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41053A - 一种大豆蛋白废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豆蛋白废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41053A
CN105541053A CN201610100364.6A CN201610100364A CN105541053A CN 105541053 A CN105541053 A CN 105541053A CN 201610100364 A CN201610100364 A CN 201610100364A CN 105541053 A CN105541053 A CN 105541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tower
water
ditch
zone
air fl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003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莉
万玉山
李大伟
邹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10036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410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41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10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t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26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the processing of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08Aerobic processes using moving contact 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4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using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豆蛋白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水调节池、两级气浮池、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环形生化沟、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和清水池;两级气浮池包括一级气浮室、混凝反应室和二级气浮室,所述的一级气浮室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一混合区和第一分离区;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包括通过折流板分隔成的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环形生化沟包括通过椭圆形外围墙、弧形隔流墙和圆形内围墙分隔成的厌氧区、缺氧区、兼氧区、曝气区和沉淀区;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包括滤塔顶盖、好氧活动滤塔进水管、好氧活动滤塔布水管、滤塔滤料、滤料支撑架、进风口和好氧活动滤塔出水管。

Description

一种大豆蛋白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豆蛋白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大豆蛋白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主要是高浓度的蛋白废水,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高浓度有机物、低聚糖、碳水化合物及无机盐类,CODcr高达20000mg/L以上,悬浮物含量高达5000mg/L以上,远远高于污水排放标准。目前,国内大豆蛋白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东北三省等地区,一个年产万吨级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企业每天约排放出1000吨乳清废水。
目前大豆蛋白废水的处理主要采用好氧+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但在具体处理过程中,由于设计工艺不合理、运行操作不当等原因,存在着运行成本较高、系统运行不稳定等状况,造成多数大豆蛋白生产企业面临着废水处理达标困难、处理能耗高等问题。因此,研究一套高效、低耗的大豆蛋白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并运用到实践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大豆蛋白废水处理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豆蛋白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水调节池、两级气浮池、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环形生化沟、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和清水池;废水调节池、两级气浮池、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环形生化沟、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和清水池依次连通。
