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6280A - 汽油蒸气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油蒸气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6280A
CN105536280A CN201510813391.3A CN201510813391A CN105536280A CN 105536280 A CN105536280 A CN 105536280A CN 201510813391 A CN201510813391 A CN 201510813391A CN 105536280 A CN105536280 A CN 105536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oline
adsorption
air
tower
vapou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33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田亮
谷村泰宏
杉本猛
福原启三
田中�明
关谷胜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8133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36280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088013045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20990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36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62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对从收纳在框架内的各设备产生的热量的上下方向移动加以抑制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本发明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的特征在于,在框架(120)内把冷凝塔(2)以及吸附解吸塔(4)配置在比汽油蒸气泵(1)以及解吸用泵(5)靠上方的位置上。

Description

汽油蒸气回收装置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8/069403、国际申请日为2008年10月27日、国家申请号为200880130454.3、发明名称为“汽油蒸气回收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收气化的汽油(以下称为汽油蒸气)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的油箱内部在下部贮存汽油液体,在上部有汽油蒸气以饱和状态存在。当在加油站向油箱供给汽油时,存在于油箱内的汽油蒸气从供油口被逐出,向大气中排放。这样,若汽油蒸气保持原样向大气中排放的话,则成为光化学烟雾的原因,发展成对人体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问题。因此,开发对汽油蒸气进行回收、冷却、再利用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现已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由汽油蒸气回收装置回收的汽油蒸气,由将填充了防冻液(例如载冷剂(丙二醇等)或汽油、煤油那样的石油系列物质)的冷凝塔(汽油蒸气冷凝容器)的内部导通的汽油蒸气冷凝管冷却,并被排放。当以该状态被排放时,在用于排放而导通的配管周围产生结露。对此,考虑了例如通过对由泵加压的高温的汽油蒸气和排向大气的低温的空气(含有未被回收而剩下的若干量的汽油蒸气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排向大气空气的温度上升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43271号公报(第7~9页,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77563号公报(第5~10页,图1)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98604号公报(第4~7页,图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为了防止在上述的方法中产生结露,必须另设热交换器,不仅增加了产品成本,也增加了配管处理的限制。另外,因为在排向大气的空气中含有若干量的汽油蒸气,所以,混有可燃成分的空气排出流入到例如汽油蒸气回收装置的电气部件区域(以下称为非防爆区域),这是不理想的。另外,在排向大气的空气中还残留有微量的汽油臭气的成分,由于这些成分飞散,也会给加油站内的使用者带来不适感。
