频谱125中所有相关的VDSL2载波182或者仅使用重叠频谱125的特定部分中的载波181进行调制。一个实施方案利用使用保护模式的G.fast启动顺序1201。这里,在重叠频谱125中仅传送少数初始化符号;这些可能包括O-P-VECTOR1信号,O-P-VECTOR1信号使遗留VDSL2传输线152能够估计从G.fast传输线151至VDSL2传输线152的第二串扰162;可能的是,在这些初始化符号以外,没有其他信号在重叠频谱125中通过G.fast传输线151进行传送。另外,如果VDSL2初始化的将来阶段是可能的,G.fastUS发射机101可执行此同一操作,亦即,传输经适当导频顺序调制的VDSL2同步符号。
基于此技术,因此可以确定与第二传输线152相关联并包括至少第二串扰162的噪声水平。可将该值报告给G.fast收发器101、111。例如,VDSL2管理系统报告此测量的串扰162,使其可供用于对G.fast传输线151进行初始化。G.fast传输线151使用所测量的串扰162的值来设定在US和/或DC上在G.fast线路151上进行传输的初始传输功率,亦即,设定预定义的下阈值。从而,可确定适合在G.fast传输线151与VDSL2传输线152之间共存的预定义下阈值。
作为此技术的另一选择或另外地,可将预定义下阈值设定为同等低的水平且然后使用多个步骤将其提高。
下面,将论述向矢量化群组添加新的G.fast传输线151。
在具有中央管理的系统中,设想有额外的技术来使VDSL2传输线152相对于G.fast传输线151的启动稳健。G.fast传输线151可在重叠频谱125使用较高的传输功率对启动顺序1201进行初始化,但通过增加在G.fast传输线151启动之前应用的播放时间自适应虚拟噪声来使VDSL2传输线152相对于来自G.fast传输线151的第二串扰162稳健。在此情况下,可选择同等高的预定义下阈值。
VDSL2传输线152根据自适应虚拟噪声更新它们的数据速率和增益以保护它们免受来自连接过程的串扰162。在训练已完成后,可减小自适应虚拟噪声以得到VDSL2传输线152的满性能。
下面,论述向矢量化群组增加新的VDSL2传输线152。
当增加新的VDSL2传输线152时,它将产生进入G.fast传输线151的过大的第一串扰161。另外,由于存在来自G.fast传输线151的外来串扰161,新的VDSL2传输线152的性能可能会受到限制。为避免所述的G.fast传输线151的不稳定性,可将额外的噪声裕度应用至G.fast传输线151。然而,这可能会减小总体G.fast性能。作为另一选择或另外地,G.fast传输线151可能会临时地更新SAVN,从而使重叠频谱125上的位加载是同等地保守。这也可与在G.fast传输线151上在重叠频谱125中进行传送的传输功率的减小相结合。在新的VDSL2传输线152初始化后,可使用上述根据1008-1010的相互传输功率优化来逐渐地增大G.fast传输线151在重叠频谱125中的传输功率和位加载。
图9例示一种根据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在1101,执行通过第一传输线151(例如,G.fast传输线)的传送。
在1102,执行通过第二传输线152(例如,VDSL2传输线)的传送。1101和1102可并行执行且二者均占用重叠频谱125。
总之,已例示用于在重叠频谱中进行传送的FDD和TDD双工方案之间共存的上述技术。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动态频谱管理的传输功率整形可减小串扰。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降低的启动顺序可减小串扰。
此技术尤其可用于G.fast和VDSL2的数据传输。对于每个处于重叠频率的干扰VDSL2传输线,可单独评估从VDSL2传输线进入G.fast传输线的串扰。具体而言,可考虑干扰线路的线路长度。作为另一选择或另外地,可使用定制的G.fast启动顺序(包括传输VDSL2同步符号)来评估从G.fast传输线进入VDSL2传输线的串扰。
G.fast的启动协议可补充以用于确定来自VDSL2传输线的外来串扰的串扰估算步骤。G.fast的启动协议可使用保护模式;这里可将重叠频谱中的传输功率减小或设定为零以避免VDSL2传输线的不稳定性。在G.fast启动期间,可利用回落至VDSL2;这里,可通过G.fast传输线传送VDSL2同步符号。这能够确定从G.fast传输线进入VDSL2传输线的串扰。在新的VDSL2传输线或G.fast传输线初始化期间,可将SAVN应用至现有传输线。
随后,在播放时间期间,增加(例如,逐渐地)用于在G.fast传输线上在重叠频谱中进行传输的传输功率。这里,可利用与长度相关的功率回退来保护VDSL2传输线。
尽管已参照某些优选实施例示出和描述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并理解本说明书后将作出等效和修改。本发明包括所有此等等效和修改且仅仅受到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限制。
Claims (20)
1.一种重叠频谱中的通信共存的方法,包括:
根据时分双工方案(171)在第一频谱(121)中通过第一传输线(151)传送第一数据(131),
根据频分双工方案(172)在第二频谱(122)中通过第二传输线(152)传送第二数据(132),
其中所述第一频谱(121)及所述第二频谱(122)二者均包括重叠频谱(125),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经历来自所述第二传输线(152)的第一串扰(161),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线(152)经历来自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的第二串扰(16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表示与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相关联的噪声水平的值,所述表示与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相关联的所述噪声水平的值包括至少所述第一串扰(161),
对于所述传送所述第一数据(131)而言:根据所述表示与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相关联的所述噪声水平的值而使用所述第一频谱(121)的动态频谱管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131)是利用排列于所述第一频谱(121)中的多个载波(181)进行传送,
其中所述使用所述动态频谱管理包括:
对于所述多个载波(181)中的每一者:根据所述表示与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相关联的所述噪声水平的确定值,选择所述传送所述第一数据(131)的所分配位的相应数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使用所述动态频谱管理包括:
根据所述表示与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相关联的所述噪声水平的确定值,选择在所述第一传输线(151)上进行传输的传输功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选择在所述第一传输线(151)上进行所述传输的所述传输功率取决于将以下中的至少一者考虑在内的注水算法:作为所述注水算法的水位(229)的参考,所述表示与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相关联的所述噪声水平的值;对于排列于所述第一频谱(121)中的多个载波(181)中的每一者,所述传送所述第一数据(131)的至少一个相应上阈值(221);以及所述多个载波(181)中的整体上阈值。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是利用排列于所述第一频谱(121)中的多个载波(181)传送,