所述的废水调节池包括调节池进水管和调节池出水管,用于调节废水的水质和水量。
所述的两级气浮池包括气浮池进水管和用于排出处理后水的气浮池出水管,所述的两级气浮池包括一级气浮室、混凝反应室和二级气浮室,所述的一级气浮室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一混合区和第一分离区;所述的第一分离区包括第一集水区和位于第一集水区内的第一集渣区;所述第一混合区设置有第一曝气盘,所述的第一曝气盘的上方设有气浮池布水支管,所述的气浮池布水支管连接气浮池进水管,所述的第一曝气盘通过曝气管连接有两级气浮池外的第一风机;所述的第一分离区内设有一级气浮室三相分离器,所述的一级气浮室三相分离器包括导流板和位于导流板下方与导流板配合使用的三角导流环,所述的三角导流环安装在两级气浮池的内壁上,所述的导流板的上部与第一分离区的形状相同,所述的导流板的下部呈喇叭状,所述的导流板的下部的内径大于三角导流环的内径;所述的第一集渣区布设有第一刮渣板和第一浮渣槽。所述的混凝反应室设置有混凝剂添加与计量系统。所述的二级气浮室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二混合区和第二分离区;所述的第二分离区包括第二集水区和位于第二集水区内的第二集渣区;所述第二混合区设置有第二曝气盘,所述的第二曝气盘连接有两级气浮池外的第二风机;所述的第二分离区内设有二级气浮室三相分离器,所述的第二集渣区布设有第二刮渣板和第二浮渣槽;所述的第二分离区外壁的上部设有气浮池溢水堰,所述的气浮池溢水堰与气浮池出水管相连;为了废水处理的效果更好,所述的气浮池布水支管设置成同心圆形状或十字形状,气浮池布水支管上具有水平辐射出水口。二级气浮室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设有沉淀物排放阀。
所述的气浮池出水管与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进水管连通。
所述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包括通过折流板分隔成的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所述兼氧段首端设有用于供入废水的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进水管,兼氧段末端与缺氧段首端连通,缺氧段末端与厌氧段首端连通,所述缺氧段和厌氧段进水一侧折流板的下部设置有45度的转角,以避免水流进入时产生的冲击作用,从而起到缓冲水流和均匀布水的作用;厌氧段末端设有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三相分离器和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溢水堰,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溢水堰连接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出水管;所述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连接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污泥排放阀;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的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的上盖设计成圆锥形结构,圆锥形结构顶端设有甲烷废气集气管;所述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内都设有缺氧厌氧反应池填料。
所述环形生化沟包括通过椭圆形外围墙、弧形隔流墙和圆形内围墙分隔成的厌氧区、缺氧区、兼氧区、曝气区和沉淀区。所述厌氧区位于环形生化沟的最里部和圆形内围墙的内侧,厌氧区底部设有环形生化沟进水管和污泥回流管,圆形内围墙上和朝向缺氧区的一侧的水面下设有厌氧区出水口,所述厌氧区设计有圆锥形上盖,所述圆锥形上盖顶端设有甲烷废气收集管,所述厌氧区设有废水搅拌装置。所述缺氧区位于圆形内围墙和弧形隔流墙之间,缺氧区的水面下设有废水搅拌和推流装置。所述兼氧区位于圆形内围墙和椭圆形外围墙之间。所述曝气区位于弧形隔流墙和椭圆形外围墙之间。所述曝气区设有表曝机,一方面对废水进行曝气,另一方面推动废水流动。所述曝气区下部设有曝气调控系统,所述曝气调控系统包括环形生化沟曝气盘、环形生化沟鼓风机和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所述的环形生化沟曝气盘是设置有微孔的微孔式曝气盘。所述环形生化沟曝气盘连接环形生化沟鼓风机,环形生化沟鼓风机设置在环形生化沟外,曝气区的废水水面下设置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所述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根据氧容量调控环形生化沟鼓风机工作。所述沉淀区位于椭圆形外围墙的外侧和曝气区的末端;沉淀区的中部和我椭圆形外围墙上设有沉淀区进水口,沉淀区的两端设有沉淀区出水口,沉淀区的出水口处设有环形生化沟三相分离器,沉淀区出水口上部设有环形生化沟溢水堰,沉淀区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下端设置有环形生化沟污泥排放阀,环形生化沟污泥排放阀连接剩余污泥排放管和污泥回流管。
所述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包括滤塔顶盖、好氧活动滤塔进水管、好氧活动滤塔布水管、滤塔滤料、滤料支撑架、进风口和好氧活动滤塔出水管;多层好氧活动滤塔采用多层设置,最顶部设有滤塔顶盖,滤塔顶盖与塔体之间留有出风口;滤塔顶盖下面设有好氧活动滤塔进水管,好氧活动滤塔进水管连接好氧活动滤塔布水管;好氧活动滤塔布水管安置在最上面一层的滤塔滤料上部;滤塔滤料放置在滤料支撑架上,从上层到下层,滤塔滤料的粒径逐渐变小;滤料支撑架设计成倒梯形抽屉式,一方面加强通风,避免产生臭气,另一方面便于观察和更换滤塔滤料,当该层滤塔滤料堵塞严重,滤速很低时,只需把该层滤塔滤料抽出更换即可;多层好氧活动滤塔的底部设有进风口和好氧活动滤塔进水管出水管。
好氧活动滤塔处理后的水进入清水池回用。
