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48604B - 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48604B
CN105548604B CN201510883030.6A CN201510883030A CN105548604B CN 105548604 B CN105548604 B CN 105548604B CN 201510883030 A CN201510883030 A CN 201510883030A CN 105548604 B CN105548604 B CN 1055486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tilever beam
coplanar waveguide
transmission line
waveguide transmiss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830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48604A (zh
Inventor
易真翔
秦明
黄庆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88303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486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48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8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48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86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5/00Measuring speed of fluids, e.g. of air stream; Measuring speed of bodies relative to fluids, e.g. of ship, of aircraft
    • G01P5/08Measuring speed of fluids, e.g. of air stream; Measuring speed of bodies relative to fluids, e.g. of ship, of aircraft by measuring variation of an electric variable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flow, e.g. by using dynamo-electric effect
    • G01P5/086Measuring speed of fluids, e.g. of air stream; Measuring speed of bodies relative to fluids, e.g. of ship, of aircraft by measuring variation of an electric variable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flow, e.g. by using dynamo-electric effect by using special arrangements and constructions for measuring the dynamo-electric effec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3/00Indicating or record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3/02Indicating direction only, e.g. by weather va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Wind Motors (AREA)
  • Wave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该传感器包括衬底,共面波导传输线以及悬臂梁传感部分。共面波导部分包括生长在衬底表面上的两条互相垂直的信号线,四块分立的地线,其中,信号线交叠的部分采用绝缘层进行隔离。悬臂梁传感部分包括四个锚区以及四个悬臂梁,其中,四个锚区位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地线上,四个悬臂梁采用相同的特定工艺制备,形成一定的翘曲,可以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通过测量两段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插入损耗,可以实现二维风速风向的检测。该结果不仅结构简单,更无需消耗直流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 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属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风速风向传感器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工业建设、航天航空、交通旅游、气象预报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风速风向检测所提供的信息对整个社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早之前,风速风向的检测主要依靠机械式风杯和风向标来实现,之后又出现了基于超声原理和多普勒原理的风速传感器。但是,由于体积庞大、功耗高,这些风速传感器无法满足小型化、低功耗等应用需求。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风速风向传感器,使得小型化、低功耗的风速风向检测微系统成为现实。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实现风速风向传感器的零直流功耗。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包括衬底、共面波导传输线以及悬臂梁传感部分;所述共面波导传输线包括第一地线,以及互相垂直并相交生长在衬底表面上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的交叠位置设有绝缘层,所述第一地线设置在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相交形成的任一象限内;
所述悬臂梁传感部分包括第一悬臂梁和第二悬臂梁,所述第一悬臂梁的锚区和第二悬臂梁的锚区均位于所述第一地线上,所述第一悬臂梁垂直第二信号线并于第二信号线上方形成翘曲,所述第二悬臂梁垂直第一信号线并于第一信号线上方形成翘曲,所述翘曲在风力的作用下能够改变相对于垂直信号线的距离。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悬臂梁和第四悬臂梁;所述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相交形成的其余三个象限中均设置有地线,所述第三悬臂梁的锚区和第四悬臂梁的锚区分别位于所述三个象限中任意两个地线上,所述第三悬臂梁与第一悬臂梁关于第一信号线对称设置,所述第四悬臂梁与第二悬臂梁关于第二信号线对称设置。
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对第一至第四悬臂梁的翘曲相于垂直的信号线之间的距离变化所引起的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插入损耗进行测量,根据测量值计算得到实时风速风向。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在风力的作用下,悬臂梁的翘曲相对垂直的信号线之间的距离会发生改变,导致共面波导传输线与地线之间的电容变化,通过测量正交排列的两组共面波导传输线的微波性能即插入损耗,计算出风速的大小和方向。本发明的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不但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测量的优点,而且实现了风速风向传感器的零直流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例2的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A-A剖面图;