其中所述表示与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相关联的所述噪声水平的值是根据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的长度确定,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所述多个载波(181)中的每一者:根据所述表示与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相关联的所述噪声水平的值来确定在所述第一传输线(151)上进行传输的传输功率的相应上阈值(225)。
7.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表示与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相关联的所述噪声水平的值是针对排列于所述第一频谱(121)中的多个频率进行频谱解析来确定,
其中所述动态频谱管理是以频谱解析的方式加以使用。
8.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表示与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相关联的所述噪声水平的值是对所述第一传输线(151)单独地确定。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训练周期(1201)期间、在所述传送所述第一数据(131)之前及在所述传送所述第二数据(132)期间:将所述时分双工方案(171)初始化为保护模式,从而使所述传送所述第二数据(132)经历来自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的降低的串扰,所述降低的串扰小于所述第二串扰(162)。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训练周期(1201)期间、在所述传送所述第一数据(131)之前及在所述传送所述第二数据(132)期间:将在所述重叠频谱(125)中且在所述第一传输线(151)上进行传输的传输功率设定至预定义的下阈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送所述第一数据(131)期间的播放时间开始时,自所述预定义的下阈值开始逐渐增大在所述重叠频谱(125)中在所述第一传输线(151)上进行所述传输的所述传输功率。
12.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训练周期(1201)期间、在所述传送所述第一数据(131)之前及在所述传送所述第二数据(132)期间:根据所述频分双工方案在所述重叠频谱(125)中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151)传送同步符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传送所述同步符号,撷取表示所述第二传输线(152)的噪声水平的值,所述表示所述第二传输线(152)的噪声水平的值包括至少所述第二串扰(162),
基于所述表示所述第二传输线(152)的噪声水平的值的所撷取值,确定所述预定义的下阈值。
14.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训练周期(1201)期间、在所述传送所述第一数据(131)之前及在所述传送所述第二数据(132)期间:在所述重叠频谱(125)中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线(151)传送训练数据,
基于所述传送所述训练数据,确定表示与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相关联的噪声水平的值,所述表示与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相关联的噪声水平的值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串扰(161)。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训练数据是在排列于所述第一频谱(121)中的多个载波(181)上传送,
其中所述训练数据相对于所述多个载波(181)被正交地编码。
1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训练周期(1201)期间、在所述传送所述第一数据(131)及所述第二数据(132)中给定的一者期间及在传送所述第一数据(131)及所述第二数据(132)中的另一者之前:对所述第一传输线(151)或所述第二传输线(152)中的相应一者添加自适应性虚拟噪声。
1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131)是利用G.fast服务进行传送,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132)是利用VDSL2服务进行传送。
1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二频谱(122)是2MHz-35MHz、优选地是2MHz-30MHz、更优选地是2MHz-17MHz。
1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重叠频谱(125)是2MHz-35MHz、优选地是2MHz-30MHz、更优选地是2MHz-17MHz。
20.一种重叠频谱中的通信共存的系统(100),包括:
第一收发器(101、111),用以根据时分双工方案(171)在第一频谱(121)中通过第一传输线(151)传送第一数据(131),
第二收发器(102,112),用以根据频分双工方案(172)在第二频谱(122)中通过第二传输线(152)传送第二数据(132),
其中所述第一频谱(121)及所述第二频谱(122)二者均包括重叠频谱(125),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经历来自所述第二传输线(152)的第一串扰(161),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线(152)经历来自所述第一传输线(151)的第二串扰(16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462068018P | 2014-10-24 | 2014-10-24 | |
US62/068,018 | 2014-10-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53634A true CN105553634A (zh) | 2016-05-04 |
CN105553634B CN105553634B (zh) | 2019-06-18 |
Family
ID=54337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97833.2A Active CN105553634B (zh) | 2014-10-24 | 2015-10-23 | 重叠频谱中的通信共存的方法与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0069532B2 (zh) |
EP (2) | EP3514976A1 (zh) |
JP (1) | JP6203804B2 (zh) |
KR (1) | KR101777014B1 (zh) |
CN (1) | CN105553634B (zh) |