一种采用上述大豆蛋白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废水处理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①废水通过调节池进水管进入废水调节池,调节水质和水量。
②然后废水通过气浮池进水管进入一级气浮室,位于气浮池进水管下方的第一曝气盘产生大量细小气泡,第一曝气盘产生的细小气泡与浮渣粘附形成混合体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在一级气浮室三相分离器的作用下,混合体上升至第一集渣区,在第一刮渣板的作用下,浮渣进入第一浮渣槽并被清理外运;分离处理后的水进入混凝反应室与来自混凝剂添加与计量系统的混凝液混合,发生混凝反应后废水进入二级气浮室,第二曝气盘产生大量细小气泡,第二曝气盘产生的细小气泡与浮渣粘附形成混合体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在二级气浮室三相分离器的作用下,混合体上升至第二集渣区,在第二刮渣板的作用下,浮渣进入第二浮渣槽并被清理外运;然后废水通过气浮池溢水堰、气浮池出水管进入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进水管。
③废水通过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进水管进入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的下部;废水进入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后沿折流板上下前进,依次通过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的每个反应室的污泥床,反应池中的污泥随着废水的上下流动和沼气上升的作用而运动,缺氧厌氧反应池填料和折流板的阻挡作用与污泥自身的沉降作用又使污泥的流速降低,因此大量的污泥都被截留在反应池中,反应池中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充分接触。兼氧段的兼性菌、缺氧段和厌氧段的异养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
④厌氧反应后的废水在厌氧段末端设有的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三相分离器的作用下实现泥、水和甲烷气的分离,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到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的下部,多余的污泥通过底部的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污泥排放阀排出;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产生的甲烷废气通过反应池顶部集气管收集排放;处理后的废水通过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溢水堰和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出水管进入环形生化沟进水管。
⑤废水通过环形生化沟进水管进入环形生化沟的厌氧区,在厌氧区发生有机物的降解和有机氮的氨化作用,并进行磷的释放,厌氧区的废水搅拌装置避免污泥沉降,厌氧区产生的甲烷废气通过厌氧区顶部的甲烷废气收集管收集利用;厌氧反应后的废水通过厌氧区出水口进入缺氧区,缺氧区设有的废水搅拌和推流装置使废水与其内的微生物群体充分混合,在缺氧状态下,以有机物为碳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硝态氮被还原为氮气而从水中去除;废水继续流动进入兼氧区,来自缺氧区和曝气区的废水在兼氧区内充分混合,兼性菌、异养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进一步降解,然后混合反应后的废水在搅拌和推流装置的作用下一部分进入缺氧区,一部分进入曝气区;环形生化沟曝气盘是设置有微孔的微孔式曝气盘,产生大量的微气泡,所述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根据氧容量调控鼓风机工作,确保水中的溶解氧大于2mg/L,在曝气区内有机物被降解,氨氮氧化为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发生磷的吸收反应;在曝气区的末端,一部分废水流入兼氧区,一部分废水进入沉淀区,环形生化沟三相分离器实现泥水分离,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到沉淀区的下部,通过底部的环形生化沟污泥排放阀排出,环形生化沟污泥排放阀排出的沉淀污泥一部分通过污泥回流管回流到厌氧区,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排放管排放;废水通过环形生化沟溢水堰和环形生化沟出水管进入多层好氧活动滤塔的进水管。
⑥废水通过多层好氧活动滤塔进水管、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布水管进入多层好氧活动滤塔,空气与废水在滤塔滤料中交汇发生生化反应,同时滤塔滤料对废水进行过滤,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处理后的水通过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出水管进入清水池后回用。
