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6248B - 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及通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及通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6248B
CN105516248B CN201510834416.8A CN201510834416A CN105516248B CN 105516248 B CN105516248 B CN 105516248B CN 201510834416 A CN201510834416 A CN 201510834416A CN 105516248 B CN105516248 B CN 1055162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ngerization
sensing device
gas
dangerization gas
gas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344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6248A (zh
Inventor
金明辉
许斌
蔡升斌
吴丹
杜炎
李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Dier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Dier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Dier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Dier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3441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162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16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6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6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6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12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compliance of requirements or conditions with available server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家庭的安全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及通报方法,该通报系统包括危化气传感装置、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终端设备、危化气监控系统和危化气管理系统;本发明无需每个用户都安装报警主机,通过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合理配置系统资源,如此可省去报警主机的购置与维护成本。当用户自行安装危化气传感装置时,插电后无需进行参数设定即可联网,可在任何地点实时查看危化气浓度,除了能解决危化气侦测系统未能透过联网通报的弊端,还能够简易且快速地与其它服务的整合以获取增值服务,能更有效地减少危化气体外泄所产生的事故与损失。

Description

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及通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庭的安全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及通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已经有具备联网功能的危化气报警系统,但多数的架构都是让危化气检测仪透过自定义的无线通信与报警主机连接,再由报警主机透过宽带进行联网并与安装地业主的手机等指定的系统进行通报服务,其危化气报警触发模式目前都是在危化气感测装置中设定报警点,一旦量测到危化气浓度超过所设定的报警值之后,除了蜂鸣器会发出声响报警,也会透过网络通报给指定的系统,这样的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所有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必须经由报警主机进行所有后续的通报作业:这样的架构,在多传感器的应用中确实能够省去传感器的信息通报费用以及传感器的成本,因为所有的传感器只使用RS485等实体线路、自定义RF或Wi-Fi等短距离通讯服务,即可与报警主机相连,并将量测结果通报给报警主机,再由系统主机透过宽待等付费网络服务对外部系统进行通报即可。使用这些通讯服务的好处在于传感器与报警主机之间的信息传输都属于免费的,但却有以下两个缺点:
一、传感器与报警主机之间的链接作业复杂:透过实体线路的链接,主要的作业复杂性在于实体线路的布建,这具有施工等作业问题;透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服务进行连结,由于传感器与报警主机之间必须要彼此辨识并建立关联,而传感器与报警主机是属于多对多的关系,因此如何让报警主机与传感器正确地建立关联(传感器不会连到其他的系统主机,系统主机不会接收到其他邻近区域的传感器),用户必须进行相应的设定,设置复杂,专业要求高。
二、少量传感器的应用成本较高:对于业主而言,布建具备联网功能的危化气报警系统,其重点在于实时地取得传感器所量测到的量测结果。当传感器透过报警主机进行信息发送服务时,系统主机的主要功能是将传感器的量测结果提供远距离信息传送服务(送到业主的手机等)。因此对一般业主而言,若链接到报警主机的传感器的数量很少,报警主机的性价比就会变低,当低于一定程度的时候,传感器搭配报警主机的成本将远高于具备远距离信息传送服务的传感器。
2)报警值等参数的设定问题:在报警值的设定部分,以燃气为例,绝大多数的报警浓度一般设定在爆炸下限的“25%LEL”以下(1%LEL约为500ppm)。在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中,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仪的通常设有两个报警点(具体值与报警主机的型号有关):“10%LEL”为一级报警,“25%LEL”为二级报警。在目前的产品中,几乎所有的产品都难以在出厂后可以进行设定作业;即使能够调整,通常也需要专业人士才能进行。然而在实际应用上,有些场所的报警点可以调高一些(时常被触发,经消防专业评估后可以调整高一些),而有些则需要调低一些(无人监管之密闭空间,地处偏僻,需要多一些时间前往处理),还有些需要多个报警点;除了因场所而有不同之外,同一个场所也有可能因不同时期而需要有不同的调整,例如当屋主外出旅游期间,家里通常会处于密闭状态,此时报警值可能需要调低一些,而屋主结束旅游回家之后,则可以调整为正常状态。因此,对于用户而言,报警值等参数调整应当被更容易的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及通报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包括危化气传感装置、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终端设备、危化气监控系统和危化气管理系统,危化气传感装置与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分别与终端设备、危化气监控系统和危化气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包括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和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一个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连接若干个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危化气传感装置将自身唯一的Sensor ID编号上传至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危化气传感装置将自身的Sensor ID编号和测量得到的危化气浓度信息一同上传至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包括数据库、信息接收与处理模块、短信发送模块和安全隐患分析模块,