进而,若为在汽油蒸气回收装置设置吸附解吸塔、使用填充到该吸附解吸塔的吸附剂(例如硅胶或沸石、活性炭等)回收汽油蒸气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的话,则在将由吸附剂吸附的汽油成分解吸时,从汽油蒸气回收装置的外部取入空气,当在该解吸用途的空气中混入有排放的汽油成分时,在吸附剂上会附着多余量的汽油成分,使得吸附剂的性能降低。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第一目是提供抑制从收纳在框架内的各设备产生的热量的上下方向移动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在第一目的以外,其第二目的是提供防止把空气排向大气的配管结露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另外,在第一目的以及第二目的以外,其第三目的是提供抑制汽油臭气成分飞散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进而,在第一目的、第二目的以及第三目的以外,其第四目的是提供排向大气的空气和用于解吸而吸入的空气不会混合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油蒸气回收装置具有:汽油蒸气泵,该汽油蒸气泵吸引从油箱排出的汽油蒸气;冷凝塔,该冷凝塔在内部填充载冷剂,冷却由所述汽油蒸气泵吸引的汽油蒸气;吸附解吸塔,该吸附解吸塔利用吸附剂吸附由所述汽油蒸气泵吸引的汽油蒸气,将吸附在所述吸附剂中的汽油蒸气解吸;解吸用泵,该解吸用泵向所述吸附解吸塔供给解吸用空气;和框架,该框架在内部收纳所述汽油蒸气泵、所述冷凝塔、所述吸附解吸塔以及所述解吸用泵;在所述框架内,所述冷凝塔以及所述吸附解吸塔配置在比所述汽油蒸气泵以及所述解吸用泵靠上方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可以抑制从收纳在框架内的各设备产生的热量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能够实现汽油蒸气回收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整体的回路构成的示意构成图。
图2是表示汽油蒸气回收装置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汽油蒸气回收装置的配置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汽油蒸气回收装置的配置的又一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汽油蒸气泵,2:冷凝塔,3:气液分离器,4a:吸附解吸塔,4b:吸附解吸塔,5:解吸用泵,6:冷冻机,7:载冷剂,8:载冷剂泵,9a:吸附剂,9b:吸附剂,10:排出口,11:吸气口,12:载冷剂温度检测器,13a:吸附剂冷却器,13b:吸附剂冷却器,22:第一电磁阀,24:汽油冷凝器,26a:第二电磁阀,26b:第二电磁阀,27a:第三电磁阀,27b:第三电磁阀,28:第一减压阀,29:汽油吸附用配管,30:开闭阀,31:第二减压阀,32a:第四电磁阀,32b:第四电磁阀,33a:第五电磁阀,33b:第五电磁阀,35:汽油解吸用配管,36:排向大气用配管,41:压缩机,42:冷凝器,43:节流装置,44:制冷剂蒸发器,45:制冷剂配管,46:风机,54:载冷剂配管,55:液面计,100: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1:汽油计量器,102:供油嘴,110:气隙,111:顶部面板,112:冷冻机面板,113:气隙面板,114:侧框,115:侧框,116:冷凝塔以及吸附解吸塔面板,117:解吸用泵面板,118:汽油蒸气泵面板,119:基座板,120:框架,121:设置基础,122:岛内型坑井,125:非防爆区域,A:汽油蒸气冷凝回路,A1:汽油蒸气吸附回路,A2:汽油蒸气解吸回路,B:制冷剂回路,C:载冷剂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整体的回路构成的示意构成图。基于图1对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的回路构成进行说明。该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以冷凝塔冷却并回收所吸引的汽油蒸气,而且设有吸附或解吸汽油蒸气的两个吸附解吸塔,适当切换该两个吸附解吸塔的作用,对汽油蒸气进行回收(吸附)以及再利用(解吸)。另外,包含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会与实际的大小关系不同。