TW (1) | TWI610544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121645A1 (zh) * | 2016-12-28 | 2018-07-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g.fast端口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8188343A1 (zh) * | 2017-04-12 | 2018-10-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链路恢复方法、装置和通信节点 |
CN109314541A (zh) * | 2016-06-09 | 2019-02-05 | 阿尔卡特朗讯 | 用于带外音调的串扰减轻 |
CN109818650A (zh) * | 2017-11-18 | 2019-05-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共线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9981139A (zh) * | 2019-03-29 | 2019-07-05 | 湖北师范大学 | 一种降低g.fast端口串扰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141976B2 (en) * | 2015-02-24 | 2018-11-27 | Lantiq Beteiligungs-GmbH & Co. KG | Crosstalk mitigation |
US20160380673A1 (en) * | 2015-06-23 | 2016-12-29 | Ikanos Communications, Inc. | Vectoring across multiple co boxes/cards/dslams either owned by the same operator or by different operators |
CN110289941B (zh) * | 2016-03-16 | 2022-06-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发送端设备及接收端设备 |
TW201801483A (zh) * | 2016-06-16 | 2018-01-01 |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自動移除串音的方法與裝置 |
EP3264615B1 (en) * | 2016-07-01 | 2021-08-25 | Intel Corporation | Adaptation circuit and apparatu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adapting, fabricating, and operating, radio transceiver, mobile transceiver, base station transceiver, and storage for computer programs or instructions |
WO2018178182A1 (en) | 2017-03-31 | 2018-10-04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over wire connections |
WO2018178209A1 (en) | 2017-03-31 | 2018-10-04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over wire connections |
WO2018178177A1 (en) * | 2017-03-31 | 2018-10-04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over a wire connection |
CN110495161A (zh) | 2017-03-31 | 2019-11-22 |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 通过导线连接来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9055062A1 (en) * | 2017-09-15 | 2019-03-21 | Intel Corporation |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ON A COPPER WIRE INSTALLED IN A SUBSCRIBER LOCAL |
EP3691133B1 (en) * | 2019-01-29 | 2023-08-09 | ADTRAN GmbH | Crosstalk mitigation in the access network |
US10951447B2 (en) | 2019-02-28 | 2021-03-16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Dynamic cyclic extension for fast access to subscriber terminals (G.Fast) |
TWI720709B (zh) * | 2019-11-29 | 2021-03-01 |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電纜電路頻譜調整方法及裝置 |
US11133864B1 (en) * | 2020-04-24 | 2021-09-28 | Ciena Corporation | Measurement of crosstalk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28558A1 (en) * | 1999-02-09 | 2000-08-16 | Telia Ab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yclo-stationary cross-talk noise |
US7394752B2 (en) * | 2001-11-06 | 2008-07-01 | The Board Of Trust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 Joint reduction of NEXT and FEXT in xDSL systems |
CA2880267A1 (en) * | 2012-07-27 | 2014-01-30 |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s of managing time-division duplex (tdd) transmission over copper |
WO2014133554A1 (en) * | 2013-03-01 | 2014-09-04 |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mixed deployments of vectored and non-vectored vds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87032A (en) * | 1996-09-03 | 1999-03-23 | Amati Communications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osstalk cancellation |
CA2291062C (en) | 1997-05-12 | 2007-05-01 | Amat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erframe bit allocation |
JP3622510B2 (ja) | 1998-06-19 | 2005-02-2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ディジタル加入者線伝送方法、adslトランシーバ、チャンネルアナリシステ方法及びadsl装置 |