数据库,存储通过信息接收与处理模块接收到的危化气传感装置测量得到的危化气浓度信息;
信息接收与处理模块,接收危化气传感装置测量得到的危化气浓度信息,并对接收的危化气浓度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决定是否告警,同时将接收的危化气浓度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
短信发送模块,根据信息接收与处理模块的分析结果进行告警信息的发送;
安全隐患分析模块,对数据库中存储的危化气浓度信息进行定期分析,预测存在的安全隐患。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危化气传感装置是通过2G或2.5G或3G或4G与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的通报方法,该通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危化气传感装置将自身唯一的Sensor ID编号上传至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
2)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计算当前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的系统资源剩余量,获取系统资源剩余量最大的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号;
3)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将系统资源剩余量最大的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号通报给危化气传感装置;
4)危化气传感装置根据步骤3)获取的地址和端口号将测量得到的危化气浓度信息上传至相应的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危化气传感装置还通过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获取该危化气传感装置的告警浓度值。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危化气传感装置还通过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获取该危化气传感装置上传测量得到的危化气浓度信息的时间间隔。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危化气传感装置还通过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获取该危化气传感装置的系统更新时间。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发明无需每个用户都安装报警主机,危化气传感装置直接通过通信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与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直接进行信息交换,如此可省去报警主机的购置与维护成本。当用户自行安装危化气传感装置时,危化气传感装置的参数设定统一由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设定,插电后用户无需进行参数设定即可联网,可在任何地点实时查看危化气浓度,除了能解决危化气侦测系统未能透过联网通报的弊端,还能够简易且快速地与其它服务的整合以获取增值服务,能更有效地减少危化气体外泄所产生的事故与损失,另外本发明还提供安全隐患分析功能,通过安全隐患分析,提早预警,以进一步减低可能产生灾害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其中:1、危化气传感装置,2、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3、终端设备,4、危化气监控系统,5、危化气管理系统,21、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2、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1、数据库,222、信息接收与处理模块,223、短信发送模块,224、安全隐患分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包括危化气传感装置1、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2、终端设备3、危化气监控系统4和危化气管理系统5,危化气传感装置1与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2进行信息交换,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2分别与终端设备3、危化气监控系统4和危化气管理系统5进行信息交换,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2包括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和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一个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连接若干个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危化气传感装置1将自身唯一的Sensor ID编号上传至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危化气传感装置1将自身的Sensor ID编号和测量得到的危化气浓度信息一同上传至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
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包括数据库221、信息接收与处理模块222、短信发送模块223和安全隐患分析模块224,
数据库221,存储通过信息接收与处理模块222接收到的危化气传感装置1测量得到的危化气浓度信息;
信息接收与处理模块222,接收危化气传感装置1测量得到的危化气浓度信息,并对接收的危化气浓度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决定是否告警,同时将接收的危化气浓度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信息接收与处理模块222会将危化气传感装置1测量的所有危化气浓度数据不论是否超过告警值,都存储在数据库221中。短信发送模块223,根据信息接收与处理模块222的分析结果进行告警信息的发送;透过短信发送的方式将告警信息发送给关注该危化气传感装置1的手机等终端设备3。
安全隐患分析模块224,对数据库221中存储的危化气浓度信息进行定期分析,预测存在的安全隐患。比如,比如获取一段时间一个月或者三个月对危化气传感装置1的测量结果进行趋势分析,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危化气外泄的安全隐患。
其中危化气传感装置1是通过2G或2.5G或3G或4G等通信运营商所提供的无线网络与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2进行信息交换。通过终端设备3可以接收短信发送模块223发送的告警信息,同时终端设备3也可以根据Sensor ID编号通过互联网连接到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2主动查看危化气传感装置1测量得到的危化气浓度信息。危化气监控系统4监控危化气传感装置1测量得到的危化气浓度信息,以便提早发现安全隐患。危化气管理系统5通过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2管理和查看危化气传感装置1的系统状态。整个系统布局完备,综合考虑了危化气通报的各个环节。
如图2所示,采用上述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的通报方法,该通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危化气传感装置1将自身唯一的Sensor ID编号上传至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