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连同用于向机动车等供给汽油的汽油计量器101一起设置在加油站等。另外,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回收从机动车等的供油口排向大气中的汽油蒸气,进行再利用。该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大体划分成由汽油蒸气冷凝回路A、制冷剂回路B和载冷剂回路C构成。另外,该汽油蒸气冷凝回路A由汽油蒸气吸附回路A1和汽油蒸气解吸回路A2构成。
[汽油蒸气吸附回路A1]
在由吸附解吸塔4a吸附汽油蒸气时的汽油蒸气吸附回路A1通过利用汽油吸附用配管29以及排向大气用配管36依次连接供油嘴102、第一电磁阀22、汽油蒸气泵1、汽油冷凝器24、气液分离器3、第二电磁阀26a、吸附解吸塔4a、第三电磁阀27a、第一减压阀28、排出口10而构成。
在由吸附解吸塔4b吸附汽油蒸气时的汽油蒸气吸附回路A1通过利用汽油吸附用配管29依次连接供油嘴102、第一电磁阀22、汽油蒸气泵1、汽油冷凝器24、气液分离器3、第二电磁阀26b、吸附解吸塔4b、第三电磁阀27b、第一减压阀28、排出口10而构成。即,通过控制第二电磁阀26a和第二电磁阀26b的切换和第三电磁阀27a和第三电磁阀27b的切换,以吸附解吸塔4a或吸附解吸塔4b中的一个吸附汽油蒸气。
因此,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通过控制上述各电磁阀,使吸附解吸塔4a或吸附解吸塔4b中的一个作为吸附汽油蒸气的吸附解吸塔发挥作用,使另一个作为解吸汽油蒸气的解吸塔发挥作用。另外,吸附解吸塔4a和吸附解吸塔4b的切换可以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来进行,或者根据作为吸附塔发挥作用的塔的出口附近的汽油蒸气浓度来进行。
汽油计量器101计量供给到机动车等的汽油。供油嘴102在从汽油计量器101供给汽油时插入于机动车等的供油口。该供油嘴102也具有作为吸引从供油口排向大气中的汽油蒸气时的入口的作用。在此,以设置一个供油嘴102的情况为例表示,但供油嘴102的设置数目并没有特别限定。第一电磁阀22具有防止从供油嘴102吸引的汽油蒸气逆流的作用。该第一电磁阀22可以根据供油嘴102的设置数目进行设置。
汽油蒸气泵1从供油嘴102吸引、加压汽油蒸气。汽油冷凝器24设在汽油蒸气冷凝容器等的冷凝塔2内,冷却并冷凝液化在内部导通的汽油蒸气。在此,以汽油冷凝器24构成为螺旋状的情况为例表示,但并不限定于此。气液分离器3通过捕捉冷凝液化的汽油,分离液化汽油和汽油蒸气。另外,如图1所示,也可以在使由气液分离器3分离的液化汽油导通的配管中设置开闭阀30。
第二电磁阀26a及第二电磁阀26b通过控制开闭,导通或不导通含有在冷凝塔2不能回收的汽油蒸气的空气。吸附解吸塔4a及吸附解吸塔4b具有作为吸附汽油蒸气的吸附塔的作用和作为解吸汽油蒸气的解吸塔的作用。在吸附解吸塔4a的内部设置后述的吸附剂冷却器13a和吸附剂9a。在吸附解吸塔4b的内部也同样设置后述的吸附剂冷却器13b和吸附剂9b。
吸附剂冷却器13a具有由填充在冷凝塔2内的载冷剂7冷却吸附解吸塔4a内部的作用。吸附剂冷却器13b也与吸附剂冷却器13a同样具有由填充在冷凝塔2内的载冷剂7冷却吸附解吸塔4b内部的作用。即,通过在吸附解吸塔4a及吸附解吸塔4b设置吸附剂冷却器13a及吸附剂冷却器13b,可以用少量的吸附剂9a及吸附剂9b进行汽油蒸气的吸附。
吸附剂9a及吸附剂9b从含有汽油蒸气的空气中吸附汽油蒸气,例如通过吸附在空气中含有的汽油蒸气,形成含有平均1vol%以下的汽油蒸气的空气。作为该吸附剂9a及吸附剂9b,例如可以使用硅胶或沸石、活性炭等。即,在吸附解吸塔4a或吸附解吸塔4b的吸附剂9a或吸附剂9b吸附汽油蒸气,由另一个吸附解吸塔的吸附剂9a或吸附剂9b解吸汽油蒸气。然后,交替地切换吸附和解吸,变成可以连续运转。
第三电磁阀27a及第三电磁阀27b通过控制开闭,由吸附解吸塔4a或吸附解吸塔4b中的一个进而导通或不导通吸附汽油蒸气后的空气。第一减压阀28减压经过吸附解吸塔4a或吸附解吸塔4b后的空气。排出口10把在第一减压阀28减压并借助于排向大气用配管36到达的空气排出到大气中。汽油吸附用配管29是导通含有汽油蒸气的空气的配管。另外,各电磁阀由微型计算机等的控制机构(省略图示)进行控制。排向大气用配管36是导通吸附解吸塔4a或吸附解吸塔4b中的汽油蒸气吸附后的空气的配管。
[汽油蒸气解吸回路A2]
在由吸附解吸塔4b解吸汽油蒸气时的汽油蒸气解吸回路A2通过用汽油解吸用配管35依次连接吸气口11、第二减压阀31、第四电磁阀32b、吸附解吸塔4b、第五电磁阀33b和解吸用泵5而构成。另一方面,在由吸附解吸塔4b吸附汽油蒸气时的汽油蒸气解吸回路A2通过用汽油解吸用配管35依次连接吸气口11、第二减压阀31、第四电磁阀32a、吸附解吸塔4a、第五电磁阀33a和解吸用泵5而构成。
通过根据与汽油蒸气吸附回路A1中的各电磁阀的控制对第四电磁阀32a及第四电磁阀32b的切换和第五电磁阀33a及第五电磁阀33b的切换进行控制,由吸附解吸塔4a及吸附解吸塔4b中的一个吸附解吸塔解吸汽油蒸气。即,通过对汽油蒸气解吸回路A2的各电磁阀与汽油蒸气吸附回路A1的各电磁阀一并进行控制,可以适当切换吸附解吸塔4a的作用和吸附解吸塔4b的作用。
吸气口11从外部空气取入用于解吸汽油蒸气的空气。第二减压阀31对从吸气口11取入的空气进行减压。第四电磁阀32a及第四电磁阀32b具有通过控制开闭来导通或不导通由第二减压阀31减压的空气的作用。构成汽油蒸气解吸回路A2的吸附解吸塔4b,如上所述作为解吸汽油蒸气的解吸塔发挥作用。另外,吸附解吸塔4a与吸附解吸塔4b同样,在构成汽油蒸气解吸回路A2时,作为解吸汽油蒸气的解吸塔发挥作用。