JP3650390B2 (ja) | 1999-05-21 | 2005-05-1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ディジタル加入者線伝送方法及びxDSL装置 |
EP1079578A3 (en) * | 1999-08-23 | 2001-11-07 | Motorola, Inc. | Data allocation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US6738418B1 (en) * | 2000-04-03 | 2004-05-18 | Virat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data allocation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158563B2 (en) * | 2001-06-01 | 2007-01-02 |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 Dynamic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
US20040071165A1 (en) * | 2002-07-08 | 2004-04-15 | Redfern Arthur J. | Multitone hybrid FDD/TDD duplex |
US7072449B2 (en) * | 2002-12-13 | 2006-07-04 | Alcatel Canad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power level for a communication signal transmitted in a conductor |
JP2004328065A (ja) | 2003-04-21 | 2004-11-18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伝送性能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伝送性能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CN101083553A (zh) * | 2006-05-30 | 2007-12-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xDSL上下行共用频率动态频谱管理方法和装置 |
CN101192850B (zh) * | 2006-11-27 | 2011-07-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动态功率频谱管理方法及频谱优化系统及客户端设备 |
EP2136520A1 (en) | 2008-06-20 | 2009-12-23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data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evice |
EP2327165A1 (en) * | 2008-08-12 | 2011-06-01 | ECI Telecom Ltd. | Technique for noise mitigation in xdsl lines |
CN101729093B (zh) * | 2008-10-31 | 2013-08-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调整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EP2200185B1 (en) * | 2008-12-18 | 2013-04-03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multi-carrier data communication path |
US20110205101A1 (en) | 2010-02-23 | 2011-08-25 | Technology Patents, Llc | Systems and/or methods for using coherent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a missile defense shield |
WO2012084221A2 (en) * | 2010-12-23 | 2012-06-28 |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 Noise reduction between networks |
EP3039850B1 (en) * | 2013-08-30 | 2020-05-06 |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 Low pow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dsl lines |
WO2015077941A1 (zh) * | 2013-11-27 | 2015-06-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调整设备和方法 |
WO2015134977A1 (en) * | 2014-03-07 | 2015-09-11 | Ikanos Communication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ulti-symbol rate vectoring |
KR20150109296A (ko) * | 2014-03-19 | 2015-10-01 | 이카노스 커뮤니케이션스, 인크. | 공존하는 레거시 및 광대역 dsl 서비스들 사이의 스펙트럼 호환성을 유지하기 위한 방법들 및 시스템들 |
EP3127312B1 (en) * | 2014-03-31 | 2020-02-12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9362959B2 (en) * | 2014-05-05 | 2016-06-07 | Adtran Inc. | Data processing in a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environment |
-
2015
- 2015-10-21 EP EP19161956.8A patent/EP3514976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10-21 EP EP15190873.8A patent/EP3012979B1/en active Active
- 2015-10-22 US US14/920,587 patent/US10069532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0-23 TW TW104134846A patent/TWI610544B/zh active
- 2015-10-23 CN CN201510697833.2A patent/CN105553634B/zh active Active
- 2015-10-23 KR KR1020150147758A patent/KR10177701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10-23 JP JP2015209249A patent/JP6203804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8-24 US US16/111,905 patent/US10797751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8-24 US US16/111,938 patent/US1079775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28558A1 (en) * | 1999-02-09 | 2000-08-16 | Telia Ab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yclo-stationary cross-talk noise |