2)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计算当前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的系统资源剩余量,获取系统资源剩余量最大的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的地址和端口号;
3)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将系统资源剩余量最大的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的地址和端口号通报给危化气传感装置1;
4)危化气传感装置1根据步骤3)获取的地址和端口号将测量得到的危化气浓度信息上传至相应的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
危化气传感装置1在以下情况,会直接连接到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
(1)第一次开机时;
(2)与原来的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的网络连接中断后;
(3)更新自身的参数时间到了之后。
在连接到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之后,危化气传感装置1通过Sensor ID取得以下几个参数:
(1)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计算当前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的网络链接负荷量,获取系统资源剩余量最大的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的地址和端口号。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会持续关注各个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的网络链接负荷量、CPU处理负荷量以及剩余的Memory等系统资源剩余量,而后依据各个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的系统资源剩余量,取系统资源剩余量最大者让危化气传感装置1与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连接,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指定此危化气传感装置1连接到该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将危化气传感装置1所量测到的危化气浓度上传给该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进行后续的信息处理作业。
(2)危化气传感装置1还通过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获取该危化气传感装置1的告警浓度值,各个危化气传感装置1告警的浓度值:管理员可以依据应用需求调整特定的危化气传感装置1各个告警点的浓度值。以燃气为例,由于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中,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仪的通常设有两个报警点:“10%LEL”为一级报警,“25%LEL”为二级报警。因此,针对燃气传感装置,系统默认值共两个报警点,一级报警点的浓度默认值为5000ppm(10%LEL),二级报警点的浓度默认值为12500ppm(25%LEL)。
(3)危化气传感装置1还通过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获取该危化气传感装置1上传测量得到的危化气浓度信息的时间间隔,管理员可以依据应用需求调整特定的危化气传感装置1在达到各个告警点后数据上传周期。
(4)危化气传感装置1还通过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获取该危化气传感装置1的系统更新时间,管理员可以依据应用需求调整特定的危化气传感装置1更新系统参数的时间值。
以上设置统一由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设定,减少了用户自己设置,专业要求高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包括危化气传感装置(1)、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2)、终端设备(3)、危化气监控系统(4)和危化气管理系统(5),所述的危化气传感装置(1)与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2)进行信息交换,所述的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2)分别与终端设备(3)、危化气监控系统(4)和危化气管理系统(5)进行信息交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2)包括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和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一个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连接若干个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所述的危化气传感装置(1)将自身唯一的SensorID编号上传至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计算当前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的系统资源剩余量,获取系统资源剩余量最大的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的地址和端口号,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将系统资源剩余量最大的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的地址和端口号通报给危化气传感装置(1),所述的危化气传感装置(1)将自身的SensorID编号和测量得到的危化气浓度信息一同上传至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
所述的危化气传感装置(1)还通过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获取该危化气传感装置(1)的告警浓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包括数据库(221)、信息接收与处理模块(222)、短信发送模块(223)和安全隐患分析模块(224),
数据库(221),存储通过信息接收与处理模块(222)接收到的危化气传感装置(1)测量得到的危化气浓度信息;
信息接收与处理模块(222),接收危化气传感装置(1)测量得到的危化气浓度信息,并对接收的危化气浓度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决定是否告警,同时将接收的危化气浓度信息存储在数据库(221)中;
短信发送模块(223),根据信息接收与处理模块(222)的分析结果进行告警信息的发送;
安全隐患分析模块(224),对数据库(221)中存储的危化气浓度信息进行定期分析,预测存在的安全隐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危化气传感装置(1)是通过2G或2.5G或3G或4G与危化气感知监控云端系统(2)进行信息交换。
4.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的通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通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危化气传感装置(1)将自身唯一的SensorID编号上传至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