第五电磁阀33a及第五电磁阀33b具有通过控制开闭来导通或不能导通含有汽油蒸气的空气的作用。解吸用泵5具有为了把解吸用空气供给到吸附解吸塔4b或吸附解吸塔4a而借助于吸气口11从外部空气吸引空气的作用。汽油解吸用配管35是导通空气或含有汽油蒸气的空气的配管。该汽油解吸用配管35与在汽油蒸气吸附回路A1的第一电磁阀22和汽油蒸气泵1之间的汽油吸附用配管29连接。
[制冷剂回路B]
制冷剂回路B搭载在冷冻机6上,作为用制冷剂配管45依次连接压缩机41、冷凝器42、节流装置43和制冷剂蒸发器44的热泵循环而构成。即,制冷剂回路B通过在制冷剂配管45内导通制冷剂,使该制冷剂在各构成设备中循环,冷却填充在冷凝塔2内的载冷剂7。另外,在冷凝器42附近设置用于向冷凝器42供给空气的风扇等的风机46。
压缩机41吸入流经制冷剂配管45的制冷剂,压缩该制冷剂使其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冷凝器42排放制冷剂的冷凝热,冷凝液化该制冷剂。节流装置43由减压阀或电子式膨张阀、温度式膨张阀、毛细管等构成,减压该制冷剂使其膨张。制冷剂蒸发器44从载冷剂7获取热量(即,冷却载冷剂7),使该制冷剂蒸发气化。另外,制冷剂回路B所能够使用的制冷剂并没有特别限定,什么样的制冷剂都可使用。
[载冷剂回路C]
载冷剂回路C通过由载冷剂配管54依次连接冷凝塔2、载冷剂泵8、吸附剂冷却器13a及吸附剂冷却器13b而构成。冷凝塔2为了实现设置面积的减少而构成为筒状,具有作为贮存载冷剂7的载冷剂箱的作用。载冷剂7例如是由丙二醇或汽油、煤油这样的石油系列物质等构成的防冻液。该载冷剂7通过控制制冷剂回路B,保持规定的温度范围(例如1~3℃左右的范围)。即,在冷凝塔2内,通过冷却载冷剂7,搅拌载冷剂7,进行温度的调节。
载冷剂泵8吸引、加压贮存在冷凝塔2中的载冷剂7。即,载冷剂7由载冷剂泵8在载冷剂回路C中循环。吸附剂冷却器13a及吸附剂冷却器13b由从冷凝塔2供给的载冷剂7冷却吸附解吸塔4a及吸附解吸塔4b的内部。通过降低吸附解吸塔4a及吸附解吸塔4b的内部温度,可以增大汽油蒸气的吸附容量。从吸附剂冷却器13a及吸附剂冷却器13b分别流出的载冷剂7合流,再次流入到冷凝塔2。
另外,在冷凝塔2的侧面设置用于检测内部的载冷剂7液面的液面计55。进而,在冷凝塔2设置用于检测内部的载冷剂7温度的热敏电阻或温度计等的载冷剂温度检测器12。由该载冷剂温度检测器12检测的温度信息输送到省略图示的控制机构,控制制冷剂回路B,以便将载冷剂7的温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该控制机构对各电磁阀的开闭、各泵的驱动频率、压缩机41的驱动频率、风机46的转速等进行控制。
图2是表示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基于图2对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的配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由两个侧框(侧框114及侧框115)、成为顶面的顶部面板111、成为底面的基座板119构成框架120。在该框架120的内部,在水平方向设置多片面板(冷冻机面板112、气隙面板113、冷凝塔及吸附解吸塔面板116、解吸用泵面板117及汽油蒸气泵面板118),形成收纳上述各设备的空间。
即,冷冻机面板112、气隙面板113、冷凝塔及吸附解吸塔面板116、解吸用泵面板117及汽油蒸气泵面板118以按规定的间隔分隔框架120内的方式设置在水平方向,形成收纳上述各设备的空间。这些面板利用焊接与侧框接合。通过这样,可抑制各空间的热量的上下方向移动。因此,可抑制吸附解吸塔4a及吸附解吸塔4b的散热,抑制内部的温度上升。为此,还可以增大汽油蒸气的吸附容量,可以实现汽油蒸气回收效率的提高。
在框架120的最上层设置冷冻机面板112,在顶部面板111和冷冻机面板112之间形成空间(非防爆区域125),在冷冻机面板112载置冷冻机6。在冷冻机面板112的下方设置气隙面板113,在冷冻机面板112和气隙面板113之间形成空间,该空间发挥作为气隙110的作用。该气隙110是从安全方面的观点出发作为用于隔开防爆部件(采取了特别技术对策用以不成为可燃物的着火源的部件,在此主要指防爆电气设备)和非防爆部件(没有采取用以不成为可燃物的着火源那样的特别技术对策的部件,在此指冷冻机6或搭载控制机构的控制基板等)的空间而设置的,另外法律也规定必须设置。
在气隙面板113的下方设置冷凝塔及吸附解吸塔面板116,在气隙面板113和冷凝塔及吸附解吸塔面板116之间形成空间,在冷凝塔及吸附解吸塔面板116载置冷凝塔2、吸附解吸塔4a及吸附解吸塔4b。冷凝塔2、吸附解吸塔4a及吸附解吸塔4b冷却并回收汽油蒸气,因为载置这些设备的空间被冷却,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空间称为冷却区域。