⑦两级气浮池产生的沉淀物、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与环形生化沟排放的剩余污泥脱水后外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因地制宜,基建投资少,维护方便,能耗较低,对废水具有比较好的处理效果,能够实现废水资源化,对废水进行综合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两级气浮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两级气浮池,1-1.气浮池进水管,1-2.气浮池布水支管,1-3.第一混合区,1-4.第一集水区,1-5.第一集渣区,1-6.第一曝气盘,1-7.第一风机,1-8.一级气浮室三相分离器,1-9.第一刮渣板,1-10.第一浮渣槽1-11.混凝反应室,1-12.混凝剂添加与计量系统,1-13.第二混合区,1-14.第二集水区,1-15.第二集渣区,1-16.第二曝气盘,1-17.第二风机,1-18.第二刮渣板,1-19.第二浮渣槽,1-20.二级气浮室三相分离器,1-21.气浮池溢水堰,1-22.沉淀物排放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中:2.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2-1.折流板,2-2.兼氧段,2-3.缺氧段,2-4.厌氧段,2-5.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进水管,2-6.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三相分离器,2-7.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溢水堰,2-8.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污泥排放阀,2-9.上盖,2-10.集气管,2-11.缺氧厌氧反应池填料。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环形生化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环形生化沟的沉淀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中:3.厌氧区,3-1.厌氧区出水口,4.缺氧区,4-1.废水搅拌和推流装置,5.兼氧区,6.曝气区,6-1.表曝机,6-2.环形生化沟曝气盘,7.沉淀区,7-1.沉淀区进水口,7-2.环形生化沟三相分离器,7-3.环形生化沟溢水堰,7-4.环形生化沟污泥排放阀,8.椭圆形外围墙,9.弧形隔流墙,10.圆形内围墙。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多层好氧活动滤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中:11.多层好氧活动滤塔,11-1.滤塔顶盖,11-2.多层好氧活动滤塔进水管,11-3.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布水管,11-4.滤塔滤料,11-5.滤料支撑架,11-6.进风口,11-7.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出水管。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大豆蛋白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水调节池、两级气浮池1、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2、环形生化沟、多层好氧活动滤塔11和清水池,废水调节池、两级气浮池1、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2、环形生化沟、多层好氧活动滤塔11和清水池依次连通。
所述的废水调节池包括调节池进水管和调节池出水管,用于调节废水的水质和水量。
所述的两级气浮池1包括气浮池进水管1-1和用于排出处理后水的气浮池出水管,所述的两级气浮池包括一级气浮室、混凝反应室1-11和二级气浮室,所述的一级气浮室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一混合区1-3和第一分离区;所述的第一分离区包括第一集水区1-4和位于第一集水区内的第一集渣区1-5;所述第一混合区设置有第一曝气盘1-6,所述的第一曝气盘1-6的上方设有气浮池布水支管1-2,所述的气浮池布水支管1-2连接气浮池进水管1-1,所述的第一曝气盘1-6通过曝气管连接有两级气浮池外的第一风机1-7;所述的第一分离区内设有一级气浮室三相分离器1-8,所述的一级气浮室三相分离器1-8包括导流板和位于导流板下方与导流板配合使用的三角导流环,所述的三角导流环安装在两级气浮池的内壁上,所述的导流板的上部与第一分离区的形状相同,所述的导流板的下部呈喇叭状,所述的导流板的下部的内径大于三角导流环的内径;所述的第一集渣区布设有第一刮渣板1-9和第一浮渣槽1-10。所述的混凝反应室1-11设置有混凝剂添加与计量系统1-12。所述的二级气浮室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二混合区1-13和第二分离区;所述的第二分离区包括第二集水区1-14和位于第二集水区内的第二集渣区1-15;所述第二混合区设置有第二曝气盘1-16,所述的第二曝气盘连接有两级气浮池外的第二风机1-17;所述的第二集渣区布设有第二刮渣板1-18和第二浮渣槽1-19;所述的第二分离区内设有二级气浮室三相分离器1-20,所述的第二分离区外壁的上部设有气浮池溢水堰1-21,所述的气浮池溢水堰与气浮池出水管相连;为了废水处理的效果更好,所述的气浮池布水支管设置成同心圆形状或十字形状,气浮池布水支管上具有水平辐射出水口。二级气浮室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设有沉淀物排放阀1-22。
所述的气浮池出水管与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进水管连通。
