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44857A - 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 - Google Patents

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44857A
CN105544857A CN201610060297.XA CN201610060297A CN105544857A CN 105544857 A CN105544857 A CN 105544857A CN 201610060297 A CN201610060297 A CN 201610060297A CN 105544857 A CN105544857 A CN 105544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plate
close rib
rib composite
narrow side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602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44857B (zh
Inventor
袁泉
贾英杰
常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dray (beijing) Shock Hous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dray (beijing) Shock Hou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dray (beijing) Shock Hous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dray (beijing) Shock Hou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6029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448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44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4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44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4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 E04C2/38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with attached ribs, flanges, or the like, e.g. framed pa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02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 E04B5/04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with beams or slab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e.g. asbestos cement
    • E04B5/04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with beams or slab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e.g. asbestos cement with beams placed with distance from anoth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002/001Mechanical features of panels
    • E04C2002/004Panels with profiled edges, e.g. stepped, serr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anels For Us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包括第一密肋复合板,第一密肋复合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第一密肋复合板的一组相对窄侧面上均依次间隔设置有槎口与槽口,相邻两块沿第一密肋复合板的延展方向排布的第一密肋复合板之间能通过槎口与槽口的相互插接配合相连。本申请提供的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第一密肋复合板之间和第三密肋复合板之间均采用槎口与槽口相配合的连接方式连接,第一密肋复合板与第三密肋复合板还采用第一预埋螺栓进行连接,第二密肋复合板与第一密肋复合板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连接,该结构体系易装配、施工流程简单、缩短施工进度、提高装配率,突出工业化的优势,满足未来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Description

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规划计划,以及国务院批准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定”方案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政策出台,落实节约资源、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是大势所趋,中国的住宅产业化也由此应运而生。
在2015年11月14日召开的中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发展大会上,住建部新型建筑工业化集成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目前已经完成征求意见,有望于近期发布;《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50%以上。随着建筑的需求增大,研发新的建筑结构体系显的尤为重要。
传统的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是由密肋复合墙板、隐形外框架和混凝土楼板现场浇筑形成,虽然密肋复合墙板和混凝土楼板都能在工厂预制,但是现场装配时还需浇筑连接柱,上下密肋复合墙板采用坐浆方式与混凝土楼板相连接,其现场浇筑量达到40%~60%,甚至更高,导致施工现场工作量大且施工流程繁杂,拖延了施工进度。而由于装配率偏低难以突出工业化的优势,传统的密肋复合墙结构体系不符合未来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综上所述,现有的密肋复合墙结构体系存在装配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其整体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包括第一密肋复合板,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一组相对的窄侧面上均依次间隔设置有槎口与槽口,相邻的两块沿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延展方向排布的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之间能够通过所述槎口与所述槽口的相互插接配合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密肋复合板以及钢筋;