在冷凝塔及吸附解吸塔面板116的下方设置解吸用泵面板117,在冷凝塔及吸附解吸塔面板116和解吸用泵面板117之间形成空间,在解吸用泵面板117载置解吸用泵5。在解吸用泵面板117的下方设置汽油蒸气泵面板118,在解吸用泵面板117和汽油蒸气泵面板118之间形成空间,在汽油蒸气泵面板118载置汽油蒸气泵1。解吸用泵5及汽油蒸气泵1通过驱动而发热,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收纳这些设备的空间称为发热区域。
另外,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及汽油计量器101设置在形成于加油站内的设置基础121上。另外,在设置基础121内部,形成设置电源、排向大气用配管36及排出口10的岛内型坑井122。另外,设置基础121的大小、形状、厚度及材料没有特别限定,根据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及汽油计量器101的大小或形状、设置台数或者加油站的大小或目的(例如或为乘用机动车专用,或为大型车也能够使用等)确定即可。
在此,基于图1及图2对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使制冷剂回路B动作,降低制冷剂蒸发器44的温度。具体的是,通过驱动压缩机41,使制冷剂循环,从而使设在冷凝塔2内的制冷剂蒸发器44的温度降低。此时,填充在冷凝塔2内的载冷剂7降到规定的温度。另外,若载冷剂7达到规定的温度的话,则停止压缩机41的驱动。
若载冷剂7的温度上升超过规定的范围的话,则再开始压缩机41的驱动。即,图示省略的控制机构基于来自载冷剂温度检测器12的温度信息对制冷剂回路B的压缩机41进行控制,使载冷剂7的温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这样,通过冷凝塔2内的载冷剂7的温度被控制在规定的范围,达成汽油蒸气回收运转的准备。另外,在与从汽油计量器101向机动车等供给液化汽油的同时,开始汽油蒸气回收运转。
在从供油嘴102向机动车等的油箱供给液化汽油时,把从供油口逐出的汽油蒸气吸引到汽油蒸气冷凝回路A内,自此开始汽油蒸气回收运转。即,由构成汽油蒸气冷凝回路A的汽油蒸气泵1的运转,借助于供油嘴102将汽油蒸气吸引到汽油蒸气冷凝回路A内,从而开始汽油蒸气回收运转。
所吸引的汽油蒸气通过位于设置基础121内部的岛内型坑井122,从下向上在框架120内流动,导入到冷凝塔2内(图2所示的箭头(a))。导入到冷凝塔2内的汽油蒸气在冷凝塔2内的汽油冷凝器24内缓缓冷却的同时从上方向下方流动。被冷却的汽油蒸气的一部分液化而从冷凝塔2流出。液化的汽油由气液分离器3捕捉并回收,从含有汽油蒸气的空气分离。由气液分离器3捕捉的液化汽油返回至汽油计量器101,被再利用。
另外,没有液化的汽油蒸气流入到吸附解吸塔4a或吸附解吸塔4b。即,因为只通过冷凝塔2并不能将汽油蒸气全部液化并回收,所以,汽油蒸气由吸附解吸塔4a及吸附解吸塔4b进行吸附及解吸并回收。在由吸附解吸塔4a吸附汽油蒸气的情况下,控制第二电磁阀26a打开,控制第二电磁阀26b关闭,流出气液分离器3的含有汽油蒸气的空气流入到吸附解吸塔4a。
在吸附解吸塔4a中,由设在吸附解吸塔4a内部的吸附剂9a吸附汽油蒸气。因此,由于从含有汽油蒸气的空气中吸附汽油蒸气,所以,进一步降低了汽油蒸气的浓度。例如,通过吸附剂9a吸附汽油蒸气,使汽油蒸气的含有量降到1vol%以下。另外,该空气经由控制成打开的第三电磁阀27a及第一减压阀28,从排出口10排向大气(图2所示的箭头(b))。
另外,在吸附解吸塔4b中,进行被吸附剂9b吸附的汽油蒸气的解吸。具体的是,通过驱动解吸用泵5,从吸气口11取入的空气在第二减压阀31减压,经由第四电磁阀32b流入到吸附解吸塔4b(图2所示的箭头(c))。此时,吸附解吸塔4b内的压力成为负压。即,由吸附剂9b吸附的汽油蒸气,在流入到吸附解吸塔4b的空气的负压作用下,从吸附剂9b解吸。另外,空气中所含有的汽油蒸气的含有量增加(即汽油蒸气浓度变高),从吸附解吸塔4b流出,进行再利用。
从吸附解吸塔4b流出的汽油蒸气被解吸用泵5吸引,再次流入到汽油吸附用配管29(即汽油蒸气吸附回路A1)。然后,与从供油嘴102流入的汽油蒸气合流,流入到冷凝塔2。这样,在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中,实现了汽油蒸气的回收率的提高。另外,将吸附解吸塔4a及吸附解吸塔4b内保持成低温是为了提高冷凝性能及吸附性能,保持载冷剂7的温度是为了防止与汽油蒸气一起存在的水分冻结。
吸附解吸塔4a及吸附解吸塔4b根据规定的时间间隔、吸附解吸塔4a或吸附解吸塔4b的出口附近的汽油蒸气浓度来切换作用。这是因为,对于由吸附剂9a及吸附剂9b所能吸附汽油蒸气的量,存在规定的界限,而为了执行连续运转,必须对汽油蒸气的吸附和解吸进行切换。在上述的例子中,设想成使作为吸附塔作用的吸附解吸塔4a作为解吸塔发挥作用、使作为解吸塔作用的吸附解吸塔4b作为吸附塔发挥作用的情况。
在此,对框架120内的各设备的配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在框架120内,冷冻机6配置在最上层,以下依次形成气隙110、冷却区域、发热区域。另外,用于把空气排向大气的排出口10设置在岛内型坑井122、即比发热区域靠下方的位置。进而,汽油解吸用配管35为了与吸附解吸塔4a及吸附解吸塔4b连接而配置在冷却区域。即,把吸气口11设置在吸附解吸塔4a及吸附解吸塔4b的附近,从侧框侧吸进解吸用空气。