所述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2包括通过折流板2-1分隔成的兼氧段2-2、缺氧段2-3和厌氧段2-4,所述兼氧段2-2首端设有用于供入废水的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进水管2-5,兼氧段2-2末端与缺氧段2-3首端连通,缺氧段2-3末端与厌氧段2-4首端连通,所述缺氧段2-3和厌氧段2-4的进水一侧折流板的下部设置有45度的转角,以避免水流进入时产生的冲击作用,从而起到缓冲水流和均匀布水的作用;厌氧段2-4末端设有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三相分离器2-6和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溢水堰2-7,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溢水堰2-7连接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出水管;所述兼氧段2-2、缺氧段2-3和厌氧段2-4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连接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污泥排放阀2-8;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的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的上盖2-9设计成圆锥形结构,圆锥形结构顶端设有独立的甲烷废气集气管2-10;所述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内都设有缺氧厌氧反应池填料2-11。
所述的环形生化沟包括通过椭圆形外围墙8、弧形隔流墙9和圆形内围墙10分隔成的厌氧区3、缺氧区4、兼氧区5、曝气区6和沉淀区7。所述厌氧区3位于环形生化沟的最里部和圆形内围墙10的内侧,厌氧区底部设有环形生化沟进水管和污泥回流管,圆形内围墙10上和朝向缺氧区的一侧的水面下设有厌氧区出水口3-1,所述厌氧区3设计有圆锥形上盖,所述圆锥形上盖顶端设有甲烷废气收集管,厌氧区设有废水搅拌装置。所述缺氧区4位于圆形内围墙10和弧形隔流墙9之间,所述缺氧区4设有废水搅拌和推流装置4-1。所述兼氧区5位于圆形内围墙10和椭圆形外围墙8之间。所述曝气区6位于弧形隔流墙9和椭圆形外围墙8之间。所述曝气区6设有表曝机6-1,一方面对废水进行曝气,另一方面推动废水流动。所述曝气区6下部设有曝气调控系统,所述曝气调控系统包括环形生化沟曝气盘6-2、环形生化沟鼓风机和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进一步,所述的环形生化沟曝气盘6-2是设置有微孔的微孔式曝气盘,所述环形生化沟曝气盘6-2连接环形生化沟鼓风机,环形生化沟鼓风机设置在环形生化沟外,曝气区的废水水面下设置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所述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根据氧容量调控鼓风机工作。所述沉淀区7位于椭圆形外围墙8的外侧和曝气区6的末端;沉淀区的中部和椭圆形外围墙上设有沉淀区进水口7-1,沉淀区的两端设有沉淀区出水口,沉淀区的出水口处设有环形生化沟三相分离器7-2,沉淀区出水口上部设有环形生化沟溢水堰7-3,沉淀区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下端设置有环形生化沟污泥排放阀7-4,环形生化沟污泥排放阀7-4连接剩余污泥排放管和污泥回流管。
多层好氧活动滤塔11包括滤塔顶盖11-1、多层好氧活动滤塔进水管11-2、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布水管11-3、滤塔滤料11-4、滤料支撑架11-5、进风口11-6和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出水管11-7;多层好氧活动滤塔11采用多层设置,最顶部设有滤塔顶盖11-1,滤塔顶盖11-1与塔体之间留有出风口;滤塔顶盖11-1下面设有多层好氧活动滤塔进水管11-2,多层好氧活动滤塔进水管11-2连接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布水管11-3;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布水管11-3安置在最上面一层的滤塔滤料上部;滤塔滤料11-4放置在滤料支撑架11-5上,从上层到下层滤料的粒径逐渐变小;滤料支撑架设计成倒梯形抽屉式,一方面加强通风,避免产生臭气,另一方面便于观察和更换滤塔滤料,当该层滤塔滤料堵塞严重,滤速很低时,只需把该层滤塔滤料抽出更换即可;多层好氧活动滤塔的底部设有进风口11-6和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出水管11-7。
一种采用上述大豆蛋白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废水处理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①废水通过调节池进水管进入废水调节池,调节水质和水量。
②然后废水通过气浮池进水管1-1进入一级气浮室,位于气浮池进水管下方的第一曝气盘1-6产生大量细小气泡,第一曝气盘1-6产生的细小气泡与浮渣粘附形成混合体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在一级气浮室三相分离器1-8的作用下,混合体上升至第一集渣区1-5,在第一刮渣板1-9的作用下,浮渣进入第一浮渣槽1-10并被清理外运;分离处理后的水进入混凝反应室1-11与来自混凝剂添加与计量系统1-12的混凝液混合,发生混凝反应后废水进入二级气浮室,第二曝气盘1-16产生大量细小气泡,第二曝气盘1-16产生的细小气泡与浮渣粘附形成混合体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在二级气浮室三相分离器1-20的作用下,混合体上升至第二集渣区1-15,在第二刮渣板1-18的作用下,浮渣进入第二浮渣槽1-19并被清理外运;然后废水通过气浮池溢水堰1-21、气浮池出水管进入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进水管2-5。
③废水通过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进水管2-5进入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2的下部;废水进入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后沿折流板上下前进,依次通过兼氧段2-2、缺氧段2-3和厌氧段2-4的每个反应室的污泥床,反应池中的污泥随着废水的上下流动和沼气上升的作用而运动,缺氧厌氧反应池填料2-11和折流板的阻挡作用和污泥自身的沉降作用又使污泥的流速降低,因此大量的污泥都被截留在反应池中,反应池中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充分接触。兼氧段2-2的兼性菌、缺氧段2-3和厌氧段2-4的异养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