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的主平面上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另一组相对的窄侧面上设有预埋钢套筒,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的主平面能够与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设置所述预埋钢套筒的窄侧面相贴合,并使所述通孔与所述预埋钢套筒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钢筋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预埋钢套筒,所述通孔和所述预埋钢套筒内填充有灌浆料。
优选的,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的主平面上相对的另外两侧对应的一组相对窄侧面上均依次间隔设置有槎口与槽口,相邻的两块沿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的延展方向排布的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之间能够通过所述槎口与所述槽口的相互插接配合相连。
优选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的同一窄侧面上的所述槎口与所述槽口的数量相同,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的一窄侧面上的所述槎口与设置于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上与该窄侧面相对的另一窄侧面上的所述槽口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槽口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槽口的深度;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槎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槎口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为预制密肋复合楼板、预应力薄板叠合楼板或异型空心截面预应力板。
优选的,还包括第三密肋复合板以及第一预埋螺栓;
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的一组相对的窄侧面上均依次间隔设置有槎口与槽口,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槽口内设有第一预埋螺栓,所述第一预埋螺栓垂直于所述窄侧面,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槎口上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沿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槎口的厚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与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能够通过所述槎口与所述槽口相互插接配合形成垂直连接,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槎口上的所述螺栓孔能够和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上与该槎口插接的所述槽口上的所述第一预埋螺栓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槽口内设有第一预埋螺栓,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槎口上设有螺栓孔,所述第一预埋螺栓能够与所述螺栓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与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同一窄侧面上的所述槎口的数量与所述槽口的数量相同,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一窄侧面的所述槎口与设置于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上与该窄侧面相对的另一所述窄侧面上的所述槽口对应设置。
优选的,设置于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的同一窄侧面上的所述槎口的数量与所述槽口的数量相同,且设置于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的一窄侧面上的所述槎口与设置于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上与该窄侧面相对的另一所述窄侧面上的所述槽口对应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第四密肋复合板以及第二预埋螺栓;
相邻的两块沿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延展方向排布的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之间通过所述槎口与所述槽口的相互插接配合相连,所述第二预埋螺栓设置所述第四密肋复合板的窄侧面上,所述窄侧面贴合在两块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主平面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二预埋螺栓与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槎口上的螺栓孔螺纹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第一密肋复合板之间和第三密肋复合板之间均采用槎口与槽口相配合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第一密肋复合板与第三密肋复合板还采用第一预埋螺栓进行连接,第二密肋复合板与第一密肋复合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连接,该结构体系易装配、施工流程简单、缩短了施工进度、提高了装配率,突出了工业化的优势,从而满足未来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密肋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密肋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四密肋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文中所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的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的放置状态为参照。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包括第一密肋复合板1,第二密肋复合板2以及钢筋8,第三密肋复合板3、第四密肋复合板10、第一预埋螺栓7以及第二预埋螺栓11。