在冷凝塔及吸附解吸塔面板116、解吸用泵面板117、汽油蒸气泵面板118及基座板119,形成插通汽油吸附用配管29、汽油解吸用配管35及排向大气用配管36的通孔,借助于这些通孔设置各配管。在成为这样配置构成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中,可以使导通由汽油蒸气回收而冷却了的空气的排向大气用配管36经过作为发热区域的解吸用泵5的设置空间及汽油蒸气泵1的设置空间。
因此,不使用特别的机构就可以对在排向大气用配管36内导通的空气进行加热,可以有效地防止排向大气用配管36结露。由此,不必把多余的绝热材料缠绕在排向大气用配管36上,可有助于降低成本。另外,通过把排气空气向下方排出,可以防止在排气空气中所含有的若干量的汽油蒸气飞散。这是有效利用了汽油蒸气比空气重的特性。进而,也可以防止汽油臭气的飞散,能够降低相对于在加油站内进行供油作业的使用者的不适感。
由于把解吸用空气的吸气口11设在比排向大气用的排出口10靠上方的位置,所以,在解吸用空气中不会混入排出的空气所含有的若干量的汽油蒸气。因此,可长期地保持吸附剂9a及吸附剂9b的性能。另外,由于把冷却区域设置在比发热区域靠上方的位置,所以,与把冷却区域设置比发热区域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较,不对排向大气用配管36自身实施特别的绝热,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排向大气用配管36结露。
通过由多个面板(冷冻机面板112、气隙面板113、冷凝塔及吸附解吸塔面板116、解吸用泵面板117及汽油蒸气泵面板118)分隔框架120内部,可抑制热量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排向大气用配管36的结露。另外,可防止从外部(例如发热区域等)向冷却区域的加热,能够抑制冷冻机6的多余工作,可实现运转成本的降低。
图3是表示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的配置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基于图3对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的配置的另一例进行说明。在图2中例示了把吸气口11设于吸附解吸塔4a及吸附解吸塔4b附近的情况,而在图3中例示的是把吸气口11设于与排出口10相同高度的位置的情况。该吸气口11只要设于与排出口10的设置位置相同或者比排出口10的设置位置高的高度的位置即可。从吸气口11取入用于解吸由吸附剂9a或吸附剂9b吸附的汽油蒸气的解吸用空气(图3所示的箭头(c1))。理想的是,在该解吸用空气中不含有汽油蒸气成分。
因而,在图2中,把吸气口11设置于比排出口10的设置位置靠上方的位置,在解吸用空气中不含有从排出口10排出的空气中所含的若干量的汽油蒸气成分。在此,由于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的配置,也设想必须把吸气口11设置在与排出口10相同高度的位置。因此,在图3中,吸气口11的朝向与排出口10的朝向不同。即使这样,在从吸气口11取入的解吸用空气中也不包含从排出口10排出的空气(图3所示的箭头(b1))所含的若干量的汽油蒸气成分。
如图2所示,对于排出口10设置在岛内型坑井122内的形式,若吸气口11设在汽油蒸气回收装置的接地面以上的高度的话,则从排出口10排出的空气就不会从吸气口11被取入。但是,如图3所示,对于吸气口11和排出口10设置在相同高度的位置的形式,当吸气口11的朝向和排出口10的朝向为相同方向时,从排出口10排出的空气会从吸气口11被取入。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在图3中,吸气口11的朝向与排出口10的朝向为不同方向。
图4是表示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的配置的又一例的示意图。基于图4对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的配置的又一例进行说明。在图2及图3中,说明了为了不从吸气口11取入从排出口10排出的空气而把吸气口11设置在与排出口10的设置位置相同或比排出口10的设置位置高的高度的位置,而在图4中,对用于进一步不使从排出口10排出的空气从吸气口11被取入的改进进行说明。
在图2中例示了使排出口10在铅直方向朝下的情况,在图3中例示了使排出口10在水平方向定向的情况,但只要在该范围、即从水平方向至铅直方向朝下的范围(即图4所示的箭头(b)~箭头(b1)的范围)定向地设置排出口10即可。因为汽油蒸气成分比空气重,所以,若设置成在该范围内排出空气的话,则汽油蒸气臭气就不会上升到其以上的高度。因此,可防止在排气空气中所含的若干量的汽油蒸气飞散,能够降低相对于在加油站内进行供油作业的使用者的不适感。
另外,在图2及图3中例示了把吸气口11在水平方向定向的情况,但也可以如图4所示以在从水平方向至铅直方向朝上的范围(即在图4所示的箭头(c)~箭头(c2)的范围)定向的方式设置吸气口11。通过适当调整吸气口11的朝向和排出口10的朝向,可以使得从排出口10排出的空气不被进一步从吸气口11取入。吸气口11的朝向可以通过弯曲加工汽油解吸用配管35来进行调整,排出口10的朝向可以通过弯曲加工排向大气用配管来进行调整。因此,可以根据汽油蒸气回收装置100的大小、形状等增加各配管的处理选择次数,能够确定各配管的配置,能有助于空间节省化、设计优化。