④厌氧反应后的废水在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三相分离器2-6的作用下实现泥、水和甲烷气的分离,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到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的下部,多余的污泥通过底部的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污泥排放阀2-8排出;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产生的甲烷废气通过反应池顶部集气管2-10收集排放;废水通过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溢水堰2-7、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出水管进入环形生化沟进水管。
⑤废水通过环形生化沟进水管进入环形生化沟的厌氧区3,在厌氧区发生有机物的降解、有机氮的氨化作用,并进行磷的释放,厌氧区的废水搅拌装置避免污泥沉降,厌氧区产生的甲烷废气通过厌氧区顶部的甲烷废气收集管收集利用。厌氧反应后的废水通过厌氧区出水口3-1进入缺氧区4,缺氧区设有的废水搅拌和推流装置4-1使废水与其内的微生物群体充分混合,在缺氧状态下,以有机物为碳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硝态氮被还原为氮气而从水中去除。废水继续流动进入兼氧区5,来自缺氧区4和曝气区6的废水在兼氧区内充分混合,兼性菌、异养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进一步降解,然后混合反应后的废水在搅拌和推流装置的作用下,一部分进入缺氧区4,一部分进入曝气区6。曝气区6的环形生化沟曝气盘6-2是设置有微孔的微孔式曝气盘,产生大量的微气泡,所述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根据氧容量调控鼓风机工作,确保水中的溶解氧大于2mg/L,在曝气区内有机物被降解,氨氮氧化为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发生磷的吸收反应。在曝气区6的末端,一部分废水流入兼氧区5,一部分废水进入沉淀区7,沉淀区的环形生化沟三相分离器7-2实现泥水分离,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到沉淀区的下部,通过底部的环形生化沟污泥排放阀7-4排出,环形生化沟污泥排放阀7-4排出的沉淀污泥一部分通过污泥回流管回流到厌氧区3,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排放管排放。废水通过环形生化沟溢水堰7-3、环形生化沟出水管进入进入多层好氧活动滤塔进水管。
⑥废水通过多层好氧活动滤塔进水管11-2、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布水管11-3进入多层好氧活动滤塔11,空气与废水在滤塔滤料11-4中交汇发生生化反应,同时滤塔滤料11-4对废水进行过滤,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处理后的水通过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出水管11-7进入清水池后回用。
⑦两级气浮池1产生的沉淀物、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2与环形生化沟排放的剩余污泥脱水后外运。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

1.一种大豆蛋白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调节池、两级气浮池(1)、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2)、环形生化沟、多层好氧活动滤塔(11)和清水池;废水调节池、两级气浮池(1)、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2)、环形生化沟、多层好氧活动滤塔(11)和清水池依次连通;
所述的废水调节池包括调节池进水管和调节池出水管,用于调节废水的水质和水量;
所述的两级气浮池(1)包括气浮池进水管(1-1)和用于排出处理后水的气浮池出水管,所述的两级气浮池包括一级气浮室、混凝反应室(1-11)和二级气浮室,所述的一级气浮室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一混合区(1-3)和第一分离区;所述的第一分离区包括第一集水区(1-4)和位于第一集水区内的第一集渣区(1-5);所述第一混合区设置有第一曝气盘(1-6),所述的第一曝气盘(1-6)的上方设有气浮池布水支管(1-2),所述的气浮池布水支管(1-2)连接气浮池进水管(1-1),所述的第一曝气盘(1-6)连接有两级气浮池外的第一风机(1-7);所述的第一分离区内设有一级气浮室三相分离器(1-8),所述的一级气浮室三相分离器(1-8)包括导流板和位于导流板下方与导流板配合使用的三角导流环,所述的三角导流环安装在两级气浮池的内壁上,所述的导流板的上部与第一分离区的形状相同,所述的导流板的下部呈喇叭状,所述的导流板的下部的内径大于三角导流环的内径;所述的第一集渣区布设有第一刮渣板(1-9)和第一浮渣槽(1-10);所述的混凝反应室(1-11)设置有混凝剂添加与计量系统(1-12);所述的二级气浮室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二混合区(1-13)和第二分离区;所述的第二分离区包括第二集水区(1-14)和位于第二集水区内的第二集渣区(1-15);所述第二混合区设置有第二曝气盘(1-16),所述的第二曝气盘连接有两级气浮池外的第二风机(1-17);所述的第二集渣区布设有第二刮渣板(1-18)和第二浮渣槽(1-19);所述的第二分离区内设有二级气浮室三相分离器(1-20),所述的第二分离区外壁的上部设有气浮池溢水堰(1-21),所述的气浮池溢水堰与气浮池出水管相连;为了废水处理的效果更好,所述的气浮池布水支管设置成同心圆形状或十字形状,气浮池布水支管上具有水平辐射出水口;二级气浮室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设有沉淀物排放阀(1-22);