本申请中的第一密肋复合板1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并且在第一密肋复合板1的一组相对的窄侧面上均依次间隔设置有槎口4与槽口5。现有的相邻的同平面内的第一密肋复合板1之间的连接多通过龙骨、专用连接件以及砂浆或粘合剂砌筑等方式实现,其存在装配复杂,工序繁多的缺点,而且,在发生地震时,现有的连接方式不能够有效的抵抗地震剪力,本申请采用了槎口4与槽口5的配合连接方式替代了现有的连接方式,该连接方式类似于木结构的榫卯配合连接方式。具体的连接方式为,选择两块第一密肋复合板1,将其中一块第一密肋复合板1的槎口4与另一块第一密肋复合板1的槽口5一一对应插接,二者沿同一延展方向排布,形成了一字型墙板。
这种配合方式使得相邻的同平面内的第一密肋复合板1能够直接相连,增强了相互连接的两块第一密肋复合板1或第二密肋复合板2间结合的紧密性,从而使两相邻的第一密肋复合板1的结合处具备足够的抗剪能力来抵抗地震剪力,而且采用槎口4与槽口5相互插接的配合方式,受力时两相邻的第一密肋密肋复合板均能够将作用力进行均匀分配,从而消减了作用力的强度,而不致使两相邻的第一密肋复合板1在连接处发生断裂。
本申请中的第二密肋复合板2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第二密肋复合板2的主平面上相对的另外两侧对应的一组相对窄侧面上均依次间隔设置有槎口4与槽口5,即本申请也将同平面相邻的第二密肋复合板2间的连接方式设计为槎口4与槽口5相互插接的配合方式,其具有第一密肋复合板1间槽口5与槎口4连接方式所具备的优点。
现有的将第一密肋复合板1与第二密肋复合板2进行连接的装配方式为坐浆连接。在施工时,需要进行大量的砂浆浇筑,其浇筑量达40-60%,甚至更高,这种装配方式存在工作量大、施工流程繁杂和施工效率低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本申请还在第二密肋复合板2的主平面上相对的两侧均设置了通孔,并在第一密肋复合板1的另一组相对的窄侧面上设置预埋钢套筒9,通孔及预埋钢套筒9用于容置钢筋8。如图1所示,在进行装配时,将第二密肋复合板2的主平面与第一密肋复合板1设置预埋钢套筒9的窄侧面相贴合,并使设置在主平面上的通孔与第一密肋复合板1上的预埋钢套筒9一一对应设置,然后将钢筋8依次穿过通孔和预埋钢套筒9,再对通孔和预埋钢套筒9进行灌浆料填充,插入通孔和预埋钢套筒9的钢筋8仍有部分暴露在外,其长度依据计算而定,本实施例中其长度为20cm,而第二密肋复合板2可选择预制密肋复合楼板、预应力薄板叠合楼板或异型空心截面预应力板。
本申请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对第一密肋复合板1与第二密肋复合板2进行固定连接,由于在第一密肋复合板1未设有槎口4的一组相对的窄侧面上设有预埋钢套筒9,使得第一密肋复合板1与第二密肋复合板2的连接更加简便,而且钢筋8与预埋钢套筒的连接结构还具有力学性能好、连接安全可靠等优点,通过在第二密肋复合板2的通孔和第一密肋复合板1的预埋钢套筒内插入钢筋8后再进行混凝土灌注,使第一密肋复合板1和第二密肋复合板2固定的更为牢固,装配简单方便,无需进行大量的浇筑,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
本申请中的第三密肋复合板3也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第三密肋复合板3的一组相对的窄侧面上均依次间隔设置有槎口4与槽口5,第一密肋复合板1与第三密肋复合板3同样采用了槎口4与槽口5相互插接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其具有第一密肋复合板1间槽口5与槎口4连接方式所具备的优点,而由于第三密肋复合板3与第一密肋复合板1是垂直设置的,为了防止在受力时,第一密肋复合板1和第三密肋复合板3结合后在各自平面发生位移,也为了进一步加强二者的稳固性,二者在采用槎口4与槽口5插接配合的基础上,又增设了螺栓连接方式。
具体的,本申请在第三密肋复合板3的槽口5内设有第一预埋螺栓7,第一预埋螺栓7垂直于设有槽口和槎口的第三密肋复合板3的窄侧面,在第一密肋复合板1的槎口4上设置螺栓孔6,而且螺栓孔6是沿第一密肋复合板1的厚度方向设置的,当第一密肋复合板1与第三密肋复合板3能够通过槎口4与槽口5相互插接配合垂直连接时,通过设置在第一密肋复合板1的槎口4上的螺栓孔6和设置在第三密肋复合板3上与该槎口4插接的槽口5内的第一预埋螺栓7相配合,实现螺纹连接。
本申请中的第四密肋复合板10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由于相邻的两块沿第一密肋复合板1的延展方向排布的第一密肋复合板1之间通过槎口4与槽口5的相互插接配合连接形成一字型墙板,第二预埋螺栓11设置在第四密肋复合板10的窄侧面上,第四密肋复合板10垂直于两块第一密肋复合板1的主平面,并且设有第二预埋螺栓11的窄侧面与两块第一密肋复合板的主平面的连接处相贴合,并通过第二预埋螺栓11与螺栓孔6螺纹连接,实现了第四密肋复合板10与一字型墙板间的连接。
本申请还在第一密肋复合板1的槽口5内设置第一预埋螺栓7,在第三密肋复合板3的槎口4上设置螺栓孔6,通过第一预埋螺栓7与螺栓孔6间的螺纹连接,对第三密肋复合板3与第一密肋复合板1间的连接进行进一步的加固,保证了相互配合的每个槎口4与槽口5均能够更加紧密的结合。
本申请还将第一密肋复合板1的槽口5的深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第二密肋复合板2的槽口5的深度,这是由于在具体施工时,对于作为墙板使用的第一密肋复合板1来说,槽口5的深度越大,相邻的第一密肋复合板1之间的结合面积就越大,二者结合的就越牢固,在受到水平力的作用时,相连接的第一密肋复合板1不会因为插接不牢而发生分离,而对于作为楼板使用的第二密肋复合板2,在受到水平力的作用时,由于第一密肋复合板1承担了部分水平力,从而使第二密肋复合板2承受的水平作用力减弱。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将第一密肋复合板1的槎口4的宽度设置为大于第二密肋复合板2的槎口4的宽度,这是因为对于作为墙板使用的第一密肋复合板1来说,槎口4的宽度越大,在受到垂直力的作用时,相邻的第一密肋复合板1对彼此的槎口4起支撑作用,而对于作为楼板使用的第二密肋复合板2,相邻的第二密肋复合板2各自的槎口4则无需承担支撑功能。
本申请中第二密肋复合板2的同一窄侧面上的槎口4与槽口5的数量相同,且设置在第二密肋复合板2的一窄侧面上的槎口4与设置于第二密肋复合板2上与该窄侧面相对的另一窄侧面上的槽口5对应设置,在具体加工第二密肋复合板2时,采用上述设置的第二密肋复合板2可共用同一模具进行生产,并且在具体装配时,不必考虑相连接的两块第二密肋复合板2间装配的先后顺序,相连接的两块第二密肋复合板2均可顺次相连,上述第二密肋复合板2的槎口4的位置与数量的设置使得装配更为便利,效率更高。
而且,本申请还将设置于第一密肋复合板1的同一窄侧面上的槎口4与槽口5的数量设计为相同,且设置于第一密肋复合板1的一窄侧面的槎口4与设置于第一密肋复合板1上与该窄侧面相对的另一窄侧面上的槽口5对应设置。
为了更好的提高装配率,本申请中的第一密肋复合板1与第三密肋复合板3的结构相同,即也将设置于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3的同一窄侧面上的所述槎口4的数量与所述槽口5的数量设计为相同,且设置于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3的一窄侧面上的所述槎口4与设置于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3上与该窄侧面相对的另一所述窄侧面上的所述槽口5对应设置。
具体生产时,第一密肋复合板1和第三密肋复合板3均可共用同一模具进行生产,而在实际装配时,无需具体区分第一密肋复合板1与第三密肋复合板3,并且不必考虑第一密肋复合板1和第三密肋复合板3的装配位置及先后顺序,第一密肋复合板1和第三密肋复合板3在装配时均可互换使用并相互连接,而且由于第一密肋复合板1的槎口4的位置与数量的合理设置,装配变得更为便利,效率更高,进而满足未来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易装配、施工流程简单、缩短了施工进度、提高了装配率,突出了工业化的优势,满足了未来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密肋复合板,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一组相对的窄侧面上均依次间隔设置有槎口与槽口,相邻的两块沿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延展方向排布的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之间能够通过所述槎口与所述槽口的相互插接配合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肋复合板以及钢筋;