Claims (9)

1.一种汽油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油蒸气回收装置具有:
汽油蒸气泵,该汽油蒸气泵吸引从油箱排出的汽油蒸气,
冷凝塔,该冷凝塔在内部填充载冷剂,冷却由所述汽油蒸气泵吸引的汽油蒸气,
两个吸附解吸塔,该吸附解吸塔利用吸附剂吸附由所述汽油蒸气泵吸引的汽油蒸气,将吸附于所述吸附剂的汽油蒸气解吸,
解吸用泵,该解吸用泵向所述吸附解吸塔供给解吸用空气,
框架,该框架在内部收纳所述汽油蒸气泵、所述冷凝塔、所述吸附解吸塔以及所述解吸用泵,和
排向大气用配管,该排向大气用配管将在所述吸附解吸塔之中作为吸附塔发挥作用的所述吸附解吸塔中吸附所述汽油蒸气后的空气导通;
所述汽油蒸气回收装置构成为能够使所述吸附解吸塔之中的一个作为吸附塔发挥作用,使所述吸附解吸塔之中的另一个作为解吸塔发挥作用,交替地切换吸附和解吸,
在所述框架内,所述冷凝塔以及所述吸附解吸塔配置在比所述汽油蒸气泵以及所述解吸用泵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排向大气用配管经过发热区域,该发热区域设置有通过驱动而发热的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油蒸气回收装置具备冷冻机,该冷冻机用于对填充在所述冷凝塔内部的载冷剂进行冷却,
在所述框架内,所述冷冻机配置在最上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机、所述汽油蒸气泵、所述冷凝塔、所述吸附解吸塔以及所述解吸用泵配置在由设于水平方向的面板分隔的空间中。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排向大气用配管的端部的排出口设置在比所述汽油蒸气泵以及所述解吸用泵的收纳空间靠下方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口在从水平方向至铅直方向朝下的范围内定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油蒸气回收装置设有导通解吸用空气的汽油解吸用配管,该解吸用空气用于将由所述吸附解吸塔的所述吸附剂吸附的所述汽油蒸气解吸,
设于所述汽油解吸用配管的端部的吸气口设置在与所述排出口的设置位置相同或比所述排出口的设置位置高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气口设置在比所述排出口高的位置的情况下,
所述吸气口在水平方向定向,所述排出口在铅直方向朝下定向。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气口和所述排出口设置在相同的高度的情况下,
所述吸气口和所述排出口在不同的方向定向。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油蒸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口在从水平方向至铅直方向朝上的范围内定向。
CN201510813391.3A 2008-10-27 2008-10-27 汽油蒸气回收装置 Pending CN1055362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3391.3A CN105536280A (zh) 2008-10-27 2008-10-27 汽油蒸气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3391.3A CN105536280A (zh) 2008-10-27 2008-10-27 汽油蒸气回收装置
CN2008801304543A CN102099088A (zh) 2008-10-27 2008-10-27 汽油蒸气回收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304543A Division CN102099088A (zh) 2008-10-27 2008-10-27 汽油蒸气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6280A true CN105536280A (zh) 2016-05-04

Family

ID=55858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3391.3A Pending CN105536280A (zh) 2008-10-27 2008-10-27 汽油蒸气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362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9471A (zh) * 2020-04-16 2020-08-25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一种汽油蒸汽回收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28600Y (zh) * 2004-10-15 2005-09-28 黄道军 复叠法油气分离回收装置