所述的气浮池出水管与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进水管连通;
所述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2)包括通过折流板(2-1)分隔成的兼氧段(2-2)、缺氧段(2-3)和厌氧段(2-4),所述兼氧段(2-2)首端设有用于供入废水的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进水管(2-5),兼氧段(2-2)末端与缺氧段(2-3)首端连通,缺氧段(2-3)末端与厌氧段(2-4)首端连通;所述缺氧段(2-3)和厌氧段(2-4)的进水一侧的折流板的下部设置有45度的转角,以避免水流进入时产生的冲击作用,从而起到缓冲水流和均匀布水的作用;厌氧段(2-4)末端设有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三相分离器(2-6)和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溢水堰(2-7),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溢水堰(2-7)连接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出水管;所述兼氧段(2-2)、缺氧段(2-3)和厌氧段(2-4)的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连接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污泥排放阀(2-8);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的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的最上部设有上盖(2-9),上盖(2-9)设计成圆锥形结构,圆锥形结构顶端都设有甲烷废气集气管(2-10);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内都设有缺氧厌氧反应池填料(2-11);
所述的环形生化沟包括通过椭圆形外围墙(8)、弧形隔流墙(9)和圆形内围墙(10)分隔成的厌氧区(3)、缺氧区(4)、兼氧区(5)、曝气区(6)和沉淀区(7);所述厌氧区(3)位于环形生化沟的最里部和圆形内围墙(10)的内侧,厌氧区底部设有环形生化沟进水管和污泥回流管,圆形内围墙上和朝向缺氧区的一侧的水面下设有厌氧区出水口(3-1),厌氧区(3)设计有圆锥形上盖,圆锥形上盖的顶端设有甲烷废气收集管,厌氧区设有废水搅拌装置;所述缺氧区(4)位于圆形内围墙(10)和弧形隔流墙(9)之间,所述缺氧区(4)设有废水搅拌和推流装置(4-1);所述兼氧区(5)位于圆形内围墙(10)和椭圆形外围墙(8)之间;所述曝气区(6)位于弧形隔流墙(9)和椭圆形外围墙(8)之间;所述曝气区(6)设有表曝机(6-1),一方面对废水进行曝气,另一方面推动废水流动;所述曝气区(6)的下部设有曝气调控系统,所述曝气调控系统包括环形生化沟曝气盘(6-2)、环形生化沟鼓风机和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所述的环形生化沟曝气盘(6-2)是设置有微孔的微孔式曝气盘,所述环形生化沟曝气盘(6-2)连接环形生化沟鼓风机,环形生化沟鼓风机设置在环形生化沟外,曝气区的废水水面下设置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所述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根据氧容量调控环形生化沟鼓风机工作;所述沉淀区(7)位于椭圆形外围墙(8)的外侧和曝气区(6)的末端;沉淀区的中部和椭圆形外围墙上设有沉淀区进水口(7-1),沉淀区的两端设有沉淀区出水口,沉淀区的出水口处设有环形生化沟三相分离器(7-2),沉淀区出水口上部设有环形生化沟溢水堰(7-3),沉淀区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下端设置有环形生化沟污泥排放阀(7-4),环形生化沟污泥排放阀(7-4)连接剩余污泥排放管和污泥回流管;
多层好氧活动滤塔(11)包括滤塔顶盖(11-1)、多层好氧活动滤塔进水管(11-2)、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布水管(11-3)、滤塔滤料(11-4)、滤料支撑架(11-5)、进风口(11-6)和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出水管(11-7);多层好氧活动滤塔(11)采用多层设置,最顶部设有滤塔顶盖(11-1),滤塔顶盖(11-1)与塔体之间留有出风口;滤塔顶盖(11-1)下面设有多层好氧活动滤塔进水管(11-2),多层好氧活动滤塔进水管(11-2)连接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布水管(11-3);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布水管(11-3)安置在最上面一层的滤塔滤料上部;滤塔滤料(11-4)放置在滤料支撑架(11-5)上,从上层到下层滤塔滤料的粒径逐渐变小;滤料支撑架设计成倒梯形抽屉式;多层好氧活动滤塔的底部设有进风口(11-6)和多层好氧活动滤塔出水管(11-7)。