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的主平面上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另一组相对的窄侧面上设有预埋钢套筒,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的主平面能够与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设置所述预埋钢套筒的窄侧面相贴合,并使所述通孔与所述预埋钢套筒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钢筋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预埋钢套筒,所述通孔和所述预埋钢套筒内填充有灌浆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的主平面上相对的另外两侧对应的一组相对窄侧面上均依次间隔设置有槎口与槽口,相邻的两块沿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的延展方向排布的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之间能够通过所述槎口与所述槽口的相互插接配合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的同一窄侧面上的所述槎口与所述槽口的数量相同,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的一窄侧面上的所述槎口与设置于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上与该窄侧面相对的另一窄侧面上的所述槽口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槽口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槽口的深度;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槽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槽口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肋复合板为预制密肋复合楼板、预应力薄板叠合楼板或异型空心截面预应力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密肋复合板以及第一预埋螺栓;
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的一组相对的窄侧面上均依次间隔设置有槎口与槽口,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槽口内设有第一预埋螺栓,所述第一预埋螺栓垂直于所述窄侧面,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槎口上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沿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槎口的厚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与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能够通过所述槎口与所述槽口相互插接配合形成垂直连接,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槎口上的所述螺栓孔能够和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上与该槎口插接的所述槽口上的所述第一预埋螺栓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槽口内设有第一预埋螺栓,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槎口上设有螺栓孔,所述第一预埋螺栓能够与所述螺栓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与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结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同一窄侧面上的所述槎口的数量与所述槽口的数量相同,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一窄侧面的所述槎口与设置于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上与该窄侧面相对的另一所述窄侧面上的所述槽口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的同一窄侧面上的所述槎口的数量与所述槽口的数量相同,且设置于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的一窄侧面上的所述槎口与设置于所述第三密肋复合板上与该窄侧面相对的另一所述窄侧面上的所述槽口对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密肋复合板以及第二预埋螺栓;
相邻的两块沿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延展方向排布的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之间通过所述槎口与所述槽口的相互插接配合相连,所述第二预埋螺栓设置所述第四密肋复合板的窄侧面上,所述窄侧面贴合在两块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主平面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二预埋螺栓与所述第一密肋复合板的所述槎口上的螺栓孔螺纹连接。
CN201610060297.XA 2016-01-28 2016-01-28 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 Active CN105544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60297.XA CN105544857B (zh) 2016-01-28 2016-01-28 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60297.XA CN105544857B (zh) 2016-01-28 2016-01-28 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4857A true CN105544857A (zh) 2016-05-04
CN105544857B CN105544857B (zh) 2018-01-09

Family

ID=55824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60297.XA Active CN105544857B (zh) 2016-01-28 2016-01-28 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4485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0952A (zh) * 2017-08-08 2017-12-12 叶金仁 再生房屋