图4是图2中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包括衬底1、共面波导传输线以及悬臂梁传感部分。共面波导传输线包括生长在衬底1表面上的第一地线7,以及互相垂直并相交生长在衬底1表面上的第一信号线2、第二信号线3,并在第一信号线2和第二信号线3之间的交叠位置设有绝缘层8,进行电隔离;第一地线7设置在第一信号线2和第二信号线3相交形成的第二象限内。
悬臂梁传感部分包括生长在衬底1表面上的第一悬臂梁9和第二悬臂梁11。第一悬臂梁9的锚区和第二悬臂梁11的锚区均位于所述第一地线7上,第一悬臂梁9垂直第二信号线3并于第二信号线3上方形成翘曲,第二悬臂梁11垂直第一信号线2并于第一信号线2上方形成翘曲。
第一悬臂梁9和第二悬臂梁11均采用相同工艺制备得到,释放之后能形成翘曲,所形成的初始翘距离其垂直的信号线的距离也相同。当有风作用在翘曲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时,均能够改变翘曲相对于垂直的信号线之间的距离。测量风速风向时,分别对第一悬臂梁9和第二悬臂梁11的翘曲相对信号线之间距离变化所引起的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插入损耗进行测量,根据测量值计算得到实时风速风向。例如,当风由北吹向南时,第一悬臂梁9由于受到风力的作用产生向下的位移,使得悬臂梁的翘曲与第二信号线3之间的距离变小,导致共面波导传输线与地线之间的电容增大,测量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插入损耗,根据测量值反推出风速的大小。反之,当风从南吹向北时,第一悬臂梁9的翘曲与第二信号线3之间的距离变大,导致共面波导传输线与地线之间的电容减小,同样测量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插入损耗后计算得到风速的大小。
实施例2: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包括衬底1、共面波导传输线以及悬臂梁传感部分。共面波导传输线包括生长在衬底1表面上的第一地线7,以及互相垂直并相交生长在衬底1表面上的第一信号线2、第二信号线3,在第一信号线2和第二信号线3相交形成的四个象限中分别设置的第一地线7、第二地线4、第三地线5、第四地线6。在第一信号线2和第二信号线3之间的交叠位置设有绝缘层8,进行电隔离。
悬臂梁传感部分包括生长在衬底1表面上的第一悬臂梁9、第二悬臂梁11、第三悬臂梁10、第四悬臂梁12。第一悬臂梁9的锚区13位于第一地线7上,第一悬臂梁9垂直第二信号线3并位于第二信号线3上方形成翘曲。第三悬臂梁10的锚区14位于第四地线6上,第三悬臂梁10与第一悬臂梁9关于第一信号线2对称设置,即第三悬臂梁10的结构与第一悬臂梁9完全相同。第二悬臂梁11的锚区15位于第一地线7上,第二悬臂梁11垂直第一信号线2并位于第一信号线2上方形成翘曲。第四悬臂梁12的锚区16位于第二地线4上,第四悬臂梁12与第二悬臂梁11关于第二信号线3对称设置,即第四悬臂梁12的结构与第二悬臂梁11完全相同。
第一至第四悬臂梁均采用相同工艺制备得到,释放之后能形成翘曲,翘曲在风力的作用下能够改变相对信号线之间的距离。测量风速风向时,分别对第一至第四悬臂梁的翘曲相对信号线之间位移变化所引起的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插入损耗进行测量,根据测量值计算得到实时风速风向。例如,当风由北吹向南时,第一悬臂梁9和第三悬臂梁10由于受到风力的作用产生向下的位移,使得悬臂梁的翘曲与第二信号线3之间的间隙变小,导致共面波导传输线与地线之间的电容增大,测量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插入损耗,根据测量值反推出风速的大小。反之,当风从南吹向北时,第一悬臂梁9和第三悬臂梁10的翘曲与第二信号线3之间的间隙变大,导致共面波导传输线与地线之间的电容减小,同样测量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插入损耗后计算得到风速的大小。当其他方向的风吹过时其检测原理同理可得,不再赘述。当风向不是标准的东南西北风时,可以分解成不同方向(东西向和南北向)上的分量,之后通过三角函数的关系,可以计算出风向。
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为了增大风速测量的灵敏度,在第二信号线3关于第一信号线2对称设置第三悬臂梁10,从而使得灵敏度增加了一倍;在东西方向上同样设计了两个悬臂梁11和12,从而可以实现风向的测量。该方案的优点是,原理简单,芯片面积缩小,也可以实现零直流功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共面波导传输线以及悬臂梁传感部分;所述共面波导传输线包括第一地线(7),以及互相垂直并相交生长在衬底(1)表面上的第一信号线(2)和第二信号线(3),所述第一信号线(2)和第二信号线(3)之间的交叠位置设有绝缘层(8),所述第一地线(7)设置在第一信号线(2)和第二信号线(3)相交形成的任一象限内;
所述悬臂梁传感部分包括第一悬臂梁(9)和第二悬臂梁(11),所述第一悬臂梁(9)的锚区和第二悬臂梁(11)的锚区均位于所述第一地线(7)上,所述第一悬臂梁(9)垂直第二信号线(3)并于第二信号线(3)上方形成翘曲,所述第二悬臂梁(11)垂直第一信号线(2)并于第一信号线(2)上方形成翘曲,所述翘曲在风力的作用下能够改变相对于垂直信号线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悬臂梁(10)和第四悬臂梁(12);所述第一信号线(2)和第二信号线(3)相交形成的其余三个象限中均设置有地线,所述第三悬臂梁(10)的锚区和第四悬臂梁(12)的锚区分别位于所述三个象限中任意两个地线上,所述第三悬臂梁(10)与第一悬臂梁(9)关于第一信号线(2)对称设置,所述第四悬臂梁(12)与第二悬臂梁(11)关于第二信号线(3)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对第一至第四悬臂梁的翘曲相于垂直的信号线之间的距离变化所引起的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插入损耗进行测量,根据测量值计算得到实时风速风向。
CN201510883030.6A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 Active CN1055486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3030.6A CN105548604B (zh)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3030.6A CN105548604B (zh)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8604A CN105548604A (zh) 2016-05-04
CN105548604B true CN105548604B (zh) 2018-09-18

Family

ID=55827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83030.6A Active CN105548604B (zh)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486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1269A (zh) * 2017-09-25 2018-02-09 武汉雷毫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电流抑制结构及射频收发系统
DE102019126433A1 (de) 2019-03-14 2020-09-1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Übertragungsleitungsstrukturen für Millimeterwellensignale
US11515609B2 (en) * 2019-03-14 2022-11-29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Transmission line structures for millimeter wave signals