CN201610100364.6A 2016-02-23 2016-02-23 一种大豆蛋白废水处理装置 Pending CN1055410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0364.6A CN105541053A (zh) 2016-02-23 2016-02-23 一种大豆蛋白废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0364.6A CN105541053A (zh) 2016-02-23 2016-02-23 一种大豆蛋白废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1053A true CN105541053A (zh) 2016-05-04

Family

ID=55820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00364.6A Pending CN105541053A (zh) 2016-02-23 2016-02-23 一种大豆蛋白废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4105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7329A (zh) * 2016-10-11 2017-01-04 临邑禹王植物蛋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双级缺氧/好氧技术处理蛋白生产废水的方法
CN108046542A (zh) * 2018-01-23 2018-05-18 常州大学 毛皮生产废水处理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93178A1 (en) * 2002-04-30 2003-11-13 International Waste Management Systems Plc Organic slurry treatment process
CN104261595A (zh) * 2014-10-21 2015-01-07 临邑禹王植物蛋白有限公司 一种大豆蛋白乳清废水预处理方法
CN104986919A (zh) * 2015-06-29 2015-10-21 常州大学 一种玉米加工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CN105152477A (zh) * 2015-09-08 2015-12-16 常州大学 米酒厂废水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93178A1 (en) * 2002-04-30 2003-11-13 International Waste Management Systems Plc Organic slurry treatment process
CN104261595A (zh) * 2014-10-21 2015-01-07 临邑禹王植物蛋白有限公司 一种大豆蛋白乳清废水预处理方法
CN104986919A (zh) * 2015-06-29 2015-10-21 常州大学 一种玉米加工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CN105152477A (zh) * 2015-09-08 2015-12-16 常州大学 米酒厂废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7329A (zh) * 2016-10-11 2017-01-04 临邑禹王植物蛋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双级缺氧/好氧技术处理蛋白生产废水的方法
CN106277329B (zh) * 2016-10-11 2019-10-18 临邑禹王植物蛋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双级缺氧/好氧技术处理蛋白生产废水的方法
CN108046542A (zh) * 2018-01-23 2018-05-18 常州大学 毛皮生产废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5156B (zh) 一体式高效自养脱氮反应器
CN104986919A (zh) 一种玉米加工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CN104743742B (zh) 一种化学机械浆废水处理系统
CN202688032U (zh) 高效气浮净水反应装置
CN104787966A (zh) 废油回收加工废水臭气处理系统
CN203613071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04743745B (zh) 一种大蒜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CN102139972A (zh) 污水处理方法及设备
CN201292263Y (zh) 竖流式好气浮滤池
CN105668922A (zh) 高浓度聚酯树脂废水处理装置
CN105036455A (zh) 一种精制棉废水处理系统
CN105130116A (zh) 一种小麦加工废水处理系统
CN215480419U (zh) 组合式氧化沟与深床反硝化滤池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3193360B (zh) 一种一体化脱氮除磷曝气生物滤池净水系统
CN202785899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00500593C (zh) 复合式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152477A (zh) 米酒厂废水处理系统
CN105541053A (zh) 一种大豆蛋白废水处理装置
CN108946939A (zh) 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工艺
CN209797712U (zh) 一种中高浓度综合污水脱氮除磷处理系统
CN101428943A (zh) 一种用于城市污水厂升级改造的全流程工艺
CN109293079B (zh) 一种低能耗曝气循环澄清池
CN101733046A (zh) 三相流化床反应设备
CN103183412B (zh) 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5060487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