CN1807555A (zh) * 2004-12-22 2006-07-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气体状烃的处理、回收装置以及方法
CN1806894A (zh) * 2005-12-13 2006-07-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油气吸收回收的方法及装置
CN201085979Y (zh) * 2007-08-06 2008-07-16 湖北楚冠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加油站用吸附冷凝法油气回收装置
JP2008207067A (ja) * 2007-02-23 2008-09-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ガソリンベーパ凝縮容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28600Y (zh) * 2004-10-15 2005-09-28 黄道军 复叠法油气分离回收装置
CN1807555A (zh) * 2004-12-22 2006-07-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气体状烃的处理、回收装置以及方法
CN1806894A (zh) * 2005-12-13 2006-07-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油气吸收回收的方法及装置
JP2008207067A (ja) * 2007-02-23 2008-09-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ガソリンベーパ凝縮容器
CN201085979Y (zh) * 2007-08-06 2008-07-16 湖北楚冠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加油站用吸附冷凝法油气回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9471A (zh) * 2020-04-16 2020-08-25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一种汽油蒸汽回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4393C (zh) 气体状烃的处理、回收装置以及方法
CN103394267B (zh) 一种结合冷凝和吸附的油气回收装置
EP3247948B1 (en) Split type adsorption air conditioning unit
RU2106584C1 (ru) Система охлаждения пищевых продуктов, в частности, в самолете
JP6028799B2 (ja) 二酸化炭素供給装置
CN102196843B (zh) 汽油蒸气回收装置
CN108211648A (zh) 热回收式冷凝及变温变压吸附组合工艺油气回收装置
KR101086817B1 (ko) 응축방식과 흡수방식을 적용한 유증기 회수장치
CN102099088A (zh) 汽油蒸气回收装置
KR20100136392A (ko) 가스상태 탄화 수소 회수 장치 및 방법
CN107456839A (zh) 利用冷凝吸附法的油气回收装置及吸附与脱附的切换装置
CN111575043A (zh) 一种油气分离回收系统及回收方法
JP5647879B2 (ja) 吸着式冷凍システム
CN105536280A (zh) 汽油蒸气回收装置
CN105650924A (zh) 提供空气冷却的系统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功率生成系统
JP2563208B2 (ja) 冷蔵・冷凍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1462689A (zh) 加油站吸收冷凝吸附变频油气回收法
JP5024815B2 (ja) 吸着剤粒子循環式冷凍機
CN101907367A (zh) 吸附式热流体自身冷却系统
CN113340019B (zh) 基于分子筛的制冷机
CN213924021U (zh) 一种茶饮机
JP3920978B2 (ja) 吸収式空調装置
CN118565116A (zh) 一种气汽分离装置、制冷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05989640U (zh) 排气余热驱动的汽车空调器
JP2023007255A (ja) 貯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