CN109811933A (zh) * 2019-02-18 2019-05-28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生态复合墙体及其施工工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7652A (en) * 1989-05-24 1992-04-28 Innovacions Tegnologiques S.A. I.T.S.A. Construction module
CN2182831Y (zh) * 1993-10-08 1994-11-16 张晶廷 一种防裂轻质隔墙板
ES2063641R (zh) * 1992-04-30 1996-12-16
CN200946347Y (zh) * 2006-06-21 2007-09-12 王韦航 马牙槎内配筋型轻质隔墙板
CN101831985A (zh) * 2010-06-04 2010-09-15 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2031237U (zh) * 2011-03-16 2011-11-09 钱一帆 一种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板
CN102808450A (zh) * 2012-08-28 2012-12-05 初明进 一种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结构及建造方法
CN204781441U (zh) * 2015-06-26 2015-11-18 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墙板框架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7652A (en) * 1989-05-24 1992-04-28 Innovacions Tegnologiques S.A. I.T.S.A. Construction module
ES2063641R (zh) * 1992-04-30 1996-12-16
CN2182831Y (zh) * 1993-10-08 1994-11-16 张晶廷 一种防裂轻质隔墙板
CN200946347Y (zh) * 2006-06-21 2007-09-12 王韦航 马牙槎内配筋型轻质隔墙板
CN101831985A (zh) * 2010-06-04 2010-09-15 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2031237U (zh) * 2011-03-16 2011-11-09 钱一帆 一种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板
CN102808450A (zh) * 2012-08-28 2012-12-05 初明进 一种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结构及建造方法
CN204781441U (zh) * 2015-06-26 2015-11-18 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墙板框架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0952A (zh) * 2017-08-08 2017-12-12 叶金仁 再生房屋
CN109811933A (zh) * 2019-02-18 2019-05-28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生态复合墙体及其施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4857B (zh) 201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7978A (zh) 一种采用栓钉连接的预制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
CN103993679B (zh) 低层装配式复合墙体房屋螺栓连接节点结构
CN103924710B (zh) 低层装配式复合墙体房屋钢板焊接节点结构
CN103953114A (zh) 钢框架-配筋砌体剪力墙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3821591U (zh) 钢框架-配筋砌体剪力墙组合结构
CN106996161A (zh) 一种钢筋桁架夹芯预制楼板
CN105908870A (zh) 一种新型抗震预制装配式隔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02202412U (zh) 一种矩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与钢梁框架中节点
CN205637238U (zh) 一种简便双钢板组合剪力墙
CN215106121U (zh) 一种单向叠合板拼缝处连接构造
CN105544857A (zh) 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
CN114055597A (zh) 一种纤维编织网增强ecc夹芯保温复合墙板及制作方法
CN206752828U (zh) 一种钢筋桁架夹芯预制楼板
CN211114233U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竖向连接结构
CN202202413U (zh) 一种矩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与钢梁框架角节点
CN107816126A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嵌入式预制柱与预制阳台
WO2020125378A1 (zh) 一种集块建筑叠合板用渐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
CN109440992B (zh) 一种全干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板柱结构体系
CN207469514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CN205558023U (zh) 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
CN217602256U (zh) 装配式l形复合墙板自攻钉集块与后浇条带组合连接构造
CN107355027B (zh) 一种型钢砼剪力墙拼装型空间模块化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02202415U (zh) 一种矩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与钢梁框架边节点
CN204703350U (zh) 一种装配式组合楼板
CN211286252U (zh) 一种榫卯式膨石墙块及其组合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Assignee: Jiangxi meiruisi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Co.,Ltd.

Assignor: MRSS (BEIJING) EARTHQUAKE RESISTANT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01491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ulti ribbed composite plate structural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