US7394752B2 (en) * | 2001-11-06 | 2008-07-01 | The Board Of Trust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 Joint reduction of NEXT and FEXT in xDSL systems |
CA2880267A1 (en) * | 2012-07-27 | 2014-01-30 |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s of managing time-division duplex (tdd) transmission over copper |
WO2014133554A1 (en) * | 2013-03-01 | 2014-09-04 |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mixed deployments of vectored and non-vectored vdsl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14541A (zh) * | 2016-06-09 | 2019-02-05 | 阿尔卡特朗讯 | 用于带外音调的串扰减轻 |
CN109314541B (zh) * | 2016-06-09 | 2021-08-10 | 阿尔卡特朗讯 | 用于处理dmt通信信号的方法和处理器及接入节点 |
WO2018121645A1 (zh) * | 2016-12-28 | 2018-07-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g.fast端口的方法及装置 |
CN108259276A (zh) * | 2016-12-28 | 2018-07-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超宽带铜线接入技术g.fast端口的方法及装置 |
CN108259276B (zh) * | 2016-12-28 | 2021-12-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超宽带铜线接入技术g.fast端口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8188343A1 (zh) * | 2017-04-12 | 2018-10-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链路恢复方法、装置和通信节点 |
CN109818650A (zh) * | 2017-11-18 | 2019-05-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共线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9818650B (zh) * | 2017-11-18 | 2021-11-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共线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9981139A (zh) * | 2019-03-29 | 2019-07-05 | 湖北师范大学 | 一种降低g.fast端口串扰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09981139B (zh) * | 2019-03-29 | 2021-11-19 | 湖北师范大学 | 一种降低g.fast端口串扰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777014B1 (ko) | 2017-09-08 |
KR20160048680A (ko) | 2016-05-04 |
US20160119026A1 (en) | 2016-04-28 |
BR102015026843A2 (pt) | 2016-04-26 |
EP3012979A2 (en) | 2016-04-27 |
JP6203804B2 (ja) | 2017-09-27 |
US10797752B2 (en) | 2020-10-06 |
EP3514976A1 (en) | 2019-07-24 |
TWI610544B (zh) | 2018-01-01 |
US10069532B2 (en) | 2018-09-04 |
TW201616825A (zh) | 2016-05-01 |
CN105553634B (zh) | 2019-06-18 |
EP3012979A3 (en) | 2016-06-15 |
US10797751B2 (en) | 2020-10-06 |
US20190158140A1 (en) | 2019-05-23 |
US20190158141A1 (en) | 2019-05-23 |
JP2016086419A (ja) | 2016-05-19 |
EP3012979B1 (en) | 2019-03-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53634B (zh) | 重叠频谱中的通信共存的方法与系统 | |
US10615845B2 (en) | Lin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in OSD system, system, and vectoring control entity | |
US9225826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mpatibility with VDSL2 legacy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 |
EP3565131B1 (en) | Performing upstream symbol alignment under fext | |
CN106605370B (zh) | 用于抑制干扰的设备和方法 | |
US800021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ectrum management | |
US20110206101A1 (en) | Technique for noise mitigation in xdsl lines | |
CN105453501B (zh) | 串扰估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0100406B (zh) | 用于有线传输介质上的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TWI630804B (zh) | 通信裝置及其串擾減低方法 | |
BR102015026843B1 (pt) | Método e sistema para coexistência de comunicação em espectro de sobreposição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19 Address after: German Neubiberg Applicant after: LANTIQ BETEILIGUNGS- GMBH AND CO KG Address before: German Noe Begg Applicant before: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