2)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计算当前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的系统资源剩余量,获取系统资源剩余量最大的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的地址和端口号;
3)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将系统资源剩余量最大的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的地址和端口号通报给危化气传感装置(1);
4)危化气传感装置(1)根据步骤3)获取的地址和端口号将测量得到的危化气浓度信息上传至相应的危化气感知数据处理服务器(22);
所述的危化气传感装置(1)还通过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获取该危化气传感装置(1)的告警浓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危化气传感装置(1)还通过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获取该危化气传感装置(1)上传测量得到的危化气浓度信息的时间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危化气传感装置(1)还通过危化气感知装置管理服务器(21)获取该危化气传感装置(1)的系统更新时间。
CN201510834416.8A 2015-11-25 2015-11-25 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及通报方法 Active CN1055162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34416.8A CN105516248B (zh) 2015-11-25 2015-11-25 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及通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34416.8A CN105516248B (zh) 2015-11-25 2015-11-25 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及通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6248A CN105516248A (zh) 2016-04-20
CN105516248B true CN105516248B (zh) 2019-04-05

Family

ID=55723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34416.8A Active CN105516248B (zh) 2015-11-25 2015-11-25 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及通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1624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7397A (zh) * 2011-11-30 2012-06-13 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家居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CN204515972U (zh) * 2015-04-21 2015-07-29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家居安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7397A (zh) * 2011-11-30 2012-06-13 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家居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CN204515972U (zh) * 2015-04-21 2015-07-29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家居安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6248A (zh)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0774B2 (en) Methodology for intelligent pattern detection and anomaly detection in machine to mach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3093827B1 (en) Automatic reporting of prognosis data from wireless mesh sensors to cloud
US10127797B2 (en) Alternative inexpensive cloud-based mass market alarm system with alarm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AU2018348163A1 (en) Fire detection system
CN106056825B (zh) 火灾报警方法、装置、家用风扇装置及系统
US9467274B2 (en)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s via a sensor network
CN107067630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烟雾浓度远程监控系统及浓度采集方法
Stiawan et al. Anomaly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in Internet of Things communication
US20220038483A1 (en) Methodology for intelligent pattern detection and anomaly detection in machine to mach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70230280A1 (en) Home automation device having an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link with a remote computer server
US10440597B2 (en) Local monitoring of cellular base stations
US10594799B1 (en) Remote monitoring of activity triggered sensors and a customized updating application
CN109488378A (zh) 一种井下安全管控方法及其系统
CN105516248B (zh) 智能危化气通报系统及通报方法
TW201336287A (zh) 手機監控警報方法及系統
CN103249064B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方法及系统
CN207337608U (zh) 一种基于LoRa通信的火灾报警监控系统
KR102295589B1 (ko) 화재 감지 시스템
CN107844398A (zh) 一种服务器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06768652A (zh) 油库监测方法和系统
JP2020161070A (ja) 広域警報システム
CN110646030A (zh) 一种用于人防设备维护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KR102567890B1 (ko) 다양한 상황에서 외부로부터의 여러 가지 위협을 탐지, 경보 및 그에 대응하는 방법
JP2020154911A (ja) 警報システム
KR102587720B1 (ko) 계측데이터 매핑 기능이 포함된 급경사지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급경사지 모니터링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