CN112816733A (zh) * 2020-12-31 2021-05-18 上海芯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电风速计及其制作方法
CN114675050B (zh) * 2022-03-24 2024-05-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一种应变计式三维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结构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0750B1 (en) * 2000-04-19 2003-05-2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Shunted multiple throw MEMS RF switch
CN1858601A (zh) * 2006-06-09 2006-11-08 东南大学 电容式微波功率传感器
CN101294977A (zh) * 2007-04-25 2008-10-2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微机电技术的硅压阻式风速风向传感器
CN101332971A (zh) * 2008-07-29 2008-12-31 东南大学 基于微电子机械悬臂梁通过式微波功率检测器及制备方法
CN101414701A (zh) * 2008-11-19 2009-04-22 东南大学 微电子机械悬臂梁式微波功率耦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97222A (zh) * 2010-12-13 2011-06-1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一种含有鲨齿式触点系统的射频mems开关
CN103076496A (zh) * 2012-12-26 2013-05-01 东南大学 悬臂梁电容式微机械微波功率传感器的频率检测装置及方法
WO2014116205A1 (en) * 2013-01-22 2014-07-31 Mingqiang Yi A mems chip for wind speed measurements
CN204666718U (zh) * 2015-02-16 2015-09-23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mems悬臂梁并联的微波功率检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24155A (ko) * 2013-04-16 2014-10-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대역 특성을 가지는 평면형 rf 크로스오버 구조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0750B1 (en) * 2000-04-19 2003-05-2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Shunted multiple throw MEMS RF switch
CN1858601A (zh) * 2006-06-09 2006-11-08 东南大学 电容式微波功率传感器
CN101294977A (zh) * 2007-04-25 2008-10-2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微机电技术的硅压阻式风速风向传感器
CN101332971A (zh) * 2008-07-29 2008-12-31 东南大学 基于微电子机械悬臂梁通过式微波功率检测器及制备方法
CN101414701A (zh) * 2008-11-19 2009-04-22 东南大学 微电子机械悬臂梁式微波功率耦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97222A (zh) * 2010-12-13 2011-06-1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一种含有鲨齿式触点系统的射频mems开关
CN103076496A (zh) * 2012-12-26 2013-05-01 东南大学 悬臂梁电容式微机械微波功率传感器的频率检测装置及方法
WO2014116205A1 (en) * 2013-01-22 2014-07-31 Mingqiang Yi A mems chip for wind speed measurements
CN204666718U (zh) * 2015-02-16 2015-09-23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mems悬臂梁并联的微波功率检测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微控制器的风速风向传感器系统设计;张燕波;《仪器仪表学报》;20091031;第30卷(第10期);2144-214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8604A (zh)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8604B (zh) 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
Dong et al. A wind tunnel simulation of the mean velocity fields behind upright porous fences
CN101968495B (zh) 在单硅片上单面微加工制作的悬臂梁加速度传感器及方法
CN109239392A (zh) 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三维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Van Dorn Breaking invariants in shoaling waves
US20170199216A1 (en) Mems chip for wind speed measurements
CN105043603A (zh) 一种带自检测装置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2801A (zh) 双面平行对称硅梁质量块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92911A (zh) 用于确定在大气中的声速或风速矢量的至少一个分量的超声波测风仪和方法
CN102647657B (zh) 单片集成mems压阻超声传感器
CN105388320B (zh) 一种基于微机械耦合器和间接式功率传感器的风速计
CN105486884B (zh) 一种基于微机械耦合器和直接式功率传感器的风速计
CN104977425A (zh) 一种测风传感器芯片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Wu et al. Full-scale study of conical vortices and roof corner pressures
Mahoney et al. The remote sensing of wind velocity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using an acoustic sounder
CN104535793B (zh) 基于延时测量的热风速传感器结构和风速风向测定方法
CN108169509A (zh) 基于八边形热电堆结构的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8420639U (zh) 一种建筑土壤风蚀测定装置
CN109406825A (zh) 一种基于压差的二维风速风向测量装置
CN106405147B (zh) 一种超声波换能器测风阵列及其测风方法
CN209117715U (zh) 一种基于压差的二维风速风向测量装置
CN106199569B (zh) 基于无线电探测的低慢小目标立体速度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06199575B (zh) 基于无线电探测的低慢小目标立体角度探测方法及系统
CN209028093U (zh) 一种压力摆动式三向测速测向装置
CN106199577B (zh) 基于无线电探测的低慢小目标飞行角度探测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